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纪三

古文: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权东京留守,以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壬寅,车驾发京师,丁未,李穀奏,自寿州引军退守正阳。

现代文:显德三年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打败淮南贼军。四日,征发丁壮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大城。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八日,御驾从京城出发。十三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退守正阳。

古文:辛亥,李重进奏,大破淮贼于正阳,斩首二万余级,伏尸三十里,临阵斩贼大将刘彦贞,生擒偏将咸师朗已下,获戎甲三十万事、马五百匹。

现代文:十七日,李重进上奏,在正阳大败淮南贼军,斩首二万余级,伏尸三十里,临阵斩杀大将刘彦贞,活捉偏将咸师朗,获得铠甲三十万副、战马五百匹。

**古文:先是,李穀驻军于寿春城下,以攻其城,既而淮南援军大至,乃与将佐谋曰: 贼军舟棹将及正阳,我师无水战之备,万一桥梁不守,则大军隔绝矣,不如全师退守正阳浮桥,以俟銮辂。 **

现代文:此前,李谷驻军于寿春城下,攻下寿春城,不久淮南援军大批赶来,李谷便与将佐们商谋说: 贼军舟船就要到正阳,我军没有做水战的准备,万一桥梁失守,就与大军隔断了。不如全军退守正阳浮桥,以待御驾。

古文:诸将皆以为然,遂燔其粮草而退。

现代文:众将都认为有道理,于是焚烧了自己的粮草而退。

古文:军回之际无复严整,公私之间颇多亡失,淮北役夫亦有陷于贼境者。

现代文:退军时,部伍不再严密整齐,公家与私人,都有所丢失,淮北征来的民夫,也有陷于敌占土地上的。

古文:帝闻之,急诏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师赴之。

现代文:世宗听到后,急令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领兵前往。

古文:沮吾事者斩! 比至正阳,而重进先至,未及食而战。

现代文:这时淮南贼军乘李谷退军之机,发动战船数百艘,沿淮河而上,而且摆开切断浮桥的架势,刘彦贞领大军列成战阵推进。

古文:彦贞施利刃于拒马,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周兵见而知其怯,一鼓而败之,彦贞死于阵。杀获之外,降者三千余人,皆为我将赵晁所杀。

现代文:李重进在到达正阳之后,听到淮军迫近,便率领众将过桥前进,与贼军相遇,李重进等人合力攻击,一战就打败了他们。除杀死和被俘的以外,投降的有三千多人,都被我方将领赵晁杀掉。

古文:甲寅,车驾至正阳。

现代文:二十日,世宗到达正阳。

古文:以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命宰臣李穀判寿州行府事。

现代文:以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命宰臣李谷主持寿州行府事务。

古文:乙卯,车驾渡淮。

现代文:二十二日,世宗渡过淮河。

古文:丙辰,至寿州城下,营于州西北淝水之阳,诏移正阳浮桥于下蔡。

现代文:二十三日,到达寿州城下,扎营在寿州西北面淝水北岸,诏令将正阳浮桥移到下蔡。

古文:二月丙寅,幸下蔡。斩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于路左,坐桥道不谨也。

现代文:二十八日,今上赵匡胤上奏,在涡口打败淮南贼军一万多人,斩杀伪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获得战船五十艘。二月三日,世宗驾临下蔡。

古文:朗州节度使王进逵奏,领兵入淮南界。

现代文: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上奏,已领兵进入淮南地界。

古文:戊辰,庐寿巡检使司超奏,破淮贼三千于盛唐,获都监伪吉州刺史高弼以献。诏释之。

现代文:五日,庐寿巡检使司超上奏,在盛唐打败淮军三千人,俘获都监伪吉州刺史高弼献上,世宗诏令释放他。

古文:壬午,江南国主李景遣其臣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伪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等奉表来上,叙愿依大国称臣纳贡之意,仍进金器千两,锦绮绫罗二千匹及御衣、犀带、茶茗、药物等,又进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石。是日,赐谟等锦绮绫罗二百匹,银器一百两,袭衣、金带、鞍马等。

现代文:世宗不理。十二日,今上赵匡胤押送俘获的淮南二将皇甫晖、姚凤来到,世宗令释放他们。十九日,南唐李景派部下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伪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等,奉表献上,传达希望依附于周称臣纳贡之意,又进上金器一千两,锦绮绫罗二千匹以及御衣、犀带、茶叶、药物等,又进上犒劳军队的牛五百头,酒二千石。这天,世宗赐给钟谟等人锦绮绫罗二百匹,银器一百两,以及套衣、金带、鞍马等。

古文:丙戌,侍卫马军指挥韩令坤奏,收下扬州。

现代文:二十三日,侍卫马军指挥韩令坤上奏,已攻下扬州。

古文:《东都事略·韩令坤传》:率兵袭扬州,将吏开门以迎之,令坤整众而入,市不易肆,人甚悦。丁亥,寿州城内左神卫军使徐象等一十八人来奔。

现代文:二十四日,寿州城内左神卫军使徐象等十八人前来投奔。

古文:庚寅,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上言领兵入鄂州界,攻长山寨,杀贼军三千余众。

现代文:二十七日,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上奏,领兵进入鄂州境内,攻下长山寨,杀死贼军三千多人。

古文:辛卯,今上表伪命天长军制置使耿谦以本军降,获粮草二千余万。

现代文:二十八日,今上赵匡胤上奏,伪天长军制置使耿谦率领本军投降,获粮草二十多万。

古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上言,泰州降。

现代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上奏,泰州投降。

古文:行舒州刺史郭令图奏,收下舒州。《隆平集·王审琦传》:世宗征淮,舒州坚壁不下,以郭令图为刺史,命审琦、司超将兵攻城,一夕拔之。

现代文:三十日,荆南报告,朗州节度使王进逵被部将潘叔嗣杀害,潘叔嗣派人到潭州,请周行逢任主帅,周行逢到朗州,将潘叔嗣杀死在街上。

古文:令图入,复见逐于郡人。审琦方进军援黄州,闻令图被逐,乃选骑衔枚袭城,夜败其众而复纳之。江南国主李景表送先隔过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

现代文:三月三日,代理光州刺史何超上奏,光州伪都监张承翰献城归顺,世宗旋即任张承翰为集州刺史。七日,代理舒州刺史郭令图报告,攻下舒州。南唐国主李景上表送原周朝兵士一百五十人到世宗处。

古文:其军即蜀军也,秦、凤之役,为王师所擒,配隶诸军,及渡淮,辄复南逸。

现代文:这些兵士本是蜀军,在秦州、凤州战役中被周朝军队俘虏后,被分配给各军,当他们渡过淮河后,又逃奔南唐。

古文:帝怒其奔窜,尽戮之。

现代文:世宗愤怒他们的叛逃,全部杀了他们。

古文:丙午,江南国主李景遣其臣伪司空孙晟、伪礼部尚书王崇质等奉表来上,仍进金一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又进赏给将士茶绢金银罗帛等。

现代文:十三日,李景派臣子伪司空孙晟、伪礼部尚书王崇质等奉表呈上,又进奉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罗绮二千匹,又进奉赏给将士们的茶叶绢布金银等。

古文:庚戌,两浙奏,遣大将率兵攻常州。延州留后李彦頵奏,蕃众与部民为乱,寻与兵司都监阎绾掩杀,获其酋帅高闹兒等十人,磔于市。

现代文:十七日,两浙上奏,派大将领兵攻打常州,延州留后李彦君页上奏,蕃人与部下百姓作乱,旋即与兵司都监阎绾扑灭,俘获首领高闹儿等十人,碎尸于街上。

古文:彦頵本贾人也,贪而好利,蕃汉之民怨其侵刻,故至于是。

现代文:李彦君页本为商人,贪婪爱利,蕃汉人民怨恨他的剥削暴虐,所以至此。

古文:辛亥,赐江南李景书曰:

现代文:十八日,世宗赐南唐国主书信,说: 淮南境内,已经平定六州,庐、寿、濠、黄各州,大军云集,指日可下,其他各城,不堪一击。

古文:所云愿为外臣,乞比湖、浙,彼既服义,朕岂忍人,必当别议封崇,待以殊礼。

现代文:朕志在必得淮河一带全部土地,作为我大周的屏障。至于削去南唐国号,则不必要。当淮南各州全归于大周后,我朝大军立即罢兵。如不同意,就从此决绝。

古文:凡尔将佐,各尽乃心,善为国家之谋,勉择恆久之利。初,李景遣钟谟、李德明奉表至行阙,使人面奏云: 本国主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归于大朝。 帝志在尽取江北诸郡,不允其请。

现代文:又赐给南唐将佐书信。此前,李景派钟谟、李德明奉表给世宗,使者面奏世宗说: 我国愿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献给大周。 世宗志在全部占领长江以北各州,不答应他们的请求。

**古文:使人见王师急攻寿阳,李德明奏曰: 愿陛下宽臣数日之诛,容臣自往江南,取本国表,尽献江北之地。 **

现代文:使者看见周朝军队急攻寿阳,李德明便上奏说: 请陛下宽容我们几天,让我们回到江南,取回本国表章,奉献江北全部土地。

古文:帝许之,乃令李德明、王崇质赍此书以赐李景。

现代文:世宗应允他,于是让李德明、王崇质带这封信给李景。

古文:夏四月甲子,以徐州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行营都部署,以前邓州节度使候章为寿州城下水寨都部署。己巳,车驾发寿春,循淮而东。

现代文:夏四月七日,世宗从寿春出发,沿淮河向东。

古文:辛未,扬州奏,江南大破两浙军于常州。

现代文:九日,扬州上奏,南唐军队在常州大败两浙军队。

古文:初,两浙钱俶承诏遣部将率兵攻常州,为江南大将陆孟俊所败,将佐陷没者甚众,李景亦以表闻。

现代文:此前,两浙钱亻叔受命派部将领兵攻打常州。现被南唐大将陆孟俊打败,将佐被俘虏的有很多人,李景也上表报告。

古文:乙亥,驻跸于濠州城下。

现代文:十三日,驾临濠州城下。

古文:丁丑,扬州韩令坤破江南贼军于州之东境,获大将陆孟俊。

现代文:十五日,扬州韩令坤在该州东边打败南唐贼军,俘获大将陆孟俊。

古文:今上表大破江南军于六合,斩首五千级。

现代文:今上赵匡胤上奏,在六合大败南唐军队,斩首五千级。

古文:时李景乘常州之捷,遣陆孟俊领兵迫泰州,王师不守,韩令坤欲弃扬州而回。

现代文:当时李景乘在常州的胜利,派陆孟俊领兵迫近泰州,周朝军队失守,韩令坤想放弃扬州而回。

古文:帝怒,急遣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帅亲兵往援之,又命今上领步骑二千人屯于六合。

现代文:世宗大怒,急派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统帅亲兵前往援助,又命今上赵匡胤领步卒骑兵二千人驻扎在六合。

古文:俄而陆孟俊领其徒自海陵抵扬州,令坤迎击,败之,生擒孟俊。

现代文:接着陆孟俊领着部队从海陵抵达扬州,韩令坤迎击,打败了他们,活捉了陆孟俊。

古文:李景遣其弟齐王达率大众由瓜步济江,距六合一舍而设栅。

现代文:李景派弟弟齐王李达率领大军从瓜步渡过长江,距离六合三十里设置营栅。

古文:居数日,乃弃栅来迫官军。今上麾兵以击之,贼军大败,余众赴江溺死者不可胜纪。

现代文:不几天,李达放弃营栅前来迫近周军,今上赵匡胤挥兵攻击他,贼军大败,残余的部队投江而死的不可胜数。

古文:戊寅,以右卫上将军扈彦珂为太子太师致仕。

现代文:十七日,韩令坤上奏,在湾头堰打败楚州贼将马在贵一万多人,俘获涟州刺史秦进崇。

古文:庚辰,以西京留守王晏为凤翔节度使。

现代文:二十五日,世宗离开濠州,到达涡口。五月一日,在涡口设置镇淮军。

古文:戊子,升赡国军为滨州。

现代文:七日,世宗从涡口出发回京。

古文: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奏,寿州贼军攻南寨,王师不利。

现代文:二十四日,世宗从淮南回到京城,诏令赦免京城中被囚禁的罪人。六月二十九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寿州贼军攻打南寨,周军失利。

古文:先是,诏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营于寿州之南,攻贼垒。

现代文:此前,诏令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扎营在寿州南边,进攻贼军营垒。

古文:是日,贼军出城来攻我军,破栅而入,其攻城之具并为贼所焚,将士死者数百人。

现代文:这天,贼军出城来攻打周军,破营而入,周军用以攻城的器械全被贼军焚毁,将士阵亡数百人。

古文:李重进在东寨,亦不能救。

现代文:李重进在东寨,也不能相救。

古文:甲子,以前邓州节度使侯章复为邓州节度使,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军节度使李继勋为河阳节度使。

现代文:当时敌城坚固不能攻下,军队疲劳在外,加上酷暑,粮运供应不上。李继勋失守后,周军军心动摇,众将想退军,有赖于今上赵匡胤从六合领兵回京,经过李重进城下,便驻留十来天,周军才军心重振。秋七月二十一日,淮南节度使向训从扬州班师,回到寿春驻扎。

古文:乙丑,太仆卿剧可久停任,坐为举官累也。戊辰,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历上之,命曰《显德钦天历》,上亲为制序,仍付司天监行用。

现代文:当时周军攻打寿春,一年都未攻下,江、淮一带盗贼充斥,舒、蕲、和、泰等州重新被吴人占据,故放弃扬州将兵力合并于寿春。八月九日,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的历书呈上,命名为《显德钦天历》,世宗亲自写序,再交给司天监颁行。

古文: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奏,破淮贼于下蔡。

现代文: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上奏,在下蔡打败南唐贼军。

古文:先是,江南李景以王师犹在寿州,遣其将林仁肇、郭廷谓率水陆军至下蔡,欲夺浮梁,以舟实薪刍,乘风纵火,永德御之。

现代文:此前,南唐李景因为周军还在寿州,便派大将林仁肇、郭廷谓领水军陆军到下蔡,想夺取浮桥,用船装上柴草,顺风放火,张永德抵御他。

古文:有顷,风势倒指,贼众稍却,因为官军所败。

现代文:一会儿,风向倒过来,贼军逐渐后退,因而被周军打败。

古文:十一月己丑朔,诏废天下无名祠庙。

现代文:冬十月十四日,淮南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在盛唐打败南唐贼寇,斩首二千级。

古文:庚子,日南至,帝不受朝贺,以宣懿皇后迁祔日近也。

现代文:二十四日,右拾遗赵守微被杖击一百下,发配到沙门岛。

古文: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

现代文:赵守微本为一村民,相貌木讷朴实不加修饰,前一年以平民身份上书论事,世宗因急于举拔贤士,便任赵守微为右拾遗,听到的人对此都感惊愕。现在赵守微被他岳父告状,揭发他的丑行,所以发配他。

古文:戊申,放华山隐者陈抟归山。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诏令废除天下无名祠庙。二十日,放华山隐士陈抟归隐山林。

古文:帝素闻抟有道术,征之赴阙,月余放还旧隐。

现代文:世宗一向听说陈抟有道术,将他征召到京城,一个多月后放回原隐居地。

古文:庚戌,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奏,败濠州送粮军二千人于下蔡,夺米船十余艘。

现代文:二十二日,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上奏,在下蔡打败濠州运送粮食的南唐军队。夺得米船十多艘。

古文:宰臣李穀以风痹请告十旬,三上表求解所任,不允。

现代文:宰臣李谷因中风请假一百天,三次上表请求卸职,没批准。

古文:十二月己未朔,以给事中张铸为光禄卿,铸诉以官名与祖讳同,寻改秘书监,判光禄寺事。

现代文:十二月一日,任给事中张铸为光禄卿,张铸说自己所任官名与自己祖讳相同,旋即改任秘书监,主管光禄寺事务。

古文:辛酉,以许州节度使韩通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

现代文:四日,征调陈、蔡、宋、毫、颍、曹、单等州民夫筑造下蔡城。

古文:癸亥,诏兵部尚书张昭纂修太祖实录及梁均王、唐清泰帝两朝实录。

现代文:五日,诏令兵部尚书张昭纂修太祖实录以及梁、唐两朝末帝实录。

古文:戊子,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奏,破淮贼二千人于塌山北。

现代文:三十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在塌山以北打败南唐贼军二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