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十一

古文:庞师古,曹州南华人,初名从。以中涓从太祖,性端愿,未尝离左右。

现代文:庞师古,曹州南华人,初名叫从,以中涓官身份追随太祖,性情诚挚愚忠,未曾离开太祖左右。

古文:及太祖镇汴,树置戎伍,始得马五百匹,即以师古为偏将,援陈破蔡,累有战功。

现代文:到太祖镇守汴州时,建立武装,才得战马五百匹,即以庞师古为偏将,援助陈州,攻破蔡州,屡有战功。

古文:及硃珍以罪诛,遂用师古为都指挥使。

现代文:到朱珍因罪而被诛杀,便任庞师古为都指挥使。

古文:乃渡淮,饷军于庐寿,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沿淮转战,所至克捷。

现代文:于是渡过淮河,到庐寿饷军,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沿淮河转战,所到之处都能获捷。

古文:寻代硃友裕领军,攻下徐州,斩时溥首以献。

现代文:旋即取代朱友裕统帅军队,攻下徐州,砍下时溥首级献上。

古文:遂移军伐兗州,入中都,寨于梁山,败于硃瑄之众,袭至垒下;又破硃瑾于清河。

现代文:接着转移军队攻打兖州,攻入中都,结营梁山,打败朱王宣的部队,袭至城下,又在清河打败朱瑾。

古文:从讨汶阳,与硃瑄、硃瑾及晋将史俨兒战于故乐亭,大捷而回。

现代文:跟从太祖攻伐汶阳,与朱王宣、朱瑾及晋军将领史俨儿在故乐亭交战,大胜而回。

古文:乾宁四年正月,复统诸军伐郓,拔之,擒其帅硃瑄以献,始表为天平军节度留后,寻授徐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司徒。

现代文:乾宁四年正月,又领各军攻伐郓州,占领了郓州城,活捉了郓军首领朱王宣献上,始得上表推荐任天平军节度留后,旋即任徐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司徒。

古文:太祖受禅后,委兵柄,与康怀英等攻潞州,以 蚰蜓堑 缭之,飞鸟不度。

现代文:八月,与葛从周分领大军,渡过淮河攻伐杨行密。十一月,庞师古在清口扎营,营地地势低下,有人请求迁移营址,庞师古不听。

古文:既逾岁,晋人援至,王师大败,道昭为晋军所杀。

现代文:接着有人告诉淮南吴人挖决淮河上流堤岸,说: 大水来了! 庞师古怒他惑众,杀了他。

古文:徐怀玉,本名琮,亳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

现代文:紧接着梁军便陷于洪水泥淖之中,不能战斗,而吴军乘机攻袭,所以被打败,庞师古死于战阵之中。徐怀玉,本名叫琮,亳州焦夷县人。小时以雄勇俊杰自任,跟随太祖起军。

古文:唐中和末,从至大梁。

现代文:唐朝中和末年,跟随太祖到大梁。

古文: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

现代文:光启初年,蔡州贼人屯驻金堤驿,徐怀玉带领轻装骑兵接连打败他们,因而不断升迁直到亲从副将,改任左长剑都虞候。

古文: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奏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现代文:又随从太祖在板桥打败蔡州贼寇,占取秦宗权八座营寨,太祖上奏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右散骑常侍。

古文:文德初,同诸军解河阳之围,复从破徐、宿。

现代文:文德初年,同众军解除河阳之围,从太祖攻下徐州、宿州。

古文:乾宁中,奏加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

现代文:乾宁年间,上奏加封为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

古文:破硃瑾于金乡南,擒宗江以献,表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现代文:在金乡南边打败朱瑾,活捉宗江献上,上表授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古文:乾宁四年,庞师古失利于清口,怀玉独完军以退。

现代文:乾宁四年,庞师古在清口失利,仅徐怀玉保全军队退回。

古文:光化初,转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俄奏授沂州刺史。

现代文:光化初年,转任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不久上奏授与沂州刺史。

古文:顷之,王师范以青州叛,屡出兵侵轶,怀玉击退之。

现代文:随后,王师范据青州反叛,屡次出兵侵犯沂州,徐怀玉击退他。

古文:天复四年,转齐州防御使,加检校司空,从大军迎驾于岐下。

现代文:天复四年,转任齐州防御使,加封检校司空,跟随大军到岐下迎驾。

古文:归署华州观察留后。

现代文:回来后暂任华州观察留后。

古文:一年,复领所部兵戍雍州,寻召赴河中,补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

现代文:一年后,又领部下士兵戍守雍州,接着应召赴河中,补任晋、绛、同、华五州马军步军都指挥使。

古文: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

现代文:天三年任左羽林统军,转任右龙虎统军,领六军士兵奔赴泽州。

古文: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现代文:旋即被晋军攻击,昼夜冲击,挖地而入,徐怀玉率亲兵迎杀敌军于隧道之中,晋军于是后退。

古文:开平元年,授曹州刺史,加检校司徒。

现代文:开平元年,任曹州刺史,加封检校司徒。

古文:明年,除晋州刺史。

现代文:第二年,任晋州刺史。

古文:其秋,晋军大至,已乘其墉,怀玉选亲兵五十余人,拥杀下城。

现代文:那年秋天,晋军大举扑来,已经登上城墙,徐怀玉挑选亲兵五十多人,一拥而上将敌人杀下城墙。

古文:晋军既退,出家财以赏战士。

现代文:晋军后退后,徐怀玉拿出家财来奖赏战士。

古文:岁中,晋军又至,怀玉领兵败之于洪洞。

现代文:这年中,晋军再一次攻来,徐怀玉领兵在洪洞打败他们。

古文:三年,制授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练兵缮壁,人颇安之,加检校太傅。

现代文:开平三年,诏令授与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徐怀玉训练士兵,修缮城墙,人人都感安心,徐怀玉被加封为检校太傅。

古文:乾化二年,庶人友珪既篡立,河中硃友谦拒命,遣兵袭鄜州,怀玉无备,寻为河中所掳,囚于公馆。

现代文:乾化二年,庶人朱友王圭已经篡夺帝位,河中朱友谦抗拒朝令,派兵袭击州,徐怀玉没有防备,旋即被河中军俘虏,囚禁在公馆。

古文:贼知密州虚弱,援兵未至,昼夜急攻,遂陷,康乂出为贼所害。

现代文:到朱友王圭派康怀英领兵包围河中时,朱友谦担心徐怀玉有变,于是杀害他。

古文: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

现代文:徐怀玉才质气概刚健英勇,临阵未曾受挫败退,平生创伤遍体,有战将的英名。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

古文:祖秀,父庆宗,俱不仕。以彦章贵,秀赠左散骑常侍,庆宗赠右武卫将军。

现代文:祖父王秀,父亲王庆宗,都没有做过官,后因为王彦章显贵,追封王秀为左散骑常侍,追封王庆宗为右武卫将军。

古文:彦章少从军,隶太祖帐下,以骁勇闻。

现代文:王彦章少小从军,隶属于太祖手下,因骁勇善战而闻名。

古文:稍迁军职,累典禁兵。

现代文:逐渐提升军职,接连升到掌管禁卫军。

古文:从太祖征讨,所至有功,常持铁枪冲坚陷阵。

现代文:跟随太祖征战时,所到之处都立有战功,常手持铁枪冲锋陷阵。

古文:开平二年十月,自开封府押牙、左亲从指挥使授左龙骧军使。

现代文:开平二年十月,从任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升任左龙骧军使。

古文:三年,转左监门卫上将军,依前左龙骧军使。

现代文:三年,转任左监门卫上将军,仍兼任左龙骧军使。

古文:乾化元年,改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依前左监门卫上将军。

现代文:乾化元年,改任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仍兼任左监门卫上将军。

古文:二年,庶人友珪篡位,加检校司徒。

现代文:二年,太祖庶子朱友王圭弑父篡位,加封王彦章为检校司徒。

古文:三年正月,授濮州刺史、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依前左先锋马军使。

现代文:三年正月,授与濮州刺史、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仍兼任左先锋马军使。

古文:未几,改先锋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不久改任先锋步军都指挥使。

古文:《通鉴》云:晋人夜袭澶州,陷之。

现代文:四年,任澶州刺史,进封为开国伯。

古文:九月,授汝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依前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改郑州防御使。

现代文:五年三月,朝廷商议将魏州分为两镇,担心魏州人不听从,就派遣王彦章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驻扎在邺城的金波亭,以防备不平常的事变发生。同月二十九日夜晚,魏州军队叛乱,首先攻击在金波亭馆舍的王彦章,王彦章南逃。七月,晋军攻陷澶州,王彦章家人全落入晋军手中。

古文:三年十二月,授西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傅,依前郑州防御使。

现代文:晋王将他家人迁到晋阳,待他们非常优厚,派遣奸细偷偷地诱降王彦章,王彦章立即杀了派来的奸细以拒绝晋王李存勖。几天以后,他的家人被杀害。九月,授与汝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仍任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改任郑州防御使。

古文:顷之,授行营诸军左厢马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不久,授与行营诸军左厢马军都指挥使。

古文:五年五月,迁许州两使留后,军职如故。

现代文:五年五月,调任许州两使留后,军职依前不变。

古文:六年正月,正授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充散指挥都头都军使,进封开国侯。

现代文:六年正月,授与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兼任散指挥都头都军使,进封为开国侯。

古文:未几,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现代文:不久,授与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古文:七年正月,移领滑州。

现代文:七年正月,调任领管滑州。

古文: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现代文:龙德三年四月三十日,晋军攻陷郓州,朝廷内外都非常震惊。

古文: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现代文:五月,梁末帝以王彦章代替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古文: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

现代文:王彦章在接受任命的当天,匆忙整理行装赶赴华台,就从杨村砦坐船顺黄河而下,士兵水陆两路一起进发,截断了晋军建在德胜的浮桥,攻击南城,占领了它,晋军于是放弃了北城,合并军力保守杨刘。

古文: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彻北城,拆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

现代文:当王彦章带领水军沿河而下时,晋军全部拆毁北城,锯开房屋木料编成木筏,将步兵安置在黄河岸上,与王彦章部队各走一边,每当遇到转滩回水的地方,两军的步兵就在黄河中流交战,飞奔的箭矢就像雨点一样密集,有时连船和筏子都翻过来沉入水中,等到达杨刘时,一路交战共有一百多次。

古文: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

现代文:王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停,晋军竭尽全力固守,有四次差点被攻陷。

古文: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现代文:六月,晋王李存勖亲自领兵援救杨刘城,王彦章的部队挖成重重战壕,筑成层层堡垒,晋王的援军不得进入杨刘城。

古文: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

现代文:晋王于是派军队在博州东岸筑起堡垒,以接应郓州。

古文: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军来援,彦章及退。

现代文:王彦章得知后,派军队赶到,急忙攻击他们的营栅,从早晨到中午,晋军阵地快被攻下,这时晋王带领大军来援救,王彦章才撤退。

古文: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现代文:七月,晋王到了杨刘,王彦章军队失利,末帝于是罢免了王彦章的兵权,下令返回朝廷,以段凝做招讨使。

古文: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

现代文:在这以前,赵岩、张汉杰两伙人扰乱朝政,王彦章非常痛恨他们,性格又刚正,不能缄默容忍。

**古文: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 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 **

现代文:当他受命任北面招讨使时,对他身边的亲近说: 等我立下这次战功之后,班师回军的那天,将杀尽奸臣,以报答天下人。

**古文:赵、张闻之,私相谓曰: 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 **

现代文:赵、张两人听说后,私下商议说: 我们宁愿死在沙陀人李存冒力的手中,也不能被王彦章杀掉。

古文:因协力以倾之。

现代文:因此协力倾轧王彦章。

古文: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现代文:这时段凝贿赂勾结赵、张两人,自己谋求兵权,一向与王彦章不协调,暗地里贬损王彦章的功劳,背着干些延误阻挠的事,以至梁朝军队失利,终于罢免了王彦章而任用段凝,不到一百天,梁朝就因此而灭亡了。

古文:是岁秋九月,朝廷闻晋人将自兗州路出师,末帝急遣彦章领保銮骑士数千于东路守捉。且以郓州为敌人所据,因图进取,令张汉杰为监军。

现代文:这年秋天九月,朝廷听到晋人将经过兖州出兵,末帝急忙派王彦章率领朝廷禁卫军骑兵几千人到东路守候截获,又因为郓州被敌人占据,想乘机进攻夺取,命令张汉杰做监军。

古文:一日,彦章渡汶,以略郓境,至递坊镇,为晋人所袭,彦章退保中都。

现代文:一天,王彦章渡过汶水,去夺取郓州,到递坊镇时,遭晋人袭击,王彦章退回据守中都。

古文:十月四日,晋王以大军至,彦章以众拒战,兵败,为晋将夏鲁奇所擒。

现代文:十月四日,晋王率领大军来到,王彦章率领部下抵御交战,被打败,被晋军将领夏鲁奇俘获。

**古文:鲁奇尝事太祖,与彦章素善,及彦章败,识其语音,曰: 此王铁枪也。 **

现代文:夏鲁奇曾经服事过梁太祖,与王彦章一向友好,当王彦章战败时,夏鲁奇听出了他的口音,说: 这就是王铁枪呀。

古文:挥槊刺之,彦章重伤,马踣,遂就擒。

现代文:挥动长矛刺来,王彦章受了重伤,战马跌倒,于是被活捉了。

**古文:晋王见彦章,谓之曰: 尔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未? **

现代文:晋王李存勖看到王彦章,对他说: 你常常把我看作乳臭小儿,今天服不服我?

古文:又问: 我素闻尔善将,何不保守兗州?

现代文:又问 :我一向听说你善于带兵,为什么不据守兖州?

**古文:此邑素无城垒,何以自固? **

现代文:中都一向没有城墙堡垒,怎么能据以自守?

**古文:彦章对曰: 大事已去,非臣智力所及。 **

现代文:王彦章回答说: 大事已经去了,不是我的才智所能挽回的。

古文:晋王恻然,亲赐药以封其创。

现代文:晋王心下怜悯,亲自赐给他药物以敷治创伤。

古文:晋王素闻其勇悍,欲全活之,令中使慰抚,以诱其意。

现代文:晋王平素听说他勇敢强悍,想保全他的性命,命令中使慰问安抚,以诱惑他的意志。

古文:彦章曰: 比是匹夫,本朝擢居方面,与皇帝十五年抗衡;今日兵败力穷,死有常分,皇帝纵垂矜宥,何面目见人!

现代文:王彦章说 :以前我是一介平民,梁朝提升我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与晋王相抗衡,今天兵败势衰,死是应有的本分,晋王即使垂恩可怜赦宥我,我有什么脸面见人?

古文: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

现代文:难道有作为臣子作为将领的人,早上服事梁皇而晚上服事晋王的吗?

**古文:得死,幸矣! **

现代文:能得到一死就是我的荣幸了。

**古文:晋王又谓李嗣源曰: 尔宜亲往谕之,庶可全活。 **

现代文:晋王又对李嗣源说: 你可以亲自去劝导他,或者还可劝降而保全他的性命。

**古文:时彦章以重伤不能兴,嗣源至卧内以见之,谓嗣源曰: 汝非邈佶烈乎? **

现代文:这时王彦章因受重伤不能起身,李嗣源亲自到他卧室里去见他,王彦章对李嗣源说 :你不就是邈佶烈吗?

古文:邈佶烈,盖嗣源小字也。彦章素轻嗣源,故以小字呼之。

现代文:邈佶烈,原来是李嗣源的小名,王彦章一向瞧不起李嗣源,所以用小名称呼他。

古文:既而晋王命肩舆随军至任城,彦章以所伤痛楚,坚乞迟留,遂遇害,时年六十一。

现代文:不久晋王命令用轿子抬着他随部队到任城去,王彦章因为所受创伤疼痛,坚决要求留下不走,于是被杀害,当时年龄六十一岁。

古文:彦章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

现代文:王彦章性格忠烈勇猛,很有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

**古文:尝谓人曰: 李亚子斗鸡小兒,何足畏! **

现代文:闲时曾对人说: 晋王李亚子只不过是一个斗鸡小儿,哪值得顾虑害怕!

古文:初,晋王闻彦章授招讨使,自魏州急赴河上,以备冲突,至则德胜南城已为所拔。

现代文:当初,晋王得知王彦章被授与北面招讨使时,从魏州急忙赶到黄河岸边,以应付他的冲击,等到达时德胜南城早已被攻克。

**古文:晋王尝曰: 此人可畏,当避其锋。 **

现代文:晋王曾经说 :这人太可怕了,应避开他的锋芒。

古文:一日,晋王领兵迫潘张寨,大军隔河,未能赴援,彦章援枪登船,叱舟人解缆,招讨使贺瑰止之,不可。

现代文:一天,晋王领兵逼近梁军潘张寨。梁朝大军隔着黄河,不能赶赴救援,这时王彦章操起铁枪登上一条船,喝令船工解开缆绳,招讨使贺瑰阻止他,不听。

古文:晋王闻彦章至,抽军而退,其骁勇如此。

现代文:晋王听说王彦章杀来了,就撤军后退。他的骁勇竟然能这样。

古文:及晋高祖迁都夷门,嘉彦章之忠款,诏赠太师,搜访子孙录用。

现代文:当后晋高祖石敬瑭迁都至夷门时,嘉奖王彦章的忠挚诚恳,下诏书追赠为太师,搜求他的子孙录取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