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帝纪上

古文:隐皇帝,讳承祐,高祖第二子也。

现代文:隐皇帝,讳名承祐,是高祖的第二子。

古文:母曰李太后,以唐长兴二年,岁在辛卯,三月七日,生帝于鄴都之旧第。高祖镇太原,署节院使,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

现代文:母亲李太后,在后唐长兴二年三月七日,在邺都的旧居生下隐帝。高祖镇守太原时,暂任他为节院使,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

古文:国初,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迁大内都点检、检校太保。

现代文:建国初,授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爵位,迁任大内都点检、检校太保。

古文: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秘不发丧。

现代文:乾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驾崩,隐秘未发布讣告。

古文:二月辛巳,授特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封周王。

现代文:二月一日,授与特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爵位,封为周王。

**古文:宣制毕,有顷,召文武百僚赴万岁殿内,降大行皇帝遗制,云: 周王承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服纪日月,一依旧制。 **

现代文:宣读诏令完毕后,召文武百官到万岁殿内,传达初丧高祖的遗诏,说 :周王承,可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服制和纪年,全依旧制。

古文:是日,内外发哀成服。

现代文:当天,朝廷内外举哀服丧。

古文:初,高祖欲改年号,中书门下进拟 乾和 二字,高祖改为乾祐,至是与御名相符。

现代文:当初,高祖想改年号,中书门下进上 乾和 二字,高祖改为 乾 ,现在年号与高祖所命名相符。

古文:甲申,群臣上表请听政,诏答不允,凡四上表,从之。

现代文:四日,群臣上表请隐帝临朝听政,隐帝诏令不允,共上表四次,才听从。

古文:丁亥,帝于万岁殿门东庑下见群臣,尊母后为皇太后。

现代文:七日,隐帝在万岁殿大门东边廊庑下会见群臣,尊母后为皇太后。

古文:壬辰,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奏,于大散关大败蜀军,俘斩三千人。

现代文:十二日,右卫大将军王景崇上奏,在大散关大败蜀军,俘虏斩杀三千人。

古文:初,契丹犯京师,侯益、赵赞皆受其命,节制岐、蒲,闻高祖入洛,颇怀反仄。

现代文:当初,契丹侵犯京师,侯益、赵赞都接受契丹指令,统辖岐下、薄州。听到高祖进入洛阳后,他们深为不安。

古文:丙子,邓州节度使刘重进、相州节度使王继宏、安州节度使杨信,并自检校太傅加检校太尉;以镇州留后兼幽州一行马步军都部署、检校太傅刘在明为镇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师,部署如故;贝州节度使、检校太傅李殷加检校太尉;定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孙方简,府州节度使、检校太傅折从阮,并加检校太师。

现代文:朝廷调赵赞到京兆,侯益与赵赞都向蜀人求援,蜀人派何建领军从大散关出兵以接应他们。现在王景崇聚合岐下、雍州、州、泾州一带兵力打败了蜀军。

古文:丁丑,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李涛罢免,勒归私第。

现代文:三月二十八日,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李涛被罢免,勒令还家。

古文:时苏逢吉等在中书,枢密使杨邠、副枢密使郭威等,权势甚盛,中书每有除授,多为邠等所抑。

现代文:当时苏逢吉等人在中书省,枢密使杨、副枢密使郭威等人,权势极盛,中书省每有任免,多被杨等人压制。

古文:涛不平之,因上疏请出邠等,以籓镇授之,枢密之务,宜委逢吉、禹珪。

现代文:李涛不平,因而上书隐帝请求调杨等人出京,授予藩镇官职,枢密使的职务,应交给苏逢吉、苏禹王圭。

古文:疏入,邠等知之,乃见太后泣诉其事,太后怒,涛由是获谴。

现代文:奏疏呈上后,被杨等人知悉,于是求见太后哭诉此事,太后大怒,李涛因此遭遣。

古文:西道诸州奏,河中李守贞谋叛,发兵据潼关。

现代文:西道各州上奏,河中李守贞图谋反叛,出兵占据了潼关。

古文:夏四月辛巳,陕州兵马监押王玉奏,收复潼关。

现代文:夏四月二日,陕州兵马监押王玉上奏,收复了潼关。

古文:庚子,以左金吾大将军、充两街使、检校太傅刘承赟为徐州节度使。

现代文:定州孙方简上奏,三月二十七日,契丹人放弃定州逃走。三日,郢州刺史尹实上奏,荆南起兵到郢州边境,将攻城。这天,以澶州节度使郭从义为永兴军一行兵马都部署。

古文:甲辰,以宣徽北院使薛可言为右金吾上将军,以皇城使李晖为宣徽南院使。乙巳,定州节度使孙方简奏,复入于本州。

现代文:当时供奉官时知化、王益,从凤翔部署、前永兴节度使赵赞部下牙兵赵思绾等三百多人前往京城,三月二十四日,开到永兴,赵思绾等人作乱,抢进府城,据城反叛,所以命令郭从义领兵讨伐他。二十六日,定州节度使孙方简上奏,回到本州。

古文:初,方简为狼山寨主,叛晋归契丹,及契丹降中渡之师,乃以方简为定州节度使。

现代文:当初,孙方简为狼山寨主,背叛晋朝归顺契丹人,到契丹降伏了中渡的军队,便以孙方简为定州节度使。

古文:契丹主死,永康王嗣位,即以蕃将耶律忠代之,移方简为云州节度使,方简不受命,遂归狼山。

现代文:契丹国主死后,永康王即位,即以蕃将耶律忠接替孙方简,调孙方简任云州节度使,孙方简不接受调令,于是回到狼山。

古文:高祖至阙,方简归款,复以中山命之。

现代文:高祖到京城后,孙方简求和,高祖又命他节制中山。

古文:是岁三月二十七日,契丹弃定州,隳城壁,焚室庐,尽驱人民入蕃,惟余空城瓦砾而已。

现代文:这年三月二十七日,契丹放弃定州,毁坏城墙,焚烧房舍,将居民全赶往蕃地,只剩下空城瓦砾而已。

古文:至是,方简自狼山回保定州。

现代文:至此,孙方简从狼山回归守卫定州。

古文:是月,河决原武县,河北诸州旱,徐州饿死民九百三十有七。

现代文:本月,黄河冲决武原县堤防,河北各州干旱,徐州饿死九百三十七人。

古文:五月己酉朔,国子监奏,《周礼》、《仪礼》、《公羊》、《穀梁》四经未有印板,欲集学官考校雕造。

现代文:五月一日,国子监上奏,《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四种经书没有印板,想聚合专家考证校勘后雕板印刷。

古文:从之。

现代文:隐帝听从。

古文:己未,回鹘遣使朝贡。

现代文:十一日,回鹘派使者来朝贡。

古文:丁卯,前翰林学士徐台符自幽州逃归。

现代文:十九日,前翰林学士徐台符从幽州逃回。

古文:乙亥,河决滑州鱼池。

现代文:二十七日,黄河冲决了滑州的鱼池地区。

古文:辛卯,永兴兵马都部署郭从义奏,得王景崇报,有兵自陇州来,欲投河中,追袭至鄜城。

现代文:六月一日,日食。十四日,永兴兵马总部署郭从义上奏,得到王景崇报告,有部队从陇州开来,想投奔河中府,被追击直到城。

古文: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上表归命,从诲尝拒朝命,至是方遣牙将刘扶诣阙请罪。

现代文: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呈上降表归顺,高从诲曾抗拒朝命,至此才派牙将刘扶到京城请罪。

古文:壬子,以工部侍郎李穀充西南面行营都转运使。

现代文:二十五日,荆南高从诲进贡朝奉谢恩,被免罪。本月,河北干旱,青州发生蝗灾。

古文:乙卯,礼仪使张昭上高祖庙尊号,献舞名并歌辞,舞曲请以 观德 为名,歌辞不录。

现代文:秋七月一日,相州节度使王继弘杀死节度判官张易,捏造罪名上报朝廷。这时,法律严酷,藩镇州郡凡上奏法办罪犯,朝廷不核查实情,就顺从下面的奏请,所以当时的幕僚们极少受到宾客的礼遇,小心翼翼地服侍主子,仍不能避免他们的祸害。

古文:丙辰,以久旱,幸道宫、佛寺祷雨,是日大澍。

现代文:八月,礼仪使张昭进上高祖庙号。九日,因久旱,隐帝到道观、佛寺祈祷下大雨。

古文:开封言,阳武、雍丘、襄邑三县,蝗为瞿鹆聚食,诏禁捕瞿鹆。

现代文:开封府说,阳武、雍丘、襄邑三县,蝗虫被瞿鸟鹆成群啄食,诏令禁捕瞿鸟鹆。

古文:庚午,故兵部尚书李怿赠尚书左仆射。

现代文:十四日,沧州上报,从今年七月后,幽州境内前来投奔的人口共有五千一百四十七,因为幽州饥荒的缘故。

古文:镇州奏,准诏处斩节度副使张鹏讫。

现代文:二十三日,镇州上奏,依诏处斩节度副使张鹏。

古文:鹏以一言之失,为鄴帅高行周所奏,故命诛之。

现代文:张鹏因一言之失,被邺都主帅高行周奏请,所以诏令诛杀他。

古文:乙亥,新授凤翔节度使赵晖奏,与八作使王继涛领部下兵同赴凤翔。时王景崇拒命故也。

现代文:二十八日,新任凤翔节度使赵晖上奏,与八作使王继涛领部下兵马一同奔赴凤翔,因为当时王景崇抗拒朝命的缘故。

古文:新授凤翔节度使赵晖奏,部署兵士赴凤翔城下。

现代文:八月六日,命枢密使郭威到河中府军前,诏令河东、永兴、凤翔行营各军,全受郭威的节制。

古文:癸卯,郭威奏,今月二十三日,大军已抵河府贼城;至二十六日,开长连堑毕,筑长连城次。

现代文:这时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联合反叛,朝廷虽已令白文珂、常思攻讨河中,而舆论认为二帅非李守贞的对手,朝廷内外为此担忧,到任命郭威的诏令发布后,人心大快。

古文:九月戊申,侯益部曲王守筠自凤翔来奔,言益家属尽为王景崇所害。

现代文:九月三日,侯益的部下王守筠从凤翔前来投奔,说侯益的家属全被王景崇杀害。

古文:戊寅,赵晖奏,破王景崇贼军于凤翔城下。

现代文:七日,郭威上奏,在河府城下打败贼军。二十日,天下雪。

古文:甲申,吐番遣使献方物。丙戌,右羽林将军张播停任,坐检田受请托也。

现代文:二十三日,凤翔总部署赵晖上奏,在大散关大败川军,杀死三千多人,其余弃甲而逃。

古文:丁亥,中书舍人张谊责授房州司户,兵部郎中马承翰责授庆州司户,并员外置,所在驰驿发遣。

现代文:二十七日,郭威上奏,得到郭从义报告,本月十四日,凤翔王景崇士兵离开本城,旋即派监军李彦从领兵追击到法门寺以西,杀死二千多人。冬十月三日,赵晖上奏,在凤翔城下打败王景崇贼军。十二日,中书舍人张谊贬任房州司户,兵部郎中马承翰贬任庆州司户,均为员外职,由所在地驿使遣送。

古文:先是,谊与承翰俱衔命于两浙,睹其骄僭之失,形于讥诮,兼乘醉有轻肆之言,钱宏俶耻之,摭其过以奏之,朝廷以方务怀柔,故有是命。

现代文:此前,张谊与马承翰均出使两浙,目睹那里骄横僭越的过失,予以讥讽,又乘醉有轻慢的话,钱弘亻叔因以为耻,摘取他们的过错上奏,朝廷正在怀柔两浙,所以有对张、马二人的贬任。

古文:十二月丁丑,荆南节度副使、检校太傅、行峡州刺史高保融起复,授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渤海郡侯。壬午,帝被衮冕御崇元殿,授六庙宝册,正使宰臣苏禹珪,副使大府卿刘皞赴西京行礼。

现代文:二十九日,延州上奏,夏州李彝殷先出兵临近延州边境,想接应李守贞,现在撤回去了。十一月九日,诛杀太子太傅李崧以及他的弟弟司封员外郎李屿、国子博士李山义,夷灭了他们的家族,因为被部下诬告的缘故。十五日,高祖灵车出发。二十七日,葬高祖于睿陵。十二月八日,隐帝身披衮袍冠冕上崇元殿,授六庙宝册,正使宰臣苏禹王圭及副使、大府卿刘白皋赴西京行礼。

古文:兗州奏,淮贼先于沂州界立栅,前月十七日已归海州,为李守贞牵制也。

现代文:兖州上奏,淮南贼人先在沂州边界建立营垒,上月十七日已回海州,是因为受李守贞的牵制。

古文:庚寅,奉高祖神主于西京太庙。

现代文:十六日,奉高祖神主牌位到西京的太庙。

古文:淮南伪主李璟奉书于帝,云: 先因河府李守贞求援,又闻大国沿淮屯军,当国亦于境上防备。

现代文:南唐伪国主李王景写信给隐帝,说 :前因河府李守贞求援,又听到贵国沿淮河屯驻军队,我国也在边境上设防。

**古文:昨闻大朝收军,当国寻已彻备,其商旅请依旧日通行。 **

现代文:昨日听说贵国已经收兵,我国已旋即撤防,希望商贾游人依旧往来通行。

古文:朝廷不报。

现代文:朝廷没有答复。

古文:辛卯,群臣上表,请以三月九日诞圣日为嘉庆节。

现代文:十七日,群臣上表,请求以三月九日隐帝生日为嘉庆节,隐帝应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