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纪二

古文: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从周统诸将略地于山东,遂次于邢、洺。

现代文:光化元年正月,太祖派葛从周统帅各位将领攻夺山南东道,直到邢州、洺州。

古文:三月,昭宗以帝兼领天平军节度使,余如故。

现代文:三月,唐昭宗令太祖兼任天平军节度使。

古文:四月,沧州节度使卢廷彦为燕军所攻,弃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

现代文:四月,沧州节度使卢廷彦被燕军攻击,卢廷彦弃城逃往魏州,魏人将他送往汴州。

古文:是月,帝以大军至钜鹿,屯于城下,败晋军万余众于青山口,俘马千余匹。

现代文:该月,太祖率领大军到达钜鹿,驻扎在城下,在青山口打败晋军一万多人,俘获战马千余匹。

古文:丁卯,遣从周分兵攻洺州,斩刺史邢善益,擒将五十余人。

现代文:二十八日,派葛从周分兵进攻氵名州,斩杀氵名州刺史邢善益,擒获将官五十多人。

古文:五月己巳,邢州刺史马师素弃城遁去。

现代文:五月一日,邢州刺史马师素弃城而逃。

古文:辛未,磁州刺史袁奉滔自刭而死。

现代文:三日,磁州刺史袁奉滔自刎而死。

古文:五日之内,连下三州。

现代文:五天之内,连下三州。

古文:因以葛从周兼邢州昭义军节度使留后,帝遂班师。

现代文:于是以葛从周兼邢州昭义军节度使留后,太祖班师。

古文:是时,襄州节度使赵匡凝闻帝军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

现代文:这时,襄州节度使赵匡凝听到太祖的军队在清口战败,便秘密投靠淮南贼寇。

古文:七月,帝遣氏叔琮率师伐之。

现代文:七月,太祖派氏叔琮领军讨伐赵匡凝。

古文:未几,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琳临阵就擒。

现代文:不久,泌州刺史赵越城投降,随州刺史赵琳临阵就擒。

古文:二年正月,淮南杨行密举全吴之众,精甲五万,以伐徐州,帝领大军御之。

现代文:二年正月,淮南杨行密出动吴国所有兵力,精兵五万,来攻打徐州,太祖率领大军抵抗。

古文:行密闻帝亲征,乃收军而退。

现代文:杨行密听到太祖亲征,于是收军而退。

古文:时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大举蕃汉兵号十万以伐魏,遂攻陷贝州,州民万余户,无少长悉屠之。

现代文:这时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大举出动蕃汉兵马号称十万攻打魏州,又攻陷贝州,州民一万多户,无论老少全遭屠杀。

古文:进攻魏州,魏人来乞师,帝遣硃友伦、张存敬、李思安等先屯于内黄,帝遂亲征。

现代文:刘仁恭攻打魏州时,魏人来求救兵,太祖派朱友伦、张存敬、李思安等先屯驻在内黄,太祖于是亲征。

古文:三月,与燕军战于内黄北,燕军大败,杀二万余众,夺马二千余匹,擒都将单无敌已下七十余人。

现代文:三月,与燕军在内黄以北交战,燕军大败,杀死二万多人,夺得战马二千多匹,活捉都将单无敌以下七十多人。

古文:《通鉴》:单可及,幽州骁将,号单无敌。是月,葛从周自山东领其部众,驰以救魏。

现代文:本月,葛从周从山东道率领他的部下,奔驰援救魏州。

古文:翼日,乘胜,诸将张存敬以下连破八寨,遂逐燕军,北至于临清,壅其残寇于御河,溺死者甚众。

现代文:次日乘胜进击,张存敬以下各将连破八座营寨,燕军遂被赶走,向北逃到临清,残兵败将被赶到御河,淹死了许多人。

古文:仁恭奔于沧州。

现代文:刘仁恭逃往沧州。

古文:六月,帝表丁会为潞州节度使,以李罕之疾亟故也。

现代文:六月,太祖上表推荐丁会为潞州节度使,是因为李罕之病重。

古文:又遣葛从周由固镇路入于潞州,以援丁会。

现代文:又派葛从周从固镇来到潞州,以援助丁会。

古文:七月壬辰朔,海州陈汉宾拥所部三千奔于淮南。

现代文:七月一日,海州陈汉宾带领部下三千人投奔淮南吴国。

古文:戊戌,晋人陷泽州。

现代文:七日,晋人攻陷泽州。

古文:帝遣召葛从周于潞,留贺德伦以守之。

现代文:太祖从潞州召回葛从周,留下贺德伦守潞州。

古文:未几,德伦为晋人所逼,遂弃潞而归,由是潞州复为晋人所有。

现代文:不久,贺德伦被晋人所逼,便放弃潞州而归,因此潞州又被晋人占有。

古文:十一月,陕州都将硃简杀留后李璠,自称留后,送款于帝。

现代文:十一月,陕州都将朱简杀死留后李,自称为留后,与太祖讲和。

古文:三年四月,遣葛从周以兗、郓、滑、魏之师伐沧州。

现代文:三年四月,派葛从周率领兖、郓、滑、魏四州军队攻伐沧州。

古文:五月庚寅,攻德州,拔之,枭刺史傅公和于城上。

现代文:五月四日,进攻德州,攻占了它,斩下刺史傅公和的脑袋挂在城墙上示众。

古文:己亥,进攻浮阳。

现代文:十三日,进攻浮阳。

古文:六月,燕帅刘仁恭大举来援,从周与诸将逆战于乾宁军老鸦堤,大破之,杀万余众,俘其将佐马慎交已下百余人。

现代文:六月,燕军主帅刘仁恭大举前来增援,葛从周与众将在乾宁军老鸦堤迎战,大败燕军,杀敌一万多人,俘虏燕军将佐马慎交以下一百多人。

古文:既而以连雨,遂班师。

现代文:不久因为接连下雨,于是班师。

古文:八月,河东遣李进通袭陷洺州,执刺史硃绍宗。

现代文:八月,河东晋人派李进通袭击并攻占氵名州城,抓住刺史朱绍宗。

古文:帝遣葛从周自鄴县渡漳水,屯于黄龙镇,亲领中军涉洺而寨;晋人惧而宵遁,洺州复平。

现代文:太祖派葛从周从邺县渡过漳水,驻扎在黄龙镇,亲自带领中军进入氵名州地界扎营。晋人害怕而夜逃,氵名州城又被收复。

古文:九月,帝以仁恭、进通之入寇也,皆由镇、定为其囊橐,即以葛从周为上将以伐镇州,遂攻下临城,渡滹沱以环其城。

现代文:九月,太祖因为刘仁恭、李进通的入寇,都以镇州、定州作为后方,于是以葛从周为上将以攻伐镇州。攻下临城,渡过滹沱河包围镇州州城。

古文:十一月,以张存敬为上将,自甘陵发军,北侵幽、蓟,连拔瀛、莫二郡,遂移军以攻中山。

现代文:太祖带领亲军接着来到,镇州主帅王害怕,献上人质请求结盟,又贡献有花纹的缯布二十万以犒劳军士,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十一月,以张存敬为上将,从甘陵发兵,向北进袭幽州、蓟州,接连攻下瀛州、莫州,接着移兵以攻中山。

古文:定帅王郜以精甲二万战于怀德亭,尽殪之。郜惧,奔于太原。迟明,大军集于城下,郜季父处直持印钥乞降,亦以缯帛三十万为献,帝即以处直代郜领其镇焉。

现代文:定州主帅王郜害怕,逃往太原。天亮时,大军聚集于定州城下,王郜的叔父王处直拿着印信钥匙求降,又用缯帛二十万为献礼,太祖便让王处直取代王郜镇守定州。

古文:是月,燕人刘守光赴援中山,寨于易水之上,继为康怀英、张存敬等所败,斩获甚众。

现代文:本月,燕人刘守光赴援中山,在易水岸边安营,接着被康怀英、张存敬等打败,杀死俘获甚多。

古文:由是河朔知惧,皆弭伏焉。是岁,唐左军中尉刘季述幽昭宗于东宫内,立皇子德王裕为帝,仍遣其养子希度来言,愿以唐之神器输于帝。

现代文:这年,唐朝左军中尉刘季述将昭宗幽禁在东宫,立皇子德王李裕为帝,又派自己的养子刘希度前来相告,愿将唐朝帝位送给太祖。

古文:帝时方在河朔,闻之,遽还于汴,大计未决。

现代文:太祖当时正在河朔,闻讯,急回汴州,大计未决。

古文:会李振自长安使回,因言于帝曰: 夫竖刁、伊戾之乱,所以资霸者之事也。

现代文:遇上李振从长安出使回来,于是向太祖说: 以前竖刁、伊戾作乱,正帮助促成霸者的事业。

**古文:今阉竖幽辱天子,王不能讨,无以令诸侯。 **

现代文:现在小人幽禁屈辱天子,大王若不诛讨,将无法号令诸侯。

古文:帝悟,因请振复使于长安,与时宰潜谋反正。

现代文:太祖醒悟,于是请李振再次出使长安,与当时唐朝宰相暗中策划拨乱反正之事。

古文:天复元年正月乙酉朔,唐宰相崔允潜使人以帝密旨告于侍卫军将孙德昭已下,令诛左右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即时迎昭宗于东内,御楼反正。

现代文:天复元年正月一日,唐朝宰相崔胤暗中派人将太祖密旨告诉侍卫军孙德昭以下将领,令他们诛杀左右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立刻到东宫迎接昭宗,在御楼恢复昭宗帝位。

古文:是时,河中节度使王珂结援于太原,帝怒,遣大将张存敬率将涉河,由含山路鼓行而进。

现代文:十日,昭宗下诏进封太祖为梁王,以酬报他拨乱反正之功。这时,河中节度使王珂向太原勾结求援,太祖大怒,派大将张存敬率将领渡过黄河,由含山路击鼓进军。

古文:戊申,攻下绛州。

现代文:二十五日,攻下绛州。

古文:三月癸未朔,帝归自河中。

现代文:二十九日,晋州刺史张汉瑜率全郡投降,晋州、绛州平定。

古文:是月,遣大将贺德伦、氏叔琮领大军以伐太原,叔琮等自太行路入,魏博都将张文恭自磁州新口入,葛从周以兗、郓之众自土门路入,洺州刺史张归厚以本军自马岭入,定州刺史王处直以本军自飞狐入,晋州侯言自阴地入。

现代文:二月六日,大军抵达河中,张存敬命包围全城而进攻。九日,蒲州人挥动白旗请求投降。十七日,太祖到河中,以张存敬暂时掌管河中府军政事务,河中平定。

古文:泽州刺史李存璋弃郡奔归太原。

现代文:三月一日,太祖从河中回来。这月,派大将贺德伦、氏叔琮率领大军攻伐太原。泽州刺史李存璋弃城逃回太原。

古文:叔琮引军逼潞州,节度使孟迁乞降。

现代文:氏叔琮领军逼近潞州,节度使孟迁请求投降。

古文:河东屯将李审建、王周领步军一万、骑二千诣叔琮归命,乃进军趋太原。

现代文:河东屯将李审建、王周领步兵一万、骑兵二千归服氏叔琮指挥,于是进军太原。

古文:寻辟其子瓚为节度判官,请故相张浚为重荣撰碑。帝自中和初归唐,首依重荣,至是思其旧德,故恩礼若是。

现代文:四月三日,大军出石会关,驻扎在洞涡驿。氏叔琮当天与各军到达晋阳城下,城中虽时时派精锐骑兵出战,但已非常危急,准备逃离了。

古文:七月甲寅,帝东还梁邸。

现代文:恰逢氏叔琮因粮草供应不上,不得已而撤兵。

古文:十月戊戌,奉密诏赴长安。

现代文:五月二十二日,昭宗令太祖兼任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十月二十日,太祖奉密诏奔赴长安。

古文:是时,朝廷既诛刘季述,以韩全诲、张宏彦为两军中尉,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

现代文:这时,朝廷已诛灭刘季述,以韩全诲、张弘彦为两军中尉,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

古文:是时军国大政,专委宰相崔允,每事裁抑宦官,宦官侧目。

现代文:军国大政,全交付给宰相崔胤,崔胤总想裁减压制宦官,宦官切齿仇恨崔胤。

古文:允一日于便殿奏,欲尽去之,全诲等属垣闻之,尝于昭宗前祈哀自诉。

现代文:一天崔胤在便殿上奏,想除去全部宦官,韩全诲等人耳朵贴着墙壁窃听到,就在昭宗面前祈求哀告。

古文:自是昭宗敕允,每有密奏,令进囊封。

现代文:从此昭宗命令崔胤,如有密奏,就用信袋封好呈上。

古文:全诲等乃访京城美妇人十数以进,使求宫中阴事,昭宗不悟,允谋渐泄。

现代文:韩全诲等人于是寻找京城中的美女十几个进给昭宗,让她们探听皇宫中的秘密,昭宗没有觉察,崔胤的密谋渐渐外泄。

古文:中官视允皆裂,以重赂甘言诱籓臣以为城社,时因燕聚,则相向流涕。

现代文:宦官们对崔胤侧目而视,用厚重的贿赂、好听的言辞诱惑藩臣作为凭借的势力,经常宴聚,相向流泪。

古文:时允掌三司货泉,全诲等教禁兵伺允出,聚而呼噪,诉以冬衣减损,又于昭宗前诉之;昭宗不得已,罢允知政事。

现代文:当时崔胤掌管盐铁、度支、户部等三司的钱财,韩全诲等人教唆禁兵等崔胤出来后,就相聚呼叫,说不能减少冬季的寒衣,又在昭宗面前诉苦,昭宗不得已罢免了崔胤的职权。

古文:允怒,急召帝请以兵入辅,故有是行。

现代文:崔胤大怒,紧急召见太祖请他领兵入京辅佐昭宗,所以太祖有此次长安之行。

古文:戊申,行次河中。

现代文:三十日,到达河中。

古文:同州留后司马鄴,华之幕吏也,举郡来降。

现代文:同州留后司马邺,是华州的幕僚,献城投降。

古文:辛亥,驻军于渭滨,华帅韩建遣使奉笺纳款,又以银三万两助军。

现代文:十一月三日,太祖驻军于渭水之滨,华州主帅韩建派使者奉上书信求和,又用银子三万两资助军费。

古文:是日,行次零口。癸丑,闻长安乱,昭宗为阉官韩全诲等劫迁,西幸凤翔,盖避帝之兵锋也。翼日,遂命旋师,夕次于赤水。

现代文:五日,太祖听到长安变乱,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到了凤翔,以避开太祖的兵锋。第二天,太祖下令回师,晚上住在赤水。

古文:乙卯,大军集于华州城下,韩建惶骇失措,即以城降。

现代文:七日,大军兵临华州城下,韩建惊慌失措,献城投降。

古文:丙辰,帝表建权知忠武军事,促令赴任。

现代文:八日,太祖上表推荐韩建临时主管忠武军,督促他赴任。

古文:同、华二州平。

现代文:同、华二州平定。

古文:是时,唐太子太师卢知猷等二百六十三人列状请帝速请迎奉。

现代文:这时,唐朝太子太师卢知猷等二百六十三人联名写信请太祖赶快迎奉昭宗。

古文:己未,遂帅诸军发自赤水。

现代文:十一日,太祖率各军从赤水出发。

古文:壬戌,次于咸阳。

现代文:十四日,到咸阳。

**古文:侦者云: 天子昨暮至岐山,旦日宋文通扈跸入其闉矣。 **

现代文:侦察兵说: 天子昨晚就到了岐山,今早在宋文通护卫下进入岐山城内重门了。

古文:是时,岐人遣大将符道昭领兵万人屯于武功以拒帝,帝遣康怀英败之,掳甲士六千余众。

现代文:这时,岐人派大将符道昭领兵万人驻扎在武功以抵御太祖,太祖派康怀英打败了他,俘获兵士六千多人。

古文:乙丑,次于岐山,文通遣使奉书自陈其失,请帝入觐。

现代文:十七日,到达岐山,宋文通派使者带信给太祖承认自己的过失,请太祖入城晋见昭宗。

古文:丙辰,及岐闉,文通渝约,闭壁不获通,复次于岐山。

现代文:二十日,太祖到岐山城内重门,文通违约,紧闭城门,不让太祖进入,太祖只得又驻扎在岐山。

**古文:是时,昭宗累遣使赍硃书御札赐帝,遣帝收军还本道。帝诊之曰: 此必文通、全诲之谋也。 **

现代文:这时,昭宗接连派使者携带朱笔御札赐给太祖,要太祖收军回到原地,太祖判断说: 这一定是宋文通、韩全诲的阴谋。 不听。

古文:皆不奉诏。癸酉,飞章奉辞,且移军北伐。

现代文:二十五日,太祖飞呈奏章奉诏辞别,准备调兵北伐。

古文:乙亥,至邠州,节度使李继徽举城降。

现代文:二十七日,到达州,节度使李继徽献城投降。

古文:继徽因请去文通所赐李姓,复本宗杨氏,又请纳其帑以为质,帝皆从之,仍易其名曰崇本。

现代文:继徽于是请求让他废去宋文通赐给他的李姓,恢复本姓姓杨,又请进上妻儿做人质,太祖都答应他,又给他改名叫崇本。

古文:邠州平。

现代文:州平定。

古文:己丑,唐丞相崔允、京兆尹郑元规至华州,以速迎奉为请,许之。

现代文:十二月十一日,唐朝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到达华州,请太祖从速迎奉昭宗,太祖答应了。

古文:二年正月,帝复次于武功,岐人坚壁不下,乃回军于河中。

现代文:二年正月,太祖又驻扎在武功,岐人坚壁不出,太祖便回师到达河中。

古文:二月,闻晋军大举南下,声言来援凤翔,帝遣硃友宁帅师会晋州刺史氏叔琮以御之,帝以大军继其后。

现代文:二月,听到晋军大举南下,声言支援凤翔,太祖派朱友宁领兵会合晋州刺史氏叔琮抵挡晋军,太祖领大军在后面赶来。

古文:三月,友宁、叔琮与晋军战于晋州之北,大败之,生擒克用男廷鸾。

现代文:三月,友宁、叔琮与晋军在晋州北面交战,大败晋军,活捉李克用的儿子廷鸾。

**古文:帝喜,谓左右曰: 此岐人之所恃也,今既如此,岐之变不久矣。 **

现代文:太祖大喜,对身边人说: 晋军是岐人的靠山,现已打败,岐人的变乱就在不久了。

古文:四月,岐人遣符道昭领大军屯于虢县,康怀英帅骁骑败之。

现代文:四月,岐人派符道昭率领大军屯扎在虢县,康怀英领骁勇骑兵打败了他。

古文:丁酉,唐丞相崔允自华来谒帝,屡述艰运危急,事不可缓;又虑群阉拥昭宗幸蜀,且告帝,帝为动容。

现代文:二十一日,崔胤从华州来拜见太祖,极言国运艰难危急,事不可缓,又担心宦官逼迫昭宗到蜀地去,告诉太祖,太祖为之动容。

古文:允将辞,启宴于府署,帝举酒,允情激于哀,因自持乐板,声曲以侑酒。

现代文:崔胤将告辞时,在府署设宴,太祖举起酒杯,崔胤内心十分激动,于是手持乐板,唱曲以助酒兴。

古文:帝甚悦,座中以良马珍玩之物赉,既行,命诸将缮戎具。

现代文:太祖很高兴,当场送给他良马珍玩等物,崔胤走后,太祖命令各位将领修缮作战用具。

古文:五月丁巳,帝复西征。

现代文:五月十二日,太祖再次西征。

古文:六月丁丑,次于虢县。

现代文:六月三日,到达虢县。

古文:癸未,与岐军大战,自辰至午,杀万余众,擒其将校数百人,乘胜遂逼其垒。

现代文:九日,与岐军大战,从上午八时到十二时,杀敌万余人,擒获敌将数百,乘胜逼近敌军营垒。

古文:七月丙午,岐军复出求战,帝军不利。

现代文:七月三日,岐军又出求战,太祖军队失利。

古文:是月,遣孔勍帅师取凤、陇、成三州,皆下之。

现代文:这月,派孔京力领兵夺取了凤、陇、成三州。

古文:是时,帝以岐人坚壁不战,且虑师老,思欲旋旆以归河中,因密召上将数人语其事。

现代文:这时,岐人相率在各座山中扎营以避开太祖军队,太祖分兵征讨,数十天内,全被铲平。九月,太祖因岐人坚壁不战,又担心军队疲劳,想回师河中,于是密召上将数人讨论。

**古文:时亲从指挥使高季昌独前出抗言曰: 天下雄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困,愿少俟之。 **

现代文:这时亲从指挥使高季昌独自上前大声说: 天下英雄豪杰,旁观我们此次勤王已一年多了,现在岐人已经困乏,希望稍微等待时日。

**古文:帝嘉其言,因曰: 兵法贵以正理,以奇胜者诈也,乘机集事,必由是乎! **

现代文:太祖嘉扬他的话,于是说: 兵法以运用正当的手段为贵,以奇谋获胜的就是诈,乘机成就大事,必须运用奇谋了。

**古文:乃命季昌密募人入岐以绐之,寻有骑士马景坚愿应命,且曰: 是行也,必无生理,愿录其孥。 **

现代文:于是命高季昌秘密招募勇士潜入岐城欺骗敌人。立即有骑兵马景坚持应募,而且说: 此行必定不能生还,希望收养我的妻儿。

古文:李茂贞信其言,案:李茂贞即宋文通,此纪前后互异,盖仍当时军檄之文,未及改从画一。

现代文:太祖神情凄然阻止他前去,马景再三请求,才让他去,第二天少量军队开出,各座营寨静寂好像无人,马景于是跃马西奔,直到岐城重门下,欺骗城内守军说,太祖军心愤怨而向东逃离,又说各寨还有一万多人,到晚上也将逃走,应赶快攻击。

古文:遽启二扉,悉众来寇。

现代文:李茂贞信以为真,急忙打开城门,出动全部兵力来攻击。

古文:时诸军以介马待之,中军一鼓,百营俱进,又分遣数骑以据其闉。

现代文:这时潜伏的各军正给战马披上铠甲等待着,中军猛然擂鼓,百营一齐进攻,太祖又分派数百骑兵占领岐城重门。

古文:十一月癸卯,鄜帅李周彝《新唐书》作 李茂勋 ,茂勋即周彝也。统兵万余人屯于岐之北原,与城中举烽以相应。

现代文:岐人进不能立足,退不能回城,被杀戮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李茂贞从此丧胆,仅能闭城不出而已。十一月一日,州主帅李周彝领兵一万多人驻扎在岐城北边平野,与城中以烽火相呼应。

古文:翼日,帝以周彝既离本部,鄜畤必无守备,因命孔勍乘虚袭下之。

现代文:第二天,太祖认为李周彝既已离开州,州必无守备,即命孔京力趁虚而入。

古文:甲寅,鄜州平。

现代文:十二日,州平定。

古文:周彝闻之,收军而遁。

现代文:李周彝闻讯,收兵而逃。

古文:茂贞既失鄜州之援,愕然有瓦解之惧,由是议还警跸,诛阉寺以自赎焉。

现代文:李茂贞既失去州的支援,十分惊愕而自感势力瓦解,于是商议归还御驾,诛杀宦官为自己赎罪。

古文:三年正月甲寅,岐人启壁,唐昭宗降使宣问慰劳,兼传密旨。

现代文:三年正月十二日,岐人打开城门,唐昭宗派使者慰问太祖,又传给密旨。

古文:寻又命翰林学士韩渥、赵国夫人宠颜赍诏押赐帝紫金酒器、御衣玉带。

现代文:接着又命翰林学士韩渥、赵国夫人宠颜携带诏书押送赐给太祖的紫金酒器、御衣玉带。

古文:丙辰,华州留后李存审遣飞骑来告,青州节度使王师范遣牙将张厚辇甲胄弓槊,诈言来献,欲盗据州城,事觉,已擒之矣。

现代文:十四日,华州留后李存审派飞骑相告,青州节度使王师范派牙将张厚用车运载甲胄兵器,假装献给太祖,想偷袭占领州城,事情败露,已被抓获。

古文:是日,师范又遣其将刘鄩盗据兗州。

现代文:这天,王师范又派他的大将刘寻阝窃据兖州。

古文:丁巳,昭宗遣中使押送军容使韩全诲已下三千余人首级以示帝。

现代文:十五日,昭宗派朝中使者押送军容使韩全诲以下三十多人的首级给太祖看。

古文:甲子,昭宗发离凤翔,幸左剑寨,权驻跸帝营。

现代文:二十二日,昭宗出发离开凤翔,到左剑寨,临时住宿在太祖军营。

古文:帝素服待罪,昭宗命学士传宣免之,帝即入见称罪,拜伏者数四。

现代文:太祖穿着素服等候昭宗治罪,昭宗命学士传旨赦免了他,太祖于是进去朝见请罪,再三拜伏。

**古文:既而促召升殿,密迩御座,且曰: 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 **

现代文:接着昭宗召太祖上殿,紧靠在座旁,对他说 :宗庙社稷是您再造,我与亲戚僚属靠您再生。

古文:因解所御玉带面以赐帝;帝亦以玉鞍勒马、金银器、纹锦、御馔酒果等躬自拜进焉。

现代文:即解下身上玉带当面赐给太祖,太祖也将玉鞍勒马、金银器、纹锦、御馔果酒等亲自供奉给昭宗。

古文:及翠华东行,帝匹马前导十余里,宣令止之。

现代文:到御驾出发向东时,太祖一人骑马在前引路十多里,昭宗宣令劝阻了他。

古文:己巳,昭宗至长安,谒太庙,御长乐楼。

现代文:二十七日,昭宗回到长安,拜谒太庙,登上长乐楼。

古文:礼毕,谓帝曰: 朕生入旧京,是卿之力也。

现代文:行礼完毕,对太祖说: 朕能活着回到旧京,是您的功劳。

古文:自古救君之危,曾无有如是者。

现代文:自古拯救君王危难,从没有像您这样的。

**古文:况今日再及清庙,得亲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知不能报矣! **

现代文:况且今天能再次到清庙,得以亲自奉酒奠祭于先皇帝庙室之前,您的恩德,朕知道是无法报答的啊。

古文:即召帝执手,声泪俱发者久之。

现代文:即召太祖上前,拉着他的手,哭泣流泪了很长时间。

古文:翼日,诛宦官第五可范等五百余人于内侍省。

现代文:第二天,在内侍省诛杀宦官第五可范等五百多人。

古文:三月庚辰,制以帝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师,加食邑三千户,实封四百户,仍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

现代文:二月九日,诏令任太祖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增加食邑三千户,实食封四百户,又赐予 回天再造竭忠守正 功臣名号。

古文:戊戌,帝建旆东还,昭宗御延喜楼送之,既醉,遣内臣赐帝御制《杨柳词》五首。

现代文:二十七日,太祖东归,昭宗到延喜楼相送,酒酣,派内臣赐给太祖自己填制的《杨柳词》五首。

古文:三月戊午,至大梁。

现代文:三月十七日,太祖回到大梁。

古文:时以青州未平,命军士休浣以俟东征。

现代文:因当时青州尚未平定,命令军士稍事休息以待东征。

古文:四月丙子,巡师于临朐,亟命逼其城,与青州兵战于城下,大败之。

现代文:四月六日,到临朐视察部队,急令逼近临朐城,与青州兵士在城下作战,大败敌军。

古文:是夕,淮将王景仁以所部援军宵遁,帝遣杨师厚追及辅唐,杀千人,乘胜攻下密州。

现代文:当晚,淮南吴国将领王景仁领着部下援军逃遁,太祖派杨师厚追到辅唐,杀死千人,乘胜攻下密州。

古文:八月戊辰,以伐叛之柄委于杨师厚,帝乃东还。九月癸卯,师厚率大军与王师范战于临朐,青军大败,杀万余人,并擒师范弟师克,即时徙寨以逼其城。

现代文:九月六日,杨师厚率大军与王师范战于临朐,青州军大败,被杀万余人,并活捉王师范弟弟王师克。十四日,偏将刘重霸擒获棣州刺史邵播献上。

古文:是时,将议迎驾东幸洛阳,虑唐室大臣异议,帝乃密令护驾都指挥使硃友谅矫昭宗命,收宰相崔允、京兆尹郑元规等杀之。《欧阳史》云:遣硃谦杀胤于京师,其与友伦击鞠者皆杀之。又,邠、岐兵士侵逼京畿,帝因是上表,坚请昭宗幸洛,昭宗不得已而从之。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青州将领刘寻阝献兖州投降。天元年正月十三日,太祖从大梁出发,西赴河中,长安闻讯,为之震惊。当时太祖准备将昭宗迎到洛阳来,但担心唐室大臣有不同意见,便密令护驾总指挥使朱友谅假托昭宗之命,收捕宰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并杀死他们。又,州、岐州兵士侵逼京城长安近郊,太祖于是上表坚决要求昭宗迁都洛阳,昭宗不得已而依从他。

古文:帝乃率诸道丁匠财力,同构洛阳官,不数月而成。

现代文:太祖便令各道派出工匠财力,共同建造洛阳皇宫,不到几个月便造成。

**古文:二月乙亥,昭宗驻跸于陕,帝自河中来觐,谒见行营。因洒涕而言曰: 李茂贞等窃谋祸乱,将迫乘舆,老臣无状,请陛下东迁,为社稷大计也。 **

现代文:二月十日,昭宗到达陕州,太祖从河中前来晋见,流着眼泪说: 李茂贞等暗中谋乱,又将迫近皇上,老臣我无礼,请陛下东迁到洛阳,是为了国家的大计啊。

古文:昭宗命延于寝室见何皇后,面赐酒器及衣物。

现代文:昭宗命令带太祖到寝室面见何皇后,当面赐与酒器及衣物。

**古文:是时,昭宗累遣中使及内夫人传宣,谓帝曰: 皇后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洛。 **

现代文:何皇后对太祖说: 以后我们夫妇就全都托付给你了。 过后几天,太祖在陕州私宅设宴,请昭宗临幸。

古文:帝以陕州小籓,非万乘久留之地,期以四月内东幸。闰月丁酉,昭宗发自陕郡。壬寅,次于谷水。

现代文:第二天,太祖告辞昭宗先回洛阳,昭宗设内宴招待他,当时宴席上有宫人与昭宗贴着耳朵说话,韩建用脚踩着太祖的脚示意,太祖急忙出去,以为昭宗要谋害自己,于是接连呈上奏章催请昭宗车驾前往洛阳。闰四月三日,昭宗从陕州出发。八日,到达谷水。

古文:是时,昭宗左右惟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兒二百余人,帝犹忌之。

现代文:这时昭宗身边只有小黄门及打供奉、内园小儿二百多人,太祖心中仍有顾忌。

古文: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

现代文:这天密令医官许昭远诈言随驾人员将有变乱,太祖便在别帐设宴,将昭宗的随员全部召来杀死,都埋在帐幕下面。

古文: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

现代文:在这以前,先挑选好二百多人,形状相貌大小都像内园人物,到这时使每一人抓住两个内园小儿,缢杀在坑中,然后穿上他们的衣服带着他们的兵器化装成内园小儿。

古文: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

现代文:昭宗开始时还没觉察,很久后才知道。

古文:甲午,青州节度使王师范至大梁,帝待以宾礼,寻表授河阳节度使。七月辛酉,天子赐帝迎鸾纪功碑,树于洛阳。

现代文:从此昭宗身边都是梁人。二十日,御驾到达洛阳,太祖与宰相百官引导御驾进入皇宫。八月十一日,昭宗在大内被杀害,遗诏让辉王李木兄即位。二年,七月四日,天子赐给太祖迎銮纪功碑,立在洛阳。

古文:庚午,遣大将军杨师厚率前军讨赵匡凝于襄州。

现代文:十三日,派大将军杨师厚率领前军到襄州征讨赵匡凝。十四日,太祖南征。

古文:辛未,帝南征,表赵匡凝罪状,削夺官爵。八月,杨师厚进收唐、邓、复、郢、随、均、房等七州。

现代文:八月,杨师厚收复唐、邓、复、郢、随、均、房等七州。

古文:帝驻军汉江北,自循江干,经度济师之所。

现代文:太祖驻军汉江北岸,亲自顺着江岸筹划过江的地方。

古文:九月甲子,师厚于阴谷江口造梁以济师,赵匡凝率兵二万振于江滨。

现代文:九月八日,杨师厚在阴谷江口造桥以渡军队。赵匡凝领兵二万陈于江边。

古文:师厚麾兵进击,襄人大败,杀万余众。

现代文:杨师厚挥兵进击,襄州人大败,被杀一万多人。

**古文:此帑当有阴物主之,不令常人所得,俟我以有之邪! **

现代文:九日,赵匡凝焚烧襄州城,率领亲信军士驾着轻便小船从汉江逃走。十日,太祖过江,到江中心,船坏了,多次将要沉没,等到达岸边时,船终于沉了。

古文:遂以百余锭赐杨师厚。

现代文:当天太祖进入襄城,便将百余铤黄金赐给杨师厚。

古文:袭荆州,留后赵匡明弃城上峡奔蜀。

现代文:袭击荆州,留后赵匡明弃城经峡州逃往蜀地。

古文:荆、襄二州平。

现代文:荆、襄二州平定。

古文:丁酉,帝又让九锡之命,诏略曰: 但以鸿名难掩,懿实须彰,宜且徇于奏陈,未便行于典册。 又改诸道兵马元帅为天下兵马元帅。是时,帝以唐朝百官服饰多阙,乃制造逐色衣服,请朝廷等第赐之。

现代文: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子任命太祖为相国,总管百官。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武昭、武定、泰宁、平卢、匡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合并为魏国,进封太祖为魏王,入朝可不快步疾走,可带剑穿鞋上殿,赞拜时可不称名字,兼备皇帝享用的九锡之礼。十二月一日,太祖推辞不受相国、魏王和九锡之礼。

古文:其所给俸钱,仍请自来年正月全支。三年正月,幽、沧称兵,将寇于魏。

现代文:四日,天子因太祖坚决辞让九锡之礼,于是命宰相柳灿出使,表述禅让之意。三年正月,幽州、沧州起兵,将侵犯魏州。

古文:魏人来乞师,且以牙军骄悍,谋欲诛之,遣亲吏臧延范密告于帝,帝阴许之。

现代文:魏人来求救兵,又因魏州牙军骄悍难制,魏州主帅想诛灭他们,派亲信官吏臧延范密告太祖,太祖暗中答应他。

古文:乙丑,北征。

现代文:十一日,北征。

古文:先是,帝之爱女适罗氏,是月卒于鄴城,因以兵仗数千事实于橐中,遣客将马嗣勋领长直军千人,杂以工匠、丁夫,肩其橐而入于魏,声言为帝女设祭,魏人信而不疑。

现代文:在这以前,太祖的爱女嫁给魏州主帅罗绍威的儿子,在这月死在邺城,太祖趁机将兵器数千件藏在大口袋里,派客将马嗣勋领长直军一千人,杂在工匠、役夫之中,扛着口袋进入魏州,声称为太祖女儿设祭,魏人信而不疑。

古文:庚午夜,嗣勋率其众与罗绍威亲军数百人同攻牙军,迟明尽杀之,死者七千余人,泊于婴孺,亦无留者。

现代文:十六日夜晚,马嗣勋率领他的士兵与罗绍威的亲军几百人一同进攻牙军,到天明时牙军全被杀死,死者七千多人,就连小孩老人也不留下。

古文:是日,帝次于内黄,闻之,驰骑至魏。

现代文:这天,太祖到达内黄,闻讯后,急驰到魏州。

古文:一夕,帝梦白龙附于两肩,左右瞻顾可畏,忄兄然惊寤。十月辛巳,邠州杨崇本以凤翔、邠、宁、泾、鄜、秦、陇之众合五六万来寇,屯于美原,列十五寨,其势甚盛。帝命同州节度使刘知俊、都将康怀英帅师御之。

现代文:当时魏州的大军正与太祖军队共同攻伐沧州,听到魏州牙军被杀,魏军便立时奔回。太祖的军队追到历亭,杀贼数千,残余部众便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太祖派兵包围了他们。四月一日,攻下高唐,城中军民无论老幼全被杀死,活捉逆贼首领史仁遇献上,太祖令肢解处死他。不久,又攻下澶、博、贝、卫等州。七月八日,从魏州班师。这天收复相州。从此魏州全境平定。二十一日,太祖从魏州回。十月一日,州杨崇本率领凤翔、邠、宁、泾、鄜、秦、陇等州府军队共五六万人前来侵犯,驻扎在美原,列成十五座寨,势力甚强,太祖令同州节度使刘知俊、都将康怀英领兵抵拒。

古文:知俊等大破邠寇,杀二万余众,夺马三千余匹,擒其列校百余人,杨崇本、胡章仅以身免。

现代文:刘知俊大败他们,杀死二万多人,夺得战马三千多匹,擒获列校一百多人,杨崇本、胡章仅只身逃脱。

古文:十一月庚戌,怀英乘胜进军,遂收鄜州。

现代文:闰十二月,晋人、燕人同攻潞州,丁会献城投降晋人,太祖闻讯,即从长芦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