卷四十三

古文:张廷珪,河南济源人。

现代文:张廷珪,河南济源人。

古文:慷慨有志尚。

现代文:有血性,有抱负。

古文:第进士,补白水尉。

现代文:年轻时应试得中进士,任官白水尉。

古文:举制科异等。

现代文:又参加制科考试,成绩优异。

古文: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

现代文:逐步升迁到监察御史,审核揭发出来的事谨慎公正。

古文: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於白司马坂,作大象,廷珪谏,以为: 倾四海之财,殚万民之力,穷山之木为塔,极冶之金为象,然犹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填塞涧穴,覆压虫蚁,且巨亿计。

现代文:武后征收天下僧人的钱,在白司马坂营建佛祠,要制作一尊大像,张廷珪上疏劝谏,说: 收集四海之财,用尽万民之力,用深山之木建塔,用精炼之金铸像。为运输材料填塞山涧沟穴,辗压虫蚁,要以亿来计算。

古文:工员穷窭,驱役为劳,饥渴所致,疾疹方作。

现代文:所用工匠多为贫困者,驱使他们服劳役,加以饥渴,疾病入侵。

古文:又僧尼乞丐自赡,而州县督输,星火迫切,鬻卖以充,非浮屠所谓随喜者。

现代文:再说僧尼等人平日即化缘为生,现州县督促交税,迫如星火,往往因实在无法,只能卖身以充税,这就不是佛门所说的 随喜 了。

**古文:今天下虚竭,苍生雕弊,谓宜先边境,实府库,养人力。 **

现代文:如今天下困窘,百姓穷愁,从当前形势看,应该先平定边境,充实府库,蓄养人力。

古文: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

现代文:武后认为他说得好,在长生殿召见他,赏赐慰勉甚厚,建佛祠之事停止。

古文:会诏市河南河北牛羊、荆益奴婢,置监登、莱,以广军资。

现代文:那时诏令将河南河北的牛羊,荆、益两州的奴婢都上市买卖。在登州、莱州设监,所售的钱币用以补充军费。

古文:廷珪上书曰: 今河南牛疫,十不一在,诏虽和市,甚於抑夺。

现代文:张廷珪上书说: 如今河南发生牛瘟疫,十分之九以上均病死。诏令虽说予以和市,要高于抑夺。

古文:并市则价难准,简择则吏求贿,是牛再疫,农重伤也。

现代文:如一并出售,则价格难定准,若个别选择,则吏人求贿。这样犹如牛再次遭病,农人两次受伤害。

古文:高原耕地夺为牧所,两州无复丁田,牛羊践暴,举境何赖?

现代文:且高原耕地被夺改为牧场,两州再没有按人口耕种之田地,再加牛羊践踏毁坏,全境人民靠什么为生?

古文:荆、益奴婢多国家户口,奸豪掠买,一入於官,永无免期。

现代文:荆州、益州的奴婢多半是国家户口,遭恶豪掠买,一旦没入于官,永无归期。

古文:南北异宜,至必生疾,此有损无益也。

现代文:且南北气候不同,易地定会生病,此举实为有损无益。

古文:抑闻之,君所恃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资在耕,耕所资在牛;牛废则耕废,耕废则食去,食去则民亡,民亡则何恃为君?

现代文:再说,国君依赖的在于人民,人民所得以为生的是粮食,粮食的产生在于耕种,耕种所依靠的是耕牛,牛没有了,田就种不好了,田种不好,粮食也就无从产生,没有了粮食,百姓就会死亡,百姓死亡了,还何以为君呢?

**古文:羊非军国切要,假令蕃滋,不可射利。 **

现代文:羊不是军国的重要物资,若使它繁殖过多,并不能生利。

古文:后乃止。

现代文:武后市牛羊、奴婢之计作罢。

古文: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廷珪建言: 自古革命,务归人心,则以刑胜治。

现代文:张易之被诛了,众臣们都认为应该穷治党羽,张廷珪建议 :自古以来,凡是革命,必定要归顺人心,以法来治天下。

古文: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

现代文:如今唐历不改,天地复归人主,应该以仁来化育天下。

**古文: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

现代文:再说张易之显赫时,趋附他们,为之奔走的几乎是天下人之一半,全部诛杀,则过分暴虐,只罚一两个,又于法不公,不如一切不究既往。

古文:中宗纳之。

现代文:中宗采纳此种建议。

古文:神龙初,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奉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 自中兴之初,下诏书,弛不急,斥少监杨务廉,以示中外。

现代文:神龙初年,诏令恢复在白司马坂营建佛祠,张廷珪奉诏令到达河北。走过那里,见百姓劳役十分辛苦,心中甚是不安。于是上书恳切谏争,还说: 中兴之初,下诏书,不急切办理,曾斥责少监杨务廉,以警戒朝内外。

古文: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掘壤伐木,浸害生气。

现代文:现在再兴土木,不遵行以前的诏令,挖田伐木,破坏自然生气。

**古文:愿罢之,以纾穷乏。 **

现代文:希望能停止此举,以舒缓百姓的穷乏。

古文:帝不省。

现代文:皇帝不听。

古文:寻为中书舍人。再迁礼部侍郎。

现代文:不久,任张廷珪为中书舍人,再升任礼部侍郎。

古文: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

现代文:玄宗开元初年,大旱,关中闹饥荒。皇帝诏令求直言时政的。

古文:廷珪上疏曰: 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现代文:张廷珪上疏,说 :古代有多难而使国家兴盛,忧国而启动帝王圣智的,都因为事情危迫激发人的大志,环境艰难促使人能深思,所以能转祸为福。

古文:景龙、先天间,凶党构乱,陛下神武,汛扫氛垢,日月所烛,无不濡泽,明明上帝,宜锡介福。

现代文:景龙、先天年间,凶党作乱,陛下有超代的神武,扫荡污垢。日月所照之处,无不沾濡恩泽。明明上帝,即将降福。

古文:而顷阴阳愆候,九谷失稔,关辅尤剧。

现代文:但目前,阴阳错乱,九谷欠丰,关辅之间更为严重。

古文:臣思天意,殆以陛下春秋鼎盛,不崇朝有大功,轻尧、舜而不法,思秦、汉以自高,故昭见咎异,欲日慎一日,永保大和,是皇天於陛下眷顾深矣,陛下得不奉若休旨而寅畏哉!

现代文:臣思天意,可能因为陛下正是壮年有为之时,顷刻之间即建大功,但轻视尧舜,不习其法,比较秦皇汉武,自认更强,所以天示谴责。希望能日慎一日,永保大和,这就是皇天对于陛下的切盼深望,陛下难道能不奉若明旨而谨慎从事吗?

古文:诚愿约心削志,考前王之书,敦素朴之道,登端士,放佞人,屏后宫,减外厩,场无蹴鞠之玩,野绝从禽之乐,促远境,罢县戍,矜惠惸独,蠲薄徭赋,去淫巧,捐珠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现代文:臣等切盼陛下能约束自己,认真研究前王的书,崇尚朴素之道,招揽贤士,放斥佞人,远避后宫,削减外厩,不再贪图踢球田猎之乐,停止百姓的戍役,敦促远境治好农田,赐恩给孤苦之人,减轻赋税徭役,抛弃那些珠宝机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会四海波清,百姓乐业。

古文:或谓天戒不足畏,而上帝冯怒,风雨迷错,荒馑日甚,则无以济下矣;或谓人穷不足恤,而亿兆携离,愁苦昏垫,则无以奉上矣。

现代文:有人说天的惩戒不值得害怕。

古文:斯安危所系,祸福之原,奈何不察?

现代文:实际上上帝发怒后将会使风雨不调,饥荒更为严峻。

**古文: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

现代文:到那时,将无以援救下民了,有人说百姓穷乏不足以怜恤。但若亿兆百姓都背井离乡,愁苦潦倒,那就再没有东西可以奉献了。

**古文:再迁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 御史有谴,当杀杀之,不可辱也。 **

现代文:这是国家安危的关键,是君主祸福的根源,怎么可以不明察?何况陛下刚刚登帝位,华夏及四夷百姓都洗耳恭听,刮目而看,希望有所闻、有所见,怎能辜负他们的切望呢? 张廷珪升任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犯了法,诏令在朝廷行杖刑。张廷珪上奏 :御史犯法,如该杀就杀,但不可廷杖而侮辱。

古文:士大夫服其知体。

现代文:士大夫都佩服他懂礼。

古文: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可,且言: 中国步多骑少,人赍一石粮,负甲百斤,盛夏长驱,昼夜不休,劳逸相绝,其势不敌,一也。

现代文:张廷珪陈述五条不可行的理由,还说: 中国步兵多骑兵少。每个士兵带一石粮食,背百斤重的盔甲,盛夏时长途跋涉,昼夜不得休息,与回纥相比,劳逸悬殊,其势自然不能相抵,此其一。

古文:出军掩敌,兵不数万,不可以行,废农广馈,饥岁不支,二也。

现代文:出军袭击,不达到几万人是不能成行的。许多人废弃耕种,而军饷却大大增加,如今年岁欠收,不敷军费,此其二。

古文:千里远袭,其谁不知?贼有斥候,必能预防,三也。

现代文:远征千里,谁会不知道,贼人还有侦察兵,我们到达前,他们就有了防备,此其三。

古文:狄人兽居碛漠,譬之石田,克而无补,四也。

现代文:夷狄之人居住在砂碛大漠,狩猎为生,其地只有石头,我们即使攻克了也无用,此其四。

**古文:天下无年,当养人息兵,五也。 **

现代文:现天下均欠收,应该罢兵休养生息,此其五。

古文:又请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帝然纳之,因诏陆象先等分使十道。

现代文:又建议恢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皇帝同意并采纳,于是诏令陆象先等人分别任十道按察使。

**古文:时遣使赍缯锦至石国市犬马,廷珪曰: 犬马非土性弗畜,珍禽异兽不育于国,不宜劳远人致异物,愿省无益之故,救必然之急,天下之幸。 **

现代文:那时,派使者带了缯锦到石国去买狗、马。张廷珪又建言: 犬马等牲畜,不是当地产的不养。珍禽异兽在国内都不能繁殖。不宜劳动远方送来特异之物。希望能省下与国无益之事而救援已经形成的急难,能做到,就是天下之大幸。

古文: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

现代文:张廷珪后来犯了泄漏宫内言语的罪,出京任沔州刺史。

古文:频徙苏、宋、魏三州。

现代文:频频在苏州、宋州、魏州之间迁徙。

古文:初,景龙中,宗楚客、纪处讷、武廷秀、韦温等封户多在河南、河北,讽朝廷诏两道蚕产所宜,虽水旱得以蚕折租。

现代文:当初,景龙年,宗楚客、纪处讷、武延秀、韦温等人的封户大多在河南河北一带,他们劝朝廷下诏令两道中蚕茧产地,不论水旱,都要用蚕茧折算租赋。

古文:廷珪谓: 两道倚大河,地雄奥,股肱走集,宜得其欢心,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

现代文:张廷珪说: 这河南、北两道近倚大河,土地肥沃,卿佐大臣,多数在此,应该谋取百姓的欢心,怎么可以不怜悯他们水旱灾之忧而要剥尽他们的力量呢?

古文:若以桑蚕所宜而加别税,则陇右羊马、山南椒漆、山之铜锡铅锴、海之蜃蛤鱼盐,水旱皆免,宁独河南、北外於王度哉?

现代文:假若因为那些地方宜养桑蚕而加别税,那么陇右的羊、马,山南的椒漆,山地的铜锡铅锴,海洋的蜃蛤鱼盐,遭水旱灾时都能免税,为什么独独河南河北要处在君王法度之外呢?

**古文:愿依贞观、永徽故事,准令折免。 **

现代文:希望能按照贞观、永徽时的法例,准许他们遇灾时能折免税赋。

古文:诏可。

现代文:皇帝下诏同意。

古文:在官有威化。

现代文:张廷珪在官时有威严,讲教化。

古文:入为少府监,封范阳县男。

现代文:入宫则任少府监,封范阳县男爵。

古文:以太子詹事致仕。

现代文:在太子詹事任时退休。

古文:初,维为郎,莳柳于廷,及虚心兄弟居郎省,对之辄敛容。

现代文:死后追赠为工部尚书,赐谥贞穆。张廷珪身材魁梧,很有风度。擅长写八分书,与李邕友好。

古文:自叔谦后,至郎中者数人,世号 郎官家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

现代文:当李邕在仕途中遇到不利时,张廷珪多次上表荐举,人们赞扬他的耿直方介。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

古文: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

现代文:祖父韩伦,贞观年中任左卫率,赐长山县男爵。

**古文: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 此儿必大吾宗。 **

现代文:韩思复很小时就死了父亲。长到十岁时,他母亲对他说了父亲死的情况,他听了伤心悲痛几乎昏厥。所以他的祖父非常喜爱他,曾经说: 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的。

古文: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

现代文:那时家里很富有,但他对于金玉、车马、游玩从不过问。

古文: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

现代文:学习十分认真,参加秀才考试得了高名次。祖父死,韩思复承袭了祖父的封爵。

古文: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现代文:到永淳年间,家中穷困了,年岁又不好。京兆的杜瑾送他一百段绫,那时,韩思复两天才能吃一餐饭,但杜瑾送来的绫却完好未开封。

**古文: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 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 **

现代文:韩思复曾任梁州仓曹参军。遇到天大旱,他就开仓赈民,州里责备他,他回答 :人穷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如赈粮给他们让他们活命,不让他们当盗贼。

古文:州不能诎。

现代文:州里不能折服他。

古文: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

现代文:后来调任汴州司户,为政宽仁,不行杖刑。

古文: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

现代文:因母亲死而离任,就砍柴卖了自给。

古文: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

现代文:那时姚崇任夏官侍郎,非常赏识他,除丧后提拔他为司礼博士。

古文:五迁礼部郎中。

现代文:后来步步高升,直至礼部郎中。

古文: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

现代文:建昌王武攸宁母亲死了,要求鼓吹送葬,韩思复据礼认为不可以而作罢。

古文: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长史。

现代文:后来因是王同皎推荐的人而被牵连,贬为始州长史。

古文: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现代文:再升为滁州刺史,州里有铜矿,矿工开采十分辛苦,韩思复将矿的开采卖给他乡,省了很多费用而获利却很多。

古文:有黄芝五生州署,民为刻颂其祥。

现代文:有黄芝五枚生在州署里,百姓认为是祥瑞,还为之而凿石刻。

古文:徙襄州。

现代文:后来韩思复调任到襄州。

古文:入拜给事中。

现代文:景龙年间,韩思复入京都任给事中。

**古文: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 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 **

现代文:皇帝要建景龙观,韩思复劝谏说: 祸乱刚刚结束,就大兴土木,不利于休养生息。

古文:不见省。

现代文:没被采纳。

古文: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 任汝州刺史,与王游;至京师,不暴王谋,但奏东都有兵气。

现代文:左散骑常侍严思善因谯王重福的事受牵连被捕下诏狱。有司检举严思善的罪名是 :任汝州刺史时与谯王交游;到了京师,不揭发谯王阴谋,只是奏说东都有兵气。

古文:匿反罔上,宜伏诛 。

现代文:隐瞒反叛,欺罔皇上,应判死刑。

古文:思复曰: 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诣相府,白陛下必即位。

现代文:韩思复说: 过去韦氏擅自干预国政打算危乱李氏社稷,善思到相王府,说陛下一定会即位。

古文:今诏追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

现代文:现在诏令善思返京,诏书一到他即刻就来,假如他有谋反之心,岂肯匆忙前来呢?

**古文:请集百官议。 **

现代文:请招集百官讨论。

古文:议多同,善思得免死,流静州。

现代文:议论很多与韩思复的意见同,严思善得免死,流放静州。

古文: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现代文:韩思复升任中书舍人,多次指出政事中的得失,颇多被采用。

古文:开元初,为谏议大夫。

现代文:开元初年,韩思复任谏议大夫。

古文: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

现代文:山东发生蝗灾,宰相姚崇派使者分道督促捕杀。

古文:思复上言: 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

现代文:韩思复上奏: 黄河两岸的州县,蝗虫所到之处,禾苗全被吃尽,现在又将到洛州了。

古文:使者往来,不敢显言。

现代文:使者往来都不敢直言。

古文: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现代文:且天灾流行,哪能捕埋得尽?

**古文: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

现代文:切望陛下能悔过责己,停止一切不急之务,任用极端公正之人,就以这样诚恳实在的工作来回答上天的惩罚。那些驱蝗使应全部撤消。

古文: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

现代文:玄宗认为对,把他的奏疏给姚崇,姚崇建议派韩思复去山东检查蝗虫为害的情况,他回来后,据实报告。

古文: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

现代文:姚崇又要求派监察御史刘沼去复查。刘沼揣摩宰相的意思,把以前呈报的全部改了上报,根据改了的报告,河南几州的租赋不能减免。

古文: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

现代文:姚崇因而不喜欢韩思复,让他出京任德州刺史。

古文:拜黄门侍郎。

现代文:后来,入京为黄门侍郎。

古文:帝北巡,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

现代文:皇帝北巡时,任行在巡问赈给大使。

古文:迁御史大夫,性恬淡,不喜为绳察,徙太子宾客,进爵伯。

现代文:升为御史大夫。他为人恬淡,仁恕行事,不喜欢纠察别人的小过失,后改任太子宾客,晋封为伯爵。

古文:累迁吏部侍郎。

现代文:后来任礼部侍郎。

古文:复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代还,仍拜太子宾客。

现代文:又出任襄州刺史,治理有方,名闻天下。任期满后回京,仍任太子宾客。

古文:卒,年七十四,谥曰文。

现代文:死时,年七十四岁,赐谥为 文 。

古文:天子亲题其碑曰 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

现代文:天子亲自为他的碑题字 :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古文:故吏卢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岘山。

现代文:他的原属下卢亻巽和同乡孟浩然为他在岘山立石纪念。

古文:少微坐死。

现代文:当初,郑仁杰、李无为两个隐居在太白山,韩思复年轻时与他二人交游,那二人曾经说 :你的见识清正,相貌古朴,可惜当不到宰相。

古文:迁累颍王府长史。卒,年八十。

现代文:他的儿子韩朝宗,天宝初年时任京兆尹。

古文:李渤,字浚之,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裔。

现代文:李渤,字浚之,是后魏时横野将军、申国公李发的后裔。

古文: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

现代文:父李钧,任殿中侍御史,因不能养母而被世所废。

古文:渤耻之,不肯仕,刻志於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

现代文:李渤以家中的污点为耻,不肯任官,立志做学问,与二哥李涉一同隐居庐山。

古文:尝以列御寇拒粟,其妻怒,是无妇也;乐羊子舍金,妻让之,是无夫也。

现代文:曾认为列御寇拒绝赠粟而他的妻子发怒,这是他的妻子缺少妇德;乐羊子在路上拾了块金子回家,他的妻子责备他,这是乐羊子人品有缺点。

古文:乃摭古联德高蹈者,以楚接舆、老莱子、黔娄先生、於陵子、王孺仲、梁鸿六人,图象赞其行,因以自儆。

现代文:于是搜集古代有高尚德行而又隐居不仕的人,以楚接舆、老莱子、黔娄先生、于陵子、王儒仲、梁鸿六人画像赞誉其德行,且用来作为自己的榜样。

古文:久之,更徙少室。

现代文:后来,迁居少室山。

古文:元和初,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章荐之,诏以右拾遗召。

现代文:元和初年,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替荐举他,诏令以右拾遗的名义招他。

**古文:於是河南少尹杜兼遣吏持诏、币即山敦促,渤上书谢: 昔屠羊说有言: 位三旌,禄万钟,知贵於屠羊,然不可使吾君妄施。 **

现代文:那时,河南少尹杜兼派官员拿了诏书及钱币上山敦促他赴京。李渤上书辞谢说 :以前屠羊说曾说过 :居三公之位,享万钟之禄,当然比宰羊的显赫,但不该让君王胡乱将此尊贵赐给我。

古文:彼贱贾也,犹能忘己爱君。

现代文:他不过是个低贱的商人,还能因爱君而忘记自身。

**古文:臣虽欲盗荣以济所欲,得无愧屠羊乎? **

现代文:臣虽然很想窃据荣耀而满足私欲,但岂不愧对屠羊吗?

古文:不拜。

现代文:不肯受官。

古文:洛阳令韩愈遗书曰:有诏河南敦喻拾遗公,朝廷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鸟始见,争先睹之为快。

现代文:洛阳令韩愈写信给他: 有诏令河南迅速告诉您皇帝的旨意,朝廷人士都引颈东望,就像盼景星、凤鸟那样,先睹为快。

古文:方今天子仁圣,大小之事皆出宰相,乐善言如不得闻,自即大位,凡所出而施者无不得宜。

现代文:如今天子仁圣,大小之事皆出于宰相,喜爱善言,只担心听不到。自皇帝即位以来,所决断而施行的事没一样办得不好的。

古文:勤俭之声,宽大之政,幽闺妇女、草野小子饱闻而厌道之。

现代文:皇上的勤俭、宽大,即使是深闺妇女、草野乡人也都熟知了。

古文:愈不通於古,请问先生,兹非太平世欤?

现代文:我不通古史,但想请问先生,现在不是太平之世么?

古文:若此时也,遗公不疾起与天下士乐而享之,斯无时矣。

现代文:再加上非人力所能达到的,如连年丰收,祥瑞迭出。内奸外贼,相继平伏,四海之内,各事所司。这样的时候,您不疾起与天下之士共享,还待何时?

古文:昔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已,迹接於诸侯之国。

现代文:过去,孔子知其不可为还要努力不止,遍历诸侯之国。

古文:今可为之时,自藏深山,牢关而固拒,即与仁义者异守矣。

现代文:现在是可为之时,您却自藏于深山,坚持不肯出山。以您此举与仁义者相比就大不同了。

古文:如是辞少就多,伤於廉而害於义,遗公必不为也。

现代文:如果使者请不动您,河南尹必亲自前来。拾遗之位如不肯就任,定要加更高之官职。

古文:善人进其类,皆有望於公。

现代文:这样就有损于廉、有害于义,您是一定不会肯造成这样的局面的。

古文:公不为起,是使天子不尽得良臣,君子不尽得显位,人庶不尽被惠利,其害不为细。

现代文:您不肯出山,这就使天子不能尽得良臣,君子仿效您而不能全得显职,百姓不能更多得惠。

古文:必审察而谛思之,务使合於孔子之道乃善。

现代文:您不出山,为害非浅,想您必能深思,务必请您能合于孔子之道。

古文:渤心善其言,始出家东都,每朝廷有阙政,辄附章列上。

现代文:李渤觉得韩愈的话极对,于是出山,居于东都,每遇朝廷有所不到,就上疏陈述论议。

古文:元和九年讨淮西,上平贼三术:一曰感,二曰守,三曰战。

现代文:元和九年,讨伐淮西,上疏说平定贼人的三种办法,一是感,二是守,三是战。

古文:感不成,不失为守;守不成,不失为战。

现代文:感化不成,不失为守;守而不成,继之为战。

古文:又上《御戎新录》,乃以著作郎召,渤遂起。

现代文:又奉上《御戎新录》,皇帝以著作郎职位招他,李渤从此赴任。

古文:岁余,迁右补阙,以直忤旨,下迁丹王府谘议参军,分司东都。

现代文:一年多后,升为右补阙,但因连上章疏违犯了皇帝旨意,调任丹王府咨议参军,分司东都。

古文:十三年,上言:至德以来,天下思致治平,讫今不称者,人倦而不知变。

现代文:元和十三年,又上疏: 至德以来,天下都盼望能平安有序,但至今不能达到的原因是人因循而不知变。

古文:天以变通之运遗陛下,陛下顺而革之,则悠久。

现代文:上天将变通之大权及机会赋予陛下,陛下顺天意而行变革,则国运悠久。

古文:宜乘平蔡之势,以德羁服恒、兗无不济,则恩威畅矣。

现代文:臣以为应该趁平定蔡乱之势,以德来羁服垣州、兖州,定能成功,陛下之恩及威就能遍达天下。

古文:昔舜、禹以匹夫宅四海,其烈如彼;今以五圣营太平,其难如此。

现代文:过去舜、禹以匹夫起而终于驭四海,是如此之壮烈;今以五圣营建太平,竟如此之难。

古文:臣恐宰相群臣蕴晦术略,启沃有所未尽,使陛下翘然思文、武、禹、汤而不获也。

现代文:臣以为可能是宰相群臣好的治国方略还藏于心底,未能对陛下畅所欲言,故而使陛下翘首而望文、武、禹、汤式的贤人而不得。

古文:宜正六官,叙九畴,修王制、月令,崇孝悌,敦九族,广谏路,黜选举,复俊造,定四民,省抑佛、老,明刑行令,治兵御戎。

现代文:臣以为应该正肃六官,重申九畴,修定王制、月令;崇尚孝悌,敦睦九族;拓广谏路,停止荐举,恢复考试;安抚四民,减削佛道;公布法令,练兵备战。

古文:愿下宰相公卿大夫议,博引海内名儒,大开学馆,与群臣参讲,据经稽古、应时便俗者,使切磋周复,作制度,合宣父继周之言。

现代文:希望能发动宰相公卿大夫都来议论,广泛招集海内名儒学者大开学馆,与群臣一同研究。务必有理论依据,参照古代,适应现时,反复磋商然后定作制度,以符合孔子继周公之教导。

古文:谨上五事:一礼乐,二食货,三刑政,四议都,五辨雠。

现代文:特此提出五事:一礼乐,二食货,三刑政,四议都,五辨雠。

古文:渤虽处外,然志存朝廷,表疏凡四十五献。

现代文:李渤虽在京都之外,但心想朝廷,共上疏表四十五件。

古文:擢为库部员外郎。

现代文:提升为库部员外郎。

古文:会皇甫镈辅政,务剥下佐用度,而渤奉诏吊郗士美丧,在道上言: 渭南长源乡户四百,今才四十;阌乡户三千,而今千。

现代文:那时,皇甫任宰相,要求减削各下属的费用,李渤正奉诏命去祭吊郗士美之丧,途经陕西,以所见上书: 渭南长源乡原有四百户,现只剩四十;阌乡原有三千户,现只剩一千。

古文:它州县大抵类此。

现代文:别的州大致也是如此。

古文:推其敝,始於摊逃人之赋。

现代文:推究荒敝的原因,开始于均摊逃离人的赋税。

古文:假令十室五逃,则均责未逃者,若抵石于井,非极泉不止,诚繇聚敛之臣割下媚上。

现代文:如果十户走了五户而把原赋额全摊在未走人的身上,就像将石头丢入井中,非堵塞泉眼不止。此种做法都出于聚敛之臣以剥夺下民而媚上的缘故。

古文:愿下诏一赐禁止,计不三年,人必归于农。

现代文:切盼皇上能下诏书一律禁止摊赋。这样,不用三年,人民定会归于农田。

**古文:夫农,国之本,本立而太平可议矣。 **

现代文:农耕,是立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指望太平。

**古文:又言: 道路茀不治,驿马多死。 **

现代文:又说: 道路破败不修,驿马很多都死了。

古文:宪宗得奏咨骇,即诏出飞龙马数百给畿驿。

现代文:宪宗看了奏书十分惊骇,马上调出飞龙马几百匹给京畿内的各驿站。

古文:渤既以峭直触要臣意,乃谢病归。

现代文:李渤因他的直言时弊触犯了宰相,于是告病东归。

古文:穆宗立,召拜考功员外郎。

现代文:穆宗立,招李渤回任考功员外郎。

古文:岁终,当校考。

现代文:年底,考核京官。

古文:渤自宰相而下升黜之,上奏曰: 宰相俯、文昌、值,陛下即位,倚以责功,安危治乱系也。

现代文:李渤不避权幸,从宰相而下均行升黜。他上疏说: 宰相萧亻免、段文昌、崔植等人是陛下即位之初用为辅佐,以解危治乱之重臣。

古文:方陛下敬大臣,未有昵比左右自骄之心,而天下事一以付之,俯等不推至公,陈先王道德,又不振拔旧典,复百司之本。

现代文:陛下礼敬大臣,所以没有出现过分亲昵、自骄自贤之心,陛下将天下之事全部交付他们。但萧亻免等人不能推崇至公,陈述先王道德,又不振举旧法,恢复百司之本责。

古文:政之兴废在赏罚。俯等未闻慰一首公,使天下吏有所劝;黜一不职,使尸禄有所惧。

现代文:政之兴废在于赏罚得当,萧亻免等任相职以来,未曾奖励过一个人的德义,使天下之吏得到榜样的激励;也没有罢黜一个人的渎职,使尸位素餐者有所警戒。

古文:士之邪正混然无章。

现代文:因而正邪善恶混然不辨。

古文:陛下比幸骊山,宰相、学士皆股肱心腹,宜皆知之,不先事以谏,陷君於过。

现代文:陛下日前赴骊山,宰相、翰林学士等都是陛下的股肱心腹,都应该知道。萧亻免等人不能在事前切谏,因而陷陛下于忽视劝谏之过错。

古文:俯与学士杜元颖等请考中下。

现代文:由此,萧亻免、段文昌、崔植与翰林学士杜元颖等人均请考为中下。

古文: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谏幸骊山,郑覃等谏畋游,得事君之礼,请考上下。

现代文: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等人,对陛下赴骊山之事劝谏过,郑覃等人又劝谏陛下畋游之事,有恳请激励事君之礼,请考为上下。

古文:崔元略当考上下,前考于翚不实,翚以贿死,请降中中。

现代文:崔元略该考上下,以前考校于不确,于因受贿犯赃处死,请降为中中。

古文:大理卿许季同,任翚者,应考中下;然顷陷刘辟,弃家以归,宜补厥过,考中中。

现代文:大理卿许季同,是任用于者,应考为中下;但不久前陷于刘辟之乱,他能弃家归朝,可补偿过错,应考为中中。

古文:少府监裴通职修举,考应中上;以封母,舍嫡而追所生,请考中下。

现代文:少府监裴通,职责修举,该考中上;但他在请追封母亲时,不请封嫡母而请封生母,请考中下。

古文:奏入,不报。会渤请急,冯宿领考功,以 考课令取岁中善恶为上下,郎中校京官四品以下黜陟之,由三品上为清望官,岁进名听内考,非有司所得专。

现代文:报告送上去后,不下发,李渤再请下发,冯宿主管考功,上奏 :考核官吏应取这一年中的事来评议,郎中校京官四品以下可以考核后升降,三品以上是清望官,每年由内部考核,非有司所能议论的。

古文:渤举旧事为褒贬,违朝廷制,请如故事 。

现代文:李渤提出一些过去的事而加以褒贬,有违朝廷制度,请求仍缘旧例行事。

古文:渤议遂废。

现代文:李渤的评议作罢。

**古文:会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表渤为副,元颖劾奏: 渤卖直售名,资狂躁,干进不已,外交方镇求尉荐,不宜在朝。 **

现代文:那时,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上表请任李渤为节度副使,杜元颖检举说: 李渤故意表现能直言,以此沽名钓誉,生性狂躁,干预政事,上疏不断,而又外与方镇结交,欲求得他们的举荐。这样的人,不宜放在朝内。

古文:出为虔州刺史。

现代文:于是调李渤出朝任虔州刺史。

古文:渤奏还信州移税钱二百万,免赋米二万石,废冗役千六百人。

现代文:李渤到任后,奏还信州所移的税钱二百万,免税米二万斛,裁减多余役夫一千六百人。

古文:观察使上状。不阅岁,迁江州刺史。

现代文:观察使将此事上报,不到一年,升任江州刺史。

古文:度支使张平叔敛天下逋租,渤上言: 度支所收贞元二年流户赋钱四百四十万,臣州治田二千顷,今旱死者千九百顷。

现代文:度支使张平叔收敛天下的欠租,李渤上疏: 度支来收取贞元二年流亡户的赋钱四百四十万。现臣所管辖之州共有田二千顷,现在已旱死一千九百顷。

古文:若徇度支所敛,臣惧天下谓陛下当大旱责民三十年逋赋。

现代文:假若按照度支所要求的征收,臣担心天下人会指责陛下在大旱中要责收百姓三十年前的欠租。

**古文:臣刺史,上不能奉诏,下不忍民穷,无所逃死,请放归田里。 **

现代文:臣任刺史,对上不能奉命,对下不忍心百姓困死。臣罪责难逃,特请求放臣回归田里。

古文:有诏蠲责。

现代文:皇帝接纳下诏免收。

古文:渤又治湖水,筑堤七百步,使人不病涉。

现代文:李渤又治湖水,筑堤坝,使人行走不需涉水。

古文:入为职方郎中,进谏议大夫。

现代文:又入朝任职方郎中,后升为谏议大夫。

古文:时敬宗晏朝紫宸,入阁,帝久不出,群臣立屏外,至顿仆。

现代文:那时敬宗皇帝早朝时常常晚到。一天入阁,皇帝好长时间不出来,群臣候立在紫宸门外,有老年体弱的站不住跌倒。

**古文:渤见宰相曰: 昨论晏朝事,今益晚,是谏官不能移人主意,渤请出阁待罪。 **

现代文:李渤出列见宰相说 :昨天上疏说了晚朝之事,今天却更晚了。这是谏官不能说服改变君主的意旨,不称职。李渤我请求出阁待罪。

古文:会唤仗,乃止。

现代文:正说着,那边皇帝唤仪仗出来了,李渤之请作罢。

古文:退上疏曰: 今日入阁,陛下不时见群臣,群臣皆布路跛倚。夫跛倚形诸外,则忧思结诸内。

现代文:退朝后又上疏说 :今天入阁,陛下没有按时见群臣,群臣都分散而斜倚,散乱随意,是表现在外的;焦虑忧思,则是郁结在内的。

古文:忧倦既积,灾衅必生,小则为旱为孽,大则为兵为乱。

现代文:忧虑倦怠积郁多了,必生灾祸,小则天旱出现妖孽,大则产生战争叛乱。

**古文:《礼》: 三谏不听,则逃之。 **

现代文:《礼》中说: 三谏而不被采纳,就应逃离。

**古文:陛下新即位,臣至三谏,恐危及社稷。 **

现代文:陛下新即位,臣已达三谏,恐会危及社稷。

**古文:又言: 左右常侍职规讽,循默不事,若设官不责实,不如罢之。 **

现代文:又说: 左右常侍之职为规劝讽谏,但却缄默不言,若设官而不要求他们尽责,不如免官。

古文:俄充理匦使,建言: 事大者以闻,次白宰相,下以移有司。

现代文:不久,李渤担任理匦使,建议 :大事上奏皇上,其次告知宰相,再次交给有司。

古文:有司不当,许再纳匦。

现代文:若有司处理不当,允许他再纳匦投诉。

**古文:妄诉者加所坐一等,以绝冒越。 **

现代文:如无理妄诉,则本罪外再加一等,以禁绝冒越妄诉者。

古文:诏可。

现代文:下诏同意。

古文:时政移近幸,纪律荡然,渤劲正不顾患,通章封无阕日。

现代文:当时,政出多门,大权落于亲近邪佞,全无纪律。李渤义正不顾患难,每日都有奏章议论政事。

古文:天子虽幼昏,亦感寤,擢给事中,赐金紫服。

现代文:天子虽然年幼蒙瞳,也有所感悟,升他为给事中,赐给金紫服。

古文:五坊卒夜斗,伤县人,鄠令崔发怒,敕吏捕捽,其一,中人也,释之。

现代文:五坊卒府里斗殴,伤了县中百姓,县令崔发很生气,命小吏拘捕。其中有一人是中人,就释放了。

古文:帝大怒,收发送御史狱。

现代文:皇帝得知他拘捕了内官,大怒,将崔发抓来下御史狱。

古文:会大赦、改元,发以囚坐鸡竽下,俄而中人数十持梃乱击,发败面折齿,几死,吏哀请乃去。

现代文:正遇上大赦,改年号。崔发也是囚犯坐在鸡竿下,不久有几十个中人拿了棍杖乱打,崔发被打得头破血流,牙齿也打掉了,几乎送命。台吏哀求,这些中人才去。

古文:既而囚皆释,而发不得原。

现代文:接着,所有的囚犯都释放了,独有崔发不得赦免。

古文:渤上疏曰: 县令曳辱中人,中人殴御囚,其罪一也。

现代文:李渤上疏说 :县令拘捕中人,中人殴打御囚,其罪是一样的。

**古文:然令罪在赦前,而中人在赦后,不寘于法,臣恐四夷闻之,慢倍之心生矣。 **

现代文:但是县令的犯罪在赦令之前,而中人的犯罪则是在赦令既下达之后。若不以法来处理,臣担心四夷听说这种情况后,会萌生怠慢轻视之心。

**古文:渤又诵言: 前神策军在幔城,篡京兆进食牙盘,不时治,致宦人益横。 **

现代文:李渤又在上朝时说 :前些时神策军在幔城夺取京兆府的进食牙盘,没有及时处置,以致宦人更加蛮横。

古文:帝以问左右,皆曰 无之 。

现代文:皇帝向左右询问,都说没有夺食的事。

古文:帝谓渤有党,出为桂管观察使。

现代文:皇帝认为李渤与崔发是一党,于是让李渤出京任桂管观察使。

古文:它日,宰相李逢吉等见帝曰: 发暴中人,诚不敬,然其母故宰相韦贯之姊,年八十,忧发成疾。

现代文:另一天,宰相李逢吉等朝见皇帝说: 崔发拘捕了中人,确实是不敬之举。不过,崔发的母亲是以前宰相韦贯之的姐姐,年已八十,为崔发而忧虑成疾。

**古文:陛下方孝治,宜少延之。 **

现代文:陛下正提倡以孝治国,应略加恩原谅。

**古文:帝恻然曰: 比谏官但言发枉,未尝道此。 **

现代文:皇帝听了心中很难过,说 :刚才谏官只说崔发冤枉,并未说到他母亲的事。

古文:即遣使送发於家,且抚尉其母。

现代文:于是当即派人送崔发回家,并抚慰他的母亲。

古文:韦拜诏,泣对使者杖发四十。

现代文:韦夫人跪拜接诏,哭着当着使者的面打了崔发四十杖。

古文:犹夺其官。

现代文:不过,还是罢了他的职。

古文:至文宗,乃用发为怀州长史。

现代文:到文宗时,才用崔发为怀州长史。

古文:桂有漓水,出海阳山,世言秦命史禄伐粤,凿为漕,马援讨徵侧,复治以通馈;后为江水溃毁,渠遂废浅,每转饷,役数十户济一艘。

现代文:桂州有漓水,从海阳山流出。传说是秦派史禄伐粤时凿为漕的,后来马援讨伐征侧,再加修理以通航的,后来被江水冲毁,就慢慢淤积水浅了,每次运粮,要用几十人才能将一艘船拉过浅滩。

古文:渤酾浚旧道,鄣泄有宜,舟楫利焉。

现代文:李渤疏浚旧河道,两岸筑堤,航运就方便了。

古文:逾年,以病归洛。

现代文:过年后,因病回洛。

古文:大和中,召拜太子宾客。

现代文:大和年间,招入拜官太子宾客。

古文:卒,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

现代文:死时,年五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古文:渤,孤操自将,不苟合於世,人咸谓之沽激。

现代文:李渤坚守操节,自律很严,不苟合于当世,人们都说他矫情。

古文:屡以言斥,而悻直不少衰,守节者尚之。

现代文:多次因其言论而被斥责,但其耿直始终不减。守名节的人颇看重他。

古文:裴潾,本河东闻喜人。

现代文:裴潾,原是河东闻喜人。

古文:笃学,善隶书。

现代文:年轻时学习刻苦,善写隶书。

古文:以廕仕。

现代文:因门第而入官。

古文:元和初,累迁左补阙。

现代文:元和初年,逐步升迁至左补阙。

古文:於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

现代文:那时两河用兵,宪宗任用宦人为馆驿使,检验稽查进出之人。

古文: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会伐蔡,复以中人领使。

现代文:有个叫曹进玉的,倚仗皇帝的恩宠十分倨傲。有使者过往,甚至加以打骂,宰相李吉甫奏明情况,罢了他的官,到伐蔡用兵,又派中人为使。

古文:潾谏曰: 凡驿,有官专尸之,畿内以京兆尹,道有观察使、刺史相监临,台又御史为之使,以察过阙。

现代文:裴潾上疏谏: 凡是驿站,均有专职官员。畿内有京兆尹,外道有观察使、刺使迭相监临,台中又有御史任馆驿使,专门察查错误或缺漏。

古文:犹有不职,则宜明科条督责之,谁不惕惧?

现代文:倘若还有不负责的,则该明示科条,督促加责,谁还敢不警惕?

古文:若复以宫闱臣领之,则内人而及外事,职分乱矣。

现代文:倘若再派内宫之臣来主管,那就是内臣管外事,职分乱了。

古文:夫事不善,诫於初;体有非,不必大。

现代文:若事有不好的,应在初起时责戒;即令还有所妨碍,也必不会扩大。

**古文:方开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出位之渐。 **

现代文:现正开太平至理之风气,那么澄清本原,扶正末梢,正是其时,应该堵塞侵官的原由,铲除错位的萌芽。

古文:帝虽不用,而嘉其忠,擢起居舍人。

现代文:皇帝虽不能采纳,但仍嘉奖他的忠心,提升为起居舍人。

古文:帝喜方士,而柳泌为帝治丹剂,求长年。

现代文:宪宗皇帝喜爱方士,柳泌为皇帝炼治丹剂,以求长寿。

古文:帝御剂,中躁病渴。

现代文:皇帝服用后,心中烦躁,口渴不解。

古文:潾谏曰:夫除天下之害者,常受天下之利;共天下之乐者,常飨天下之福。

现代文:裴潾上疏谏: 除天下之害者,常能受天下之利;能与天下人共乐者,常得能天下之福。

古文:故上自黄帝、颛顼、尧、舜、禹、汤、文、武,咸以功济生人,天皆报以耆寿,垂荣无疆。

现代文:所以上自黄帝、颛顼、尧、舜、禹、汤、文、武,都努力帮助生灵,天也都以长寿报答他们,他们的荣誉永垂不朽。

古文:陛下以孝安宗庙,以仁牧黎庶,攘袄凶,复张太平,宾礼贤俊,待以终始。

现代文:陛下以孝安宗庙,以仁治百姓,铲除妖凶,开张太平盛世,且礼敬贤德之人,待以始终。

古文:神功圣德,前古所不及。

现代文:这样的神功圣德,是前古所不能及的。

古文:陛下躬行之,天地宗庙必相陛下以亿万之永。

现代文:陛下亲自执行,天地宗庙必会以亿万年之永久酬答陛下。

古文:今乃方士韦山甫、柳泌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

现代文:如今方士韦山甫、柳泌等人以炼丹术自诩,并彼此吹嘘引见,谎称替陛下延年。

古文:臣谓士有道者皆匿名灭景,无求於世,岂肯干谒贵近,自鬻其伎哉?

现代文:臣以为真仙有道之士都隐姓埋名,隐居山林,无求于世,岂肯谒见贵人公卿,自夸其技,乞求引荐的呢?

古文:今所至者,非曰知道,咸求利而来。

现代文:现在所来的人,并非有道之人,实为求利而来。

古文:自言飞炼为神,以訹权贿,伪穷情得,不耻遁亡。

现代文:他们自称能飞炼为神,用以诱骗权贵贿赂,及其假伪败露,又无耻地逃走。

古文:岂可信厥术、御其药哉?

现代文:这样的人怎可相信,他们的药岂可服用?

古文:臣闻人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现代文: 臣听说人能口辨味、耳别声、目识色。

古文: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现代文:味美的食物能促进人气血的运行,气血的运行能帮助心志的形成。

古文:水火盐梅以烹鱼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现代文:用水火盐梅来烹饪鱼肉,厨子恰当地使用它们,加佐料使成美味,君子吃了,能使心公平正直。

古文:夫三牲五谷,禀五行以生也,发为五味。

现代文:三牲五谷,是禀承五行而生的,变化而成五味。

古文:天地生之,所以奉人,圣人节调,以致康强。

现代文:天地生长这些东西,是用来供人食用的,圣人按需要而食用,体魄就能健康强壮。

古文:若乃药剂者,所以御疾,岂常进之饵哉?

现代文:至于药剂,是用来治病的,怎能经常服用呢?

古文:况又金石性托酷烈,而烧治积年,包炎产毒,未易可制。

现代文:何况金石性质燥热酷烈,再加几年的烧炼,积炎成毒,不是轻易可以驭使的。

古文:夫秦、汉之君亦信方士矣,如卢生、徐福、栾大、李少君,后皆诈谲无成功。

现代文:以前秦汉的君王也有信方士的,有名的方士如卢生、徐福、栾大、李少君等人,后来都被揭发是欺诈,终无成功者。

古文:事暴前策,皆可验视。

现代文:这些事都在前代的书策中记载着,可以查验的。

**古文:《礼》: 君之药,臣先尝之;父之药,子先尝之。 **

现代文: 《礼》中说: 君王服药,臣子应先尝;父亲服药,儿子应先尝。

古文:臣、子一也,愿以所治剂,俾其人服之,竟一岁以考真伪,则无不验矣。

现代文:臣和子是一样的道理。臣希望能将他们所炼好的丹药,给炼药人先服用,一年以后考查药的真伪,那就一切都清楚了。

古文:帝怒,贬江陵令。

现代文:皇帝看了奏疏,生气了,把他贬为江陵县令。

古文:穆宗立,泌等诛,召潾,再迁刑部郎中。

现代文:穆宗立,柳泌等人被杀,招回裴潾,升任刑部郎中。

古文:前率府仓曹参军曲元衡杖民柏公成母死,有司以死在辜外,推元衡父廕赎金,公成受赇不诉,以赦免。

现代文:前率府仓曹参军曲元衡,打死了百姓柏公成的母亲。有司认为柏公成的母亲无辜而死。此时曲元衡的父亲任军使职,就以曲元衡父亲的荫庇给了柏公成钱。

古文:潾议曰: 杖捶者,官得施所部,非所部,虽有罪,必请有司,明不可擅也。

现代文:柏公成收了钱就不告官了,曲元衡也就得以赦免。裴潾上议说 :杖捶打人是一种刑法,官员们可以在他部属之内施行,若不是他的部属,即使有罪,也必须交由有司处理,以表明不得擅自施刑。

古文:元衡非在官,公成母非所部,不可以廕免。

现代文:曲元衡不是官员,柏公成的母亲不是他的部属,不能因父荫而免罪。

**古文:公成取贿仇家,利母之死,逆天性,当伏诛。 **

现代文:柏公成从仇家收受贿赂,以母死谋利,悖逆天性,也应判罪。

古文:有诏元衡流,公成论死。

现代文:皇帝下诏:曲元衡杖责六十后流放,柏公成依法论死。

古文:久之,繇给事中为汝州刺史,越法杖人辄死,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

现代文:后来,太和四年,裴潾由给事中出任汝州刺史,任期中,越法杖人致死。贬为左庶子,分司东都。

古文: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

现代文:太和七年,升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

古文:改刑部侍郎,为华州刺史。

现代文:太和八年,又转任刑部侍郎,改任华州刺史。

古文:召拜兵部侍郎,出为河南尹,复还旧官。

现代文:太和九年,再任刑部侍郎。开成元年,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出为河南尹,不久,又回来还任兵部侍郎。

古文:卒,赠户部尚书,谥曰敬。

现代文:开成三年死,追赠户部尚书,赐谥 敬 。

古文:潾以道自任,悉心事上,疾党附,不为权近所持。尝裒古今辞章,续梁昭明太子《文选》,自号《大和通选》,上之。

现代文:裴潾以道自处,尽心事皇帝,嫉恨朋党,所以不被当权者、宠幸者所喜欢,曾收集历代好文章,续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共三十卷,名之为《大和通选》献给皇帝。

古文:当时文士非与游者皆不取,世恨其隘。

现代文:当时的文士若不是与裴潾有交往的,其文章均不中选。

古文:宪宗竟以药弃天下,世益谓潾知言。

现代文:所以时论认为他很狭隘。后来宪宗终因服丹药而死,时人认为裴潾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