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四

古文:史宏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也。

现代文:史宏肇,字元化,郑州荥泽人。

古文:父潘,本田家。宏肇少游侠无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马。

现代文:父亲史潘,本为种田人,宏肇少年时任侠而无品行,勇壮善行,日行二百里,跑起来就像奔马。

古文:梁末,每七户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后隶本州开道都,选入禁军。

现代文:后梁末年,每七家出一人当兵,宏肇即在军中,后隶属本州开道都,被选入禁军。

古文:尝在晋祖麾下,遂留为亲从,及践阼,用为控鹤小校。

现代文:曾在晋高祖麾下,用为亲信随从,到晋高祖称帝后,任控鹤小校。

古文:高祖镇太原,奏请从行,升为牙校,后置武节左右指挥,以宏肇为都将,遥领雷州刺史。

现代文:汉高祖镇守太原时,上奏请让史宏肇随行,升为牙校,后设置武节左右指挥,以史宏肇为都将,遥任雷州刺史。

古文:高祖建号之初,代州王晖叛,以城归契丹,宏肇征之,一鼓而拔,寻授许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汉高祖立国初年,代州王晖反叛,献城归顺契丹,史宏肇征讨他,一举攻下代州城,接着任许州节度使,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古文:会王守恩以上党求附,契丹主命大将耿崇美率众登太行,欲取上党,高祖命宏肇以军应援。

现代文:遇上王守恩以上党请求归附,而契丹国主命大将耿崇美领兵登上太行山,将夺取上党,高祖命史宏肇领兵接应援助王守恩。

古文:军至潞州,契丹退去,翟令奇以泽州迎降。

现代文:部队到潞州时,契丹兵退走,翟令奇献泽州投降汉军。

古文:会河阳武行德遣人迎宏肇,遂率众南下,与行德合。

现代文:这时河阳武行德派人迎接史宏肇,宏肇即领兵南下,与武行德会合。

古文:故高祖由蒲、陕赴洛如归,宏肇前锋之功也。

现代文:所以汉高祖由蒲州、陕州到洛阳一路顺风无阻,都是史宏肇充当前锋的功劳。

古文:宏肇严毅寡言,部辖军众,有过无舍,兵士所至,秋毫不犯。

现代文:史宏肇严峻刚毅,很少言语,统率部众,有过必罚,而兵士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古文:部下有指挥使,尝因指使少不从命,宏肇立挝杀之,将吏股栗,以至平定两京,无敢干忤。

现代文:部下有位指挥使,曾因为稍不听从指挥,史宏肇立时杖杀他,将官们怕得两腿发抖,以至平定两京,无人敢冒犯他。

古文:从驾征鄴回,加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镇宋州。

现代文:随驾征伐邺都回来后,加封为同平章事,兼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镇守宋州。

古文:高祖大渐,与枢密使杨邠、周太祖、苏逢吉等同受顾命。

现代文:高祖病危时,史宏肇与枢密使杨、郭威、苏逢吉等一同接受遗命。

古文:隐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兼侍中。

现代文:隐帝即位后,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侍中。

古文:居无何,河中、永兴、凤翔连横谋叛,关辅大扰,朝廷日有征发,群情忧揣,亦有不逞之徒,妄构虚语,流布京师。

现代文:不多久,河中、永兴、凤翔三镇联合叛乱,长安一带大受惊扰,朝廷天天征兵发卒,人心惊惧,也有不法之徒,制造谣言,流播京城。

古文:宏肇都辖禁军,警卫都邑,专行刑杀,略无顾避,无赖之辈,望风匿迹,路有遗弃,人不敢取。

现代文:史宏肇统辖禁军,警卫都城,大行刑法杀戮,全无顾忌回避,无赖不法之徒,望风而逃,路上有掉下的东西,没有人敢拾起。

古文:然而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所在,但云有犯,便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

现代文:然而不问罪行轻重和有无缘由道理,只要听说有过失,便处以极刑,被冤枉滥杀的家庭,没有人敢上诉。

古文:时太白昼见,民有仰观者,为坊正所拘,立断其腰领。

现代文:巡逻执法的军官,因此作奸犯科,嫁祸威胁别人,不可胜数。当时太白星在白昼出现,百姓有的抬头观看,被官吏抓住后,立时砍断他们的腰和脖子。

古文:又有醉民抵忤一军士,则诬以讹言弃市。

现代文:又有喝醉酒的人抵牾了一位军士,就诬告他传播谣言而被处死在大街上。

古文:其他断舌、决口、斫筋、折足者,仅无虚日。

现代文:其他如被割下舌头、撕破嘴巴、砍断筋骨、折断腿脚的人,无日不有。

古文:故相李崧为部曲诬告,族戮于市,取其幼女为婢。

现代文:前宰相李崧被家奴诬告,全家被处死在大街上,又抢去他的小女儿做奴婢。

古文:自是仕宦之家畜仆隶者,皆以姑息为意,而旧勋故将失势之后,为厮养辈之所胁制者,往往有之。

现代文:从此官宦人家收养仆隶,都不敢得罪他们,而故旧功臣大将失势之后,被仆隶所挟制的,经常都有。

古文:军司孔目吏解晖,性狡而酷,凡有推劾,随意锻炼。

现代文:军司孔目军解晖,奸猾残暴,凡有被他审理的,由他随意捏造罪名。

古文:人有抵军禁者,被其苦楚,无不自诬以求死所,都人遇之,莫敢仰视。

现代文:送往军禁之中的人,遭受他的荼毒,没有人不自己编造罪行以求一死的,京城中的人遇到他,没有人敢仰视。

古文:有燕人何福殷者,以商贩为业。尝以十四万市得玉枕,遣家僮及商人李进卖于淮南,易茗而回。

现代文:燕地人何福殷,以商贩为业,曾用十四万钱买到一个玉枕,派家僮和商人李进卖到南唐,买回茶叶。

古文:家僮无行,隐福殷货财数十万,福殷责其偿,不伏,遂杖之。

现代文:家僮没有品行,隐瞒了何福殷的货财几十万,何福殷追他偿还,家僮不服罪,何福殷就用棍子打他。

古文:未几,家僮诣宏肇上变,言契丹主之入汴也,赵延寿遣福殷赍玉枕阴遗淮南,以致诚意。

现代文:不久后,家僮找到史宏肇,说契丹国主进汴京时,赵延寿曾派何福殷带着玉枕,暗中要他到南唐以表达诚意。

古文:宏肇即日遣捕福殷等系之。

现代文:史宏肇当天就派人捉拿何福殷等人关起来。

古文:解晖希旨,榜掠备至,福殷自诬,连罪者数辈,并弃市。

现代文:解晖迎合史宏肇的意思,施用各种刑法,何福殷被迫自己编造罪行,牵连获罪的有多人,全被处死在街市上。

古文:妻女为宏肇帐下分取之,其家财籍没。

现代文:妻子儿女被史宏肇手下人瓜分,家财全被没收。

**古文:宏肇不喜宾客,尝言: 文人难耐,轻我辈,谓我辈为卒,可恨可恨! **

现代文:史宏肇不喜欢宾客幕僚,曾说: 文人简直难以容忍,瞧不起我们,说我们是卒,可恨,可恨!

古文:宏肇虽怒甚,竟亦无以屈也。周太祖平河中班师,推功于众,以宏肇有翊卫镇重之功,言之于隐帝,即授兼中书令。

现代文:史宏肇统辖下的睢阳,那些属于官府的收入利益,史宏肇委派亲信官吏杨乙到官府去检查,杨乙贪暴凶狠,仗势生事,官民都怕他。聚敛盘剥,无所不至,月获万缗钱财,都交给史宏肇,境内的人民,恨之如仇。郭威平定河中回师后,将功劳分与众人,认为史宏肇有辅佐皇上镇守京城之功,告诉隐帝,便任史宏肇为中书令。

古文:隐帝自关西贼平之后,昵近小人,太后亲族,颇行干托,宏肇与杨邠甚不平之。

现代文:隐帝自关西贼寇平定后,亲近小人,太后的亲族,大肆干预朝政,史宏肇与杨很不满。

古文: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宏肇怒而斩之。

现代文:太后有一故人的儿子请求补任军中职务,史宏肇发怒而杀了他。

**古文:帝始听乐,赐教坊使玉带,诸伶官锦袍,往谢宏肇,宏肇让之曰: 健兒为国戍边,忍寒冒暑,未能遍有沾赐,尔辈何功,敢当此赐! **

现代文:隐帝开始听乐,赐给教坊使玉带,又赐给各位伶官锦袍,史宏肇指责他们说: 将士为国戍边,忍寒冒暑,都未能遍沾恩泽,你们有什么功劳,敢当如此赏赐!

古文:尽取袍带还官,其凶戾如此。

现代文:将玉带锦袍全收回官府。

古文:周太祖有镇鄴之命,宏肇欲兼领机枢之任,苏逢吉异其议,宏肇忿之。

现代文:郭威有镇守邺都的任务,史宏肇还想要他兼任枢密要职,苏逢吉不同意,史宏肇很生气。

古文:翌日,因窦贞固饮会,贵臣悉集,宏肇厉色举爵属周太祖曰: 昨晨廷论,一何同异!

现代文:第二天,到窦贞固家相聚喝酒,各位贵臣全都来了,史宏肇拿起酒杯厉声敬郭威说 :昨天早晨在朝廷的辩论,分歧多么大!

**古文:今日与弟饮此。 **

现代文:今天与弟喝了这杯。

**古文:杨邠、苏逢吉亦举大爵曰: 此国家之事也,何足介意! **

现代文:杨、苏逢吉也举起大杯说: 这是国家的事,何足介意!

古文:俱饮釂。

现代文:都一起干杯。

**古文:宏肇又厉声言曰: 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

现代文:史宏肇又说 :安定朝廷,平息祸乱,只须长枪大剑,至于拿笔的儒生,有什么用!

**古文:三司使王章曰: 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赋,自何而集? **

现代文:三司使王章说 :虽有长枪大剑,如无读书人,供给军用的财富,从何而来?

古文:宏肇默然,少顷而罢。

现代文:史宏肇无言,不久便退席。

古文:未几,三司使王章于其第张酒乐,时宏肇与宰相、枢密使及内客省使阎晋卿等俱会。

现代文:不久,王章在家里安排酒乐,史宏肇与宰相、枢密使及内客省使阎晋卿等都出席酒会。

古文:酒酣,为手势令,宏肇不熟其事,而阎晋卿坐次宏肇,屡教之。

现代文:酒至半醉,行手势令,史宏肇不熟悉行令,而阎晋卿坐在史宏肇旁边,多次教他。

**古文:苏逢吉戏宏肇曰: 近坐有姓阎人,何忧罚爵! **

现代文:苏逢吉开史宏肇的玩笑说: 你身边就坐着与阎王同姓的人,何必担心罚酒!

古文:逢吉不校,宏肇欲殴逢吉,逢吉策马而去,宏肇遽起索剑,意欲追逢吉。

现代文:史宏肇的妻子阎氏,原来就是陪酒的妓女,史宏肇认为苏逢吉在讥刺他,大怒,用丑话骂苏逢吉,苏逢吉不与他相骂,史宏肇便要揍苏逢吉,苏逢吉骑马逃去。史宏肇立即起身找剑,要追杀苏逢吉。

**古文:杨邠曰: 苏公是宰相,公若害之,致天子何地,公细思之! **

现代文:杨说: 苏公是宰相,您要杀他,把天子放在什么位置,请仔细想想。

古文:邠泣下。

现代文:杨眼泪都流下了。

古文:宏肇索马急驰而去,邠虑有非常,连镳而进,送至第而还。

现代文:史宏肇找来了匹马急驰而去,杨担心发生意外,就与他一同骑马并驱,把他送到家才回。

古文:自是将相不协如水火矣。

现代文:从此将相不和就像水火一般了。

古文:隐帝遣王峻将酒乐于公子亭以和之,竟不能解。

现代文:隐帝派王峻在公子亭设酒乐让他们和解,最终还是不能。

古文:其后李业、郭允明、后赞、聂文进居中用事,不悦执政。

现代文:后来李业、郭允明、后赞、聂文进在朝中掌权,不高兴史宏肇执政。

古文:又见隐帝年渐长,厌为大臣所制,尝有忿言,业等乃乘间谮宏肇等,隐帝稍以为信。

现代文:又见隐帝年纪渐大,厌恶受大臣控制,曾说出生气的话,李业等人乘机间离史宏肇等人,隐帝逐渐相信他们的话。

古文:业等乃言宏肇等专权震主,终必为乱,隐帝益恐。

现代文:李业等人又说史宏肇等人专权震主,终将作乱,隐帝更加害怕。

古文:尝一夕,闻作坊锻甲之声,疑外有兵仗卒至,达旦不寐。

现代文:曾在一天夜里,听见有作坊中铸造兵甲的响声,怀疑外面有兵仗士卒攻来,到天亮都睡不着。

古文:自是与业等密谋禁中,欲诛宏肇等。

现代文:从此与李业等在宫禁中密谋,想诛灭史宏肇等人,商量好后,禀告太后。

**古文:议定,入白太后,太后曰: 此事岂可轻发耶!更问宰臣等。 李业在侧,曰: 先皇帝言,朝廷大事,莫共措大商量。 **

现代文:太后说: 这种事哪能轻举妄动!再问问宰臣等人。 李业在旁边,说: 先皇帝说过,朝廷大事,不要跟书呆子商量。

**古文:太后又言之,隐帝怒曰: 闺门之内,焉知国家之事! **

现代文:太后又重申,隐帝生气地说 :闺中妇女,哪懂国家的大事!

古文:拂衣而出。

现代文:拂袖而去。

**古文:汝史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我将恤之。 **

现代文:内客省使阎晋卿偷知他们的事情,于是到史宏肇的家里,准备告诉他,史宏肇因为其他的事而没见他。

古文: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杨邠,魏州冠氏人也。

现代文:乾佑三年冬十一月十三日,史宏肇入宫朝见,与枢密使杨、三司使王章一同坐在广政殿东边廊庑下,这时有甲士几十人从殿内涌出,在阁中杀死史宏肇等人,夷灭了他们全家。郭威登上帝位后,追封史宏肇为郑王,按礼仪安葬,官府为他立碑。杨邠,魏州冠氏人。

古文:少以吏给事使府,后唐租庸使孔谦,即其妻之世父也。

现代文:年少时为州府掌管名籍的官吏,后唐租庸使孔谦,就是他妻子的伯父。

古文:谦领度支,补勾押官,历孟、华、郓三州粮料使。

现代文:孔谦任度支官时,补杨邠为勾押官,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

古文:高祖为鄴都留守,用为左都押衙,高祖镇太原,益加亲委。

现代文:晋高祖任邺都留守时,任杨邠为右都押衙,高祖镇守太原时,更加亲近信任他。

古文:汉国建,迁检校太保、权枢密使。

现代文:后汉建国,迁升为检校太保、临时枢密使。

古文:汴、洛平,正拜枢密使、检校太傅。

现代文:汴、洛一带平定后,正式任枢密使、检校太傅。

古文:及高祖大渐,与苏逢吉、史宏肇等同受顾命,辅立嗣君。

现代文:到汉高祖病重时,与苏逢吉、史弘肇等一同接受顾托遗命,辅佐拥立即位新君。

古文:隐帝即位,宰臣李涛上章,请出邠与周太祖为籓镇,邠等泣诉于太后,由是罢涛而相邠,加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仍兼枢密使。

现代文:汉隐帝即位后,宰臣李涛上奏章,请求将杨邠与郭威调出京城到藩镇任职,杨邠等人向太后哭诉,因此罢黜李涛而任用杨邠,加封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仍兼枢密使。

古文:时中书除吏太多,讹谬者众。及邠居相位,帝一以委之,凡南衙奏事,中书除命,先委邠斟酌,如不出邠意,至于一簿一掾,亦不听从。

现代文:当时中书省任命官员太滥,错任误任的很多,到杨邠居相位后,隐帝将事务全交给他,凡是南衙报告事情,中书任免职务,都先交杨邠斟酌。如不合杨邠心意,就是一封文书一个掾吏,也不听从。

古文:时史宏肇恣行惨酷,杀戮日众,都人士庶,相目于路,邠但称宏肇之善。

现代文:杨邠虽擅长处理政务,却不识大体,经常说 :治理国家,只要钱财丰富、兵甲强盛就行,至于文章礼乐,都是不实在的东西,不值得留意。 这时史弘肇恣意施行严刑峻法,被他杀戮的人每天都有很多,京城中的人民道路以目,而杨邠仅称举史弘肇的长处。

古文:太后弟武德使李业求为宣徽使,隐帝与太后重违之,私访于邠,邠以朝廷内使,迁拜有序,不可超居,遂止。

现代文:太后的弟弟武德使李业请求担任宣徽使,隐帝与太后意见相违,私下询问杨邠。杨邠认为朝廷内使,迁升任命要有次序,不能越级提举,于是此事废止。

古文:隐帝所爱耿夫人,欲立为后,邠亦以为太速。

现代文:隐帝宠爱耿夫人,想立她为皇后,刘邠也认为太快了。

古文:夫人卒,隐帝欲以后礼葬,邠又止之,隐帝意不悦,左右有承间进甘言者,隐帝益怒之。

现代文:耿夫人去世后,隐帝想用皇后的礼仪安葬她,杨邠又阻止他。

古文:案:此下疑有阙文。

现代文:隐帝内心不悦。隐帝身旁又有人乘机离间,隐帝更加气愤他。

古文:邠缮甲兵,实帑廪,俾国用不阙,边鄙粗宁,亦其功也。

现代文:杨邠修造兵甲,充实国库,使国家所用不缺,边疆大体安宁,也是有功劳的。

古文:《宣和书谱》云:邠末年留意缙绅,延客门下,知经史有用,乃课吏传写。王章,大名南乐人也。

现代文:王章,大名南乐人。

古文:少为吏,给事使府。同光初,隶枢密院,后归本郡,累职至都孔目官。

现代文:少年时为官吏。同光初年,在枢密院做事,后回归大名,历官至都孔目官。

古文:后唐清泰末,屯驻捧圣都虞候张令昭作乱,逐节度使刘延皓,自称留后,章以本职为令昭役使。

现代文:后唐清泰末年,屯驻大名的捧圣都虞候张令昭作乱,赶走节度使刘延皓,自称为留后,王章仍任原官职,为张令昭所役使。

古文:末帝遣范延光讨平之,搜索叛党甚急。

现代文:唐末帝派范延光征讨平定张令昭,搜索叛党很严。

古文:章之妻即白文珂之女也,文珂与副招讨李敬周善,以章为托。

现代文:王章的妻子就是白文珂的女儿,白文珂与副招讨使李敬周很要好,便将王章托付给李敬周。

古文:及攻下逆城,敬周匿之,载于橐驼褚中,窜至洛下,匿于敬周之私第。

现代文:当攻下逆贼城池后,李敬周把王章藏起来,装在袋子里放在骆驼背上,运到洛阳,藏在李敬周的家里。

古文:及末帝败,章为省职,历沔阳粮料使。

现代文:到唐末帝失败后,王章任宫中职务,历任河阳粮料使。

古文:高祖典侍卫亲军,诏为都孔目官,从至河东,专委钱谷。

现代文:汉高祖掌管侍卫亲军时,任他为都孔目官,王章跟从汉高祖到河东,专管钱粮。

古文:国初,授三司使、检校太傅,从征杜重威于鄴下。

现代文:后汉建国初年,授予三司使、检校太傅,跟随杜重威到邺下征伐。

古文:明年,高祖崩,隐帝即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现代文:第二年,高祖去世,隐帝即位,加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古文:居无何,蒲、雍、岐三镇畔。

现代文:不久,蒲、雍、岐三镇反叛。

古文:是时,契丹去汴之后,国家新造,物力未充。章与周太祖、史宏肇、杨邠等尽心王室,知无不为,罢不急之务,惜无用之费,收聚财赋,专事西征,军旅所资,供馈无乏。

现代文:这时,在遭受契丹寇犯京城之后,国家方兴,物力不充足,王章与郭威、史弘肇、杨等尽心忠于王室,知无不为,罢免不急需的事务,节省无用的开支,收聚财赋,致力于西征,军队所需的费用,供给没有缺乏。

古文:及三叛平,赐与之外,国有余积。

现代文:到三镇叛乱平定后,除犒赏之外,国家尚有多余的积蓄。

古文:然以专于权利,剥下过当,敛怨归上,物论非之。

现代文:然而王章专权谋求钱财,盘剥百姓过份,激起下民对朝廷的怨愤,舆论都指责他。

古文:旧制,秋夏苗租,民税一斛,别输二升,谓之 雀鼠耗 。

现代文:以前的制度,秋夏两季禾苗的租赋,农民每交一斛时,再附交二升,叫 鼠雀耗 。

古文:今市井交易,又克其五,谓之 依除 。

现代文:到乾佑年间,交一斛时,又另交两斗,叫 省耗 。

古文:民有诉田者,虽无十数户,章必命全州覆视,幸其广有苗额,以增邦赋,曾未数年,民力大困。

现代文:百姓深受其苦。又,官府借贷放出缗钱,都以八十缗为一陌,到王章时人民交给官府仍以八十缗为一陌,而官府给予人民时却以七十七缗为一陌,成为常例。百姓有为田产诉之于官时,虽然不过十数户,王章必令在全州普查田地面积,以期多量出田地数量,以增加税收,不到几年,百姓大为困苦。

古文:章与杨邠不喜儒士,郡官所请月俸,皆取不堪资军者给之,谓之 闲杂物 ,命所司高估其价,估定更添,谓之 抬估 ,章亦不满其意,随事更令更添估。

现代文:王章与杨不喜欢文士,郡官请求月俸,王章都将一些不能用于军中的物资给他们,称这些物资为 闲杂物 ,命有关部门高估闲杂物的价值,估定后还要抬高,叫作 抬估 ,王章仍不满意,随意再令添估。

古文:章急于财赋,峻于刑法,民有犯盐矾酒曲之令,虽丝毫滴沥,尽处极刑。

现代文:王章急敛财赋,严用刑法,人民有违犯盐、矾、酒曲的禁令者,即使是丝毫点滴,也全处以极刑。

古文:吏缘为奸,民不堪命。

现代文:官吏因此为奸,人民难以活命。

古文:章与杨邠同郡,尤为亲爱,其奖用进拔者,莫非乡旧。

现代文:王章与杨邠同郡,尤其亲密,奖励提拔的人,没有不是老乡的。

**古文:常轻视文臣,曰: 此等若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于事! **

现代文:总是轻视文官,说: 这些人如给他一把算盘,连正反都不懂,有什么用!

古文:后因私第开宴席,召宾客,史宏肇、苏逢吉乘醉喧诟而罢。

现代文:后来在家中设宴,招待宾客,因史弘肇、苏逢吉乘醉相争而作罢。

古文:章自是忽忽不乐,潜求外任。邠与宏肇深沮其意。

现代文:王章从此闷闷不乐,暗中寻求到地方任职,杨与史弘肇极力劝阻他。

古文:而私第数有怪异,章愈怀忧恐。

现代文:而家中经常出现怪异,王章更加心怀忧恐。

古文:乾祐三年冬,与史宏肇、杨邠等遇害,夷其族。

现代文:乾佑三年冬天,与史弘肇、杨等一同遇害,被灭了全家。

古文:妻白氏,祸前数月而卒。

现代文:妻子白氏,在祸前几个月就死了。

古文:无子,惟一女,适户部员外郎张贻肃,羸疾逾年,扶病就戮。

现代文:没有儿子,只有一女,嫁给户部员外郎张贻肃,生病多年,带病受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