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古文:巢王元吉,高祖第四子也。

现代文: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

古文:义师起,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

现代文:太原起义后,被任命为太原郡太守,封为姑臧郡公。

古文:寻进封齐国公,授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大将军,留镇太原,许以便宜行事。

现代文:不久晋封为齐国公,任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大将军,留下镇守太原,赋予他自行处理军政事务的权力。

古文:武德元年,进爵为王,授并州总管。

现代文:高祖武德元年,他晋封为齐王,任并州总管。

古文:二年,刘武周南侵汾、晋,诏遣右卫将军宇文歆助元吉守并州。

现代文:武德二年,刘武周向南进攻汾州、晋州,高祖诏令右卫将军宇文歆协助他镇守并州。

古文:元吉性好畋猎,载网罟三十余两,尝言 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 ,又纵其左右攘夺百姓。

现代文:李元吉爱好打猎,装载罗网的车子就有三十多辆,他曾说 我宁可三天不吃东西,不能一天不打猎 ,还放纵他身边的人掠夺百姓的财物。

古文:歆频谏不纳,乃上表曰: 王在州之日,多出微行,常共窦诞游猎,蹂践谷稼,放纵亲昵,公行攘夺,境内六畜,因之殆尽。

现代文:宇文歆多次劝阻但是不听,就向高祖呈递奏表说: 齐王在并州,经常穿上便装出城,和窦诞一起游乐打猎,践踏农田庄稼,放纵身边的人,公开掠夺百姓的财物,境内的家禽家畜,几乎被他们抢光。

古文:当衢而射,观人避箭以为笑乐。

现代文:他站在大路中间放箭射人,观赏人们躲避,作为娱乐。

古文:分遣左右,戏为攻战,至相击刺毁伤至死。

现代文:把兵卒分成左右两方,做打仗游戏,直到互相殴斗砍杀,造成伤残甚至死亡。

古文:夜开府门,宣淫他室。

现代文:夜晚敞开府门,到别人家里公然干些淫猥勾当。

古文:百姓怨毒,各怀愤叹。

现代文:黎民百姓怨恨,都是满腔愤怒。

**古文:以此守城,安能自保! **

现代文:凭着这种状况守城,怎么能够守住!

古文:元吉竟坐免。

现代文:李元吉终于获罪免职。

古文:又讽父老诣阙请之,寻令复职。

现代文:他又婉转地动员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进京为他求情,不久恢复了官职。

古文:时刘武周率五千骑至黄蛇岭,元吉遣车骑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先尝之。

现代文:当时刘武周率领五千名骑兵到了黄蛇岭,李元吉派遣车骑将军张达带领一百名步兵先去试探。

古文:达以步卒少,固请不行。

现代文:张达嫌人太少,坚决要求不去。

古文:元吉强遣之,至则尽没于贼。

现代文:李元吉强行派遣,一到黄蛇岭就被杀光。

古文:达愤怒,因引武周攻陷榆次,进逼并州。

现代文:张达愤恨恼怒,就为刘武周当向导攻克了榆次县城,进逼并州。

**古文:元吉大惧,绐其司马刘德威曰: 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强兵出战。 **

现代文:李元吉十分恐慌,欺骗他的司马刘德威说 :您带着年老体弱的人员守城,我带上身强力壮的将士出城作战。

古文:因夜出兵,携其妻妾弃军奔还京师,并州遂陷。

现代文:乘着夜晚部队出城的时机,他带上妻妾丢下军队逃回了长安,并州很快失陷。

古文:高祖怒甚,谓礼部尚书李纲曰: 元吉幼小,未习时事,故遣窦诞、宇文歆辅之。

现代文:高祖怒火万丈,对礼部尚书李纲说: 元吉年轻,还不熟悉军政事务,所以派窦诞、宇文歆协助他。

古文:强兵数万,食支十年,起义兴运之基,一朝而弃。

现代文:精壮人马好几万,军粮预拨了上十年,我举义旗打江山的发祥地,眨眼之间就丢了。

**古文:宇文歆首画此计,我当斩之。 **

现代文:宇文歆带头提出这种计策,我要杀掉他。

**古文:纲曰: 赖歆令陛下不失爱子,臣以为有功。 **

现代文:李纲说 :得亏宇文歆才让陛下没有失去爱子,我认为他有功。

古文:高祖问其故,纲封曰: 罪由窦诞不能规讽,致令军人怨愤。

现代文:高祖询问原因,李纲回答说: 罪过出在窦诞没有规劝齐王,致使士卒百姓怨恨愤怒。

古文:又齐王年少,肆行骄逸,放纵左右,侵渔百姓。

现代文:再说齐王年轻,肆无忌惮地干骄横放纵的事,放纵身边的人,掠夺百姓的财物。

古文:诞曾无谏止,乃随顺掩藏,以成其衅,此诞之罪。

现代文:窦诞不曾劝谏制止,却放任包庇他,所以造成了祸根,这是窦诞的罪责。

古文:宇文歆论情则疏,向彼又浅,王之过失,悉以闻奏。

现代文:宇文歆论感情要疏远些,接近他的时间又短,齐王的过失,他已全部禀奏过了。

古文:且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而歆言之,岂非忠恳?

现代文:何况是父子间的事情,别人不好说话,但宇文歆却说了,难道还不忠诚?

**古文:今欲诛罪,不录其心,臣愚窃以为过。 **

现代文:现在要追究他的罪责,不会使他心服,我认为很不恰当。

古文:翌日,高祖召纲入,升御坐,谓曰: 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

现代文:第二天,高祖请李纲进宫,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说道: 现在我有了您,刑罚就不会失去分寸。

古文:元吉自恶,结怨于人。

现代文:元吉自己作孽,跟别人结下了怨恨。

**古文:歆既曾以表闻,诞亦焉能禁制?皆非其罪也。 **

现代文:宇文歆曾上表禀奏,窦诞还怎能制止,都不是他们的罪错。

古文:寻加授元吉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任命李元吉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

古文:四年,太宗征窦建德,留元吉与屈突通围王世充于东都。

现代文:武德四年,太宗征讨窦建德,留下李元吉和屈突通在洛阳围攻王世充。

古文:世充出兵拒战,元吉设伏击破之,斩首八百级,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余人。

现代文:王世充出兵抵抗,李元吉设下埋伏打败了他,斩杀八百人,活捉他的大将乐仁日方、士卒一千多人。

古文:世充平,拜司空,余官如故,加赐衮冕之服、前后部鼓吹乐二部、班剑二十人、黄金二千斤,与太宗各听三炉铸钱以自给。

现代文:平定王世充后,李元吉被授予司空头衔,其余官职照旧,另外赐给王侯的衮衣冠冕、前后两部军乐队、二十名仪仗队员、两千斤黄金,跟太宗各赐三座熔炉铸造钱币供自己使用。

古文:六年,加授隰州总管。

现代文:武德六年,授予隰州总管。

古文:及与建成连谋,各募壮士,多匿罪人。

现代文:他后来跟李建成联合算计太宗,分头招募勇猛打手,收容逃亡罪犯。

古文:复内结宫掖,递加称誉,又厚赂中书令封伦以为党助。

现代文:还勾结后宫妃嫔,挨个儿奉承,又重金贿赂中书令封伦作为帮凶。

古文:由是高祖颇疏太宗而加爱元吉。

现代文:从此高祖疏远太宗偏爱李元吉。

古文:太宗尝从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护军宇文宝于寝内,将以刺太宗。

现代文:太宗曾经陪同高祖到齐王府,李元吉让自己的护军宇文宝潜伏在卧室,准备暗杀太宗。

**古文: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 为兄计耳,于我何害! **

现代文:李建成担心不能成功就制止了,李元吉气愤地说: 只是为你老兄着想而已,对我有什么相干!

古文:九年,转左卫大将军,寻进位司徒、兼侍中,并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并如故。

现代文:武德九年,改授左卫大将军头衔,不久提升为司徒、兼侍中,并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等官职全部照旧。

古文:高祖将避暑太和宫,二王当从,元吉谓建成曰: 待至宫所,当兴精兵袭取之。

现代文:高祖准备到太和宫去避暑,秦王、齐王应当陪同,李元吉对李建成说: 等我到了太和宫,就派精悍的将士抓住他。

**古文:置土窟中,唯开一孔以通饮食耳。 **

现代文:把他关进地窖,只开一个洞口递送食物。

古文:会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

现代文:恰逢突厥的郁射设统率军队驻扎到黄河南岸,围攻乌城。

古文: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

现代文:李建成就推荐李元吉代替太宗督率军队北上讨伐,照旧命令秦王府的猛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人一起出发。

古文: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

现代文:还调来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册,挑选精兵强将,准备夺取太宗的人马来充实齐王府。

古文:又谮杜如晦、房玄龄,逐令归第。

现代文:还在高祖面前诬陷杜如晦、房玄龄,将他们赶回了家。

古文:高祖知其谋而不制。

现代文:高祖明知是他们的阴谋却不制止。

**古文: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高祖曰: 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 **

现代文:李元吉乘势秘密请求除掉太宗,高祖说 :这人立有平定天下的功勋,罪行还没有暴露,要是杀他,凭什么理由?

古文:元吉曰: 秦王常违诏敕,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

现代文:李元吉说 :秦王经常违抗诏令。刚刚平定洛阳时,骄横傲慢踌躇满志,不愿赶紧回京,分赏财物,树立个人恩德。

古文:违戾如此,岂非反逆?

现代文:违背抗拒到这种程度,难道不是叛逆?

**古文:但须速杀,何患无辞! **

现代文:只管赶快杀掉,不愁没有理由!

古文:高祖不对,元吉遂退。

现代文:高祖没有应声,李元吉就退出去了。

古文:建成谓元吉曰: 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

现代文:李建成对李元吉说 :已经夺取了秦王的精锐部队,你统帅着几万兵众,我和秦王到昆明池,在那里为你饯行,命令勇士把他折杀在帷幕后边,就说是暴病死去,估计父皇不会不信。

古文:吾当使人进说,令付吾国务。

现代文:我再派人劝说父皇,要他把朝政交给我。

古文:正位已后,以汝为太弟。

现代文:登位以后,把你立为皇太弟。

**古文: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时坑之,孰敢不服? **

现代文:尉迟敬德等人已经落到你的手中,到时活埋掉,谁敢不服?

古文:率更丞王晊闻其谋,密告太宗。

现代文:率更丞王日至听到这个阴谋,秘密报告太宗。

古文:太宗召府僚以告之,皆曰: 大王若不正断,社稷非唐所有。

现代文:太宗召集府中官吏们讲了这事,他们都说 :大王您如不决断,江山就不属唐朝了。

古文:若使建成、元吉肆其毒心,群小得志,元吉狼戾,终亦不事其兄。

现代文:如果让建成、元吉的罪恶阴谋得逞,那伙小人得志,元吉凶狠暴戾,终究不会侍奉建成。

**古文:往者护军薛宝上齐王符箓云: 元吉合成唐字。 **

现代文:以前护军薛宝向元吉呈递的符说 :元吉二字合起来就是唐字。

**古文:齐王得之喜曰: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

现代文:元吉得到符高兴地说: 只要除掉秦王,夺取太子易如反掌。

古文:为乱未成,预怀相夺。

现代文:挑起内乱还没有成功,就打好了互相争夺太子的主意。

**古文:以大王之威,袭二人如拾地芥。 **

现代文:凭着大王您的威望,除掉建成、元吉如拔小草。

**古文:太宗迟疑未决,众又曰: 大王以舜为何如人也? **

现代文:太宗迟疑不决,大家又说: 大王您认为虞舜是位什么样的人?

**古文:曰: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为子孝,为君圣,焉可议之乎? **

现代文:太宗说 :他智慧深邃才华横溢,温和谦恭公正诚实,当儿子孝顺,做君主圣明,怎能随便评论他老人家呢?

古文:府僚曰: 向使舜浚井不出,自同鱼鳖之毙,焉得为孝子乎?

现代文:大家说 :假使他淘井出不来,像鱼鳖一样淹死,怎能成为孝子呢?

古文:涂廪不下,便成煨烬之余,焉得为圣君乎?

现代文:填塞仓库裂墙时下不来,就被烧成了灰烬,怎能成为圣君呢?

**古文:小杖受,大杖避,良有以也。 **

现代文:忍受小棍敲击,避开大棒拷打,的确是有谋略的。

古文:太宗于是定计诛建成及元吉。

现代文:太宗于是定下计谋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古文:元吉死时年二十四。

现代文: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

古文: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

现代文:他有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一起株连被杀。

古文: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

现代文:不久颁发诏令把李建成、李元吉从皇家名册中注销。

古文: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

现代文:太宗登上帝位,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叫剌,按照礼仪重新安葬。

古文: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现代文:贞观十六年,又追封为巢王,谥号依旧,还把曹王李明作为李元吉的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