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纪上

古文: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讳暠,本名知远,及即位改今讳。

现代文: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讳名詗,本名知远,到登皇帝位时改为现在的讳名。

古文:其先本沙陀部人也。

现代文:他的祖先本是西突厥的沙陀部族人。

古文:四代祖讳湍,帝有天下,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陵曰懿陵;《五代会要》:湍为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昞之后。

现代文:四代祖讳名湍,当高祖拥有天下时,被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叫文祖,陵墓叫懿陵;高祖母陇西李氏,追封以明贞皇后的谥号。

古文:高祖母陇西李氏,追谥明贞皇后。曾祖讳昂,晋赠太保,追尊为恭僖皇帝,朝号德祖,陵曰沛陵;《五代会要》:懿陵、沛陵皆无陵所,遥申朝拜。

现代文:曾祖父讳名昂,在晋代即追封为太保,到后汉追尊为恭僖皇帝,庙号叫德祖,陵墓叫沛陵;曾祖母虢国太夫人杨氏,追封以恭惠皇后的谥号。

古文:曾祖母虢国太夫人杨氏,追谥恭惠皇后。祖讳僎,晋赠太傅,追尊为昭献皇帝,庙号翼祖,陵曰威陵;祖母鲁国太夫人李氏,追谥为昭穆皇后。

现代文:祖父讳名亻巽,在晋代即追封为太傅,到后汉追尊为昭献皇帝,庙号叫翼祖,陵墓叫威陵;祖母鲁国太夫人李氏,追封以昭穆皇后的谥号。

古文:皇考讳琠,事后唐武皇帝为列校,晋赠太师,追尊为章圣皇帝,庙号显祖,陵曰肃陵;皇妣吴国太夫人安氏,追谥章懿皇后。

现代文:父亲讳名王典,服侍后唐武皇李克用,做列校,晋代追封为太师,到后汉追尊为章圣皇帝,庙号叫显祖,陵墓叫肃陵;母亲吴国太夫人安氏,追封以章懿皇后的谥号。

古文:后以唐乾宁二年,岁在乙卯,二月四日生帝于太原。

现代文:章懿皇后在唐朝乾宁二年二月四日在太原生下了汉高祖。

古文:帝弱不好弄,严重寡言,及长,面紫色,目睛多白。

现代文:高祖小时不爱好活动,严肃庄重很少说话,长大成人时,脸上呈紫色,眼睛白多黑少。

古文:初事唐明宗,列于麾下。

现代文:开始时服侍后唐明宗,做了他的属下。

古文:明宗与梁人对栅于德胜,时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辍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徐殿其后,晋高祖感而壮之。

现代文:明宗与梁人在德胜对阵时,晋高祖石敬瑭被梁军袭击,连接战马铠甲的皮条断了,汉高祖将自己骑的马给石敬瑭骑,自己骑上石敬瑭断了铠甲的马,不慌不忙地留在后面断后,石敬瑭感激他,认为他很勇敢强壮。

古文: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鎚立于后,俄顷伏甲者起,敢有勇力,拥晋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力当其锋,死之。帝解佩刀,遇夜晦,以在地苇炬未然者奋击之,众谓短兵也,遂散走。

现代文:明宗登上帝位时,石敬瑭任北京留守,因为高祖从前有保护援救自己的功劳,奏请明宗将高祖调到自己帐下,担任牙门都校。后唐应顺初年,石敬瑭镇守常山,唐明宗传召他到京师来,碰上闵帝逃奔,与石敬瑭在路上相遇,于是一同到卫州,在传送文书的人所住的邮亭中歇息。

古文:帝乃匿身长垣下,闻帝亲将李洪信谓人曰: 石太尉死矣。 帝隔垣呼洪信曰: 太尉无恙。 乃逾垣出就洪信兵,共护晋高祖,杀建谋者,以少主授王宏贽。

现代文:闵帝身旁的人想谋害石敬瑭,高祖悄悄派卫士石敢在袖子里藏着铁锤站在石敬瑭后面,到发生变乱时,石敢拥着石敬瑭躲进一间屋子里,用大木头将门顶住,石敢不久被杀害了,高祖率领众人全部杀死闵帝身边的人,才使石敬瑭免于被害。

古文:清泰元年,晋高祖复镇河东。

现代文:后唐末帝清泰元年,石敬瑭再次镇守河东。

古文:三年夏,移镇汶阳。

现代文:三年夏天,调任镇守汶阳。

古文:帝劝晋高祖举义,赞成密计,经纶之始,中外赖之。

现代文:高祖劝石敬瑭起义称帝,辅佐他成事,密谋策划,改朝换代的初期大事,里里外外都依靠他。

古文:晋高祖以帝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晋高祖任他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古文:及契丹以全军赴难,大破张敬达之众于晋阳城下,有降军千余人,晋高祖将置之于亲卫,帝尽杀之。

现代文:契丹出动全部兵力同晋军一起与后唐末帝决战,在晋阳城下大败唐军张敬达部队,有投降的士卒一千多人,石敬瑭将他们交给自己的侍卫部队处理,高祖全部杀掉了他们。

古文:晋国初建,加检校司空,充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寻改陕州节度使,充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

现代文:晋国初建时,加封高祖为检校司空,兼任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暂时管理随驾六军和负责侍卫工作,不久改任陕州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古文:契丹主送晋高祖至上党,指帝谓高祖曰: 此都军甚操剌,无大故不可弃之。 **

现代文:契丹国主送别晋高祖到上党时,指着高祖对晋高祖说: 这位都军特别勇猛,没有大的缘故不可遗弃他。

古文:晋高祖入洛,委帝巡警,都邑肃然,无敢犯令。

现代文:晋高祖进入洛阳,委任高祖巡逻警戒,大城小邑秩序井然,没有人敢于违背法令。

古文:天福二年夏四月,加检校太保。

现代文:天福二年夏四月,加封检校太保。

古文:八月,改许州节度使,典军如故。

现代文:八月,改任许州节度使,像以前一样主管军队。

古文:三年夏四月,加检校太傅。

现代文:三年夏四月,加封检校太傅。

古文:冬十月,授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冬十月,授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古文:《通监》:知远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于外戚,无大功,耻与之同制。

现代文:十一月,调任宋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十二月,加封同平章事。

古文:制下数日,杜门四表辞不受。晋高祖怒,召宰相赵莹等议落帝兵权,任归私第。

现代文:这时高祖与杜重威一同接受晋高祖施恩加职的诏命,高祖以与杜重威同列为耻而烦闷不乐,恳切推辞不接受诏命,几天闭门不出。晋高祖生了气,传召宰相赵莹等人商议罢免高祖兵权,让他回家。

古文:莹等以为不可,乃遣端明殿学士和凝就第宣谕,帝乃承命。

现代文:赵莹等人认为这样做不妥,于是派端明殿学士和凝到高祖的住处宣读谕旨,高祖才接受诏命。

古文:五年三月,改鄴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五年三月,改任邺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古文:九月,奉诏赴阙,晋高祖幸其第。

现代文:九月,接受诏令到京师,晋高祖驾临他的住所。

古文: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现代文:六年七月,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古文:七年正月,加侍中。

现代文:七年正月,加封侍中。

古文:时天下大蝗,惟不入河东界。

现代文:这时天下发生大蝗灾,而蝗虫偏偏不进入河东境内。

古文:六月,晋高祖崩于鄴宫,少帝即位,加帝检校太师。

现代文:六月,晋高祖在邺宫驾崩,晋少帝即皇帝位,加封高祖为检校太师。

古文:八年三月,进位中书令。

现代文:八年三月,提升为中书令。

古文: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下,契丹主以大军直抵澶州,遣蕃将伟王率兵入雁门。

现代文: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下,契丹国主率领大军直抵澶州,派蕃将伟王领兵进入雁门关。

古文:朝廷以帝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帝大破伟王于忻口。

现代文:朝廷以高祖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高祖在忻口大破伟王。

古文:寻奉诏起兵至土门,军至乐平,会契丹退,乃还。

现代文:旋即又接受诏令移兵奔赴土门,军队到达乐平时,契丹已经退兵,于是就回来了。

古文:三月,封太原王。

现代文:三月,封为太原王。

古文:七月,兼北面行营都统。

现代文:七月,兼任北面行营都统。

古文:二年四月,封北平王。

现代文:二年四月,封为北平王。

古文:犯塞,帝亲率牙兵至朔州南阳武谷,大破之。《东都事略·郭进传》:契丹屠安阳,高祖遣进拒战,契丹败走,以功除刺吏。十一月,契丹主率蕃汉大军由易、定抵镇州,杜重威等驻军于中渡桥以御之。

现代文:三年五月,加封太尉。同月,高祖诛杀吐谷浑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以另一部族的王义宗统领五族中其余的人。九月,契丹进犯边塞,高祖亲自率领牙兵到朔州南部的阳武关,大破契丹军队。十一月,契丹国主率领蕃族汉族大军从易州、定州抵达镇州,杜重威等将领在中渡桥驻军以抵御契丹大军。

古文: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等以全军降于契丹。

现代文: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等人带着全军投降契丹。

古文:十七日,相州节度使张彦泽受契丹命,陷京城,迁少帝于开封府。

现代文:十七日,相州节度使张彦泽接受契丹命令,攻陷京城洛阳,将少帝掳掠到汴州。

古文:帝闻之大骇,分兵守境,以备寇患。

现代文:高祖得知后大为震惊,分兵把守边境,以备敌寇进犯。

古文:天福十二年春正月丁亥朔,契丹主入东京。

现代文:天福十二年春正月一日,契丹国主进入东京汴州城。

古文:癸巳,晋少帝蒙尘于封禅寺。

现代文:十九日,晋少帝在封禅寺被褫夺了帝位。

古文:癸卯,少帝北迁。

现代文:二十九日,少帝被挟持到北方。

古文:二月丁巳朔,契丹主具汉法服,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号会同十年。

现代文:二月一日,契丹国主具办汉族的礼制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诏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称年号为会同十年。

古文:是月,帝遣牙将王峻奉表于契丹,契丹主赐诏褒美,呼帝为兒,又赐木柺一。

现代文:同月,高祖派牙将王峻持降表到契丹,契丹国主赐给诏令褒扬嘉奖,称高祖为儿子。又赐给一根木拐。

古文:蕃法,贵重大臣方得此赐,亦犹汉仪赐几杖之比也。

现代文:按契丹礼法,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几杖一样。

古文:王峻持柺而归,契丹望之皆避路。

现代文:王峻拿着木拐,契丹人望见他都纷纷到路边避让。

古文:及峻至太原,帝知契丹政乱,乃议建号焉。

现代文:当王峻回到太原后,高祖得以知悉契丹政治混乱,于是商议建立国号。

古文:是月,秦州节度使何建以其地入于蜀。

现代文:同月,秦州节度使何建将秦州土地人民归降蜀国。

古文:辛未,帝于太原宫受册,即皇帝位,制改晋开运四年为天福十二年。

现代文: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等,认为中原没有主人,高祖的威望日益隆盛,众心所归,写信劝他登上帝位,高祖谦让不答应,此后众官三次上书,诸军将吏、贵臣耆老,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才发布文告应允。

古文:《契丹国志》云:汉祖仍称天福年号,曰: 予未忍忘晋也。 甲戌,帝以晋帝举族北迁,愤惋久之。

现代文:十五日,高祖在太原宫殿受册封,登上帝位,诏令改晋代开运四年为天福十二年。十八日,太祖因为晋代皇室全被迁徙到了北方,愤慨惋惜长久。

古文:是日,率亲兵趋土门路,邀迎晋帝至寿阳,闻其已过,乃还。

现代文:这一天,率领亲信兵马奔赴土门,想到寿阳拦截迎回晋帝,听说他们已经经过了,才回师。

古文:契丹闻帝建号,伪制削夺帝官爵。

现代文:契丹听说高祖已经建立年号,颁布伪诏剥夺高祖的官职爵位。

古文:以通事耿崇美为潞州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扼要害之地。

现代文:以通事耿崇美为潞州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扼守要害之地。

古文:丁丑,磁州贼帅梁晖据相州。

现代文:二十一日,磁州盗寇首领梁晖占据相州。

古文:己卯,帝遣都将史宏肇率兵讨代州,平之。

现代文:二十三日,高祖派都将史弘肇领兵讨伐代州,平定了代州。

古文:初,代州刺史王晖叛归契丹,宏肇一鼓而拔之,斩晖以徇。

现代文:当初,代州刺史王晖背叛晋朝归附契丹。史弘肇一鼓作气攻下了代州,将王晖斩首示众。

古文:庚辰,权晋州兵马留后张晏洪奏,军乱,杀知州副使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以城归顺。

现代文:二十四日,临时晋州兵马留后张晏洪上奏,晋州军发生变乱,杀死知州副使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将晋州城归顺汉朝。

古文:时晋州留后刘在明赴东京,朝于契丹,从朗知军州事,帝方遣使张晏洪、辛处明等告谕登极,从朗囚之本城。

现代文:当时晋州留后刘在明去东京开封,朝拜契丹,由骆从朗治理军政大事,高祖正派遣张晏洪、辛处明等人去告知晋州他已登上帝位,骆从朗却将张晏洪等人囚在晋州城。

古文:大将药可俦杀从朗于理所,州民相率害赵熙,三军请晏洪为留后,处明为都监。

现代文:晋州大将药可俦在官府杀死了骆从朗,州民们一起协力杀死了赵熙,三军将领请张晏洪做留后,辛处明做都监。

古文:辛巳,权陕州留后赵晖、权潞州留后王守恩,并上表归顺。

现代文:二十五日,临时陕州留后赵晖、临时潞州留后王守恩,都上奏表归顺汉朝。

古文:癸未,澶州贼帅王琼与其众断本州浮桥,琼败,死之。

现代文:二十七日,澶州贼寇首领王琼与部下毁断澶州浮桥,王琼战败,被杀死。

古文:时契丹以族人朗鄂为澶州节度使,朗鄂性贪虐,吏民苦之。

现代文:当时契丹以本族人朗五做澶州节度使,契丹人性情贪婪暴虐,官吏、百姓都深受其害。

古文:琼为水运什长,乃构夏津贼帅张乙,得千余人,沿河而上,中夜窃发,自南城杀守将,绝浮航,入北城,朗悟据牙城以拒之。

现代文:王琼是澶州水运什长,于是勾结夏津贼寇首领张乙,合起来得到一千多人,沿着黄河而上,半夜偷偷发难,从南城杀死守卫将领,绝断用船搭成的浮桥,攻进北城,朗五据守主将所居的牙城以抵御他们。

古文:数日,会契丹救至,琼败死焉。

现代文:几天后,遇上契丹救兵赶到,王琼战败而死。

古文:契丹主初闻其变也,惧甚,由是大河之南无久留之意,寻遣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归镇。

现代文:契丹国主刚听到这一变乱时,害怕极了,由此无意在黄河以南久留,立即派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从汴州回到天雄镇。

古文:三月丙戌朔,诏河东管内,自前税外,杂色征配一切除放。

现代文:三月一日,高祖诏令河东管区内,除以前旧有税收外,其他各种杂税征调全部废除。

古文:是日,契丹主坐崇元殿行入阁之礼,契丹主以舅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

现代文:这一天,契丹国主坐在崇元殿上举行入阁的仪式,契丹国主以舅父萧翰做宣武军节度使。

古文:辛卯,权延州留后高允权遣判官李彬奏:本道节度使周密为三军所逐,以允权知留后事,上表归顺。

现代文:六日,临时延州留后高永权派遣判官李彬上奏高祖:本道节度使周密被三军将士驱逐,以高永权暂任留后一职,上表请求归顺。

古文:未几,帝召密赴行在。

现代文:不久,高祖传召周密到自己出行居住的地方。

古文:壬辰,丹州都指挥使高彦珣杀契丹所命刺史,据城归命。

现代文:七日,丹州总指挥使高彦王旬杀死契丹伪政权任命的刺史,占据州城归顺高祖。

古文:《宋史·李穀传》:潜遣河朔酋豪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谋北旋,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虚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

现代文:十七日,契丹国主从东京动身回归本国。这一天,高祖在赤岗住宿,到下午四五点钟,有滚雷般的声音从敌方营帐中发出。契丹从黎阳渡过黄河,就直奔相州。四月四日,契丹国主攻取相州,杀害相州留后梁晖。

古文:晖,磁州滏阳人,少为盗,会契丹入汴,晖收集徒党,先入磁州,无所侵犯,遣使送款于帝。

现代文:梁晖是磁州滏阳人,年轻时作过强盗,碰上契丹人攻入汴州,梁晖就收集徒党,先攻入磁州,没有侵扰祸害的行为,派遣使者向高祖致意。

古文:晖侦知相州颇积兵仗,且无守备,遂以三月二十一日夜与其徒逾垣而入,杀契丹数十人,夺器甲数万计,遂据其城。

现代文:梁晖侦察得知相州很积蓄了一些兵器,而且又无人防守,于是在三月二十一日夜晚与他的徒党们翻越城垣而攻入相州城,杀死几十个契丹人,夺取武器兵甲数以万计,因而占据了相州城。

古文:契丹主先遣相州节度使高唐英率兵讨之。

现代文:契丹国主先派伪相州节度使高唐英领兵征讨他。

古文:未几,契丹主至城下,是月四日攻拔之,遂屠其城。

现代文:不久,契丹国主亲到城下,在这一月第四天攻陷相州城,于是屠戮全城。

古文:丙寅,以权知潞州军州事、左骁卫大将军王守恩为潞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以权点检延州军州事高允权为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以岢岚军使郑谦为忻州刺史,遥领应州节度使,充忻、代二州义军都部署。

现代文:第二天,契丹国主回到北方去,命令高唐英镇守相州时,高唐英查检城中活下的人口,仅得到男男女女共七百人而已。乾皊年中,王继弘镇守相州,奏明高祖在城中得到骷髅就有十多万副,契丹杀害人民的数字,从这就可得知。四月二十五日,册封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

古文:丁卯,以河东都巡馆驿、沿河巡检使阎万进为岚州刺史,领朔州节度使,充岚、宪二州义军都制置。戊辰,权河阳留后武行德以城来归。

现代文:二十六日,以高祖长子刘承训担任左卫上将军,第二子刘承佑担任左卫大将军,第三子刘承勋担任右卫大将军,高祖女儿彭城郡宋氏封为永宁公主,高祖侄子李承斌贝担任右卫上将军。五月一日,临时河阳留后武行德率领全城归顺高祖。

古文:初,契丹主将发东京,船载武库兵仗,自汴浮河,欲置之于北地,遣奉国都虞候武行德部送,与军士千余人并家属俱行。

现代文:当初,契丹国主准备从东京出发北上,用船只装载着武库里的兵甲器械,从汴河运到黄河,想搬往北方,派遣奉国都虞候武行德的部队护送,拨给军士一千多人带着家属们一起上路。

古文:至河阴,军乱,夺兵仗,杀契丹监吏,众推行德为帅,与河阴屯驻军士合,乃自汜水抵河阳。

现代文:到河阴时,军士变乱,夺取兵器,杀死契丹的监察使者,众人推举武行德为首领,与河阴驻军会合,就从汜水抵达河阳。

古文:遣其弟行友诣太原劝进。伪命西京留守刘晞弃洛城,南走许州,遂奔东京,洛京巡检使方太自署知留守事。

现代文:河阳伪节度使崔廷勋领兵抵御他们,被打败,武行德等追击败兵,崔廷勋弃城而逃,武行德因此占据河阳城。伪西京留守刘放弃洛阳,向南逃奔许州,又逃奔东京,洛阳巡检使方太自己暂时掌管留守事务。

古文:未几,太为武行德所害。

现代文:不久,方太被武行德杀死。

古文:是日,蕃将耿崇美屯泽州,史宏肇遣先锋将马诲率兵击之,崇美退保怀州。

现代文:同月,蕃族将领耿崇美驻扎泽州,史弘肇派先锋将领马诲领兵攻击他,耿崇美后退据守怀州。

古文:崔廷勋以契丹众攻武行德于河阳,行德出战,为廷勋所败。

现代文:崔廷勋率领契丹人在河阳攻打武行德,武行德出战,被崔廷勋打败。

古文:汴州萧翰遣蕃将高牟翰将兵援送刘晞复归于洛。牟翰至,杀前澶州节度使潘环于洛阳。

现代文:汴州萧翰派蕃将高牟翰领兵援助护送刘再回到洛阳,高牟翰返回洛阳后,在洛阳杀死前澶州节度使潘环。

古文:丙子,契丹主耶律德光卒于镇之栾城。

现代文:五月九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死在镇州的栾城。

古文:赵延寿于镇州自称权知国事。

现代文:赵延寿在镇州自称临时掌管契丹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