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列传一

古文: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

现代文:李茂贞,本来姓宋,名叫文通,深州博野人。

古文:祖铎,父端。

现代文:祖父名铎,父亲名端。

古文: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

现代文:唐僖宗乾符年间,镇州有博野军,守卫京师长安,屯驻在奉天,文通当时隶属于博野军做市内巡逻,接连升迁为队长。

古文: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

现代文:黄巢进犯京城时,博野军留驻在凤翔,这时郑畋领兵在岐下,派文通率领本部在龙尾坡击败尚让的部队,因战功升任神策军指挥使。

古文:硃玫之乱,唐僖宗再幸兴元,文通扈跸山南,论功第一,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洋蓬壁等州节度使,赐姓,名茂贞,僖宗亲为制字曰正臣。

现代文:朱玫叛乱时,唐僖宗再次驾临兴元,文通护驾驻扎在山南,论功数第一,迁升为检校太保、同平常事,洋州、蓬州、壁州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僖宗亲自为他取字叫正臣。

古文:光启二年,王行瑜杀硃玫于京师,李昌符拥兵于岐下,诏茂贞与陈佩等讨之。

现代文:光启二年,王行瑜在京师杀死朱玫。李昌符领着部队逃到岐下,诏令李茂贞与陈佩等人征讨他。

古文:三年,诛昌符,车驾还京,以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待中、陇西郡王。

现代文:三年,诛杀李昌符,圣驾回到京师,以李茂贞任凤翔节度使,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陇西郡王。

古文:大顺二年,观军容使杨复恭得罪,奔山南,与杨守亮据兴元叛,茂贞与王行瑜讨平之。

现代文:大顺二年,观军容使杨复恭犯了罪,逃到山南,与杨守亮据守兴元反叛,李茂贞与王行瑜讨伐平定了他们。

古文:诏以宰相徐彦若镇兴元,茂贞违诏,表其假子继徽为留后,坚请旄钺,昭宗不得已而授之。

现代文:诏令以宰相徐彦若镇守兴元,李茂贞违抗诏令,推荐他的养子李继徽任兴元留后,坚持请求节旄斧钺,昭宗不得已而交给他。

古文:自是茂贞恃勋恣横,擅兵窥伺,颇干朝政,始萌问鼎之志矣。

现代文:从此李茂贞自恃功勋放任专横,独揽兵权窥伺朝柄,大肆干预朝政,开始萌生篡位之心。

古文:既而逐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凤州刺史满存,皆夺据其地,奏请子弟为牧伯,朝廷不能制。

现代文:不久赶走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凤州刺史满存,都占据了他们的地盘,上奏请求任他的子弟做首领,朝廷不能制止他。

古文:大臣奏议言其过者,茂贞即上章论列,辞旨不逊,奸邪者因之附丽,遂成朋党,朝政于是隳焉。

现代文:大臣要是上奏责备他的过错,李茂贞就上奏申辩,文词很不恭敬,奸佞邪恶之人因而依附他,于是结成朋党,朝政因而瓦解。

古文:昭宗性英俊,不任其逼,欲加讨伐。

现代文:昭宗性情刚毅,受不了他的逼迫,想讨伐他。

古文:乾宁初,命宰臣杜让能调发军旅,师未越境,为茂贞所败。

现代文:乾宁初年,命令宰臣杜让能调集出动军队,军队还没越过境内,就被李茂贞击破。

古文:茂贞乘胜进屯三桥,京师大震,士庶奔散,天子乃诛中尉西门君遂、李周潼等谢之。

现代文:李茂贞乘胜进军屯驻在三桥,京城震动,兵士百姓奔走逃散,天子于是诛杀中尉西门重遂和李周潼等人向李茂贞道歉。

古文:茂贞严兵不解,势将指阙,抗言让能之罪,诛之方罢。

现代文:李茂贞仍拥重兵不退,势将直指京城,大肆宣扬杜让能的罪过,直到杀了他才罢休。

古文:及韦昭度、李谿为相,茂贞听崔昭纬之邪说,复沮其事,表昭度等无相业,不可置之台司,恐乱天下。

现代文:到韦昭度、李溪做宰相时,李茂贞听信崔昭纬的邪说,又诋毁韦昭度、李溪,上表说韦昭度等没有做宰相的功业,不可担任相位,不然恐怕乱了天下。

**古文:诏报曰: 军旅之事,吾则与籓臣图之,朝廷命相,出自朕怀。 **

现代文:诏令回答说: 军队的事情,我就交给你管理,朝廷任命宰相,就由我决定。

**古文:又请授王珙河中节度使,诏报曰: 太原表先至,已许王珂,不可追改。 **

现代文:李茂贞又请求让王珙担任河中节度使,诏令回报说 :太原奏表先到,已批准了王珂,不能追改。

古文:乾宁二年五月,茂贞与王行瑜、韩建称兵入觐,京师震恐,天子御楼待之,抗表请杀宰相韦昭度、李谿以谢天下,移王珙于河中。

现代文:乾宁二年五月,李茂贞与王行瑜、韩建领兵到京师朝拜天子,京师震惊,天子在御楼接待他们,李茂贞强硬上表请求诛杀韦昭度、李溪以告谢天下,调王珙到河中。

古文:既还,留其假子继鹏宿卫,即阎珪也。

现代文:回去时,留下他的养子李继鹏守卫京城。

古文:时后唐武皇上表,请讨三镇以宁关辅。

现代文:这时后唐武皇上表,请求讨伐三镇以安定京城周围。

**古文:是岁七月,太原之师至河中,继鹏与中尉景宣之子继晟迫车驾幸凤翔,昭宗曰: 太原军未至,銮舆不可辄动,朕与诸王固守大内,卿等安辑京师,如太原实至,吾可以方略制之。 **

现代文:这年七月,武皇的太原部队到达河中,李继鹏与中尉李景宣的儿子李继晟胁迫圣驾到凤翔,昭宗说: 太原军队未到,御驾不可轻动,我与各王固守朝廷,您们等人安定京师;如果太原部队真的来到,我可以用计谋对付他们。

古文:继鹏与景宣、中尉骆全权因燔烧东市,中夜大噪。

现代文:李继鹏与李景宣、中尉骆全馞便焚烧东边市区,半夜喧哗叫嚷。

古文:昭宗登承天门楼避乱,令捧日都将李云守楼下,继鹏率众攻云。

现代文:昭宗登上承天门楼避乱,命捧日都将李云守卫楼下,李继鹏带人攻击李云。

古文:昭宗凭轩慰谕,继鹏弯弧大呼,矢拂御衣,中楼桷。

现代文:昭宗靠着楼上栏杆抚慰劝导,李继鹏拉开弓箭大叫,一箭射过来拂过昭宗的衣服,射中楼上的椽子。

古文:侍臣掖昭宗下楼还宫,继鹏即纵火攻宫门。

现代文:侍臣搀扶着昭宗下楼回宫,李继鹏就放火攻击宫门。

**古文:昭宗诏诸王谋其所向,李云奏曰: 事急矣,请且幸臣营。 **

现代文:昭宗召集各王商量出路,李云上奏说: 事情危急了,请暂时到我帐营中避避。

古文:云乃与扈跸都将李君庆卫昭宗出启夏门,驻华严寺。

现代文:李云便与扈跸都将李君庆保护昭宗出了启夏门,停驻华严寺。

古文:晡晚,出幸南山之莎城,驻于石门山之佛寺。

现代文:到天黑,逃到南山的莎城,住在石门山上的佛寺中。

古文:是月,武皇至渭北,遣副使王瑰奉表行在,昭宗以武皇为行营都统,进讨邠、岐。

现代文:这一月,武皇到达渭水北岸,派副使王瑰奉表到天子暂驻的地方,昭宗任武皇为行营都统,进攻讨伐州、岐下。

**古文:茂贞惧,斩继鹏、继晟,上表待罪,昭宗原之,武皇曰: 不诛茂贞,关辅无由宁谧。 **

现代文:李茂贞害怕了,斩了李继鹏、李继晟,上表请求处罚,昭宗原谅了他,武皇说 :不杀了李茂贞,京城四周不得安宁。

**古文:时附茂贞者奏云: 若太原尽殄邠、岐,必入关辅,京师忧未艾也。 **

现代文:这时依附李茂贞的人上奏说 :要是太原军队全部杀尽州、岐下部队,他们必将进入京城四周,京城的患难将没有停止之日。

古文:乃诏武皇与茂贞和。

现代文:于是诏令武皇与李茂贞和解。

古文:及行瑜诛,武皇班师,茂贞怨望骄横如故。

现代文:到王行瑜被杀,武皇回师,李茂贞怨恨骄横又像以前一样。

古文:明年五月,制授茂贞东川节度使。

现代文:第二年五月,诏令任李茂贞为东川节度使。

古文:仍命通王、覃王治禁军于阙下,如茂贞违诏,即讨之。

现代文:又令通王、覃王在京城统领禁军,如果李茂贞违抗诏令,就讨伐他。

古文:茂贞惧,将赴镇。

现代文:李茂贞害怕,准备赴任。

古文:王师至兴平,夜自惊溃,茂贞因出乘之,官军大败。

现代文:王室军队到兴平时,夜里自己受惊溃散,李茂贞趁机攻击他们,王室军队大败。

古文:车驾仓猝出幸华州,茂贞之众因犯京师,焚烧宫阙,大掠坊市而去,自此长安大内尽为丘墟矣。

现代文:天子车驾匆忙逃到华州,李茂贞部队因而进犯京师,焚烧宫殿,大肆抢劫街市后撤走,从此长安宫庭全变成废墟了。

古文:四年,昭宗复命宰臣孙偓统军进讨,韩建谏止,令茂贞上章请雪。

现代文:四年,昭宗又命宰臣孙翭领军进讨,韩建劝谏而止,命李茂贞上表章洗刷罪责。

古文:光化中,加茂贞尚书令、岐王,令其子继筠以兵宿卫。

现代文:光化年间,加封李茂贞为尚书令、岐王,令他儿子李继筠领兵守卫京师。

古文:天复元年十月,梁祖攻同、华,势逼京师。

现代文:天复元年十月,后梁太祖进攻同州、华州,势逼京城。

古文:十一月六日,继筠与中尉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茂贞遂与全诲矫诏征兵天下,将讨梁祖。

现代文:十一月六日,李继筠与中尉韩全诲将昭宗劫持到凤翔,李茂贞就与韩全诲伪造诏令向天下征兵,准备讨伐梁太祖。

古文:宰相崔允召梁祖引四镇之兵屯岐下,重沟复垒围守。

现代文:宰相崔裔召梁太祖领四镇的兵力驻扎在岐下,层层战壕重重堡垒围住李茂贞。

古文:三年,茂贞山南诸州尽为王建所陷,泾、原、秦、陇、邠、鄜、延、夏皆降于汴。

现代文:三年,李茂贞的山南各州全被王建攻陷,泾、原、秦、陇?延、夏等州都投降了汴梁。

古文:大军之后,府库空竭,彦琦请使甘州以通回鹘,往复二载,美玉、名马相继而至,所获万计,茂贞赖之。及梁祖建号,茂贞与王建会兵于太原,志图兴复,竟无成功。

现代文:李茂贞独守孤城,里外援助断绝,于是恭送天子车驾回京,向汴梁求和,立即砍下韩全诲等二十人的头送给梁太祖。从此兵力耗尽,一蹶不振,又怕梁太祖再次讨伐他,就请求辞退中书令一职,昭宗同意了。到梁太祖建立年号,李茂贞与王建在太原会合兵力,想恢复势力,后来终未成功。

古文:茂贞疆土危蹙,不遂僭窃之志,但开岐王府,署天官,目妻为皇后,鸣鞘掌扇,宣词令,一如王者之制,然尚行昭宗之正朔焉。

现代文:李茂贞占据的地方濒危狭小,不能实现篡权称帝的心愿,只建起岐王府,设置天官官署,将妻子看作皇后,甩响鞭梢摇动羽扇,宣读辞令,全如君王的礼仪,但还是遵守昭宗的年号纪元。

古文:茂贞鼠形,多智数,军旅之事,一经耳目,无忘之者。

现代文:李茂贞形如老鼠,颇多机智谋略,用兵打仗的事,一经耳闻眼见,就不会忘记。

古文:性至宽,有部将符昭者,人或告其谋变,茂贞亲至其家,去其爪牙,熟寝经宿而还。

现代文:性格极宽宏,有个叫符道昭的部下将领,有人诬告他谋反,李茂贞亲自到符道昭家里,撤掉自己的卫士,熟睡了一夜而回。

**古文:军士有斗而诉者,茂贞曰: 吃令公一碗不托,与尔和解。 **

现代文:军士中有相斗而投诉的,李茂贞说: 吃你们令公一碗饣乇,与你们和解。

古文:遂致上下服之。

现代文:遂使上下都服他。

古文:尤善事母,母终,茂贞哀毁几灭性,闻者嘉之。

现代文:特别尽心侍奉他母亲,母亲去世,李茂贞哀痛伤身几乎死掉,听到的人都赞扬他。

古文: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内外持管钥者,亦呼为司空太保,与夫细柳、大树之威名,盖相远矣。

现代文:但统率军队治理兵士,完全没有纪律,要吃饭就往厨房跑,常常坐在地上,里外管钥匙的人,也叫作司空太保,与那周亚夫细柳营、大树将军冯异的威名,差得远了。

古文:及庄宗平梁,茂贞自为季父,以书贺之。

现代文:到后唐庄宗灭了后梁时,李茂贞自称叔父,写信祝贺他。

古文:及闻庄宗入洛,惧不自安,方上表称臣,寻遣其子继严来朝,诏茂贞仍旧官,进封秦王,所赐诏敕不名。

现代文:当听说庄宗进了洛阳,又害怕不安,才上表称臣,接着派他儿子李继日严朝拜,庄宗诏令李茂贞仍任原官,进封为秦王,所赐诏令不称他名字。

古文:又以茂贞宿望耆老,特加优礼。

现代文:又因李茂贞是望重故老,特别加以优待礼遇。

古文:及疾笃,遣中使遣医药问讯。

现代文:到他病重时,派宫中使者赐给医药,致以问候。

古文:同光二年夏四月薨,年六十九。

现代文:同光二年夏四月去世,年六十九岁。

古文:谥曰忠敬。

现代文:谥号叫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