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十二

古文:范延光,字子环,鄴郡临漳人也。

现代文:范延光,字子环,邺郡临漳人。

古文:少隶于郡牙,唐明宗牧相州,收为亲校。

现代文:小时候在郡府干事,后唐明宗任相州长官时,收容为亲校。

古文:同光中,明宗下郓州,梁兵屯杨刘口以扼之,先锋将康延孝潜使人送款于明宗。

现代文:同光年间,明宗攻下郓州,后梁军队驻扎在杨刘口以扼制明宗,梁军先锋将康延孝暗地派人与明宗讲和。

古文:明宗欲使人达机事于庄宗,方难其选,延光请行,遂以蜡书授之。

现代文:明宗想派人向庄宗传达这件事,正难于选择合适人选,范延光请求前去,明宗便以蜡封信交给他。

古文:延光既至,奏庄宗曰: 杨刘渡控扼已定,未可图也。

现代文:范延光到了之后,上奏庄宗说: 杨刘渡口已被牢牢控制住,不可图谋。

**古文:请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之路。 **

现代文:请在马家口构筑营垒,以打通汶阳的道路。

古文:庄宗从之,复遣归郓州。

现代文:庄宗听从他的意见,又派他回郓州。

古文:俄而梁将王彦章攻马家口所筑新垒,明宗恐城中不备,又遣间行告庄宗,请益兵。

现代文:不多时,后梁将领王彦章进攻马家口所构筑的新营垒,明宗担心城中没有防备,又派他抄小路禀报庄宗,请求增派军队。

古文:中夜至河上,为梁兵所获,送夷门下狱,榜笞数百,威以白刃,终不泄其事。

现代文:他半夜走到黄河边上,被后梁军队抓获,送往夷门投入监牢,棒打几百下,用刀威胁,最终他都没有泄露这件事。

古文:复为狱吏所护,在狱半年,不复理问。

现代文:又受到狱吏的保护,在监狱里呆了半年,不再被提审追问。

古文:及庄宗将至汴城,狱吏即去其桎梏,拜谢而出之,乃见于路侧。

现代文:当庄宗将到达汴城时,狱吏就除去了他的枷锁,拜揖道歉之后就放了他,还在路边为他送行。

古文:庄宗喜,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

现代文:庄宗高兴,任命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

古文:明宗登极,擢为宣徽使。

现代文:明宗即位,提拔他任宣徽使。

古文:与霍彦威平青州王公俨,迁检校司徒。

现代文:他与霍彦威一起平定青州王公俨,调任检校司徒。

**古文:明宗之幸夷门也,至荥阳,闻硃守殷拒命,延光曰: 若不急攻,贼坚矣。请骑兵五百,臣先赴之,则人心必骇。 **

现代文:明宗幸临夷门时,行至荥阳,听说朱守殷抗旨谋反,范延光说: 如不即刻进攻叛贼,贼寇就牢固了,请给五百骑兵,我先奔赴那里,他们必然人心惊骇。

古文:明宗从其请。

现代文:明宗准允了他的请求。

古文:延光自酉时至夜央,驰二百余里,奄至城下,与贼交斗。

现代文:范延光从酉时出发到半夜,驰骋二百多里,掩杀到城下,与贼兵交战。

古文:翌日,守陴者望见乘舆,乃相率开门,延光先入,与贼巷战,至厚载门,尽歼其党,明宗喜之。

现代文:第二天,守城的人看见皇上御驾,便争着打开城门,范延光于是进入城内,与城中贼兵展开巷战,杀到厚载门,全部歼灭了叛军党羽,明宗十分高兴。

古文:明年,迁枢密使,权知镇州军府事,寻正授节旄,加检校太保。

现代文:第二年,迁任枢密使,临时主管镇州军府事务,不久正式授任为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

古文:长兴中,以安重诲得罪,再入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

现代文:长兴年间,因安重诲获罪,再次入朝任枢密使,加封同平章事。

古文:既而以秦王从荣不轨,恐及其祸,屡请外任,明宗久之方许,遂出镇常山。

现代文:接着,因秦王李从荣图谋不轨,范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多次请求出朝外任,明宗过了很久才答应,于是出镇常山。

古文:清泰中,复诏为枢密使,未几,出为汴州节度使。

现代文:清泰年间,又被召回担任枢密使,不多时,便外出担任汴州节度使。

古文:会魏府屯将张令昭逐其帅刘延皓,据城以叛,唐末帝命延光讨而平之,遂授鄴都留守,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现代文:碰上魏府屯将张令昭赶走统帅刘延皓,据城叛乱,唐末帝命令范延光讨伐平定,任命他为邺都留守,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古文:门下有术士张生者,自云妙通术数,当延光微时,言将来必为将相,延光既贵,酷信其言。

现代文:他的门下有个叫张生的术士,自称精通术数,当范延光卑微时,预言将来必定成为将相,范延光显贵之后,非常相信他的话,历任数镇,都把他带着安置在上等馆舍中。

**古文:历数镇,尝馆于上舍,延光谓之曰: 余梦大蛇,自脐入腹,半而掣去之,是何祥也? **

现代文:范延光对他说: 我梦见一条大蛇,从肚脐眼进入腹中,进到一半后又把它拉出丢开,这是什么预兆?

**古文:张生曰: 蛇者龙也,入腹为帝王之兆明矣。 **

现代文:张生说: 蛇这东西,属于龙类,进入腹中显然是帝王君主的预兆。

古文:延光自是稍萌僭窃之意。

现代文:范延光从此逐渐萌生非份窃位之想。

古文:及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遣延光以本部二万屯辽州,与赵延寿掎角合势,及延寿兵败,延光促还,故心不自安。

现代文:到晋高祖在太原树立义旗,唐末帝派范延光率领所部二万兵士屯守辽州,与赵延寿构成掎角合围之势,当赵延寿战败后,范延光急忙退回,因此心中不安。

古文:高祖入洛,寻封临清王,以宽其反侧。

现代文:高祖进入洛都,即封他为临清王,以此来缓和他的反叛。

古文:后延光擅杀齐州防御使秘琼,而聚兵部下,复收部内刺史入城,高祖甚疑之,乃东幸夷门。

现代文:后来范延光擅自杀死齐州防御使秘琼,而把兵马收容在自己部下,又接纳所部刺史进入齐州城,高祖对他非常怀疑,便东往夷门。

古文:时延光有牙校孙锐者,与延光有乡曲之旧,军机民政,一以委焉。

现代文:当时范延光有个叫孙锐的牙校,与范延光是同乡故旧,军机民政,一概委托给他。

古文:故魏博六州之赋,无半钱上供,符奏之间,有不如意者,锐即对延光毁之,其凶戾也如此。

现代文:所以魏博六州的赋税,没有半文钱上缴,在与朝廷的交涉之中,有不如己意的,孙锐就在范延光面前加以诋毁,其凶悍暴戾就是这样。

古文:《通鉴》云:延光以冯晖为都部署,以孙锐为兵马都监。

现代文:当初,朝廷派使臣封范延光为临清王时,因宴请臣僚,范延光突然得病,卧病十来天,孙锐便暗地里煽动小人,召来澶州刺史冯晖等,逼迫范延光叛逆,范延光也被术士张生的话所蛊惑,因而听从了他们。

古文:时锐以女妓十余辈从之,拥盖操扇,必歌吹而后食,将士烦热,睹之解体,寻为王师所败,贼众退还鄴城。

现代文:天福二年夏六月,范延光派孙锐和冯晖率领二万步骑,南行抵达黎阳。当时孙锐让十几个女妓跟随,拥着车盖拿着羽扇,一定要歌舞之后才吃饭,将帅士兵都烦闷躁动,见后斗志瓦解,不久便被朝廷军队打败,贼军退回邺城。

古文:高祖继遣杨光远讨之,延光知事不济,乃杀孙锐以归其罪,发人赍表待罪,且邀姑息,高祖不许。

现代文:高祖接着派杨光远讨伐,范延光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便杀孙锐以推脱谋反的罪过,并打发人带降表入朝认罪,并要求朝廷姑息宽容,高祖不予答应。

古文:及经岁受围,城中饥窘,高祖以师老民劳,思解其役,遣谒者入谓之曰: 卿既危蹙,破在旦夕。能返掌转规,改节归我,我当以大籓处之。如降而杀之,则何以享国?

现代文:到被围一年多,城里饥荒窘迫,高祖也因军队疲惫,百姓劳苦,准备化解这次战役,便派使者进城对范延光说: 你已经十分危急了,攻破城池是早晚的事,如能改弦更辙,洗心革面归顺我,我当用大的藩镇来安置你;如果你归顺后我杀掉了你,那怎么能享有国家呢?

**古文:明明白日,可质是言。 **

现代文:苍天在上,可为这话作证。

古文:因赐铁券,改封高平郡王,移镇太平。

现代文:因此赏赐给他可免死罪的丹契铁券,改封为高平郡王,移镇天平。

**古文:延光谓门人李式曰: 主上敦信明义,言无不践,许以不死,则不死矣。 **

现代文:范延光对门客李式说 :主上敦信明义,从不食言,答应不处死我,我就一定不会被处死。

古文:因撤去守备,《通鉴》:延光犹迁延未决,宣徽南院使刘处让复入谕之,延光意乃决。素服请降。

现代文:便撤除守备,穿着素服请求投降。

古文:及赴汶上,逾月入觐。

现代文:及奔赴汶水后,过了一个多月入朝觐见。

古文:寻表请罢免,高祖再三答谕方允,制以延光为太子太师致仕。居阙下期岁,高祖每召赐饮宴,待之与群臣无间。

现代文:不久上表请求免除官职,诏令范延光以太子太师退休。居在京城一年,高祖常常召唤赐宴,待他与群臣没有差别。

古文:一日,从容上奏,愿就河阳私邸,以便颐养,高祖许之。延光携妻子辇奇货从焉,每过郡邑,多为关吏所纠。

现代文:一天,范延光从容上奏,希望回到河阳私宅,以颐养天年,高祖答应了他,范延光携妻带子,用车子装着奇物宝货相属而行,每过一个州郡,大都被守关官吏所纠查。

**古文:时杨光远居守洛下,兼领孟、怀,既利其财,复渐测朝廷密旨,遂奏云: 延光国之奸臣,若不羁縻,必北出塞,南入吴,请召令西都居止。 **

现代文:这时,杨光远镇守洛阳,兼管孟、怀二州,既贪图范延光的钱财,又逐渐探明朝廷密旨,于是上奏道: 范延光是国家的奸臣,如果不管束牵制他,一定向北逃往胡地,或向南奔往吴国,请令他到西都居住。

古文:高祖允之。

现代文:高祖准允了。

古文:光远使其子承勋以兵环其第,逼令自裁。

现代文:杨光远派他的儿子杨承勋率兵围住范延光的宅第,逼迫他自杀。

**古文:延光曰: 明天子在上,赐金书许我不死,尔之父子何得胁制如此? **

现代文:范延光说: 圣明天子在上,赏赐我丹书铁券,准我不死,你们父子怎能如此威胁?

古文:明旦,则以白刃驱之,令上马之浮桥,排于水中。

现代文:第二天早晨,杨承勋则用刀剑驱赶他们,命令他上马走到浮桥上,推入水中。

**古文:光远绐奏云: 延光投河自溺而死。 **

现代文:杨光远欺骗上奏朝廷说 :范延光自己投河淹死了。

古文:水运军使曹千获其尸于郡东缪家滩。

现代文:水运军使曹千在郡城东面的缪家滩找到了范延光的尸体。

古文:高祖闻之,辍朝二日,诏许归葬于鄴,仍赠太师。

现代文:高祖听说后,停止上朝二天,下诏准许送回安葬在邺都,又追赠他为太师。

古文:延光初为近臣,及领重镇,礼贤接士,动皆由礼,故甚获当时之誉。

现代文:范延光从开始担任皇帝身边的臣子,到统领重镇、接待贤者士人,都以礼相待,所以很是得到当时的赞誉。

古文:车驾幸汴,遣兼洛京巡检使。

现代文:而在镇守常山的时候,却因部下将领梁汉唐得到王都的名马,他治了梁汉唐的罪而获取了名马。

古文:张从宾作乱,令延播知河南府事。从宾败,伏诛。

现代文:在魏州的时候,当齐州防御使秘琼得到了董温琪的珠玉金帛妓妾,经过他的辖境时,他又杀了秘琼,夺取财物妓妾,舆论因此指责他。

古文:杨光远,小字阿檀,及长,止名檀,唐天成中,以明宗改御名为亶,以偏傍字犯之,始改名光远,字德明,其先沙陀部人也。

现代文:等到因害怕获罪而谋反后,又忍受耻辱苛且偷生,不能引决自杀,以至于死于非命,怎么会有这等懦夫!杨光远,小时字阿檀,长大后,只叫檀,后唐天成年间,明宗改御名为,因他名字的偏旁与御名相犯,才改名光远,字德明,他的祖先是沙陀人。

古文:父阿噔啜,后改名瑊,事唐武皇为队长。

现代文:父亲阿噔啜,后改名王咸,事奉唐武皇担任队长。

古文:光远事庄宗为骑将,唐天祐中,庄宗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讨刘守光于幽州,因令光远隶于德威麾下。

现代文:杨光远事奉庄宗担任骑将,唐天年间,庄宗派振武军节度使周德威到幽州讨伐刘守光,便让杨光远划归在周德威部下。

古文:后与德威拒契丹于新州,一军以深入致败,因伤其臂,遂废,罢于家。

现代文:后来又与周德威一起在新州抵御契丹,他率领一支军队深入敌阵而战败,因臂膀受伤,于是成了残废,免官居家。

古文:庄宗即位,思其战功,命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戍瓦桥关久之。

现代文:庄宗即位,记念他的战功,任命他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长期戍守瓦桥关。

古文:明宗朝,历妫、瀛、易、冀四州刺史。

现代文:明宗朝,历任妫、瀛、易、冀四州刺史。

古文:光远虽不识字,然有口辩,通于吏理,在郡有政声,明宗颇重之。

现代文:杨光远虽然不识字,但有口才,精通为官之道,在州郡有政绩名望,明宗很器重他。

古文:长兴中,契丹有中山之败,生擒其将扎拉等数十人,送于阙下,其后契丹既通和,遣使乞归之,明宗与大臣谋议,特放还蕃。

现代文:长兴年间,契丹在中山被打败,活捉了李和等将领几十人,送到朝廷,后来与契丹互通和好之后,契丹派使臣乞请送还李和等人,明宗与大臣谋划商议,准备特赦放回蕃地。

**古文:一日,召光远于便殿言其事,光远曰: 扎拉等北土之善战者,彼失之如丧手足;又在此累年,备谙中国事,若放还非便。 **

现代文:一天,明宗在便殿召见杨光远谈起这件事,杨光远说: 李和等是北蕃善于打仗的人,他们失去了李和等人就像丧失了手足一样,再加上这些人在朝廷有了好几年,备知中原的情况;如果放归是没有好处的。

**古文:明宗曰: 蕃人重盟誓,既通欢好,必不相负。 **

现代文:明宗说: 蕃人看重盟约誓言,既然已经通好和欢,一定不会背约的。

**古文:光远曰: 臣恐后悔不及也。 **

现代文:杨光远说: 我担心将来后悔莫及啊。

古文:明宗遂止,深嘉其抗直。

现代文:明宗便中止了这件事,很是嘉奖他的耿直。

古文:后自振武节度使移镇中山,累加检校太傅,将兵戍蔚州。

现代文:后来从振武节度使调镇中山,加封检校太傅,率军戍守蔚州。

古文:高祖举义于太原,唐末帝遣光远与张敬达屯兵于城下,俄而契丹大至,为其所败,围其寨久之,军中粮绝,光远乃与次将安审琦等杀敬达,拥众归命。

现代文:晋高祖在太原举义,唐末帝派杨光远与张敬达屯兵太原城下,不多时,契丹军队大量到来,唐军被契丹人打败,契丹人长久地围困了唐军的营寨,军中粮尽,杨光远便与副将安审琦杀掉了张敬达,带着众人投降晋军。

古文:从高祖入洛,加检校太尉,充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

现代文:后跟随晋高祖进入洛阳,加封检校太尉,兼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

古文:是时,光远每对高祖,常悒然不乐,高祖虑有不足,密遣近臣讯之。

现代文:这时,杨光远每次面对高祖,常显得忧郁不高兴,高祖认为他有不能满足的事,秘密派贴身侍臣询问他。

**古文:光远附奏曰: 臣贵为将相,非有不足,但以张生铁死得其所,臣弗如也,衷心内愧,是以不乐。 **

现代文:杨光远捎信上奏 :我贵为将相,没有不满足的,只因张生铁死得其所,我不如他,心中内疚,因此不高兴。

古文:生铁,盖敬达之小字也。

现代文:生铁,是张敬达的小字。

古文:高祖闻其言,以光远为忠纯之最者也。

现代文:高祖听了他的话,认为杨光远最有诚心纯情。

古文:其实光远故为其言,以邀高祖之重信也。

现代文:其实杨光远是故意说这些话,以获取高祖的完全信任。

古文:明年,范延光据鄴城叛,高祖命光远率师讨之。将济河,会滑州军乱,时军众欲推光远为主。

现代文:第二年,范延光凭借邺城叛乱,高祖命令杨光远率兵讨伐,将要渡过黄河,又碰上滑州军队叛乱,当时军中士众想推举杨光远为君主。

古文:光远曰: 自古有折臂天子乎?

现代文:杨光远说 :从古至今有断臂的天子吗?

古文:且天子岂公辈贩弄之物?

现代文:再说,天子难道是你们这些人随意改换玩弄的东西?

**古文:晋阳之降,乃势所穷迫,今若为之,直反贼也。 **

现代文:我在晋阳投降,那是受形势所逼,现在如果再那样做,当是反叛贼寇。

古文:由是其下惕然,无复言者。

现代文:从此他的部下提心吊胆,不再说这事。

古文:高祖闻之,尤加宠重。

现代文:高祖听说后,更加宠幸重用他。

古文:光远既围延光,寻授魏博行府节度使。

现代文:杨光远包围范延光之后,不久被任命为魏博行府节度使。

古文:兵柄在手,以为高祖惧己,稍干预朝政,或抗有所奏,高祖亦曲从之。

现代文:他兵权在握,认为高祖害怕自己,逐渐开始干预朝政,有时违抗朝命上奏,高祖也屈从他。

古文:复下诏以其子承祚尚长安公主,次子承信皆授美官。恩渥殊等,为当时之冠。

现代文:又下诏让他的儿子杨承祚娶长安公主为妻,次子杨承信等也都任命为美官,恩泽非同一般,为当时之冠。

古文:桑维翰为枢密使,往往弹射其事,光远心衔之。

现代文:桑维翰担任枢密使,经常指责影射这件事,杨光远便怀恨在心。

古文:及延光降,光远入朝,面奏维翰擅权。高祖以光远方有功于国,乃出维翰镇相州,光远为西京留守,兼镇河阳,因罢其兵权。

现代文:到范延光投降后,杨光远入朝,当面上奏桑维翰专横擅权,高祖因为杨光远对国家有功,便派桑维翰出镇相州,让杨光远担任西京留守,兼镇河阳,顺便罢免了他的兵权。

古文:光远由此怨望,潜贮异志,多以珍玩奉契丹,诉己之屈,又私养部曲千余人,挠法犯禁,河、洛之人,恆如备盗。

现代文:杨光远从此怨恨在胸,深藏异心,多次把珍藏宝玩奉送给契丹,诉说自己的冤屈;又私自收养家兵一千多人,扰乱刑法违反禁令,河、洛之间的百姓,常常像防范盗贼一样防备他们。

古文:寻册拜太尉、兼中书令。

现代文:不久,册拜为太尉、兼中书令。

古文:时范延光致仕,辇囊装妓妾,居于河阳。光远利其奇货,且虑为子孙之雠,因奏延光不家汴、洛,出舍外籓,非南走淮夷,则北走契丹,宜早除之。

现代文:当时范延光辞官退休,用车子装着妓妾财宝,住到河阳,杨光远贪图他的珍宝奇货,又担心他将是子孙后代的仇人,便上奏说范延光不在汴、洛安家,而居住到外邑,不南奔淮夷,则会北逃契丹,应该及早除掉他。

古文:高祖以许之不死,铁券在焉,持疑未允。

现代文:高祖因已经答应不治范延光死罪,丹书铁券保存在他手里,就迟疑未决。

古文:光远乃遣子承勋以甲士围其第,逼令自裁。

现代文:杨光远便派自己的儿子杨承勋率军队包围范延光的宅第,逼着让他自杀。

**古文:延光曰: 天子在上,安得如此! **

现代文:范延光说: 天子在上,岂能如此!

古文:乃遣使者乞移居洛下,行及河桥,摈于流而溺杀之,矫奏云延光自投河,朝廷以适会其意,弗之理。

现代文:杨光远便派使臣向高祖请求把范延光移居到洛阳,走到河桥时,把范延光抛入急流中淹死了,他又欺君上奏说范延光自己投河而死,朝廷为顺应他的用意,不予治罪。

古文:后逾岁入觐,高祖为置曲宴,教坊伶人以光远暴敛重赋,因陈戏讥之,光远殊无惭色。

现代文:一年多后入朝觐见,高祖为他准备了私宴,教坊伶人因杨光远暴敛重税,便演戏讥刺他,杨光远全无羞惭的脸色。

**古文:高祖谓光远曰: 元城之役,卿左右皆立功,未曾旌赏,今各与一郡,俾厘任以荣之。 **

现代文:高祖对杨光远说: 元城那次战役,你的部下都立了功,但不曾赐节封赏,今天每人赏给他们一郡之任,使他们治理并以此荣耀其身。

古文:因命为刺史者凡数人。

现代文:因此便有几个人被任命为刺史。

古文:时王建立自青州移镇上党,乃以光远为平卢军节度使,封东平王。

现代文:当时王建立从青州移镇上党,于是任命杨光远为平卢军节度使,封为东平王。

古文:光远面奏,请与长子同行,寻授承勋莱州防御使。

现代文:杨光远当面上奏,请求和他的长子一同前行,不久任命杨承勋为莱州防御使。

古文:及赴任,仆从妓妾至千余骑,满盈僭侈,为方岳之最。

现代文:等到前去上任,仆从妓妾达到一千多骑,满载充盈,过分奢侈,为地方长官之最。

古文:下车之后,惟以刻剥为事。

现代文:上任之后,只以苛刻收敛为事。

古文:后因景延广上言,请取光远麾下所借官马二百匹,光远怒曰: 此马先帝赐我,何以复取?

现代文:少帝即位,册拜为太师,封为寿王。后来因为景延广上奏,请收回杨光远部下所借官府马匹三百匹。杨光远愤怒地说: 这些马是先帝赏赐给我的,凭什么又取回?

**古文:是疑我也。 **

现代文:这是不信任我。

古文:遂遣人潜召取子承祚自单州奔归,朝廷乃就除淄州刺史,以从其便。

现代文:于是,派人暗地里把儿子杨承祚从单州召唤回来,朝廷便任命杨承祚为淄州刺史,以顺从他的意思。

古文:光远益骄,因此构契丹,述少帝违好之短,且言大饥之后,国用空虚,此时一举可以平定。

现代文:杨光远更加骄横,因此与契丹交好,叙说少帝违背和好的过失,并且说大饥荒之后,国库费用空虚,这时一举可以平定后晋。

古文: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牧,陷我博陵,少帝幸澶渊。

现代文:开运元年一月,契丹南侵,攻破后晋博陵,少帝驾临澶渊。

古文:三月,契丹退,命李守贞、符彦卿率师东讨。

现代文:三月,契丹退回,少帝命令李守贞、符彦卿率兵东征。

古文:光远素无兵众,惟婴城自守,守贞以长连城围之。

现代文:杨光远平常就没有兵马士众,只有绕城自己防守,因此李守贞把城池长期围困起来。

古文:冬十一月,承勋与弟承信、承祚见城中人民相食将尽,知事不济,劝光远乞降,冀免于赤族。

现代文:冬十一月,杨承勋与他的弟弟杨承信、杨承祚见城中人民相互蚕食殆尽,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便劝杨光远请求投降,希望免于诛灭全族。

**古文:光远不纳,曰: 我在代北时,尝以纸钱驼马祭天池,皆沉没,人言合有天子分,宜且待时,勿轻言降也。 **

现代文:杨光远不予采纳,说: 我在代北的时候,曾经用纸钱驼马祭祀天池,都沉入池中,人们说有做天子的福分,应该暂且等待时机,不要轻易谈论投降之事。

古文: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亲校杜延寿、杨瞻、白延祚等,枭其首,乃遣承祚送于守贞。

现代文:杨承勋担心祸在旦夕,便与各位弟弟共同计划,杀掉节度叛官丘涛,以及亲校杜延寿、杨赡、白延祚等,割下他们的头颅,派杨承祚送给李守贞。

古文:因纵火大噪,劫其父幽于私第,以城纳款,遣即墨县令王德柔贡表待罪,光远亦上章自首。

现代文:趁便放火大声呐喊,劫持他们的父亲杨光远,幽禁在私宅里,献城投降,派即墨县令王德柔进降表等待治罪,杨光远也上表自首。

**古文:少帝以顷岁太原归命,欲曲全之,执政曰: 岂有逆状滔天而赦之也? **

现代文:少帝因近年他从太原归顺,想保全他。执政官员说: 难道有叛逆滔天而被赦免的吗?

古文:《欧阳史》:守贞遣客省副使何延祚杀之于其家。

现代文:于是命令李守贞自行处置。李守贞派人杀了杨光远,以病死的名义上奏朝廷。

古文:汉高祖即位,诏赠尚书令,追封齐王,仍令立碑。

现代文:后汉高祖登上帝位,下诏追赠为尚书令,追封为齐王,又下令为他立碑。

古文:未几,其碑石无故自折,可知其阴责也。

现代文:不久,那碑石无故自行断折,可知上天是报应不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