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古文: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

现代文:严武,中书侍郎挺之的儿子。

古文:神气隽爽,敏于闻见。

现代文:神气隽爽,机敏聪慧。

古文: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

现代文:在幼年时便有成人的风范,读书时不追求精义,浏览而已。

古文:弱冠以门廕策名,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迁侍御史。

现代文:二十岁时因门荫关系封官职,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上奏任其为判官,升侍御史。

古文: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

现代文: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定国难,广收具有才能的人才,武杖节赶赴。

古文: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

现代文:宰相房认为武为名臣的儿子,素来器重他。此时,以其具有才略可用,因而第一个推荐他,多次升为给事中。

古文: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

现代文:收复长安,任武为京兆少尹,兼任御史中丞,此时年龄为三十二岁。

古文: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

现代文:由于史思明阻碍兵马不能去任职,在京师优游自得,非常矜持傲慢。

古文: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

现代文:出朝任绵州刺史,升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入朝为太子宾客,兼任御史中丞。

古文:上皇诰以剑两川合为一道,拜武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现代文:皇上诏诰将剑南两川合为一起,升武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任剑南节度使;入朝为太子宾客,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古文:二圣山陵,以武为桥道使。

现代文:二圣山陵,任武为桥道使。

古文:无何,罢兼御史大夫,改吏部侍郎,寻迁黄门侍郎。

现代文:不久,免去兼御史大夫之职,改任吏部侍郎,不久升为黄门侍郎。

古文: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

现代文:与宰相元载结交深厚,希望元载能引荐处于同一官列。

古文: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

现代文:事情没有如愿,请求任地方官,又升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职。

古文: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

现代文:广德二年,打败吐蕃七万多人,攻占当狗城。

古文: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现代文:十月,占领监川城,加授检校吏部尚书,封为郑国公。

古文: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

现代文:前后在蜀多年,为所欲为,大肆施行猛政。

古文: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

现代文:梓州刺史章彝当初是武的判官,此时因稍不符合意愿,到成都将其杖杀,由于这而威震一方。

古文: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

现代文:蜀地珍稀物品很多,武奢侈荒靡穷极,赏赐无度,有时因一句话而赏赐达百万。

古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

现代文:蜀地因大肆征敛财物匮乏,然而蕃虏也不敢进犯。

古文: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

现代文:武性格狂荡,看事多根据自己意愿,虽然其慈母劝说也不顾。

古文: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

现代文:当初任剑南节度使时,旧相房出朝为管内刺史,对武有推荐引导的恩情,而武以傲自居,见到一点也没有朝廷礼节,非常被当时人们议论所贬。

古文: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

现代文:永泰元年四月,患病死,终年四十岁。

古文:郭英乂,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知运之季子也。少以父业,习知武艺,策名河、陇间,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

现代文:郭英乂,是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知运的季子,年少时继承父亲家业,学习武艺,在河、陇期间受封,凭借军功多次升为诸卫员外将军。

古文:至德初,肃宗兴师朔野,英乂以将门子特见任用,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

现代文:至德初年,肃宗在朔兴兵,英乂由于是出自将门被任用,升为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

古文:既收二京,征还阙下,掌禁兵。

现代文:收复二京后,回到京都,掌管禁兵。

古文:迁羽林军大将军,加特进。

现代文:升为羽林军大将军,加授特进。

古文:以家艰去职。

现代文:由于家中丧事免职。

古文: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现代文:朝廷将要征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于是起用英乂任陕州刺史,充任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不久加授御史大夫,兼任神策军节度使。

古文:代宗即位,加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现代文:代宗即位,加授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古文:元帅雍王自陕统诸军讨贼洛阳,留英乂在陕为后殿。

现代文:元帅雍王在陕统率各军在洛阳讨伐贼军,留下英乂在陕任后殿。

古文:东都平,以英乂权为东都留守。

现代文:东都平定后,英乂以其权势任东都留守。

古文:既至东都,不能禁暴,纵麾下兵与朔方、回纥之众大掠都城,延及郑、汝等州,比屋荡尽。

现代文:到了东都,不能制止暴行,纵容手下兵士与朔方、回纥之众大肆掠夺都城,波及郑、汝等州,众多房屋抢掠一空。

古文:广德元年,策勋加实封二百户,征拜尚书右仆射,封定襄郡王。

现代文:广德元年,授封加实封二百户,升为尚书右仆射,封为襄郡王。

古文:恃富而骄,于京城创起甲第,穷极奢靡。

现代文:仗恃富足而骄蛮,在京都修建豪华住宅,极度奢侈荒靡。

古文:与宰臣元载交结,以久其权。

现代文:与宰相元载结好,以巩固自己权势。

古文:会剑南节度使严武卒,载以英乂代之,兼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

现代文:适逢剑南节度使严武死了,载使英乂代替他,兼任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使。

古文:既至成都,肆行不轨,无所忌惮。

现代文:到了成都,大行不轨之事,无所忌惮。

古文:玄宗幸蜀时旧宫,置为道士观,内有玄宗铸金真容及乘舆侍卫图画。

现代文:玄宗幸驾蜀地时的旧宫,作为道士观,内置有玄宗铸金真容以及乘舆侍卫图画。

古文:先是,节度使每至,皆先拜而后视事。

现代文:原来,节度使每次来时,都先供拜而后才办理公事。

古文:英乂以观地形胜,乃入居之,其真容图画,悉遭毁坏。

现代文:英乂认为观的位置好,于是进入住在里面,其真容图画都遭到毁坏。

古文:见者无不愤怒,以军政苛酷,无敢发言。

现代文:见者没有不愤怒的,由于军政严酷,无人敢说。

古文:又颇恣狂荡,聚女人骑驴击球,制钿驴鞍及诸服用,皆侈靡装饰,日费数万,以为笑乐。

现代文:英乂非常狂荡,聚集女人骑驴击乂,以钿制作驴鞍和各种衣服,全都是奢侈装饰,每天耗费数万,以此调笑为乐。

古文:未尝问百姓间事,人颇怨之。

现代文:不曾询问百姓的事情,人们非常怨恨他。

古文:又以西山兵马使崔旰得众心,屡抑之。

现代文:又由于西山兵马使崔旰得于人心,多次抑制他。

古文:寻迁员外郎。会昌中,为谏议大夫。

现代文:旰凭借蜀人之怨恨,从西山率兵五千多人袭击成都,英乂出兵抵挡,其手下官兵全部反叛,反而攻打英乂。

古文:确,字岳卿,颜,字希卿,位皆至尚书郎。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

现代文:英乂逃到简州,普州刺史韩澄将英乂斩首,将首级送给旰,并杀了他的妻和子。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

古文:世为田家,以财雄于乡里。

现代文:世代为种田人家。凭借财物在乡里闻名。

古文:至德、乾元已后,震屡出家财以助边军,授州长史、王府谘议参军。

现代文:至德、乾元以后,震多次拿出家财来资助驻边军队,授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

古文:东川节度判官韦收荐震才用于节度使严武,遂授合州长史。

现代文:东川节度判官韦收向节度使严武推荐震的才能,于是授予合州长史。

古文:及严武移西川,署为押衙,改恆王府司马。

现代文:到了严武移兵西川,任为押衙,又改任恒王府司马。

古文: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又历试卫尉、太常少卿。

现代文:严武由于和震是同宗族的缘故,因而将军府中的事大多委托给他办理。又历任卫尉、太常少卿。

古文:严武卒,乃罢归。

现代文:严武死后,震于是免官还乡。

古文:东川节度使又奏为渝州刺史,以疾免。

现代文:东川节度使又上奏任他为渝州刺史,由于生病免去。

古文: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史,加侍御史,丁母忧罢。

现代文:山南西道节度使又上奏任凤州刺史,加授侍御史,适逢母亲丧事免去。

古文:起复本官,仍充兴、凤两州团练使,累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中丞。

现代文:又恢复原职,仍任兴、凤两州团练使,多次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中丞。

古文:为政清严,兴利除害,远近称美。

现代文:为政清明严格,兴利除害,受到远近人们称赞。

古文:建中初,司勋郎中韦桢为山、剑黜陟使,荐震理行为山南第一,特赐上下考,封郧国公。

现代文:建中初年,司勋郎中韦桢任山、剑黜陟使,推荐震的理事及品行在山南为第一,皇上特别赐予上下考,封为郧国公。

古文:在凤州十四年,能政不渝。

现代文:在凤州十四年,具有才能公正严格不改。

古文:建中三年,代贾耽为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

现代文:建中三年,替代贾耽任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

古文:及硃泚窃据京城,李怀光顿军咸阳,又与之连结。

现代文:等到朱氵此偷袭京城,李怀光在咸阳屯兵,与朱氵此配合。

古文:泚令腹心穆庭光、宋瑗等赍白书诱震同叛,震集众斩庭光等。

现代文:氵此令心腹穆庭光、宋瑗等人带着白书引诱震一起反叛,震聚集众人将庭光等人杀死。

古文:时李怀光连贼,德宗欲移幸山南。

现代文:此时李怀光与贼军联合,德宗想转移到山南。

古文:震既闻顺动,遣吏驰表往奉天迎驾,仍令大将张用诚领兵五千至盩厔已东迎护,上闻之喜。

现代文:震听说后马上行动,派遣官吏快马呈表到奉天迎接皇上,令大将张用诚率兵五千人到周至迎接护驾,皇上听说后很高兴。

古文:既而用诚为贼所诱,欲谋背逆,朝廷忧之。

现代文:不久用诚被贼军所引诱,想阴谋反叛,朝廷对他忧虑。

**古文:会震又遣牙将马勋奉表迎候,上临轩召勋与之语,勋对曰: 臣请计日至山南取节度使符召用诚,即不受召,臣当斩其首以复。 **

现代文:此时震又派牙将马勋前来迎候,皇上临轩召勋对他说明此事,勋答道: 臣请求立刻去山南领取节度使符去召见用诚,如果不接受召见,臣就斩其首献上。

**古文:上喜曰: 卿何日当至? **

现代文:皇上高兴地说: 你什么时候回来?

古文:勋克日时而奏,帝勉劳之。

现代文:勋约定时间,皇上勉励慰劳他。

古文:勋既得震符,乃请壮丁五人偕行。

现代文:勋得到震的符,于是请求以五名壮兵与他同行。

古文:既出骆谷,用诚以勋未知其谋,乃以数百骑迎勋,勋与俱之传舍,用诚左右森然。

现代文:已经走出骆谷,用诚认为勋还不知道自己谋略,于是派数百名骑兵迎候勋,勋和同来兵士在驿舍休息,用诚左右侍卫威武森严。

古文:勋先聚草发火于驿外,军士争附火。

现代文:勋先收集柴草在驿舍外点火燃烧,军士们都争着去扑灭。

**古文:勋乃从容出怀中符示之曰: 大夫召君。 **

现代文:勋于是不慌不忙从怀里拿出使符对用诚展示说: 大夫召见你。

古文:用诚惶惧起走,壮士自背束手而擒之。

现代文:用诚慌忙起身想逃,壮兵从背后绑住他的手将其抓获。

古文:不虞用诚子居后,引刀斫勋,勋左右遽承其臂,刀下不甚,微伤勋首。

现代文:不料用诚的儿子从后面拔刀砍勋,勋的左右挡住他的手臂,刀落下不重,勋的头轻微受伤。

**古文:遂格杀其子,而仆用诚于地。壮士跨其腹,以刃拟其喉曰: 出声即死! **

现代文:于是杀死了他的儿子,将用诚摔在地上,壮兵坐在他肚子上,用刀尖抵住他的喉咙说: 出声即死!

古文:勋即其营,军士已被甲执兵矣。

现代文:勋走近军营,军士们都已经披甲持刀。

古文:勋大言曰: 汝等父母妻子皆在梁州,一朝弃之,欲从用诚反逆,有何利也?

现代文:勋大声说: 你们的父母都在梁州,今天舍弃他们,想跟从用诚反叛,有什么好处?

古文:但灭汝族耳!

现代文:只有灭绝你们的宗族!

**古文:大夫使我取张用诚,不问汝辈,欲何为乎? **

现代文:大夫派我来抓张用诚,不涉及你们,你们还想干什么呢?

古文:众皆詟服。

现代文:众军士都害怕听从。

古文:于是缚用诚送州,震杖杀之,拔其副将,使率其众迎驾。

现代文:于是将用诚绑上押送到州,震将其乱棍打死,提拔他的副将,率领兵马去迎候皇上。

古文:勋以药封首驰赴行在,愆约半日,上颇忧之,及勋至,上喜动颜色。

现代文:勋率先骑马走在队伍前面,误差了半天,皇上非常担忧,等到勋赶来,皇上喜笑颜开。

古文:翌日,车驾发奉天,及入骆谷,李怀光遣数百骑来袭,赖山南兵击之而退,舆驾无警急之患。

现代文:第二天,乘马车从奉天出发,等到进入骆谷,李怀光派数百名骑兵来袭击,依靠山南的兵马将敌兵击退,使皇上舆驾没有紧急时态的担忧。

古文:寻加震检校户部尚书,赐实封二百户。

现代文:不久加授震为检校户部尚书,赐予实封二百户。

古文:三月,德宗至梁州。

现代文:三月,德宗到梁州。

古文:山南地贫,粮食难给,宰臣议请幸成都府。

现代文:山南此地贫困,粮食供给困难,宰臣商议恳请皇上去成都府。

古文:震奏曰: 山南地接京畿,李晟方图收复,藉六军声援。

现代文:震上奏说: 山南与京畿相接壤,李晟正在图谋收复,凭借六军的声援。

古文:如幸西川,则晟未见收复之期也。

现代文:如果去西川,则李晟看不见收复的日期了。

**古文:幸陛下徐思其宜。 **

现代文:期望皇上仔细考虑。

古文:议未决,李晟表至,请车驾驻跸梁、洋,以图收复,群议乃止。

现代文:商议没有结果,李晟送上表来,恳请驻军梁、汉,以图谋收复,众人商议才停止。

古文:梁、汉之间,刀耕火耨,民以采稆为事,虽节察十五郡,而赋额不敌中原三数县。

现代文:梁、汉之间地域,人们还是处于刀耕火种,以采集稆为生。虽然有十五个郡,但税赋还不如中原三个县。

古文: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

现代文:自从安、史之乱后,此地常被山贼抢掠,人口流散大半。

古文:见任州县官,考满日放选,百姓给复一年。

现代文:等到六师驻扎此地,震设法规劝课税,聚集财富,以供应时局。

古文:洋州宜升为望,见任州县官,考满减两选。

现代文:民众也没有达到厌烦的程度,使税赋供应很多而没有缺乏。这年六月,收复京城,震率兵马回到京师,晋位为检校尚书左仆射。诏令说:略。

古文:山南西道将士,并与甄叙。 以震为兴元尹,赐实封二百户。

现代文:任命震为兴元尹,赐予实封二百户。

古文:贞元元年十一月,德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震入朝陪祭。

现代文:贞元元年十一月,德宗在南郊祭祀先帝,震进入朝廷陪同祭祀。

古文:十一年二月,加同平章事。

现代文:十一年二月,加授同平章事。

古文:贞元十五年六月卒,时年七十六,废朝三日,册赠太保,赙布帛米粟有差。

现代文:贞元十五年六月死,终年七十六岁,皇上停止上朝三天,册赠太保,赠予布帛米粟不等。

古文:及丧将至,令百官以次赴宅吊哭。

现代文:等到丧事举行,令百官依次到他家吊唁。

古文:严砺,震之宗人也。

现代文:严砺,为严震的宗族人。

古文:性轻躁,多奸谋,以便佞在军,历职至山南东道节度都虞候、兴州刺史、兼监察御史。

现代文:性格轻率浮躁,善于邪恶谋划,在军中巧言谄媚,历任山南东道节度虞候、兴州刺史,兼任监察御史。

古文:贞元十五年,严震卒,以砺权留府事,兼遗表荐砺才堪委任。

现代文:贞元十五年,严震死,由砺管理府事,震留下的遗表中,推荐砺的才干能胜此任。

古文:七月,超授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

现代文:七月,越级授予兴元尹,兼任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

古文:诏下,谏官御史以为除拜不当。

现代文:诏令下达后,谏官御史认为任职不妥当。

古文:是日,谏议、给事、补阙、拾遗并归门下省共议:砺资历甚浅,人望素轻,遽领节旄,恐非允当。

现代文:这天,谏议、给事、补阙、拾遗一并到门下省共同商议:砺资历非常浅,人的威望素来不高,马上任为统领,担心不合适。

古文:既兼杂话,发论喧然。

现代文:已经兼任,议论哗然。

**古文:拾遗李繁独奏云: 昨除拜严砺,众以为不当,谏议大夫苗拯云: 已三度表论,未见听允。 **

现代文:拾遗李繁单独上奏说: 昨天任命严砺,众人都认为不当。谏议大夫苗拯说: 已经多次奏章,没有听说处理意见。

**古文:给事中许孟容曰: 诚如此,不旷职矣。 **

现代文:给事中许孟容说: 确实如此的话,也不枉为其谏议大夫了。

**古文:又云: 李元素、陈京、王舒并见拯及孟容言议。 **

现代文:李繁又说: 李元素、陈京、王舒三人都听到了苗拯和许孟容的议论。

古文:上遣三司使诘之。

现代文:皇上派遣三司使查问此事。

**古文:拯状云: 实于众中言曾论奏,不言三度。 **

现代文:苗拯陈述说: 我的确在众人面前说过曾经奏章,但没有说多次奏章。

古文:繁证之不已。

现代文:李繁证明此事不是如此。

**古文:孟容等又云: 拯实言两度。 **

现代文:许孟容等人又说: 苗拯确实说过两次。

古文:拯请依众状。

现代文:苗拯请求依照众人所说的情况处理。

古文:翌日,贬拯万州刺史,李繁播州参军,并同正。

现代文:第二天,苗拯被贬为万州刺史,李繁被贬为播州参军,同时发落。

古文:砺在位贪残,士民不堪其苦。

现代文:严砺在任期间既贪婪又残忍,百姓苦不堪言。

古文:素恶凤州刺史马勋,诬奏贬贺州司户。

现代文:严砺历来讨厌凤州刺史马勋,于是捏造事实上奏皇上使之被贬为贺州司户。

古文:纵情肆志,皆此类也。

现代文:严砺随心所欲,纵情恣意,都类于此事。

古文:元和四年三月卒。

现代文:元和四年三月,严砺去世。

古文:卒后,御史元稹奉使两川按察,纠劾砺在任日赃罪数十万。

现代文:死后,御史元稹奉命任两川按察,查出严砺在任期间贪赃数十万。

古文:诏征其赃,以死,恕其罪。

现代文:皇上下命令追究严砺的贪赃罪行,因为其人已死而宽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