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十五

古文: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

现代文: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

古文:初名居言,赐名全义,梁祖改为宗奭;庄宗定河南,复名全义。

现代文:原名叫居言,赐名叫全义,梁太祖改为宗,庄宗平定河南,回复张全义名。

古文:祖琏,父诚,世为田农。

现代文:祖父张琏,父亲张诚,世代为种田人。

古文:全义为县啬夫,尝为令所辱。

现代文:张全义做县啬夫时,曾受县令侮辱。

古文:乾符末,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命入巢军。

现代文:乾符末年,黄巢在冤句起义,张全义逃亡进了黄巢军。

古文: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

现代文:黄巢入长安,任张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

古文: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累迁至裨校,屡有战功,爽表为泽州刺史。

现代文:黄巢失败,在河阳依附诸葛爽,逐渐升至裨校,多次立战功,诸葛爽上书朝廷任为泽州刺史。

古文:光启初,爽卒,其子仲方为留后。

现代文:光启初年,诸葛爽去世,其子诸葛仲方为留后。

古文:部将刘经与李罕之争据洛阳,罕之败经于圣善寺,乘胜欲攻河阳,营于洛口。

现代文:部将刘经和李罕之争夺洛阳,李罕之在圣善寺打败刘经,乘胜想进攻河阳,在洛口扎营。

古文:经遣全义拒之,全义乃与罕之同盟结义,返攻经于河阳,为经所败,收合余众,与罕之据怀州,乞师于武皇。

现代文:刘经派张全义抵抗,张全义便和李罕之同盟结义,反过来在河阳攻击刘经,被刘经打败,集合剩下众兵,与李罕之据守怀州,向武皇求援兵。

古文:罕之谓王畏己,不设备。因罕之举兵收怀、泽,王乃密召屯兵,潜师夜发,迟明入三城。罕之乃逃遁投河东,朝廷即授王兼镇三城。

现代文:武皇派泽州刺史安金俊相助,进攻河阳,刘经、诸葛仲方弃城投奔汴州,李罕之于是自己掌管河阳,上表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张全义生性勤俭,善于安抚军民,虽然到处都有贼寇,仍劝大家耕种务农,因此仓库充实。李罕之贪暴不守法,军中缺粮,每次都向张全义索取。两人开始时相交很好,到这时李罕之贪得无厌,动不动加以凌辱欺压,张全义十分苦恼。

古文:罕之求援于武皇,武皇复遣兵攻败河阳,会汴人救至而退。

现代文:文德元年四月,李罕之出兵侵犯晋州、绛州,张全义乘其不备,暗地带兵袭取河阳,张全义于是兼领河阳节度。李罕之向武皇求援,武皇又派兵帮助攻打河阳,遇汴州军救兵赶到而退。

古文:梁祖以丁会守河阳,全义复为河南尹、检校司空。

现代文:梁太祖用丁会守河阳,张全义复任河南尹、检校司空。

古文:全义感梁祖援助之恩,自是依附,皆从其制。

现代文:张全义感谢梁太祖援助之恩,从此依附梁朝,全都受他制约。

古文: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现代文:起初,蔡州贼人孙儒、诸葛爽争夺洛阳,互相攻伐,七八年之内,都城化为灰烬,满目都是荆榛。

古文:全义初至,惟与部下聚居故市,井邑穷民,不满百户。

现代文:张全义刚到任,只得和部下聚居在以前市区内,街市间穷苦百姓不满一百家。

古文:全义善于抚纳,课部人披榛种艺,且耕且战,以粟易牛,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

现代文:张全义善于安抚收纳人民,督促部下砍去杂草播种庄稼,一边耕地一边作战,用粮食换牛,每年扩大垦地,招收流亡散失人民,待之如子女。

古文:《洛阳搢绅旧闻记》:齐王与梁祖互为中书令、尚书令,及梁祖兼四镇,齐王累表让兼镇,盖潜识梁祖奸雄,避其权位,欲图自全之计。

现代文:每当立春劝耕之日,张全义必亲自站在田边,送给酒食,政事宽大简易,官吏不敢欺瞒。数年之间,京郊附近没有闲田,编入户籍的有五六万,于是在过去的街市筑营垒,建置府署,防止外寇。梁太祖逼迫唐昭宗东迁,命张全义修缮洛阳宫城,多年后才完成。

古文:梁祖经营霸业,外则干戈屡动,内则帑庾俱虚,齐王悉心尽力,倾竭财资助之。其年八月,昭宗遇弑,辉王即位。

现代文:唐昭宗到洛阳,梁太祖图谋取代他,担心张全义有异心,便任判官韦震为河南尹,调张全义任天平军节度使、守中书令、东平王。这年八月,昭宗被杀,辉王即皇帝位。

古文:十月,复以全义为河南尹,兼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现代文:十月,复以张全义为河南尹,兼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古文:梁祖建号,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

现代文:梁太祖建立年号,以张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

古文:开平二年,册拜太保、兼陕虢节度使、河阳尹。

现代文:开平二年,册拜太保,兼陕虢节度使、河阳尹。

古文:四年,册拜太傅、河南尹、判六军,兼郑、滑等州节度使。

现代文:四年,册拜太傅、河南尹、判六军,兼郑、滑等州节度使。

古文:乾化元年,册拜太师。

现代文:乾化元年,册拜太师。

古文:二年,硃友珪篡逆,以全义为守太尉、河南尹、宋亳节度使兼国计使。

现代文:二年,朱友王圭篡位叛逆,任张全义为守太尉、河南尹、宋亳节度使兼国计使。

古文:梁末帝嗣位于汴,以全义为洛京留守,兼镇河阳。

现代文:梁末帝在汴州即位,任张全义为洛京留守,兼镇河阳。

古文:未几,授天下兵马副元帅。

现代文:不久,授天下兵马副元帅。

古文:末帝季年,赵、张用事,段凝为北面招讨使,骤居诸将之右。

现代文:梁末帝后期,张汉杰、赵廷隐等掌权,段凝为北面招讨使,突然升居各将之上。

古文:全义知其不可,遣使启梁末帝曰: 老臣受先朝重顾,蒙陛下委以副元帅之名。臣虽迟暮,尚可董军,请付北面兵柄,庶分宵旰。

现代文:张全义知道这样不妥,派使者上奏梁末帝说: 老臣受先朝重视,蒙陛下委任为副元帅,我虽年老,还可以带兵,请交给我北面军权,我将日夜工作。

**古文:段凝晚进,德未服人,恐人情不和,败乱国政。 **

现代文:段凝是晚进之人,德望不够,担心人情不和谐,败乱国政。

古文:不听。

现代文:末帝没理睬。

古文:全义托硃氏垂三十年,梁祖末年,猜忌宿将,欲害全义者数四,全义单身曲事,悉以家财贡奉。

现代文:张全义依附朱氏近三十年,梁太祖晚年时,猜忌宿将,四次想加害张全义,张全义卑身曲事,将所有家产献上。

古文:洎梁祖河朔丧师之后,月献铠马,以补其军;又以服勤尽瘁,无以加诸,故竟免于祸。

现代文:到梁太祖河朔一战丧师之后,每月献铠甲马匹,以补充其军队,再加上他服事勤谨尽瘁事职,找不到岔子加罪,所以最后免于灾祸。

古文:全义妻储氏,明敏有才略。

现代文:张全义的妻子储氏,聪明敏捷有才能谋略。

古文:梁祖自柏乡失律后,连年亲征河朔,心疑全义,或左右谗间,储氏每入宫,委曲伸理。

现代文:梁太祖自从柏乡一战失败后,连年亲自征讨河朔,怀疑张全义,还有左右旁人进谗言离间,储氏每次进宫,委曲伸诉道理。

古文:有时怒不可测,急召全义,储氏谒见梁祖,厉声言曰: 宗奭种田叟耳,三十余年,洛城四面,开荒劚棘,招聚军赋,资陛下创业。

现代文:有时怒不可测,急召张全义,储氏进见梁太祖,高声说: 宗只是一个种田老汉,三十多年来,在洛阳城四面开荒砍草,招来百姓供应军粮,资助陛下创业。

古文:《洛阳搢绅旧闻记》云:梁祖猜忌王,虑为后患,前后欲杀之者数四,夫人储氏面请梁祖得免,梁祖遂以其子福王纳齐王之女。庄宗平梁,全义自洛赴觐,泥首待罪。

现代文:现在年齿衰朽,眼看要死的人了,而陛下还怀疑他,是为什么呢? 梁太祖马上笑着说: 我没有恶意,老太太不用多说了。 庄宗平定梁朝,张全义从洛阳进见庄宗,顿首待罪。

古文:庄宗抚慰久之,以其年老,令人掖而升殿,宴赐尽欢,诏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皆兄事之。

现代文:庄宗安慰他很久,因他年老,令人扶着他上殿,赐宴尽欢,下诏令皇子李继岌、皇弟李存纪等人都把他当兄长看待。

古文:先是,天祐十五年,梁末帝自汴趋洛,将祀于圆丘。

现代文:这之前,天十五年,梁末帝从汴州前往洛阳,准备在圆丘祭祀。

古文:时王师攻下杨刘,徇地曹、濮,梁末帝惧,急归于汴,其礼不遂,然其法物咸在。

现代文:此时庄宗军攻下杨刘,占领曹州、濮州,梁末帝害怕,急忙返回汴州,祭礼没搞成,然而法物都在。

**古文:至是,全义乃奏曰: 请陛下便幸洛阳,臣已有郊礼之备。 **

现代文:到这时,张全义便上奏说: 请陛下就便巡幸洛阳,我已做了郊礼的准备。

古文:翌日,制以全义复为尚书令、魏王、河南尹。

现代文:第二天,发文任张全义复为尚书令、魏王、河南尹。

古文:明年二月,郊禋礼毕,以全义为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改封齐王,兼领河阳。

现代文:第二年二月,郊祭礼结束,任张全义为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改封齐王,兼领河阳。

古文:先是,硃梁时供御所费,皆出河南府,其后孔谦侵削其权,中官各领内司使务,或豪夺其田园居第,全义乃悉录进纳。

现代文:以前,朱氏梁朝的供应费用,全出自河南府,其后孔谦侵削张全义的权力,中官各领内司使务,有的强夺张全义的田园居室,张全义全都进献上。

古文:四年,落河南尹,授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尚书令。

现代文:四年,撤河南尹职,授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尚书令。

古文:会赵在礼据魏州,都军进讨无功。

现代文:此时赵在礼占据魏州,都军进讨没有成功。

古文:时明宗已为群小间谍,端居私第。

现代文:明宗被众多小人离间迷惑,端居私第。

古文:全义以卧疾闻变,忧惧不食,薨于洛阳私第,时年七十五。

现代文:张全义卧病时听说有变乱,忧惧不食,在洛阳家中死去,享年七十五岁。

古文:天成初,册赠太师,谥曰忠肃。

现代文:天成初年,册赠太师,谥号为忠肃。

古文:全义历守太师、太傅、太尉、中书令,封王,邑万三千户。

现代文:张全义历任守太师、太傅、太尉、中书令,封王,封邑三千户。

古文:凡领方镇洛、郓、陕、滑、宋,三莅河阳,再领许州,内外官历二十九任,尹正河、洛,凡四十年,位极人臣,善保终吉者,盖一人而已。

现代文:所领方镇有洛、郓、陕、滑、宋等州,三次临河阳,二次领许州,内外官有二十九任,做河、洛尹正共有四十年,位极人臣,善保自身到头吉祥平安的,只有他一人而已。

古文:全义朴厚大度,敦本务实,起战士而忘功名,尊儒业而乐善道。

现代文:张全义朴实大度,求根本务实际,从战士起家而忘却功名,尊重儒业而乐于善道。

古文:家非士族,而奖爱衣冠,开幕府辟士,必求望实,属邑补奏,不任吏人。

现代文:自家不是士族出身,但奖爱士族人家,开幕府征求贤士,一定要求有实际名望。属地封邑补充官员,不使用胥吏差役。

古文:位极王公,不衣罗绮,心奉释、老,而不溺左道。

现代文:位极王公之尊,不穿绫罗绮衣,信仰佛教道教,而不沉溺于左道邪门。

古文:如是数者,人以为难。

现代文:像上面这些,别人都以为难以做到。

古文:自庄宗至洛阳,趋向者皆由径以希恩宠,全义不改素履,尽诚而已。

现代文:自庄宗到洛阳,投奔者都走捷径求得恩宠,张全义不改往日行为,只是尽诚心而已。

古文:言事者以梁祖为我世雠,宜斫棺燔柩,全义独上章申理,议者嘉之。

现代文:言事的人认为梁太祖是世代仇人,应破烧其棺材,只有张全义上奏章申述道理以止之,议论者称赞他。

**古文:刘皇后尝从庄宗幸其第,奏云: 妾孩幼遇乱,失父母,欲拜全义为义父。 **

现代文:刘皇后曾随庄宗到他家里,对庄宗说: 我幼年时遇战乱,失去父母,想拜张全义为义父。

古文:许之。

现代文:庄宗同意。

**古文:全义稽首奏曰: 皇后万国之母仪,古今未有此事,臣无地自处。 **

现代文:张全义跪下顿首说: 皇后是万国之母仪,古今没有此事,我无地自处。

古文:庄宗敦逼再三,不获已,乃受刘后之拜。

现代文:庄宗再三敦促,不能免此事,于是受刘后之拜。

古文:既非所愿,君子不以为非。

现代文:此事既然不是他的愿望,君子们也不非议他。

古文:然全义少长军中,立性朴滞,凡百姓有词讼,以先诉者为得理,以是人多枉滥,为时所非。

现代文:然而张全义从小在军中成长,朴实迟滞,凡是百姓打官司告状的,他以先诉者为得理,因此人多冤枉失真,为时议所非。

古文:臣读《庄宗实录》,见史官叙《全义传》,虚美尤甚,至今负俗无识之士,尚以全义为名臣,故因补阙文,粗论事迹云。硃友谦,字德光,许州人,本名简。

现代文:又曾对河南县令罗贯恼恨,通过刘皇后向庄宗说罗贯的坏话,使罗贯无罪而死,尸体暴露在府门,冤枉之声,远近相传,这也是良玉中微小的瑕疵。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原名朱简。

古文:祖岩,父琮,世为陈、许小校。广明之乱,简去乡里,事渑池镇将柏夔为部隶。尝为盗于石壕、三乡之间,剽劫行旅。

现代文:祖父朱岩,父亲朱琮,世代为陈、许二州小校,广明之乱时,朱简离开乡里,到渑池镇将柏夔手下做事,曾经在石壕、三乡之间当强盗,抢劫行人。

古文:后事陕州节度使王珙,积劳至军校。

现代文:后来在陕州节度使王珙手下做事,渐渐升到军校。

古文:珙性严急,御下无恩,牙将李璠者,珙深所倚爱,小有违忤,暴加箠击,璠阴衔之。

现代文:王珙性格严格急躁,对手下人没有优待恩惠。牙将李是王珙很倚重的,稍有违抗,便用鞭子狠打,李心中含恨。

古文:光化元年,珙与弟河中节度使珂相持,干戈日寻,珙兵屡败,部伍离心。

现代文:唐昭宗光化元年,王珙和弟弟河中节度使王珂对抗,每天都要交战,王珙多次失败,队伍离心倾向很大。

古文:二年六月,璠杀珙,归附汴人,梁祖表璠为陕州节度使。

现代文:二年六月,李杀死王珙投奔汴梁,梁太祖朱温任李为陕州节度使。

古文:璠亦苛惨,军情不叶,简复攻璠,璠冒刃获免,逃归于汴。

现代文:李也很苛刻残酷,军心与他不谐,朱简又攻打李,李顶着刀锋逃生,逃回汴州。

古文:三年,梁祖表简为陕州留后。

现代文:光化三年,梁太祖上表推荐朱简任陕州留后。

古文:九月,天子授以旄钺。

现代文:九月,天子授朱简为陕州节度使。

古文:车驾在凤翔,梁祖往来,简事之益谨,奏授平章事。

现代文:天子在凤翔,梁太祖来往之时,朱简服侍得更加谨慎,梁太祖又上奏授朱简为平章事。

古文:天复末,昭宗迁都洛阳,驻跸于陕。

现代文:天复末年,昭宗迁都到洛阳,驻营在陕州。

古文:时朝士经乱,簪裳不备,简献上百副,请给百官,朝容稍备。

现代文:这时朝廷官吏经过战乱,衣裳服饰不整齐,朱简献上一百套衣裳给百官,朝廷仪容才稍好看些。

古文:以迎奉功,迁检校侍中。

现代文:因为有奉迎之功,升检校侍中。

古文:简与梁祖同宗,乃陈情于梁祖曰: 仆位崇将相,比无勋劳,皆元帅令公生成之造也。

现代文:朱简和梁太祖同宗,便向梁太祖诉说道: 我的地位可比于将相,并不是因为有功勋,都是元帅令公给我的机会。

**古文:愿以微生灰粉为效,乞以姓名,肩随宗室。 **

现代文:愿以微小生命粉身碎骨报效您,乞求您给我取名,跟随宗室。

古文:梁祖深赏其心,乃名之为友谦,编入属籍,待遇同于己子。

现代文:梁太祖很赏识他的忠心,便给他取名叫朱友谦,编进自己的谱属,待遇如同儿子。

古文:友谦亦尽心叶赞,功烈居多。

现代文:朱友谦也尽心效力,功劳很多。

古文:梁祖建号,移授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累拜中书令,封冀王。

现代文:梁太祖建国号,调任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拜中书令,封冀王。

古文:及硃友珪弑逆,友谦意不怿,虽勉奉伪命,中怀怏怏。

现代文:朱友王圭杀害梁太祖时,朱友谦不悦,虽然勉强奉命,心中怏怏不乐。

**古文:友珪征之,友谦辞以北面侵轶,谓宾友曰: 友珪是先帝假子,敢行大逆,余位列维城,恩逾父子,论功校德,何让伊人,讵以平生附托之恩,屈身于逆竖之手! **

现代文:朱友王圭征召他,他推辞说北面有寇犯,对宾友说 :朱友王圭是先帝的义子,敢大逆不道,我身居要职,与先帝恩情超过亲生父子,论功也好,论德也好,怎么也不比他朱友王圭差,怎么能忘却先帝平生对我的恩遇,却屈身在叛逆小人的手下呢!

古文:及梁末帝嗣位,以恩礼结其心;友谦亦逊辞称籓,行其正朔。天祐十七年,友谦袭取同州,以其子令德为帅,请节钺于梁,不获。友谦即请之于庄宗,令幕客王正言以节旄赐之,梁将刘鄩、尹皓攻同州,友谦来告急,庄宗遣李嗣昭、李存审将兵赴之,败汴军于滑北,解围而还。

现代文:于是不接受命令。这一年八月,朱友王圭派大将牛存节、康怀英、韩京力攻打他,他向庄宗求援兵,庄宗亲自带兵赴援,与梁军在平阳相遇,大破梁军,因而与朱友谦在猗氏相会,朱友谦大为感慨,愿意结盟立约,庄宗很高兴。朱友谦乘酒醉在帐中熟睡,庄宗仔细看着他,对左右说: 冀王真是一个贵人,只可惜他手臂短了些。 梁末帝即位后,以恩礼与他交结,朱友谦也用谦辞向他称藩,采用末帝的年号。天十七年,朱友谦攻取同州,以儿子朱令德为帅,向梁朝要求做节度使,没得到,朱友谦就向唐庄宗要求,庄宗令幕客王正言以节旄赐给他。梁将刘寻阝、尹皓便攻打同州,朱友谦向庄宗告急,庄宗派李嗣昭、李存审带兵救援,在滑北打败梁军,解除了同州的包围就回师。

古文:初,刘鄩兵至蒲中,仓储匮乏,人心离贰,军民将校,咸欲归梁。

现代文:起初,刘寻阝兵到蒲中,仓库储备缺乏,人心离散,军民将军校官都想回到汴梁。

古文:友谦诸子令锡等亦说其父曰: 晋王虽推心于我,然悬兵赴援,急维相应,宁我负人,择福宜重。

现代文:朱友谦的儿子朱令锡等也对父亲说 :晋王虽和我们推心置腹,但孤军深入救援我们,难于应急,宁肯我们负于人,要以选择利益为重。

**古文:请纳款于梁,候刘鄩兵退后,与晋王修好。 **

现代文:请与梁朝讲和,等刘寻阝兵退走后,再与晋王重新修好。

古文:友谦曰: 晋王亲赴予急,夜半秉烛战贼,面为盟誓,不负初心。

现代文:朱友谦说: 晋王亲自为我救急,半夜挑灯作战,当面发誓结盟,不背负原来的心意。

**古文:昨闻吾告难,命将星行,助我资粮,分我衣屦,而欲翻覆背惠,所谓邓祁侯云 人将不食吾余 也。 **

现代文:昨天听说我告急,命令将士星夜赶来,给我钱粮和衣鞋,你却要想翻脸背叛他,正如邓祁侯所说的: 人们将会不吃我留下的东西。

古文:及破梁军,加守太尉、西平王。

现代文:打败梁军后,加封朱友谦为守太尉、西平王。

**古文:同光元年,庄宗灭梁,友谦觐于洛阳。庄宗置宴飨劳,宠锡无算,亲酌觞属友谦曰: 成吾大业者,公之力也。 **

现代文:同光元年,唐庄宗消灭梁朝,朱友谦到洛阳进见,庄宗设宴招待,赏赐很多,亲自斟酒对朱友谦说: 成就我的大业,是你的力量呀。

古文:既归籓,请割慈、隰二郡,依旧隶河中,不许,诏以绛州隶之。

现代文:朱友谦回到藩地后,请朝廷划割慈、隰二郡,依旧隶属河中,庄宗不答应,下诏以绛州隶属它。

古文:又请解县两池榷盐,每额输省课,许之。及郊礼毕,以友谦为守太师、尚书令,进食邑至万八千户。三年,赐姓,名继麟,编入属籍,赐之铁券,恕死罪。以其子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令锡为许州节度使。

现代文:庄宗郊祭典礼完毕,任朱友谦为守太师、尚书令,增加食邑到一万八千户。三年,赐姓李,名继麟,编入属籍,赐给铁券,可饶恕死罪。任他的儿子朱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任朱令锡为许州节度使。

古文:一门三镇,诸子为刺史者六七人,将校剖竹者又五六人,恩宠之盛,时无与比。

现代文:一家掌管三镇,诸子中当刺史的也有六七人,将校中剖符丹书记功的又有五六人,恩宠之盛,没人可以相比。

古文:庄宗季年,稍怠庶政,巷伯伶官,干预国事。

现代文:庄宗晚年,治政稍微松懈,阉宦伶官之类干预国事。

古文:时方面诸侯皆行赂遗,或求赂于继麟,虽僶俛应奉,不满其请。

现代文:这时各方诸侯都向他们施行贿赂,他们有人向李继麟索贿,李继麟虽然极力奉承,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古文:且曰: 河中土薄民贫,厚贶难办。 **

现代文:李继麟说: 河中土地贫瘠百姓穷苦,难以具办厚礼。

古文:由是群小咸怨,遂加诬构。

现代文:因此朝中群小埋怨他,遂加诬陷。

**古文:郭崇韬讨巴、蜀,征师于河中,继麟令其子令德率师赴之。伶官景进与其党构曰: 昨王师初起,继麟以为讨己,颇有拒命之意,若不除移,如国家有急,必为后患。 **

现代文:郭崇韬征讨巴、蜀,向河中征兵,李继麟命令儿子朱令德率兵前往,伶官景进和他的同伙诬告说: 昨天王师刚刚起兵时,李继麟以为是讨伐他,颇有抗拒命令之意,如不除掉,国家有难时必为后患。

**古文:郭崇韬既诛,宦官愈盛,遂构成其罪,谓庄宗曰: 崇韬强项于蜀,盖与河中响应。 **

现代文:郭崇韬被杀后,宦官势力更加强大,于是构陷李继麟的罪名,对庄宗说 :郭崇韬在川蜀抗拒命令,大概是与河中李继麟互为响应。

古文:继麟闻之惧,将赴京师,面诉其事。

现代文:李继麟知道后害怕,准备去京师当面讲清事情。

古文:其部将曰: 王有大功于国,密迩京城,群小流言,何足介意。

现代文:他的部将说 :您对国家有大功,贴近皇上,群小的流言不必介意。

**古文:端居奉职,谗邪自销,不可轻行。 **

现代文:安守奉职,谗言自会消失,不可轻易前行。

**古文:继麟曰: 郭公功倍于我,尚为人构陷,吾若得面天颜,自陈肝膈,则流言者获罪矣。 **

现代文:李继麟说: 郭公的功劳比我大几倍,尚且被人诬谄,我如能面见皇帝,陈述心里话,这样散布流言的人就该判罪了。

古文:四年正月,继麟入觐。

现代文:同光四年正月,李继麟到宫中进见。

**古文:景进谓庄宗曰: 河中人有告变者,言继麟与崇韬谋叛,闻崇韬死,又与李存乂构松逆,当断不断,祸不旋踵。 **

现代文:景进对庄宗说: 河中有人报告发生变乱,说李继麟与郭崇韬谋叛,现郭崇韬死了,李继麟又和李存繧谋反,当断不断,祸害跟着就来。

古文:群阉异口同辞,庄宗骇惑不能决。

现代文:众多宦官异口同声,庄宗迷惑害怕不能决断。

古文:是夜,令硃守殷以兵围其第,擒之,诛于徽安门外;诏继岌诛令德于遂州,王思同诛令锡于许州,吴缜《篡误》云:《伶官史彦琼传》,友谦有子建徽被杀。

现代文:这个月二十三日,授李继麟滑州节度使,当晚,庄宗令朱守殷用兵包围李继麟的府第,抓获李继麟后在徽安门外杀掉。诏令李继岌在遂州杀死朱令德,令王思同在许州杀死朱令锡,令夏鲁奇在河中杀掉李继麟全族人。

**古文:传中未载。命夏鲁奇诛其族于河中。初,鲁奇至,友谦妻张氏率其家属二百余口见鲁奇曰: 请疏骨肉名字,无致他人横死。 将刑,张氏持先赐铁券授鲁奇曰: 皇帝所赐也。 **

现代文:当夏鲁奇到河中时,朱友谦的妻子张氏率其家属二百多口见夏鲁奇说: 请让写下亲属名字,不要使别的人横死。 临刑时,张氏拿出以前皇上赐给的铁券给夏鲁奇说 :这是皇帝赐给的。

古文:是时,百口涂地,冤酷之声,行路流涕。

现代文:这时,一百多人丧生,一片冤哭之声,路上行人都流泪。

古文:先是,河中衙城阍者夜见妇人数十,袨服靓妆,仆马炫耀,自外驰骋,笑语趋衙城。

现代文:在这之前,河中衙城守门人夜里看见几十名妇女,盛服艳妆,仆人马匹炫耀,自外面驰奔而来,笑谈着进衙城。

古文:阍者不知其故,不敢诘,至门排骑而入,既而扃锁如故,复无人迹,乃知妖鬼也。

现代文:守门人不知什么原因,不敢盘问,她们到城门前排列而入,过后城门门锁和以前一样关严锁紧,再没有人迹,才知道是妖鬼。

古文:又继麟登逍遥楼,闻哭声四合,诘日讯之,巷无丧者,隔岁乃族诛。

现代文:还有一次李继麟登上逍遥楼,听到四周有哭声,天明时询问情况,街巷里并没有死人,隔年李家便遭全族诛灭。

古文:及明宗即位,始下诏昭雪焉。

现代文:明宗即位后,才下诏为他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