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九

古文:于休烈,河南人也。

现代文:于休烈,河南人氏。

古文:高祖志宁,贞观中任左仆射,为十八学士。

现代文:高祖于志宁,贞观年间任左仆射,为十八学士之一。

古文:父默成,沛县令,早卒。

现代文:父于默成,任沛县令,早逝。

古文:休烈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现代文:于休烈天性忠诚,机警聪慧。

古文:自幼好学,善属文,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

现代文:自幼好学,善做文章,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及延陵包融为文词朋友,一时都很著名。

古文:举进士,又应制策登科,授秘书省正字。

现代文:应举进士,又应制策考试登科,授秘书省正字之职。

古文:累迁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现代文:屡次升迁至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古文: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现代文: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

古文: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自中部赴行在,擢拜给事中。

现代文: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自中部奔赴皇上行宫,被擢升拜给事中。

古文: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现代文:又调任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古文: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现代文:肃宗自凤翔还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道: 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

**古文: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

现代文: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

古文: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现代文:于休烈回答道: 禹、汤能批评自己的过失,因此勃然兴盛。

**古文: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

现代文:有德行的君主,不忘规劝己身过失,臣极力庆贺不已。

古文: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现代文: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丧失殆尽,无史籍文献可供检寻。

古文:休烈奏曰: 《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并在兴庆宫史馆。

现代文:于休烈启奏道: 《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他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一并收藏在兴庆宫史馆。

古文:京城陷贼后,皆被焚烧。

现代文:京城被贼攻陷后,尽遭焚烧。

古文:且《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现代文:而且《国史》、《实录》,皆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

古文: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现代文:伏望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

古文: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现代文: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

古文:若是史官收得,仍赦其罪。

现代文:若是史官收得,则赦免其渎职之罪。

**古文:得一部,超授官资,得一卷赏绢十匹。 **

现代文:得一部者越级授给官位,得一卷者赏绢十匹。

古文:数月之内,唯得一两卷。

现代文:数月之内,仅收得一两卷。

古文: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现代文: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

古文:肃宗以太常钟磬,自隋已来,所传五音,或有不调,乾元初谓休烈曰: 古者圣人作乐,以应天地之和,以合阴阳之序,则人不夭扎,物不疵疠。

现代文:肃宗因太常寺钟磬自隋代以来,所传送五音,有时不协调,乾元初年对于休烈说: 古时圣人创作演奏音乐,用以应合天地之和谐、阴阳之顺序,则人不夭折,物不疵疠。

古文:且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现代文:而金石丝竹,是演奏音乐的器具。

古文:比亲享郊庙,每听悬乐,宫商不备,或钟磬失度。

现代文:近来亲自祀郊庙,每听悬乐演奏,皆觉宫商五音不全,有时钟磬之音失调。

**古文:可尽将钟磬来,朕当于内自定。 **

现代文:可尽将钟磬送来,朕当在宫内亲自校正。

古文:太常集乐工考试,数日审知差错,然后令别铸造磨刻。

现代文:太常寺集合乐工检验调试数日,审察了解乐器之差错,然后命人重新铸造磨刻。

古文:及事毕,上临殿亲试考击,皆合五音,群臣称庆。

现代文:及至制作完毕,皇上临殿亲自试验敲击,皆合于五音,群臣称贺。

古文: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现代文: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

古文: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现代文: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

古文: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现代文: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古文:旧仪,元正冬至,百官不于光顺门朝贺皇后,乾元元年,张皇后遂行此礼。

现代文:传统礼仪,改元之初年冬至,百官不在光顺门朝贺皇后,乾元元年,张皇后要行接受百官朝贺之礼。

古文:休烈奏曰: 《周礼》有命夫朝人主,命妇朝女君。

现代文:于休烈奏道: 《周礼》有受封之男子朝拜人主、受封之妇人朝拜女君的规定。

古文:自显庆已来,则天皇后始行此礼。

现代文:自显庆以来,则天皇后开始实行这一礼仪。

**古文:其日,命妇又朝光顺门,与百官杂处,殊为失礼。 **

现代文:当天,命妇又朝拜于光顺门,与百官混杂相处,极为失礼。

古文:肃宗诏停之。

现代文:肃宗便下诏停止这次朝贺。

古文: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寻加礼仪使。迁工部侍郎。

现代文: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于休烈为右散骑常侍,仍旧兼修国史,随即又加授礼仪使,调任工部侍郎。

古文: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拜工部尚书,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现代文:又改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拜工部尚书,接着又封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古文: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提石之蓄。

现代文:在朝前后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

古文: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现代文: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

古文: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现代文:而亲贤下士,提携后进,虽位崇年高,却无半点厌倦之意。

古文: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现代文: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

古文: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现代文:大历七年去世,年八十一。

古文:有集十卷行于代。

现代文:有文集十卷刊行于世。

古文:嗣子益,次子肃,相继为翰林学士。

现代文:嗣子于益,次子于肃,相继任翰林学士。

古文: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现代文:当年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

古文:上以休烈父子儒行著闻,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现代文: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雅著称,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日派给仪仗鼓吹。

古文: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现代文: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

古文: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现代文: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古文:肃官至给事中。

现代文:于肃官至给事中。

古文:肃子敖。

现代文:于肃之子名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