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四

古文: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

现代文: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

古文:父珙,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

现代文:父亲名拱,在河南尹张全义手下做客将。

**古文: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曰: 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 **

现代文:桑维翰身材短小面部宽长,非常人之形,成人以后,每每对着镜子自己叹息说: 身高七尺的人,哪比得上脸长一尺的我!

**古文:跪于帐前,自旦之暮,涕泣争之。契丹乃从之,指帐前石谓德钧使者曰: 我已许石郎,此石烂,可改矣。 **

现代文:后晋高祖石敬瑭统领河阳,桑维翰被征召做书记官,历经几个城镇他都跟随着,到石敬瑭在太原登上帝位,桑维翰首先参与谋划,石敬瑭又派他写信向契丹请求援救,契丹果然答应了请求。不久因为赵德钧也派使节去问候契丹,晋高祖害怕契丹改变计策,就命桑维翰到契丹幕帐去,阐述始终如一利害相关的道理,那盟约才确定下来。

古文:及高祖建号,制授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寻改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充枢密院使。

现代文:晋高祖建立国号,诏令桑维翰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主持枢密院事务,不久改任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担任枢密院使。

古文:高祖幸夷门,范延光据鄴叛,张从宾复自河、洛举兵向阙,人心恟恟。

现代文:高祖驾临夷门时,范延光占据邺地反叛。张从宾又从黄河、洛河举兵向都城进攻,人心浮动纷乱。

古文:时有人候于维翰者,维翰从容谈论,怡怡如也,时皆服其度量。

现代文:当时,有人监视着桑维翰。桑维翰从容自若,谈人论事,和悦如常。人们都叹服他的气量胆识。

古文:及杨光远平鄴,朝廷虑兵骄难制,维翰请速散其众,寻移光远镇洛阳。

现代文:到杨光远平定邺地,朝廷担心骄兵难制,桑维翰请求赶快分散他的兵马。

古文:光远由是怏怏,上疏论维翰去公徇私,除改不当,复营邸肆于两都之下,与民争利。

现代文:不久调杨光远镇守洛阳,杨光远因此此怏怏不乐,上奏疏指斥桑维翰背公徇私,任免不当,又在两都之地营建宅邸市铺,与老百姓争夺财利。

古文:高祖方姑息外将,事不获已,因授维翰检校司空、兼侍中,出为相州节度使,时天福四年七月也。

现代文:高祖正迁就朝外将领,事情不得了结,只好任桑维翰为检校司空、兼侍中,出任相州节度使。当时是天福四年七月。

古文:先是,相州管内所获盗贼,皆籍没其财产,云是河朔旧例。

现代文:在此之前,相州管区内凡抓获盗匪贼寇,全都没收他们的财产,说这是河朔原有旧例。

古文:及维翰作镇,以律无明文,具事以奏之。

现代文:到桑维翰担任镇守,因法律条款无此明文规定,便废止这一旧例并上奏朝廷。

古文:诏曰: 桑维翰佐命功全,临戎寄重,举一方之往事,合四海之通规,况贼盗之徒,律令具载。

现代文:高祖诏令: 桑维翰辅佐皇帝功高,面临战事可寄重任,废除一地的旧事,符合天下的通规,况且对盗匪贼寇的处罚,法律条令都有记载。

古文:比为抚万姓而安万国,岂忍罪一夫而破一家。

现代文:如若为了安抚万民百姓而使各地安定,岂可忍心因加罪一人而连及破毁一家。

古文:闻将相之善言,成国家之美事,既资王道,实契人心。

现代文:听从文武百官的美好计策,可以成就国家的大事,这既佐助了王道的实现,又切合人们的心愿。

**古文:今后凡有贼人准格律定罪,不得没纳家资,天下诸州皆准此处分。 **

现代文:今后,凡有贼匪一律按照法律条款定罪。不得没收缴纳他的家财,全国各州都按此处理。

古文:自是劫盗之家,皆免籍没,维翰之力也。

现代文:从此,抢劫犯的家庭,都免除没收财产的处罚,这是桑维翰的功劳。

古文:岁余,移镇兗州。

现代文:过了一年多,调任镇守兖州。

古文:时吐浑都督白承福为契丹所迫,举众内附,高祖方通好于契丹,拒而不纳。

现代文:这时,吐谷浑都督白承福被契丹威迫,率领徒众入关,依附后晋,高祖正与契丹往来和好,拒绝吐谷浑的归附不予接纳。

古文: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患契丹之强,欲谋攻袭,戎师往返路出于真定者,皆潜害之,密与吐浑相结,至是遂纳焉,而致于朝。

现代文: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担心契丹的强大,图谋袭击契丹,往来于真定一带契丹的军队,都被他暗地里消灭,秘密与吐谷浑深厚交往,到这时,安重荣接纳了白承福,并且使他朝见了高祖。

古文:既而安重荣抗表请讨契丹,且言吐浑之请。

现代文:接着,安重荣上表请求讨伐契丹,并且说这是吐谷浑的请求。

**古文:疏奏,留中不出。高祖召使人于内寝,传密旨于维翰曰: 朕比以北面事之,烦懑不快,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 **

现代文:这时,安重荣手握强兵,占据重镇,仗恃他的勇猛,逞专横跋扈之势。高祖看表后,犹豫不决。桑维翰知道安重荣已心怀奸计,又担心朝廷违逆了他的意志,于是秘密地上疏进言。疏奏送到,高祖不予公布,召唤使者入内,对桑维翰传达秘旨: 我近来北面称臣侍奉契丹,心中愤懑不快,现在细读了你的奏章,心中愤懑解开就像睡醒了一样,我的计谋已经决定,你不必担心了。

古文:七年夏,高祖驾在鄴都,维翰自镇来朝,改授晋昌军节度使。

现代文:七年夏天,高祖驾临邺都,桑维翰从兖州前来朝拜,改任晋昌军节度使。

古文:少帝嗣位,征拜侍中,监修国史。频上言请与契丹和,为上将景延广所否。

现代文:少帝石重贵即位,征召拜为侍中,监理编修国史,不断上书请求与契丹和谈通好,被上将军景延广所否定。

古文:明年,杨光远构契丹,有澶渊之役,凡制敌下令,皆出于延广,维翰与诸相无所与之。

现代文:第二年,杨光远与契丹结怨,在澶渊发生战争,凡进攻敌军,下达命令,都出自景延广。桑维翰与各位宰相没有参与的机会。

**古文:及契丹退,维翰使亲党受宠于少帝者,密致自荐,曰: 陛下欲制北方以安天下,非维翰不可。 **

现代文:等到契丹败退,桑维翰派受少帝宠幸的亲信秘密地推荐自己说 :皇上要想制服北方戎狄安定国家,非桑维翰不可。

古文:少帝乃出延广守洛,以维翰守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宏文馆大学士,继封魏国公。

现代文:少帝于是命景延广出守洛阳,让桑维翰担任中书令,又任枢密使、弘文馆大学士,接着,封为魏国公。

古文: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浸理。

现代文:事情无论大小,全部委托给他,几月之间,百事渐趋治理。

古文:然权位既重,而四方赂遗,咸凑其门,故仍岁之间,积货钜万,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

现代文:然而权力地位显赫以后,各地贿赂馈赠的东西,都汇集到他的门下,所以,连着一两年之内,聚积的财货无数,因此,那些轻薄浮躁的人得以借机兴起诽谤。

**古文:未几,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皆以亲旧用事,与维翰不协,间言稍入。维翰渐见疏忌,将加黜退,赖宰相刘昫李崧奏云: 维翰元勋,且无显过,不宜轻有进退。 **

现代文:不多久,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都因为任用亲朋故旧,与桑维翰不相协和,离间之言逐渐进入皇帝耳中,桑维翰渐渐被疏远猜忌,将要被罢免斥退,全靠宰相刘日句,李崧上奏 :桑维翰立过大功,并且没有大的过错,不应该轻易贬退。

古文:少帝乃止。

现代文:少帝才作罢。

古文:寻以冯玉为枢密使,以分维翰之权。

现代文:不久,任用冯玉为枢密使,以此削弱桑维翰的权力。

古文:后因少帝微有不豫,维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弟重睿择师傅以教道之,少帝以此疑其有他。

现代文:后来因少帝稍有不适,桑维翰曾经暗地里派遣宫廷使者向太后表达心意,请求为皇弟石重睿选择老师来教育辅导他。少帝因此怀疑桑维翰怀有异心。

**古文:俄而冯玉作相,与维翰同在中书,会舍人卢价秩满,玉乃下笔除价为工部侍郎,维翰曰: 词臣除此官稍慢,恐外有所议。 **

现代文:不久以后,冯玉做了宰相,与桑维翰都在中书省,正好碰上舍人卢价任职期满,冯玉就提笔委任卢价为工部侍郎,桑维翰说: 文官出任这种官职要稍稍慢些,恐怕外界有所议论。

古文:因不署名,属维翰休假,玉竟除之,自此维翰与玉尤不相协。

现代文:因此不予签名。接着桑维翰休假,冯玉终归任命了卢价,自此桑维翰与冯玉更加不相协调。

古文:俄因少帝以重睿择师傅言于玉,玉遂以词激少帝,寻出维翰为开封府尹。维翰称足疾,罕预朝谒,不接宾客。

现代文:不久少帝把石重睿选择老师的事告诉了冯玉,冯玉于是用言语刺激少帝。少帝不多久就派桑维翰出任开封府尹,桑维翰称脚有病,很少参朝晋见,不与宾客往来。

古文:是岁,秋霖经月不歇。

现代文:这一年,秋雨下了一月不停止。

古文:一日,维翰出府门由西街入内,至国子门,马忽惊逸,御者不能制,维翰落水,久而方苏。

现代文:一天,桑维翰走出府宅大门,由西街进入内城,到了国子门,乘马忽然惊恐奔跑,驾车的人不能控制,桑维翰掉进水中,过了好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古文:或言私邸亦多怪异,亲党咸忧之。

现代文:有人说他的私人官邸也多有鬼怪,亲近他的人都为此忧心忡忡。

古文:及契丹至中渡桥,维翰以国家安危系在朝夕,乃诣执政异其议,又求见帝,复不得对。

现代文:到契丹国主打到中渡桥,桑维翰因国家危在旦夕,才到执政处提出他的异议,又求谒见少帝,得不到准允。

**古文:维翰退而谓所亲曰: 若以社稷之灵,天命未改,非所能知也;若以人事言之,晋氏将不血食矣。 **

现代文:桑维翰回家,对他亲近的人说: 如果以国家的命运而论,天命是否改变,不是我们所能知晓的,如果以人事而论,晋朝将不会再存在了。

**古文:开运三年十二月十日,王师既降契丹;十六日,张彦泽以前锋骑军陷都城。契丹遣使遗太后书云: 可先使桑维翰、景延广远来相接,甚是好事。 **

现代文:开运三年十二月十日,后晋的军队已经投降契丹,十六日,张彦泽率领前锋骑兵攻陷了都城,契丹国主派使者送信给太后说: 可以先让桑维翰、景延广远道来迎接,这是很好的事。

古文:是日凌旦,都下军乱,宫中火发。

现代文:这天凌晨,都城下的军队发生骚乱,宫殿里大火突发。

**古文:维翰时在府署,左右劝使逃避,维翰曰: 吾国家大臣,何所逃乎! **

现代文:桑维翰当时正在府宅,左右侍臣劝他逃跑躲避,桑维翰说: 我是国家大臣,逃到什么地方去呢?

古文:即坐以俟命。

现代文:便坐在那里等候命令。

古文:时少帝已受契丹抚慰之命,乃谋自全之计,因思维翰在相时,累贡谋画,请与契丹和,虑契丹到京穷究其事,则显彰己过,故欲杀维翰以灭其口,因令图之。

现代文:当时,少帝已经接受了契丹国主安抚慰藉的诏命,正考虑保全自己之计,因而想到桑维翰担任相国时,多次进献计谋策划,请求与契丹通好,担心如果契丹国主到达京都后追究这事,则要显露自己的过错,所以打算杀掉桑维翰灭掉口供。因此叫人去干这件事。

古文:张彦泽既受少帝密旨,复利维翰家财,乃称少帝命召维翰。

现代文:张彦泽接受少帝的密旨之后,又贪图桑维翰的家财,于是声称少帝下令召见桑维翰。

**古文:维翰束带乘马,行及天街,与李崧相遇,交谈之次,有军吏于马前揖维翰赴侍卫司,维翰知其不可,顾谓崧曰: 侍中当国,今日国亡,翻令维翰死之,何也? **

现代文:桑维翰系上腰带乘马前去,走到天街,与李崧相遇,两人交谈之际,有个军官在马前指请桑维翰去侍卫司,桑维翰知道不可违抗,回头对李崧说: 侍中主持国政,今天国家灭亡了,反让我为此去死,这是为什么?

古文:崧甚有愧色。

现代文:李崧很感愧疚。

古文:是日,彦泽遣兵守之,十八日夜,为彦泽所害,时年四十九。

现代文:这一天,张彦泽派兵看守他,十八日夜晚,被张彦泽杀害,当时年仅四十九岁。

古文:即以衣带加颈,报契丹主:维翰自经而死。

现代文:张彦泽用衣带系在桑维翰脖子上,报告给契丹国主说桑维翰上吊自杀了。

**古文:契丹主曰: 我本无心害维翰,维翰不合自致。 **

现代文:契丹国主答复说: 我本无心害桑维翰,桑维翰不该自杀。

古文:契丹至阙,使人验其状,令殡于私第,厚抚其家,所有田园邸第,并令赐之。

现代文:契丹国主到了京城,派人验证他的尸体,下令把他的灵柩安放在私宅里,优厚地抚养他的家属,所有田园宅府,一起赏赐给他的家人。

古文:及汉高祖登极,诏赠尚书令。

现代文:到后汉高祖登基,下令追赠为尚书令。

古文:维翰少时所居,恆有魑魅,家人咸畏之,维翰往往被窃其衣,撮其巾栉,而未尝改容。

现代文:桑维翰年轻时居住的地方,常有鬼怪出现,家里人都惧怕。桑维翰常常被鬼怪偷窃了衣服,取走洗沐用具,他却不曾改变面容。

古文:当两朝秉政,出上将杨光远、景延广俱为洛川守;又尝一制除节将十五人,各领军职,无不屈而服之。

现代文:在两朝执掌国政,把上将杨光远、景延广全部贬出镇守洛川。还曾经一次奏议任命节度使十五人,各任军职,没有谁不屈服他的。

古文:理安阳除民弊二十余事,在兗、海擒豪贼过千人,亦寇恂、尹翁归之流也。

现代文:治理安阳时废除民间陋习二十多件,在兖州、海州一举擒获一千多豪强贼寇,亦称得上是寇恂、尹翁归一类的人物了。

古文:开运中,朝廷以长子坦为屯田员外郎,次子埙为秘书郎。

现代文:开运年间,朝廷任命他的长子桑坦为屯田员外郎,次子桑埙为秘书郎。

古文:是夜,令壮士就府缢杀之。当维翰之缢也,犹瞋目直视,嘘其气再三,每一嘘皆有火出,其光赫然,三嘘之外,火尽灭,就视则奄然矣。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

现代文:桑维翰对同僚说 :汉代三公的儿子封郎的体制废除已经很长时间了,近来偶或又实行这种体制,很易引起外面的议论。 于是上表抗命,坚决推辞不受,不久,改任桑坦为大理司直,桑埙为秘书省正字,舆论认为这件事办得好。当初,高祖在位的时候,下令废除翰林学士院,因此把内外制合并归入阁下,让舍人掌管内廷,几年之间,特别重视舍人的选拔,到桑维翰再处相位时,一两天间,上奏再设置学士院,大凡任命的官职,都是他的亲朋故友,当时舆论认为桑维翰为相的业绩一向高尚,是众望所归,虽然任官有些偏颇,也就不怪罪他了。赵莹,字玄辉,华阴人。

古文:曾祖溥,江陵县丞。

现代文:曾祖父赵溥,是江陵县县丞。

古文:祖孺,秘书正字。

现代文:祖父赵孺,做过秘书正字。

古文:父居晦,为农。

现代文:父亲赵居晦,从事农耕。

古文: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

现代文:赵莹风度俊美,性情纯厚恭谨。

古文: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现代文:后梁龙德年间,开始担任康延孝的从事。

古文: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现代文:后唐同光年间,康延孝镇守陕州,时逢唐庄宗讨伐蜀国,令康延孝担任骑兵将领。

古文: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现代文:将要出发时,留下赵莹监修金天神祠。

**古文: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 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 **

现代文:祠庙建成之后,忽然一天梦见神仙在前亭召唤他,并用优厚的礼仪来款待他,那神仙对赵莹说: 你前程远大,应该自己珍惜。

古文: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现代文:便送给他一把箭一根笏,赵莹醒来后感到惊异。

古文: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

现代文:明宗继承帝位,任命晋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赵莹当时就在陕府,以原官的身份谒见晋高祖,两人一见如故,高祖就上奏任命他为管记。

古文: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

现代文:高祖镇守各镇他都跟随着。高祖多次派他进宫朝见皇上,官至御史大夫,赏赐黄金紫服。

古文: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

现代文:高祖再度镇守并州时,赵莹位至节度判官。

古文: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金紫光禄大夫、户部侍郎,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

现代文:高祖建立国号时,拜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金紫光禄大夫、户部侍郎,主持太原府事务,不久又升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

古文: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

现代文:高祖进入洛阳后,派赵莹携带聘礼答谢契丹,返回后,加封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主管户部。

古文: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现代文: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碰上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让回归华州服丧,赵莹就穿着朝服跟随高祖左右,有人因此非议他,等到入阁为相,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

古文: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现代文:监修国史时,因唐代历史残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加强修纂补编实录,撰修正史二百卷在当时刊行,赵莹出力最多。

古文: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现代文:晋少帝即位,拜为守中书令。

古文: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现代文:第二年,任检校太尉本官,外出担任晋昌军节度使。

古文: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现代文:这时,天下飞蝗为害甚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蝗虫一斗者,供给米粟一斗,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

古文: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

现代文: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不久,移镇华州,一年多后又入京担任开封尹。

古文: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

现代文:开运末年,冯玉、李彦韬执政,因桑维翰才能名望一向过重,而赵莹柔顺而能控制,因此,一同拥举他,罢除桑维翰宰相调出京城,恢复赵莹相位,加封弘文馆大学士。

古文: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 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恆怏怏,安可更与兵权?

现代文:到李崧、冯玉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赵莹私下对冯立、李崧说: 杜重威是皇室至亲,他所希求的不曾如愿,心中常常不快,怎么可以再给予兵权?

**古文: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

现代文:如果边陲有战事,只有李守贞可以担任将领。

古文: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现代文: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赵莹与冯玉、李彦韬一起跟从前往,契丹永康王即位,任命赵莹为太子太保。

古文: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现代文:后周广顺初年,周太祖派尚书左丞田敏向契丹禀报,在幽州碰上了赵莹。

**古文: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 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

现代文:赵莹见到中原汉人,悲叹惆怅不已,并对田敏说: 老朽漂零异乡寄居在这里,最近听说妻室去世,孩儿无恙,幸蒙朝廷皇帝倍加抚恤存爱,东京旧宅本来属于公家,也听说皇上优待恩宠特别给予好的价钱收购,老夫至死无以报答。

古文: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现代文:于是向南叩头,涕泪横流。

古文: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

现代文:在此之前,后汉高祖把入蕃将相的宅第全部赏赐给跟随御驾的大臣,所以把赵莹宅第赏赐给了后周太祖。

**古文: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 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 **

现代文:周太祖当时担任枢密副使,召唤赵莹的儿子原刑部郎中赵易则说: 所赏赐的宅第,除去属于国家的部分之外,如果另有契券证明是你们自己所置办的,可以归还置办所费的价值。

古文:即以千余缗遗易则。

现代文:于是把一千多缗钱送给了赵易则。

古文: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

现代文:赵易则惶恐推辞谦让,周太祖坚持给予他,才接受下来,所以赵莹说了上面的话。

古文: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现代文:不久,赵莹在幽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古文: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

现代文:赵莹刚染上疾病时,便派人祈求禀告契丹国主,希望让他这把老骨头送回后周,让羁旅他乡的魂魄有幸复归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

古文: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现代文:等到去世,就派他的儿子赵易从和家中几位人护丧回归,还派遣大将护送到京城。

古文: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现代文:周太祖感慨良久,下诏追赠太傅,还赏赐他的儿子五百匹丝绢,以办理丧事,并让送回安葬在华阴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