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古文:○杨绾崔祐甫子植植再从兄俊

现代文: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祖父温玉,是武则天朝代的户部侍郎、国子祭酒。

古文:常衮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祖温玉,则天朝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

现代文:父亲侃,为开元年间醴泉的县令,都是以操行儒雅受到赞许。绾天生聪慧,年仅四岁,就出类拔萃、敏识过人。

古文:父侃,开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称。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

现代文:曾有一次晚上款待宾客,要众人各自提出将座位中的器物以音韵四声读出来,各位宾客都没有说话,绾应声指着铁灯对应说: 灯盏柄曲。 众人都很惊奇。

古文: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灯树曰: 灯盏柄曲。 众咸异之。

现代文: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

古文: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该览,尤工文辞,藻思清赡。

现代文: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

古文:而宗尚玄理,沉静寡欲,常独处一室,左右经书,凝尘满席,澹如也。

现代文: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

古文:含光晦用,不欲名彰,每属文,耻于自白,非知己不可得而见。

现代文: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

古文:早孤家贫,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阙,忧见于色。

现代文:天宝十三年,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

古文: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

现代文: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古文:调补太子正字。

现代文: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古文:天宝十三年,玄宗御勤政楼,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暮而罢。

现代文: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

古文:取辞藻宏丽外,别试诗赋各一首。

现代文: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

古文: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也。

现代文: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古文:时登科者三人,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

现代文: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古文:天宝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

现代文: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

古文: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现代文: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

古文: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

现代文: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

古文:历司勋员外郎、职方郎中,掌诰如故。

现代文:历任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仍然是知制诰。

古文: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现代文: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古文:所冀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猷。

现代文: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 阁老 ,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 阁老 的人有五分之四。

古文: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知廉耻,浮竞自止,敦庞自劝,教人之本,实在兹焉。事若施行,即别立条例。

现代文: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又升为礼部侍郎,向皇上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古文:宰臣等奏以举人旧业已成,难于速改,其今岁举人,望且许应旧举,来岁奉诏,仍敕礼部即具条例奏闻。

现代文:皇上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訥、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内容与绾相同。李訥等人的论述与绾相似,因文章长不写出来。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今年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

**古文:代宗以废进士科问翰林学士,对曰: 进士行来已久,遽废之,恐失人业。 **

现代文: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 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

古文:乃诏孝廉与旧举兼行。

现代文: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

古文:绾又奏岁贡孝悌力田及童子科等,其孝悌力田,宜有实状,童子越众,不在常科,同之岁贡,恐长侥幸之路。

现代文: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试,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

古文:诏停之。

现代文:皇上诏令停止。

古文:再迁吏部侍郎,历典举选,精核人物,以公平称。

现代文:又升为吏部侍郎,根据法则推举选用,精心考察人物,以办事公道受到称赞。

古文: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

现代文: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

古文: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现代文: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高,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内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

古文:会鱼朝恩死,载以朝恩尝判国子监事,尘污太学,宜得名儒,以清其秩,乃奏为国子祭酒,实欲以散地处之。

现代文:此时鱼朝恩死了,载将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认为尘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将其提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想以散官安排对待他。

古文:载贪冒日甚,天下清议,亦归于绾,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

现代文: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皇上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

古文:仍迁绾为太常卿,充礼仪使,以郊庙礼久废,藉绾振起之也,亦以观其效用。

现代文:仍将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也来观察其成效。

古文: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

现代文:这年三月,载伏法,皇上于是将绾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

古文: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

现代文:绾德高望重,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

古文:绾累表恳让,上属意稍重,绾不敢辞。

现代文: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皇上嘱咐语气加重,绾不敢推辞。

古文:绾素以德行著闻,质性贞廉,车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月,人心自化。

现代文: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在位不到几个月,人心所归。

古文:御史中丞崔宽,剑南西川节度使宁之弟,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当时第一,宽即日潜遣毁拆。

现代文: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皇城之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宽就在当天暗中派人将其拆毁。

古文: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闻绾拜相,座内音乐减散五分之四。

现代文:中书令郭子仪在州驻扎,听说绾为相后,府内音乐减少五分之四。

古文:京兆尹黎干以承恩,每出入驺驭百余,亦即三日减损车骑,唯留十骑而已。

现代文:京兆尹黎干承蒙恩宠,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也在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

古文: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其镇俗移风若此。

现代文:其余的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移风易俗变化诸如此类。

古文: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

现代文:绾患有痼疾,任职不久,中风,优待诏令在中书省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特别允许由人扶入。

古文:时厘革旧弊,唯绾是瞻,恩遇莫二。

现代文:当时治理旧弊,惟绾是瞻,没有第二人承蒙宠爱。

古文: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

现代文:绾多次上奏请求辞职,又多次被皇上诏令回绝。

古文:所怀莫从,长想何及。况历官有素丝之节,居家无匹帛之余,故饰以华衮,增其法赙,备膺典策,载贲朝经。

现代文:等到绾病重,皇上每天派遣中使去住宅询问,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皇上听说他的病有起色喜形于色。不几天病逝,中使急驰马上奏,代宗震惊哀悼很久,辍朝三天。

古文:可赠司徒。又诏文武百僚临于其第,遣内常侍吴承倩会吊,赠绢千匹、布三百端。

现代文:又诏令文武百官到其宅第,派内常侍吴承倩吊唁,赠予绢千匹、布八百端。

古文:上深惜之,顾谓朝臣曰: 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我杨绾之速也!

现代文:皇上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 上天不让我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我的杨绾夺走这样快!

**古文:宜谥曰文简。 **

现代文:装殓之时,我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

古文:比部郎中苏端,性疏狂,嫉其贤,乃肆毁黩,异同其议。

现代文:宰相辅佐君主死后受到如此恩遇,近年来还没有谁与此能相比。太常初谥号为文贞。诏曰:略。比部郎中苏端,性格疏狂,嫉妒其贤能,于是大肆诋毁,观点与之相异。

古文:上怒,贬端为广州员外司马。

现代文:皇上发怒,将端贬为广州员外司马。

古文:绾俭薄自乐,未尝留意家产,口不问生计,累任清要,无宅一区,所得俸禄,随月分给亲故。

现代文:绾以俭朴为乐,不曾留意自己家产。不过问生计,多次担任要职,无一区房宅,所得的俸禄,每月分发给亲友。

古文:清识过人,至如往哲微言,《五经》奥义,先儒未悟者,绾一览究其精理。

现代文:思想明晰见识过人,盖如往哲微言,《五经》奥议,以前儒者们未知的东西,绾一看便知其精深至理。

古文:雅尚玄言,宗释道二教,尝著《王开先生传》以见意,文多不载。

现代文:崇尚玄言,崇信释道二教,曾经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叙其意,文章因长不载。

古文:凡所知友,皆一时名流。

现代文:凡是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名流。

古文:或造之者,清谈终日,未尝及名利。

现代文:有的到他那里去的人,终日清淡,不曾追逐名利。

古文:或有客欲以世务干者,见绾言必玄远,不敢发辞,内愧而退。

现代文:有些客人想谋求职位,看见绾说话玄达,不敢提出,惭愧退下。

古文:大历中,德望日崇,天下雅正之士争趋其门,至有数千里来者。

现代文:大历年中,德高望重,天下雅正之士都争着投奔其门下,还有从数千里外来的人。

古文:以清德坐镇雅俗,时比之杨震、邴吉、山涛、谢安之俦也。

现代文:以清正贤德改变雅俗,在当时可与杨震、邴吉、山涛、谢安为同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