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一

古文:李光进,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也。

现代文:李光进,本为河曲部落稽阿跌族人。

古文:父良臣,袭鸡田州刺史,隶朔方军。

现代文:父良臣,承袭鸡田州刺史,隶属朔方军。

古文:光进姊适舍利葛旃,杀仆固瑒而事河东节度使辛云京。

现代文:光进姊嫁给舍利葛旃,葛旃杀仆固而归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

古文:光进兄弟少依葛旃,因家于太原。

现代文:光进兄弟从小依傍葛旃,因此定居于太原。

古文:光进勇毅果敢,其武艺兵略次于葛旃。

现代文:光进勇毅果敢,其武艺兵略次于葛旃。

古文:肃宗自灵武观兵,光进从郭子仪破贼,收两京,累有战功。

现代文:肃宗自灵武观察战局,光进跟从郭子仪破贼,收复两京,屡立战功。

古文:至德中,授代州刺史,封范阳郡公,食邑二百户。

现代文:至德年间,授代州刺史,封范阳郡公,食邑二百户。

古文:上元初,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以军讨大同、横野、清夷,范阳及河北残寇,用光进为都知兵马使。

现代文:上元初,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军讨伐大同、横野、清夷、范阳及河北残寇,任命光进为都知兵马使。

古文:寻迁渭北节度使。

现代文:不久,升为渭北节度使。

古文:永泰初,进封武威郡王。

现代文:永泰初年,进封武威郡王。

古文:大历四年,检校户部尚书,知省事。

现代文:大历四年,检校户部尚书,知省事。

古文:未几,又转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

现代文:不久,又转任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

古文:是岁冬十月,葬母于京城之南原,将相致祭者凡四十四幄,穷极奢靡,城内士庶,观者如堵。

现代文:这年冬十月,葬母于京城之南原,将相致祭者共有四十四幄,奢华铺张至极。城内士人庶民,观者如堵。

古文:元和四年,王承宗反。范希朝引师救易定,表光进为步都虞候,战于木刀沟,光进有功。

现代文:元和四年,王承宗反叛,范希朝领兵援救易定,上表奏请光进为步都虞候,战于木刀沟,光进有功。

古文:六年,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充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

现代文:元和六年,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

古文:诏以光进夙有诚节,克著茂勋,赐姓李氏。

现代文:诏书称光进素有竭诚效忠之节操,又建树丰功,赐姓李氏。

古文:其弟光颜除洺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

现代文:其弟光颜授氵名州刺史,充任本州团练使。

古文:兄弟恩泽同时,人皆叹异。

现代文:兄弟同时奉享恩泽,人皆惊叹。

古文:八年,迁灵武节度使。

现代文:元和八年,调任灵武节度使。

古文:光进尝从马燧救临洺,战洹水,收河中,皆有功。

现代文:李光进曾随马燧援救临氵名,战于洹水,收复河中,皆有功。

古文:前后军中之职,无所不历;中丞、大夫悉曾兼带。

现代文:前军后军中之职务,没有未曾担任过的,中丞、大夫之职也都兼任过。

古文:先是救易定之师,光进、光颜皆在其行,故军中呼光进为大大夫,光颜为小大夫。

现代文:当初援救易定之师,光进、光颜皆在其中,故军中呼光进为大大夫,光颜为小大夫。

古文:十年七月卒。

现代文:元和十年七月李光进去世。

古文:光进兄弟少以孝睦推于军中。

现代文:李光进兄弟年少即以孝顺父母、弟兄和睦在军中享名。

古文:及居母丧,三年不归寝室。

现代文:及至守母之丧,三年不归居室。

古文:光颜先娶妻,其母委以家事。

现代文:光颜先娶妻,其母将家务交付与她。

古文:母卒,光进始娶。

现代文:母亡,光进始娶妻。

古文:光颜使其妻奉管籥、家籍、财物,归于其姒。

现代文:光颜让自己的妻子将管钥、家谱、财物,都交归于嫂。

**古文:光进命反之,且谓光颜曰: 新妇逮事母,尝命以主家,不可改也。 **

现代文:光进命妻子还交弟媳,并对光颜道: 弟媳初来即侍奉母亲,母亲曾命她主持家事,不能更改。

古文:因相持泣良久,乃如初。

现代文:于是弟兄臂膀相持流泣良久,仍如先前一样过日子。

古文:卒时年六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现代文:李光进去世时年六十五,追赠尚书左仆射。

古文:光颜与兄光进以葛旃善骑射,兄弟自幼皆师之,葛旃独许光颜之勇健,己不能逮。

现代文:李光颜与兄光进因葛旃善骑射,兄弟俩自幼皆跟随他习武,葛旃惟独赞李光颜勇健,连自己也不能赶上。

古文:及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皆有功。

现代文:等到年长,李光颜从河东军为副将,讨伐李怀光、杨惠琳皆有功。

古文:后随高崇文平蜀,搴旗斩将,出入如神,由是稍稍知名。

现代文:后随高崇文平定蜀乱,夺旗斩将,出入贼军去来如神,从此小有名气。

古文:自宪宗元和已来,历授代、洺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现代文:自宪宗元和以来,历授代、氵名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古文:九年,将讨淮、蔡,九月,迁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现代文:元和九年,朝廷准备讨伐淮、蔡叛乱,九月,李光颜调任陈州刺史,充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古文:逾月,迁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现代文:一月后,升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古文:会朝廷征天下兵,环申、蔡而讨吴元济,诏光颜以本军独当一面。

现代文:正值朝廷征召天下兵马,包围申州、蔡州讨伐吴元济,诏命李光颜以本部军马独当一面。

古文:光颜于是引兵临溵水,抗洄曲。

现代文:李光颜于是领兵临氵殷水,在洄曲抗击叛军。

古文:明年五月,破元济之师于时曲。

现代文:次年五月,在时曲大败吴元济军。

古文:初,贼众晨压光颜之垒而阵,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突之。

现代文:开始,贼兵清晨逼近李光颜之营垒列阵。李光颜军队无法出垒,于是自毁左右墙,出骑兵突袭贼军。

古文:光颜将数骑冒坚而冲之,出入者数四。贼众尽识,矢集于身如蝟。

现代文:李光颜率数骑冒着防守之坚固冲向敌人,四度出入贼阵,贼兵都认得了他,浑身中箭密集如猬之刺。

古文:其子揽光颜马鞅,止其深入。光颜举刃叱之,乃退。

现代文:其子揽住光颜马缰,不让他深入贼阵,光颜举刀呵叱,其子乃退。

古文:于是人争奋跃。贼乃大溃,死者数千人。

现代文:于是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贼兵彻底溃败,死者数千人。

古文:捷声至京师,人人相贺。

现代文:捷报传至京师,人人互相庆贺。

古文:时伐蔡之师,大小凡十余镇,自裴度使还,唯奏光颜勇而知义,终不辱命。

现代文:当时讨伐蔡州的军队,包括大小共十余镇,自裴度奉使还朝,惟独奏报李光颜勇而知义,始终不辱朝命。

古文:至是,果立功焉。

现代文:至此,李光颜果真立下功勋。

古文:是岁十一月,光颜又与怀汝节度乌重胤同破元济之众于小溵河,平其栅。

现代文:当年十一月,李光颜又与怀汝节度使乌重胤共同击败吴元济军于小氵殷河,削平其营垒栅墙。

古文:初,都统韩弘令诸军齐攻贼城,贼又径攻乌重胤之垒。

现代文:起初,都统韩弘命诸军齐攻贼城,贼兵又径直攻打乌重胤营垒。

古文:重胤御之,中数枪,驰请救于光颜。

现代文:乌重胤抵挡贼人,身中数枪,快骑向李光颜求救。

古文:光颜以小溵桥贼之堡也,乘其无备,使田颖、宋朝隐袭而取之。乃平其城堑,由是克救重胤。

现代文:李光颜断定小氵殷桥是贼人堡垒,乘其无备,派田颖、宋朝隐攻取该处,将城墙拆毁壕堑填平,乌重胤于是获救。

古文:韩弘以光颜违令,取颖及朝隐将戮之。

现代文:韩弘认为李光颜违反军令,要抓田颖及宋朝隐准备处死。

古文:颖及朝隐勇而材,军中皆惋惜之。

现代文:田颖及宋朝隐均勇敢而有才干,军中皆为之惋惜。

古文:光颜畏弘不敢留。

现代文:李光颜畏惧韩弘不敢将二人留下。

古文:会中使景忠信至,知其情,乃矫诏令所在械系之。

现代文:恰值中使景忠信到来,闻知情由,便假托诏令以刑械将二人就地囚禁。

古文:走马入见,具以本末闻。

现代文:迅即驰马回朝谒见皇上,将事情本末一一禀奏。

古文:宪宗赦忠信矫诏罪,令即往释颖及朝隐。

现代文:宪宗赦免景忠信矫诏之罪,命他立即前往军中释放田颖及宋朝隐。

古文:弘及光颜迭以表论。宪宗谓弘使曰: 颖等违都统令,固当处死。

现代文:韩弘与李光颜相继上表论说此事,宪宗对韩弘之使者道: 田颖等人违反都统之令,本当处死。

古文:但光颜以其袭贼有功,亦可宥之。

现代文:但李光颜认为他们袭贼有功,也可宽赦。

**古文:军有三令五申,宜舍此以收来效。 **

现代文:军队固然有三令五申,亦应放过这两人以收来日之效。

古文:及以诏谕弘,弘不悦。

现代文:及至以诏宣谕韩弘,韩弘不悦。

古文:十一年,光颜连败元济之众,拔贼凌云栅,宪宗大悦,赐其告捷者奴婢银锦。

现代文:元和十一年,李光颜连连击败吴元济军,攻取贼人之凌云栅。宪宗大悦,赐给告捷者以奴婢银锦。

古文:进位检校尚书左仆射。

现代文:李光颜升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古文:十二年四月,光颜败元济之众三万于郾城。其将张伯良奔于蔡州,杀其贼什二三,获马千匹,器甲三万联,皆画雷公符。仍书云: 速破城北军。 **

现代文: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在郾城击败吴元济三万军队,贼将张伯良逃向蔡州,官军杀死贼兵十分之二三,俘获战马千匹,兵器甲胄三万套,皆有雷公符咒,于是手谕道: 速破城北军。

古文:寻而郾城守将邓怀金请以城降。光颜许之,而收郾城。

现代文:很快郾城守将邓怀金请求献地投降,李光颜准许他,遂收复郾城。

古文:初,邓怀金以官军围青陵城,绝其归路,怀金惧,谋于郾城令董昌龄。

现代文:起初,邓怀金因官军围困青陵城,断其归路,邓怀金畏惧,同郾城县令董昌龄商议。

古文:昌龄母素诫其子令降,昌龄因此劝怀金归款于光颜,且曰: 城中之人,父母妻子皆质于蔡州,如不屈而降,则家尽屠矣。

现代文:董昌龄之母素来训诫儿子令他归降,董昌龄因此劝邓怀金归顺李光颜,并派人对李光颜说: 城中之人,父母妻儿皆在蔡州为人质,如不战而降,则家家斩尽杀绝。

古文:请来攻城,我则举烽求救。

现代文:请来攻城,我们举烽火求救。

**古文:救兵将至,官军逆击之必败,此时当以城降。 **

现代文:救兵靠近时,官军迎头攻击必将其打败,此时定当献城投降。

古文:光颜从之,贼果败走。

现代文:李光颜允从,贼兵果然败走。

古文:于是昌龄执印,帅吏列于门外,怀金与诸将素服倒戈列于门内;光颜受降,乃入罗城,其城自坏五十余步。

现代文:于是董昌龄手捧印信率吏员列队于城门外,邓怀金与诸将脱下戎装放下戈矛,列队于城门内。李光颜受降,进入罗城,那城墙自己坍塌有五十余步长。

古文:时韩弘为汴帅,骄矜倔强。常倚贼势索朝廷姑息,恶光颜力战,阴图挠屈,计无所施。

现代文:当时韩弘为汴州统帅,骄矜倔强,常借用贼人攻守之势迫使朝廷姑息他,忌恨李光颜拼死作战,阴谋设计阻挠,可想不出办法。

古文:遂举大梁城求得一美妇人,教以歌舞弦管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计费数百万,命使者送遗光颜,冀一见悦惑而怠于军政也。

现代文:于是选遍大梁城寻到一个美妇人,教给她歌舞弦管六博技艺,用珠翠金玉艳丽衣装打扮她,总计花费数百万钱,命使者将她送赠李光颜,指望李光颜一见便喜爱迷恋而懈怠军务。

**古文:使者即赍书先造光颜垒曰: 本使令公德公私爱,忧公暴露,欲进一妓,以慰公征役之思,谨以候命。 **

现代文:使者立即携带书信先往李光颜军营通报: 本使令公私心爱公之德重,忧公之辛劳,欲进一妓,以慰劳公征役之思虑,敬候公命。

**古文:光颜曰: 今日已暮,明旦纳焉。 **

现代文:李光颜道: 今日已晚,明日受纳。

古文:诘朝,光颜乃大宴军士;三军咸集,命使者进妓。

现代文:次日早晨,李光颜大宴军士,三军尽皆聚集,命使者献上乐妓。

古文:妓至,则容止端丽,殆非人间所有,一座皆惊。

现代文:那乐妓到来果然容貌举止端庄秀丽,真非人间所有,满座皆惊。

古文:光颜乃于座上谓来使曰: 令公怜光颜离家室久,舍美妓见赠,诚有以荷德也。

现代文:李光颜就在座席上对来使说: 令公怜悯光颜离家室日久,舍弃美妓赠我,确实当领此恩德。

古文:然光颜受国家恩深,誓不与逆贼同生日月下。

现代文:然而光颜受国家恩深,誓不与逆贼同生日月之下。

**古文:今战卒数万,皆背妻子,蹈白刃,光颜奈何以女色为乐? **

现代文:现在数万战士,皆背妻离子,出生入死,光颜怎能以女色为乐?

古文:言讫,涕泣呜咽。

现代文:言罢,涕泣呜咽。

古文:堂下兵士数万,皆感激流涕。

现代文:堂下兵士数万,皆感激流涕。

古文:乃厚以缣帛酬其来使,俾领其妓自席上而回,谓使者曰: 为光颜多谢令公。

现代文:于是拿出丰厚的绢帛酬谢来使,让他领那美妓离席返程,对使者道: 替我多谢令公。

**古文:光颜事君许国之心,死无贰矣! **

现代文:光颜事君许国之心,至死不变!

古文:自此兵众之心,弥加激励。

现代文:从此军队的士气,更加激昂。

古文:及裴度至行营,率宾从于方城沱口观板筑、五沟。贼遽至,注弩挺刃,势将及度。光颜决战于前以却之。

现代文:及至裴度来到行营,率幕僚在方城沱口察看修筑城墙,五沟之贼人突至,搭弓举刃,形势危及裴度性命,李光颜挺身上前率兵死战打退了敌人。

古文:时光颜预虑其来,先使田布以二百骑伏于沟中,出贼不意交击之,度方获免。

现代文:当时李光颜估计贼人可能前来,先派田布带领二百骑兵潜伏沟中,出其不意地袭击贼人,裴度才幸免于难。

古文:布又先扼其沟中归路,贼多弃骑越沟,相牵坠压而死者千余人。

现代文:田布又预先扼守沟中贼人归路,贼人多弃骑越沟而逃,结果互相牵掣坠沟压死者千余人。

古文:是日微光颜之救,度几陷矣。

现代文:这天若非李光颜相救,裴度几乎陷入贼手。

古文:是月,贼知光颜勇冠诸将,乃悉其众出当光颜之师。

现代文:当月,贼人了解到李光颜勇冠诸将,便派出全部兵力抵挡李光颜的军队。

古文:时李愬乘其无备,急引兵袭蔡州,拔之,获元济。

现代文:此时李朔心乘其无备,火速率兵袭击蔡州,一举攻取,生俘吴元济。

古文:董重质弃洄曲军,入城降愬。

现代文:董重质抛弃洄曲之军,入城向李朔心投降。

古文:光颜知之,跃马入贼营,大呼以降,贼众万余人,皆解甲投戈请命。

现代文:李光颜闻知,跃马入贼营,大呼贼兵投降。贼兵万余人,皆解甲投戈等候发落。

古文:贼平,加检校司空。

现代文:叛贼平定,李光颜加授检校司空。

古文:十三年春,命中官宴光颜于居第,赐刍米二十余车。

现代文:元和十三年春,皇上命中官到李光颜居宅赐宴,并赐给刍米二十余车。

古文:宪宗又御麟德殿召对,赐金带锦彩。

现代文:宪宗又于麟德殿召见,赐金带锦彩。

古文:朝廷东讨李师道,授光颜义成军节度使。

现代文:朝廷东征李师道,授李光颜义成军节度使。

古文:至镇,寻赴行营。

现代文:至镇,立即奔赴行营。

古文:数旬之内,再败贼军于濮阳,杀戮数千人,进军深入。

现代文:数十日内,两度击败贼军于濮阳,杀死数千人,率军深入贼后方。

古文:十四年,西蕃入寇,移授邠宁节度使。

现代文:元和十四年,西蕃入寇,李光颜改授宁节度使。

古文:时盐州为吐蕃所毁,命李文悦为刺史,令光颜充勾当修筑盐州城使。仍许以陈许六千人随赴邠宁。

现代文:当时盐州城被吐蕃毁坏,朝廷命李文悦为刺史,令李光颜充任勾当修筑盐州城使,依例准许随带陈许六千人赴宁。

古文:是岁,吐蕃侵泾原。

现代文:那年,吐蕃侵泾原。

古文:自田缙镇夏州,以贪猥侵挠党项羌,乃引吐蕃入寇。

现代文:自从田缙镇守夏州,因贪赃卑下侵扰党项羌,羌人便引吐蕃入寇。

古文:及蕃军攻泾州,边将郝玼血战始退。

现代文:及至吐蕃军进攻泾州,边将郝王此血战才使其退却。

古文:初,光颜闻贼攻泾州,料兵赴救,邠师喧然曰: 人给五十千而不识战阵,彼何人也!

现代文:起初,李光颜闻知贼攻泾州,部署军队前往援救,宁驻军喧然而议说: 一人供给五十千而不识战阵,那是什么人呀!

**古文:常额衣资不得而前蹈白刃,此何人也! **

现代文:正常规定的衣物资用得不到却要前去迎着白刃,这又是什么人哪!

古文:愤声恟々不可遏。

现代文:汹汹然愤恨不可遏止。

古文:光颜素得士心,曲为陈说大义,言发涕流。三军感之,亦泣下,乃欣然即路,击贼退之。

现代文:李光颜素来颇得军心,此时委婉陈说大义,言出流涕,三军为之感动,也流下眼泪,于是欣然出发,击退了贼人。

古文:穆宗即位,就加特进,仍与一子四品正员官。

现代文:穆宗即位,加授李光颜特进,依例给其子四品正员官。

古文:寻诏赴阙,赐开化里第,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现代文:不久诏令赴阙,赐予开化里宅第,进升加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古文:穆宗以光颜功冠诸将,故召赴阙,宴赐优给。

现代文:穆宗因李光颜功冠诸将,故召之赴阙,赐宴优赏。

古文:已而带平章复镇,所以报勋臣也。

现代文:随即带着平章官职回到镇署,这是对勋臣的报偿呀。

古文:长庆初,迁凤翔节度使,依前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现代文:长庆初,调任凤翔节度使,依旧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古文:岁末,复授许州节度使。

现代文:年底,又授许州节度使。

古文:朝廷以光颜昔镇陈许,颇得士心,将讨镇、冀,故有此拜。

现代文:朝廷因李光颜从前镇守陈许颇得人心,正欲讨伐镇州、冀州,故有这次授职。

古文:赴镇日,宰相百僚以故事送别于章敬寺,穆宗御通化门临送之,赐锦彩、银器、良马、玉带等物。

现代文:李光颜赴镇之日,宰相百官按例在章化寺送别,穆宗驾临通化门送行,赐给锦彩、银器、良马、玉带等物。

古文:二年,讨王廷凑,命光颜兼深州行营诸军节度使。

现代文:长庆二年,讨伐王廷凑,朝廷命李光颜兼任深州行营诸军节度使。

古文:光颜既受命而行,悬军讨贼,艰于馈运。朝廷又以沧、景、德、棣等州俾之兼管,以其邻贼之郡,可便飞挽。

现代文:李光颜受命后即出兵讨贼,孤军深入,粮饷运送艰难,朝廷又将沧、景、德、棣等州划与李光颜兼管,因诸州与贼郡邻近,便于急速运送。

古文:光颜以朝廷制置乖方,贼帅连结,未可朝夕平定,事若差跌,即前功悉弃,乃恳辞兼镇。

现代文:李光颜认为朝廷处置失当,贼帅相互勾连,不能短时间平定。如果自己行事有差错,就会前功尽弃,于是恳切推辞兼管方镇之职。

古文:寻以疾作,表祈归镇。

现代文:不久因疾病发作,上表祈请归镇。

古文:朝廷果讨贼无功而赦廷凑。

现代文:朝廷果然讨贼无功而赦免了王廷凑。

古文:四年,敬宗即位,正拜司徒。

现代文:长庆四年,敬宗即位,正式拜李光颜为司徒。

古文:汴州李絺逐其帅叛,诏光颜率陈许之师讨之。

现代文:汴州李宀介跟随主帅叛乱,诏令李光颜率陈许之师讨伐。

古文:营于尉氏,俄而诛絺。

现代文:扎营于尉氏,随即诛杀李宀介。

古文:迁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进阶开府仪同三司,仍于正衙受册司徒兼侍中。

现代文:升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进阶开府仪同三司,便于宣政殿册封司徒兼侍中。

古文:二年九月卒,年六十六,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忠。

现代文:宝历二年九月李光颜去世,年六十六,停止上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为 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