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纪

古文:恭帝,讳宗训,世宗子也。

现代文:恭帝,讳名宗训,是世宗的儿子。

古文:广顺三年,岁在癸丑,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

现代文:广顺三年八月四日,生在澶州府第。

古文: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现代文:显德六年六月九日,诏令授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十九日,世宗驾崩。

古文:癸巳,世宗崩。甲午,内出遗制,命帝柩前即皇帝位。

现代文:二十日,公布世宗遗诏,命恭帝在灵柩前即皇帝位。

古文:是日,群臣奉帝即位而退。

现代文:这天,群臣奉恭帝即位后退下。

古文:丁酉,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坤奏,败契丹五百骑于霸州北。

现代文:二十三日,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坤上奏,在霸州以北打败契丹五百骑兵。

古文:戊戌,文武百僚、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表三上,允之。

现代文:二十四日,宰臣范质等上表请恭帝临朝听政,上表三次,才答应。

古文:壬寅,文武臣僚上表,请以八月四日为天寿节,从之。

现代文:二十八日,文武臣僚上表,请将八月四日定为天寿节,恭帝准允。

古文:癸卯,以司徒、平章事范质为山陵使,以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为礼仪使,以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以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以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

现代文:本月,十六州上奏大雨数十天不止。秋七月七日,以今上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依旧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检点,进封为开国侯。

古文:是月,州郡十六奏大雨连旬不止。

现代文:二十三日,诏令大赦天下。本月,各道相继报告,天下大雨,各地河川水溢泛滥,漂走房屋淹死人民,损害禾苗庄稼。

古文:甲午,西京奏,左屯卫上将军致仕李萼卒。

现代文:八月二十九日,高丽国派使者上朝进贡,又进上《别序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一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三卷。

古文:乙未,大霖,昼昏,凡四日而止,分命使臣赈给诸州遭水人户。

现代文:九月,京城及各州大雨十多天,洪水成灾,河川泛滥。冬十月二十五日,世宗皇帝的灵车上路,二十九日,南唐国主李景报告,南唐太子李弘冀去世,恭帝派御厨使张延范充任吊祭使前往吊唁。

古文:显德七年春正月辛丑朔,文武百僚进名奉贺。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将世宗皇帝葬在庆陵。十二月一日,史馆上奏,请派官员撰修世宗实录,恭帝应允。

古文: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

现代文:二十四日,天下大雨,白天昏暗不明,共下了四天才停雨,恭帝命使分赴各州赈济遭受水灾的灾民。显德七年春正月一日,镇、定二州飞报,契丹入侵,河东贼军从土门东下,与契丹人会合兵力,恭帝诏令今上赵匡胤领兵北伐。

古文: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今上于是诣崇元殿受命,百官朝贺而退。

现代文:三日,今上赵匡胤领兵从京城出发,当夜住宿在陈桥驿。天还未亮,发生兵变,将士大声呐喊高呼万岁,披着铠甲拿着刀枪,推戴赵匡胤上登帝位,扶他上马,拥逼着南回。这天,恭帝下诏,禅位与赵匡胤。赵匡胤于是到崇元殿接受天命,百官朝拜庆贺而退下。

古文:《续通鉴长编》: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

现代文:诏令封恭帝为郑王,以奉持后周的祭祀。正朔服色全依旧制,奉皇太后为周太后。宋太祖开宝六年春天,恭帝在房陵去世。宋太祖赵匡胤听到后震惊悲痛,在便殿举行哀悼穿上丧服,百官上前安慰。旋即派朝廷使者监护恭帝的丧事。

古文: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

现代文:在当年十月,将恭帝葬在周世宗的庆陵旁边。

古文: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现代文:太祖诏令有关官员议定谥号叫恭皇帝,陵墓叫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