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纪四

古文:戊辰,河中节度使王景移镇凤翔,宋州节度使常思移镇青州,凤翔节度使赵晖移镇宋州,河阳节度使王彦超移镇河中。

现代文:广顺三年春三月五日,以皇子、澶州节度使郭荣任开封尹兼功德使,封为晋王,又令有关部门选择日期准备礼仪予以册立。十四日,起大风,天降沙土。二十九日,驾临南庄。

古文:赐朗州刘言绢三百匹,以兵革之后匮乏故也。

现代文:夏四月五日,禁止边境一带的人将兵器卖给蕃族人。赐给朗州刘言绢布三百匹,是因为军费匮乏的缘故。

古文:诏在京诸军将士持支救接。

现代文:诏令在京各军将士支援救助。

古文:五月己卯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

现代文:五月一日,太祖登崇元殿接受朝拜,仪仗卫队按礼节排列整齐。

古文:辛巳,前庆州刺史郭彦钦勒归私第。

现代文:三日,前庆州刺史郭彦钦被勒令罢官回家。

古文:国初,以彦钦再刺庆州,兼掌榷盐,彦钦擅加榷钱,民夷流怨。

现代文:开国初年,以郭彦钦再度担任庆州刺史,兼管盐业专营事务,郭彦钦擅自抬高盐价,汉蕃百姓抱有怨言。

古文:州北十五里寡妇山有蕃部曰野鸡族,彦钦作法扰之。

现代文:庆州北部十五里寡妇山上有部族叫野鸡族,郭彦钦设法骚扰他们。

古文:蕃情犷悍,好为不法,彦钦乃奏野鸡族掠夺纲商,帝遣使赍诏抚谕,望其率化。

现代文:野鸡族民性粗犷强悍,不爱守法,郭彦钦就报告说野鸡族掠夺商人财物,太祖派人带着诏书安抚晓谕他们,希望他们遵循教化。

古文:蕃人既苦彦钦贪政,不时报命,朝廷乃诏邠州节度使折从阮、宁州刺史张建武进兵攻之。

现代文:野鸡族既痛恨郭彦钦的贪政,不按时回报诏命,朝廷就诏令州节度使折从阮、宁州刺史张建武进兵攻打他们。

古文:建武勇于立功,径取野鸡族帐,击杀数百人。

现代文:张建武恃勇贪功,一直攻到野鸡族帐营,杀死几百人。

古文:又,杀牛族素与野鸡族有憾,且闻官军讨伐,相聚饷馈,欣然迎奉。

现代文:又,杀牛族与野鸡族一向有矛盾,听说官军讨伐野鸡族,便相聚赠以粮饷,高兴地迎接官军。

古文:官军利其财货孳畜,遂劫夺之,翻为族所诱,至包山负险之地,官军不利,为蕃人迫逐,投崖坠涧而死者数百人。

现代文:官军爱他们的钱财牲畜,就抢掠他们,反被杀牛族引诱到包山背负险阻的地方,官军处境不利,被杀牛族追击,掉下山崖涧谷而死的有好几百人。

古文:癸丑,以前开封尹、楚国公侯益为太子太师,以前西京留守、莒国公王守恩为左卫上将军,以前永兴军节度使李洪信为左武卫上将军。

现代文:折从阮等人拥兵自守,不去救援接应。太祖对郭彦钦和张建武大怒,一齐罢免他们的官职,当郭彦钦到京师时,就被勒令罢官回家。九日,新任青州节度使常思在宋州每天可生产四万一千四百两丝,请求官府征收。

古文:甲寅,以左卫上将军宋彦筠为太子少师,以太子少师杨凝式为尚书右仆射致仕。癸亥,前河阳节度使王继宏卒。

现代文:诏令宋州发还民户契券,不征收他们的丝。六月四日,沧州报告,契丹幽州榷盐制置使兼防州刺史、主管卢台军事务的张藏英,带领本部兵士及职员民户牲畜归顺。十五日,前河阳节度使王继弘去世。

古文:己巳,太子太傅李怀忠卒。

现代文:二十一日,太子太傅李怀忠去世。

古文:是月河南、河北诸州大水,霖雨不止,川陂涨溢。

现代文:本月黄河南、北各州涨大水,大雨不停,河水上涨越过堤岸。

古文:襄州汉水溢入城,深一丈五尺,居民皆乘筏登树。

现代文:襄州汉水漫出进入州城,深至一丈五尺,居民都坐着筏子爬上树。

古文:秋七月戊寅朔,徐州言,龙出丰县村民井中,即时澍雨,漂没城邑。

现代文:秋七月一日,徐州传言,有龙从丰县村民井中飞出,立时天降暴雨,淹没城邑。

古文:癸未,太子宾客马裔孙卒。

现代文:六日,太子宾客马裔孙去世。

古文:丁酉,诏曰: 京兆、凤翔府、同、华、邠、延、鄜、耀等州所管州县军镇,顷因唐末籓镇殊风,久历岁时,未能厘革,政途不一,何以教民。

现代文:七日,邺都王殷上奏请求朝见,共送上三次奏章,太祖同意了。紧接着因北方报告契丹机务,诏令他不来朝见。十三日,太府卿、主管司天监的赵延繧去世。十九日,以太子太师辞官退隐的安审信去世。二十日,颁布诏令说: 京兆、凤翔府,同、华?延?耀等州所管辖的州县军镇,以前因循后唐末年藩镇的特殊风习,过了很久岁月,未能变革,政策途径不统一,怎么能教化人民?

古文: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

现代文:那婚嫁田地争斗讼诉赋税民夫徭役等事,应是县令郡守担任的职责。

古文: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

现代文:那捉拿奸邪捕获盗贼保护本地人民等事,应是军镇警察担任的职责。

**古文: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遣,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

现代文:今后各自负责自己的职分,专心一意忠于职守,如所负责的事务有疏忽贻误,分别追究责任,州府不准差派军将下县。

古文:戊戌,卫尉少卿李温美责授房州司户参军。

现代文:二十一日,卫尉少卿李温美因过贬任房州司户参军。

古文:温美奉使祭海,便道归家,家在寿光县,为县吏冯勋所讼,故黜之。

现代文:李温美奉使命去祭奠海神,顺便回家,家在寿光县,被县吏冯勋告发,所以贬谪他。

古文:壬寅,以鸿胪少卿赵修己为司天监。八月己酉,幸南庄。

现代文:供奉官武怀赞被诛抛尸街头,因贪污马价归于己有。八月二日,驾临南庄。

古文:癸酉,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端明殿学士。甲戌,潭州王进逵奏: 朗州刘言与淮贼通连,差指挥使郑珓部领兵士,欲并当道。

现代文:供给各军将士的粮草不足。二十七日,潭州王逵报告 :朗州刘言与南唐贼寇勾结,派指挥使郑王交带领兵士,想一起断绝道路交通。

**古文:郑珓为军众所执,奔入武陵,刘言寻为诸军所废,臣已至朗州安抚讫。 **

现代文:郑王交被军士们抓住,又逃脱奔入武陵,刘言紧接着被众军废除,我已经到朗州安抚完毕。

古文:诏刘言勒归私第,委王进逵取便安置。

现代文:诏令刘言罢职回家,委任王逵顺便安置。

古文:是月所在州郡奏,霖雨连绵,漂没田稼,损坏城郭庐舍。

现代文:本月各州郡报告,大雨连绵,淹没漂走庄稼,损坏城廓房屋。

古文:九月己卯,太子少保卢损卒。

现代文:九月二日,太子少保卢损去世。

**古文:丁酉,深州上言: 乐寿县兵马都监杜延熙为戍兵所害。 **

现代文:二十日,深州上报说: 乐寿县兵马总监杜延熙被戍守士兵杀害。

古文:先是,齐州保宁郡兵士屯于乐寿,都头刘彦章等杀延熙为乱。

现代文:在这以前,齐州保宁郡兵士驻扎在乐寿,都头刘彦章等谋杀杜延熙作乱。

古文:时郑州开道指挥使张万友亦屯于乐寿,然不与之同。

现代文:当时郑州开道指挥使张万友也驻扎在乐寿,但不与刘彦章合作。

古文:朝廷急遣供奉官马谔省其事,谔乃与万友擒彦章等十三人斩之,余众奔齐州。

现代文:朝廷急忙派供奉官马谔调查此事,马谔就与张万友抓住刘彦章等十三人诛杀掉,其他人逃奔到齐州。

古文:是月多阴壹,木再华。

现代文:本月多阴天,树木再次开花。

古文:冬十月戊申朔,诏以来年正月一日有事于南郊,诸道州府不得以进奉南郊为名,辄有率敛。

现代文:冬十月一日,诏令在明年正月一日到南郊祭祀,各道州府不准以赞助南郊祭祀为名,擅自摊派征收。

古文:以前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鱼崇谅为礼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时崇谅解职于陕州就养,至是再除禁职,仍赐诏召之,令本州给行装鞍马,侍亲归朝。以太子宾客张昭为户部尚书,以太子宾客李涛为刑部尚书。

现代文:二日,右金吾上将军张彦成去世。三日,太常上奏,南郊祭庙社稷坛位等设施,请下属有关部门修筑,太祖同意了,以中书令冯道任南郊大礼使,以开封尹、晋王郭荣任顿递使,临时兵部尚书王易任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任仪仗使,临时执掌太常卿田敏任礼仪使,以前颍州防御使郭琼任临时宗正卿。九日,驾临南庄、西庄。

古文:诏中书令冯道赴西京迎奉太庙神主。

现代文:十二日,前宁州刺史张建武贬任右司御副率,因为征讨野鸡族失利的缘故。诏令中书令冯道到西京洛阳迎奉太庙神主。

古文:甲子,中书令冯道率百官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答诏不允,凡三上章,允之,仍俟郊礼毕施行。

现代文:十七日,中书令冯道率领百官上太祖尊号叫圣明文武仁德皇帝,回诏令不应允,共上三次奏章,才接受,但仍要等南郊祭礼完毕后再册封。

古文:壬申,鄴都、邢、洺等州皆上言地震,鄴都尤甚。

现代文:二十五日,邺都、邢、氵名等州都上报有地震,邺都特别强烈。

古文:十一月辛巳,废共城稻田务,任人佃莳。

现代文:十一月五日,废除共城稻田务一职,让农民自由租佃耕种。

古文:乙酉,日南至,帝不受朝贺。

现代文:九日,冬至,太祖没接受朝贺。

古文:庚寅,镇州节度使何福进奏乞朝觐,三奏,允之。

现代文:镇州节度使何福进奏请上朝晋见,上奏三次,才同意。

**古文:诏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权知镇州军府事。癸巳,以将作监李琼为济州刺史。壬寅,诏: 重定天下县邑,除畿赤外,其余三千户已上为望县,二千户已上为紧县,一千户已上为上县,五百户以上为中县,不满五百户为中下县。 **

现代文:二十六日,颁布诏令: 重新确定天下县邑,除京城四周畿县外,其余的三千户以上的为望县,二千户以上为紧县,一千户以上为上县,五百户以上为中县,不满五百户为中下县。 十二月二日,天上洒下裹着树枝的冰块。

古文:十二月戊申,雨木冰。是日,四庙神主至西郊,帝郊迎奠飨,奉神主入于太庙,设奠安神而退。

现代文:同一天,四庙的神主迁移到达西郊,太祖到西郊祭奠供奉,捧着神主放进太庙,设置祭奠安放神主才退下。

古文:甲子,镇州节度使何福进来朝。

现代文:六日,前单州刺史赵凤被赐死,因被民众告状的缘故。十八日,镇州节度使何福进朝见。

古文:乙丑,鄴都留守王殷来朝。

现代文:十九日,邺都留守王殷朝见。

**古文:丙寅,礼仪使奏: 皇帝郊庙行事,请以晋王荣为亚献,通摄终献行事。 **

现代文:二十日,礼仪使上奏说: 皇帝到南郊太庙祭祀,请以晋王郭荣作为祭祀时第二次献爵的人。

古文:从之。

现代文:太祖同意了。

古文:己巳,左补阙王伸停任,坐检田于亳州,虚凭纽配故也。辛未,鄴都留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削夺在身官爵,长流登州,寻赐死于北郊。

现代文:二十五日,邺都留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被削夺现任官爵,永久流放登州,紧接着又被赐死在北郊。

古文:其家人骨肉,并不问罪。

现代文:他的家人儿女,全不问罪。

古文:癸酉,帝宿斋于崇元殿,为来年正月一日亲祀南郊也。

现代文:二十七日,太祖在崇元殿住宿斋戒,准备明年正月一日亲自祭祀南郊。

古文:时帝已不豫。

现代文:这时太祖已经生病。

古文:甲戌,宿于太庙。

现代文:二十八日,住宿在太庙。

古文:乙亥质明,帝亲飨太庙,自斋宫乘步辇至庙庭,被衮冕,令近臣翼侍升阶,止及一室行礼,俯首而退,余命晋王率有司终其礼。

现代文:二十九日天亮,太祖亲自在太庙供奉,从斋宫坐人拉的车子到庙庭,穿戴上皇帝的礼服礼帽,令身旁的侍臣排列侍立在台阶两边,只到神庙中的一室行礼,就垂着头退下,剩下的礼仪叫晋王率领有关官员完成。

古文:是日,车驾赴郊宫。

现代文:当天,御驾到郊外行宫。

古文: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帝亲祀圜丘,礼毕,诣郊宫受贺。

现代文:显德元年春正月一日,太祖亲自祭祀社稷圆坛,行礼毕,到郊外行宫接受朝贺。

古文:车驾还宫,御明德楼,宣制: 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

现代文:车驾回宫,到明德楼,宣布诏命 :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

古文:自正月一日昧爽已前,应犯罪人,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现代文:从正月一日黎明以前,凡犯法罪人,按通常赦免仍不能原宥的,全都赦免。

古文:内外将士各优给,文武职官并与加恩,内外命妇并与进封。

现代文:朝廷内外将士各增加俸禄,文武官员全给与加恩,内外接受封号的命妇都进升封号。

古文:寺监摄官七周年已上者,同明经出身,今后诸寺监不得以白身署摄。

现代文:寺监任官七周年以上的,等同于明经出身,今后各寺监不准以平民身份担任。

古文:升朝官两任已上,著绿十五周年与赐绯,著绯十五年与赐紫。

现代文:升朝官两任以上的,穿绿衣十五周年的赐穿绯衣,穿绯衣十五周年的赐穿紫衣。

古文:州县官曾经五度参选,虽未及十六考,与授朝散大夫阶,年七十已上,授优散官,赐绯。

现代文:州县官员曾经五次参加官吏选拔,即使没有达到十六次考核,也授予朝散大夫官阶,年龄七十岁以上的,授予优散官,赐穿绯衣。

古文:应奉郊庙职掌人员,并与恩泽。

现代文:凡奉守郊外祖庙职位的人员,一并施与恩泽。

古文:今后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为伪朝伪主,天下帝王陵庙及名臣坟墓无后,官为检校 云。

现代文:今后不准称后梁朝代和后唐清泰年代为伪朝伪主。天下帝王的陵墓祭庙及名臣坟墓没有后人照料的,官府派人照料。

古文:宣赦毕,帝御崇元殿受册尊号,礼毕,群臣称贺。

现代文:宣布赦令完毕,太祖到崇元殿接受册封尊号,受封礼毕,群臣朝贺。

古文:时帝郊祀,御楼受册,有司多略其礼,以帝不豫故也。

现代文:当时太祖到南郊祭祠,到崇元殿受封,有关部门都大大省略了应有的礼仪,是因为太祖病了的缘故。

**古文:先是,有占者言: 镇星在氐、房,乃郑、宋之分,当京师之地;兼氐宿主帝王路寝。若散财以致福,迁幸以避灾,庶几可以驱禳矣。 **

现代文:此前,有占星者说 :镇星在氐宿和房宿,氐、房是郑州、宋州的分野,应当是京城之地;加上氐宿主帝王的外地寝宿,如果耗散钱财来求福,迁移都城以避灾,大概是可以免除祸殃的。

古文:帝以迁幸烦费,不可轻议,散财可矣,故有郊禋之命。

现代文:太祖因为迁都麻烦费用大,不可轻易谈及,散财是可以的,所以有南郊祭祀的诏令。

古文:洎岁暮,帝疾增剧,郊庙之礼盖勉而行之耳。

现代文:到上年底,太祖病痛加重,郊庙祭祀的礼仪只是勉强施行而已。

古文:戊寅,诏废鄴都依旧为天雄军,大名府在京兆府之下。

现代文:三日,诏令废邺都依旧设立天雄军,大名府隶于京兆府之下。

古文:自赵晖已下并加开府仪同三司。乙酉,分命朝臣往诸州开仓,减价出粜,以济饥民。

现代文:五月,诏令皇子、开封尹、晋王郭荣可任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代任开封尹、功德使,掌管内外兵马事务。十日,分别命令在朝臣子到各州打开官仓,减价出售粮食,以救济灾民。

古文:诏潭州依旧为大都督府,在朗州、桂州之上。

现代文:诏令潭州依旧为大都督府,在朗州、桂州以上。

古文:是日巳时,帝崩于滋德殿,圣寿五十一。

现代文:十五日夜晚,东北方有大星坠落,响声如雷。十七日上午,太祖在滋德殿驾崩,圣寿五十一岁。

古文:秘不发丧。

现代文:隐秘不发布讣告。

古文:乙未,迁神柩于万岁殿,召文武百官班于殿廷,宣遗制: 晋王荣可于柩前即皇帝位,服纪月日一如旧制 云。

现代文:二十日,将太祖灵柩迁移到万岁殿,召集文武百官排立在朝廷,宣读太祖遗诏: 晋王郭荣可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服丧和年号纪元一如旧制。

古文: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太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现代文:这一年,从正月一日以后,景色昏晦不明,日月周围多有光圈,到皇子即位那天,天气晴朗,朝廷内外一片整肃庄重气氛。太祖从南郊祭祀之后,他的病情忽好忽坏,晋王在旁照看服侍,不离左右。

古文:累谕晋王曰: 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内。

现代文:太祖多次教导晋王说: 我如果一病不起,你就赶快修筑陵墓,不要久留在殿内。

古文:陵所务从俭素,应缘山陵役力人匠,并须和雇,不计近远,不得差配百姓。陵寝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

现代文:陵墓尽量俭省朴素,应顺着山势安排人力工匠修治,并需协商雇用,不计远近,不准强行派遣征用百姓,墓穴里不必使用石柱,只要用砖替代,用瓦棺纸衣。

古文:临入陵之时,召近税户三十家为陵户,下事前揭开瓦棺,遍视过陵内,切不得伤他人命。

现代文:到下葬陵墓时,召附近三十家交纳国税的人家作为守陵的民户,下葬前揭开瓦棺盖,先检查墓穴内,千万不要伤了别人性命。

**古文: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 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 **

现代文:不要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也不要立石人石兽,只立一石头标记,上面刻上 大周天子临崩之前,与即位皇帝约定,因平生喜好节俭朴素,只让使用瓦棺纸衣下葬 等字。

**古文: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

现代文:如违背我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不保佑你。

古文:又言: 朕攻收河府时,见李家十八帝陵园,广费钱物人力,并遭开发。

现代文:又说: 朕攻取河府时,看见李唐十八位皇帝陵园,大量使用钱物人力,都被人盗掘。

古文:汝不闻汉文帝俭素,葬在霸陵原,至今见在。

现代文:你没听说汉文帝节俭朴素,葬在霸陵原,到现在还完好存在?

古文:如每年寒食无事时,即仰量事差人洒扫,如无人去,只遥祭。

现代文:如每年寒食节没有事情时,就酌情派人洒扫,如没有人去,就只在家里遥祭。

古文:兼仰于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剑甲,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葬一副平天冠、衮龙服。

现代文:又切望在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刀剑铠甲,澶州葬通天冠、绛色纱袍,东京洛阳葬一副平天冠、衮龙袍。

**古文: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

现代文:千万千万切记,不要忘记我的话。

古文:二月甲子,太常卿田敏上尊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现代文:二月十九日,太常卿田敏奉上谥号叫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叫太祖。

古文:四月乙巳,葬于嵩陵。

现代文:四月二日,葬在嵩陵。

古文:宰臣李穀撰谥册文,王溥撰哀册文。

现代文:宰臣李谷撰写谥册文告,王溥撰写哀册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