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帝纪上

古文:末帝,讳瑱,初名友贞,及即位,改名锽,贞明中又改今讳。

现代文:末帝讳名瑱,初名叫友贞,到即位后,改名锽,贞明年间又改为今讳。

古文:太祖第四子也。

现代文:是太祖的第四子。

古文:母曰元贞皇后张氏。

现代文:母亲是元贞皇后张氏。

古文:以唐文德元年戊申岁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

现代文:唐朝文德元年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洛阳。

古文:帝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现代文:末帝形貌漂亮,性格沉厚少言,很喜欢读书人。

古文:唐光化三年,授河南府参军。

现代文:唐朝光化三年,授与河南府参军。

古文:太祖受禅,封均王。

现代文:太祖受禅即帝位后,封末帝为均王。

古文:时太祖初置天兴军,最为亲卫,以帝为左天兴军使。

现代文:这时太祖刚建立起天兴军,是最为亲信的警卫部队,任末帝为左天兴军使。

古文:开平四年夏,进位检校司空,依前天兴军使,充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开平四年,夏天,进封为检校司空,仍任天兴军使,兼任东京马步军总指挥使。

古文:乾化二年六月二日,庶人友珪弑逆,矫太祖诏,遣供奉官丁昭溥驰至东京,密令帝害博王友文。

现代文:乾化二年,六月三日,庶人朱友王圭杀害太祖,伪造太祖诏令,派供奉官丁昭浦奔驰到东京,密令末帝杀死博王朱友文。

古文:友珪即位,以帝为东京留守,行开封府尹,检校司徒。

现代文:朱友王圭即位后,任末帝为东京留守,代理开封府尹、检校司徒。

古文:友珪以篡逆居位,群情不附。

现代文:朱友王圭以篡夺叛逆的手段即位,人心不拥护他。

**古文:会赵岩至东京,从帝私宴,因言及社稷事。帝以诚款谋之,岩曰: 此事易如反掌,成败在招讨杨令公之手,但得一言谕禁军,其事立办。 **

现代文:遇上赵岩来到东京,与末帝私下谈话,于是涉及社稷大事,末帝以诚心向他请教,赵岩说 :这事易如反掌,成败掌握在招讨杨令公的手中,只要他一句话告诉禁军,事情就可立时办成。

古文:岩时典禁军,还洛,以谋告侍卫亲军袁象先。

现代文:赵岩当时掌管禁军,回到洛阳时,将这事告诉了侍卫亲军袁象先。

古文:帝令腹心马慎交之魏州见师厚,且言成事之日,赐劳军钱五十万缗,仍许兼镇。

现代文:末帝令心腹马慎交到魏州拜见杨师厚,并说事成之后,赐给慰劳军队的赏钱五十万缗,又答应让他兼管两处藩镇。

古文:慎交,燕人也,素有胆辨,乃说师厚曰: 郢王杀君害父,篡居大位,宫中荒淫,靡所不至。

现代文:马慎交是燕地人,素有胆识,于是游说杨师厚说: 郢王朱友王圭杀害君父,篡居帝位,宫中荒淫,无所不至。

**古文:洛下人情已去,东京物望所归,公若因而成之,则有辅立之功,讨贼之效。 **

现代文:洛阳人心背离,东京为众望所归,令公如能趁机促成大事,则有辅君立帝的大功,有讨伐逆贼的劳绩。

**古文:师厚犹豫未决,谓从事曰: 吾于郢王,君臣之分已定,无故改图,人谓我何! **

现代文:杨师厚犹豫不决,对从事说 :我对于郢王,君臣的名分已定,无缘无故而有其他打算,别人将怎样说我?

古文:慎交曰: 郢王以子弑父,是曰元凶。

现代文:马慎交说: 郢王以儿子的身份杀害父亲,这叫作元凶。

古文:均王为君为亲,正名仗义。

现代文:均王与太祖亲密,名正而义顺。

**古文:彼若一朝事成,令公何情自处! **

现代文:均王若一旦事成,令公将怎样立身处世?

**古文:师厚惊曰: 几误计耳! **

现代文:杨师厚惊愕地说 :几乎误了大事!

古文:乃令小校王舜贤至洛,密与赵岩、袁象先图议。

现代文:于是令小校王舜贤到洛阳,暗中与赵岩、袁象先计议。

古文:时有左右龙骧都在东京,帝伪作友珪诏,遣还洛下。

现代文:这时有左右龙骧军都在东京,末帝伪造朱友王圭的诏令,派遣他们回洛阳。

**古文:《通鉴考异》:《梁太祖实录》: 丙戌,东京言龙骧军准诏追赴西京,军情不肯进发。 **

现代文:此前,刘重遇部下龙骧军一位指挥在怀州反叛,朝廷多年搜捕他的党徒。末帝这时派人激怒龙骧军士兵说 :郢王因为龙骧军曾经反叛,要把你们调往洛阳,将全部活埋你们。

古文:实友珪征之,非友贞伪作,但激怒言坑之耳。诸军忧恐,将校垂泣告帝,乞指生路。

现代文:第二天,再将伪造的诏令通告他们,龙骧各军担忧害怕,将校们流泪陈告末帝,请求指示生路。

古文:帝谕之曰: 先帝三十余年,经营社稷,千征万战,尔等皆会从行。

现代文:末帝告诉他们说 :先帝三十多年,经营国家,千征万战,你们都曾经跟随他。

**古文:今日先帝尚落人奸计,尔等安所逃避。 **

现代文:现在连先帝都落入朱友王圭的奸计之中,你们怎么能逃避?

**古文:因出梁祖御容以示诸将,帝欷歔而泣曰: 郢王贼害君父,违天逆地,复欲屠灭亲军,尔等苟能自趋洛阳,擒取逆竖,告谢先帝,即转祸为福矣! **

现代文:乘机拿出先帝的御像给各位将领看,末帝抽泣着说: 郢王残害君父,违逆天地,又想屠杀亲军,你们等人如果能自行奔赴洛阳,捉拿逆贼,告谢先帝,就转祸为福了。

**古文:众踊跃曰: 王言是也。 **

现代文:众将欢呼说: 均王说得对。

古文:皆呼万岁,请帝为主,时伪凤历元年二月十五日也。

现代文:都高呼万岁,请末帝为主帅,这时是朱友王圭改元的二月十五日。

古文:帝乃遣人告赵岩、袁象先、傅晖、硃圭等。

现代文:末帝于是派人告诉赵岩、袁象先、傅晖、朱王圭等人。

古文:十七日,象先引禁军千人突入宫城,遂诛友珪。

现代文:十七日,袁象先率领禁军一千人突然冲进宫城,于是诛杀了朱友王圭。

古文:事定,象先遣赵岩赍传国宝至东京,请帝即位于洛阳。

现代文:事情安定后,袁象先派赵岩带着传国宝到东京,请末帝到洛阳来即皇帝位。

古文:帝报之曰: 夷门,太祖创业之地,居天下之冲,北拒并、汾,东至淮海,国家籓镇,多在厥东,命将出师,利于便近,若都洛下,非良图也。

现代文:末帝回答说 :夷门是太祖创立帝业的地方,居天下要害之处,向北抵拒并州、氵分州,向东可到淮海,国家的藩镇,多在夷门以东,命将出兵,有近便之利,如建都洛阳,并非好的图谋。

古文:庚午,以镇东军节度副使、充两浙西面都指挥使、行睦州刺史马绰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领秦州雄武军节度使,进封开国候。

现代文:公等如果坚持拥立我,典册之礼应在东京进行,平定贼寇之后,再拜谒洛阳的祖坟祖庙。 这月,末帝在东京即位,废除朱友王圭的伪年号,称为乾化三年。三月四日,以天雄军节度使、潞州行营总招讨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弘农郡王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封为邺王。

古文:是月,文武百官上言,请以九月十二日帝降诞日为明圣节,休假三日。

现代文:本月,文武百官上言,请求将九月十二日末帝的生日定为明圣节,放假三天。

古文:从之。

现代文:末帝应允了。

古文:夏四月癸未,以西京内外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左龙虎统军、濮阳郡开国侯袁象先为特进、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充镇南军节度、江南西道观察处置等使、开封尹、判在京马步诸军事,进封开国公,增食邑一千户。

现代文:夏四月十一日,以西京内外各军马步军总指挥使、检校司徒、左龙虎统军、濮阳开国侯袁象先为特进、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兼任镇南军节度使、江南西道观察使处置使、开封尹,主管在京马步各军事务,进封开国公,增加食邑一千户。

古文:五月乙巳,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及刘守奇率魏、博、邢、洺、徐、兗、郓、滑之众十万讨镇州。

现代文:五月四日,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及刘守奇率领魏、博、邢、氵名、黎、兖、郓、滑各州十万兵力征讨镇州。

古文:庚戌,营于镇之南门外。

现代文:九日,在镇州南门外扎营。

古文:是日,以行营左先锋马军使、濮州刺史王彦章为澶州刺史,充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加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封开国伯;以永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刘鄩为开封尹,遥领镇南军节度使。五月癸丑,朔方军留后、检校司徒韩洙起复,授朔方军节度使,检校太保。秋七月,晋王率师自黄泽岭东下,寇邢、洺,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军于漳水之东。

现代文:十一日,晋军将领史建瑭从赵州率骑兵五百人进入镇州,杨师厚知其有备,从九门调动部队到下博。刘守奇领一支军队从贝州进军冀州的衡水、阜城,攻陷下博。杨师厚自弓高渡过御河,迫近沧州,张万进害怕,求和,杨师厚上表朝廷请任张万进为青州节度使,以刘守奇为沧州节度使。六月二十三日,任沧州顺化军节度使及并、潞、镇、定四州副招讨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张万进为青州节度使。乾化四年秋七月,晋王率领部队从黄泽岭东下,进犯邢州、氵名州,魏博节度使杨师厚驻军漳水之东。

古文:晋将曹进金来奔,晋军遂退。

现代文:晋军将领曹进金前来投奔,晋军才后退。

古文:九月,徐州节度使王殷反。

现代文:九月,徐州节度使蒋殷反叛。

古文:时朝廷以福王友璋镇徐方,殷不受代,乃下诏削夺殷在身官爵,仍令却还本姓蒋,便委友璋及天平军节度使牛存节、开封尹刘鄩等进军攻讨。

现代文:当时,朝廷以福王朱友璋镇守徐州,蒋殷不接受替代,于是朝廷下诏削夺蒋殷现任官爵,便委派朱友璋以及天平军节度使牛存节、开封尹刘寻阝等进军征讨。

古文:三月辛酉朔,以天平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应接等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牛存节为检校太尉,加食邑一千户,赏平徐之功也。

现代文:这时,蒋殷向淮南吴国求救,杨溥派大将朱瑾率部众前来救援,牛存节等迎击朱瑾,打败了他。贞明元年春天,牛存节、刘寻阝攻占徐州,逆贼蒋殷全家自焚而死,从火中找到蒋殷的尸体,割下脑袋献上。

古文:丁卯,以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支赵光逢为太子太保致仕。魏博节度使杨师厚薨,辍视朝三日。

现代文:诏令福王朱友璋前往藩镇镇守。三月一日,以天平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使、应接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牛存节为检校太尉,增加食邑一千户,以奖赏他平定徐州的功劳。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去世,末帝停止上朝三天。

古文:初,师厚握强兵,据重镇,每邀朝廷姑息,及薨,辍视朝三日,或者以为天意。

现代文:当初,杨师厚手握重兵,占据重镇,常要求朝廷姑息,到他去世时,停止上朝三天,有人认为这是天意。

古文:租庸使赵岩、租庸判官邵赞献议于帝曰: 魏博六州,精兵数万,蠹害唐室百有余年。

现代文:租庸使赵岩、租庸判官邵赞向末帝献策说 :魏博镇统管六州,精兵数万,危害唐朝王室一百多年。

古文:罗绍威前恭后倨,太祖每深含怒。

现代文:罗绍威前恭后倨,太祖常常深怀怨怒。

古文:太祖尸未属纩,师厚即肆阴谋。

现代文:太祖尸骨未寒,杨师厚就大行阴谋。

古文:盖以地广兵强,得肆其志,不如分削,使如身使臂,即无不从也。

现代文:这是因为魏博地广兵强,得以为所欲为,如果不分割削弱魏博,让它像身体使用它的手臂一样自由自在,就没有它不能做到的。

古文:陛下不以此时制之,宁知后之人不为杨师厚耶!

现代文:陛下不在这时候制伏它,怎知后人就不再做杨师厚第二呢!

**古文:若分割相、魏为两镇,则朝廷无北顾之患矣! **

现代文:如果分割相、魏为两镇,那么朝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古文:帝曰: 善。 **

现代文:末帝说 :说得好。

古文:即以平卢军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军节度使,遣刘鄩率兵六万屯河朔。

现代文:于是以平卢军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军节度使,派刘寻阝率兵六万屯驻河朔。

古文:所分忧寄,允谓重难;将叶事机,须期通济。

现代文:发布诏书说 :分封疆域土地,是为了奖赏功勋劳绩;建立节镇屯驻军队,也要求灵活便利。

古文:但缘镇、定贼境,最为魏、博亲邻;其次相、卫两州,皆控泽潞山口。

现代文:近来魏博一镇,统辖六州,为河朔间最大的藩屏,是国家的巨镇,为朝廷分忧解难,同舟共济。但是因为镇州、定州贼寇的地盘,与魏州、博州最为邻近;其次相州、卫州,都居于泽州、潞州的山口。

古文:两道并连于晋土,分头常寇于魏封。

现代文:两处都与晋人土地相连,常两头遭受贼寇的骚扰。

古文:既须日有战争,未若惧分节制。免劳兵力,因奔命于两途;稍泰人心,俾安居于终日。

现代文:既然每天都有战争发生,就不如分开予以节制,以免苦劳兵力,两头疲于奔命;逐渐安定民心,使人们能安居终日。

**古文:其相州宜建节度为昭德军。以澶、卫两州为属郡,以张筠为相州节度使。 **

现代文:相州应设置节度为昭德军,以澶、卫两州作为属郡,以张筠为相州节度使。

古文:己丑,魏博军乱,囚节度使贺德伦。

现代文:二十九日,魏博军队叛乱,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

古文:是时,朝廷既分魏博六州为两镇,命刘鄩统大军屯于南乐,以讨王熔为名,遣澶州刺史、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王彦章领龙骧五百骑先入于魏州,屯于金波亭。

现代文:当时,朝廷已分割魏博六州为两镇,命刘寻阝率领大军屯驻于南乐,以征讨王为名,派澶州刺史、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王彦章领龙骧军五百骑兵先进入魏州,屯驻在金波亭。

古文:诏以魏州军兵之半隶于相州,并徙其家焉。

现代文:宣诏将魏州军队一半士兵改隶于相州,并随军迁走他们的家属。

古文:又遣主者检察魏之帑廪。

现代文:又派主管者检查魏州的仓库储存。

古文:既而德伦促诸军上路,姻族辞决,哭声盈巷。

现代文:接着贺德伦督促分出的各军上路前往相州,军士亲戚间告辞分别,满街都是哭声。

**古文:其徒乃相聚而谋曰: 朝廷以我军府强盛,故设法残破,况我六州,历代籓府,军门父子,姻族相连,未尝远出河门,离亲去族,一旦迁于外郡,生不如死。 **

现代文:那些士兵们于是相聚商量说 :朝廷因为我魏博军强盛,所以设法残害。我魏博六州,历代都是一个藩镇,军中父子亲戚相连,未曾远离过河门,现在离开亲戚家族,一旦迁移到外郡,活着就不如死去了。

古文:三月二十九日夜,魏军乃作乱,放火大掠,首攻龙骧军,王彦章斩关而遁。

现代文:三月二十九日夜里,魏博军队于是作乱,纵火抢劫,首先攻打龙骧军,王彦章夺门而逃。

古文:迟明,杀德伦亲军五百余人于牙城,执德伦置之楼上。

现代文:天亮时,杀死贺德伦亲军五百多人于牙城,抓住贺德伦囚禁在牙城城楼上。

古文:有效节军校张彦者,最为粗暴,胆气伏人,乃率无赖辈数百,止其剽掠。

现代文:有位效节军校叫张彦,最为粗暴,胆气过人,于是率几百无赖,阻止兵士的劫掠。

古文:是日,魏之士庶被屠戮者,不可胜计。

现代文:这一天,魏州的军民被杀害的不知有多少。

古文:帝闻之,遣使赍诏安抚,《通鉴》:夏四月,帝遣供奉官扈异抚谕魏军。仍许张彦除郡厚赐,将士优赏。

现代文:末帝闻讯,派使者带着诏书前往安抚,又让张彦任郡官并给予优厚的赏赐,将士们也各给与优待赏赐。

古文:彦等不逊,投诏于地,侮骂诏使,因迫德伦飞奏,请却复相、卫,抽退刘鄩军。

现代文:张彦等人颇不谦逊,将诏书扔到地下,侮骂诏使,又逼迫贺德伦飞书上奏,请朝廷将相、卫二州仍归魏博,撤走刘寻阝军队。

**古文:帝复遣谕曰: 制置已定,不可改易。 **

现代文:末帝又派使者晓谕他们说: 建制已定,不能改易。

古文:如是者三。

现代文:如此往返多次。

**古文:彦等奋臂南向而骂曰: 佣保兒,敢如是也! **

现代文:张彦等人张开双手向南大骂说: 奴婢儿,胆敢这样!

古文:复迫德伦列其事。

现代文:又迫使贺德伦再次上奏。

**古文:时有文吏司空颋者,甚有笔才,彦召见,谓曰: 为我更草一状,词宜抵突,如更敢违,则渡河掳之。 **

现代文:这时有位叫司空廷页的文官,很有文笔之才,张彦召见他,对他说 :为我再起草一封奏章,言语要强硬,如果末帝再敢违抗,我就渡过黄河活捉他。

古文:乃奏曰: 臣累拜封章,上闻天听,在军众无非共切,何朝廷皆以为闲。

现代文:于是上奏说: 我累次送上奏章,向皇上禀告,军士们都切望批复,为何朝廷均以等闲视之?

古文:半月三军切切,而戈予未息;一城生聚皇皇,而控告无门。

现代文:半月来三军情急,而戈矛未息;一城人心惶惶,而控告无门。

古文:惟希俯鉴丹衷,苟从众欲,须垂圣允,断在不疑。

现代文:惟望下察军民衷心,如果顺从众人的要求,就请颁下圣旨,果断而不要再犹豫。

古文:如或四向取谋,但虑六州俱失。

现代文:如果还要四处商议以另求计谋,只怕魏博六州都将丧失。

**古文:言非意外,事在目前。 **

现代文:言在意中,事在眼前。

古文:张彦又以杨师厚先兼招讨使,请朝廷依例授之,故复逼德伦奏曰: 臣当道兵甲素精,貔貅极锐,下视并、汾之敌,平吞镇、定之人。

现代文:张彦又因为杨师厚先前兼任过招讨使,请朝廷照例授予此职,所以又逼迫贺德伦上奏说: 臣所统领兵甲一向精良,士卒极为精锐。傲视并州、氵分州的敌人,平吞镇州、定州的贼寇。

**古文:特乞委臣招讨之权,试臣汤火之节,苟无显效,任赐明诛。 **

现代文:特请授予臣招讨的职权,考验臣赴汤蹈火的节操,如果没有明显的功效,就任皇上诛杀。

古文:诏报曰: 魏、博寇敌接连,封疆悬远,凡于应赴,须在师徒。

现代文:诏书回报说 :魏博与敌寇接壤,所封土地相隔遥远,凡是应召赴任,都要劳师费众。

古文:是以别建节旄,各令捍御,并、镇则委魏、博控制,泽、潞则遣相、卫枝梧。

现代文:因此另立一镇,各令捍卫本土,并州、镇州则交给魏州、博州控制,泽州、潞州则交给相州、卫州控制。

古文:咸逐便安,贵均劳逸,已定不移之制,宜从画一之规。

现代文:全在于追求便利安全,贵于平摊劳苦安逸,已确定不可改变的建制,应顺从统一的安排。

古文:至于征伐事权,亦无定例。

现代文:至于征伐的职权,也没有定例。

古文:且临清王领镇之日,罗绍威守籓以来,所领事衔,本无招讨。

现代文:再说罗宏信、罗绍威镇守魏博以来,所掌官职,本来都不兼招讨使。

古文:只自杨师厚先除陕、滑二帅,皆以招讨兼权,因兹带过鄴中,原本不曾落下,苟循事体,宁吝施行。

现代文:只是杨师厚以前任职陕州、滑州主帅时,都兼任招讨使,因此带回邺中,不曾免去,如果按照道理,都不应兼任。

古文:况今刘鄩指镇、定出征,康怀英往邠、岐进讨,只令统率师旅,亦无招讨使衔。

现代文:况且现在刘寻阝出征镇州、定州,康怀英进讨州、岐下,只让他们统帅部队,也没有招讨使的职衔。

**古文:切宜遍谕群情,勿兴浮议,倚注之意,卿宜体之。 **

现代文:切望遍告军民,不要散布浮浅的议论,朝廷的考虑,您应体谅。

古文:诏至,张彦坏裂,抵之于地,谓德伦曰: 梁主不达时机,听人穿鼻,城中扰攘,未有所依。

现代文:诏书来到,张彦撕得粉碎,扔到地上,对贺德伦说: 梁朝皇帝不懂时世机务,让人牵着鼻子走,城中纷扰,没有可归依的人。

古文:我甲兵虽多,须资势援,河东晋王统兵十万,匡复唐朝,世与大梁仇雠。

现代文:我的甲兵虽然多,还需借助外援,河东晋王领兵十万,匡复唐朝帝业,与梁朝是世仇。

**古文:若与我同力,事无不济,请相公改图,以求多福。 **

现代文:如果与我合力,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请相公改变意图,以求多福。

古文:德伦不得已而从之,乃遣牙将曹廷隐奉书求援于太原。

现代文:贺德伦不得已而听从他,于是派牙将曹廷隐带着书信向太原晋人求援。

**古文:彦使德伦告谕军城曰: 可依河东称天祐十三年,此后如有人将文字于河南往来,便仰所在处置。 **

现代文:张彦让贺德伦告诉城中军民说 :可依照河东晋人纪元,称天十二年,以后如果有人与河南梁人有书信往来,就令所在部门处置。

古文:是月,邠州留后李保衡以城归顺。

现代文:这月,州留后李保衡献城归顺梁朝。

古文:保衡,杨崇本养子也。崇本乃李茂贞养子,任邠州二十余年,去岁为其子彦鲁所毒。

现代文:李保衡是杨崇本的养子,杨崇本又是李茂贞的养子,任职州二十多年,去年被他儿子杨彦鲁杀害。

古文:彦鲁领知州事五十余日,保衡杀彦鲁送款于帝,即以保衡为华州节度使,以河阳留后霍彦威为邠州节度使。

现代文:杨彦鲁掌管州事务五十多天,李保衡杀死杨彦鲁向末帝求和,末帝即任李保衡为华州节度使,以河阳留后霍彦威为州节度使。

古文:五月,晋王率师赴魏州。

现代文:五月,晋王领兵奔赴魏州。

古文:节度使牛存节薨。

现代文:节度使牛存节去世。

古文:是月,凤翔李茂贞遣伪署泾州节度使刘知俊率师攻邠州,以李保衡归顺故也。

现代文:这月,凤翔李茂贞派伪职泾州节度使刘知俊领兵攻打州,是因为李保衡归顺了梁朝的缘故。

古文:自是,凡攻围十四月,节度使霍彦威、诸军都指挥使黄贵坚守捍寇,会救军至,岐人乃退。

现代文:从此共围攻州十四个月,节度使霍彦威、诸军都指挥使黄贵坚守御敌,后遇救军来到,岐人才退。

古文:六月庚寅,晋王入魏州,以贺德伦为大同军节度使,举族迁于晋阳。

现代文:六月一日,晋王进入魏州,以贺德伦为大同军节度使,全家迁往晋阳。

古文:是月,晋人陷德州。

现代文:这月,晋人攻陷德州。

古文:《通鉴》:晋人夜袭澶州,刺史王彦章在刘鄩营,晋人获其妻子。是月,刘鄩自洹水潜师由黄泽路西趋晋阳,至乐平县,值霖雨积旬,乃班师还。

现代文:秋七月,晋军又攻下澶州,刺州王彦章弃城来奔。这月,刘寻阝从洹水偷偷领军由黄泽西奔晋阳,到乐平县,正遇上大雨连下数十天,于是班师而回。

古文:次宗城,遂至贝州,军于堂邑。

现代文:驻扎宗城,终于到达贝州,驻军堂邑。

古文:遇晋军,转斗数十里,晋军稍退。

现代文:遇上晋军,转战数十里,晋军稍微后退。

古文:翼日,鄩移军于莘。

现代文:第二天,刘寻阝移军驻扎莘县。

古文:八月,贺瑰收复澶州。

现代文:八月,贺瑰收复澶州。

古文:二月丙申,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杨涉罢相,守左仆射。

现代文:冬十月二十四日,康王朱友孜谋反,被诛。这天夜里,末帝在寝殿熟睡,忽然听到御榻上的宝剑发出响声,末帝急起一看,朱友孜的叛党已进入宫中,末帝挥剑杀贼才免于祸患。

古文:涉累上章以疾辞位,故有是命。

现代文:十一月九日,改乾化五年为贞明元年。

古文:是月,命许州节度使王檀、河阳节度使谢彦章、汝州防御使王彦章率师自阴地关抵晋阳,急攻其垒,不克而还。

现代文:贞明二年春二月,命许州节度使王檀、河阳节度使谢彦章、汝州防御使王彦章领兵从阴地关抵达晋阳,急攻晋阳城,不胜而回。

古文:三月,刘鄩率师与晋王大战于故元城,鄩军败绩。

现代文:三月,刘寻阝领兵与晋王在故元城大战,刘寻阝军战败。

古文:先是,鄩驻于莘,帝以河朔危急,师老于外,饷馈不充,遣使赐鄩诏,微有责让。

现代文:此前,刘寻阝驻军莘县,末帝因为河朔一带危急,军队长期疲劳在外,粮饷供应不足,派使者赐给刘寻阝诏书,稍有责备。

古文:鄩奏以寇势方盛,未可轻动。

现代文:刘寻阝回奏说敌势正盛,不可轻举妄动。

**古文:帝又问鄩决胜之策,鄩奏曰: 但人给粮十斛,尽则破敌。 **

现代文:末帝又问刘寻阝决胜的策略,刘寻阝上奏说: 只要每人供给十斛粮食,就能打败敌人。

古文:帝不悦,复遣促战。

现代文:末帝不高兴,又催促他出战。

古文:鄩召诸将会议,诸将欲战,鄩默然。

现代文:刘寻阝召来众将计议,诸将都要求出战,刘寻阝默默不语。

古文:一日,引军攻镇定之营,彼众大骇,上下腾乱,俘斩甚众。

现代文:一天,刘寻阝领兵进攻镇定军营,敌人大惊,上下混乱,被俘虏、杀死很多。

古文:时帝遣偏将杨延直领军万余人屯澶州以应鄩,既而晋王诈言归太原,刘鄩以为信。

现代文:这时末帝派偏将杨延直领兵一万多人驻扎澶州以接应刘寻阝,不久晋王假称回太原,刘寻阝信以为真。

古文:是月,召杨延直会于魏城下。鄩自莘率军亦至,与延直会。

现代文:这月,刘寻阝召杨延直会兵魏城下,刘寻阝从莘县领兵也来到,与杨延直相会。

古文:既而晋王自贝州至,鄩引军渐退,至故元城西,与晋人决战,大为其所败。追袭至河上,军士赴水死者甚众,鄩自黎阳济河奔滑州。

现代文:不久晋王从贝州来到,刘寻阝兵逐渐后退,到故元城西边,与晋人决战,被晋军打败,被追击到黄河岸边,军士投水而死的有许多,刘寻阝从黎阳渡过黄河逃奔滑州。

古文:夏四月乙酉朔,威武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闽王王审知赐号忠勤保安兴国功臣,余如故。晋人陷洺州。

现代文:十五日,诏令任刘寻阝为滑州宣义军节度副大使,主管节度使事务。晋军进攻卫州,被攻下,又攻占惠州。夏四月一日,晋军攻下氵名州。

古文:癸卯夜,捉生都将李霸作乱,龙骧都将杜晏球讨平之。

现代文:十九日夜晚,捉生都将李霸作乱,龙骧军都将杜宴球平定他。

古文:时遣捉生军千人戌杨刘,军出宋门外。

现代文:当时派捉生军一千人戍守杨刘,军队从宋门外出。

古文:是夜,由水门复入,二鼓大噪,火发烛城,李霸与其徒燔建国门,不克。

现代文:当夜,又由水门返回,二更时分鼓噪呐喊,纵火照彻全城,李霸与他的党徒焚烧建国门,不能成功。

**古文:龙骧都将杜晏球屯鞠场,闻乱兵至,率骑击之,乱军退,走马登建国门。晏球奏曰: 乱者惟李霸一军,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

现代文:龙骧军都将杜晏球驻军场,听说叛军来到,领着骑兵反击,叛军后退,杜晏球奔马登上建国门,上奏说: 作乱者仅李霸一军,只要固守宫城,天明时臣一定打败他们。

古文:未明,晏球诛霸及其同恶,京师方定。

现代文:不到天亮,杜晏球就诛灭了杜霸及其同党,京师才得以安定。

古文:五月,晋军还太原。

现代文:五月,晋军回太原。

古文:六月,晋人急攻邢州,帝遣捉生都将张温率步骑五百人入于邢州,至内黄,温率众降于晋人。

现代文:六月,晋军急攻邢州,末帝派捉生都将张温领五百步兵骑兵进入邢州,到内黄时,张温率领士兵投降晋军。

古文:秋七月甲寅朔,晋王自太原至魏州,节度使张筠弃城奔京师,邢州节度使阎宝以城降于晋王。

现代文:秋七月一日,晋王从太原到魏州,节度使张筠弃城投奔京师,邢州节度使阎宝献城投降晋王。

古文:九月,晋王还太原。

现代文:九月,晋王回太原。

古文:沧州节度使戴思远弃城来奔,晋人陷贝州。

现代文:沧州节度使戴思远弃城前来投奔。晋军又攻陷贝州。

古文:是岁,河北诸州悉入于晋。

现代文:本年,黄河以北各州全被晋军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