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伪列传三

古文:王建,陈州项城人。

现代文:王建,陈州项城人。

古文:唐末,隶名于忠武军。

现代文: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

古文: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

现代文: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

古文:广明中,黄巢陷长安,僖宗幸蜀。

现代文:广明年间,黄巢攻陷长安,僖宗移驾蜀地。

古文:时梁祖为巢将,领众攻襄、邓,宗权遣小校鹿晏宏从监军杨复光率师攻之,建亦预行。

现代文:当时后梁太祖还是黄巢部将,带领众军进攻襄州、邓州,秦宗权派小校鹿晏弘跟着监军杨复光领兵进攻梁太祖,王建也在军中。

古文:是岁,复光入援京师,明年破贼收京城。初,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晏宏与建各一都校也。

现代文:这一年,杨复光增援京城,第二年攻破黄巢乱寇收复京城,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

古文:复光死,晏弘率八都迎扈行在,至山南,乃攻剽金、商诸郡县,得兵数万,进逼兴元,节度使牛丛弃城而去,晏宏因自为留后,建等为属郡刺史,不令之任。

现代文:杨复光死后,鹿晏弘率领八都士兵前往保卫皇帝出行居住的地方,到山南,就攻击抢劫金州、商州各郡县,收得士兵数万人,进逼兴元府,兴元节度使牛丛弃城而逃,鹿晏弘因而自封为留后,以王建等人为府属州郡的刺史,却不让他们去上任。

古文:俄而晏宏正授节旄,恐部下谋己,多行忍虐,由是部众离心。

现代文:不久鹿晏弘被正式授与符节大旗,怕部下谋害自己,就做了很多残忍暴虐的事,因此部下将士与他离心。

古文: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宏益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

现代文: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更加猜疑这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

**古文: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因月下共谋所向,谓韩建曰: 仆射甘言厚德,是疑我也,祸难无日矣,早宜择利而行。 韩曰: 善。 **

现代文: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王建对韩建说: 鹿晏弘仆射甜言蜜语,是猜疑我们,祸难不远了,应早点选择一个好的去处。 韩建说 :说得对。

古文: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现代文: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

古文:分其兵为五都,仍以旧校主之,即晋晖、李师泰、张造与二建也,因号曰随驾五都,田令孜皆录为假子。

现代文:将他们的士兵分作五都,归隶以前的校尉晋晖、李师泰、张造和王建、韩建领导,因而号称为随驾五都,田令孜把五人都收为自己的养子。

古文:及僖宗还宫,建等分典神策军,皆遥领刺史。

现代文:到僖宗驾返长安宫殿后,王建等人分别掌管神策军,都兼任地方刺史。

古文:光启初,从僖宗再幸兴元,令孜惧逼,求为西川监军,杨复恭代为观军容使。

现代文:光启初年,跟随僖宗再次到兴元府,田令孜害怕受逼,请求作西川监军,杨复恭代任观军容使。

古文:建等素为令孜所厚,复恭惧不附己,乃出五将为郡守,以建为壁州刺史。

现代文:王建等人一向被田令孜厚爱,李复恭怕他们不归附自己,就派出这五位将领到下面任郡守,任王建为壁州刺史。

古文:天子还京,复恭以杨守亮镇兴元,尤畏建侵己,屡召之。

现代文:天子回京以后,杨复恭以杨守光镇守兴元府,更害怕王建害自己,屡次招召他。

古文: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现代文: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因而聚合溪流山洞的豪强滑寇,得到八千部下,寇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

古文:建播剽二郡,所至杀掠,守亮不能制。

现代文:王建剽劫两郡,杨守亮不能禁止。

古文: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初于关辅破贼时与建相闻,每使人劳问,分货币军食以给之,故建不侵梓、遂。

现代文: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当初在京城附近攻黄巢时与王建相识,常派人慰问,将货币军粮分给他,所以王建不侵犯梓州和遂州。

古文: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其胶固,谋于监军田令孜,曰: 王八,吾子也,彼无他肠,作贼山南,实进退无归故也。

现代文:西川节度使陈敬蠧怕王建势力巩固,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说 :王八,是我的养子,他没有别的主意,在山南当贼寇,实在是进退维谷的原因。

**古文:吾驰咫尺之书,可以坐置麾下。 **

现代文:我急送给他几行书信,可以让他归于我们旗下。

古文:即飞书招建。

现代文:于是飞快地传信招王建。

**古文:建大喜,遣使谓彦朗曰: 监军阿父遣信见招,仆欲诸成都省阿父,因依陈太师得一大郡,是所愿也。 **

现代文:王建非常高兴,派使者对顾彦朗说: 监军养父写信招收我,我想去成都探望义父,因便依附陈太师,得统率一处大郡,是我所愿望的。

古文:即之梓州见彦朗,留家寄东川,选精甲三千之成都。

现代文:即到梓州见顾彦朗,将家人寄留在东川,挑选精锐甲士三千人到成都。

古文:行次鹿头,或谓敬瑄曰: 建,今之剧贼,鸱视狼顾,专谋人国邑,傥其即至,公以何等处之?

现代文:走到鹿头,有人对陈敬蠧说: 王建是现今最厉害的贼寇,像鸱枭一样地瞪着眼睛,像恶狼一样地环视四周,专门图谋别人的国土城邑,如果他一来,您用什么职位安置他?

**古文: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 **

现代文: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待他,是养虎贻患。

古文: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

现代文:陈敬蠧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

**古文: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敬瑄让之曰: 若何为者,而犯吾疆理? **

现代文:王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陈敬蠧责问他说 :你们是干什么的,竟敢犯我疆土?

古文:建军吏报曰: 阆州司徒比寄东川,而军容太师使者继召,今复拒绝,何也?

现代文:王建的军官回答说 :我们阆州司徒前不久寄身在东川,而贵处观军容太师派使者招召,现又加以拒绝,是为什么?

古文:司徒不惜改辕而东,而北省太师,反为拒绝,虑顾梓州复相嫌间,谓我何心故也。

现代文:我们司徒不惜改变方向到东边来,来这里探望太师,反而被拒绝。担心顾彦朗又会嫌弃我们,不理解我们此行是什么用心。

**古文:使我来报,且欲寄食汉州,公勿复疑。 **

现代文:所以司徒派我们来报告,准备暂时在汉州讨口饭吃,您不要再猜疑。

古文:时光启三年。

现代文:这时是光启三年。

古文: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

现代文:住下才一、二十天,王建全部调来东川的兵力,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州。

古文:月余,大剽蜀土,进逼彭州,百道攻之,敬瑄出兵来援,建解围,纵兵大掠,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现代文: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进逼彭州,从各个方向进攻,陈敬蠧派兵来救援,王建撤除对彭州的围困,放纵士兵大肆抢劫,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古文: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

现代文: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蠧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害自己。

古文: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择大臣为蜀帅,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

现代文:唐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挑选一位大臣作为蜀地统帅,调动陈敬蠧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蠧。

古文: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

现代文:陈敬蠧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以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

古文:《鉴戒录》云:昭度以部兵置行府。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 相公兴数万之众,讨贼未效,饷运交不相属。近闻迁洛以来,籓镇相噬,朝廷姑息不暇,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且以兵威靖中原,是国之本也。

现代文:到皇室军队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 相公您调动数万部队,讨伐逆贼不能奏效,军粮运输供应不上,最近听说朝廷迁都洛阳以来,藩镇互相兼并,朝廷听任他们,没有余暇处置,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再率领军队平定中原,这才是国家的根本大事。

**古文: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

现代文:相公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

古文:昭度持疑未决。

现代文:韦昭度迟疑未决。

**古文:一日,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 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 **

现代文:一天,王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身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王建慢慢启发韦昭度说: 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了!

古文: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

现代文:韦昭度大为惊骇,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

古文:才出剑门,建即严兵守门,不纳东师。

现代文:才出剑门,王建就派重兵把守关门,不让东方军队进来。

**古文:月余,建攻西川管内八州,所至响应,遂急攻成都,田令孜登城谓建曰: 老夫与八哥相厚,太师久以知闻,有何嫌恨,如是困我之甚耶! **

现代文:一个多月,王建进攻西川管区八州,所到各州都响应他,于是猛烈进攻成都,田令孜登上城墙对王建说 :老夫与八哥交情深厚,陈太师久已听说,有什么嫌隙怨恨,来这样重重围困我们呢?

古文:建曰: 军容父子之恩,心何敢忘,但天子付以兵柄,太师孤绝朝廷故也。

现代文:王建说: 监军与我有父子之恩,内心怎敢忘记,只是天子交给我兵权,而陈太师又离绝朝廷的缘故。

**古文:苟太师悉心改图,何福如之! **

现代文:如果陈太师真心改变主意,还有什么福能比得上!

**古文:又曰: 吾欲与八哥军中相款,如何? **

现代文:田令孜又说: 我想到八哥军中洽谈,怎么样?

**古文:曰: 父子之义,何嫌也。 **

现代文:王建说 :父子之义,怎能嫌弃呢?

古文:是夜,令孜携蜀帅符印入建军授建。

现代文:当夜,田令孜携带蜀地统帅的符印到王建军营中交给王建。

**古文:建泣谢曰: 太师初心太过,致有今日相戾,既此推心,一切如旧。 **

现代文:王建笑着推辞说 :陈太师当初太不应该,以致有今天的对立,既然如此推心置腹,一切都像从前那样。

古文:翌日,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表陈其事。

现代文:第二天,陈敬蠧打开城门迎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上表陈述这件事。

古文:明年春,制授检校太傅、成都尹、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时龙纪元年也。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诏令授王建检校太傅、成都尹、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这是龙纪元年的事。

古文:《蜀梼杌》云: 敬瑄废处雅州,以其子为刺史。

现代文:调陈敬蠧到雅州安置,又以他儿子为刺史。当陈敬蠧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古文:既行,建遣杀于三江,令孜仍监其军,复以令孜阴附凤翔,下狱饿死。

现代文:田令孜仍旧任监军。几个月后,有人告发田令孜与凤翔李茂贞有书信往来问候,王建就将田令孜关进牢中活活饿死。

古文: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又以彦朗婚姻之旧,未果行。

现代文: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川,又因跟东川顾彦朗有姻亲,没有立即行动。

古文:会彦朗卒,弟彦晖代为梓帅,交情稍怠。

现代文:恰逢顾彦朗去世,他弟弟顾彦晖代为梓州统帅,交情逐渐淡薄。

古文:李茂贞乘其有间,密构彦晖,因与茂贞连盟,关征疆吏之间,与蜀人得失。

现代文:李茂贞乘他们之间有裂痕,密切联络顾彦晖,顾彦晖因而与李茂贞结盟,在关税征赋使者往来之间,与蜀人相龃龉。

古文: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彦晖求援于凤翔,李茂贞出师援之,建即围解,自是秦、川交恶者累年。

现代文: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顾彦晖向凤翔李茂贞求援,李茂贞发兵援助他,王建即撤除对梓州的包围。从此秦、川交恶多年。

古文:后建大起蜀军,败岐、梓之兵于利州,彦晖惧,乞和,请与岐人绝,许之。

现代文:后来王建大批出动蜀军,在利州打败岐下和梓州的军队,顾彦晖害怕,请求讲和,请求与岐人断绝关系,王建答应了他。

古文:景福中,山南之师寇东川,彦晖求援于建,建出兵赴之,大败兴元之众。

现代文:景福年间,山南军队寇犯东川,顾彦晖向王建求援,王建出兵奔援他,大败兴元府军队。

古文:洎军旋,建承虚奄袭梓州,据彦晖,置于成都,遂兼有两川,自此军锋益炽。

现代文:当凯旋回师时,王建乘虚扑袭梓州,俘获顾彦晖,安置在成都,于是兼有了东、西两川,从此军势更加强盛。

古文:天复初,李茂贞、韩全诲劫迁车驾在凤翔,梁祖攻围历年。

现代文:天复初年,李茂贞、韩全诲将唐昭宗劫持到凤翔,梁太祖围攻凤翔一年多。

古文:建外修好于汴,指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

现代文:王建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元。

古文: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自置守将。

现代文: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自己安置守将。

古文:及茂贞垂翅,天子迁雒阳,建复攻茂贞之秦、陇等州,茂贞削弱不能守。

现代文:当李茂贞势力衰微时,天子迁往洛阳,王建又进攻李茂贞的秦、陇等州,李茂贞势弱不能坚守。

古文: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 此言失策,吾所得已多,不俟复增岐下。

现代文: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 这话没有策略,我得到的已经很多,不须再增加岐下。

古文: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硃公力争不足,守境有余。

现代文: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与朱公争势力量不行,但守卫本境力量有余。

古文:韩生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

现代文:这就是韩生所说的入能固守捍卫,出则被人欺凌。

**古文: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

现代文: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古文:及梁祖将谋强禅,建与诸籓同谋兴复,乃令其将康晏率兵三万会于凤翔,数与汴将王重师战,不利而还。

现代文:当梁太祖想要谋取帝位时,王建与各藩镇合谋复兴,于是命令他的大将康晏率领三万大军集中在凤翔,多次与梁军王重师部队战斗,不能取胜,就撤回来了。

古文:赵匡凝之失荆、襄也,弟匡明以其幹奔蜀,建因得夔、峡、忠、万等州。

现代文:赵匡凝丢失荆州、襄州时,他弟弟赵匡明带着妻子儿女逃奔蜀地,王建因而获取夔、峡、忠、万等州。

古文: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

现代文: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改年号叫永平。

古文:五年,改元通正。

现代文:五年后,改年号叫通正。

古文:是年冬,改元天汉,又改元光天。

现代文:这年冬天,又改年号叫天汉,接着又改年号叫光天。

古文: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现代文: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岁去世。

古文:子衍嗣。

现代文:王衍,是王建的小儿子。

古文:衍,建之幼子也。建卒,衍袭伪位,改元乾德。

现代文:王建死后,王衍承袭伪前蜀国君位,改用乾德年号纪年。

古文:六年十二月,改明年为咸康。

现代文:乾德六年十二月,改第二年年号为咸康。

古文:秋九月,衍奉其母、徐妃同游于青城山,驻于上清宫。

现代文:秋天九月,王衍陪母亲徐妃同游青城山,在上清宫休息。

古文: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及侍宴,酒酣,皆免冠而退,则其髻髽然。

现代文:这时宫人都穿着道士衣服,戴着金莲花冠,衣服上画着云霞,远望她们就像神仙,让她们陪酒时,喝到酣醉,都取掉冠帽退下,头上的发髻才一个个都现出来。

古文:又构怡神亭,以佞臣韩昭等为狎客,杂以妇人,以恣荒宴,或自旦至暮,继之以烛。

现代文:又修建起怡神亭,以佞臣韩昭为狎客,再加上女人,以恣意荒淫喜乐,有时从早到晚,接着点上烛火继续宴乐。

古文:伪嘉王宗寿侍宴,因以社稷国政为言,言发涕流,至于再三。

现代文:伪嘉王宗寿陪酒时,要王衍以社稷国政为重,一言既出,涕泗横流,反复哭请。

**古文:同宴佞臣潘在迎等姑奏衍云: 嘉王好酒悲。 **

现代文:而一同陪宴的佞臣潘在迎等却对王衍说 :嘉王喜欢在喝酒时悲伤。

古文:因翻恣谐谑,取笑而罢。

现代文:因此反而更加恣意笑闹,一直取笑到最后。

古文:自是忠正之臣结舌矣。

现代文:从此忠诚正直的臣子都闭口不谏了。

古文:时中国多故,衍得以自安。

现代文:这时中原颇多变故,王衍得以自安一时一地。

古文:及严使还,奏庄宗曰: 王衍呆童耳,宗弼等总其兵柄,但益家财,不恤民事,君臣上下,惟务穷奢。其旧勋故老,弃而不任,蛮蜓蜑之人,痛深疮痏。

现代文:当李严出使回来后,上奏庄宗说: 王衍不过是一傻小子罢了,王宗弼等掌握兵权,只管积聚家财,不安抚人民,君臣上下,都只追求穷奢极欲,那些功勋重臣,都被弃置不用,川蜀的人民,深受苦痛。

**古文:以臣料之,大兵一临,望风瓦解。 **

现代文:以我估计,大军一到,伪蜀便将望风瓦解。

古文:庄宗深然之,遂蒐兵括马,有平蜀之心。

现代文:庄宗深以为是,便招兵买马,有平定蜀地之志。

古文:唐师未起时,伪东川节度使宋承葆献计于衍云: 唐国兵强,不早为谋,后将焉救?

现代文:唐军尚未发兵时,伪东川节度使宋承葆向王衍献策说 :唐国兵力强大,不趁早做打算,以后将怎么挽救?

古文:请于嘉州沿江造战舰五百艘,募水军五千,自江下峡,臣以东师出襄、邓,水陆俱进,东北沿边,严兵据险。

现代文:请在嘉州沿江建造五百艘战舰,招募五千名水军,从长江下峡州;我再从东面出兵襄州、邓州,水陆一齐推进,靠东北一带边境,布设重兵把守。

古文:南师出江陵,利则进取,否则退保硖口。

现代文:从南边出兵江陵,顺利就向前进攻,不利就退守硖口。

**古文:又选三蜀骁壮三万,急攻岐、雍,东据河、潼,北招契丹,啖以美利,见可则进,否则据散关以固吾圉,事纵不捷,亦攻敌人之心矣。 **

现代文:再挑选三蜀之地的骁勇士卒三万人,急攻岐下、雍州,东面据黄河、潼关之险,北面招诱契丹,用厚利引诱他们,如可能就前进,不行就据散关以固守疆土,即使不能获胜,也能动摇敌人军心。

古文:衍不从。

现代文:王衍不听从。

古文:唐同光三年九月十日,庄宗下制伐蜀,命兴圣宫使魏王继岌为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为行营都招讨。

现代文:后唐同光三年九月十日,庄宗下令伐蜀,命兴圣宫使魏王李继岌为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为行营都招讨。

古文:其月十八日,魏王统阙下诸军发洛阳。

现代文:十八日,魏王统帅京城各军离开洛阳。

古文:光庭尝以《道》、《德》二经注者虽多,皆未能演暢其旨,因著《广成义》八十卷,他术称是,识者多之。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也。

现代文:魏王下马接受他的传国璧,郭崇韬解开缚着他的绳子,当烧掉他的棺材时,王衍领着伪百官面朝东北跳舞谢恩。二十八日,唐军进入成都。从发兵到进入成都,总共七十五天。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

古文:祖察,父道,世为郡校。

现代文:祖父孟察,父亲孟道,一生为郡中校尉。

古文:伯父方立,终于邢洺节度使,从父迁,位至泽潞节度使。

现代文:伯父孟方立,官至邢氵名节度使,叔父孟迁,位至泽潞节度使。

古文: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授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现代文:孟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任西川节度副大使,履行节度使职权。

古文:天成中,安重诲专权用事,以知祥庄宗旧识,方据大籓,虑久而难制,潜欲图之。

现代文:天成年间,安重诲独占权柄任意而为,因为孟知祥是庄宗旧友,现在镇守一大藩镇,担心事久之后难以控制他,暗中想搞掉他。

古文:是时,客省使李严以尝使于蜀,洞知其利柄,因献谋于重诲,请以己为西川监军,庶效方略,以制知祥,朝廷可之。

现代文:这时,客省使李岩因为曾经出使过蜀地,洞察蜀地的长处和弊病,因而向安重诲出谋划策,请求任命自己为西川监军,大展方略,以控制孟知祥,朝廷应允了他。

古文:及严至蜀,知祥延接甚至,徐谓严曰: 都监前因奉使,请兵伐蜀,遂使东、西两川俱至破灭,川中之人,其怨已深。

现代文:当李岩到蜀地时,孟知祥迎候接待非常周到,然后再慢慢地对他说 :你上次出使蜀地,回去后请求出兵攻伐蜀地,以致使东、西两川都遭受破败凋敝,川中的人民,对你怨恨很深。

古文:《鉴戒录》云:李严于天成初复来临护,孟祖加之礼分,从容数其五罪,命剑斩之。其后朝廷每除剑南牧守,皆令提兵而往,或千或百,分守郡城。

现代文:现在你又一次来这里,人心十分惶恐不安,因此我没有时间来奉陪你。 于是派人将他拖下台阶,杀死在台阶前面。从那以后朝廷每次任命剑南官吏,都让带着军队去,有时上千有时成百,分守郡城。

古文:时董璋作镇东川已数年矣,亦有雄据之意。

现代文:这时董璋镇守东川已有几年了,也有据土称雄的意思。

古文:会朝廷以夏鲁奇镇遂州,李仁矩镇阆州,皆领兵数千人赴镇,复授以密旨,令制御两川。

现代文:遇上朝廷以夏鲁奇镇守遂州,李仁矩镇守阆州,都带领几千人赴任,又授与他们密旨,令他们控制抵御西川和东川。

古文:董璋觉之,乃与知祥通好,结为婚家,以固辅车之势。

现代文:董璋觉察到了,于是与孟知祥互通友好,结为亲家,以巩固他们之间辅车相依的关系。

古文:知祥虑唐军骤至,与遂、阆兵合,则势不可支吾,遂与璋协谋,令璋以本部军先取阆州,知祥遣大将军李仁罕、赵廷隐率军围遂州。

现代文:孟知祥怕唐朝大军猛扑过来,与遂州、阆州兵力汇合,就势不可挡,于是就与董璋合谋,让董璋率领本部兵马先攻取阆州,孟知祥则派大将军李仁罕、赵廷隐率军队包围遂州。

古文:长兴元年冬,唐军伐蜀,至剑门。

现代文:长兴元年冬天,唐军攻伐蜀地,到剑门。

古文:二年,以遂、阆既陷,又粮运不接,乃班师。

现代文:二年,因为遂州、阆州已经陷落,加上粮草供应不上,就撤回军队。

古文:三年,知祥又破董璋,乃自领东、西两川节度使。

现代文:三年,孟知祥又打败董璋,于是自任东、西两川节度使。

古文:唐天祐十六年,岁在己卯,十一月十四日,生昶于太原。

现代文:广顺元年,以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蜀王身份在蜀地称后蜀国皇帝,改年号为明德。七月去世,年六十一岁。孟昶,是孟知祥的三儿子。

古文:及知祥镇蜀,昶与其母从知祥妻琼华长公主同入于蜀。

现代文:母亲李氏,本是后唐庄宗的嫔妃,庄宗把她赐给了孟知祥。唐天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在太原生下孟昶。当孟知祥镇守蜀地时,孟昶与母亲随孟知祥的正妻琼华长公主一同入蜀。

古文:知祥僭号,伪册为皇太子。

现代文:孟知祥僭称帝号后,册封孟昶为皇太子。

古文:知祥卒,遂袭其伪位,时年十六,尚称明德元年。

现代文:孟知祥去世后,孟昶就继承伪帝位,当时年仅十六岁,这是明德元年。

古文:及伪明德四年冬,伪诏改明年为广政元年,是岁即晋天福三年也。

现代文:到伪后蜀国明德四年冬诏令改下年为广政元年,这年就是后晋天福三年。

古文:伪广政十三年,伪上尊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

现代文:伪广政十三年,上尊号称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

古文:皇朝乾德三年春,王师平蜀,诏昶举族赴阙,赐甲第于京师,迨其臣下赐赍甚厚,寻册封楚王。

现代文:大宋乾德三年春,王师平定蜀地,诏令孟昶全族到京城,赐给上等住宅,他的臣子也赏赐甚多,不久册封孟昶为楚王。

古文:是岁秋,卒于东京,时年四十七,事具皇家日历。自知祥同光二年丙戌岁入蜀,父子相继,凡四十年而亡。

现代文:这年秋,孟昶在东京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从孟知祥于同光二年到川蜀,父子相继,共四十年而后蜀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