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五

古文:赵晖,字重光,澶州人也。

现代文:赵晖,字重光,澶州人。

古文:弱冠以骁果应募,始隶于庄宗帐前,与大梁兵经百余战,以功迁马直军使。

现代文:成年后凭骁勇果敢应征入伍,开始时归于后唐庄宗帐下,与后梁军队经历一百多场战斗,因功升任马直军使。

古文:同光中,从魏王破蜀,命晖分统所部,南戍蛮陬。

现代文:同光年间,跟从魏王李继岌攻打川蜀,魏王命赵晖分兵统帅部下戍守南蛮边域。

古文:明宗即位,征还,授禁军指挥使。

现代文:唐明宗即位后,召回,授任禁军指挥使。

古文:晋有天下,参掌卫兵,从马全节围安陆,佐杜重威战宗城,皆有功,改奉国指挥使。

现代文:后晋夺取天下,赵晖参与掌管卫兵,跟随马全节包围安陆,辅佐杜重威攻战宗城,都立有战功,改任奉国军指挥使。

古文:《通鉴》:契丹主赐赵晖诏,即以为保义留后。

现代文:开运末年,领部下屯驻陕地,遇上契丹入据汴京,赵晖有慷慨悲愤之意。

古文:晖斩契丹使者,焚其诏,遣支使河间赵矩奉表晋阳。

现代文:当听到后汉高祖在并门起兵发难时,就与部将王晏、侯章尽力合计,赶走契丹人任命的官员,占据陕州,立即飞马向汉高祖报告。

古文:汉祖乃命晖为保义军节度、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现代文:汉高祖就命赵晖为保义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使。

古文:汉祖之幸东京,路出于陕,晖戎服朝于路左,手控六飞达于行宫,君臣之义如旧结焉,旋加检校太尉。

现代文:汉高祖前往东京时,路过陕州,赵晖身穿戎装在路旁朝拜,手牵着高祖的御马送往行宫,君臣间的情义,就像故旧之交,旋即被加封为检校太尉。

古文:乾祐初,移镇凤翔,加同平章事。

现代文:乾佑初年,调到凤翔镇守,加封为同平章事。

古文:属王景崇叛据岐山,及期不受代,朝廷即命晖为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统兵以讨之。

现代文:正遇上王景崇占据岐山反叛,这时不接受赵晖的替代,朝廷就命赵晖为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统帅部队征讨王景崇。

古文:时李守贞叛于蒲,赵思绾据于雍,与景崇皆递相为援,又引蜀军出自大散关,势不可遏。晖领兵数千,数战而胜,然后堑而围之。

现代文:这时李守贞在蒲州反叛,王景崇又引来蜀军从大散关出兵为助,势不可挡。赵晖带领数千名士兵,几次交战获胜,然后挖战壕包围他们。

古文:晖屡使人挑战,贼终不出,乃潜使千余人,于城南一舍之外,擐甲执兵,伪为蜀兵旗帜,循南山而下,诈令诸军声言川军至矣。

现代文:赵晖多次派人挑战,贼军始终不敢出战,于是赵晖暗中派出一千多人,在城南三十里的地方,穿上铠甲拿着兵器,伪造蜀军的旗帜,沿终南山东下,下令各军谣传蜀军来了。

古文:须臾,西南尘起,城中以为信,乃令数千人溃围而出,以为应援,晖设伏而待,一鼓而尽殪之。自是景崇胆破,不复敢出。

现代文:一会儿,西南方尘土飞扬,城中贼军信以为真,便令几千人突破包围,以接应蜀军,赵晖设置伏兵等待,这时一跃而出,全部消灭了突围的军队,从此王景崇吓破了胆,不敢再出兵。

古文:明年春,拔之,加检校太保、兼侍中。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攻克了岐山城,赵晖加封为检校太保、兼侍中。

古文:国初,就加兼中书令。

现代文:后周开国之初,加封赵晖为中书令。

古文:三年春,拜章请觐,诏从之,入朝授归德军节度使。

现代文:广顺三年春天,上奏章请求入京朝拜,太祖答应了他,入京朝拜,授任归德军节度使。

古文:显德元年,受代归阙,以疾告老,授太子太师致仕,进封秦国公。

现代文:世宗显德元年,退职回京,因病告老归家,以太子太师身份退隐,进封为秦国公。

古文:寻卒于其第,年六十七。

现代文:不久,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古文:制赠尚书令。

现代文:诏令追赠为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