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九

古文:○李训郑注王涯王璠贾餗舒元舆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李训,肃宗时宰相揆之族孙也。

现代文:李训,肃宗时宰相李揆之族孙。

古文:始名仲言。

现代文:原名李仲言。

古文:进士擢第。

现代文:进士及第。

古文: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辞敏智捷,善揣人意。

现代文:形貌魁梧,神情潇洒大方,言辞机智思维敏捷,善解人意。

古文:宝历中,从父逢吉为宰相,以训阴险善计事,愈亲厚之。

现代文:宝历年间,他的叔父李逢吉任宰相,因李训阴险善于谋划,越发亲近和厚待他。

古文:初与茅汇等欲中伤李程,及武昭事发,训坐长流岭表,会赦得还。

现代文:当初与茅汇等人打算中伤李程,等到武昭之事发作,李训获罪远远流放岭南,后遇赦才得以回京。

古文:丁母忧,居洛中。

现代文:又遭母丧,居处洛中。

古文:时逢吉为留守,思复为宰相,且深怨裴度,居常愤郁不乐。

现代文:这时李逢吉任留守,想重做宰相,加上深恨裴度,时常郁郁不乐。

古文:训揣知其意,即以奇计动之。

现代文:李训理解他的心思,便出奇计打动他。

古文:自言与郑注善,逢吉以为然,遗训金帛珍宝数百万,令持入长安,以赂注。

现代文:李训自称同郑注有交情。李逢吉信以为真,交给李训价值数百万的金帛珍宝,让他带到长安,用以贿赂郑注。

古文:注得赂甚悦,乘间荐于中尉王守澄,乃以注之药术,训之《易》道,合荐于文宗。

现代文:郑注得了贿赂十分高兴,寻机将李训推荐给中尉王守澄,王守澄便将郑注的炼药术、李训的《易》学造诣,一并推荐给文宗。

古文:守澄以训缞粗,难入禁中。帝令训戎服,号王山人,与注入内。

现代文:王守澄说李训衣著粗鄙,难入宫禁,皇上便命他改换戎装,号称王山人,同郑注一道入宫。

古文:帝见其指趣,甚奇之。

现代文:皇上听他分析《易》理,觉得不同凡响。

古文:及训释服,在京师。

现代文:等到李训脱下戎装,便留在京师了。

古文:太和八年,自流人补四门助教,召入内殿,面赐绯鱼。

现代文:大和八年,李训从一无官阶补任四门助教,被皇上召入内殿,面赐绯衣银鱼袋。

古文:其年十月,迁国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讲学士。

现代文:这年十月,调任国子《周易》博士,充当翰林侍讲学士。

古文:入院日,赐宴,宣法曲弟子二十人就院奏法曲以宠之。

现代文:入院那天,皇上赐宴,宣召法曲弟子二十人到院中演奏法曲以示恩宠。

古文:两省谏官伏阁切谏,言训奸邪,海内闻知,不宜令侍宸扆,终不听。

现代文:中书门下两省谏官俯身阁下极力劝谏,说李训为人奸邪,海内尽知,不宜让他侍奉圣上。皇上始终不听。

古文:文宗性守正嫉恶,以宦者权宠太过,继为祸胎,元和末弑逆之徒尚在左右,虽外示优假,心不堪之。

现代文:文宗性情正直嫉恨邪恶,觉得宦官所享权力恩宠过多,日后会成祸根,加上元和末年那帮 诛杀叛逆 的人尚在身边,虽然表面上重用他们,内心却不能忍受。

古文:思欲芟落本根,以雪雠耻,九重深处,难与将相明言。

现代文:想要斩草除根,报仇雪恨,但身陷深宫,难对将相明说。

古文:前与侍讲宋申锡谋。谋之不臧,几成反噬,自是巷伯尤横。

现代文:先前曾与侍讲宋申锡谋划,谋划未妥,却差点被反咬,从此宦官更加横行。

古文:因郑注得幸守澄,俾之援训,冀黄门之不疑也。

现代文:现因郑注受王守澄宠幸,让他协助李训,想来宦官们不会生疑。

古文:训既在翰林,解《易》之际,或语及巷伯事,则再三愤激,以动上心。

现代文:李训到翰林院后,乘讲解《易》理之时,不时谈及宦官之事,便一再表示愤激,以打动皇上。

古文:以其言论纵横,谓其必能成事,遂以真诚谋于训、注。

现代文:皇上因他极善分析,认为他必能成事,于是吐露真心同李训、郑注商议。

古文:自是二人宠幸,言无不从;而深秘之谋,往往流闻于外。

现代文:从此二人获宠,意见无不被采纳,但密谋之事往往流传到外面。

古文:上虑中人猜虑,乃疏《易》义六条,示于百辟,有能出训之意者赏之,盖欲知上以师友宠之。

现代文:皇上担心宦官猜疑,便将五条《易》义理的详注,诏示百官览阅,有能超过李训之说解者给予奖赏,其用心是想让百官知道皇上不过把李训当作师友宠幸而已。

古文:九年七月,改兵部郎中、知制诰,充翰林学士。

现代文:大和九年七月,李训改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充任翰林学士。

古文:九月,迁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现代文:九月,升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依例赐紫服金鱼袋。

古文:诏以平章之暇,三五日一入翰林。

现代文:诏令李训于平章职事之闲暇,三五日到翰林院去一次。

古文:训既秉权衡,即谋诛内竖。

现代文:李训既掌大权,立即策划诛杀宦官。

古文:中官陈弘庆者,自元和末负弑逆之名,忠义之士无不扼腕。

现代文:宦官陈弘庆,自从元和末年享受诛杀叛逆的美名,忠义之士无不愤恨。

古文:时为襄阳监军,乃召自汉南,至青泥驿,遣人封杖决杀。

现代文:当时陈弘庆任襄阳监军,便将他从汉南召回,等他行至青泥驿,派人用御赐之杖将他打死。

古文:王守澄自长庆已来知枢密,典禁军,作威作福。

现代文:王守澄从长庆以来执掌枢密院,统率禁军,作威作福。

古文:训既作相,以守澄为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罢其禁旅之权,寻赐鸩杀之。

现代文:李训做宰相后,让王守澄任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罢免他统率禁军之权,不久赐药酒将他毒杀。

古文:训愈承恩顾,每别殿奏对,他宰相莫不顺成其言,黄门禁军迎拜戢敛。

现代文:此后李训愈加受皇上恩宠,每逢在便殿奏对,别的宰相没有不顺着他说话的,宦官或禁军遇见他都恭敬揖拜。

古文:训本以纤达,门庭趋附之士,率皆狂怪险异之流。时亦能取正人伟望,以镇人心。

现代文:李训原本靠精细机智成功,到他门下趋炎附势的,大都是狂放怪诞阴险奇异的人,李训当时也能启用一些正直之人,利用他们的崇高声望,来安定人心。

古文:天下之人,有冀训以致太平者,不独人主惑其言。

现代文:天下的人,有寄希望于李训实现国家太平的,不只是皇上被他的话所迷惑。

古文:训虽为郑注引用,及禄位俱大,势不两立;托以中外应赴之谋,出注为凤翔节度使。

现代文:李训虽由郑注引荐得以重用,等到他官高禄厚,便与郑注势不两立,假托朝中朝外相应合,派郑注出京任凤翔节度使。

古文:俟诛内竖,即兼图注。

现代文:等到诛杀宦官时,便同时设法除掉郑注。

古文:约以其年十一月诛中官,须假兵力,乃以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大尹事,太府卿韩约为金吾街使,刑部郎中知杂李孝本权知中丞事,皆训之亲厚者。

现代文:约定当年十一月诛杀宦官,必须凭借兵力,于是派大理卿郭行余任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任太原节度使,京兆府少尹罗立言临时掌管太尹职务,太府卿韩约为金吾街使,刑部郎中知杂李孝本临时掌管中丞职务,这些人均系李训心腹。

古文:冀王璠、郭行余未赴镇间,广令召募豪侠及金吾台府之从者,俾集其事。

现代文:要求王、郭行余赴镇之前,广为召募豪侠及金吾府随从,协助完成大事。

古文:是月二十一日,帝御紫宸。

现代文:当月二十一日,皇上驾临紫宸殿。

**古文:班定,韩约不报平安,奏曰: 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来有甘露,臣已进状讫。 **

现代文:朝臣分班站定,韩约不报平安,奏道: 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来有甘露,臣已具状奏禀。

古文:乃蹈舞再拜。宰相百官相次称贺。

现代文:于是手舞足蹈再拜,宰相百官依次称贺。

古文:李训奏曰: 甘露降祥,俯在宫禁。

现代文:李训奏道: 甘露降下吉祥,俯在宫禁。

**古文:陛下宜亲幸左仗观之。 **

现代文:陛下应亲幸左仗院观看。

古文:班退,上乘软舁出紫宸门,由含元殿东阶升殿,宰相侍臣分立于副阶,文武两班,列于殿前。

现代文:即刻退班,皇上乘软轿出紫宸门,由含元殿东阶升殿,宰相侍臣分立于侧阶,文武两班官员,列队站立殿前。

古文:上令宰相两省官先往视之。既还,曰: 臣等恐非真甘露,不敢轻言。

现代文:皇上命宰相及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先去察看,看罢回来,奏道: 臣等担心并非真的甘露,不敢轻易发言。

**古文:言出,四方必称贺也。 **

现代文:一言既出,四方必来称贺。

**古文:上曰: 韩约妄耶? **

现代文:皇上道: 韩约胡说吗?

古文:乃令左右军中尉、枢密内臣往视之。

现代文:于是命左右军中尉、枢密内臣前去察看。

**古文:既去,训召王璠、郭行余曰: 来受敕旨! **

现代文:中尉、枢密去后,李训召王、郭行余说道: 来领圣旨!

古文:璠恐悚不能前,行余独拜殿下。

现代文:王害怕不敢上前,郭行余独自拜于殿下。

古文:时两镇官健,皆执兵在丹凤门外,训已令召之,唯璠从兵入,邠宁兵竟不至。

现代文:当时两镇官兵,皆手持武器守候在丹凤门外,李训已下令召他们前来,只有王的随从军士入宫,郭行余的军队竟然不来。

古文:中尉、枢密至左仗,闻幕下有兵声,惊恐走出。阍者欲扃锁之,为中人所叱,执关而不能下。

现代文:中尉、枢密来到左仗院,听见帐幕下有兵器声,惊恐跑出,把门人打算将门锁上,被宦官呵叱,手持门闩而不敢放下。

古文:内官回奏,韩约气慑汗流,不能举首。

现代文:内官回禀皇上,韩约心惧汗流,不敢抬头。

**古文:中官谓之曰: 将军何及此耶? **

现代文:宦官问他: 将军为何到这地步?

**古文:又奏曰: 事急矣,请陛下入内。 **

现代文:又奏道: 事情紧急,请陛下入内。

古文:即举软舆迎帝。

现代文:随即举软轿迎接皇上。

**古文:训殿上呼曰: 金吾卫士上殿来,护乘舆者,人赏百千。 **

现代文:李训在殿上呼叫: 金吾卫士上殿来,护卫圣驾的,人人重赏。

**古文:内官决殿后罘罳,举舆疾趋。训攀呼曰: 陛下不得入内。 **

现代文:内官踢倒殿后屏风,抬轿疾奔,李训攀住软轿喊道: 陛下不能入内。

古文:金吾卫士数十人,随训而入。

现代文:金吾卫士数十人,跟随李训入内宫。

古文:罗立言率府中从人自东来,李孝本率台中从人自西来,共四百余人,上殿纵击内官,死伤者数十人。

现代文:罗立言率府中役卒从东边冲过来,李孝本率府中役卒从西边冲过来,共四百余人,上殿大打出手,内官死伤数十人。

古文:训时愈急,逦迤入宣政门。

现代文:李训这时愈加焦急,绕道进入宣政门。

古文:帝瞋目叱训,内官郄志荣奋拳击其胸,训即僵仆于地。

现代文:皇上怒目呵叱他,内官郄志荣奋力挥拳击中他的胸部,李训立即僵仆在地。

古文:帝入东上阁门,门即阖,内官呼万岁者数四。

现代文:皇上进入东上阁门,门便关闭,内官连声呼喊万岁。

古文:须臾,内官率禁兵五百人,露刃出阁门,遇人即杀。

现代文:一会儿,内官率禁兵五百人,拔刀冲出阁门,逢人便杀。

古文: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方中书会食,闻难出走,诸司从吏死者六七百人。

现代文:宰相王涯、贾饣束、舒元舆正在中书署衙会餐,听说祸事发生便逃走了,众官署吏员被杀死六七百人。

古文:是日,训中拳而仆,知事不济,乃单骑走入终南山,投寺僧宗密。

现代文:当天,李训中拳仆地,知事已失败,便单人匹马跑到终南山,投奔寺僧宗密。

古文:训与宗密素善,欲剃其发匿之。从者止之,乃趋凤翔,欲依郑注。

现代文:宗密同李训素来相好,打算给李训剃发让他藏在寺中,被手下人劝止,于是李训只好奔凤翔,企图投靠郑注。

古文:出山,为盩厔镇将宗楚所得,械送京师。

现代文:出了终南山,便被周至守将宗楚捉住,加了械具押送京师。

**古文:至昆明池,训恐入军别受搒掠,乃谓兵士曰: 所在有兵,得我者即富贵,不如持我首行,免被夺取。 **

现代文:行至昆明池,李训害怕到军中倍受拷打,便对兵士说: 到处有兵,捉住我就能富贵,不如携带我的首级前行,免被别人夺取。

古文:乃斩训,持首而行。

现代文:于是兵士杀了李训,带着他的首级赶路。

古文:训弟仲景、再从弟户部员外郎元皋,皆伏法。

现代文:李训弟仲景、隔房堂弟户部员外郎李元皋,皆被诛伏法。

古文:仇士良以宗密容李训,遗人缚入左军,责以不告之罪。

现代文:仇士良因宗密收容李训,派人将他绑赴左军,谴责他犯有不举报之罪,打算将他处死。

古文:将杀之,宗密怡然曰: 贫僧识训年深,亦知反叛。

现代文:宗密镇静自若地说: 贫僧认识李训很久了,也知他反叛朝廷。

**古文:然本师教法,遇苦即救,不爱身命,死固甘心。 **

现代文:然而本师教导佛法,遇苦难即解救,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纵然一死本也甘心。

古文:中尉鱼弘志嘉之,奏释其罪。

现代文:中尉鱼弘志赞扬他的品格,奏请赦免他的罪过。

古文:郑注,绛州翼城人,始以药术游长安权豪之门。

现代文:郑注,绛州翼城人,最初以药术交游于长安权豪之门。

古文:本姓鱼,冒姓郑氏,故时号鱼郑。注用事时,人目之为 水族 。

现代文:本姓鱼,冒姓郑氏,故当时号称鱼郑,郑注被重用时,人们称他为 水族 。

古文:元和十三年,李愬为襄阳节度使,注往依之。

现代文:元和十三年,李訫任襄阳节度使,郑注前往投靠他。

古文:愬得其药力,因厚遇之,署为节度衙推。

现代文:李訫得益于他的药力,因而优礼相待,委用他为节度衙推。

古文:从愬移镇徐州,又为职事,军政可否,醖与之参决。

现代文:郑注跟从李訫移镇徐州,又任职事,军政大事之可否,李訫均与他商议决定。

古文:注诡辩阴狡,善探人意旨,与愬筹谋,未尝不中其意。

现代文:郑注为人诡秘阴险狡猾,善于揣摩他人心思,与李訫筹划商议,从无不符合李訫意图的。

古文:然挟邪任数,专作威福,军府患之。

现代文:然而他心怀邪念玩弄手段,专好作威作福,军府上下都认为是个祸根。

古文:时王守澄监徐军,深怒注。

现代文:当时王守澄为徐州监军,非常恼恨郑注。

古文:一日,以军情患注白于愬。愬曰: 彼虽如此,实奇才也。

现代文:一日,将军中舆论以郑注为祸害之事告诉李訫,李訫道: 他虽如此,但的确是个奇才。

古文:将军试与之语;苟不如旨,去未为晚 愬即令谒监军。

现代文:将军试同他交谈,如果不满意,再让他离开犹未为晚。

古文:守澄初有难色,及延坐与语,机辩纵衡,尽中其意,遂延于内室,促膝投分,恨相见之晚。

现代文:李訫即令郑注谒见监军,王守澄开始面有难色,及至让他坐下同他谈话,郑注机警善辩谈锋纵横,完全符合王守澄的心意,于是请入内室,促膝而谈心志契合,真是相见恨晚。

**古文:翌日,守澄谓愬曰: 诚如公言,实奇士也。 **

现代文:次日,王守澄对李訫道: 的确如公所言,实在是个奇士啊。

古文:自是出入守澄之门,都无限隔。

现代文:从此郑注任意出入王守澄之门,毫无阻碍。

古文:愬署为巡官,齿于宾席。

现代文:李訫任用他为巡官,当作贵宾对待。

古文:及守澄入知枢密,当长庆、宝历之际,国政多专于守澄。

现代文:及至王守澄入朝执掌枢密院,时值长庆、宝历之际,国政多为他所垄断。

古文:注昼伏夜动,交通赂遗。初则谗邪奸巧之徒附之以图进取;数年之后,达僚权臣,争凑其门。

现代文:郑注白昼蛰伏夜间活动,结交拉拢赠遗贿赂,起初只是那些谗邪奸狡之徒依附他以图进取,数年之后,大官权臣,都争相挤进他的门庭。

古文:累从山东、京西诸军,历卫佐、评事、御史,又检校库部郎中,为昭义节度副使。

现代文:屡屡在山东、京西诸军任职,历任卫佐、评事、御史,又检校库部郎中,任昭义节度副使。

古文:既以阴事诬陷宋申锡,守道正人,始侧目焉。

现代文:直到郑注以阴私之事诬陷宋申锡,恪守人道的正直之士,这才对他怒目相看。

古文:太和七年,罢邠宁行军司马,入京师。御史李款阁内弹之曰: 郑注内通敕使,外结朝官,两地往来,卜射财货,昼伏夜动,干窃化权。

现代文:大和七年,郑注被免去宁行军司马,召入京师,御史李款于紫宸殿弹劾他道: 郑注内通敕使,外结朝官,两地往来,牟取财货,昼伏夜动,窃位求权。

古文:人不敢言,道路以目。

现代文:人们虽不敢言,但行道怒目而视。

**古文:请付法司。 **

现代文:请交付执法官署。

古文:旬日内,谏章十数,文宗不纳。

现代文:十日内,上章谏奏十数本,文宗不听纳。

古文:寻授注通王府司马,充右神策判官,中外骇叹。

现代文:不久授郑注通王府司马,充任右神策判官,朝廷内外人皆惊叹。

古文:八年九月,注进药方一卷,令守澄召注对浴堂门,赐锦彩。

现代文:大和八年九月,郑注进献药方一卷,皇上命王守澄召郑注到浴堂门应对,赐锦彩。

古文:召对之夕,彗出东方,长三尺,光耀甚紧。

现代文:召入应对的当晚,彗星出现在东方,长三尺,光辉耀眼。

古文:其年十二月,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

现代文:当年十二月,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

古文:注起第善和里,通于永巷,长廊复壁。日聚京师轻薄子弟、方镇将吏,以招权利。

现代文:郑注在善和里修建宅第,有深巷相通,长廊夹壁,每日聚集京师轻浮子弟、方镇将吏,以图招徕权势及财货。

古文:间日入禁军,与守澄款密,语必移时,或通夕不寐。

现代文:隔日入禁军,与王守澄亲热,谈话不止一个时辰,有时通宵不寐。

古文:李训既附注以进,承间入谒;而轻浮躁进者,盈于注门。

现代文:李训既依附郑注而进升,伺隙入府谒见,只见那些轻薄浮躁之人,挤满了郑注的宅门。

古文:九年八月,迁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

现代文:大和九年八月,升工部尚书,充任翰林侍讲学士。

古文:召自九仙门,帝面赐告身。

现代文:皇上面赐委任文牒。

古文:时李训已在禁庭,二人相洽,日侍君侧,讲贯太平之术,以为朝夕可致升平。

现代文:此时李训已在宫中,二人相互应合,每日侍奉于君侧,讲习建造太平盛世的方略,以为朝夕之间即可导致太平安乐的局面。

古文:两奸合从,天子益惑其说。

现代文:两奸合谋,天子愈加被其邪说所迷惑。

古文:是时,训、注之权,赫于天下。

现代文:此时,李训、郑注之权势,已煊赫于天下。

古文:既得行其志,生平恩仇,丝毫必报。

现代文:既然其意愿得逞,平生之恩仇,点滴必报。

古文:因杨虞卿之狱,挟忌李宗闵、李德裕,心所恶者,目为二人之党。

现代文:因杨虞卿一案,对李宗闵、李德裕胸怀嫉恨,只要心中厌恶的人,便看作二人之党徒。

古文:朝士相继斥逐,班列为之一空,人人惴栗,若崩厥角。

现代文:朝官相继被斥逐,朝谒天子的行列大量空缺,人人心中战栗,犹如畜兽之头角遭崩摧一般。

古文:帝微知之,下诏慰谕,人情稍安。

现代文:皇上略知一二,下诏抚慰,人心稍安。

古文:训、注天资狂妄,偷合苟容,至于经略谋猷,无可称者。

现代文:李训、郑注天性狂妄,偷巧苟合,至于治政谋略,毫无可称道之处。

古文:初浴堂召对,上访以富人之术,乃以榷茶为对。

现代文:当初在浴堂召见应对,皇上询问有什么致富的方针措施,郑注回答可实行茶叶专卖。

古文: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直分,命使者主之。

现代文:其办法,拟将各地百姓茶园,由官府统一管理,根据上交数量付给报酬,朝廷可命专使主管此事。

古文:帝惑其言,乃命王涯兼榷茶使。

现代文:皇上被其言语迷惑,于是命王涯兼榷茶使。

古文:又言秦中有灾,宜兴工役以禳之。

现代文:郑注又说秦中有灾荒,应兴土木以禳除灾祸。

**古文:文宗能诗,尝吟杜甫《江头篇》云: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现代文:文宗善诗,曾吟诵杜甫《江头篇》诗句: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古文:始知天宝已前,环曲江四岸,有楼台行宫廨署,心切慕之。

现代文:始知天宝以前,环绕曲江池四岸有楼台行宫廨署,心中极为向往。

古文:既得注言,即命左右神策军差人淘曲江、昆明二池,仍许公卿士大夫之家于江头立亭馆,以时追赏。

现代文:听郑注奏报之后,立即命左右神策军差派役工疏浚曲江、昆明二池,并允许公卿士大夫之家在池岸修建亭馆,届时追加赏赐。

古文:时两军造紫云楼、彩霞亭,内出楼额以赐之。

现代文:当时两军修造紫云楼、彩霞亭,宫中赐以匾额。

古文:注言无不从,皆此类也。

现代文:皇上对郑注言无不从,皆如此类事。

古文:九月,检校尚书左仆射、凤翔尹、凤翔节度使。

现代文:九月,郑注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凤翔尹、凤翔节度使。

古文:盖与李训谋事有期,欲中外协势。

现代文:这大概是因为同李训商定如期举事,企图造成内外配合之势。

古文:十一月,注闻训事发,自凤翔率亲兵五百余人赴阙。

现代文:十一月,郑注得知李训动手翦灭中官,自凤翔率亲兵五百余人奔赴京城。

古文:至扶风,闻训败,乃还。

现代文:至扶风,听说李训已败,便返回凤翔。

古文:监军使张仲清已得密诏,迎而劳之,召至监军府议事。

现代文:监军使张仲清已得密诏,迎接郑注并表示慰劳,召至监军府议事。

古文:注倚兵卫即赴之,仲清已伏兵幕下。

现代文:郑注仗着有军队护卫立即前往,哪知张仲清已在帐幕后埋伏了兵士。

古文:注方坐,伏兵发,斩注,传首京师,部下溃散。

现代文:郑注刚坐下,伏兵便冲出,斩杀郑注,将首级送往京师,郑注的部下皆溃散。

古文:注家属屠灭,靡有孑遗。

现代文:郑注之家属被屠杀灭门,无一幸免。

古文:初未获注,京师忧恐。

现代文:先前未捕获郑注时,京师人士忧惧不已。

古文:至是,人人相庆。

现代文:至此,人人相庆。

古文:注两目不能远视,自言有金丹之术,可去痿弱重膇之疾。

现代文:郑注双目不能远视,自称有金丹之术,可消除痿弱肿胀之病。

古文:始李愬自云得效,乃移之守澄,亦神其事。

现代文:起先李訫自称得其药术之效,便引荐给王守澄,王守澄也认为有神奇效验。

古文:由是中官视注皆怜之,卒以是售其狂谋。

现代文:从此中官见到郑注皆亲近他,因此他的狂妄计谋终能得逞。

古文:而守澄自贻其患,复致衣冠涂地,岂一时之沴气欤?

现代文:而王守澄自遭其祸,后来导致衣冠涂地,难道只是一时中了邪气吗?

古文:既籍没其家财,得绢一百万匹,他货称是。

现代文:郑注家财被朝廷没收后,查出有绢一百万匹,其他财物价值与此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