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十

古文:张存敬,谯郡人也。

现代文:张存敬,谯郡人。

古文: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

现代文:性情刚直,有胆识勇气,临危无所畏惧。

古文: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

现代文:唐中和年间,跟从太祖奔赴汴州,因他能屈己效忠,颇与太祖亲昵,首任右骑都将。

古文: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

现代文:跟从太祖征讨黄巢和蔡州贼寇,共经百战,多于危急之间,显现奇略,因此频立大功。

古文: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

现代文:光启年间,李罕之会合晋军在盟津包围张宗,太祖派丁会、葛从周、张存敬一同前往奔驰救援。

古文: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现代文:张存敬领骑兵首先攻击敌军将领,其他诸军帮助他,敌骑大败,因而解除了河桥之围。

古文: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

现代文:大顺二年,任各军都虞候,辅佐霍存掌领大军,收取宿州,因功上奏朝廷加封为检校兵部尚书。

古文:太祖东征徐、兗,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屡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现代文:太祖东征徐州、兖州,张存敬有俘获斩杀之功,凡接受指令,都相机而动,在弓箭擂石面前,必身先士卒,太祖特别褒扬看重他,任他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古文: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现代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古文: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现代文:光化二年夏四月,幽州沧州部队侵扰魏郡,太祖又任张存敬为都指挥使。

古文: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

现代文:三年,大举进军,与葛从周相连统帅各军进攻浮阳,建起几十座营栅,包围刘守文几个月。

古文: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

现代文:这时幽州刘仁恭领兵援救,张存敬在乾宁军南边的老鸦堤偷袭。

古文: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万余蹄。

现代文:这一天,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活捉马慎交以下一百多人,俘获战马一万多匹。

古文: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

现代文:同年秋七月,领军收复镇州,张存敬率领部众渡过滹沱河,部队击鼓前进,遇上镇州游击部队几千人,于是追击他们,一直攻入镇州城的壅门,收得鞍马牛驼数以万计。

古文:翼日,镇人纳质而旋。

现代文:第二天,在镇州人投降后旋师。

古文: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

现代文:接着任宋州刺史,一年多,很有政绩。

古文: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

现代文:又领部队攻伐蓟门,数十天间接连攻下瀛、莫、祁、景四州,俘获不可胜数。

古文: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现代文:在怀德驿与中山的部队交战,积尸数十里,中山开城门投降。

古文: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现代文:天复元年春,太祖因为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晋人结亲,凭借靠山骄纵放肆,因而命张存敬领大军攻讨他。

古文: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

现代文:即日收复绛州,生擒绛州刺史陶建钊,降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定。

古文:进围河中,王珂请降。

现代文:前进包围河中,王珂请求投降。

古文: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

现代文:太祖嘉奖张存敬,任他为护国军留后。

古文: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任检校司空,接着调任宋州刺史。

古文: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现代文:将上任,病重,十多天后死在河中。

古文:太祖闻之,痛惜移晷。

现代文:太祖闻讯,痛惜良久。

古文:开平初,追赠太保。

现代文:开平初年追赠为太保。

古文: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现代文:乾化三年又追赠为太傅。

古文:子仁愿,晋天福中,仕至大理。寇彦卿,字俊臣,大梁人也。祖琯,父裔,皆宣武军牙校。

现代文:寇彦卿,字俊臣,大梁人,祖父寇,父亲寇裔,都是宣武军牙校。

古文:太祖镇汴,以彦卿将家子,擢在左右。

现代文:太祖镇守汴州时,因为寇彦卿为将门子弟,便提拔他在自己身边。

古文:弱冠,选为通赞官。

现代文:成年后,被选为通赞官。

古文:太祖为元帅,补元帅府押牙,充四镇通赞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累奏授检校司徒,领洺州刺史。

现代文:太祖任元帅时,寇彦卿补任元帅府押牙,兼任四镇通赞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太祖接连上奏朝廷,授与寇彦卿检校司徒,任氵名州刺史。

古文:罗绍威将杀牙军,遣使告于太祖,太祖命彦卿使于魏,密与绍威谋之。竟成其事,彦卿之力也。

现代文:罗绍威将要诛杀牙军时,派使者告诉太祖,太祖命寇彦卿出使魏州,与罗绍威密谋,终于办成了这件事,是寇彦卿出了大力。

古文: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

现代文:寇彦卿身长八尺,高鼻梁,方脸盘,声如洪钟。

古文:善骑射,好书史,复善伺太祖之旨,凡所作为,动皆云合。

现代文:善于骑马射箭,爱看书籍史传,又善于领会太祖旨意,所有作为,都与太祖相合。

**古文:太祖每言曰: 敬翔、刘捏、寇彦卿,盖为我而生。 **

现代文:太祖常说 :敬翔、刘捍、寇彦卿,都是为我而生的啊。

古文:其见重如此。

现代文:如此看重寇彦卿。

古文:太祖有所乘乌马,号 一丈乌 ,尝以赐彦卿。

现代文:太祖有匹坐骑乌马,叫 一丈乌 ,曾赐给寇彦卿。

古文:天复中,太祖迎昭宗于凤翔,累与岐军对阵。

现代文:天复年间,太祖到凤翔迎接昭宗,多次与岐下李茂贞的军队对阵。

古文:《九国志·硃景传》:梁祖闻景名,命寇彦卿率劲骑三千袭霍丘,图取景,且谕梁祖之意令降,景率其徒战于丘墟林泽中,射死者无数,彦卿兵折力殚而去。太祖受禅,为华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现代文:当时寇彦卿任各道马军步军都排阵使,曾经亲自身穿甲胄,乘太祖所赐乌马,驰骋于战阵之前,太祖瞧着他说 :真是神将啊! 昭宗回到京师,赐寇彦卿为迎銮毅勇功臣名号,改任邢州刺史,接着迁任亳州团练使。太祖接受禅让帝位后,寇彦卿任华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

古文:岁余,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现代文:一年多后,入京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古文:一日,过天津桥,有老人误冲其趋道者,排之,落桥而毙,为御史府所弹,太祖不得已,责授左卫中郎将。

现代文:一天,经过天津桥,有一老人误撞他的前导骑卫,被推开,掉到桥下摔死了,寇彦卿因此被御史府弹劾,太祖不得已,贬任寇彦卿为左卫中郎将。

古文:不数月,除相州防御使,依前行营诸军排阵使。

现代文:不到几个月,任相州防御使,复任行营各军排阵使旧职。

古文:未几,授河阳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现代文:不久,任河阳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

古文:及太祖遇弑,彦卿追感旧恩,图御容以奠之。

现代文:到太祖被杀害,寇彦卿追感旧恩,画下太祖图形以祭奠他。

古文: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即涕泗交流。

现代文:每当与客人随便谈起前朝旧事时,就眼泪鼻涕一起流下。

古文:末帝嗣位,遥领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以拒淮寇,寻改右金吾卫上将军。

现代文:末帝即位,寇彦卿遥任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以抵拒淮南吴国贼寇,接着改任右金吾卫上将军。

古文:贞明初,授邓州节度使。

现代文:贞明初年,任邓州节度使。

古文:会淮人围安陆,彦卿奉诏领兵解围,大破淮贼而回。

现代文:遇上淮南吴人围困安陆,寇彦卿奉诏领兵解围,大破淮南贼寇而回。

古文:四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七。

现代文:四年,死于藩镇,时年五十七岁。

古文:诏赠侍中。

现代文:诏令追赠为侍中。

古文:彦卿贞干明敏,善事人主,然怙宠作威,多忌好杀,虽显立功名,而犹为识者之所鄙焉。

现代文:寇彦卿坚贞干练聪明敏捷,善于服事人主,然而恃宠作威作福,性多妒忌,喜欢杀戮,虽然大有功名,仍然被有识之人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