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列传一

古文: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

现代文:契丹,是古代匈奴人的后代。

古文: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鲜卑之旧地也。

现代文:世代居住在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契丹所居之地本是鲜卑人的故地。

古文:其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史载之详矣。

现代文:那里的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代的史籍中已记载得很详细了。

古文:唐咸通末,其王曰锡里济,疆土稍大,累来朝贡。

现代文:唐朝懿宗咸通末年,契丹王叫习尔之,疆土稍有扩大,不断来唐朝朝贡。

古文:光启中,其王沁丹者,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郡,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族帐浸盛,有时入寇。

现代文:唐僖宗光启年间,契丹王叫钦德,乘中原多有变乱、北部没有防备之机,于是蚕食唐朝各边郡,鞑靼、奚人、室韦之类部族,全被契丹驱赶役使,契丹人的帐篷逐渐繁盛,时或入寇。

古文:刘仁恭镇幽州,素知契丹军情伪,选将练兵,乘秋深入,逾摘星岭讨之,霜降秋暮,即燔塞下野草以困之,马多饥死,即以良马赂仁恭,以市牧地。

现代文:刘仁恭镇守幽州,一向熟知契丹人的真假虚实,便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乘着秋天的季节深入契丹属地,翻越摘星岭讨伐他们,到深秋霜降时,就焚烧塞下野草以困乏契丹人,契丹人的马匹多被饿死,于是用良马来贿赂刘仁恭,以购买放牧的草地。

古文:仁恭季年荒恣,出居大安山,契丹背盟,数来寇钞。

现代文:刘仁恭晚年荒淫恣肆,离开幽州城住到大安山上,契丹人便违背盟约,屡次前来侵犯抢掠。

古文:时刘守光戍平州,契丹实里王子率万骑攻之,守光伪与之和,张幄幕于城外以享之,部族就席,伏甲起,擒实里王子入城。

现代文:这时刘守光戍守平州,契丹舍利王子率领万名骑兵进攻他。刘守光假装与他讲和,在平州城外张设帷帐设置酒宴招待他们,等契丹首领们就席后,埋伏的甲士们奋起,活捉了舍利王子入城。

古文:部族聚哭,请纳马五千以赎之,不许,沁丹乞盟纳赂以求之,自是十余年不能犯塞。

现代文:契丹族人相聚痛哭,请求用五千匹马以赎回舍利王子,刘守光不答应,契丹王钦德乞求与刘守光结盟并赠送财物以求放回舍利王子,从此契丹人十多年不敢进犯边塞。

古文:及沁丹政衰,有别部长耶律安巴坚,最推雄劲,族帐渐盛,遂代沁丹为主。

现代文:钦德政权衰落后,另有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族首领,最为雄健有势,帐篷更加繁盛,于是取代钦德而为契丹主。

古文:先是,契丹之先大贺氏有胜兵四万,分为八部,每部皆号大人,内推一人为主,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

现代文:在这以前,契丹的先人大贺氏拥有强兵四万,分为八部,每部首领皆叫大人,从大人中推举一人为主,建旗设鼓以尊崇他,每隔三年按次序轮流做主。

古文:及安巴坚为主,乃怙强恃勇,不受诸族之代,遂自称国主。

现代文:到阿保机为契丹主时,却怙强恃勇,不接受其他诸部族首领的替代,自称为契丹国王。

**古文:天祐四年,大寇云中,后唐武皇遣使连和,因与之面会于云中东城,大具享礼,延入帐中,约为兄弟,谓之曰: 唐室为贼所篡,吾欲今冬大举,弟可以精骑二万,同收汴、洛。 **

现代文:天祐四年,契丹人大举进犯云中郡,后唐武皇派遣使者与契丹人议和,因而在云中东城与契丹王阿保机会面,大摆宴席,请入帐中,结为兄弟,武皇对契丹国王说: 唐室被贼人篡夺,我想在今年冬天大举发兵,老弟可领精锐骑兵二万,与我共同收复汴京、洛阳。

古文:安巴坚许之,赐与甚厚,留马三千匹以答贶。

现代文:阿保机答应了,武皇赐给他非常优厚的礼物,阿保机留下三千匹马以作答礼。

**古文:左右咸劝武皇可乘间掳之,武皇曰: 逆贼未殄,不可失信于部落,自亡之道也。 **

现代文:武皇身旁的人都劝武皇可乘机活捉阿保机,武皇说 :中原逆贼尚未消灭,不能失信于边塞部落,那是自取灭亡的做法啊!

古文:乃尽礼遣之。

现代文:于是竭尽礼仪送走了阿保机。

古文:及梁祖建号,安巴坚亦遣使送名马、女口、貂皮等求封册。

现代文:到梁太祖建立国号后,阿保机也派遣使者送来名马、女乐、貂皮等以求册封官爵。

**古文:梁祖与之书曰: 朕今天下皆平,唯有太原未服,卿能长驱精甲,径至新庄,为我翦彼寇雠,与尔便行封册。 **

现代文:梁太祖送给阿保机书信说: 朕现在天下都已平定,只有太原尚未被制伏,您如能长驱精壮骑士,直赴新庄,为我铲除那里的贼寇仇敌,我就册封你官位爵号。

**古文:庄宗初嗣世,亦遣使告哀,赂以金缯,求骑军以救潞州,答其使曰: 我与先王为兄弟,兒即吾兒也,宁有父不助子耶! **

现代文:后唐庄宗刚即位,也派遣使者向阿保机报告父丧哀闻,用黄金缯帛贿赂他,请求派骑兵以救援潞州,阿保机回答唐庄宗的使者说: 我与先王武皇结为兄弟,武皇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哪有父亲不帮助儿子的道理!

古文:许出师,会潞平而止。

现代文:答应出兵,遇上潞州已被平定才作罢。

古文:刘守光末年苛惨,军士亡叛皆入契丹。

现代文:刘守光晚年苛刻残暴,军士们背叛他都逃往契丹。

古文:洎周德威攻围幽州。燕之军民多为所寇掠,既尽得燕中人士,教之文法,由是渐盛。

现代文:到周德威进攻包围幽州时,燕地的军民大多被贼寇抢掠,周德威在全部得到燕地人民后,便教他们文章礼法,礼教由此逐渐隆盛。

古文:十三年八月,安巴坚率诸部号称百万,自麟、胜陷振武,长驱云、朔,北边大扰。庄宗赴援于代,敌众方退。

现代文:十三年八月,阿保机率领各部号称百万大军,从麟州、胜州攻陷振武,长驱直入云州、朔州,北部边境大受惊扰,庄宗从代州奔赴支援,敌众才退。

古文:十四年,新州大将卢文进为众所迫,杀新州团练使李存矩于祁沟关,返攻新、武。

现代文:十四年,新州大将卢文进被部众胁迫,在祁沟关杀死新州团练使李存矩,返攻新州、武州。

古文:周德威以众击之,文进不利,乃奔于契丹,引其众陷新州。

现代文:周德威率领部众攻击他,卢文进作战不利,于是逃奔契丹,引来契丹部队攻陷新州。

古文:周德威率兵三万以讨之,北骑援新州,德威为其所败,杀伤殆尽,契丹乘胜攻幽州。

现代文:周德威率领三万士兵来讨伐他,敌方骑兵支援新州,周德威被打败,部下士兵几乎全被杀光,契丹军队乘胜进攻幽州。

古文:是时,或言契丹三十万,或言五十万,幽蓟之北,所在北骑皆满。

现代文:这时,有人说契丹兵马有三十万,有人说有五十万,幽州、蓟州的北面,到处都布满了敌人的骑兵。

古文:庄宗遣明宗与李存审、阎宝将兵救幽州,遂解其围,语在《庄宗纪》中。

现代文:庄宗派明宗与李存审、阎宝领兵援救幽州,才得以解除包围,这件事记载在《庄宗纪》中。

古文:十八年十月,镇州大将张文礼弑其帅王镕,庄宗讨之,时定州王处直与文礼合谋,遣威塞军使王郁复引契丹为援。

现代文:天祐十八年十月,镇州大将张文礼杀害他的主帅王钅容,庄宗讨伐张文礼,这时定州王处直与张文礼合谋,派威塞军使者王郁又引来契丹人为救援。

古文:十二月,安巴坚倾塞入寇,攻围幽州,李绍宏以兵城守。

现代文:十二月,阿保机调集全部边塞部队入境侵犯,进攻包围幽州,李绍宏领兵守卫幽州城,契丹军队长驱攻陷涿郡,抓获涿郡刺史李嗣弼。

古文:契丹长驱陷涿郡,执刺史李嗣弼,进攻易、定,至新乐,渡沙河,王都遣使告急。时庄宗在镇州行营,闻前锋报 契丹渡沙河 ,军中咸恐,议者请权释镇州之围以避之。

现代文:进攻易州、定州,直到新乐,渡过沙河,王都派使者向庄宗告急。这时庄宗在镇州行营,听到前锋报告说 敌军已经渡过了沙河 ,军中全都惊恐不安,有人建议请暂时解除对镇州的包围以回避劲敌。

古文:庄宗曰: 霸王举事,自有天道,契丹其如我何!

现代文:庄宗说: 霸王举事,自有上天安排,契丹人又能把我怎样!

古文:国初,突厥入寇,至于渭北,高祖欲弃长安,迁都樊、邓,太守曰: 猃狁孔炽,自古有之,未闻迁移都邑。

现代文:大唐初年,突厥入边寇犯,直到渭水北岸,唐高祖想放弃长安,迁都于樊、邓,唐太宗说 :猃狁虽然十分嚣张,自古就有这种事,但没听说过迁移都城。

**古文:霍去病,汉廷将帅,犹且志灭匈奴,况帝王应运,而欲移都避寇哉! **

现代文:霍去病是汉朝的将帅,尚且志在消灭匈奴,何况帝王顺应天命,哪有迁都回避敌寇之理!

古文:文皇雄武,不数年俘二突厥为卫士。

现代文:文皇英雄武猛,不几年就俘获二突厥为卫士。

古文:今吾以数万之众安集山东,王德明厮养小人,安巴坚生长边地,岂有退避之理,吾何面视苍生哉!

现代文:现在我统领数万部队安然屯聚崤山之东,王德明不过一奴婢养的小人,阿保机生长在边僻之地,我岂有退避他们的道理!要那样的话我有什么脸面见天下苍生啊!

**古文:尔曹但驾马同行,看吾破之。 **

现代文:你们只管驾着车马一同跟我出征,看我破敌。

古文:庄宗亲御铁骑五千,至新城北,遇契丹前锋万骑,庄宗精甲自桑林突出,光明照日,诸部愕然缓退,庄宗分二广以乘之,北骑散退。

现代文:庄宗于是亲自率领五千铁骑,到新城北面,遭遇契丹前锋一万骑兵,庄宗的精锐披甲骑兵从桑树林中突然杀出,刀剑之光映日,契丹各部愕然,慢慢后退,庄宗分出三十辆兵车以乘势攻击,敌骑兵溃散后退。

古文:时沙河微冰,其马多陷,安巴坚退保望都。

现代文:这时沙河结了一层薄冰,敌骑马匹大都陷入水中,阿保机撤退坚守望都。

古文:是夜,庄宗次定州,翌日出战,遇奚长托诺五千骑,庄宗亲军千骑与之斗,为其所围,外救不及,庄宗挺马奋跃,出入数四,酣战不解。

现代文:这夜,庄宗驻扎定州,第二天出战,遭遇奚人首领秃馁的五千骑兵,庄宗的亲信骑兵千人与他们战斗,被敌骑包围,外面来不及救援,庄宗跃马而出,数次冲进敌阵,酣战不解。

古文:李嗣昭闻其急也,洒泣而往,攻破其阵,掖庄宗而归。

现代文:李嗣昭听到庄宗危急,挥泪前往,攻破敌阵,挟着庄宗而回。

**古文:时契丹值大雪,野无所掠,马无刍草,冻死者相望于路。安巴坚召卢文进,以手指天谓之曰: 天未令我到此。 **

现代文:这时契丹正逢上下大雪,田野无处可掠夺,马匹没有草料,冻死的人马不绝于路,阿保机召来卢文进,用手指着天对他说: 是上天不让我来到这里。

古文:乃引众北去。

现代文:于是领着部众向北归去。

**古文:庄宗率精兵骑蹑其后,每经安巴坚野宿之所,布秸在地,方而环之,虽去,无一茎乱者,庄宗谓左右曰: 蕃人法令如是,岂中国所及! **

现代文:庄宗率领精锐骑兵跟踪在他们后面,每次经过阿保机野营住宿的地方,看见在地下铺有秸秆,布成方形围着,人马虽已离开,而无一根茎杆杂乱,庄宗对身边的人说: 蕃人的法令如此严明,哪是中原能赶得上的!

古文:庄宗至幽州,发二百骑侦之,皆为契丹所获,庄宗乃还。

现代文:庄宗到幽州,派出二百骑兵侦察契丹行踪,都被契丹抓获,庄宗于是回师。

古文:天祐末,安巴坚乃自称皇帝,署中国官号。

现代文:天祐末年,阿保机乃自称皇帝,授署中原官爵名号。

古文:其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得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宫室之制于漠北,距幽州三千里,名其邑曰西楼邑,屋门皆东向,如车帐之法。

现代文:那里旧时风俗是随牲畜游牧,一向没有城邑房屋,在得到燕地人的教化后,才在漠北修起城廓宫室,距离幽州三千里,命名他们的城邑叫西楼邑,房屋的门都朝东向,像车帐的法制。

古文:城南别作一城,以实汉人,名曰汉城,城中有佛寺三,僧尼千人。

现代文:在西楼邑南边另造一城,以安置汉族人,名叫汉城,城中有三座佛城,一千僧人尼姑。

古文:其国人号安巴坚为天皇王。

现代文:契丹国人称阿保机为天皇王。

古文:同光中,安巴坚深著辟地之志,欲收兵大举,虑渤海踵其后。

现代文:同光年间,阿保机深怀扩土开疆之志,想收聚兵马大举出兵,又担心渤海攻他背后。

古文:三年,举其众讨渤海之辽东,令托诺、卢文进据营、平等州,扰我燕蓟。

现代文:三年,出动他的部众讨伐渤海的辽东,令秃馁、卢文进占据营、平等州,扰乱中原燕地、蓟州。

古文:明宗初纂嗣,遣供奉官姚坤告哀,至西楼邑,属安巴坚在渤海,又径至慎州,崎岖万里。

现代文:明宗刚即位,派供奉官姚坤奉书讣告哀闻,至西楼邑,正逢阿保机在渤海,姚坤又直接到慎州,崎岖万里。

古文:既至,谒见安巴坚,延入穹庐,安巴坚身长九尺,被锦袍,大带垂后,与妻对榻引见坤。

现代文:到达后,谒见阿保机,被带进穹庐之中,阿保机身高九尺,披着锦袍,宽大的飘带垂落在背后。与妻子在座榻相对接见姚坤。

**古文:坤未致命,安巴坚先问曰: 闻尔汉土河南、河北各有一天子,信乎? **

现代文:姚坤还没表达使命,阿保机就先问道: 听说你们中原河南、河北各有一位天子,是真的吗?

古文:坤曰: 河南天子,今年四月一日洛阳军变,今凶问至矣。

现代文:姚坤说: 河南的天子,遭遇今年四月一日的洛阳军队变乱,现在我就是来讣告哀闻。

**古文:河北总管令公,比为魏州军乱,先帝诏令除讨,既闻内难,军众离心,及京城无主,上下坚册令公,请主社稷,今已顺人望登帝位矣。 **

现代文:河北总管令公,在魏州发动兵变时,先帝诏令他去讨灭,而现在河南内乱,军士离心,京城无主,上下坚持册封令公,请他主持国家大政,现河北令公已顺应人望登上帝位了。

古文:安巴坚号咷,声泪俱发,曰: 我与河东先世约为兄弟,河南天子吾兒也。

现代文:阿保机放声大哭,哭声眼泪一齐发作,说 :我与河东先世结为兄弟,河南天子就是我儿子啊!

**古文:近闻汉地兵乱,点得甲马五万骑,比欲自往洛阳救助我兒,又缘渤海未下,我兒果致如此,冤哉! **

现代文:近来听到中原兵乱,我收得披甲战马五万骑,正想亲自前往洛阳救助我儿子,又因渤海没有攻下,我儿竟然如此下场,冤枉啊!

古文:泣下不能已。

现代文:哭泣流泪不能自已。

**古文:又谓坤曰: 今汉土天子,初闻洛阳有难,不急救,致令及此。 **

现代文:又对姚坤说 :中原天子当初听到洛阳有难,不去急救,以致如此。

**古文:坤曰: 非不急切,地远阻隔不及也。 **

现代文:姚坤说: 不是大王不急切,是地域遥远阻隔而来不及。

**古文:又曰: 我兒既殂,当合取我商量,安得自便! **

现代文:阿保机又说 :我儿既死,应当与我商量,你们河北令公怎能擅自即位!

**古文:坤曰: 吾皇将兵二十年,位至大总管,所部精兵三十万,众口一心,圣坚推戴,违之则立见祸生,非不知禀天皇王意旨,无奈人心何。 **

现代文:姚坤说 :我朝新皇领兵二十年,位至大总管,所辖精兵三十万,万众一心,坚决推戴他,不答应就立即产生祸难,不是不知要秉承您天皇王的意旨,只是拿民心没有办法。

**古文:其子托云在侧,谓坤曰: 汉使勿多谈。 **

现代文:阿保机的儿子突欲在旁边,对姚坤说: 中原使者不要多谈。

**古文:因引左氏牵牛蹊田之说以折坤,坤曰: 应天顺人,不同匹夫之义,只如天皇王初领国事,岂是强取之耶! **

现代文:因而引用左丘明牵牛踏人田的说法驳斥姚坤,姚坤说: 顺应天意合乎人心,不同于匹夫的道义,就如天皇王当初掌领国事,难道是强行夺取的吗?

古文:安巴坚因曰: 理当如此,我汉国兒子致有此难,我知之矣。

现代文:阿保机说: 理当如此,我河南的儿子致有这种祸难,我早就料到了。

古文:闻此兒有宫婢二千,乐官千人,终日放鹰走狗,耽酒嗜色,不惜人民,任使不肖,致得天下皆怒。

现代文:听说这儿子有宫女二千,乐官一千,整天放逐猎鹰驱赶猎狗,沉溺美酒,嗜好女色,不爱惜人民,放任他们变坏,致使天下人都气愤。

古文:我自闻如斯,常忧倾覆,一月前已有人来报,知我兒有事,我便举家断酒,解放鹰犬,休罢乐官。

现代文:我自从听到他这样,常担心他将倾倒覆灭,一个月以前已经有人来报告,就知我儿将有祸事,我便全家断酒,放了猎鹰猎犬,停罢了乐官。

古文:我亦有诸部家乐千人,非公宴未尝妄举。

现代文:我也有各部家乐一千人,不是公宴就不曾随便使用。

**古文:我若所为似我兒,亦应不能持久矣,自此愿以为戒。 **

现代文:我的作为如果像我儿子,也应当不会持久在位了,希望以此作为警戒。

古文:又曰: 汉国兒与我虽父子,亦曾彼此雠敌,俱有恶心,与尔今天子无恶,足得欢好。

现代文:又说 :江南天子与我虽为父子,但曾经彼此互为仇敌,都有仇恨之心,我与你们现在的天子没有过仇怨,足以结为欢好。

**古文:尔先复命,我续将马万骑至幽、镇以南,与尔家天子面为盟约,我要幽州,令汉兒把捉,更不复侵入汉界。 **

现代文:你先回去报告使命,我接着率领战马万骑到幽州镇州以南,与你们天子当面结成盟约,我只要幽州,令汉儿守护,此外不再侵入中原边界。

**古文:又问: 汉收得西川,信不? **

现代文:又问 :中原收取了西川,是真的吗?

古文:坤曰: 去年九月出兵,十一月十六日收下东、西川,得兵马二十万,金帛无算。

现代文:姚坤说: 去年九月出兵,十一月十六日攻下东、西两川,得到兵马二十万,金银布帛无数。

**古文:皇帝初即位,未办送来,续当遣使至矣。 **

现代文:皇帝刚刚即位,来不及具办礼物送来,不久将派使者送来了。

**古文:安巴坚忻然曰: 闻西有剑阁,兵马从何过得? **

现代文:阿保机高兴地说 :听说西川有剑阁,兵马从何处能过去?

**古文:坤曰: 川路虽险,然先朝收复河南,有精兵四十万,良马十万骑,但通人行处,便能去得,视剑阁如平地耳。 **

现代文:姚坤说: 川路虽然险阻,但先朝收复黄河以南,有精兵四十万,良马十万骑,只要是能通人的地方,就能过去,视剑阁就如平地而已。

**古文:安巴坚善汉语,谓坤曰: 吾解汉语,历口不敢言,惧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 **

现代文:阿保机精通汉语,对姚坤说: 我懂汉语,不敢经常说汉语,怕部族人效法我,使兵士胆怯懦弱。

古文:坤至止三日,安巴坚病伤寒。

现代文:姚坤到后仅三天,阿保机得了伤寒病。

古文:一夕,大星殒于其帐前,俄而卒于扶余城,时天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也。

现代文:一天晚上,一颗大星陨落在阿保机的帐篷前面,不久阿保机就在扶余城去世,这时是天成元年七月十二日。

古文:其妻舒噜氏自率众护其丧归西楼,坤亦从行,得报而还。

现代文:他的妻子述律氏亲自率领部众护送阿保机尸体回归西楼邑,姚坤也跟随而行,得到回报后才回到中原。

古文:既而舒噜氏立其次子德光为渠帅,以总国事,寻遣使告哀,明宗为之辍朝。

现代文:接着述律氏立二儿子德光为契丹统帅,以总理国事,旋即派遣使者讣告哀闻,唐明宗为之停止上朝。

古文:明年正月,葬安巴坚于木叶山,伪谥曰 大圣皇帝 。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葬阿保机在木叶山,伪谥为 大圣皇帝 。

古文:安巴坚凡三子,长曰人皇王托云,即东丹王也;次曰元帅太子,即德光也;幼曰阿敦少君。

现代文:阿保机共有三个儿子,都雄健伟岸。大儿子叫人皇王突欲,就是东丹王;二儿子叫元帅太子,就是德光;小儿子叫安端少君。

古文:德光本名耀库济,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

现代文:德光本名叫耀屈之,后来敬慕中原文字,于是改为今名。

古文:唐天成初,安巴坚死,其母令德光权主牙帐,令少子阿敦少君往渤海国代托云。

现代文:后唐天成年间,阿保机去世,他的母亲让德光临时主持牙帐,让小儿子安端少君前往渤海国取代突欲。

古文:托云将立,而德光素为部族所伏,又其母亦常钟爱,故因而立之。

现代文:突欲将要即位,而德光一向受部族拥戴服从,加上他的母亲也总是钟爱他,所以因而拥立了他。

古文:明宗时,德光遣使摩琳等三十余人来修好,又遣使为父求碑石,明宗许之,赐与甚厚,并赐其母璎珞锦彩。

现代文:明宗时,德光派遣梅老等三十多人前来中原修好,又派使者为父亲搜求碑石,明宗答应了他,赐给他优厚的礼物,并赐给他母亲璎珞锦彩。

古文:自是山北安静,蕃汉不相侵扰。

现代文:从此燕山以北平安,蕃汉不相侵扰。

古文:三年,德光伪改为天显元年。

现代文:天成三年,德光改元为伪元显元年。

古文:是岁,定州王都作乱,求援于契丹,德光陷平州,遣托诺以骑五千援都于中山,招讨使王晏球破之于曲阳,托诺走保贼城。

现代文:这一年,定州王都挑起祸乱,向契丹求援,德光于是攻陷平州,派秃馁领五千骑兵到中山援助王都,招讨使王晏球在曲阳打败了他们,秃馁逃走固守贼城。

古文:其年七月,又遣特哩衮率七千骑救定州,王晏球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

现代文:那年七月,又派遣惕隐率领七千骑兵援救定州,王晏球到唐河以北迎战,大败他们。

古文:幽州赵德钧以生兵接于要路,生擒特哩衮等首领五十余人献阙下。

现代文:幽州赵德钧率领精兵在要害路口拦截敌军,活捉惕隐等首领五十多人,献于宫门前面。

古文:明年,王都平,擒托诺及余众,斩之。

现代文:第二年,王都被平定,擒获了秃馁以及残余贼众,杀了他们。

古文:自是契丹大挫,数年不敢窥边。

现代文:从此契丹势力大受挫折,多年不敢窥视中原边境。

古文:尝遣纽赫美陵来求托诺骸骨,明宗怒其诈,斩之。

现代文:曾经派遣捺括梅里来唐朝乞求秃馁骸骨,唐明宗怒其奸诈虚伪,杀了他。

古文:长兴二年,东丹王托云在阙下,其母继发使申报,朝廷亦优容之。

现代文:长兴二年,东丹王突欲来到宫门前,他母亲接着派遣使者申报,朝廷也优厚地接纳了他。

古文:长兴末,契丹迫云州,明宗命晋高祖为河东节度使兼北面蕃汉总管。

现代文:长兴末年,契丹迫近云州,明宗命晋高祖担任河东节度使兼北面蕃汉总管。

古文:清泰三年,晋高祖为张敬达等攻围甚急,遣指挥使何福赍表乞师,愿为臣子。

现代文:清泰三年,晋高祖被张敬达等进攻包围很急,派指挥使何福带着书表向契丹请求救兵,愿意做契丹的臣子。

**古文:德光白其母曰: 兒昨梦太原石郎发使到国,今果至矣,事符天意,必须赴之。 **

现代文:契丹王德光对他母亲说 :儿昨夜晚上做梦看见太原石郎派使者来到我国,今天果然来到了,事情合符天意,必须派兵救援他。

古文:德光乃自率五万骑由雁门至晋阳,即日大破敬达之众于城下,寻册晋高祖为大晋皇帝,约为父子之国,割幽州管内及新、武、云、应、朔州之地以赂之,仍每岁许输帛三十万。

现代文:德光于是亲自率领五万骑兵由雁门来到晋阳,当天就在城下大破张敬达的部队。接着册立晋高祖为大晋皇帝,相约结为父子之国,晋高祖割让幽州境内及新、武、云、应、朔州之地以报答契丹,又每年送给布帛三十万。

**古文:时幽州赵德钧屯兵于团柏谷,遣使至幕帐,求立己为帝,以石氏世袭太原,德光对使指帐前一石曰: 我已许石郎为父子之盟,石烂可改矣。 **

现代文:这时幽州赵德钧屯兵于团柏谷,派遣使者到契丹帐幕,请求封立自己做皇帝,以石氏世袭太原爵号,德光对着使者指着帐前一块大石说 :我已答应与石郎结为父子之盟,石头烂了才可改变盟誓。

**古文:杨光远等杀张敬达降于契丹,德光戏谓光远等曰: 尔辈大是恶汉兒,不用盐酪,食却一万匹战马。 **

现代文:杨光远等人杀死张敬达向契丹投降,德光开玩笑对杨光远等人说 :你们这帮人大都是恶毒的汉人,不用盐和奶酪,吃掉了一万匹战马。

古文:光远等大惭。

现代文:杨光远等人非常惭愧。

古文:晋高祖南行,德光自送至潞州。

现代文:晋高祖南往,德光亲自送到潞州。

古文:时赵德钧、赵延寿自潞州出降于契丹,德光锁之,令随牙帐。

现代文:这时赵德钧、赵延寿在潞州出城向契丹投降,德光封锁了城门,让他们跟随自己牙帐。

古文:晋高祖入洛,寻遣宰相赵莹致谢于契丹。

现代文:晋高祖进入洛阳,旋即派宰相赵莹向契丹国王致谢。

古文:天福三年,又遣宰臣冯道、左仆射刘昫等持节册德光及其母氏徽号,赍卤簿、仪伏、法服、车辂于本国行礼。

现代文:天福三年,又派遣宰相冯道、左仆射刘日句等人持节册封德光及他母亲徽号,带来卤簿、仪仗、法服、车辂在契丹国举行册封典礼。

古文:德光大悦,寻遣使奉晋高祖为英武明义皇帝。

现代文:德光大为高兴,旋即派遣使者奉立晋高祖为英武明义皇帝。

古文:是岁,契丹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以赵延寿为枢密使,升幽州为南京,以赵思温为南京留守,既而德光请晋高祖不称臣,不上表,来往缄题止用家人礼,但云 兒皇帝 ,晋祖厚赍金帛以谢之。

现代文:这一年,契丹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以赵延寿为枢密使,升幽州为南京,以赵思温为南京留守。不久德光请晋高祖不需称臣子,不上奏表,来往书信开头只用家人礼节称呼,只称 儿皇帝 。晋高祖厚送黄金布帛以感谢德光。

古文:晋祖奉契丹甚至,岁时问遗,庆吊之礼,必令优厚。

现代文:晋高祖奉侍契丹国王非常周到,庆贺和吊慰的礼节,必定使之优厚。

古文:每北使至,即于别殿致敬。

现代文:每逢对方使者来到,就在别殿向对方致敬。

古文:德光每有邀请,小不如意,则来谴责,晋祖每屈己以奉之,终晋祖世,略无衅隙。

现代文:德光每有邀请,小不如意,就来谴责,晋高祖总是屈己以奉侍他,在晋高祖整个一生中,与契丹没有一点裂痕矛盾。

古文:及少帝嗣位,遣使入契丹,德光以少帝不先承禀,擅即尊位,所赍文字,略去臣礼,大怒,形于责让,朝廷使去,即加谴辱。

现代文:到晋少帝即位后,派遣使者到契丹,德光因为少帝不先禀告他,就擅自继承帝位,所送来的文书,又略去臣子的礼节,于是大怒,加以指责,当朝廷使者离去,就加以谴责辱骂。

古文:会契丹回图使乔荣北归,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谓荣曰: 先朝是契丹所立,嗣君乃中国自册,称孙可矣,称臣未可。

现代文:正逢契丹回图使乔荣要回北方去,晋朝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对乔荣说 :晋朝先帝是契丹所立,新帝是中原自己册封,对契丹称孙就可以了,称臣则不可。

**古文:中国自有十万口横磨剑,要战即来! **

现代文:中原自有十万口横磨剑,要想打仗就来吧!

古文:荣至本国,具言其事,德光大怒,会青州杨光远叛,遣使构之。

现代文:乔荣回到契丹后,详细地汇报这事,德光大怒,遇上青州杨光远叛变晋朝,契丹便派使者勾结他。

古文:明年冬,德光率诸部南下,开运元年春,陷祁州,直抵大河,少帝幸澶州以御之。

现代文:第二年冬天,德光率领各部南下征伐。开运元年春天,攻陷祁州,直抵大河,少帝亲临澶州以抵御契丹。

古文:其年三月,德光败于阳城,弃其车帐,乘一橐驼奔至幽州。

现代文:那年三月,德光在阳城被打败,丢弃了自己的车马,乘一匹骆驼逃到幽州。

古文:因怒其失律,自大首领已下各杖数百,唯赵延寿免焉。

现代文:于是愤怒契丹自己失去律令,从大首领以下官员各打数百棍,只有赵延寿得以免打。

古文:是时,契丹连岁入寇,晋氏疲于奔命,边民被苦,几无宁日,晋相桑维翰劝少帝求和于契丹,以纾国难,少帝许之,乃遣使奉表称臣,卑辞首过。

现代文:这时,契丹连年入境寇犯,晋朝疲于奔命,边境人民深受苦难,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晋朝宰相桑维翰劝少帝向契丹求和,以解除国家的苦难,少帝同意了,于是派使者奉表向契丹称臣,用谦卑的言辞承认自己的罪过。

**古文:使回,德光报曰: 但使桑维翰、景延广自来,并割镇、镇与我,则可通和也。 **

现代文:使者回来前,德光告诉他说: 要让桑维翰、景延广亲自前来,并割让镇州、定州给我,才可以通和。

古文:朝廷知其不可,乃止。

现代文:朝廷知道讲和已不可能了,就作罢。

古文:时契丹诸部频年出征,其国君臣稍厌兵革,德光母尝谓蕃汉臣僚曰: 南朝汉兒争得一向卧耶!

现代文:这时契丹各部连年出征,蕃国的君臣逐渐厌烦打仗,德光的母亲曾经对蕃汉臣僚说: 南朝汉儿怎就一向高枕无忧呢?

**古文:自古及今,惟闻汉来和蕃,不闻蕃去和汉,待伊汉兒的当回心,则我亦不惜通好也。 **

现代文:从古到今,只听说汉人来和蕃,没听说蕃人去和汉,等那汉儿的确回心转意,那么我也不惜与他通好。

古文:三年,乐寿监军王峦继有密奏,苦言瀛、鄚可取之状。

现代文:晋少帝开运三年,乐寿监军王峦接连有密奏,苦言瀛州、莫阝州可以夺取的情状。

古文:十月,少帝遣杜重威、李守贞等率兵经略。

现代文:十月,少帝派杜重威、李守贞等领兵进行攻夺。

古文:十一月,蕃将高牟翰败晋师于瀛州之北,梁汉璋死之。

现代文:十一月,蕃将高牟翰在瀛州北面打败了晋军,梁汉璋战死。

古文:契丹主闻晋既出师,自率诸部由易、定抵镇州,杜重威等自瀛州西趋常山,至中渡桥,敌已至矣,两军隔滹水而寨焉。

现代文:契丹国主听到晋朝已经出兵,便亲自率领各部由易州、定州到达镇州。晋帅杜重威等从瀛州西部奔向常山,到中渡桥时,敌军已经来到了,两军隔着滹水而扎寨。

古文: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率诸军降于契丹,语在《晋少帝纪》中。

现代文: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率领各军投降了契丹,这件事记载在《晋少帝纪》中。

古文:十二日,德光入镇州,大犒将士。

现代文:十二月,德光进入镇州,大肆犒劳将士。

古文:十四日,自镇州南行,中渡降军所释甲仗百万计,并令于镇州收贮,战马数万匹,长驱而北。

现代文:十四日,从镇州向南行,中渡桥投降的晋军所放下的战甲兵仗数以百万计,德光命令全收存在镇州,战马数万匹,都驱赶到北方去。

古文:命张彦泽领二千骑先趋东京,遣重威部辖降兵取邢、相路前进。

现代文:命张彦泽领二千骑兵先奔向东京,派杜重威统辖投降士卒夺取邢州、相州道路前进。

古文:晋少帝遣子延煦、延宝奉降表于契丹,并传国宝一纽至牙帐。

现代文:晋少帝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向契丹奉上降表,并将一枚传国宝送到契丹牙帐。

古文:明年春正月朔日,德光至汴北,文武百官迎于路。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正月一日,德光到达汴京北面,晋朝文武百官在道路两旁迎接。

古文:是日入宫,至昏复出,次于赤岗。

现代文:这天德光进入汴京皇宫,到夜晚又出来,驻扎在赤冈。

古文:五日,宣制降晋少帝为负义侯,于黄龙府安置。

现代文:五日,德光诏令贬晋少帝为负义侯,安置在黄龙府。

古文:七日,德光复自赤岗入居于大内,分命使臣于京城及往诸道括借钱帛。

现代文:七日,德光又从赤冈进入皇宫居住,分别命令使臣在京城及各地搜括钱财。

古文:遂命以李崧为西枢密使,以冯道为太傅,以左仆射和凝及北来翰林学士承旨张砺为宰相。

现代文:任命李崧为西厅枢密使,以冯道为太傅,以左仆射和凝及从北方来的翰林学士承旨张砺为宰相。

古文:二月朔日,德光服汉法服,坐崇元殿受蕃汉朝贺,宣制大赦天下,改晋国为大辽国。

现代文:二月一日,德光穿着汉人礼服,坐在崇元殿上接受蕃汉臣僚的朝贺,发布诏令大赦天下,改晋国为大辽国。

古文:以赵延寿为大丞相,兼政事令,充枢密使兼中京留守。

现代文:以赵延寿为大丞相,兼政事令,充当枢密使兼中京留守。

古文:降东京为防御州,寻复为宣武军。

现代文:贬东京汴州为防御州,接着又恢复为宣武军。

古文:十五日,汉高祖建号于晋阳,德光闻之,削夺汉祖官爵。

现代文:十五日,后汉高祖刘知远在晋阳建立帝号,德光听到后,削夺了汉高祖的官位爵号。

古文:是月,晋州、潞州并归河东。

现代文:这一月,晋州、潞州全归于河东。

古文:时盗贼所在群起,攻劫州郡,断澶州浮梁。

现代文:这时盗贼到处蜂拥而起,攻打抢劫州郡。切断澶州浮桥。

古文:契丹大恐,沿河诸籓镇并以腹心镇之。

现代文:契丹人大为惊恐,沿黄河各蕃镇都派心腹将领镇压他们。

古文:三月朔日,德光坐崇元殿,行入阁之礼,睹汉家仪法之盛,大悦。

现代文:三月一日,德光御崇元殿,举行入阁之礼,看到汉人礼仪法式的隆盛,大为高兴。

古文:以其大将萧翰为汴州节度使。

现代文:以蕃族大将萧翰为汴州节度使。

古文:十七日,德光北还。

现代文:十七日,德光回归北方。

**古文:发离东京,宿于赤冈,有大声如雷,起于牙帐之下,契丹自黎阳济河,次汤阴县界,有一冈,土人谓之愁死冈,德光憩于其上,谓宣徽使高勋曰: 我在上国,以打围食肉为乐,自及汉地,每每不快,我若得归本土,死亦无恨。 **

现代文:刚离开东京时,住宿在赤冈,有大如巨雷的响声起于德光牙帐之下。契丹从黎阳渡过黄河,到达汤阴县界,有一土岗,当地人叫它愁死岗。德光休息在岗上,对宣徽使高勋说: 我在北方上国,以围猎食肉为乐,自从到了汉人境地,常常不甚快意,我如能回到本国土地,就是死了也无遗憾。

**古文:勋退而谓人曰: 其语偷,殆将死矣。 **

现代文:高勋退下后对别人说: 大王的言语悲观,大概将要去世了。

古文:时贼帅梁晖据相州,德光亲率诸部以攻之。

现代文:这时贼寇梁晖盘踞相州,德光亲自率领各部攻击他。

古文:四月四日,屠其城而去。

现代文:四月四日,屠戮相州城后离去。

**古文:德光闻河阳军乱,谓蕃汉臣僚曰: 我有三失:杀上国兵士,打草谷,一失也;天下括钱,二失也;不寻遣节度使归籓,三失也。 **

现代文:德光听到河阳军士叛乱,对蕃汉臣僚说: 我有三处过失:诛杀上国兵士,打草谷,这是一失;在天下搜括钱财,这是二失;不立即派遣节度使回归藩镇,这是三失。

古文: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虎林之侧,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命部人赍酒脯,祷于得疾之地。

现代文:十六日,驻扎在栾城县杀胡林的旁边,这时德光已得寒热病几天了,命令胡人带着酒和肉,在得病的地方祈祷。

**古文:十八日晡时,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若迸火而散,德光见之,西望而唾,连呼曰: 刘知远灭,刘知远灭! **

现代文:十八日晚饭时分,有大星陨落在帐篷前面,像迸发的火花一样消散。德光看到,向西望着吐口水,连声高叫道: 刘知远死,刘知远死!

古文:是月二十一日卒,时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

现代文:这月二十一日德光去世,时年四十六岁,主持契丹国政共二十二年。

古文: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 帝羓 焉。

现代文:契丹人剖开他的腹部,挖去肠胃,用盐腌着尸体,用车子运回北方,汉人把他的尸体叫作 帝羊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