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古文: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

现代文:王思礼,为营州城傍高丽人。

古文:父虔威,为朔方军将,以习战闻。

现代文:父亲虔威,为朔方军将领,以通晓兵法而闻名。

古文:思礼少习戎旅,随节度使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对为押衙。

现代文:王思礼年少时学习军事,跟随节度使王忠嗣到河西,与哥舒翰同为押衙。

古文:及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周泌为翰押衙,以拔石堡城功,除右金吾卫将军,充关西兵马使,兼河源军使。

现代文:等到哥舒翰升为陇右节度使,王思礼与中郎周泌作为哥舒翰的押衙,由于攻取石堡城有功,提为右金吾卫将军,充任关西兵马使,兼任河源军使。

古文:十一载,加云麾将军。

现代文:十一年,又升云麾将军。

古文:十二载,翰征九曲,思礼后期,欲引斩之,续使命释之。

现代文:十二年,哥舒翰想征战九曲,王思礼延误时间,哥舒翰想要杀他,续使命令放他。

**古文:思礼徐言曰: 斩则斩,却唤何物? **

现代文:王思礼慢慢地说: 斩就斩,却叫什么?

古文:诸将皆壮之。

现代文:诸将领都为他喝彩。

古文:十三年,吐蕃苏毗王款塞,诏翰至磨环川应接之。

现代文:十三年,吐蕃苏毗王来到边塞,皇上诏令哥舒翰到磨环川接应他。

**古文:思礼坠马损脚,翰谓中使李大宜曰: 思礼既损脚,更欲何之? **

现代文:王思礼从马上坠下伤脚,哥舒翰对中使李大宜说: 王思礼已经伤了脚,想到哪里去呢?

古文:十四载六月,加金城太守。

现代文:十四年六月,王思礼加任金城太守。

古文:禄山反,哥舒翰为元帅,奏思礼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太常卿同正员,充元帅府马军都将,每事独与思礼决之。

现代文:安禄山反叛,哥舒翰为元帅,奏请王思礼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太常卿同正员,充当元帅府马军都将,每件事单独与王思礼商议决定。

古文:十五载二月,思礼白翰谋杀安思顺父元贞,于纸隔上密语翰,请抗表诛杨国忠,翰不应。

现代文:十五年二月,王思礼告诉哥舒翰想谋杀安思顺的父亲元贞,在纸上用密语告诉翰,请他抗表诛杀杨国忠,翰不答应。

**古文:复请以三十骑劫之,横驮来潼关杀之,翰曰: 此乃翰反,何预禄山事。 **

现代文:又请用三十个骑兵劫持,将其带到潼关杀死,翰说: 这样做就是我谋反了,就是要参预到安禄山的事件中去。

古文:六月,潼关失守,思礼西赴行在,至安化郡。

现代文:六月,潼关失守,王思礼西行,到达安化郡。

古文: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并引于纛下,责以不能坚守,并从军令。

现代文: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一起引到军中大旗下,被责问不能坚守防地,一并处以军法。

古文:或救之可收后效,遂斩承光而释思礼、崇贲,与房琯为副使。

现代文:有人建议赦免他可以取得以后战事效果,于是杀了李承光而释放了王思礼、吕崇贲,思礼、崇贲与房同为副使。

古文:便桥之战又不利,除为关内节度使。寻遣守武功。

现代文:在便桥的战斗又处不利,王思礼拜为关内节度使,不久被派遣驻守武功。

古文:贼将安守忠及李归仁、安泰清来战,思礼以其众退守扶风。贼兵分至大和关,去凤翔五十里。

现代文:贼将安守忠及李归红、安泰清来战,王思礼顾及敌方势众而退守扶风,贼军分兵到大和关,距凤翔关五十里。

古文:王师大骇,凤翔戒严,中官及朝官皆出其孥,上使左右巡御史虞候书其名,乃止。

现代文:朝廷军队非常害怕,在凤翔关重兵把守,中官及朝廷官员都派出自己的儿子出战,皇上派遣左右巡御史虞侯将他的名字写上,这类事情方得到制止。

古文:遂命司徒郭子仪以朔方之众击之而退。

现代文:又命令司徒郭子仪率领朔方的军队击退了贼兵。

古文:至德二年九月,思礼从元帅广平王收西京,既破贼,思礼领兵先入景清宫。又从子仪战陕城、曲沃、新店,贼军继败,收东京。

现代文:至德二年九月,王思礼跟随元帅广平王收复西京,贼兵已破,王思礼带领军队率先进入景清宫,又跟随郭子仪赴陕城、曲沃、新店作战,连连击败贼军,收复东京。

古文:思礼又于绛郡破贼六千余众,器械山积,牛马万计。

现代文:王思礼又在绛郡击败贼军六千多人,缴获的器械堆积如山,牛马万计。

古文:迁户部尚书、霍国公,食实封三百户。

现代文:于是升为户部尚书、霍国公,实封三百户。

古文:乾元二年,与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

现代文:乾元二年,思礼与子仪等九位节度在相州包围安庆绪。

古文:思礼领关内及潞府行营步卒三万、马军八千,大军溃,唯思礼与李光弼两军独全。

现代文:思礼统领关内和潞府的行营步兵三万人、骑兵八千人,大军溃败,惟独思礼和李光弼两支人马齐全。

古文:及光弼镇河阳,制以思礼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贮军粮百万,器械精锐。

现代文:到了光弼镇守河阳,皇帝诏令思礼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存贮军粮百万,器械精锐。

古文:寻加守司空。

现代文:授予司空。

古文:自武德已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

现代文:自武德以来,身为三公而不居相位,只有思礼一人而已。

古文:上元二年四月,以疾薨,辍朝一日,赠太尉,谥曰武烈,命鸿胪卿监护丧事。

现代文:上元二年四月,思礼患病去世,朝廷辍朝一天,授予太尉,谥号武烈,命令鸿胪卿负责办理丧事。

古文:思礼长于支计,短于用兵,然立法严整,士卒不敢犯,时议称之。

现代文:思礼擅长谋略,不擅用兵,然而立法严整,士卒不敢违反,为当时人们所称道。

古文:邓景山,曹州人也。文吏见称。

现代文:邓景山,曹州人。以文吏见称。

古文:天宝中,自大理评事至监察御史。

现代文:天宝年中,邓景山从大理评事任至监察御史。

古文:至德初,擢拜青齐节度使,迁扬州长史、淮南节度。

现代文:至德初年,被提升为青齐节度使,转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

古文:为政简肃,闻于朝廷。

现代文:邓景山执政严谨干练,在朝廷闻名。

古文:居职四年,会刘展作乱,引平卢副大使田神功兵马讨贼。

现代文:任职四年,逢刘展作乱,招引平庐副大使田神功带兵马讨伐敌贼。

古文:神功至扬州,大掠居人资产,鞭笞发掘略尽,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

现代文:田神功到达扬州,大肆掠夺百姓的物资财产,鞭笞发掘殆尽,商胡大食、波斯等地商人死去的达数千人。

古文:上元二年十月,追入朝,拜尚书左丞。

现代文:上元二年十月,邓景山进入朝廷,授予尚书左丞。

古文:太原尹、北京留守王思礼军储丰实,其外又别积米万石,奏请割其半送京师。

现代文:太原尹、北京留守王思礼军中储藏丰实,其外又储备粮食万石,上奏请分割一部分送给京师。

古文:属思礼薨,以管崇嗣代之,委任左右,失于宽缓,数月之间,费散殆尽,唯存陈烂万余石。

现代文:王思礼去世,让管崇嗣代替他。管崇嗣委任左右,为政失于宽松,数日之间,积蓄花费殆尽,只留存陈烂粮食万余石。

古文:上闻之,即日召景山代崇嗣。

现代文:皇上听说了这件事,当日诏令邓景山代替管崇嗣。

古文:及至太原,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众惧。

现代文:邓景山到达太原,以整顿纲纪为己任,追查军吏中隐没财产者,众人畏惧。

古文:有一偏将抵罪当死,诸将各请赎其罪,景山不许;其弟请以身代其兄,又不许;弟请纳马一匹以赎兄罪,景山许其减死。

现代文:有一偏将抵赖罪过应当处以死刑,诸位将领都请求赎其罪过,邓景山不允许;偏将的弟弟请求自己代替哥哥去死,又不允许;弟弟请邓景山收纳一匹马用以抵消哥哥的罪行,邓景山准许偏将免去死罪。

**古文:众咸怒,谓景山曰: 我等人命轻如一马乎? **

现代文:众人都很愤怒,对邓景山说: 我等人的命轻如一马吗?

古文:军众愤怒,遂杀景山。

现代文:军中众人愤怒,于是杀了邓景山。

古文:上以景山统驭失所,不复验其罪,遣使谕之。

现代文:皇上认为邓景山领导失策,不再追究杀他的人的罪行,派使者抚谕士卒。

古文:军中因请以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使,从之。

现代文:军中人士于是奏请让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皇上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