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高宗

古文:高宗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长孙氏。始封晋王,贞观七年,遥领并州都督。

现代文:高宗名治,字为善,是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最初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兼领不亲任职的并州都督。

古文:十七年,太子承乾废,而魏王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子治为皇太子。

现代文: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黜,次子魏王李泰当立为皇太子,也因获罪被废,于是太宗立李治做了皇太子。

古文:太宗尝命皇太子游观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

现代文:太宗曾命李治出宫游览、习练射术,李治以这不是自己的喜好推辞,希望能侍奉父皇,在父母身边。

古文:太宗大喜,乃营寝殿侧为别院,使太子居之。

现代文:太宗十分高兴,便在寝宫侧边另建一院,让李治居住。

古文:太宗每视朝,皇太子常侍,观决庶政。

现代文:太宗每临朝听政,李治总在身边侍奉,细看裁决各种政事。

古文:二十三年,太宗有疾,诏皇太子听政于金液门。

现代文: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染病,诏令李治在金液门处理政事。

古文:四月,从幸翠微宫。

现代文:四月,随太宗亲临翠微宫。

古文:太宗崩,以羽檄发六府甲士四千,卫皇太子入于京师。

现代文:太宗逝世,李治以紧急军事文书调遣六府的四千武士,护卫他以皇太子身份进入京城。

古文:六月甲戌,即皇帝位于柩前。

现代文:六月初一,李治在太宗灵柩前登皇帝位。

古文:大赦,赐文武官勋一转,民八十以上粟帛,给复雍州及比岁供军所一年。

现代文:诏令大赦,赐予文武官员勋爵迁升一级,赏给八十岁以上的平民粮食、布帛,免除雍州百姓的劳役以及近年对军营的供给一年。

古文:癸未,长孙无忌为太尉。

现代文:初十,长孙无忌任太尉。

古文:癸巳,检校洛州刺史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参掌机密。

现代文:二十日,检校洛州刺史李责力任开府仪同三司,参与执掌军国机密。

古文:八月癸酉,河东地震。乙亥,又震。

现代文:八月初一,河东发生地震;初三,又震。

古文:庚辰,遣使存问河东,给复二年,赐压死者人绢三匹。

现代文:初八,派使臣慰问河东,免除该地区劳役二年,赐给被压死者每人绢三匹。

古文: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

现代文:十八日,将太宗安葬在昭陵。

古文:九月甲寅,荆王元景为司徒,吴王恪为司空。

现代文:九月十二日,荆王李元景任司徒,吴王李恪任司空。

古文:乙卯,李勣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三日,李责力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十一月乙丑,晋州地震。

现代文:十一月二十四日,晋州地震。

古文:左翊卫郎将高偘伐突厥。

现代文:左翊卫郎将高侃讨伐突厥。

古文:是冬,无雪。

现代文:这年冬季,无雪。

古文:永徽元年正月辛丑,改元。

现代文:永徽元年正月初一,更改年号。

古文: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

现代文:初六,立妃子王氏为皇后。

古文:张行成为侍中。

现代文:张行成任侍中。

古文:二月辛卯,封子孝为许王,上金杞王,素节雍王。

现代文:二月二十二日,高宗封儿子李孝为许王,李上金为杞王,李素节为雍王。

古文:四月己巳,晋州地震。

现代文:四月初一,晋州地震。

古文:五月巳未,太白昼见。

现代文:五月二十一日,白天出现太白星。

古文:六月,高偘及突厥战于金山,败之。

现代文:六月,高侃与突厥军在金山交战,打败突厥军。

古文:庚辰,晋州地震,诏五品以上言事。

现代文:十三日,晋州地震,诏令五品以上官员议论政事。

古文:七月辛酉,以旱虑囚。

现代文:七月二十四日,因旱灾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八月戊辰,给五品以上解官充侍者半禄,加赐帛。

现代文:八月初二,给予五品上解职后充任侍臣的官员一半俸禄,另赐布帛。

古文:庚午,降死罪以下。

现代文:初四,对死罪以下的犯人减刑。

古文:九月癸卯,高偘俘突厥车鼻可汗以献。

现代文:九月初七,高侃俘虏突厥首领车鼻可汗进献朝廷。

古文:十月戊辰,李勣罢左仆射。

现代文:十月初三,免去李责力的左仆射职务。

古文:十一月己未,贬褚遂良为同州刺史。

现代文:十一月二十四日,将褚遂良贬为同州刺史。

古文:十二月庚午,琰州獠寇边,梓州都督谢万岁死之。

现代文:十二月初五,琰州僚人侵犯边界,梓州都督谢万岁殉难。

古文:二年正月戊戌,开义仓以赈民。

现代文:永徽二年正月初四,打开地方防荒储粮的义仓救济灾民。

古文:乙巳,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奭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一日,授予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同中书门下三品职位。

古文:乙卯,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

现代文:二十一日,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反叛。

古文:四月乙丑,命有司毋进肉食,讫于五月。

现代文:四月初二,高宗命御膳官署不要进奉肉食,到五月为止。

古文:七月丁未,贺鲁寇庭州,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现代文:七月十六日,阿史那贺鲁侵犯庭州,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絆何力任弓月道行军总管进行讨伐。

古文:八月己巳,高季辅为侍中;于志宁为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八月初八,高季辅任侍中,于志宁任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己卯,白水蛮冠边,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现代文:十八日,白水蛮族侵犯边界,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任郎州道行军总管进行讨伐。

古文:九月癸卯,以同州苦泉牧地赐贫民。

现代文:九月十三日,将同州苦泉的牧地赐给贫民。

古文:十月辛卯,晋州地震。

现代文:十月初二,晋州地震。

古文: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

现代文:十一月初二,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大礼。

古文:癸酉,禁进犬马鹰鹘。

现代文:十四日,禁止向宫廷进贡犬马鹰鹘诸玩物。

古文:戊寅,忻州地震。

现代文:十九日,忻州地震。

古文:甲申,雨木冰。

现代文:二十五日,雨水着树成冰。

古文:是月,窦州、义州蛮寇边,桂州都督刘伯英败之。

现代文:本月,窦州、义州蛮族侵犯边界,桂州都督刘伯英将其击败。

古文:赵孝祖及白水蛮战于罗仵候山,败之。

现代文:赵孝祖与白水蛮族在罗忤候山交战,击败蛮军。

古文:十二月乙未,太白昼见。

现代文:十二月初七,白天出现太白星。

古文:壬子,处月硃邪孤注杀招慰使单道惠,叛附于贺鲁。

现代文:二十四日,沙陀突厥的朱邪孤注杀了招慰使单道惠,反叛归附阿史那贺鲁。

古文:是冬,无雪。

现代文:这年冬季,无雪。

古文:三年正月癸亥,梁建方及处月战于牢山,败之。

现代文:永徽三年正月初五,梁建方与沙陀突厥军在牢山交战,击败沙陀军。

古文:甲子,以旱避正殿,减膳,降囚罪,徒以下原之。

现代文:初六,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对囚犯减刑,流放以下的罪犯免刑。

古文:己巳,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一日,褚遂良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丙子,享于太庙。

现代文:十八日,高宗到祖庙祭献。

古文:丁亥,耕藉田。

现代文:二十九日,高宗在借民力耕治的奉祀农田上行亲耕礼仪。

古文:三月辛巳,雨土。

现代文:三月二十四日,天降土雨。

古文:宇文节为侍中,柳奭守中书令。

现代文:宇文节任侍中,柳暂行代理中书令。

古文:四月庚寅,赵孝祖及白水蛮战,败之。

现代文:四月初三,赵孝祖与白水蛮族交战,将其击败。

古文:甲午,彭王元则薨。

现代文:初七,彭王李元则去世。

古文:是月,兵部侍郎韩瑗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本月,兵部侍郎韩瑗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五月庚申,求齐侍中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裴泽、隋仪同三司豆卢毓、御史中丞游楚客子孙官之。

现代文:五月初四,寻求北齐的侍中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裴泽、隋朝的仪同三司豆卢毓、御史中丞游楚客的子孙,委以官职。

古文: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大赦,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勋一转,民酺三日。

现代文:七月初二,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施行大赦,赐给五品以上官员之子勋衔,在其父以下的加勋一级,百姓聚饮三天。

古文:九月丙辰,求周司沐大夫裴融、尚书左丞封孝琰子孙官之。

现代文:九月初二,寻求北周的司沐大夫裴融、尚书左丞封孝琰的子孙,委以官职。

古文:是月,中书侍郎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本月,授予中书侍郎来济同中书门下的三品官职。

古文:十二月癸巳,濮王泰薨。

现代文:十二月初十,濮王李泰去世。

古文:四年二月甲申,驸马都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高阳巴陵公主谋反,伏诛;杀荆王元景、吴王恪。

现代文:永徽四年二月初二,驸马都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高阳巴陵公主谋反,被处死;杀了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

古文:乙酉,流宇文节于桂州。

现代文:初三,将宇文节流放到桂州。

古文:戊子,废蜀王愔为庶人。

现代文:初六,将蜀王李忄音废黜为平民。

古文:己亥,徐王元礼为司徒,李勣为司空。

现代文:十七日,徐王李元礼任司徒,李责力任司空。

古文:四月壬寅,以旱虑囚,遣使决天下狱,减殿中、太仆马粟,诏文武官言事。

现代文:四月二十一日,因旱灾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派使臣裁决全国的罪案,减少殿中省、太仆寺的马饲料,诏令文武官员议论政事。

古文:甲辰,避正殿,减膳。

现代文:二十三日,高宗避离正殿,减少膳食。

古文:六月己丑,太白昼见。

现代文:六月初九,白天出现太白星。

古文:八月己亥,陨石于冯翊十有八。

现代文:八月二十日,在冯翊落下陨石十八个。

古文:九月壬戌,张行成薨。

现代文:九月十三日,张行成逝世。

古文:甲戌,褚遂良为尚书右仆射。

现代文:二十五日,褚遂良任尚书右仆射。

古文:十月庚子,幸温汤。

现代文:十月二十二日,高宗去到温泉。

古文:甲辰,赦新丰。

现代文:二十六日,对新丰施行赦免。

古文:乙巳,至自温汤。

现代文:二十七日,高宗自温泉回到京城。

古文:戊申,睦州女子陈硕真反,婺州刺史崔义玄讨之。

现代文:三十日,睦州女子陈硕真反叛,婺州刺史崔义玄讨伐她。

古文:十一月庚戌,陈硕真伏诛。

现代文:十一月初二,陈硕真被处死。

古文:癸丑,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

现代文:初五,兵部尚书崔敦礼任侍中。

古文:丁巳,柳奭为中书令。

现代文:初九,柳任中书令。

古文:十二月庚子,高季辅薨。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季辅逝世。

古文:五年正月丙寅,以旱诏文武官、朝集使言事。

现代文:永徽五年正月十九日,因旱灾诏令文武官员、派往各地的朝集使议论政事。

古文:三月戊午,如万年宫。

现代文:三月十二日,高宗去往万年宫。

古文:乙丑,次凤泉汤。

现代文:十九日,歇驻凤泉汤。

古文:辛未,赦岐州及所过徒罪以下。

现代文:二十五日,对岐州及所经过地方的服劳役以下罪犯施行赦免。

古文:六月癸亥,柳奭罢。

现代文:六月十九日,柳被免职。

古文:丙寅,河北大水,遣使虑囚。

现代文:二十二日,河北发生洪灾,朝廷派使臣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八月己未,诏免麟游、岐阳今岁课役,岐州及供顿县半岁。

现代文:八月十六日,下诏免除麟游、岐阳两地本年的赋税及徭役,岐州及供应百官、藩侯途中食宿和行旅所需之物的各县免赋税、徭役半年。

古文:九月丁酉,至自万年宫。

现代文:九月二十五日,高宗自万年宫回到京城。

古文:十月癸卯,筑京师罗郭,起观于九门。

现代文:十月初一,加筑京城外围的城廓,在天子居地的九门兴建望楼。

古文:六年正月壬申,拜昭陵,赦醴泉及行从,免县今岁租、调,陵所宿卫进爵一级,令、丞加一阶。

现代文:永徽六年正月初一,高宗祭拜昭陵,减免醴泉的赋税,并赏赐随行侍从人员,免去该县本年的租赋及应缴的布帛,赐予守护皇陵的值宿警卫人员晋爵一级,县令、县丞官加一阶。

古文:癸酉,以少牢祭陪葬者。

现代文:初二,以单牲祭祀昭陵的陪葬人员。

古文:甲戌,至自昭陵。

现代文:初三,自昭陵返回京城。

古文:庚寅,封子弘为代王,贤潞王。

现代文:十九日,封其子李弘为代王、李贤为潞王。

古文:二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降死罪以下,赐酺三日,五品以上为父后者勋一转。

现代文:二月初五,皇太子李忠加冕,对死罪以下犯人减刑,赏赐臣民聚饮三日,五品以上官员勋级在其父以下者加勋一级。

古文:乙丑,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伐高丽。

现代文:二十五日,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征讨高丽国。

古文:五月壬午,及高丽战于贵端水,败之。

现代文:五月十三日,与高丽军在贵端水交战,击败敌军。

古文:癸未,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伐贺鲁。

现代文:十四日,左屯卫将军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阿史那贺鲁。

古文:壬辰,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

现代文:二十三日,韩瑗任侍中,来济任中书令。

古文:七月乙酉,崔敦礼为中书令。

现代文:七月十七日,崔敦礼任中书令。

古文:是月,中书舍人李义府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

现代文:本月,中书舍人李义府任中书侍郎,参预掌管朝政。

古文:九月庚午,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

现代文:九月初三,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古文:乙酉,洛水溢。

现代文:十八日,洛水泛滥。

古文:十月,齐州黄河溢。

现代文:十月,齐州黄河泛滥。

古文:己酉,废皇后为庶人。

现代文:十三日,将皇后王氏废黜为平民。

古文:乙卯,立宸妃武氏为皇后。

现代文:十九日,立宸妃武氏为皇后。

古文:丁巳,大赦,赐民八十以上粟帛。

现代文:二十一日,施行大赦,赐予百姓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粮食布帛。

古文:十一月己巳,皇后见于太庙。

现代文:十一月初三,皇后武氏谒拜祖庙。

古文:戊子,停诸州贡珠。

现代文:二十二日,停止各州进贡珍珠。

古文:癸巳,诏禁吏酷法及为隐名书者。

现代文:二十七日,诏令禁止官吏施用酷刑和写匿名信。

古文:是冬,皇后杀王庶人。

现代文:这年冬季,皇后武氏杀了被废为平民的原皇后王氏。

古文:显庆元年正月辛未,废皇太子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

现代文:显庆元年正月初六,将皇太子李忠废贬为梁王,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古文:壬申,大赦,改元,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勋一转,民酺三日,八十以上粟帛,丙戌,禁胡人为幻戏者。

现代文:初七,施行大赦,更改年号,赐予五品以上官员勋级在其父以下者加勋一级,百姓聚饮三日,赏给八十岁以上老人粮食布帛。二十一日,禁止胡人变幻术。

古文:甲午,放宫人。

现代文:二十九日,放还宫女。

古文:三月辛巳,皇后亲蚕。

现代文:三月十七日,皇后武氏行躬践蚕事之礼。

古文:丙戌,户部侍郎杜正伦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二十二日,户部侍郎杜正伦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四月壬寅,诏五品以上老疾不以罪者同致仕。

现代文:四月初八,下诏:五品以上官员因年老有病而未获罪者与辞官者同等待遇。

古文:壬子,矩州人谢无零反,伏诛。

现代文:十八日,矩州人谢无零反叛,被处死。

古文:七月癸未,崔敦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七月二十一日,崔敦礼任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八月丙申,崔敦礼薨。

现代文:八月初四,崔敦礼逝世。

古文:辛丑,程知节及贺鲁部歌逻禄、处月战于榆慕谷,败之。

现代文:初九,程和节与阿史那贺鲁的部属歌逻禄、沙陀突厥军在榆慕谷交战,击败敌军。

古文:九月庚辰,括州海溢。

现代文:九月十九日,括州海潮泛滥。

古文:癸未,程知节及贺鲁战于怛笃城,败之。

现代文:二十二日,程知节与阿史那贺鲁在怛笃城交战,击败贺鲁。

古文:十一月乙丑,以子显生,赐京官、朝集使勋一转。

现代文:十一月初五,高宗因其子李显出生,赐予京官、朝集使加勋官一级。

古文:自八月霜且雨至于是月。

现代文:自八月霜雨交加至本月。

古文:是岁,龟兹大将羯猎颠附于贺鲁,左屯卫大将军杨胄伐之。

现代文:这年,龟兹大将羯猎颠依附阿史那贺鲁,左屯卫大将军杨胄率军征讨。

古文:二年闰正月壬寅,如洛阳宫。

现代文:显庆二年闰正月十三日,高宗去洛阳宫。

古文:庚戌,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以伐贺鲁。

现代文:二十一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任伊丽道行军总管,讨伐阿史那贺鲁。

古文:二月癸亥,降洛州囚罪,徒以下原之,免民一岁租、调,赐百岁以上氈衾粟帛。

现代文:二月初五,对洛阳囚犯减刑,判服劳役以下的罪犯免刑,免除百姓一年的租赋及应缴的布帛,赐给百岁以上老人毡被、粮食、布帛。

古文:庚午,封子显为周王。

现代文:十二日,高宗封其子李显为周王。

古文:壬申,徙封素节为郇王。

现代文:十四日,改封李素节为郇王。

古文:三月戊申,禁舅姑拜公主,父母拜王妃。

现代文:三月二十日,禁止公主的舅、姑参拜公主,王妃的父母参拜王妃。

古文:癸丑,李义府兼中书令。

现代文:二十五日,李义府兼中书令。

古文:五月丙申,幸明德宫。

现代文:五月初九,高宗亲临明德宫。

古文:七月丁亥,如洛阳宫。

现代文:七月初一,高宗前往洛阳宫。

古文:八月丁卯,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

现代文:八月十一日,将韩瑗贬为振州刺史,来济任台州刺史。

古文:辛未,卫尉卿许敬宗为侍中。

现代文:十五日,卫尉卿许敬宗任侍中。

古文:九月庚寅,杜正伦兼中书令。

现代文:九月初五,杜正伦任中书令。

古文:十一月戊戌,如许州。

现代文:十一月十四日,高宗去许州。

古文:甲辰,遣使虑所过州县囚。

现代文:二十日,派使臣讯察所经过州县记录的囚犯罪状。

古文:乙巳,猎于滍南。

现代文:二十一日,在氵蚩南打猎。

古文:壬子,讲武于新郑,赦郑州,免一岁租赋,赐八十以上粟帛,其尝事高祖任佐史者以名闻。

现代文:二十八日,在新郑讲习武事,赏赐郑州:免一年的租赋,赐给八十岁以上老人粮食布帛,将曾经侍奉高祖任佐史的人奏报皇帝。

古文:十二月乙卯,如洛阳宫。

现代文:十二月初一,高宗去洛阳宫。

古文:丁巳,苏定方败贺鲁于金牙山,执之。

现代文:初三,苏定方在金牙山打败并俘虏阿史那贺鲁。

古文: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现代文:十三日,将洛阳宫定为东都。

古文:三年正月戊申,杨胄及龟兹羯猎颠战于泥师域,败之。

现代文:显庆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杨胄与龟兹国的羯猎颠在泥师城交战,将其击败。

古文:二月甲戌,至自东都。

现代文:二月二十一日,高宗自东都返回京城。

古文:戊寅,虑囚。

现代文:二十五日,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六月壬子,程名振及高丽战于赤烽镇,败之。

现代文:六月初一,程名振与高丽军在赤烽镇交战,击败高丽军。

古文:十一月乙酉,贬杜正伦为横州刺史,李义府普州刺史。

现代文:十一月初六,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李义府贬为普州刺史。

古文:戊子,许敬宗权检校中书令。

现代文:初九,许敬宗暂行代理检校中书令。

古文:甲午,苏定方俘贺鲁以献。

现代文:十五日,苏定方将俘获的阿史那贺鲁进献太庙。

古文:戊戌,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兼侍中。

现代文:十九日,许敬宗任中书令,大理寺卿辛茂将兼侍中。

古文:四年三月壬午,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及西突厥真珠叶护战于双河,败之。

现代文:显庆四年三月初五,昆陵都督阿史那弥射与西突厥的真珠叶护在双河交战,将其击败。

古文:四月丙辰,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四月初十,于志宁任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乙丑,黄门侍郎许圉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九日,黄门侍郎许圉师受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戊辰,流长孙无忌于黔州。

现代文:二十二日,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

古文:于志宁罢。

现代文:于志宁被免职。

古文:五月己卯,许圉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五月初三,许圉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丙申,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参知政事。

现代文:二十日,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参预掌管朝政。

古文:戊戌,杀凉州都督长史赵持满。

现代文:二十二日,杀了凉州都督长史赵持满。

古文:七月己丑,以旱避正殿。

现代文:七月十四日,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

古文:壬辰,虑囚。

现代文:十七日,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八月壬子,李义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八月初八,李义府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十月丙午,皇太子加元服,大赦,赐五品以上子孙为父祖后者勋一转,民酺三日。

现代文:十月初三,皇太子李弘加冕,施行大赦,赐予子、孙为五品以上官员而勋级在其父、祖以下者加勋一级,百姓聚饮三日。

古文:闰月戊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闰十月初五,高宗去东都,皇太子李弘代理国政。

古文:辛巳,诏所过供顿免今岁租赋之半,赐民八十以上氈衾粟帛。

现代文:初八,下诏:皇帝所经过的供应百官、藩侯食宿及旅途所需之物的各县,减免本年租赋的一半,赐给百姓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毡被、粮食和布帛。

古文:十一月丙午,许圉师为左散骑常侍、检校侍中。

现代文:十一月初四,许圉师任左散骑常侍、检校侍中。

古文:戊午,辛茂将薨。

现代文:十六日,辛茂将去世。

古文:癸亥,贺鲁部悉结阙俟斤都曼寇边,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以伐之。

现代文:二十一日,阿史那贺鲁的属部、悉结阙的首领都曼侵犯边境,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任安抚大使率军讨伐。

古文: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卢承庆受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五年正月癸卯,苏定方俘都曼以献。

现代文:显庆五年正月初二,苏定方俘获都曼进献朝廷。

古文:甲子,如并州。

现代文:二十三日,高宗去并州。

古文:己巳,次长平,赐父老布帛。

现代文:二十八日,歇驻长平,赐给当地父老布帛。

古文:二月丙戌,赦并州及所过州县,义旗初尝任五品以上葬并州者祭之,加佐命功臣食别封者子孙二阶,大将军府僚佐存者一阶,民年八十以上版授刺史、县令,赐酺三日。

现代文:二月十五日,高宗减免并州及所经过州县的租赋;祭祀反隋起义之初曾任五品以上官职葬在并州的人,给辅佐高祖开创帝业另封食邑的功臣的子孙加官阶二级,大将军府的僚臣佐吏尚存者加官阶一级,给八十岁以上的平民老人加封刺史、县令荣衔,赐予聚饮三日。

古文:甲午,祠旧宅。

现代文:二十三日,到旧日的府宅春祭。

古文: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

现代文:三月初五,皇后武氏在朝堂宴请亲族邻里,在内殿会见有封号的妇女。

古文:赐从官五品以上、并州长史司马勋一转。

现代文:高宗赏赐五品以上的侍从官、并州的长史、司马勋官一级。

古文: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赐氈衾粟帛。

现代文:八十岁以上的妇女授予郡君的荣衔,赐给她们毡被、粮食和布帛。

古文:己酉,讲武于城西。

现代文:初八,高宗在京城西边讲习武事。

古文:辛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兵道行军总管,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三将军及新罗兵以伐百济。

现代文:初十,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任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新罗国王金春秋任山禺夷道行军总管,率领三个将军的军队和新罗兵讨伐百济。

古文:四月癸巳,如东都。

现代文:四月二十三日,高宗去东都。

古文:五月辛丑,作八关宫。

现代文:五月初一,兴建八关宫。

古文:戊辰,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为沙砖道行军总管,以伐契丹。

现代文:二十八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任沙砖道行军总管,讨伐契丹。

古文:六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六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七月乙巳,废梁王忠为庶人。

现代文:七月初六,将梁王李忠废黜为平民。

古文:丁卯,卢承庆罢。

现代文:二十八日,卢承庆被免职。

古文:八月庚辰,苏定方及百济战,败之。

现代文:八月十二日,苏定方与百济军交战,将其击败。

古文:壬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及悉结、拔也固、仆骨同罗战,败之。癸未,赦神兵道大总管以下军士及其家,赐民酺三日。

现代文:十四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与悉结、拔也固、仆骨、同罗的军队交战,将其击败,十五日,赦免神兵道大总管以下的军士及其家人,赐予百姓聚饮三日。

古文:十一月戊戌,苏定方俘百济王以献。

现代文:十一月初一,苏定方俘获百济国王进献朝廷。

古文:甲寅,如许州。

现代文:十七日,高宗去许州。

古文:十二月辛未,猎于安乐川。

现代文:十二月初五,高宗在安乐川打猎。

古文:己卯,如东都。

现代文:十三日,去东都。

古文:壬午,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丽。

现代文:十六日,左骁卫大将军契絆何力任氵贝江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任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高丽国。

古文:阿史德枢宾及奚、契丹战,败之。

现代文:阿史德枢宾与奚、契丹交战,击败敌军。

古文:龙朔元年正月戊午,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以伐高丽。

现代文:龙朔元年正月二十二日,鸿胪卿萧嗣业任扶余道行军总管,征讨高丽国。

古文:二月乙未,改元,赦洛州。

现代文:二月三十日,更改年号,对洛州施行赦免。

古文:四月庚辰,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程名振为镂方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庞孝泰为沃沮道行军总管,率三十五军以伐高丽。

现代文:四月十六日,任雅相任氵贝江道行军总管,契絆何力任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任平壤道行军总管,萧嗣业任扶余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程名振任镂方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庞孝泰任沃沮道行军总管,率领三十五个军的兵力征讨高丽国。

古文:甲午晦,日有食之。

现代文:三十日,月末,有日蚀。

古文:六月辛巳,太白经天。

现代文:六月十七日,太白星行经天空。

古文:八月甲戌,苏定方及高丽战于浿江,败之。

现代文:八月十一日,苏定方与高丽军在氵贝江交战,击败高丽军。

古文:九月癸卯,及皇后幸李勣、许圉师第。

现代文:九月十一日,高宗与武皇后亲临李责力、许圉师府第。

古文:壬子,徙封贤为沛王。

现代文:二十日,改封李贤为沛王。

古文:十月丁卯,猎于陆浑。

现代文:十月初五,高宗在陆浑打猎。

古文:戊辰,猎于非山。

现代文:初六,在非山打猎。

古文:癸酉,如东都。

现代文:十一日,去东都。

古文: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萧嗣业为仙崿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长岑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铁勒。

现代文:郑仁泰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萧嗣业任仙萫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任长岑道行军大总管,征讨铁勒。

古文:二年二月甲子,大易官名。

现代文:龙朔二年二月初四,大改官称。

古文:甲戌,任雅相薨。

现代文:十四日,任雅相去世。

古文:戊寅,庞孝泰及高丽战于蛇水,死之。

现代文:十八日,庞孝泰与高丽军在蛇水交战,阵亡。

古文:三月庚寅,郑仁泰及铁勒战于天山,败之。

现代文:三月初十,郑仁泰与铁勒军在天山交战,击败铁勒军。

古文:乙巳,如河北县。

现代文:十六日,高宗去河北县。

古文:辛亥,如蒲州。

现代文:二十二日,去蒲州。

古文:癸丑,如同州。

现代文:二十四日,去同州。

古文:四月庚申,至自同州。

现代文:四月初一,自同州返抵京城。

古文:辛巳,作蓬莱宫。

现代文:二十二日,建造蓬莱宫。

古文:六月癸亥,禁宗戚献纂组雕镂。

现代文:六月初五,禁止王室亲属进献编绘的丝带、雕刻的献辞制品。

古文:七月戊子,以子旭轮生满月,大赦,赐酺三日。

现代文:七月初一,高宗因儿子李旭轮满月,施行大赦,赐予臣民聚饮三日。

古文: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以伐百济。

现代文: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任熊津道行军总管,征讨百济国。

古文:戊戌,李义府罢。

现代文:十一日,李义府被免职。

古文:八月壬寅,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八月十六日,许敬宗任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九月丁丑,李义府起复。

现代文:九月二十一日,李义府重被起用。

古文:十月丁酉,幸温汤,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十月十一日,高宗亲临温泉,皇太子李弘代行处理国政。

古文:丁未,至自温汤。

现代文:二十一日,高宗自温泉返回京城。

古文:庚戌,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二十四日,西台侍郎上官仪加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十一月辛未,贬许圉师为虔州刺史。

现代文:十一月十六日,将许圉师贬为虔州刺史。

古文:癸酉,封子旭轮为殷王。

现代文:十八日,高宗封其子李旭轮为殷王。

古文:是岁,右卫将军苏海政为蒨海道行军总管,以伐龟兹。

现代文:本年,右卫将军苏海政任耤海道行军总管,征讨龟兹国。

古文:海政杀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

现代文:苏海政杀了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

古文:三年正月乙丑,李义府为右相。

现代文:龙朔三年正月十一日,李义府任右相。

古文:二月减百官一月俸,赋雍、同等十五州民钱,以作蓬莱宫。

现代文:二月,减发百官一个月的薪俸,征收雍、同等十五个州百姓的钱财,用以建造蓬莱宫。

古文:乙亥,杀驸马都尉韦正矩。

现代文:乙亥,杀了驸马都尉韦正矩。

古文:庚戌,虑囚。

现代文:二十六日,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四月戊子,流李义府于巂州。

现代文:四月初五,将李义府流放到州。

古文:五月壬午,柳州蛮叛,冀州都督长史刘伯英以岭南兵伐之。

现代文:五月三十日,柳州少数民族反叛,冀州都督长史刘伯英率领岭南军队讨伐。

古文:六月,吐蕃攻吐谷浑,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救之。

现代文:六月,吐蕃进攻吐谷浑,凉州都督郑仁泰任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救援。

古文:八月癸卯,有彗星出于左摄提。

现代文:八月二十二日,在 左摄提 天区出现彗星。

古文:戊申,诏百寮言事。

现代文:二十七日,高宗诏令百官议论政事。

古文:遣按察大使于十道。

现代文:派遣按察大使赴十个道巡视。

古文:九月戊午,孙仁师及百济战于白江,败之。

现代文:九月初八,孙仁师与百济军在白江交战,击败百济军。

古文:十月辛巳,诏皇太子五日一至光顺门,监诸司奏事,小事决之。

现代文:十月初一,诏令皇太子李弘每五日至光顺门一次,掌管各官署上陈政事,对小事进行裁处。

古文:十一月甲戌,雨木冰。

现代文:十一月二十五日,雨水着树成冰。

古文:十二月庚子,改明年为麟德元年,降京师、雍州诸县死罪以下。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一日,决定将明年改为麟德元年,对京城、雍州各县死罪以下的罪犯减刑。

古文:壬寅,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以伐弓月。

现代文:二十三日,安西都护高贤任行军总管,讨伐西突厥的部落弓月。

古文:麟德元年二月戊子,如福昌宫。

现代文:麟德元年二月初十,高宗去往福昌宫。

古文:癸卯,如万年宫。

现代文:二十五日,去万年宫。

古文:四月壬午,道王元庆薨。

现代文:四月初四,道王李元庆去世。

古文:五月戊申,许王孝薨。

现代文:五月初一,许王李孝去世。

古文:丙寅,以旱避正殿。

现代文:十九日,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

古文:七月丁未,诏以三年正月有事于泰山。

现代文:七月初一,下诏:于麟德三年正月在泰山祭祀天地。

古文:八月己卯,幸旧第,降万年县死罪以下。

现代文:八月初四,高宗亲临旧日府第,对万年县的死罪以下罪犯减刑。

古文:壬午,至自万年宫。

现代文:初七,自万年宫返抵京城。

古文:丁亥,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

现代文:十二日,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任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

古文:十二月丙戌,杀上官仪。

现代文:十二月十三日,杀了上官仪。

古文:戊子,杀庶人忠。

现代文:十五日,杀了被废为平民的皇太子李忠。

古文:刘祥道罢。

现代文:刘祥道被免职。

古文: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同知军国政事。

现代文: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参与主持军国政事。

古文:是冬,无雪。

现代文:这年冬季,无雪。

古文:二年二月壬午如东都。

现代文:麟德二年二月初十,高宗去往东都。

古文:三月甲寅,司戎太常伯姜恪同东酉台三品。

现代文:三月十二日,司戎太常伯姜恪加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戊午,遣使虑京师诸司及雍、洛二州囚。

现代文:十六日,高宗派使臣讯察京城各官署及雍、洛二州的囚犯的罪状。

古文:闰月癸酉,日有食之。

现代文:闰三月初二,有日蚀。

古文:是春,疏勒、弓月、吐蕃攻于阗,酉州都督崔智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救之。

现代文:这年春季,疏勒、弓月、吐蕃进攻于阗,西州都督崔智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率军救援。

古文:四月丙午,赦桂、广、黔三都督府。

现代文:四月初五,减免桂、广、黔三个都督府的租赋。

古文:丙寅,讲武于邙山之阳。

现代文:二十五日,高宗在邙山南讲习武事。

古文:戊辰,左侍极陆敦信检校右相,孙处约、乐彦玮罢。

现代文:二十七日,左侍极陆敦信加检校右相,孙处约、乐彦玮被免职。

古文:七月己丑,邓王元裕薨。

现代文:七月十九日,邓王李元裕去世。

古文:十月壬戌,带方州刺史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

现代文:十月二十四日,带方州刺史刘仁轨任大司宪兼知政事。

古文:丁卯,如泰山。

现代文:二十九日,高宗去泰山。

古文:大有年。

现代文:今年五谷大丰收。

古文: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

现代文:乾封元年正月初一,高宗在泰山举行筑坛祭天盛典。

古文:庚午,禅于社首,以皇后为亚献。

现代文:初三,在社首祭天,由皇后武氏做第二次祭祀献礼主持。

古文:壬申,大赦,改元。

现代文:初五,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古文:赐文武官阶、勋、爵。

现代文:赐给文武官员官阶、勋号、爵位。

古文: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刺史、司马、县令,妇人郡、县君;七十以上至八十,赐古爵一级。

现代文:平民中八十岁以上的老翁授予次等州级的刺史、司马、县令荣衔,妇人授予郡君、县君荣衔;七十至八十岁的老人,赐予古爵位一级。

古文:民酺七日,女子百户牛酒。

现代文:赐给百姓聚宴七日,女子每百户牛酒一份。

古文:免所过今年租赋,给复齐州一年半、兗州二年。

现代文:免除所经过地方本年的租赋,免除齐州的劳役一年半、兖州的劳役二年。

古文:辛卯,幸曲阜,祠孔子,赠太师。

现代文:二十四日,高宗亲临曲阜,祭祀孔子,追赠孔子为太师。

古文:二月己未,如亳州,祠老子,追号太上玄元皇帝,县人宗姓给复一年。

现代文:二月二十二日,高宗去亳州,祭祀老子,追赠老子封号为太上玄元皇帝,李姓的县民免除劳役一年。

古文:四月甲辰,至自亳州。

现代文:四月初八,由亳州返回京城。

古文:庚戌,陆敦信罢。

现代文:十四日,陆敦信被免职。

古文:六月壬寅,高丽泉男生请内附,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安抚大使,率兵援之。

现代文:六月初七,高丽国的泉男生请求内附于中国,右骁卫大将军契絆何力任辽东安抚大使,领兵前往助援。

古文: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偘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卫将军李谨行为后援。

现代文: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任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卫将军李谨行担任后援。

古文:七月乙丑,徙封旭轮为豫王。

现代文:七月初一,改封李旭轮为豫王。

古文:庚午,刘仁轨兼右相。

现代文:初六,刘仁轨兼右相。

古文:八月辛丑,窦德玄薨。

现代文:八月初八,窦德玄去世。

古文:丁未,杀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

现代文:十四日,杀了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

古文:九月,庞同善及高丽战,败之。

现代文:九月,庞同善与高丽军交战,击败高丽军。

古文:十二月己酉,李勣为辽东道行台大总管,率六总管兵以伐高丽。

现代文:十二月十八日,李责力任辽东道行台大总管,统率六个总管的兵力征讨高丽。

古文:二年正月丁丑,以旱避正殿,减膳,虑囚。

现代文:乾封二年正月十六日,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二月丁酉,涪陵郡王愔薨。

现代文:二月初六,涪陵郡王李忄音去世。

古文:辛丑,禁工商乘马。

现代文:初十,禁止工商业者乘马。

古文:六月乙卯,西台侍郎杨武戴至德、东台侍郎李安期、司列少常伯赵仁本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六月二十六日,西台侍郎杨武、戴至德,东台侍郎李安期,司列少常伯赵仁本加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东台舍人张文瓘参知政事。

现代文:东台舍人张文馞参预主持朝政。

古文:七月己卯,以旱避正殿。减膳,遣使虑囚。

现代文:七月二十日,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派遣使臣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八月己丑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八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辛亥,李安期罢。

现代文:二十三日,李安期被免职。

古文:九月庚申,以饵药,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九月初三,高宗因服药,由皇太子李弘代行处理国政。

古文:辛未,李勣及高丽战于新城,败之。

现代文:十四日,李责力与高丽军在新城交战,击败高丽军。

古文:是岁,岭南洞獠陷琼州。

现代文:本年,岭南的洞僚人攻破琼州。

古文:总章元年正月壬子,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浿江道行军总管。

现代文:总章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刘仁轨任辽东道副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氵贝江道行军总管。

古文:二月丁巳,皇太子释奠于国学。

现代文:二月初三,皇太子李弘在国学祭祀先师。

古文:戊寅,如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四日,高宗去九成宫。

古文:壬午,李勣败高丽,克扶馀、南苏、木底、苍岩城。

现代文:二十八日,李责力打败高丽军,攻克扶余、南苏、木底、苍岩城。

古文:三月庚寅,大赦,改元。

现代文:三月初六,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古文:四月乙卯,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

现代文:四月初一,追封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古文: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撤乐,诏内外官言事。

现代文:初二,在天区毕宿北的 五车 五星之间出现彗星,高宗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停止奏乐,诏令宫廷内外官员议论政事。

古文:庚申,以太原元从西府功臣为二等:第一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一人,有至四品五品者加二阶,有三品以上加爵三等;第二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从六品一人,有至五品者加一阶,六品者二阶,三品以上爵一等。

现代文:初六,将太原最初从西府的功臣分为二等:一等功臣的子孙官位不及五品者,授予其子或孙一人为五品官;为官至四品、五品者,官阶提升二级;任三品以上官员者,爵位加三等;二等功臣的后人,官位不及五品者,授其子或孙一人为从六品官;为官至五品者,官阶提升一级;任六品官者官阶提升二级;为官在三品以上者,爵位加一等。

古文:辛巳,杨武薨。

现代文:二十七日,杨武去世。

古文:八月癸酉,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八月二十一日,高宗自九成宫返抵京城。

古文:九月癸巳,李勣败高丽王高藏,执之。

现代文:九月十二日,李责力打败并俘获高丽王高藏。

古文:十二月丁巳,俘高藏以献。

现代文:十二月初七,将高藏进献朝廷。

古文:丁卯,有事于南郊。

现代文:十七日,高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大典。

古文:甲戌,姜恪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

现代文:二十四日,姜恪加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代理右相。

古文:二年二月辛酉,右肃机李敬玄为西台侍郎,张文瓘为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总章二年二月十二日,右肃机李敬玄任西台侍郎,张文馞任东台侍郎,均加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三月丙戌,东台侍郎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三月初八,东台侍郎郝处俊加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癸巳,皇后亲蚕。

现代文:十五日,皇后武氏举行躬践蚕事的典礼。

古文:四月己酉,如九成宫。

现代文:四月初一,高宗去九成宫。

古文: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六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七月癸巳,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乌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援吐谷浑。

现代文:七月十七日,左卫大将军契絆何力任乌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援助吐谷浑。

古文:九月庚寅,括州海溢。

现代文:九月十四日,括州海潮泛滥。

古文:壬寅,如岐州。

现代文:二十六日,高宗去岐州。

古文:乙巳,赦岐州,赐高年粟帛。

现代文:二十九日,减免岐州的赋税,赐给高龄老人粮食布帛。

古文:十月丁巳,至自岐州。

现代文:十月十二日,自岐州返回京城。

古文:十一月丁亥,徙封旭轮为冀王,改名轮。

现代文:十一月十二日,高宗改封李旭轮为冀王,并改其名为李轮。

古文:十二月戊申,李勣薨。

现代文:十二月初三,李责力逝世。

古文:是冬,无雪。

现代文:本年冬季,无雪。

古文:咸亨元年正月丁丑,刘仁轨罢。

现代文:咸亨元年正月初三,刘仁轨被免职。

古文:二月戊申,虑囚。

现代文:二月初五,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丁巳,东南有声若雷。

现代文:十四日,京城东南方有雷声般巨响。

古文:三月甲戌,大赦,改元。

现代文:三月初一,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古文:壬辰,许敬宗罢。

现代文:十九日,许敬宗被免职。

古文:四月癸卯,吐蕃陷龟兹拨换城。

现代文:四月初一,吐蕃攻破龟兹国的拨换城。

古文:废安西四镇。

现代文:废止安西四镇。

古文:己酉,李敬玄罢。

现代文:初七,李敬玄被免职。

古文:辛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

现代文:初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征讨吐蕃。

古文:庚午,如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八日,高宗去九成宫。

古文:雍州大雨雹。

现代文:雍州降大冰雹。

古文:高丽酋长钳牟岑叛,寇边,左监门卫大将军高偘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为燕山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现代文:高丽国酋长钳牟岑反叛,侵犯边境,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侃任东州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任燕山道行军总管,率军征讨。

古文: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六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七月甲戌,以雍、华、蒲、同四州旱,遣使虑囚,减中御诸厩马。

现代文:七月初三,因雍、华、蒲、同四州干旱,高宗派使臣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减少宫中诸马舍的马匹。

古文:戊子,李敬玄起复。

现代文:十七日,李敬玄被起用。

古文:薛仁贵及吐蕃战于大非川,败绩。

现代文:薛仁贵在大非川与吐蕃交战,大败。

古文:八月庚戌,以谷贵禁酒。

现代文:八月初十,因谷贵禁酒。

古文:丁巳,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十七日,高宗自九成宫返回京城。

古文:甲子,赵王福薨。

现代文:二十四日,赵王李福去世。

古文:丙寅,以旱避正殿,减膳。

现代文:二十六日,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

古文:九月丁丑,给复雍、华、同、岐、邠、陇六州一年。

现代文:九月初七,免除雍、华、同、岐?陇六州的劳役一年。

古文:闰月癸卯,皇后以旱请避位。

现代文:闰九月初三,皇后武氏因旱灾请求避离其位。

古文:甲寅,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

现代文:十四日,姜恪任凉州道行军大总管,征讨吐蕃。

古文:十月庚辰,诏文武官言事。

现代文:十月十一日,诏令文武百官议论政事。

古文:乙未,赵仁本罢。

现代文:二十六日,赵仁本被免职。

古文:十二月庚寅,复官名。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一日,恢复原用官名。

古文:是岁,大饥。

现代文:本年,大饥荒。

古文:二年正月乙巳,如东都,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咸亨二年正月初七,高宗去东都,皇太子李弘代理国政。

古文:二月辛未,遣使存问诸州。

现代文:二月初四,朝廷派使臣慰问各州。

古文:四月戊子,大风,雨雹。

现代文:四月二十二日,大风,降冰雹。

古文:六月癸巳,以旱虑囚。

现代文:六月二十八日,因旱灾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九月,地震。

现代文:九月,地震。

古文:丙申,徐王元礼薨。

现代文:初二,徐王李元礼去世。

古文:十月丙子,求明礼乐之士。

现代文:十月十三日,招求通晓礼乐的贤士。

古文: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十一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庚戌,如许州,遣使存问所过疾老鳏寡,虑囚。

现代文:十七日,高宗去许州,派使臣慰问所经各地的病、老、鳏、寡;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十二月癸酉,猎于昆阳。

现代文:十二月初十,高宗到昆阳打猎。

古文:丙戌,如东都。

现代文:二十三日,去东都。

古文:是岁,姜恪为侍中,阎立本为中书令。

现代文:本年,姜恪任侍中,阎立本任中书令。

古文:三年正月辛丑,姚州蛮寇边,太子右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现代文:咸亨三年正月初八,姚州少数民族侵扰边境,太子右卫副帅梁积寿任姚州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

古文:二月己卯,姜恪薨。

现代文:二月十七日,姜恪去世。

古文:四月壬申,校旗于洛水之阴。

现代文:四月十一日,在洛水南边校旗。

古文:九月癸卯,徙封贤为雍王。

现代文:九月十五日,改封李贤为雍王。

古文:十月己未,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十月初二,皇太子李弘代理国政。

古文: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十一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食。

古文:甲辰,至自东都。

现代文:十七日,高宗自东都返回京城。

古文:十二月,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刘仁轨为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二月,金紫光禄大夫、辞官居家的刘仁轨任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四年正月丙辰,郑王元懿薨。

现代文:咸亨四年正月二十九日,郑王李元懿去世。

古文:四月丙子,如九成宫。

现代文:四月二十一日,高宗去九成宫。

古文:闰五月丁卯,禁作甗捕鱼、营圈取兽者。

现代文:闰五月十三日,禁止做耫捕鱼,围圈猎兽。

古文:八月辛丑,以不豫诏皇太子听诸司启事。

现代文:八月十九日,高宗因身体不适,诏令皇太子李弘处置诸官署启奏的政事。

古文:己酉,大风落太庙鸱尾。

现代文:二十七日,大风吹落太庙屋脊顶端象征能避水灾的装饰建筑鸱尾一一一水精。

古文:十月壬午,阎立本薨。

现代文:十月初一,阎立本逝世。

古文:乙未,以皇太子纳妃,赦岐州,赐酺三日。

现代文:十四日,因皇太子李弘纳妃,减免岐州的租赋,赐予臣民聚饮三日。

古文:乙巳,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四日,高宗自九成宫返回京城。

古文:上元元年二月壬午,刘仁轨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以伐新罗。

现代文:上元元年二月初二,刘仁轨任鸡林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新罗。

古文: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三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己巳,皇后亲蚕。

现代文:十九日,皇后武氏举行躬践蚕事的典礼。

古文: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现代文:八月十五日,高宗加号为 天皇 ,皇后武氏号称 天后 。

古文:追尊六代祖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曰宣庄皇后;五代祖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曰光懿皇后。

现代文:追尊前六代祖简宣公为宣皇帝,其妻张氏为宣庄皇后;前五代祖父懿王为光皇帝,其妻贾氏为光懿皇后。

古文:增高祖、太宗及后谥。

现代文:增追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及其皇后谥号。

古文:大赦,改元,赐酺三日。

现代文:施行大赦,更改年号,赐予臣民聚饮三日。

古文:十一月丙午,如东都。

现代文:十一月初一,高宗去东都。

古文:己酉,独于华山曲武原。

现代文:初四,到华山的曲武原打猎。

古文:十二月癸未,蒋王恽自杀。

现代文:十二月初八,蒋王李恽自杀。

古文:二年正月己未,给复雍、同、华、岐、陇五州一年。

现代文:上元二年正月十四日,免除雍、同、华、岐、陇五州百姓的劳役一年。

古文:辛未,吐蕃请和。

现代文:二十六日,吐蕃来朝请和。

古文:二月,刘仁轨及新罗战于七重城,败之。

现代文:二月,刘仁轨和新罗军在七重城交战,打败新罗军。

古文:三月丁巳,天后亲蚕。

现代文:三月十三日,天后武氏举行躬践蚕事典礼。

古文:四月辛巳,天后杀周王显妃赵氏。

现代文:四月初七,天后武氏杀了周王李显的妃子赵氏。

古文:丙戌,以旱避正殿,减膳,撤乐,诏百官言事。

现代文:十二日,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停止奏乐,诏令文武百官议论政事。

古文:己亥,天后杀皇太子。

现代文:二十五日,天后武氏杀了皇太子李弘。

古文:五月戊申,追号皇太子为孝敬皇帝。

现代文:五月初五,追赠皇太子李弘号为孝敬皇帝。

古文: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大赦。

现代文: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施行大赦。

古文:七月辛亥,杞王上金免官,削封邑。

现代文:七月初九,杞王李上金被免官,削夺封邑。

古文: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

现代文:八月十九日,将孝敬皇帝李弘葬于恭陵。

古文:丁酉,诏妇人为宫官者岁一见其亲。

现代文:二十六日,下诏:妇女任宫内官职者每年会见其双亲一次。

古文:庚子,张文瓘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

现代文:二十九日,张文馞任侍中,郝处俊任中书令,刘仁轨任尚书左仆射,戴至德任右仆射。

古文:十月庚辰,雍州雨雹。

现代文:十月初十,雍州降冰雹。

古文:壬午,有彗星出于角、亢。

现代文:十二日,在天区东方苍龙角、亢星宿之间出现彗星。

古文:仪凤元年正月壬戌,徙封轮为相王。

现代文:仪凤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改封李轮为相王。

古文:丁卯,纳州獠寇边。

现代文:二十八日,纳州僚人侵扰边境。

古文:二月丁亥,如汝州温汤,遣使虑免汝州轻系。

现代文:二月十九日,高宗去汝州温泉,派使臣审察释放汝州拘囚的轻犯。

古文: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三月初五,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甲辰,如东都,免汝州今岁半租,赐民八十以上帛。

现代文:初六,高宗去东都,免除汝州本年租赋的一半,赐给平民中八十岁以上老人布帛。

古文:闰月己巳。吐蕃寇鄯、廓、河、芳四州,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伐之。

现代文:闰三月初一,吐蕃侵犯鄯、廓、河、芳四州,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讨伐吐蕃。

古文:乙酉,周王显为洮河道行军元帅,领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十二总管,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领契苾何力等军,以伐吐蕃。

现代文:十七日,周王李显任洮河道行军元帅,统领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十二个总管,相王李轮任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契絆何力诸军,讨伐吐蕃。

古文:四月戊申,至自东都。

现代文:四月十一日,高宗自东都回京。

古文:甲寅,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七日,中书侍郎李义琰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戊午,如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一日,高宗去九成宫。

古文:六月癸亥,黄门侍郎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六月二十七日,黄门侍郎高智周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七月丁亥,有彗星出于东井。

现代文:七月二十一日,在天区 东井 八星之间出现彗星。

古文:乙未,吐蕃寇叠州。

现代文:二十九日,吐蕃侵犯叠州。

古文:八月庚子,避正殿,减膳,撤乐,损食粟马,虑囚,诏文武官言事。

现代文:八月初五,高宗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停止奏乐,压缩吃粮的马匹,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诏令文武官员议论政事。

古文:甲子,停南北中尚、梨园、作坊,减少府杂匠。

现代文:二十九日,停止宫中南、北司掌管营造、杂作的官署及梨园、作坊的活动,减少专供帝王享用的车马、衣物、宝货、珍膳的官署杂作匠人。

古文:是月,青州海溢。

现代文:本月,青州海潮泛滥。

古文:十月乙未,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十月初一,高宗自九成宫返回京城。

古文:丙午,降封郇王素节鄱阳郡王。

现代文:十二日,将郇王李素节降封为潘阳郡王。

古文:十一月壬申,寺赦,改元。

现代文:十一月初八,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古文:庚寅,李敬玄为中书令。

现代文:二十六日,李敬玄任中书令。

古文:十二月戊午,来恒、薛元超为河南、河北道大使。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五日,来恒、薛元超任河南道、河北道大使。

古文:二年正月乙亥,耕藉田。

现代文:仪凤二年正月十二日,高宗在籍田上举行躬践农事的典礼。

古文:庚辰,京师地震。

现代文:十七日,京城长安地震。

古文:四月,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四月,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五月,吐蕃寇扶州。

现代文:五月,吐蕃侵犯扶州。

古文:八月辛亥,刘仁轨为洮河军镇守使。

现代文:八月二十一日,刘仁轨任洮河军镇守使。

古文:十月壬辰,徙封显为英王,更名哲。

现代文:十月二十七日,改封李显为英王,更其名为李哲。

古文:十二月乙卯,募关内、河东猛士,以伐吐蕃。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七日,招募关内、河东的猛士,用以征讨吐蕃。

古文:是岁,西突厥及吐蕃寇安西。

现代文:本年,西突厥与吐蕃侵犯安西。

古文:冬,无雪。

现代文:冬季无雪。

古文:三年正月丙子,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

现代文:仪凤三年正月十九日,李敬玄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征讨吐蕃。

古文:癸未,遣使募河南、河北猛士,以伐吐蕃。

现代文:二十六日,朝廷派使臣招募河南、河北的猛士,用以征讨吐蕃。

古文:四月丁亥,以旱避正殿,虑囚。

现代文:四月初一,高宗因旱灾避离正殿,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古文:戊申,大赦,改明年为通乾元年。

现代文:二十二日,施行大赦,决定将来年改为通乾元年。

古文:癸丑,泾州民生子异体连心。

现代文:二十七日,泾州民户出生异体连心儿。

古文:五月壬戌,如九成宫。

现代文:五月初七,高宗去九成宫。

古文:大雨霖。

现代文:连日大雨。

古文:九月辛酉,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九月初七,高宗自九成宫回京。

古文:癸亥,张文瓘薨。

现代文:初九,张文馞去世。

古文:丙寅,李敬玄、刘审礼及吐蕃战于青海,败绩,审礼死之。

现代文:十二日,李敬玄、刘审礼在青海与吐蕃军交战,大败,刘审礼阵亡。

古文:十月丙申,停剑南、陇右岁贡。

现代文:十月十三日,停止剑南、陇右二道每年向朝廷的进贡。

古文:丙午,密王元晓薨。

现代文:二十三日,密王李元晓去世。

古文:闰十一月丙申,雨木冰。

现代文:闰十一月十四日,雨水着树成冰。

古文:壬子,来恒薨。

现代文:三十日,来恒去世。

古文:十二月癸丑,罢通乾号。

现代文:十二月初一,废止拟改的 通乾 年号。

古文:调露元年正月戊子,如东都。

现代文:调露元年正月初七,高宗去东都。

古文:庚戌,戴至德薨。

现代文:二十九日,戴至德去世。

古文:四月辛酉,郝处俊为侍中。

现代文:四月十二日,郝处俊任侍中。

古文:五月丙戌,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五月初七,皇太子李贤代理国政。

古文:戊戌,作紫桂宫。

现代文:十九日建造紫桂宫。

古文:六月辛亥,大赦,改元。

现代文:六月初三,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古文:吏部侍郎裴行俭伐西突厥。

现代文:吏部侍郎裴行俭征讨西突厥。

古文:九月壬午,行俭败西突厥,执其可汗都支。

现代文:九月初五,裴行俭打败西突厥,俘获其首领都支可汗。

古文:十月,突厥温傅、奉职二部寇边,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伐之。

现代文:十月,突厥的温傅、奉职两部侵犯边境,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前往讨伐。

古文:十一月戊寅,高智周罢。

现代文:十一月初一,高智周被免职。

古文:甲辰,礼部尚书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伐突厥。

现代文:二十七日,礼部尚书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征讨突厥。

古文:永隆元年二月癸丑,如汝州温汤。

现代文:永隆元年二月初八,高宗去汝州温泉。

古文:丁巳,如少室山。

现代文:十二日,去少室山。

古文:乙丑,如东都。

现代文:二十日,去东都。

古文:三月,裴行俭及突厥战于黑山,败之。

现代文:三月,裴行俭与突厥军在黑山交战,打败突军。

古文:四月乙丑,如紫桂宫。

现代文:四月二十一日,高宗去紫桂宫。

古文:戊辰,黄门侍郎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二十四日,黄门侍郎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五月丁酉,太白经天。

现代文:五月二十四日,太白星行经天空。

古文:七月己卯,吐蕃寇河源。

现代文:七月初七,吐蕃侵犯河源。

古文:辛巳,李敬玄及吐蕃战于湟川,败绩。

现代文:初九,李敬玄与吐蕃军在湟川交战,大败。

古文: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

现代文: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任河源军经略大使。

古文:丙申,江王元祥薨。

现代文:二十四日,江王李元祥去世。

古文:突厥寇云州,都督窦怀哲败之。

现代文:突厥军侵犯云州,都督窦怀哲将其击败。

古文:八月丁未,如东都。

现代文:八月初五,高宗去东都。

古文:丁巳,贬李敬玄为衡州刺史。

现代文:十五日,将李敬玄贬为衡州刺史。

古文:甲子,废皇太子为庶人。

现代文:二十二日,将皇太子李贤废为平民。

古文: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大赦,改元,赐酺三日。

现代文:二十三日,立英王李哲为皇太子,施行大赦,更改年号,赐予臣民聚饮三日。

古文:己巳,贬张大安为普州刺史。

现代文:二十七日,将张大安贬为普州刺史。

古文:九月甲申,王德真罢。

现代文:九月十三日,王德真被免职。

古文:十月壬寅,降封曹王明为零陵郡王。

现代文:十月初一,将曹王李明降等为零陵郡王。

古文:戊辰,至自东都。

现代文:二十七日,高宗自东都回京。

古文: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十一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开耀元年正月乙亥,突厥寇原、庆二州。

现代文:开耀元年正月初五,突厥侵犯原、庆二州。

古文:辛巳,赐京官九品以上酺三日。

现代文:十一日,赐予京城九品以上官员聚宴三日。

古文:癸巳,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伐突厥。

现代文:二十三日,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伐突厥。

古文:己亥,减殿中、太仆马,省诸方贡献,免雍、岐、华、同四州二岁税,河南、河北一年调。

现代文:二十九日,减少殿中省、太仆寺的马匹,减少各州、藩的进贡,免除雍、岐、华、同四州两年的赋税,河南、河北二道一年的应缴绢绫等物品。

古文:二月丙午,皇太子释奠于国学。

现代文:二月初六,皇太子李哲在国学祭祀先师。

古文:三月辛卯,郝处俊罢。

现代文:三月二十二日,郝处俊被免职。

古文:五月乙酉,常州人刘龙子谋反,伏诛。

现代文:五月十七日,常州人刘龙子谋反,被处死。

古文:丙戌,定襄道副总管曹怀舜及突厥战于横水,败绩。

现代文:十八日,定襄道副总管曹怀舜在横水与突厥军交战,大败。

古文:己丑,黑齿常之及吐蕃战于良非川,败之。

现代文:二十一日,黑齿常之与吐蕃在良非川交战,击败吐军。

古文:六月壬子,永嘉郡王晫有罪,伏诛。

现代文:六月十五日,永嘉郡王李日卓获罪,被处死。

古文:七月己丑,以太平公主下嫁,赦京师。

现代文:七月二十二日,因太平公主出嫁,对京城施行赦免。

古文:甲午,刘仁轨罢左仆射。

现代文:二十七日,刘仁轨被免去左仆射职务。

古文:闰月丁未,裴炎为侍中,崔知温、薛元超守中书令。

现代文:闰七月十一日,裴炎任侍中,崔知温、薛元超代理中书令。

古文:庚戌,以饵药,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十四日,高宗因服药,皇太子李哲代理国政。

古文:庚申,裴行俭及突厥战,败之。

现代文:二十四日,裴行俭与突厥交战,击败突厥军。

古文:八月丁卯,以河南、河北大水,遣使赈乏绝,室庐坏者给复一年,溺死者赠物,人三段。

现代文:八月初一,因河南、河北二道大水,派使臣前往救济贫困人家,住房毁坏者免除劳役一年,被淹死者每人赠杂色绢帛三段。

古文:九月丙申,有彗星出于天市。

现代文:九月初一,在天区 天市 诸星间出现彗星。

古文:壬戌,裴行俭俘突厥温傅可汗、阿史那伏念以献。

现代文:二十七日,裴行俭俘获突厥首领温傅可汗、阿史那伏念进献朝廷。

古文:乙丑,改元,赦定襄军及诸道缘征官吏兵募。

现代文:三十日,更改年号,免除定襄军及各道因征讨所招募的官吏士卒的赋税。

古文:十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十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十一月癸卯,徙庶人贤于巴州。

现代文:十一月初八,将废为平民的原皇太子李贤流放至巴州。

古文: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孙重照生满月,大赦,改元,赐酺三日。

现代文:永淳元年二月十九日,高宗因其孙李重照满月,施行大赦,更改年号,赐予臣民聚饮三日。

古文:是月,突厥车薄、咽面寇边。

现代文:本月,突厥的车薄、咽面二部侵犯边境。

古文:三月戊午,立重照为皇太孙。

现代文:三月二十五日,立李重照为皇太孙。

古文:四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四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蚀。

古文:丙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初三,高宗去东都,皇太子李哲代理国政。

古文:辛未,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突厥。

现代文:初八,裴行俭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个总管的兵力征讨突厥。

古文:安西副都护王方翼及车薄、咽面战于执海,败之。

现代文:安西副都护王方翼与车薄、咽面等在热海交战,将其击败。

古文:丁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秘书员外少监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现代文:二十四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秘书员外少监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与中书门下一同接受向皇帝呈奏国事进退意见的职权。

古文:五月乙卯,洛水溢。

现代文:五月二十三日,洛水泛滥。

古文:六月甲子,突厥骨咄禄寇边,岚州刺史王德茂死之。

现代文:六月初三,突厥的骨咄禄侵犯边境,岚州刺史王德茂死难。

古文:是月,大蝗,人相食。

现代文:本月,发生大蝗灾,出现人吃人现象。

古文:七月,作万泉宫。

现代文:七月,建造万泉宫。

古文:己亥,作奉天宫。

现代文:初八,建造奉天宫。

古文:庚申,零陵郡王明自杀。

现代文:二十九日,零陵郡王李明自杀。

古文:九月,吐蕃寇柘州,骁卫郎将李孝逸伐之。

现代文:九月,吐蕃侵犯柘州,骁卫郎将李孝逸率军征讨。

古文:十月甲子,京师地震。

现代文:十月初五,京城长安地震。

古文:丙寅,黄门侍郎刘齐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现代文:初七,黄门侍郎刘齐贤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古文:弘道元年正月甲午,幸奉天宫。

现代文:弘道元年正月初六,高宗亲临奉天宫。

古文:二月庚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败之。

现代文:二月十二日,突厥侵犯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将其击败。

古文:三月庚寅,突厥寇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死之。

现代文:三月初二,突厥侵犯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死难。

古文:庚子,李义琰罢。

现代文:十二日,李义琰被免职。

古文:丙午,有彗星出于五车。

现代文:十八日,在天区毕宿北的 五车 五星之间出现彗星。

古文:癸丑,崔知温薨。

现代文:二十五日,崔知温去世。

古文:四月己未,如东都。

现代文:四月初二,高宗去东都。

古文:壬申,郭待举、郭正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现代文:十五日,郭待举、郭正一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古文:甲申,绥州部落稽白铁余寇边,右武卫将军程务挺败之。

现代文:二十七日,绥州的部落稽、白铁余侵扰边境,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将其击败。

古文:五月乙巳,突厥寇蔚州,刺史李思俭死之。

现代文:五月十八日,突厥侵犯蔚州,刺史李思俭死难。

古文:七月甲辰,徙封轮为豫王,改名旦。

现代文:七月十九日,改封李轮为豫王,将其名改为李旦。

古文:薛元超罢。

现代文:薛元超被免职。

古文:八月乙丑,皇太子朝于东都,皇太孙留守京师。

现代文:八月初十,皇太子李哲去东都朝见高宗,皇太孙李重照留守京城。

古文:丁卯,滹沱溢。

现代文:十一日,滹沱河泛滥。

古文:己巳,河溢,坏河阳城。

现代文:十四日,黄河泛滥,毁坏河阳城。

古文:九月己丑,以太平公主子生,赦东都。

现代文:九月初五,因太平公主生子,对东都施行赦免。

古文:十月癸亥,幸奉天宫。

现代文:十月初十,高宗亲临奉天宫。

古文:十一月戊戌,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伐突厥。

现代文:十一月十五日,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任单于道安抚大使,征讨突厥。

古文:辛丑,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十八日,皇太子李哲代理国政。

古文:丁未,如东都。

现代文:二十四日,高宗去东都。

古文:戊申,裴炎、刘齐贤、郭正一兼于东宫平章事。

现代文:二十五日,裴炎、刘齐贤、郭正一兼任东宫平章事。

古文: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

现代文:十二月初四,更改年号,施行大赦。

古文:是夕,皇帝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

现代文:此夜,高宗在贞观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古文:谥曰天皇大帝。

现代文:谥号 天皇大帝 。

古文: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现代文:天宝八载,改其谥号为 天皇大圣皇帝 ;天宝十三载,增谥号为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

**古文:赞曰:《小雅》曰: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

现代文:评说:《诗·小雅》有句云: 盛大周王朝,褒姒毁灭掉。

古文:此周幽王之诗也。

现代文:这是指责周幽王宠爱褒姒的诗。

古文:是时,幽王虽亡,而太子宜臼立,是为平王。

现代文:这时,幽王虽死,但太子宜臼业已继位,此即周平王。

古文:而诗人乃言灭之者,以为文、武之业于是荡尽,东周虽在,不能复兴矣。

现代文:而诗人仍说周朝灭亡,因为文王、武王的基业从此荡然无存,东周虽在,已不能复兴了。

古文:其曰灭者,甚疾之之辞也。

现代文:诗人说周朝灭亡,是恨极之辞。

古文: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现代文:武氏祸乱,李唐王室成员遭受残害殆尽,贤明的士大夫十之八、九不能幸免。

古文: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

现代文:这时太宗的贞观之治,留存在世的德政功业相距尚不久远,却几乎完全丧尽,武氏的作恶哪里是一个褒姒所能比拟的呢?

古文: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

现代文:太宗如此圣明,却昏昧于了解自己的儿子,在废、立皇太子之时,不能自主裁决,终于起用愚昧之人。

古文:高宗溺爱衤任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

现代文:高宗溺爱寝卧中人,不警戒防微杜渐,以至于祸害遍及天下,毁灭邦国家族。

古文: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

现代文:可叹哪,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实在堪称极难处置呀!

古文:可不慎哉?

现代文:能不审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