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三

古文: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也。

现代文: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

古文:父建,累赠太尉。

现代文:他的父亲景建,累赠太尉。

古文:延广少习射,以挽强见称。

现代文:景延广年轻时学习射箭,以挽力强劲著称。

古文:梁开平中,邵王硃友诲节制于陕,召置麾下,友诲坐谋乱,延广窜而获免。

现代文:后梁开平年间,邵王朱友诲节制陕州,把他召到部下,朱友诲犯密谋叛乱罪,景延广逃出幸免于难。

古文:后事华州连帅尹皓,皓引荐列校,隶于汴军,从王彦章拒庄宗于河上。

现代文:后来事奉华州连帅尹皓,尹皓引荐他为列校,隶属于汴军,跟随王彦章在黄河边上拒挡唐庄宗。

古文:及中都之败,彦章见擒,而延广被数创,归于汴。

现代文:到中都梁军战败,王彦章被擒,而景延广多处受伤,回到了汴州。

古文:唐天成中,明宗幸夷门,会硃守殷拒命,寻平之。

现代文:后唐天成年间,唐明宗临幸夷门,碰上朱守殷违抗君命,不久平定。

古文:延广以军校连坐,将弃市。

现代文:景延广因任朱守殷军校而受牵连,将要问斩弃市。

古文:高祖时为六军副使,掌其事,见而惜之,乃密遣遁去,寻收为客将。

现代文:高祖当时担任六军副使,主持这件事,看到后哀怜他,于是偷偷放他逃去,不久又把他收容为客将。

古文:及张敬达之围晋阳,高祖付以戎事,甚有干城之功。

现代文:到张敬达围困晋阳时,高祖将战事交付给他,很有保卫城池的功绩。

古文:高祖即位,授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遥领果州团练使,转检校太保,领夔州节度使。

现代文:高祖登上皇位后,任命他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遥任果州团练使,调任检校太保,兼夔州节度使。

古文:四年,出镇滑台。

现代文:天福四年,出镇滑台。

古文:五年,加检校太傅,移镇陕府。

现代文:五年,加检校太傅,移镇陕府。

古文:六年,召为侍卫马步都虞候,移镇河阳。

现代文:六年,召为侍卫马步都虞候,移镇河阳。

古文:七年,转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尉。

现代文:七年,调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尉。

古文:其年夏,高祖晏驾,延广与宰臣冯道等承顾命,以少帝为嗣。

现代文:这年夏天,高祖去世,景延广与宰相冯道等遵承皇嘱,立少帝为继承人。

古文:至是,景延广说帝囚荣于狱,凡辽国贩易在晋境者,皆杀之,夺其货。

现代文:发丧以后,京城的人不准相互交谈,文武百官赴丧,不到内廷宫门,都令下马,因此失之于骄横暴虐。

古文:大臣皆言辽国不可负,乃释荣,慰赐而遣之。

现代文:少帝即位以后,景延广认为都是自己的功劳,不久加同平章事,更有骄矜夸功之态。

**古文:告契丹曰: 先帝则北朝所立,今上则中国自策,为邻为孙则可,无臣之理。 **

现代文:朝廷派使臣到契丹告丧,没有丧奏书牍,不称臣子,而称晚辈,契丹震怒,派使臣来指斥,景延广于是奏请契丹回图使乔荣禀告契丹国主说 :先帝是契丹所立,现今皇上则是中国自己册立,为邻邦为晚辈则可,决无为臣之理。

**古文:且言: 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笑天下,当成后悔矣。 **

现代文:并且说 :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您老头如要打仗就早点来,他日管不住孙辈,则被天下耻笑,就后悔莫及了。

古文:由是与契丹立敌,干戈日寻。

现代文:从此与契丹为敌,战争经常发生。

古文:初,高祖在位时,宣借杨光远骑兵数百,延广请下诏遣还,光远由此忿延广,怨朝廷,遣使泛海构衅。

现代文:当初,高祖在位的时候,宣谕借给杨光远骑兵几百名,景延广请求下诏索还,杨光远因此憎恨景延广,怨恨朝廷,便派使臣渡海,与景延广结下怨恨。

古文:天福八年十二月,契丹乃南牧。

现代文:天福八年十二月,契丹向南进攻。

古文:九年正月,陷甘陵,河北储蓄悉在其郡。

现代文:九年正月,攻陷了甘陵,黄河以北的储蓄全在甘陵郡内。

古文:少帝大骇,亲率六师,进驻澶渊。延广为上将,凡六师进退,皆出胸臆,少帝亦不能制,众咸惮而忌之。

现代文:少帝非常惊恐,亲自率领六军,进驻澶渊,景延广担任上将,大凡六军进退行止,都出自他的主意,少帝也不能控制他,大家都因害怕而感到恐惧。

**古文:契丹既至城下,使人宣言曰: 景延广唤我来相杀,何不急战! **

现代文:契丹到了澶渊城下之后,派人宣告说: 景延广召唤我来相杀,怎么不赶快来战!

古文:一日,高行周与蕃军相遇于近郊,以众寡不敌,急请济师,延广勒兵不出,是日行周幸而获免。

现代文:一天,高行周与蕃军在近郊相遇,因众寡悬殊,急请增援军队,景延广按兵不动,这天高行周侥幸免于一死。

**古文:及契丹退,延广犹闭栅自固,士大夫曰: 昔与契丹绝好,言何勇也;今契丹至若是,气何惫也。 **

现代文:等到契丹退去,景延广还紧闭栅栏自己固守,士大夫都说: 过去与契丹断绝友好,话说得是多么豪壮,现在契丹到了则像这样,气概又是多么的羸弱。

古文:时延广在军,母凶问至,自澶渊津北移于津南,不信宿而复莅戎事,曾无戚容,下俚之士亦闻而恶之。

现代文:当时景延广在军中,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从澶渊渡口的北岸转移到渡口南岸,不到两夜就又亲临军事,不曾有忧伤的表情,乡里人士听到这样的事也感到厌恶。

古文:时有太常丞王绪者,因使德州回,与延广有隙,因诬奏与杨光远通谋,遣吏絷于麾下,锻成其事。

现代文:当时太常丞王绪出使德州回来,与景延广有隔阂,因此他诬告王绪与杨光远暗通谋反,派官吏抓到帐下,罗织罪名。

古文:判官卢亿累劝解不从,寻有诏弃市,时甚冤之。

现代文:判官卢亿一再劝解不予听从,不久,少帝下诏问斩王绪,时人以为这是非常冤屈的。

古文:少帝还京,尝幸其第,进献锡赉,有如酬酢,权宠恩渥,为一朝之冠。

现代文:少帝回到京城,曾经驾临景延广的宅第,进献物品、赏赐礼物,像主客相互敬酒酬答一般,权势恩宠,为一朝之冠。

古文:开运三年冬,契丹渡滹水。诏遣屯孟津,将戒途,由府署正门而出,所乘马腾立不进,几坠于地,乃易乘而行,时以为不祥之甚。

现代文:不久与宰相桑维翰不谐和,少帝也畏惧他难于控制,于是便罢免了他的兵权,出任洛都留守、兼侍中。因此他便郁郁不得志,又担心契丹强盛,国家难以拯救,自己将要受到危害,便只管纵情享受,日夜饮酒为事,不再以辅佐君王为意。开运三年冬,契丹渡过滹水,少帝下诏派他屯守孟津,将要登上征途时,他从府衙正门出来,坐骑腾空立起不进,几乎将他摔下地,于是更换乘马出发,当时认为这是很不吉祥的预兆。

古文:及王师降契丹,延广狼狈而还。

现代文:到晋军投降契丹,景延广狼狈回朝。

古文:时契丹主至安阳,遣别部队长率骑士数千,与晋兵相杂,趋河桥入洛,以取延广。

现代文:当时契丹国主到达安阳,派遣别部队长率数千骑兵,与晋兵混杂,奔赴河桥进入洛阳来抓捕景延广。

**古文:戒曰: 如延广奔吴走蜀,便当追而致之。 **

现代文:告诫说 :哪怕景延广逃往吴国、跑到蜀国,也要追赶抓回。

**古文:延广曰: 丕,臣之从事也,以职相随,何罪而亦为缧囚? **

现代文:当时景延广担心顾念家人,不能引决自尽。契丹杀到之后,便与从事阎丕乘轻骑到封丘谒见契丹国主,和阎丕一并被抓起来。景延广说 :阎丕,是我的从事,因职责而跟随我,他有什么罪也被拘捕起来?

古文:契丹释之。

现代文:契丹释放了阎丕。

**古文:因责延广曰: 致南北失欢,良由尔也。 **

现代文:于是指斥景延广说 :使南北失去交好关系,确实是因为你。

古文:乃召乔荣质证前事,凡有十焉。

现代文:便召唤乔荣当面对证以前发生的事,总计有十件。

**古文:始荣将入蕃时,绐延广云: 某恐忽忘所达之语,请纪于翰墨。 **

现代文:当初,乔荣将入蕃时,哄骗景延广说 :我担心一时忘记你所要转达的话语,请用笔墨写下来。

古文:延广信之,乃命吏备记其事。

现代文:景延广相信他,便命令官吏完备地记下了这件事。

古文:荣亦憸巧善事人者也,虑他日见诘,则执之以取信,因匿其文于衣中。

现代文:乔荣也算得是逢迎弄巧善于事奉人的了,考虑到他日被责难,就拿这来作为凭信,因此把那文字藏在衣服里。

古文:至是,延广始以他语抗对,荣乃出其文以质之,延广顿为所屈。每服一事,则受牙筹一茎,此契丹法也。

现代文:到这时,景延广开始时竭力辩驳,乔荣便拿出那文字来对质,景延广顿时被他折服,每承认一件事,就受牙筹一根,这是契丹的刑法。

古文:延广受至八茎,但以面伏地,契丹遂咄之,命锁延广臂,将送之北土。

现代文:景延广受了八根牙筹之后,就以面伏地,契丹国主斥骂他,下令用枷锁铐上景延广,送往北方。

古文:《东都事略》:昝居润尝为枢密院小吏,景延广留守西京,补为右职。

现代文:这天,到达陈桥民家住在草屋里,景延广害怕再受酷刑,到晚上趁着看守大意时,用手扼住咽喉自杀而死。

古文:契丹犯京师,以兵围延广家。故吏悉避去,居润为全护其家,时论称之。

现代文:虽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地步,人们还是认为他很悲壮,时年五十六岁。

古文:汉高祖登极,诏赠中书令。

现代文:汉高祖登上皇位,下诏追赠中书令。

古文:永康王举兵攻国母,以伟王为前锋,国母发兵拒之,以彦韬为排阵使,彦韬降于伟王,伟王置之帐下,其后卒于幽州。

现代文:景延广小时,曾经泛舟洞庭湖,船到湖中碰上大风,帆裂舵折,大家都非常恐惧。过了一会,驾船人指着水波说: 贤圣来保护,你们中间一定有显贵的人。

古文: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

现代文:不久得以渡过洞庭,景延广最终位至将相,并非偶然的事情。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

古文: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

现代文:其父张行简代理过蓟州玉田县令。

古文: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现代文:张希崇年少时精通《左传》,又特别爱好吟诵咏叹诗词文赋。唐昭宗天年间,刘守光做燕地统帅,性情惨毒残酷,不喜欢文人,张希崇于是弃文投奔刘守光,刘守光接收了他,后来慢慢提升为副将。

古文:安巴坚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

现代文:不久,刘守光吃了败仗,唐庄宗派周德威镇守燕地,张希崇因原载名册被收容在周德威的部下,不久派他率领非主力部队驻守平州。

古文:安巴坚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后迁卢龙军行军司马,继改蕃汉都提举使。

现代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向南进攻,攻下平州,俘获了张希崇并带着他离开平州北去。耶律阿保机询问张希崇,才知道他是文人儒生。因此拜封他为元帅府判官。后提升为卢龙军行军司马,接着改任蕃汉都提举使。

古文:天成初,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

现代文:天成初年,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国主让张希崇接替了平州节度使的职位,并派心腹领三百边骑监督他。

古文: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现代文:张希崇上任几年后,契丹国主逐渐宠信他。

古文:一日,登郡楼私自计曰: 昔班仲升西戍,不敢擅还,以承诏故也。

现代文:一天,张希崇登上州城楼台,私下盘算谋划说: 从前班超在西陲戍守,不敢擅自回去,是因为接受皇上诏谕的缘故。

**古文:我今入关,断在胸臆,何恬安于不测之地而自滞耶! **

现代文:我现在打算入关回去,决断在于自己。怎么能坦然安心在这种不测之地停留!

**古文: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 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如敌众何? **

现代文:于是召集杰出的手下汉人,对他们说: 我困陷在这里,喝奶酪、穿裘皮,活着时不能与亲情故旧相见,死了则变成这穷野荒漠的孤魂野鬼。南望家乡山山水水,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一样漫长。你们难道不思念家乡?

**古文:《欧阳史》作 麾下皆言兵多不可俱亡,因劝希崇独去。 **

现代文:部下汉人都泪流湿衣,说: 明公打算率领部下全部南归,好的确是好,只是对众多的契丹人怎么办?

古文:希崇曰: 俟明日首领至牙帐,则先擒之,契丹无统领,其党必散。

现代文:张希崇说 :到明天把契丹人头领叫到节度使大帐,先擒住他们,契丹兵失去了统帅将领,部众就一定会分散瓦解。

**古文:且平州去王帐千余里,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 **

现代文:再说,平州离契丹王宫一千多里,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用不着因敌众我寡而忧患!

古文:众大喜。

现代文:听后,大家都非常高兴。

古文:是日,希崇于郡斋之侧,坎隙地,贮石灰。

现代文:当天,张希崇在郡守府第的旁边空隙地挖了陷阱,贮藏了石灰。

古文:明旦,首领与群从至,希崇饮以醇酎数钟,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毙焉。

现代文:第二天,契丹头领与众多的随从来到帅帐,张希崇拿出几坛醇酒给他们喝,把他们灌醉以后,就全部投入石灰坑里淹死了。

古文:其徒营于北郭,遣人攻之,皆溃围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

现代文:他们的徒众扎营在城北,张希崇就派人去攻打他们,最后,都溃败突围奔逃而去。张希崇于是率领所管辖的活着的二万多人南归后唐。

古文: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

现代文:唐明宗奖励他,任他为汝州防御史。

古文: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现代文:张希崇就任汝州后,派人接母亲来汝州。

古文: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

现代文:母亲到了汝州地界,张希崇亲自为母亲抬轿子走了三十多里,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叹服他孝顺的。

古文: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现代文:过了二年,升迁为灵州两使留后。

古文: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

现代文:此前,每年戍守灵州的士兵运输粮食要走五百里,有遭受抢劫的忧患。

古文: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

现代文:张希崇于是告诉戍边将士,广泛从事开荒种地,屯积粮食。一年多后,军队的粮食大为充足。

古文: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

现代文:皇上诏书褒奖他,因此正式授予他镇守一方的旄节。

古文: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

现代文:清泰年间,张希崇厌烦了那里不纯的习俗,接连上表请求朝见皇上,末帝下诏准允了他。

古文:至阙未久,朝廷以安边有闻,议内地处之,改邠州节度使。

现代文:到了京城不久,朝廷因听说他安定边疆有功,提议在内地安置他,改任为州节度使。

古文:及高祖入洛,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

现代文:到晋高祖进入洛阳,与契丹将有重要盟约,担心灵武会被契丹攻取,于是又派他出任灵武节度使。

**古文:希崇叹曰: 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 **

现代文:张希崇叹息说 :我应该老死在边陲城邑了,命中注定逃不出这个地方。

古文: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时年五十二。

现代文:因此郁郁不得志,积久成疾,最后死在职位上。其时年仅五十二岁。

古文:希崇自小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现代文:张希崇从小校接连升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多次主持一方的军政事务,赐封清河郡公,享受俸禄三千户,赐为清边奉国忠义功臣,也可称得上是荣耀华贵一生的人了。

古文:《欧阳史》:赠太师。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

现代文:张希崇一向纯朴厚道,特别偏爱读书,在主事的闲暇,手不释卷。

古文:不好酒乐,不蓄姬仆。

现代文:不喜欢纵酒行乐,不豢养妾婢仆从。

古文: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

现代文:严寒酷暑,也一定穿戴整齐,干粗活的杂役人员,也不曾听到轻薄不逊的言语。

古文: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

现代文:服侍母亲,最为谨慎小心,每当母亲吃饭时,他都一定侍立在旁,等到母亲洗漱完毕才退下。大家都认为他品德高尚。

古文: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

现代文:他性情虽然仁厚宽恕,但如果碰上奸诈邪恶的事情,则像憎恨仇人那样。

古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

现代文:在州任刺使的日子里,有个人给郭氏做义子,郭氏一直把他从孩提时代抚养到长大成人。后因为他性情暴躁不服从管教,被郭氏赶出去。

古文:郭氏夫妇相次俱死。

现代文:郭氏夫妇紧接着都相继去世,郭家的亲生儿子已经长大成人。

古文: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

现代文:当时,郭家亲朋好友与那义子相约,都说他是郭氏的亲生儿子,要分得郭家的财产,帮助他打官司,前后经历几个执政官都不能断案,于是成了疑案。

古文:希崇览其诉,判云: 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兒,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现代文:张希崇查阅了那状词,宣判说 :父亲活着时,已经离开,母亲死的时候,又不去尽孝,作为养子,不过辜负了二十年抚养之恩而已;如果说是亲生儿子,那就冒犯了三千条悖逆不孝的罪过,极大地损害了名教。

古文: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

现代文:怎么还敢到衙门去申辩继承财产!

**古文: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 **

现代文:郭氏的遗产都一并给亲生儿子继承,那些诉讼的人与朋比为奸的人,交给司法官按刑律定罪。

古文:闻者服其明。

现代文:听到判决的人都佩服他明察。

**古文: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 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 **

现代文:张希崇还精通观测天象,在灵州做官时,观察到月亮遮盖了毕宿口上的大星,经过一个月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于是叹着气说: 毕宿口上的大星,是地上的边疆将领,月亮再一次遮盖它时,我的生命就完结了!

古文:果卒于郡。

现代文:后来果然死在灵武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