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宗纪五

古文:同光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现代文:同光二年一月一日,庄宗到明堂殿接受朝贺,仪仗侍卫合于礼制。

古文:壬寅,南郊礼仪使、太常卿李燕进太庙登歌酌献乐舞名,懿祖室曰《昭德之舞》,献祖室曰《文明之舞》,太祖室曰《应天之舞》,昭宗室曰《永平之舞》。

现代文:三日,南郊礼仪使、太常卿李燕进上太庙登歌酌献乐舞的名字,懿祖庙室的叫昭德之舞,献祖庙室的叫文明之舞,太祖庙室的叫应天之舞,昭宗庙室的叫永平之舞。

古文:甲辰,幽州上言,契丹入寇至瓦桥。

现代文:五日,幽州报告,契丹进犯到瓦桥。

古文:《契丹国志》:时契丹日益强盛,遣使就唐求幽州,以处卢文进。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率军援幽州。

现代文:任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使,率军队救援幽州。

古文:己巳,故宣武军节度副使、权知军州事、检校太傅王瓚赠太子太师。

现代文:三十日,已故宣武军节度副使、权知军州事、检校太傅王瓒追赠为太子太师。

古文:诏改应顺门为永曜门,太平门为万春门,通政门为广政门,凤明门为韶和门,万春门为中兴门,解卸殿为端明殿。

现代文:八日,下诏改朝元殿仍为明堂殿,又改崇勋殿为中兴殿。十一日,下诏改应顺门为永曜门,改太平门为万春门,改通政门为广政门,改凤明门为韶和门,改万春门为中兴门,改解卸殿为端明殿。

古文:是日,诏曰: 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

现代文:这一天,下诏说: 皇纲已经端正,皇宫已严整,凡朝内官吏,不应居住在外地。

**古文:诏诸道应有内官,不计高低,并仰逐处并家口发遣赴阙,不得辄有停滞。 **

现代文:诏令各道所有内官,不管职位高低,必须逐个连家属一起来到京城,不得随意停留。

**古文:伏自伪梁,不分轻重,并从官给,今后如非前件事例,请官中不给告敕,其内司大官侍卫将校转官,即不在此限。 **

现代文:庄宗没登帝位时,宦官已有五百,到现在连同各道到京城的约有一千多人,都优待赏赐,衣服珍玩十分华丽奢侈,委托他们各种事务,当作心腹看待。唐朝时宦官任为朝内各部门使务,各镇监军,进出时都以皇帝名义号令,作威作福,唐昭宗因此亡国。

古文:从之。壬子,蜀主王衍致书于帝,称有诈为天使,驰报收复汴州者,诏捕之,不获。癸丑,有司奏:郊祀前二日,迎祔高祖、太宗、懿祖、献祖、太祖神主于太庙。

现代文:到庄宗统治天下,应知以前事为鉴戒,一旦又复兴旧弊,议论的人都为之叹息。新罗王金朴英派使者朝贺。十二日,有关官员上奏: 郊祀的前两天,迎接高祖、太宗、懿祖、献祖、太祖的神主合祭于太庙。

古文:议者以中兴唐祚,不宜以追封之祖杂有国之君以为昭穆,自懿祖已下,宜别立庙于代州,如后汉南阳故事可也。

现代文:有议论认为既然是中兴唐朝,不应以追封的祖宗混杂在曾执国柄的祖宗之间按昭穆排列次序,从懿祖以下,应另外在代州建庙,就像后汉南阳的旧例那样。

古文:幽州北面军前奏,契丹还塞,诏李嗣源班师。

现代文:幽州北面军前来报告,契丹回到塞外,诏令李嗣源回师。

古文: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上表,请行籓臣之礼,帝优报之。

现代文: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上书,请求向庄宗行藩臣之礼节,庄宗优待回报了他。

古文:甲寅,帝于中兴殿面赐郭崇韬铁券。

现代文:十三日,庄宗在中兴殿当面赐铁券给郭崇韬。

**古文:有司上言: 皇太后到阙,皇帝合于银台门内奉迎。 **

现代文:有关官员上奏: 皇太后到京城,皇帝应在银台门内迎接。

古文:诏亲至怀州奉迎。

现代文:下诏亲自到怀州迎接。

**古文:中书奏: 自二十三日后散斋内,车驾不合远出。 **

现代文:中书上奏 :从二十三日后的散斋期间,车驾不应远出。

**古文:庚申,四方馆上言: 请今后除随驾将校,及外方进奉专使文武班三品以上官,可以内殿对见,其余并诣正衙,以申常礼。 **

现代文:下诏改到河阳迎接。十四日,渤海国派使者进贡土产。幽州上奏,女为州山后十三寨百姓又复回新州。十七日,诏令盐铁、度支、户部一起委交给租庸使管辖。十九日,四方馆上奏 :请今后除随驾将校、以及外方进奉专使文武班三品以上官员,可以在内殿与皇帝相见外,其余人都要到正衙,以施行正常礼规。

古文:从之。

现代文:庄宗批准。

古文:车驾幸河阳,奉迎皇太后。

现代文:庄宗驾临河阳,迎接皇太后。

古文:辛酉,帝侍皇太后至,文武百僚迎于上东门。

现代文:二十日,庄宗陪皇太后到,文武百官在上东门迎接。

古文:是日,河中府上言,稷山县割隶绛州。

现代文:这一天,河中府上奏,稷山县划归绛州管。

古文:以太仆卿李纾为宗正卿,以卫尉卿杨遘为太仆卿。西京昭应县华清宫道士张冲虚上言,天尊院枯桧重生枝叶。

现代文:西京昭应县华清宫道士张冲虚上奏说天尊院枯死的桧树重生枝叶。

**古文:乙丑,有司上言: 南郊朝享太庙,旧例亲王充亚献、终献行事。 **

现代文:二十四日,有关官员上奏: 在南郊朝祭太庙,按旧例由亲王行亚献、终献的礼仪。

古文:乃以皇子继岌为亚献,皇弟存纪为终献。

现代文:于是任皇子李继岌为亚献,任皇弟李存纪为终献。

古文:丙寅,帝赴明堂殿致斋。

现代文:二十五日,庄宗到明堂殿斋戒。

古文:丁卯,朝飨于太微宫。

现代文:二十六日,祭太庙,这一天到南郊。

古文:戊辰,飨太庙,是日赴南郊。二月己巳朔,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毕,宰臣率百官就次称贺,还御五凤楼。

现代文:二月一日,庄宗亲自在圜丘祭祀苍天上帝,礼仪结束,宰相率百官按次序称贺,还归五凤楼。

古文:宣制: 大赦天下,应同光二年二月一日昧爽已前,所犯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现代文:宣布文告: 大赦天下,凡在同光二年二月一日天亮以前,所犯罪行不论轻重以及按通常赦免仍不能宽恕的,都加以赦免。

古文:十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持杖行劫、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现代文:十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持仗抢劫,官员犯赃,不在此例。

古文:应自来立功将校,各与转官,仍加赏给。

现代文:凡是以前立功将校,都与加官,再给以赏赐。

古文:文武常参官、节度、观察、防御、刺史、军主、都虞候、指挥使,父母亡殁者,并与追赠;在者各与加爵增封。

现代文:文武常参官、节度、观察、防御、刺史、军主、都虞候、指挥使,父母去世了的,都与追赠,父母还在的各与加爵进封。

古文:诸籓镇各赐一子出身,仍封功臣名号。

现代文:各藩镇各赐一子出身,再封功臣名号。

古文:留后、刺史,官高者加阶爵一级,官卑者加官一资。

现代文:留后、刺史官位高的加阶爵一级,官位低的加官一资。

古文:应本朝内外臣僚,被硃氏杀害者,特与追赠。应诸州府不得令富室分外收贮见钱,禁工人熔钱为铜器,勿令商人载钱出境。

现代文:凡是本朝内外臣僚,被朱氏杀害的,特别予以追赠,凡诸州府不能让富人分外贮藏现钱,禁止工人熔化钱币铸造铜器,不让商人带钱出境。

古文:近年已来,妇女服饰,异常宽博,倍费缣绫。

现代文:近年以来,妇女的衣服特别的宽大,太浪费缣绫布料。

古文:有力之家,不计卑贱,悉衣锦绣,宜令所在纠察。

现代文:有钱人家,不管贵贱,都穿绵绣,应令所在官府纠察。

古文:应有百姓妇女,曾经俘掳他处为婢妾者,一任骨肉识认。

现代文:凡是百姓妇女,曾经被俘往别处做婢妾的,全都让家人识认。

古文:男子曾被刺面者,给与凭据,放逐营生。

现代文:男子曾被刺面的,给与凭据,放回让自谋生路。

古文:召天下有能以书籍进纳者,各等第酬奖。

现代文:召天下能献进文章书籍的人,按等次奖赏。

**古文:仰有司速检勘天下户口正额,垦田实数,待凭条理,以息烦苛。 **

现代文:要有关官员迅速检查天下户口正规数额,垦田实际数,整理出规范,以免烦琐苛细。

古文:是日,风景和暢,人胥悦服。

现代文:这一天,风光和畅,人心都悦服。

古文:议者云,五十年来无此盛礼。

现代文:有议论说,五十年来没这样盛大的礼仪。

古文:然自此权臣愎戾,伶官用事,吏人孔谦酷加赋敛,赦文之所原放,谦复刻剥不行,大失人心,始于此矣。

现代文:然而从此权臣刚愎暴戾,伶官干预朝政,官员孔谦残酷地增加赋敛,大赦令已赦免的,孔谦仍刻剥不止,大失人心就从这里开始了。

**古文:庚午,租庸使孔谦奏: 诸道纲运客旅,多于私路苟免商税,请令所在关防严加捉搦。 **

现代文:二日,租庸使孔谦上奏: 诸道运输客商,多走私路想逃免商税,请令所在关防严加捉拿。

古文:从之。

现代文:庄宗答应了。

古文:《五代会要》:太常礼院奏: 李茂贞封册之命,宜准故襄州节度使赵匡凝之例施行。

现代文:五日,宰相豆卢革率百官给庄宗上尊号为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共上了三次表章,庄宗才接受了。六日,下诏说: 汴州原来管辖开封、浚仪、封丘、雍丘、尉氏、陈留六县,伪朝割许州鄢陵、扶沟,陈州太康,郑州阳武、中牟,曹州考城等县划归给它。

**古文:秦王受册,自备革辂一乘,载册犊车一乘,并本品卤簿鼓吹如仪。 **

现代文:其中阳武、匡城、扶沟、考城四县,应令暂归汴州,其余的归还本部州。 十日,到李嗣源府第,作乐,尽欢而罢。

古文:从之。是日,帝幸左龙武军。

现代文:十一日,任河中节度使、冀王李继麟兼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十三日,庄宗巡幸左龙武军。

古文:癸未,宰臣豆卢革率百官上表,请立中宫。

现代文:十六日,宰相豆卢革率百官上表章,请立皇后。

古文:制以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现代文:发布诏令以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仍令有关官员选择日期准备礼仪来册命。

古文:丁亥,以天平军节度使、蕃汉总管副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中书令李嗣源为检校太尉,依前天平军节度使,加实封百户,兼赐铁券;以前安国军节度副使、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李存乂为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以北京皇城留守、检校太保、左威卫上将军李存纪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蕃汉马步都虞候兼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硃守殷为振武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现代文:二十日,任天平军节度使、蕃汉总管副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中书令李嗣源为检校太尉,保留天平军节度使,加实封百户,兼赐铁券;任前安国军节度副使、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李存繧为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任北京皇城留守、检校太保、左威上将军李存纪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任蕃汉马步都虞候兼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朱守殷为振武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古文:戊子,以前右龙武军都虞候、守左龙武大将军李绍奇为郑州防御使,以楚州防御使张继孙为汝州防御使。

现代文:二十一日,任前右龙武军都虞候、守左龙武大将军李绍奇为郑州防御使,任楚州防御使张继孙为汝州防御使。

古文:己丑,以振武军节度使、权安义留后、检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为潞州节度使,以捧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李绍琛为陕州节度使,以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右监门卫大将军毛璋为华州节度使。

现代文:二十二日,任振武军节度使、权安义留后、检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为潞州节度使,任捧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李绍琛为陕州节度使,任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右监门卫大将毛璋为华州节度使。

古文:壬辰,枢密使郭崇韬再上表,请退枢密之职,优诏不允。

现代文:二十五日,枢密使郭崇韬再次上表章,请辞退枢密一职,庄宗下诏不允。

古文:丙午,以荆南节度使、守中书令、渤海王高季兴依前检校太师、兼尚书令,封南平王;以幽州节度行军司马李存贤依前检校太保,为幽州节度使。

现代文:二十六日,下诏说: 皇太后以母亲的风仪规范天下,把全体百姓看作儿子,应当另外建筑宫殿,标示名号,以期借称号更加显出尊严,应以长寿宫作为名字。

古文:中书门下上言: 近以诸州奏荐令录,颇乱规程,请今后节度使管三州已上,每年许奏管内官三人;如管三州已下,只奏两人。仍须课绩尤异,方得上闻。

现代文:枢密使郭崇韬奏献十五件有关时务便利的计策,庄宗好言表扬。二十七日,奚族君王李绍威、吐谷浑李绍鲁都进贡骆驼马匹。三月七日,镇州报告,契丹侵犯边塞,诏令李嗣源率领军队在邢州驻扎。八日,中书门下上奏说: 近来各州推荐上报的官员,有点乱了规矩,请今后节度使管三州以上的,每年准许推荐管区内三名官员,如管三州以下的,只许推荐二人,仍必须政绩优异,才能上报。

**古文:防御使止许奏一人,刺史无奏荐之例。 **

现代文:防御使只许推荐一人,刺史没有推荐权。

古文:从之。

现代文:庄宗批准了。

古文:己酉,以太子少保李琪为刑部尚书

现代文:十一日,任太子少保李琪为刑部尚书。

**古文:从之。有司上言: 皇帝四月一日御文明殿,受册徽号,合服衮冕,御殿前一日,散斋于内殿。 **

现代文:十二日,幽州报告说契丹侵犯新城。中书门下上奏: 州县官在任考核满意的,可以报名送交吏部备案,本道不可用代理官替代正式官。 庄宗批准了。有关官员上奏: 皇帝四月一日到文明殿,接受册封徽号,应穿衮冕礼服,御临殿前一天,在内殿散斋。 庄宗答应了。

古文:从之。是日,李嗣源上表乞退兵权,诏不允。

现代文:这一天,李嗣源上书请求辞退兵权,下诏不允许。

古文:是时伶人景进用事,阉官竞进,故重臣忧惧,拜章请退。

现代文:此时伶人景进掌权,宦官争权,所以重臣忧惧,上表章请退职。

**古文:癸丑,左谏议大夫窦专上言: 请废租庸使名目,事归三司。 **

现代文:十五日,左谏议大夫窦专上奏说: 请废除租庸使这个官职,事务由三司管理。

古文:疏奏不报。

现代文:奏疏没往上报告。

古文:禁用铅锡钱。

现代文:十八日,禁止使用铅锡铸造的钱币。

**古文:丁巳,中书门下奏: 懿祖陵请以永兴为名,献祖陵请以长宁为名,太祖陵请以建极为名。 **

现代文:十九日,中书门下上奏: 懿祖陵墓请称作永兴陵,献祖陵请称作长宁陵,太祖陵请称作建极陵。

古文:诏在京诸道节度使、刺史、令各归本任。

现代文:庄宗批准了。南唐杨溥派使者进贡祭天用的礼品。

古文:丁丑,以前幽州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李存审为宣武军节度使,余如故。

现代文:二十日,诏令凡南郊祭天行事官交付三铨考核,从优安置。二十一日,巡幸左龙武军,是因为任皇子李继岌代替张全义主持六军各禁卫事务的缘故。

古文:己卯,帝御文明殿,册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现代文:十一日,庄宗到文明殿,册封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古文:庚辰,赐霍彦威姓,名曰绍真。

现代文:十二日,赐霍彦威姓李,名叫绍真。

古文: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薨。

现代文:二十五日,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去世。

古文:丙申,潞州小校杨立据城叛,以李嗣源为招讨使,陕州留后李绍真为副,率师以讨之。

现代文:二十八日,潞州小校杨立占城叛乱,庄宗任李嗣源为招讨使,陕州留后李绍真为副将,率军队讨伐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