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二

古文:潘孟阳,礼部侍郎炎之子也。

现代文:潘孟阳,礼部侍郎潘炎之子。

古文:孟阳以父廕进,登博学宏辞科。累迁殿中侍御史,降为司议郎。

现代文:潘孟阳因父亲之荫庇而仕进,登博学宏辞科,屡升至殿中侍御史,后又降为司议郎。

古文:孟阳母,刘晏女也。

现代文:潘孟阳之母,乃刘晏之女。

古文:公卿多父友及外祖宾从,故得荐用,累至兵部郎中。

现代文:公卿中多有他父亲的朋友及其外祖父的幕僚,故得以推荐任用,屡升至兵部郎中。

古文:德宗末,王绍以恩幸,数称孟阳之材,因擢授权知户部侍郎,年未四十。

现代文:德宗末年,王绍因受恩宠,数次在皇上面前称赞潘孟阳有才干,因而潘孟阳被提升为权知户部侍郎,当时年未满四十。

古文:顺宗即位,永贞内禅,王叔文诛,杜佑始专判度支,请孟阳代叔文为副。

现代文:顺宗即位,永贞间传位,王叔文被诛,杜佑开始专门兼任度支,奏请潘孟阳顶替王叔文为副职。

古文:时宪宗新即位,乃命孟阳巡江淮省财赋,仍加盐铁转运副使,且察东南镇之政理。

现代文:当时宪宗新即位,便命潘孟阳巡察江淮省财政赋税,依例加授盐铁转运副使,并监察东南各镇之政务。

古文:时孟阳以气豪权重,领行从三四百人,所历镇府,但务游赏,与妇女为夜饮。

现代文:此时潘孟阳仗着权重气豪,带领随从三四百人,所经镇府,专务游乐,携妇女做夜饮。

古文:至盐铁转运院,广纳财贿,补吏职而已。

现代文:每至盐铁转运院,则广收财货,补办一点公务罢了。

古文:及归,大失人望,罢为大理卿。

现代文:及至归期,令人大失所望,被削职为大理卿。

古文:三年,出为华州刺史,迁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

现代文:元和三年,出任华州刺史,调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

古文:与武元衡有旧,元衡作相,复召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兼京北五城营田使,以和籴使韩重华为副。

现代文:因与武元衡有旧交,武元衡做宰相后,重新召他入朝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兼京北五城营田使,命和籴使韩重华为副使。

古文:太府卿王遂与孟阳不协,议以营田非便,持之不下,孟阳忿憾形于言。

现代文:太府卿王遂与潘孟阳不和,认为营田使不合适,彼此相持不下,潘孟阳愤恨之意形于言表。

古文:二人俱请对,上怒不许,乃罢孟阳为左散骑常侍。

现代文:二人俱请奏对论理,皇上怒而不许。于是将潘孟阳免职贬为左散骑常侍。

古文:明年,复拜户部侍郎。

现代文:次年,重新拜为户部侍郎。

古文:孟阳气尚豪俊,不拘小节。

现代文:潘孟阳气度豪放出众,不拘小节。

古文:居第颇极华峻。宪宗微行至乐游原,见其宏敞,工犹未已,问之。

现代文:居宅极为华丽高峻,宪宗微服出行至乐游原,见宅第宏伟,尚未竣工,问是谁人宅第,左右回答是潘孟阳。

古文:左右以孟阳对,孟阳惧而罢工作。性喜宴,公卿朝士多与之游,时指怒者不一。

现代文:潘孟阳畏惧而停止修建。他喜好宴饮,公卿朝官许多人同他交往,当时指而恨他的也不止一人。

古文:俄以风缓不能行,改左散骑常侍。

现代文:不久因风痹之症不能行走,改任左散骑常侍。

古文:元和十年八月卒,赠兵部尚书。

现代文:元和十年八月去世,追赠兵部尚书。

古文:遂既死,监军使封其杖进呈。上令出示于朝,以诫廉使。

现代文:卿筹措精明品行纯洁,今登车传命,当理解我之胸怀,勿学潘孟阳,奉使所到之处,只顾一心酣饮、游玩山寺而已。

古文:曹华,宋州楚丘人,仕宣武军为牙校。

现代文:潘孟阳竟遭人主如此鄙薄!曹华,宋州楚丘人,在宣武军任职为牙校。

古文:贞元末,吴少诚叛,本军以华骁果有智算,用为襄城戍将。

现代文:贞元末,吴少诚叛乱,宣武军因曹华骁勇果断有智谋,任用他为襄城守将。

古文:蔡贼攻襄城,华屡败之,德宗特赐旗甲。

现代文:蔡州贼人攻襄城,曹华屡屡将其击败,德宗特赐予旗甲。

古文:元和九年,以功授宁州刺史。未行而吴元济叛,朝廷命河阳帅乌重胤讨贼。

现代文:元和九年,因功授宁州刺史,未及赴任而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主帅乌重胤讨贼。

古文:重胤请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

现代文:乌重胤奏请曹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

古文:前后数十战,大破贼于青陵城。

现代文:前后数十战,大破贼兵于青陵城。

古文:贼平,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

现代文:叛贼平定,曹华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

古文:棣邻于郓,贼屡侵逼,华招募群盗之劲者,补之军卒,分据要路。

现代文:棣州与郓州相邻,贼兵屡屡侵逼,曹华招募群盗中身强力壮者,补入军中,分兵据守要路。

古文:其后,贼至皆击败之,郓人不敢北顾。

现代文:其后,贼兵每至皆遭击败,致使郓州贼人不敢北顾。

古文:及李师道诛,分所管十二州为三镇。

现代文:及至李师道被诛,将他原管辖之十二州分为三镇。

古文:王遂为沂兗海观察使,褊刻不能驭众,为牙将王弁所害,朝廷遂授华左散骑常侍、沂州刺史、沂海兗观察使。

现代文:王遂为沂兖海观察使,因他为人偏狭刻板不能驾驭属下,被牙将王弁所害,朝廷便授曹华为左散骑常侍、沂州刺史、沂兖海观察使。

古文:华至镇,视事三日,宴将吏,伏甲士千人于幕下。

现代文:曹华至镇,任职三日,宴请将吏,埋伏甲士千人于帐幕之后。

古文:群校既集,华喻之曰: 吾受命廉问,奉圣旨,以郓州将士分割三处,有道途转徙之劳。

现代文:众军官到齐后,曹华告诉他们说: 本人受命察问,奉圣旨,将郓州将士分割为三处,皆有行路转徙之辛劳。

古文:今有颁给,北州兵稍厚。

现代文:现有颁发赐给,棣州兵稍许优厚。

古文:郓州士卒处右,州兵处左,冀易以区别。 分定,并令州兵出外。

现代文:郓州兵靠右棣州兵靠左希望便于区别。 分定之后,又命棣州兵出外。

**古文:既出阖门,乃谓郓卒曰: 天子深知郓人之劳,然前害主帅者,不能免罪。 **

现代文:等他们出了门,曹华便对郓州兵士道: 天子深知郓州人的辛劳,但先前杀害主帅者,不能免罪。

古文:甲士自幕中出,周环之,凡郓一千二百人,立斩于庭,血流成渠。

现代文:甲士从帐幕后涌出,将郓州兵团团围住,郓州兵共一千二百人,立即被斩杀于庭中,血流成渠。

古文:是日,门屏之间,有赤雾高丈余,久之方散。

现代文:当天,门屏之间,有赤雾弥漫高丈余,许久方才消散。

古文:自是海、沂之人,重足股栗,无敢为盗者。

现代文:从此海州、沂州之人,恐惧已极,无人再敢为盗。

古文:华恶沂之地褊,请移理于兗,许之。

现代文:曹华厌恶沂州地处偏僻,请求移署于兖州,朝廷应许。

古文:初,李正己盗有青、郓十二州,传袭四世,垂五十年,人俗顽骜,不知礼教。

现代文:先前,李正己窃据青、郓十二州,传袭四世,达五十年,民俗顽冥桀骜,不知礼法教化。

**古文:华令将吏曰: 邹、鲁儒者之乡,不宜忘于礼义。 **

现代文:曹华命令将吏道: 邹、鲁为儒者之乡,不可忘记礼义。

古文: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春秋释奠于孔子庙,立学讲经,儒冠四集。

现代文:于是亲自以礼厚待儒士,令其演习祭祀之礼法,春秋二季设祭于孔子庙,建立学坛讲授经典,四方儒士会集于此。

古文:出家财赡给,俾成名入仕,其往者如归。

现代文:又拿出财物资助儒士家用,使其潜心攻读成名入仕,故前来投奔者极多。

古文:及镇州军乱,杀田弘正,华表请以本军进讨,就加检校工部尚书,升兗海为武宁节度,赐之节钺。

现代文:及至镇州军乱,杀了田弘正,曹华上表请以本军进讨,朝廷即加授检校工部尚书,升沂兖海观察使之职为节度使,赐符节斧钺。

古文:李絺叛于大梁,华不俟命赴讨。

现代文:李宀介在大梁叛乱,曹华未等候诏命即行征讨。

古文:絺方遣兵三千人取宋州,华逆击败之。

现代文:李宀介正派兵三千人攻取宋州,被曹华迎头击败。

古文:由是,宋、亳不从絺乱。

现代文:因此,宋州、亳州未跟从李宀介叛乱。

古文:絺平,以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

现代文:李宀介平定,曹华因功加授检校尚书右仆射。

古文:以河朔拒命,移华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

现代文:因河朔叛乱,调曹华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

古文:长庆三年七月,卒于镇,时年六十九。

现代文:长庆三年七月,卒于镇署,时年六十九。

古文:华虽出自戎行,而动必由礼。尤重士大夫,未尝以富贵骄人;下迨仆隶走使之徒,必待之以诚信,人以为难。

现代文:曹华虽行伍出身,但行事必遵礼法,尤其敬重士大夫,从不曾倚仗富贵傲慢待人,下至奴仆差役,也必定以诚信相待,人们认为真是难能可贵。

古文:赠司空。

现代文:追赠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