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三

古文:朱滔,贼泚之弟也。

现代文:朱滔,叛贼朱泚之弟。

古文:平州刺史硃希彩为幽州节度,以滔同姓,甚爱之,常令将腹心亲兵。

现代文:平州刺史朱希彩任幽州节度使时,因朱滔和自己同姓,很是爱重他,常令他率领心腹亲兵。

古文:及泚为节度使,遂使滔将劲兵三千赴京师,请率先诸军备塞。

现代文:及至朱泚任节度使,便派朱滔率三千强兵前往京师,奏请在诸军中率先守备边塞。

古文:自禄山反后,山东范阳,外虽示顺,实皆倔强不庭。

现代文:自从安禄山反叛,山东、范阳虽表面上表示归顺朝廷,实际上都倔强不从。

古文:泚首效臣节,代宗喜甚,命滔勒兵东入长安通化门,西出开远门,出师劳还;未有兵还王城者,今而许之,盖示优异。

现代文:朱泚带头奉献臣节,代宗非常高兴,命朱滔率兵从东面进入长安通化门,向西出开远门,凡出师辛劳返还的,没有让兵士回到京师的先例,如今允许朱泚这样,大约是表示格外优宠。

古文:召滔对于三殿,代宗临轩劳问。

现代文:之后召见朱滔在三殿对话,代宗在殿前平台上慰劳他,后来又问: 卿与朱泚相比,谁的才干更高?

**古文:既而曰: 卿材孰与泚多? **

现代文:朱滔说: 各有长处和短处。

**古文:滔曰: 各有长短。统御士众,方略明辨,臣不及泚;臣年二十八,获谒龙颜,泚长臣五岁,未朝凤阙,此不及臣。 **

现代文:统率军队,谋划决断,臣不及朱泚;臣年二十八岁,得以谒见龙颜,朱泚比我年长五岁,尚未朝拜过凤阙,这是他不如我之处。

古文:代宗愈喜。

现代文:代宗听了愈加欢喜。

古文:大历九年,泚朝觐,因乞留西征吐蕃。

现代文:大历九年,朱泚入朝觐见,伺机奏请留用西征吐蕃。

古文:以滔试殿中监,权知幽州卢龙节度留后、兼御史大夫。

现代文:朝廷命朱滔试任殿中监、权知幽州卢龙节度留后、兼御史大夫。

古文:及田承嗣反,与李宝臣、李正己等解磁州围。

现代文:及至田承嗣谋反,朱滔与李宝臣、李正己等解救磁州之围。

古文:建中二年,宝臣死,其子惟岳谋袭父位。

现代文:建中二年,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谋求袭任父职。

古文:滔与成德军节度张孝忠征之,大破惟岳于束鹿。

现代文:朱滔与成德军节度使张孝忠讨伐他,在束鹿大败李惟岳。

古文:滔命偏师守束鹿,进围深州。

现代文:朱滔命一部分军队镇守束鹿,进兵围困深州。

古文:惟岳乃统万余众及田悦援兵围束鹿。

现代文:李惟岳便统辖一万多人及田悦的援兵包围束鹿。

古文:惟岳将王武俊以骑三千方陈横进。

现代文:李惟岳的部将王武俊率三千骑兵列成方阵肆无忌惮地推进。

古文:滔绘帛为狻猊象,使猛士百人蒙之,鼓噪奋驰,贼为惊乱,随击,大破之,惟岳焚营而遁。

现代文:朱滔用绢帛绘制猛兽狻猊的相貌,令百余名猛士蒙在脸上,呐喊着奋力猛冲,贼兵因此惊骇混乱,朱滔随后攻击,大败贼军,李惟岳焚烧营帐而逃遁。

古文:以功加检校司徒,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以德、棣二州隶焉。

现代文:朱滔因功加授检校司徒,任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将德、棣二州划归他管辖。

古文:朝廷以康日知为深赵二州团练使,王武俊为恆冀二州团练使。

现代文:朝廷任命康日知为深、赵二州团练使,王武俊为恒冀二州团练使。

古文:滔怒失深州,武俊怒失宝臣故地,滔构武俊同己反。

现代文:朱滔恼怒失去了深州,王武俊恼怒失去了李宝臣原有地盘,朱滔便勾结王武俊同自己一起造反。

古文:马燧围田悦于魏州,悦告急,滔与武俊遂连兵救悦,败李怀光于惬山。

现代文:马燧在魏州包围了田悦,田悦告急,朱滔与王武俊便联兵援救田悦,在惬山打败李怀光。

古文:三年十一月,滔僭称大冀王,伪署百官,与李纳、田悦、王武俊并称王,南结李希烈。

现代文:建中三年十一月,朱滔僭称大冀王,非法任命百官,与李纳、田悦、王武俊同时称王,南面则结好李希烈。

**古文:兴元初,田悦、王武俊以硃泚据京师,滔兵强盛,首尾相应,田悦常谓武俊曰: 朱滔心险,不可堤防。 **

现代文:兴元初,田悦、王武俊因朱泚占据了京师,朱滔兵力强盛,弟兄二人首尾相应,田悦常对王武俊说: 朱滔心地阴险,无法防备他。

古文:遂相率归顺。

现代文:于是两人相继归顺了他。

古文:泚既僭号,立滔为皇太弟,仍令以重赂招诱回纥,南攻魏、贝,即西入关。

现代文:朱泚建伪号之后,立朱滔为皇太弟,并派人以重赂招降、诱使回纥攻击南边的魏州和贝州,自己则从西面入关。

古文:兴元元年正月,滔驱率燕、蓟之众及回纥杂虏,号五万,次南河,攻围贝州。

现代文:兴元元年正月,朱滔率领燕州、蓟州军队及回纥各部之兵号称五万人,扎营于南河,围攻贝州。

古文:三月,田绪杀田悦,魏州乱。

现代文:三月,田绪杀死田悦,魏州发生动乱。

古文:滔令大将马实分兵逼魏州,营于王莽河。

现代文:朱滔命大将马萛分兵进逼魏州,在王莽河扎营。

古文:德宗在山南,虑二凶兵合,遣使授王武俊平章事,令与李抱真叶力击滔。

现代文:德宗驻跸山南,忧虑朱泚、朱滔二凶合兵,便派使臣宣诏授王武俊平章事,令他与李抱真协力攻击朱滔。

古文:四月,恆、潞两军次泾城北,行营相距十里;抱真自率二百骑径入武俊军,面申盟约,结为兄弟。

现代文:四月,恒州、潞州两军驻扎在经城以北,两军行营相距十里,李抱真亲自率领二百名骑兵径直进入王武俊军营,当面表示联盟缔约,结为兄弟。

古文:五月四日,进军距贝州三十里而军。

现代文:五月四日,进军距贝州三十里地扎营。

古文:翌日,滔令大将马实、卢南史引回纥、契丹来挑战,武俊遣骑将赵珍提精骑三百当之,抱真将王虔休掎角待之。

现代文:次日,朱滔命大将马萛、卢南史带领回纥、契丹军前来挑战,王武俊派遣骑兵将领赵珍率精锐骑兵三百人同他们对阵,李抱真部将王虔休成犄角之势等待接应。

古文:武俊与其子士清自当回纥、契丹部落。

现代文:王武俊与其子王士清亲自同回纥、契丹部落接战。

古文:两军既合,鼓噪震地,回纥恃捷,穿武俊阵而过。

现代文:两军交战,喊声动地,回纥兵倚仗敏捷快速,穿越王武俊军阵而过。

古文:武俊乘骑勒马不动,俟回纥引退,因而薄之,回纥势不能止。

现代文:王武俊勒马不动,等到回纥兵退出,趁势向前进逼,回纥的兵力阻挡不住。

古文:武俊父子纵马急击,获回纥三百骑。

现代文:王武俊父子纵马急速出击,俘获回纥骑兵三百名。

古文:滔阵乱,东走,两边追斩,俘馘数万计。

现代文:朱滔军阵脚大乱,向东败逃,王、李之军两边追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

古文:遇夜,夹滔垒而军。

现代文:入夜,夹住朱滔军垒而驻扎。

古文:是夜,滔以残众千人奔德州,委弃戈甲山积。

现代文:当夜,朱滔带着残部一千人逃奔德州,丢弃的武器甲胄堆积如山。

古文:滔至瀛州,杀骑将蔡雄、扬布。以其前锋先败,又杀阴阳人尹少伯,以其言举兵必胜故也。

现代文:朱滔到达瀛州,杀了骑兵将领蔡雄、杨布,因为他们担任前锋先被击败;又杀了阴阳先生尹少伯,因为是他说动兵必定取胜的缘故。

古文:六月,李晟收京城,硃泚、姚令言死。

现代文:六月,李晟收复京城,朱泚、姚令言死去。

古文:滔还幽州,为武俊所攻,仅不能军,上章待罪。

现代文:朱滔回到幽州,遭到王武俊进攻,几乎溃不成军,只好向朝廷上章等候治罪。

古文:九月,诏曰: 朱滔累献款疏,深效恳诚,省之恻然,良用悯叹!

现代文:九月,皇上下诏说: 朱滔屡次恳切上疏,深表忠诚,阅后颇觉凄恻,实在令人叹惜!

古文:宜委武俊、抱真开示大信,深加晓谕。

现代文:当委命王武俊、李抱真展示大义,深加理解。

**古文: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朕当掩衅录勋,与之昭雪。 **

现代文:若他的诚心更加坚固,善行能够发扬,朕当遮掩其罪而记录其功勋,为他洗雪恶名。

古文:贞元元年,寻卒于位,时年四十,赠司徒。

现代文:贞元元年,死在任上,时年四十,追赠司徒。

古文:刘怦,幽州昌平人也。

现代文:刘怦,幽州昌平县人。

古文:父贡,尝为广边大斗军使。

现代文:父刘贡,曾任荒远之地大斗军使。

古文:怦即朱滔姑之子,积军功为雄武军使,广屯田,节用,以办理称。

现代文:刘怦之母为朱滔之岳母。他累积战功被授雄武军使。广为屯田,节省开支,并以处事得法著称。

古文:稍迁涿州刺史。

现代文:逐步升迁为涿州刺史。

古文:居数年,朱滔将兵讨田承嗣,奏署怦领留府事,以宽缓得众心。

现代文:数年后,朱滔领兵讨伐田承嗣,奏请任命刘怦管辖留守府衙之事务,刘怦因宽厚和缓而得人心。

古文:时李宝臣为田承嗣间说,与之通谋。

现代文:这时李宝臣被田承嗣挑拨煽动,同他共谋叛乱。

古文:承嗣又以沧州与宝臣,乃以兵劫朱滔于瓦桥关,滔脱身走,乘胜欲袭取幽州。

现代文:田承嗣又把沧州送给李宝臣,李宝臣便派兵在瓦桥关劫持朱滔,朱滔脱身逃走,李宝臣乘胜欲袭取幽州。

古文:怦设方略镇抚,宝臣不敢进,以功加御史中丞。

现代文:刘怦策划谋略镇抚,李宝臣不敢进兵,刘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古文:宝臣死,子惟岳拒朝命,德宗令滔与张孝忠同力讨之。

现代文: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德宗令朱滔和张孝忠协力讨伐他。

古文:及惟岳平,滔怨朝廷违约不与深州,含怒不已。

现代文:及至李惟岳平定,朱滔怨恨朝廷背约不将深州给他,含怒不已。

古文:会王武俊亦怨割地深、赵,相谋叛,欲救田悦。

现代文:时逢王武俊也怨恨割去了他的地盘深州、赵州,便同朱滔一起谋反,企图援救田悦。

古文:怦时知幽州留后事,遣人赍书谓滔曰: 司徒位崇太尉,尊居宰相,恩宠冠籓臣之右,荣遇极矣!

现代文:刘怦当时执掌幽州留后事,派人致书对朱滔说: 司徒之位高于太尉,尊荣同于宰相,恩宠超出藩臣之上,荣耀达于极点了。

古文:今昌平故里,朝廷改为尉卿、司徒里,此亦大夫不朽之名也。

现代文:如今您的昌平故里,朝廷改称太尉乡、司徒里,这是使大夫得以不朽的名声啊。

古文:但以忠顺自持,则事无不济。

现代文:只要以对朝廷的忠顺把握住自己,则事情无不成功。

古文:窃思近日,务大乐战,不顾成败,而家灭身屠者,安、史是也。

现代文:想到近年来,讲究排场,乐于征战,不顾成败,而导致家族灭亡、身遭屠戮的,那就是安禄山、史思明。

古文:暴乱易亡,今复何有?

现代文:以暴乱换取灭亡,如今还剩下什么呢?

古文:怦忝密亲,世荷恩遇,默而无告,是负重知。

现代文:刘怦有幸为您的近亲,终生蒙受恩遇,如果沉默而不告诉您这些,这就辜负了您的深厚情谊。

**古文:惟司徒图之,无贻后悔也! **

现代文:希望司徒仔细思量,不要将来后悔。

古文:滔虽不用其言,亦嘉其尽言,卒无疑贰。

现代文:朱滔虽未采纳他的意见,也嘉许他言无不尽,始终不怀疑他有二心。

古文:凡出征伐,必以怦总留后事。

现代文:凡出兵征伐,必命刘怦总管留后的事务。

古文:及僭称大冀王,伪署怦为右仆射、范阳留守。

现代文:及至朱滔僭称大冀王,便以伪命任刘怦为右仆射、范阳留守。

古文:及泚据京邑,召滔南河,至贝州,挫败而还,兵甲尽丧。

现代文:等到朱氵此占据京师,自南河征召朱滔,抵达贝州后,被击败而回,兵甲全都丧失。

古文:怦闻滔将至,悉蒐范阳兵甲,夹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滔归于府第,人皆嘉怦忠义。

现代文:刘怦听说朱滔将至,聚集范阳的所有兵卒夹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接朱滔归还府第,人们都称赞刘怦的忠义。

古文:贞元元年,滔卒,三军推怦权抚军府事。怦为众所服,卒有其地。

现代文:贞元元年,朱滔去世,三军推举刘怦暂时主持军府事务,刘怦为众人所折服,统辖这一地区。

古文:总既以土地归国,授其弟约及男等一十一人,领郡符,加命服者五人,升朝班,佐宿卫者六人。

现代文:朝廷于是授刘怦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在位三月,于贞元元年九月去世,年五十九,停止上朝三日,追赠兵部尚书,赐给数量不一的布匹、绢帛。

古文:程日华,定州安喜人,本单名华。

现代文:其子刘济继任幽州节度使。程日华,定州安喜人,本为单名程华。

古文:父元皓,事安禄山为帐下将,从陷两京,颇称勇力,史思明时为定州刺史。

现代文:父程元皓,任安禄山帐下将领,跟从安禄山攻陷东、西两京,颇以有勇力著称,史思明时任定州刺史。

古文:华少事本军,为张孝忠牙将。

现代文:程日华年轻时在本军服役,为张孝忠的牙将。

古文:初,李宝臣授恆州节度,吞削籓邻,有恆、冀、深、赵、易、定、沧、德等八州。

现代文:当初,李宝臣得授恒州节度使,吞并消灭邻近的藩镇,据有恒、冀、深、赵、易、定、沧、德等八州。

古文:宝臣既卒,惟岳拒朝命,以图继袭。

现代文:李宝臣死后,李惟岳抗拒朝命,图谋承袭父职。

古文:宝臣部将张孝忠以定州归国,授成德军节度使,令与朱滔讨惟岳。

现代文:李宝臣部将张孝忠以定州归顺朝廷,被授成德军节度使,命他与朱滔一起讨伐李惟岳。

古文:及惟岳诛,朝廷以恆、冀授王武俊,深、赵授康日知,易、定、沧授张孝忠,分为三帅。

现代文:及至李惟岳被诛,朝廷将恒州、冀州交给王武俊,将深州、赵州交给康日知,将易州、定州、沧州交给张孝忠,分任三处统帅。

古文:时惟岳将李固烈守沧州,孝忠令华诣固烈交郡。

现代文:当时李惟岳部将李固烈镇守沧州,张孝忠命程华到李固烈处接收郡城。

古文:固烈将归真定,悉取沧州府藏,累乘而还。

现代文:李固烈准备回到真定,将沧州府库中钱财尽数取走,用大批车辆搬运回去。

**古文:军人怒,杀固烈,皆夺其财,相与诣华曰: 李使君贪鄙而死,军州请押牙权领。 **

现代文:军士们愤怒,杀死李固烈,将财物全都夺了下来,一起去见程华道: 李使君因贪赃卑鄙而丢了性命,本军州请您暂时掌管。

古文:不获已,从之。

现代文:程华不得已,听从了他们。

古文:孝忠因授华知沧州事。

现代文:张孝忠便授程华知沧州事。

古文:未几,朱滔合武俊谋叛,沧、定往来艰阻,二盗遂欲取沧州,多遣人游说,又加兵攻围,华俱不听从,乘城自固。

现代文:不久,朱滔勾结王武俊谋反,沧州、定州之间来往艰难阻滞,二贼便打算夺取沧州,多次派人游说程华,又派兵围攻,程华均不听从,倚仗城垣进行固守。

古文:久之,录事参军李宇为华谋曰: 使君受围累年,张尚书不能致援,论功献捷,须至中山,所谓劳而无功者也。

现代文:相持很久,录事参军李宇为程华谋划道: 使君长年遭受围困,张尚书不能前来救援,论功献捷,须到定州之后,现在这样就是所谓劳而无功了。

**古文:请为足下至京师,自以一州为使。 **

现代文:请允许我为您到京师去,奏请独自任一州之使官。

古文:华即遣之。

现代文:程华当即派他前往。

古文:宇入阙,备陈华当二盗之间,疲于矢石。

现代文:李宇入朝,详细陈告程华处在二盗之间,如何疲于奔命地同他们对抗。

古文:德宗深嘉之,拜华御史中丞、沧州刺史。

现代文:德宗深为嘉奖,拜程华御史中丞、沧州刺史。

古文:复置横海军,以华为使。

现代文:又设置横海军,任程华为军使。

古文:寻加工部尚书、御史大夫,赐名日华,仍岁给义武军粮饷数万。

现代文:不久加授工部尚书、御史大夫,赐名日华,并每年供给义武军粮饷几万石。

古文:自是别为一使,孝忠唯有易、定二州而已。

现代文:从此程日华自为一郡之使,张孝忠只有易、定两州而已。

**古文:武俊遣人说华归己,华曰: 相公欲敝邑仍旧隶恆州,且借骑二百以抗贼,俟道路通即从命。 **

现代文:王武俊派人游说程日华归顺自己,程日华说: 相公希望敝地仍旧隶属于恒州,姑且先借二百骑兵去抗贼,等道路打通即从命。

古文:武俊喜,即以二百骑助之。

现代文:王武俊很高兴,便派了二百骑兵去协助他。

古文:华乃留其马,遣人皆还。

现代文:程日华将战马留下,来人都让他们回去。

古文:武俊怒其背约,又以朱滔方攻围,虑为所有而止。

现代文:王武俊恼怒他背弃约定,但因朱滔正围攻沧州,顾虑沧州被朱滔占据而未采取行动。

古文:及武俊归国,河朔无事,日华即遣所留马还武俊,别陈珍币谢过,武俊欢然而释。

现代文:及至王武俊返回京师,河朔已平静无事,程日华便将先前留下的马匹送还王武俊,另外进献珍宝绢帛以谢罪,王武俊欣然而释恨。

古文:贞元四年卒,赠兵部尚书。

现代文:贞元四年去世,追赠兵部尚书。

古文:子怀直。

现代文:其子名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