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三

古文:王周,魏州人。

现代文:王周,魏州人。

古文:少勇健,从军事唐庄宗、明宗,稍迁裨校,以战功累历郡守。

现代文:小时勇敢雄健,参加军队跟从后唐庄宗、明宗,逐渐迁升为裨校,因战功多次历任郡守。

古文:晋天福初,范延光叛于魏州,周从杨光远攻降之,安重荣以镇州叛,从杜重威讨平之,以功授贝州节度使。岁余,移镇泾州。

现代文:后晋天福初年,范延光在魏州反叛,王周跟从杨光远进攻并降伏了他。安重荣在镇州反叛,王周又跟随杜重威攻讨平定了他。因功授与贝州节度使,一年多后,调任镇守泾州。

古文:先是,前帅张彦泽在任苛虐,部民逃者五千余户,及下车,革前弊二十余事,逃民归复,赐诏褒美。

现代文:在这以前,前任贝州统帅张彦泽在任上苛刻暴虐,属下逃亡的人民有五千多户。王周一上任,革除前任弊端二十多种,逃亡的人民又回来了,高祖赐诏予以褒扬赞美。

古文:后历邓、陕二镇。

现代文:后来历任邓州、陕州官职。

古文:阳城之役,周时为定州节度使,大军往来,供馈无阙,未几,迁镇州节度使。

现代文:在阳城战役中,王周当时担任定州节度使,晋朝大军来往经过,王周供应馈送没有中断缺失,不久,调任镇州节度使。

古文:周禀性宽惠,人庶便之。

现代文:王周禀性宽厚仁惠,平民百姓都熟悉了解他。

古文:开运末,杜重威降于契丹,引契丹主临城谕之。

现代文:晋少帝开运末年,杜重威投降契丹,带来契丹国主到城下逼降他。

**古文:周泣曰: 受国重恩,不能死战,而以兵降,何面南行见人主与士大夫乎? **

现代文:王周哭着说 :我受晋朝的大恩大德,不能拼死相战,而领兵投降,有什么脸面再去南方见皇上与士大夫呀?

古文:乃痛饮欲引决,家人止之。事不获已,乃见契丹主,授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师。

现代文:于是大量饮酒后想自杀,家里人阻止他,事情不得了结,于是被迫投降,拜见契丹国主,被授予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师。

古文:高祖定天下,移镇徐州,加同平章事。

现代文:汉高祖平定天下,王周调往镇守徐州,加封同平章事。

古文:乾祐元年二月,以疾卒于镇,辍视朝二日,赠中书令。

现代文:乾皊元年二月,因病死于任上,高祖中断上朝两天,追赠王周为中书令。

古文:周性宽恕,不忤物情。

现代文:王周性情宽宏,不违背事物的本性规律。

**古文:初刺信都,州城西桥败,覆民租车,周曰: 桥梁不饬,刺史之过也。 **

现代文:刚任信都刺史时,州城西边桥梁断毁,翻了老百姓交送租粮的车子。王周说 :桥梁不加修固,是刺史的过失呀。

古文:乃还其所沈粟,出私财以修之,民庶悦焉。

现代文:于是赔偿百姓沉于河底的粮食,自己出钱来修复桥梁,平民百姓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