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三

古文:武承嗣,荆州都督士矱之孙,则天顺圣皇后兄子也。

现代文:武承嗣,是荆州都督武士的孙子、则天皇后兄长的儿子。

古文:初,士矱娶相里氏,生元庆、元爽。

现代文:起初,武士娶相里氏为妻,生了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儿子。

古文:又娶杨氏,生三女:长适越王府功曹贺兰越石,次则天,次适郭氏。

现代文:后来又娶了杨氏,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嫁给越王府的功曹贺兰越石,次女是武则天,幼女嫁给郭氏。

古文:士矱卒后,兄子惟良、怀运及元爽等遇杨氏失礼。

现代文:武士死后,他兄长的儿子武惟良、武怀运和武元爽等人不按礼法对待杨氏。

古文:及则天立为皇后,追赠士矱为司徒、周忠孝王,封杨氏代国夫人。

现代文:待到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追封武士为司徒、周忠孝王,封杨氏为代国夫人。

古文:贺兰越石早卒,封其妻为韩国夫人。

现代文:不久又给武士追加封官为太尉,杨氏改封为荣国夫人。

古文:寻又加赠士矱为太尉,杨氏改封为荣国夫人。时元庆仕为宗正少卿,元爽为少府少监,惟良为卫尉少卿。荣国夫人恨其畴日薄己,讽皇后抗疏请出元庆等为外职,佯为退让,其实恶之也。

现代文:这时武元庆任职为宗正少卿,武元爽任少府少监,武惟良任卫尉少卿,荣国夫人怨恨他们往日对待自己刻薄,示意则天皇后上疏请求将武元庆等调出朝廷任职,表面上仍假装谦让,实际上憎恶他们。

古文:于是元庆为龙州刺史,元爽为濠州刺史,惟良为始州刺史。

现代文:于是武元庆被调任龙州刺史,武元爽任濠州刺史,武惟良任始州刺史。

古文:元庆至州病卒,元爽自濠州又配流振州而死。

现代文:武元庆到龙州后即病故,武元爽又从濠州被流放振州而死。

古文:乾封年,惟良与弟淄州刺史怀运,以岳牧例集于泰山之下。

现代文:乾封年,武惟良与其弟淄州刺史武怀运,按州府大吏的例规在泰山下聚会。

古文:时韩国夫人女贺兰氏在宫中,颇承恩宠。

现代文:这时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在宫中,很得皇帝宠爱。

古文:则天意欲除之,讽高宗幸其母宅,因惟良等献食,则天密令人以毒药贮贺兰氏食中,贺兰氏食之,暴卒,归罪于惟良、怀运,乃诛之。

现代文:武则天想除掉她,便示意高宗去贺兰氏母亲的府宅,趁武惟良等进献了食物,武则天暗中派人将毒药放进贺兰氏的食物中,贺兰氏吃后,猝然死亡,然后归罪于武惟良、武怀运,杀了他们。

古文:仍讽百僚抗表请改其姓为蝮氏,绝其属籍。

现代文:又示意群臣上表请求皇帝将他们改为姓蝮,断绝他们的族籍。

古文:元爽等缘坐配流岭外而死,乃以韩国夫人之子敏之为士矱嗣,改姓武氏,累拜左侍极、兰台太史,袭爵周国公。

现代文:武元爽等因受株连获罪发配到岭外而死去,于是将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作为武士的嗣子,改姓武,越级委任为左侍极、兰台太史,承袭爵位为周国公。

古文:仍令鸠集学士李嗣真、吴兢之徒,于兰台刊正经史,并著撰传记。

现代文:又让他召集学士李嗣真、吴兢一批人,在兰台校刊经史典籍并撰著传记。

古文: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恃宠多愆犯,则天颇不悦之。

现代文:武敏之年轻美貌,与荣国夫人私通,倚仗得宠屡犯罪过,武则天很不高兴。

古文:咸亨二年,荣国夫人卒,则天出内大瑞锦,令敏之造佛像追福,敏之自隐用之。

现代文:咸亨二年,荣国夫人去世,武则天拿出内宫大瑞锦幅,责成武敏之修造佛像为母亲求福,武敏之擅自隐藏私用。

古文:又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高宗及则天自选以为太子妃,成有定日矣,敏之又逼而淫焉。及在荣国服内,私释衰绖,著吉服,奏妓乐。

现代文:又,司尉少卿杨思俭的女儿极有姿色,高宗和武则天已选她为太子的妃子,婚期已定,武敏之去逼迫奸淫了她,接着,在为荣国夫人守丧期间,武敏之偷偷脱除丧服,穿着吉庆华服,聚集歌妓作乐。

古文: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敏之所逼。

现代文:当时,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还年幼,来往荣国夫人的家,由宫女伴行,也曾遭到武敏之的逼污。

古文: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

现代文:不久武敏之的奸污事件暴露,他被发配流放雷州,走到韶州,武敏之用马缰自缢身亡。

古文:承嗣,元爽子也。

现代文: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

古文:敏之死后,自岭南召还,拜尚衣奉御,袭祖爵周国公。

现代文:武敏之死后,他从岭南被召回京,授职尚书奉御,承袭祖父周国公爵位。

古文:俄迁秘书监。

现代文:不久提升为秘书监。

古文:则天临朝,追尊士矱为忠孝太皇,置崇先府官属,五代祖已下,皆为王。

现代文:武则天当政,追尊武士为忠孝太皇,设置崇先府的吏属,她前五代以下的历代先祖,都封为王。

古文:嗣圣元年,以承嗣为礼部尚书。

现代文:中宗嗣圣元年,任武承嗣为礼部尚书。

古文:寻除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不久授其官职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垂拱中,转春官尚书,依旧知政事。

现代文:武则天垂拱年间,武承嗣转任春官尚书,仍旧主持政务。

古文:载初元年,代苏良嗣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知内史事。

现代文:载初元年,他替代苏良嗣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主管内史事务。

古文:天授元年,于东都创置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王子武为睿祖康皇帝,云武氏之先也。

现代文:天授元年,武承嗣在东都洛阳首先设置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武王为睿祖康皇帝,称他们是武氏的祖先。

古文:后五代祖赠太原靖王居常为严祖成皇帝,高祖赠赵肃恭王克己为肃祖章敬皇帝,曾祖赠魏康王俭为烈祖昭安皇帝,祖赠周安成王华为显祖文穆皇帝,考忠孝太皇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随帝号曰皇后。

现代文:又将则天皇后的前五代先祖、封赠的太原靖王武居常奉为严祖成皇帝;其高祖、封赠的赵肃恭王武克己奉为肃祖章敬皇帝;其曾祖、封赠的魏康王武俭奉为烈祖昭安皇帝;其祖父、封赠的周安成王武华奉为显祖穆皇帝;其父、忠孝太皇武士奉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历代先祖母都随其夫的帝号称为皇后。

古文:元庆为梁宪王,元爽为魏德王。

现代文:武元庆被追封为梁宪王,武元爽追封为魏德王。

古文:又追封伯父及兄弟俱为王,诸姑姊为长公主。

现代文:还将伯父与诸兄弟都封为王,诸姑母、姐姐封为长公主。

古文:于是封承嗣为魏王,元庆子夏官尚书三思为梁王,后从父兄子纳言攸宁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攸归为九江王,司礼卿重规为高平王,左卫亲府中郎将载德为颍川王,右卫将军攸暨为千乘王,司农卿懿宗为河内王,左千牛中郎将嗣宗为临川王,右卫勋二府中郎将攸宜为建安王,尚乘直长攸望为会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攸绪为安平王,攸止为恆安王。

现代文:于是,则天皇后封武承嗣为魏王,并将武元庆的儿子、夏官尚书武三思封为梁王,她的堂兄弟、堂侄、纳言武攸宁封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武攸归封为九江王,司礼卿武重规封为高平王,左卫亲府中郎将武载德封为颍川王,右卫将军武攸暨封为千乘王,司农卿武懿宗封为河内王,左千牛中郎将武嗣宗封为临川王,右卫勋二府中郎将武攸宜封为建安王,尚乘直长武攸望封为会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武攸绪封为安平王,武攸止封为恒安王。

古文:又封承嗣男延基为南阳王,延秀为淮阳王,三思男崇训为高阳王,崇烈为新安王,后兄子赠陈王承业男延晖为嗣陈王,延祚为咸安王。

现代文:又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为南阳王,武延秀为淮阳王,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为高阳王、武崇烈为新安王,她的堂兄弟、封赠的陈王武承业的儿子武延晖为嗣陈王、武延祚为咸安王。

古文:承嗣尝讽则天革命,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承嗣从父弟三思又盛赞其计,天下于今冤之。

现代文:武承嗣曾劝武则天改朝换姓,除尽李唐皇室的诸藩王及公卿大臣中不附和自己的人,武承嗣堂弟武三思又极力帮助推行其计,普天下至今怨恨他们。

古文:俄又赐承嗣实封千户,仍监修国史。

现代文:不久,武则天又赐给武承嗣实纳赋税的食邑一千户,继续监修国史。

古文:承嗣自为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谕百姓抗表陈请,则天竟不许。

现代文:武承嗣以为论位次自己当为皇帝继承人,便让凤阁舍人张嘉福委婉劝说百官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储,武则天始终不同意。

古文:延秀伏诛后,武氏宗属缘坐诛死及配流,殆将尽矣。先天二年,制削士彟帝号,依旧追赠太原王,妻杨氏亦削后号,依旧为太原王妃。

现代文:如意元年,授予他特进官衔。不久授官太子太保,免去他主持政事的职权。武承嗣因不能被立为皇太子,郁郁不乐而死;死后追封为太尉、并州太守,谥号宣。

古文:延秀,承嗣第二子也。

现代文:武延秀,是武承嗣的次子。

古文:则天时,突厥默啜上言有女请和亲,制延秀与阎知微俱往突厥,将亲迎默啜女为妻。

现代文:武则天在位时,突厥首领默啜上言武则天,自己有个女儿,请求和亲。武则天下令:武延秀与阎知微一同前往突厥。打算由武延秀亲自迎娶默啜的女儿为妻。

古文:既而默啜执知微,入冠赵、定等州,故延秀久不得还。

现代文:不久,默啜抓了阎知微,入侵赵、定等州,因而武延秀很长时间不能返回。

古文:神龙初,默啜更请通和,先令延秀送款,始得归,封桓国公,又授左卫中郎将。

现代文:武则天神龙初年,默啜再次请求通婚和亲,让武延秀先行送达诚意,武延秀才得返回;返回后,武延秀被封为桓国公,又授职任左卫中郎将。

古文:时武崇训为安乐公主婿,即延秀从父兄,数引至主第。

现代文:这时武崇训是安乐公主的丈夫,他是武延秀堂兄,因此多次带领到安乐公主的府宅。

古文:延秀久在蕃中,解突厥语,常于主第,延秀唱突厥歌,作胡旋舞,有姿媚,主甚喜之。

现代文:武延秀长时间在突厥,懂突厥语言,常在安乐公主家唱突厥歌,跳胡旋舞,有妩媚姿色,公主非常喜欢他。

古文:及崇训死,延秀得幸,遂尚公主。

现代文:待到武崇训死去,武延秀受安乐公主宠爱,于是与安乐公主成婚。

古文:主,韦后所生男女中最小。

现代文:安乐公主,是中宗的皇后韦氏所生子女中最年幼的一个。

古文:初,中宗迁于房州,欲达州境,生于路次。

现代文:当初,中宗遭废黜迁往房州,快要到达房州地界时,在途中生下安乐公主。

古文:性惠敏,容质秀绝。

现代文:公主生性聪慧,容貌姿质秀美绝顶。

古文:中宗、韦后爱庞日深,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

现代文:中宗与韦后对她的宠爱日深一日,任意满足她的愿望,她的请求无不得到允许。

古文:恃宠横纵,权倾天下,自王侯宰相已下,除拜多出其门。

现代文:她依恃皇帝、皇后宠爱横行放纵,权势凌驾天下,自王侯、宰相以下,所授任的官吏多出自她的门下。

古文:所营第宅并造安乐佛寺,拟于宫掖,巧妙过之。

现代文:她建造的府第和修建的安乐佛寺,规模与宫殿相同,而建构的巧妙还超过宫殿。

古文:令杨务廉于城西造定昆池于其庄,延袤数里。

现代文:她让杨务廉在长安城西自庄园内修造的定昆池,绵延伸展方圆好几里。

古文:出降之时,以皇后仗发于宫中,中宗与韦后御安福门观之,灯烛供拟,彻明如昼。

现代文:她下嫁武延秀时,使用皇后的仪仗队从宫中出发,中宗与韦后亲临安福门观看,灯火照明器用凭其需要供给,彻夜通明如同白昼。

古文:延秀拜度日,授太常卿,兼右卫将军、驸马都尉,改封恆国公,实封五百户。

现代文:武延秀拜席那天,授予他太常卿官职,兼任右卫将军、驸马都尉,改封为恒国公,享有实征赋税的食邑五百户。

古文:废休祥宅,于金城坊造宅,穷极壮丽,帑藏为之空竭。

现代文:废除原住的休祥府宅,在金城坊另造宅第,构建穷尽壮丽之极致,国库为之空乏殆尽。

古文:崇训子数岁,因加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员、左卫将军,封镐国公,赐实封五百户,以嗣其父。

现代文:武崇训的儿子年仅数岁,趁此机会也授职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员、左卫将军,封他为镐国公,赐给享有实征赋税的食邑五百户,以承其父业。

古文:公主产男满月,中宗、韦后幸其第,就第放赦,遣宰臣李峤、文士宋之问、沈佺期、张说、阎朝隐等数百人赋诗美之。

现代文:安乐公主与武延秀生的男孩满月时,中宗、韦后亲临她的府第,在她家里发出大赦令,让宰相李峤,文士宋之问、沈亻全期、张说、阎朝隐等数百人赋诗赞美。

古文:延秀既恃恩,放纵无所忌惮。

现代文:武延秀依仗皇帝恩宠,恣意放纵无所顾忌。

古文:又公主府仓曹符凤知延秀有不臣之心,遂说曰: 今天下苍生,犹以武氏为念,大周必可再兴。

现代文:又,公主的府仓曹符凤知道武延秀怀有背叛君主之心,于是煽动说: 如今天下黎民百姓,依然怀念武氏,大周必定可以再度兴起。

**古文:按谶书云 黑衣神孙披天裳 ,驸马即神皇之孙也。 **

现代文:据谶书所称: 黑衣神孙披天裳 ,驸马您就是神皇的孙子。

古文:每劝令著皁袄子以应之。

现代文:每每鼓动武延秀穿著黑色衣来应验谶语。

古文:薛怀义者,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鬻台货为业,伟形神,有膂力,为市于洛阳,得幸于千金公主侍兒。

现代文:待至韦氏谋夺失败,武延秀与安乐公主在内宅抵抗战斗了很长时间,最后全都被斩。后来安乐公主被追贬为 悖逆庶人 。薛怀义,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卖台货为业,身躯魁梧,强健有力,在洛阳做买卖,得以遇见千金公主的婢女。

**古文:公主知之,入宫言曰: 小宝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 **

现代文:千金公主了解他后,进宫说: 冯小宝有非同寻常的资质能力,可以让他充当近身侍者。

古文:因得召见,恩遇日深。

现代文:因而得到武则天召见,对他的赏识厚待日甚一日。

古文:则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为僧。

现代文:武则天想隐蔽他的行迹,便于他在宫中进出,于是将他剃发为僧人。

古文:又以怀义非士族,乃改姓薛,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

现代文:还考虑到薛怀义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于是将他改姓为薛,让他与太平公主的夫婿薛绍联为一族,叫薛绍把他当自己最小的叔父侍奉。

古文:自是与洛阳大德僧法明、处一、惠俨、稜行、感德、感知、静轨、宣政等在内道场念诵。

现代文:从此薛怀义便与洛阳德高望重的僧人法明、处一、惠俨、眣行、感德、感知、静轨、宣政等在宫内道场念经诵法。

古文:怀义出入乘厩马,中官侍从,诸武朝贵,匍匐礼谒,人间呼为薛师。

现代文:薛怀义进出宫廷都乘坐宫廷马厩的马,由宦官随身侍从,武氏在朝中有权势的众显贵官员,都匍伏在地行大礼谒见他,民间称呼他为 薛师 。

古文:垂拱初,说则天于故洛阳城西修故白马寺,怀义自护作。寺成,自为寺主。

现代文:武则天垂拱初年,薛怀义劝说武则天在故洛阳城修复原白马寺,薛本人总领兴修;白马寺修复完成后,他自任寺院主持。

古文:颇恃恩狂蹶,其下犯法,人不敢言。

现代文:薛怀义极其倚仗武则天的宠爱狂妄横行,他的下属犯法,没有人敢于议论。

古文:右台御史冯思勖屡以法劾之;怀义遇勖于途,令从者殴之,几死。

现代文:左台御史冯思勖多次据法弹劾他;薛怀义在路上碰到冯思勖,命令随从人员殴打他,几乎致死。

古文:又于建春门内敬爱寺别造殿宇,改名佛授记寺。

现代文:他又在建春门内的敬爱寺里面,另建庙堂殿宇,将敬爱寺改名为佛授记寺。

古文: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怀义充使督作。

现代文:垂拱四年,武则天拆毁乾元殿,在这块地基上建造宣明政教的明堂,薛怀义担任这项工程的使臣察督建造,共计役工数万人。

古文:凡役数万人,曳一大木千人,置号头,头一,千人齐和。

现代文:拖一根大木头须上千人,安排领呼号子的头目一人,领号头目一声大喊,千名役工齐声应和。

古文:明堂大屋凡三层,计高二百尺。

现代文:所建明堂共有三层,总计高达三百尺。

古文: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广袤亚于明堂。

现代文:又在明堂北面建造一座天堂,面积与所建的明堂相当。

古文: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现代文:薛怀义论功授予左威卫大将军官职,封为梁国公。

古文:永昌中,突厥默啜犯边,以怀义为清平道大总管,率军击之,至单于台,刻石纪功而还。

现代文:永昌元年,突厥首领默啜率军侵犯边境,武则天派薛怀义任清平道大总管,领军攻打默啜军,追至单于台刻石记述功绩才返回。

古文:加辅国大将军,进右卫大将军,改封鄂国公、柱国,赐帛二千段。

现代文:再加授辅国大将军官职,晋升左卫大将军,改封为鄂国公、柱国,赐给帛两千段。

古文: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

现代文:薛怀义与法明和尚等编撰《大云经疏》,陈述符谶预言,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做中华及东方诸国君主,李唐王朝运当衰微。

古文:故则天革命称周,怀义与法明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娑、银龟袋。

现代文:因此武则天改朝换姓立朝称 周 ;薛怀义与法明和尚等九人一并封为县公,各赏赐不等的财物;一概赐予紫袈娑、银龟袋。

古文:其伪《大云经》颁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讲说。

现代文:他们随心所欲编造的《大云经疏》颁发天下,每个寺院各藏一本,命令各寺主持高僧登上法坛宣讲解说。

古文:则天将革命,诛杀宗属诸王,唯千金公主以巧媚善进奉独存;抗疏请以则天为母,因得曲加恩宠,改邑号为延安大长公主,加实封,赐姓武氏。

现代文:武则天将要改朝换姓之前,大肆诛杀李唐宗族各藩王,惟有千金公主凭巧言谄媚善于奉承一家独存;她又上疏奏请以武则天为自己母亲,因而获得武则天曲意给予偏宠,将其封号改为延安大长公主,加授实征赋税的食户,赐她姓武。

古文:以子克乂娶魏王武承嗣女,内门参问,不限早晚,见则尽欢。

现代文:让她的儿子李克娶魏王武承嗣的女儿为妻;准许她进内宫参谒问候,不受早晚限制;见到武则天,她就竭力迎合,博取欢心。

古文:长寿二年,默啜复犯塞,又以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以李多祚、苏宏晖为将。

现代文:长寿二年,突厥的首领默啜再次侵犯边塞,武则天又让薛怀义担任代北道行军大总管,派李多祚、苏宏晖充任他的手下将领。

古文:未行,改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内史李昭德为行军长史,凤阁侍郎、平章事苏味道为行军司马,契苾明、曹仁师、沙吒忠义等十八将军以讨之。

现代文:尚未启程,又将薛怀义改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派内史李昭德担任他的行军长史,凤阁侍郎、平章事苏味道任他的行军司马,由他率领契絆明、曹仁师、沙吒忠义等十八名将军去讨伐默啜。

古文:未行虏退,乃止。

现代文:尚未出征,默啜退军,于是停止了这次出征。

古文:怀义后厌入宫中,多居白马寺,刺血画大像,选有膂力白丁度为僧,数满千人。

现代文:后来,薛怀义厌倦再进宫中,平时大多居住在白马寺,刺血绘画大佛像;又挑选体力强健的平民将他们剃度为僧,人数上千。

**古文:侍御史周矩疑其奸,奏请劾之,不许。固请之,则天曰: 卿且退,朕即令去。 **

现代文:侍御史周矩怀疑他心怀奸谋,上奏弹劾他,武则天不准奏;周矩坚持奏请弹劾,武则天说: 你暂且退下,朕立即命令他离去。

古文:矩至台,薛师亦至,乘马蹋阶而下,便坦腹于床。

现代文:周矩回到御史台,薛怀义也来到这里,骑着马顺着台阶下来,然后袒露胸腹仰卧在床榻上。

古文:矩召台吏,将按之,遽乘马而去。

现代文:周矩叫来御史台吏役,准备制止他,薛怀义突然骑上马离去。

古文:矩具以闻,则天曰: 此道人风病,不可苦问。

现代文:周矩将以上情况一一奏报武则天知道,武则天说: 这个和尚的疯病发作,无法深究。

**古文:所度僧任卿勘当。 **

现代文:他所剃度的僧人任凭卿审问论罪。

古文:矩按之,穷其状以闻,诸僧悉配远州。

现代文:周矩审讯他们,将审得的情状全部禀报给了武则天,众僧人全部发配到边远的各州郡。

古文:迁矩天官员外郎,竟为薛师所构,下狱,免官。

现代文:武则天提升周矩为天官员外郎,最终,周矩遭薛怀义构陷,投入监牢,免去官职。

古文:后有御医沈南璆得幸,薛师恩渐衰,恨怒颇甚。

现代文:后来,有个叫沈南趚的御医得到武则天的宠爱,对薛怀义的恩遇渐渐衰减,薛怀义极为怨恨恼怒。

古文:证圣中,乃焚明堂、天堂,并为灰烬,则天愧而隐之,又令怀义充使督作。乃于明堂下置九州鼎,铸铜为十二属形象,置于本辰位,皆高一丈,怀义率人作号头安置之。

现代文:证圣元年,宫殿失火,火烧新建的宣布政教的明堂、天堂,两座殿堂全部化为灰烬,武则天心中有愧但隐瞒了这件事,又让薛怀义担任使臣监督兴修;并在再建的明堂下安放了九州鼎,用铜铸成十二生肖塑像,分别放在与自己本命星相应的干支辰位上,各生肖铜塑都高达一丈。薛怀义亲自做呼喊号子的头人率领役工安放生肖铜塑。

古文:其后益骄倨,则天恶之,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

现代文:此后,薛怀义更加骄纵傲慢,武则天对他厌恶起来,叫太平公主挑选体力强健的宫中妇女数十人,对他严密防范,考虑如何对付他。

古文: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

现代文:有人告发了薛怀义的阴谋,太平公主的乳母张夫人命令强壮的卫士捆住薛怀义并将他勒死,然后用车子载着他的尸体送到白马寺。

古文:其侍者僧徒,皆流窜远恶处。

现代文:薛怀义的近侍僧众,全都流窜逃亡到遥远荒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