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五

古文:穆宁,怀州河内人也。

现代文:穆宁,怀州河内人。

古文: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现代文:父穆元休,以文章学识著称,撰写《洪范外传》十篇,开元年间献给皇上,玄宗赐帛,先后授偃师县令、安阳县令。

古文: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

现代文:穆宁为人清廉刚正,重交情,尤能坚守志节。

古文: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

现代文:年轻时由明经科试录取授盐山县尉。

古文: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现代文:这时,安禄山始叛,非法任命刘道玄为景城郡守。穆宁倡议起兵,斩刘道玄首级,传送檄文至郡内各县,响应的很多。

古文: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

现代文:贼将史思明来犯郡,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御。

古文: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

现代文:史思明派使者劝说诱降,穆宁立即斩了来使。

古文:郡惧贼怨深,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现代文:郡署长官害怕叛贼怀恨太深以后会派重兵前来,便削夺了穆宁的兵权及代理县令的职务。

古文: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常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

现代文:当初,穆宁佐理采访使巡按,常过往平原郡,与太守颜真卿私下估量安禄山必叛。

古文: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现代文:到这时,颜真卿亦倡导起事,率领郡兵抵拒安禄山。

**古文: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 夫子为卫君乎? **

现代文:恰值穆宁伺机遣使持书信呈送颜真卿,信上说: 夫子赞同卫君吗?

古文:更无他词。

现代文:再无别的话。

古文: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

现代文:颜真卿接信大喜,于是奏请朝廷授穆宁为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

**古文:宁以长子属母弟曰: 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 **

现代文:穆宁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同母兄弟,说道: 你到那儿去,如果以后有子,我就没牵挂了。

古文:因往平原,谓真卿曰: 先人有嗣矣!

现代文:随后便到平原郡对颜真卿说: 我的先人有后嗣了!

**古文: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 **

现代文:古人说死有轻于鸿毛者,穆宁便是这样,愿辅佐大人以平定危难。

古文:真卿深然之。

现代文:颜真卿对他深为叹服。

古文: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

现代文:但后来,穆宁的谋划并未完全被采纳,颜真卿被迫弃郡,夜渡黄河向南,在凤翔谒见肃宗皇帝。

**古文: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 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 **

现代文:皇帝询问拒贼的详情,颜真卿说: 臣不采纳穆宁的建议,所以功业未成。

古文: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

现代文:皇上觉得穆宁有奇才,便派遣驿使召穆宁,打算授以要职。

古文: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现代文:恰好碰着颜真卿因坦率耿直得罪了皇上,此事便作罢。

古文: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

现代文:上元二年,穆宁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理盐铁转运使。

古文: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

现代文:副元帅李光弼因军饷供应不上,有人嫉恨穆宁,在李光弼面前诽谤他,李光弼便扬言要杀穆宁。

古文: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

现代文:穆宁径直到徐州拜见李光弼,用关系国家安危的大道理开导他,毫不屈从。

古文: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

现代文:李光弼对他深为敬重,穆宁得以继续任职。

古文:宝应初,转侍御史,为河南转运租庸盐铁等副使。

现代文:宝应初,调为侍御史,担任河南转运租庸调盐铁副使等职。

古文:明年,迁户部员外郎。

现代文:次年,升户部员外郎。

古文:无几,加兼御史中丞,为河南、江南转运使。

现代文:没多久,加授兼御史中丞,担任河南、江南转运使。

古文:广德初,加库部郎中。

现代文:广德初,加授库部郎中。

古文: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

现代文:这时黄河运输不通,水运从汉水、沔水转由商山抵达京师。

古文: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赐金紫。

现代文:朝廷选派镇守夏口的官员,诏命穆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赐佩金鱼袋服紫衣。

古文: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现代文: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赃暴虐不奉公守法,设置军防哨卡向商贾收税,又纵容兵士抢掠,以致路上几乎行人断绝。

古文: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现代文:而一旦与穆宁隔淮水理政,畏惧穆宁的威名,便停止了这种盗寇的行径。

古文: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仗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现代文:沔州别驾薛彦伟违犯圣旨获罪,穆宁施以杖刑致其身亡,因而获罪贬为虔州司马,再贬为昭州平集县尉。

古文:大历四年,起授监察御史,领转运留后事于淄青。

现代文:大历四年,重新提升做监察御使,掌管淄青转运留后事。

古文:间一年,改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领转运留后事于江西。

现代文:隔了一年,改任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掌管江西转运留后事。

古文:明年,拜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理有善政。

现代文:次年,官拜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颇有政绩。

古文:居无何,官罢。

现代文:没多久,又罢官。

古文:代宁者以天宝版籍校见户,诬以逋亡多,坐贬泉州司户。

现代文:替代穆宁的人用天宝年间户口簿核查现有户籍,谎称人口逃亡多,而将穆宁加罪贬为泉州司户。

古文:宁子赞,守阙三年告冤。诏遣御史按覆,而人户增倍,诏书召宁,除右谕德。

现代文:穆宁之子赞,上诉鸣冤在宫门守候三年,皇上派御史复查,发现和州人口户籍倍增,于是下诏召穆宁回朝授右谕德官职。

古文: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

现代文:穆宁为人刚毅不能奉迎权贵,执政大臣认为穆宁不依附自己,而且担心他难以制约,所以让他处在闲散的位置。

**古文:宁默默不得志,且曰: 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 **

现代文:穆宁默默不得志,说道: 时世不容我,我也不能顺应时世,既然我不宜居官,那就激流勇退吧!

古文: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现代文:称病辞官归家,一连数十遍地恳请告退。

古文:亲友强之,复一朝请。

现代文:这样的情形有好几次。亲友们认为他身体尚强壮,但也一一到朝中告请。

古文: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

现代文:皇上停驾奉天,穆宁前往行宫谒见,皇上授他秘书少监。

古文:兴元初,改右庶子。

现代文:兴元初,改任右庶子。

**古文:德宗还京师,宁曰: 可以行吾志矣。 **

现代文:德宗返回京师,穆宁说: 可以实现我的愿望了。

古文:因移病,罢归东都。

现代文:于是称病停职回到东都。

古文:贞元六年,就拜秘书监致仕。

现代文:贞元六年,在秘书监任上辞职退休。

古文:宁好学,善教诸子,家道以严称。

现代文:穆宁好学,善于教子,家道以严格著称。

古文:七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会昌初,李德裕用事,与郸弟兄素善。

现代文:侍奉孀居的胞姊以友悌闻名。靠着胸襟豁达使身心健康,从不依赖服药。常常训诫几个儿子说: 我听说君子侍奉双亲,以承顺父母的心意最为重要,这只是正直之道而已。谨慎而不做谄谀之事,这才是我的志向。

古文:郸在相位累年,历方镇、太子师保卒。

现代文:贞元十年十月去世,时年七十九。有四子:赞、质、员、赏。

古文: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

现代文: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

古文:祖亶,同昌郡司马。

现代文:祖父窦,做过同昌郡司马。

古文:父叔向,以工诗称,代宗朝,官至左拾遗。

现代文:父窦叔向,以工于诗作著称,代宗朝官至左拾遗。

古文:群兄常、牟,弟巩,皆登进士第,唯群独为处士,隐居毗陵,以节操闻。

现代文:窦群之兄常、牟,弟巩,皆应举进士及第,惟窦群一人为处士,隐居毗陵,以节操而闻名。

古文:及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因庐墓次终丧。

现代文:母亲去世时,他咬断一指放入棺中陪葬,在墓旁搭了屋子守孝到服丧期满。

古文:后学《春秋》于啖助之门人卢庇者,著书三十四卷,号《史记名臣疏》。

现代文:后来跟从啖助的门人卢庇研习《春秋》,著书三十四卷,名为《史记名臣疏》。

古文:贞元中,苏州刺史韦夏卿以丘园茂异荐,兼献其书,不报。

现代文:贞元年间,苏州刺史韦夏卿以卓越人才的名义举荐窦群,同时献上他的著作,主管官员却不予上报。

古文:及夏卿入为吏部侍郎,改京兆尹,中谢日,因对复荐群。征拜左拾遗,迁侍御史,充入蕃使秘书监张荐判官。

现代文:待到韦夏卿做了吏部侍郎,改任京兆尹,在入朝谢恩那天,答话时伺机再度举荐,于是召窦群入朝官拜左拾遗,后升侍御史,充任蕃使秘书监张荐的判官。

古文:群因入对,奏曰: 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泽擢臣为拾遗,是难其进也。

现代文:窦群因而入朝应对,奏道: 陛下即位二十年,才从草泽之中将臣擢升为拾遗,这表明仕进很难啊。

**古文:今陛下以二十年难进之臣,用为和蕃判官,一何易也? **

现代文:现在陛下将二十年难以仕进之臣,用做和蕃判官,又太容易了吧?

古文:德宗异其言,留之,复为侍御史。

现代文:德宗觉得他出语不凡,便留下他,仍为侍御史。

古文:王叔文之党柳宗元、刘禹锡皆慢群,群不附之。

现代文:王叔文的党羽柳宗元、刘禹锡都简慢窦群,窦群也不依附他们。

古文:其党议欲贬群官,韦执谊止之。

现代文:那一伙人计谋欲贬窦群的官,被韦执谊劝止。

**古文:群尝谒王叔文,叔文命撤榻而进。群揖之曰: 夫事有不可知者。 **

现代文:窦群曾谒见王叔文,王叔文命人撤去坐榻才让窦群进来,窦群作揖并说道: 事情总有不可预料的。

**古文:叔文曰: 如何? **

现代文:王叔文问: 什么意思?

古文:群曰: 去年李实伐恩恃贵,倾动一时,此时公逡巡路旁,乃江南一吏耳。

现代文:窦群说: 去年李实以受皇上恩宠自夸,又倚仗出身高贵,名震一时,当时您尚在路旁徘徊,不过是江南一个小吏而已。

**古文:今公已处实形势,又安得不虑路旁有公者乎? **

现代文:现在您已处在和李实同样的地位,又怎能不考虑路旁也有像您一样的人呢?

古文:叔文虽异其言,竟不之用。

现代文:王叔文虽然认为他话语不凡,终究未重用他。

古文: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出为唐州刺史。

现代文:宪宗即位,窦群调任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出任唐州刺史。

古文:节度使于頔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頔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

现代文:节度使于由页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由页很喜欢,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

古文: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

现代文: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

古文: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

现代文: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

古文: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现代文: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阴险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

古文:三年八月,吉甫罢相,出镇淮南,群等欲因失恩倾之。

现代文:元和三年二月,李吉甫被革除宰相职务,出京镇守淮南,窦群等人想趁李吉甫失宠之机整垮他。

古文:吉甫尝召术士陈登宿于安邑里第。翌日,群令吏捕登考劾,伪构吉甫阴事,密以上闻。

现代文:一天李吉甫召术士陈登留宿在安邑里宅中,第二天,窦群命人逮捕陈登进行审问,捏造李吉甫有不可告人之事,秘密地禀奏皇上。

古文:帝召登面讯之,立辩其伪。

现代文:皇上召见陈登当面审讯,立即辨明他们的捏造。

古文:宪宗怒,将诛群等,吉甫救之,出为湖南观察使。

现代文:宪宗大怒,要将窦群等人斩首,幸得李吉甫相救,窦群只被贬出京任湖南观察使。

古文:数日,改黔州刺史、黔州观察使。

现代文:数日后,又改任黔州刺史、黔州观察使。

古文:在黔中,属大水坏其城郭,复筑其城,征督溪洞诸蛮。程作颇急,于是,辰、锦生蛮乘险作乱,群讨之不能定。

现代文:在黔中遇大水冲毁城郭,便重新修筑城墙,征召居住山中的诸蛮族人,期限十分紧迫,于是,辰、锦两州蛮人凭借山势险要作乱,窦群派兵讨伐也不能平定。

古文:六年九月,贬开州刺史。

现代文:元和六年九月,窦群被贬为开州刺史。

古文:在郡二年,改容州刺史、容管经略观察使。

现代文:任职两年,改授容州刺史、容管经略观察使。

古文:九年,诏还朝,至衡州病卒,时年五十。

现代文:元和九年,窦群奉诏还朝,行至衡州便病故,时年五十。

古文: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

现代文:窦群性情凶狠暴戾,刻意报恩或复仇,临事不顾生死。

古文: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现代文: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

古文:二子:谦余、审余。

现代文:窦群有二子:廉余、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