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古文: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现代文: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大约是太原人。

古文: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

现代文:北齐五兵尚书白建,当年建功,赐田庄于韩城,子孙就在那里安家了。

古文:又徙下邽。

现代文:后来迁居下圭阝。

古文:父季庚,为彭城令,李正己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

现代文:他的父亲白季庚官彭城令,在李正己叛乱时,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回归朝廷,经多次提升任襄州别驾。

古文: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现代文: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

古文:未冠,谒顾况。

现代文:未成年时拜见顾况。

**古文: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

现代文:顾况是吴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以为有才华的人已没有了呢,现在又得到你了!

古文: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现代文:贞元年间,登进士第,拔萃皆中,实授校书郎。

古文: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

现代文: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任周至县尉,从事集贤校理,月中,召为翰林学士,后为左拾遗。

古文: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现代文: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减灾害。

古文: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现代文: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全免江淮两赋,来赈救离散贫瘠的百姓,并请精简放出宫人。

古文:宪宗颇采纳。

现代文:宪宗有所采纳。

古文:是时,于頔入朝,悉以歌舞人内禁中,或言普宁公主取以献,皆頔嬖爱。

现代文:那时于入朝,尽将歌舞人献入大内,有人说普宁公主选来献上的都是于的宠妾。

古文:居易以为不如归之,无令頔得归曲天子。

现代文:居易认为不如退还于,不要让他把过失推归于天子。

古文: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徵孙赎故第,居易言: 徵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现代文: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白居易上奏说 :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从而赎买后还赐给他们。

**古文: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

现代文:李师道是人臣,不应掠美。

古文:帝从之。

现代文: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古文: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 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现代文: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 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

古文: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 羡余 以献。

现代文:王锷多方搜括民财,不体恤贫困百姓,所得财物称为 羡余 作为进献。

古文: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现代文:现在如授以宰相重任,天下四方闻知,将都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授他宰相职位的。

**古文:诸节度私计曰: 谁不如锷? **

现代文:各节度使私下想 :谁还不如王锷?

古文: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现代文:争相宰割百姓搜刮财富,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古文: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

现代文:如果授职则朝廷纲纪大坏;如不授他们,则待臣子有厚薄,事一失当就不能再挽回了。

古文:是时,孙以禁卫劳,擢凤翔节度使。张奉国定徐州,平李有功,迁金吾将军。

现代文:这时,孙王寿因负责禁卫有功,被晋升为凤翔节度使,张奉国平定徐州李钅奇之乱有功,调任督巡三辅治安的金吾将军。

**古文:居易为帝言: 宜罢,进奉国,以竦天下忠臣心。 **

现代文:居易对宪宗说: 应该免升孙王寿而提拔张奉国,以激励天下忠臣之心。

古文: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现代文:掌钱谷度支有一人被囚禁在釻乡牢中,历经三次大赦而没有被释,居易多次上奏说: 父死而拘挚其子,丈夫关押时间久妻再嫁。

古文:又奏言: 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现代文:还债没完没了,关押也没个限期,请圣上一切都豁免。 像这样重大的奏请有十多次,使他声名大振。

古文:会王承宗叛,帝诏吐突承璀率师出讨,居易谏: 唐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现代文:当王承宗叛乱时,宪宗下诏吐突承璀统率军队去讨伐。居易奏谏 :唐朝制度,在征讨伐乱时专职委派将帅,责令成功。近年来才开始以宦官担任都监。

古文:韩全义讨淮西,贾良国监之;高崇文讨蜀,刘贞亮监之。

现代文:韩全义征讨淮西,贾良国任监军;高崇文伐蜀,刘贞亮任监军。

古文:且兴天下兵,未有以中人专统领者。

现代文:而动员全国军队,尚未有以内侍宦官专任统帅的。

古文:神策既不置行营节度,即承璀为制将,又充诸军招讨处置使,是实都统。

现代文:禁中神策军既不置行营节度,以承璀为制将,现又派他充任诸军招讨处置使,是实际的统帅。

古文: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

现代文:这恐怕四方诸节度使知道,必然会轻慢朝廷。

古文:后世且传中人为制将自陛下始,陛下忍受此名哉?

现代文:后世人也将传说以宦官担任制将统帅是陛下创始的,陛下要忍受这种名声吗?

古文:且刘济等洎诸将必耻受承璀节制,心有不乐,无以立功。

现代文:况且刘济等诸路将军必然耻于受承璀的指挥,心中不高兴,就不能立功。

**古文:此乃资承宗之奸,挫诸将之锐。 **

现代文:这就助长了王承宗的反叛气焰,并挫折了诸将的锐气。

古文:帝不听。

现代文:宪宗不听。

古文:既而兵老不决,居易上言: 陛下讨伐,本委承璀,外则卢攸史、范希朝、张茂昭。今承璀进不决战,已丧大将,希朝、茂昭数月乃入贼境,观其势,似阴相为计,空得一县,即壁不进,理无成功。

现代文:既而用兵很久没有决战。白居易上书说 :陛下讨伐王承宗,本来委任吐突承璀为统帅,外用卢从史、范希朝、张茂昭,现在承璀进军而不决战,已失大将统帅作用;希朝和茂昭历数月才入贼境,看这势头似乎是私下有什么打算,空得一县就壁垒不进,当然不能成功。

古文:不亟罢之,且有四害。以府帑金帛、齐民膏血助河北诸侯,使益富强,一也。河北诸将闻吴少阳受命,将请洗涤承宗,章一再上,无不许,则河北合从,其势益固。

现代文:如果不尽快停兵,将有四害:用府帑金帛和民脂民膏资助了河北各节度使,使他们更加富强,一也;河北各节度使听说吴少阳受命淮西节度使,替王承宗洗刷罪责,奏章一再呈上,无不批准。

古文:与夺恩信,不出朝廷,二也。今暑湿暴露,兵气熏蒸,虽不顾死,孰堪其苦?

现代文:那么,河北呈现合纵的局势,势力更加巩固,皇帝对下授权、贬谪、恩宠与信用,都将不再有作用了,二也;现在冒酷暑履潮湿,枪林矢雨,虽然不怕死,又有谁能长期忍受这种苦役?

古文:又神策杂募市人,不忸于役,脱奔逃相动,诸军必摇,三也。回鹘、吐蕃常有游侦,闻讨承宗历三时无功,则兵之强弱,费之多少,彼一知之,乘虚入寇,渠能救首尾哉?

现代文:加上神策军中夹杂有招募来的商贩,不习惯军役,逃跑相互牵动,各路军队军心必动摇,三也;回鹘和吐蕃常有流动侦察的部队,知道讨伐承宗经过三季没有奏功,那么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费用的多少,他们一知道了,就会乘机进犯,怎能首尾相救?

古文:兵连事生,何故蔑有?

现代文:兵连事生,何故无有?

古文:四也。

现代文:四也。

**古文:事至而罢,则损威失柄,祗可逆防,不可追悔。 **

现代文:待到情势转坏再罢兵,那就要损威望失权柄,只能事先防备,不可事后追悔。

古文:亦会承宗请罪,兵遂罢。

现代文:不久承宗请罪,征伐就停止了。

**古文: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 **

现代文: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穆宗谈论此事,论辩执著,坦率耿介,穆宗尚未谕,居易就对穆宗说: 陛下错了!

**古文:帝变色,罢,谓李绛曰: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

现代文:穆宗震怒,过后,对李绛说: 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

古文: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现代文:李绛说: 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

**古文: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

现代文: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不让他们进言。这不是发扬帝君盛德的办法。

古文:帝悟,待之如初。

现代文:穆宗省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

古文: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现代文:一年过去应迁升,穆宗因他阅历较浅,而且家中一向贫困,就听任他自己选择官职。

古文: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现代文:居易请求如姜公辅一样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母亲。

古文: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现代文:穆宗下诏批准。第二年,因母丧解职守制。服满复职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古文: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现代文:这时,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扰。

古文: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现代文: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要求马上倾全力捕捉凶犯,以刷雪朝廷之耻,务必全部缉捕归案。

古文: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现代文: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

**古文: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

现代文:不久就传言 白居易之母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 。

古文:出为州刺史。

现代文:于是派出为江州刺史。

古文: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现代文: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居易不宜任刺史,乃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

古文: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现代文: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

古文:久之,徙忠州刺史。

现代文:过了很久,调升忠州刺史。

古文: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

现代文:又调回都,任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负责起草诏旨敕制。

古文: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曰:

现代文:穆宗好游猎,白居易写了《续虞人箴》献上作为讽谏。

古文:唐受天命,十有二圣。

现代文:内容如下: 唐受天命,十有二圣。

古文:兢兢业业,咸勤厥政。

现代文:兢兢业业,咸勤厥政。

古文:鸟生深林,兽在丰草。

现代文:鸟生深林,兽在丰草。

古文:春曈冬狩,取之以道。

现代文:春搜冬狩,取之以道。

古文:鸟兽虫鱼,各遂其生。

现代文:鸟兽虫鱼,各遂其生。

古文:民野君朝,亦克用宁。

现代文:民野君朝,亦克用宁。

**古文:在昔玄祖,厥训孔彰: 驰骋畋猎,俾心发狂。 **

现代文:在昔玄祖,厥训孔彰 :驰骋畋猎,俾心发狂。

古文:何以效之,曰羿与康。

现代文:何以效之,曰羿与康。

古文:曾不是诫,终然覆亡。

现代文:曾不是诫,终然覆亡。

**古文:高祖方猎,苏长进言: 不满十旬,未足为欢。 **

现代文:高祖方猎,苏长进言: 不满十旬,未足为欢。

古文:上心既悟,为之辍畋。

现代文:上心既悟,为之辍畋。

古文:降及宋璟,亦谏玄宗。

现代文:降及宋瞡,亦谏玄宗。

古文:温颜听纳,献替从容。

现代文:温颜听纳,献替从容。

古文:璟趋以出,鹞死握中。

现代文:瞡趋以出,鹞死握中。

古文:噫!

现代文:噫!

古文:逐兽于野,走马于路。

现代文:逐兽于野,走马于路。

古文:岂不快哉,衔橛可惧。

现代文:岂不快哉,衔橛可惧。

古文: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现代文: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古文:俄转中书舍人。

现代文:不久调任中书舍人。

古文: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 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

现代文:田布官拜魏博节度使,穆宗命白居易持节去宣布谕旨,田布送他五百匹缣。穆宗叫他收下来,居易婉辞谢绝,说: 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们应当以物资帮助他。现在却收取他的财资,按情谊是不能忍心收下的。

**古文: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 **

现代文:现在前去宣谕慰问的官员很多,如果都要赠物,那么敌人未消灭,而田布的资财就都搞光了。

古文:诏听辞饷。

现代文:穆宗准许他推辞了礼物。

古文: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

现代文:这时,河朔再度叛乱,朝廷集合各路兵马去征讨,但却延迟无功。

古文: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现代文:叛军占领弓高,断绝了粮道,深州被围局势更为紧急。

古文:居易上言: 兵多则难用,将众则不一。

现代文:白居易上书说: 兵多则难以调遣,将多意见不易统一。

古文:宜诏魏博、泽潞、定、沧四节度,令各守境,以省度支赀饷。

现代文:应该下诏魏博、泽潞、定州、沧州四节度使,命令他们各坚守自己的领地,以节省军事开支。

古文:每道各出锐兵三千,使李光颜将。

现代文:每道各出精兵三千,派李光颜率领。

古文:光颜故有凤翔、徐、滑、河阳、陈许军无虑四万,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与牛元翼合。

现代文:光颜已有凤翔、徐、滑、河阳、陈许的军队不少于四万,可以直接进击敌人,打开弓高粮道,联合下博军,解深州的围困,再与牛元翼合军。

古文:还裴度招讨使,使悉太原兵西压境,见利乘隙夹攻之,间令招谕以动其心,未及诛夷,必自生变。

现代文:另外仍任裴度为招讨使,使他倾太原兵力西进,见机乘隙夹攻。同时下诏抚令以动摇其军心,未用武力剿灭,一定自己溃灭。

**古文:且光颜久将,有威名,度为人忠勇,可当一面,无若二人者。 **

现代文:而且光颜长期统帅军队,有威名;裴度忠勇,可独当一面,没有比这两人更恰当的了。

古文:於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现代文:当时,天子荒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当,坐视逆叛,无所作为。

古文: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现代文:白居易虽然多次忠谏,但没有引起注意,就恳求外放。

古文: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现代文:不久任杭州刺史,最初筑堤围钱塘湖,聚泄湖水,可以灌溉千顷良田;又复浚疏李泌浚治过的六口大井,百姓靠这些井饮用。

古文: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

现代文:过了很久,白居易又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

古文:复拜苏州刺史,病免。

现代文:又派任苏州刺史,因病未去。

古文: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现代文:文宗即位,居易任秘书监,后授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古文:太和初,二李党事兴,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

现代文:大和初年,二李党争开衅,祸福交替于党争之中,你争我夺,降升与毁誉好像早与晚交替一般。

古文: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除太子宾客分司。

现代文:杨虞卿和白居易是姻亲,但与李宗闵关系很好,居易不愿卷入党争,就称病还东都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

古文:逾年,即拜河南尹,复以宾客分司。

现代文:第二年,拜河南尹,再做宾客分司。

古文: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

现代文:文宗开成初年,起用为同州刺史,未受,改太子少傅,晋爵冯翊县侯。

古文: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

现代文:武宗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

古文: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现代文:会昌六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吊唁他。

古文:遗命薄葬,毋请谥。

现代文:他遗嘱薄葬,不必请谥号。

古文: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湔剔抉摩,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现代文:白居易受知遇于宪宗,遇事无不直言,论事详尽严格,许多意见被认可,但遭当道者所忌,遭到排挤,以致抱负不能实现,乃纵情于诗文美酒。

古文: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

现代文:在再度受重用以后,又都是年少的皇帝,屈曲更不合宜,任职后往往受贬抑,因之就无意于功名了。

古文: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

现代文:居易和弟白行简及从祖弟敏中友爱。

古文:东都所居履道里,疏诏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

现代文:在洛阳所居的履道里,疏理塘沼种植树木,修筑石楼于香山,又凿通龙门八节滩,自号 醉吟先生 ,并写了传。

古文: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

现代文:到了晚年对于佛道更为沉溺,以致经月不食荤腥,自称 香山居士 。

古文:尝与胡杲、吉日攵、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

现代文:曾与胡杲、吉日攵、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等宴酒聚会,他们都是年事很高且有闲暇的老人,人们很钦慕他们,曾绘制《九老图》。

古文: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现代文:白居易为文精切,然最善于写诗。

古文: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现代文:最初,多以诗规讽得失,到后来写多了,更趋于平易通俗,多至数千首,当时即为士人争相传诵。

古文: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

现代文:鸡林外商得诗卖给他们的宰相,一篇可换一金,有伪作,宰相总能辨别出来。

古文:初,与元稹酬咏,故号 元白 ;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 刘白 。

现代文:最初,与元稹相互酬咏,所以人称 元白 ;元稹去世后,又与刘禹锡齐名,号称 刘白 。

古文: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 之 、 无 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

现代文:他出生才七个月就能翻看书籍,指出 之 、 无 两字,虽试百多次不错,九岁私下学声律。

古文:其笃於才章,盖天禀然。

现代文:他深通文章,大概是天赋的。

古文: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

现代文:白敏中任宰相,为居易请谥,谥 文 。

古文:后履道第卒为佛寺。

现代文:后来履道里的府第终于改成佛寺。

古文:东都、江州人为立祠焉。

现代文:洛阳和江州人为居易立了祠。

古文: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於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现代文: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未有。

**古文:其自叙言: 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

现代文:他自叙 :关美刺者,谓之讽喻;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他为杂律。

古文:又讥 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现代文:又自讽说 :世人都对杂律钟爱,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

古文: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

现代文: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恬静澹泊而文辞迂,以质合迂,的确是人们所不喜爱的。

古文:今视其文,信然。

现代文: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

古文:而杜牧谓: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现代文:但是杜牧说: 纤艳不逞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者所做的。

**古文: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

现代文:这种诗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古文:盖救所失不得不云。

现代文:这大概是为救所失不得不这样说的。

古文: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现代文:审视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诤谏为政之安危,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

古文: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

现代文:当李宗闵在位时,权势震赫,但居易始终没有攀附于他而为个人进取打算,使自身节操保持完美崇高。

古文: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

现代文:而元稹中途履险得到宰相的职位,以致名声败坏。

古文:鸣呼,居易其贤哉!

现代文: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