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古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也。父君愕。

现代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

古文:隋大业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 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此富贵可图也。

现代文:隋朝大业末,并州人王君廓掠夺邯郸,君愕去劝说王君廓道: 当今国家失去控制,英雄竞起,此时实在应该安抚接纳流亡的农民,保全形势利便。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这样就富贵可图。

**古文: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恣行残忍,所过攘敚,窃为足下寒心矣。 **

现代文: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却恣行残忍,所过之处抢夺骚扰,窃为足下寒心。

**古文:君廓曰: 计将安出? **

现代文:王君廓问 :有什么计谋?

古文:君愕为陈井陉之险,可先往据之。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

现代文:王君愕认为控制井陉山的险要,可先行占据,王君廓从其言,就屯兵井陉山。

古文:岁余,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拜大将军。频以战功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

现代文:一年多,当义师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拜为大将军接连立战功,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

古文:从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

现代文:王君愕从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

古文:太宗深痛悼之,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

现代文: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古文: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现代文:杜景俭,冀州武邑人。

古文: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现代文:少年时应试中明经举,任殿中侍御史。

古文: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现代文: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

古文: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现代文: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视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 :公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

**古文: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

现代文:为什么为了这数日之禄,连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视事,这不太过于心急了吗?

古文:嗣业益怒。景俭又曰: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现代文: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 公现在凭咫尺之制书,真伪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你真假呢?

**古文: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

现代文:扬州之祸,不是这一样的情况吗!

古文: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现代文:说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

**古文: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

现代文:不久,又有命令房嗣业任荆州司马,竟未如志。益州的僚吏为这件事赞杜景俭说 :录事的心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古文:景俭由是稍知名。

现代文: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

古文: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现代文: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

**古文: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

现代文:天授年中,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 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

**古文: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 是何祥也? **

现代文: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武则天曾因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相 :这是什么吉祥之兆?

**古文:诸宰臣曰: 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

现代文:诸宰相答道 :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秋木再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苇,也不能超过。

**古文:景俭独曰: 谨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

现代文:杜景俭独说: 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

**古文: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现代文:《春秋》也讲 :冬无过甚的阳气,夏无过甚的阴气,春天无凄风,秋天无苦雨。

古文: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现代文:今已到了秋天,草木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

**古文: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

现代文: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顺,这是臣的罪过。

**古文: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 卿真宰相也! **

现代文:因此二拜而谢罪,武则天道: 卿真宰相也!

古文: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溱州刺史。

现代文:延载初年,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秦州刺史。

古文: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现代文:后又任司刑卿。圣历二年,又任内阁侍郎,行宰相职权。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攻陷。

古文: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现代文: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将要判罪。

古文:岁余,转秋官尚书。

现代文:杜景俭认为都是形势逼迫,非出本心,请全部予以宽宥。

古文: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现代文:武则天竟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一年多,杜景俭调任秋官尚书,因漏泄机密,贬到并州任长史。

古文: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现代文:在途中病逝,追赠相州刺史。

古文:子澄,颇以文藻著名,官至巩县尉。硃敬则,字少连,毫州永城人也。

现代文:朱敬则,字少连,是亳州永城人。

古文:代以孝义称,自周至唐,三代旌表,门标六阙,州党美之。

现代文:他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

古文:敬则倜傥重节义,早以辞学知名。

现代文: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

古文:与三从兄同居,财产无异。

现代文: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

古文: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相友善。

现代文: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友好。

古文:咸亨中,高宗闻而召见,与语甚奇之,将加擢用,为中书舍人李敬玄所毁,乃授洹水尉。

现代文:咸亨年中,高宗听到朱敬则的美名就召见他,与他交谈,很看重他,将要提拔任用,但被中书舍人李敬玄所贬毁,只授了洹水县尉。

古文:长寿中,累除右补阙。

现代文:长寿年中,朱敬则长时任右补阙。

古文: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审糟粕之可遗,觉蘧庐之须毁。

现代文:因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唐为周,天下颇多流言异议,到长寿年便渐渐地宁静下来,为了绝灭告密罗织他人罪名这一类的情况,他上疏,讲了秦不知因时制宜之变所遭的祸;也讲汉高祖在天下平定后重诗书、定礼仪和因时而变的好处。

古文:见机而作,岂劳终日乎?陛下必不可偃蹇太平,徘徊中路。伏愿改法制,立章程,下恬愉之辞,流旷荡之泽,去萋菲之牙角,顿奸险之锋芒,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

现代文:然后请求改法制,立章程,让百姓安逸受到恩惠,去谗言者的巧言,挫奸险者的锋芒,根除罗织陷害之源,扫除朋党为奸,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

古文:则天甚善之。

现代文:武则天看了认为很好。

古文:长安三年,累迁正谏大夫,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现代文:长安三年,朱敬则调任正谏大夫,代理宰相之职。

古文: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为张易之兄弟所诬构,将陷重辟,诸宰相无敢言者,敬则独抗疏申理曰: 元忠、张说素称忠正,而所坐无名。

现代文:当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被张易之兄弟陷害,将要受到重刑,宰相们不敢直言,只有朱敬则抗疏申理说 :元忠、张说一向忠正,加在他们头上的罪无根据。

**古文:若令得罪,岂不失天下之望也? **

现代文:如果这样处以重刑,岂不失天下之望?

古文:乃得减死。

现代文:这样二人得免死刑。

古文:四年,以老疾请罢知政事,许之,累转冬官侍郎,仍依旧兼修国史。

现代文:四年,他以年老多病辞宰相职务,批准了,又调任冬官侍郎,依旧兼修国史。

古文:张易之、昌宗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及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形像,号为《高士图》,每引敬则预其事,固辞不就,其高洁守正如此。

现代文:张易之、张昌宗曾经命画工画武三思和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肖像,号称为高士图,他们每拉朱敬则参与,朱都固辞不就。高洁守正达到如此境界。

古文:神龙元年,出为郑州刺史,寻以老致仕。

现代文:神龙元年,朱敬则调出朝廷到郑州任刺史。不久告老还乡。

古文:二年,侍御史冉祖雍素与敬则不协,乃诬奏云与王同皎亲善,贬授庐州刺史。

现代文:第二年,因侍御史冉祖雍一向与朱敬则不和,便诬告说他与王同皎亲善,贬为卢州刺史。

古文:经数月,洎代到,还乡里,无淮南一物,唯有所乘马一匹,诸子侄步从而归。

现代文:经数月,等继任者到来,他便还乡。还乡时,身边无淮南一物,只有乘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随归乡。

古文: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拯人急难,不求其报。

现代文:朱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其报答。

古文:又尝与三从兄同居四十余年,财产无异。

现代文:他与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财产不分彼此。

古文:雅有知人之鉴,凡在品论者,后皆如其言。

现代文:他很能识才知人,凡是他品评的人,后来都如他所评论的。

古文:欲以此时开四赐之祚,垂万代之封,必有通车三川以窥周室,介马汾、濕而逐翼侯。

现代文:景云三年五月,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朱敬则曾经搜集魏、晋以来群臣成败之事,著述了《十代兴亡论》。

古文:而王司徒屡请于当时,曹元首又勤于宗室,皆不知时也。当时贤者是之。

现代文:又以前代文士所论的废五等封爵的文章,又据秦之得失,认为还可折衷,又写了五等论来评封爵之事。当时的贤者认为他的意见很对。

古文:敬则知政事时,每以用人为先。

现代文:朱敬则任宰相时,每以用人为先。

古文:桂州蛮叛,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荐魏知古;右史缺,荐张思敬。则天以为知人。

现代文:桂州蛮叛,他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他荐魏知古;右史缺,他荐张思敬,武则天认为他知人识才。

**古文:睿宗即位,尝谓侍臣曰: 神龙已来,李多祚、王同皎并复旧官,韦月将、燕钦融咸有褒赠,不知更有何人,尚抱冤抑? **

现代文:睿宗即位,曾对侍臣说: 神龙年以来,李多祚、王同皎恢复原官,韦月将、燕钦融都有褒赠,不晓得现在还有什么人还含有冤曲的。

古文:吏部尚书刘幽求对曰: 故郑州刺史硃敬则,往在则天朝任正谏大夫、知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所推。

现代文:吏部尚书高幽求回答说 :原郑州刺史朱敬则,过去在武则天时任正谏大夫,主持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人所推崇。

古文:神龙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构,左授庐州刺史。

现代文:神龙年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陷,贬授卢州刺史。

**古文:长安年中,尝谓臣云: 相王必膺期受命,当须尽节事之。 **

现代文:长安年中,他曾对我说: 相王一定会承运受命,我们应当尽节侍奉。

古文:及韦氏篡逆干纪,臣遂见危赴难,翼戴兴历,虽则天诱其事,亦是敬则先启之心。

现代文:到韦庶人篡权干扰朝政,臣于是见危赴难,希望有今天的振兴,虽然是武则天造成,也与朱敬则先开启我的思想分不开。

古文:今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敬则尚衔冤泉壤,未蒙昭雪。

现代文:现在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但朱敬则还含冤九泉。未蒙昭雪。

古文:况复事符先觉,诚即可嘉。 睿宗然之,赠敬则秘书监,谥曰元。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

现代文:睿宗同意刘幽求的话,追赠朱敬则秘书监,谥号为元。杨再思,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

古文: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

现代文: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在客舍。

古文:会盗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 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

现代文: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 足下肯定是贫困之极,才有此行。

古文: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

现代文: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

**古文: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 **

现代文: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

古文: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事,假贷以归。

现代文: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

古文: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现代文:后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古文: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

现代文:延载初年,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证圣初年,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

古文:寻迁内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

现代文: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

古文: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

现代文:杨再思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管理政事十余年,从来没有推举人助人发展的事。

古文: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

现代文:他为人巧佞邪媚,能体会主上的细微心意,皇上心中不想的,他一定抨击毁坏,皇上心中所希望的,他一定称扬赞誉。

古文: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

现代文:但是他待人恭、处事慎,谨小慎微从未违忤他人。

**古文:或谓再思曰: 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 **

现代文:有人问杨再思 :您名高位重,为什么卑躬曲膝如此呢?

古文:再思曰: 世路艰难,直者受祸。

现代文:再思答道 :世路艰难,直者受祸。

**古文: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 **

现代文:如果我不这样,何以全其身?

古文: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

现代文:长安末年,昌宗已被法司拘留受审,司刑少卿判决解除昌宗的职务。

**古文: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 昌宗于国有功否? **

现代文:昌宗不久又上表申冤,武则天本意想申理宗昌的案件,在大廷之上问宰相道 :昌宗对国家有功没有?

**古文:再思对曰: 昌宗往因合练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 **

现代文:杨再思回答道: 昌宗过去因合炼神丹,陛下服用很有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了的功劳。

古文:则天甚悦,昌宗竟以复职。

现代文:武则天听了很合心意,恢复了昌宗的官职。

古文: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

现代文:世人看重桓彦范,看贱杨再思。

古文: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再思闻之甚怒,出令言为长社令,朝士尤加嗤笑。

现代文:当时左补阙戴令言做两脚野狐赋来讥讽他。他知道了很是恼火,贬戴令言到长社去做县令,朝中官员更加嗤笑他。

古文: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

现代文:杨再思做御史大夫时,张易之之兄司礼少卿张同休曾上奏请公卿大夫到司礼寺参加宴会,参加的人皆尽醉极欢。

**古文:同休戏曰: 杨内史面似高丽。 **

现代文:张同休戏弄杨再思说 :杨内史面似高丽人。

古文: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

现代文:杨再思欣然,并剪纸贴在巾上,披着紫袍,跳起高丽舞来,摇头摆手,举动合着节拍,满座嗤笑。

**古文: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 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

现代文:还有一次,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以姿貌讨得武则天的宠爱,杨再思又奉承说: 别人说六郎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哪里是六郎似莲花!

古文: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现代文:他倾巧取媚达到如此的地步。

古文: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现代文:长安四年,杨再思以他原有官职又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古文: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以宫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

现代文: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后转任侍中,以太子属官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

古文:又为册顺天皇后使,赐物五百段,鞍马称是。

现代文:又册令顺天皇后使,赐五色绸缎五百段。

古文: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

现代文:当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旨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之冤屈,致使王同皎处死。

古文:再思俄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

现代文: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杨再思不久又任中书令、堆积吏部尚书。

古文: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

现代文:景龙三年,迁任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

古文:其年薨,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

现代文:就在同一年,杨再思去世。赠特进之职和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

古文:李怀远,邢州柏仁人也。

现代文:李怀远,邢州柏仁人。

古文:早孤贫好学,善属文。

现代文:幼年就成了孤儿,虽贫穷,但好学不倦,善做文。

**古文:有宗人欲以高廕相假者,怀远竟拒之,退而叹曰: 因人之势,高士不为;假廕求官,岂吾本志? **

现代文:有同族人想要他附于有地位的人家,以求发展,李怀远竟拒绝,随后叹道 :凭靠他人势力,高士不为;借庇护求官,怎么能是我的志向呢?

古文:未几,应四科举擢第,累除司礼少卿。出为邢州刺史,以其本乡,固辞不就,改授冀州刺史。

现代文:没过多久,他应四科考试中举,任司礼少卿,后外调任邢州刺史,因为是他的家乡,所以坚决辞谢不就,又改授冀州刺史。

古文:俄历扬、益等州大都督府长史,未行,又授同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又曾先后任扬州、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又任同州刺史。

古文:在职以清简称。

现代文:李怀远在任期间以清廉简朴受到世人称扬。

古文:入为太子左庶子,兼太子宾客,历迁右散骑常侍、春官侍郎。

现代文:后入宫任太子左庶子,兼太子宾客,后迁任右散骑常侍、春官侍郎。

古文:大足年,迁鸾台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现代文:大足年间,升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职务。

古文:岁余,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秋官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赐爵平乡县男。

现代文:一年多,加银青光禄大夫之荣誉职,拜任秋官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赐爵平乡县男。

古文:长安四年,以老辞职,听解秋官尚书,正除太子左庶子,寻授太子宾客。

现代文:长安四年,年老辞职,免去秋官尚书,任太子左庶子,不久又授太子宾客职务。

古文:神龙初,除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赵郡公,特赐实封三百户。

现代文:神龙初年,他任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代宰相,加金紫光禄大夫,晋封赵郡公,赐实封三百户。

古文:俄以疾请致仕,许之。中宗将幸京师,又令以本官知东都留守。

现代文:不久,因病请求告老回乡,中宗将到京师,又令他以原来的官职任东都留守。

古文:怀远虽久居荣位,而弥尚简率,园林宅室,无所改作。

现代文:李怀远虽然久居高位,但仍然崇尚简朴率直,他的园林住宅,没有改建。

**古文:常乘款段马,左仆射豆卢钦望谓曰: 公荣贵如此,何不买骏马乘之? **

现代文:他常常骑着一匹行走缓慢的马,左仆射豆卢钦望对他说: 公荣贵如此,何不买骏马乘坐?

**古文:答曰: 此马幸免惊蹶,无假别求。 **

现代文:他答道: 这匹马稳,可以免去惊蹶,不想另外再买。

古文:闻者莫不叹美。

现代文:闻者没有谁不感叹赞美他的朴素的。

古文:神龙二年八月卒,中宗特赐锦被以充敛,辍朝一日,亲为文以祭之,赠侍中,谥曰成。

现代文:神龙二年八月,李怀远去世。中宗特别赐给他锦被来充当安葬用,并且停一日上朝,还亲自写吊文来祭奠,赠侍中,谥号为成。

古文:子景伯。景伯,景龙中为给事中,又迁谏议大夫。

现代文:李怀远有子李景伯,在景龙中任给事中,又迁任谏议大夫。

古文: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

现代文:中宗曾宴请侍臣和朝集使,酒正浓时,令每个人做《回波辞》。

古文:众皆为诌佞之辞,及自要荣位。

现代文:大家多写的阿谀逢迎之辞,和自己要求得好职位。

**古文:次至景伯,曰: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

现代文:轮到李景伯,他道: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三爵,喧窃恐非议。

**古文:中宗不悦,中书令萧至忠称之曰: 此真谏官也。 **

现代文:中宗很不高兴,中书令萧至忠称赞他说: 这才是真正的谏官。

古文:景云中,累迁右散骑常侍,寻以老疾致仕。

现代文:景云中,迁任右散骑常侍,不久以年老多病退休。

古文:开元中卒。

现代文:开元年中,去世。

古文:子彭年。

现代文:有子李彭年。

古文:彭年有吏才,工于剖析,当时称之。

现代文:李彭年有吏才,工于剖析事理,为世人称赞。

古文:开元中,历考功员外郎、知举,又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

现代文:开元年中曾任考功员外郎,知举,后又迁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

古文:天宝初,又为吏部侍郎,与右相李林甫善。

现代文:天宝初年,又任吏部侍郎,他与右相李林甫相好。

古文:慕山东著姓为婚姻,引就清列,以大其门。典铨管七年,后以赃污为御史中丞宋浑所劾,长流领南临贺郡。

现代文:李彭年慕与山东名门大姓结亲,提高名望。主管铨选举官事务七年,后因贪污被御史中丞宋浑弹劾长期流放岭南临贺郡。

古文:累月,浑及弟恕又以赃下狱,诏浑流岭南高要郡,恕流南康郡。天宝十二载,起彭年为济阴太守,又迁冯翊太守,入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

现代文:过了几个月,宋浑和他的弟弟宋恕也因贪污下狱,后宋浑流放岭南高要郡,宋恕流放南康郡,天宝十二年,起用李彭年任济阳太守,又迁任冯翊太守,后入朝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

古文:十五载,玄宗幸蜀,贼陷西京。彭年没于贼,胁授伪官,忧愤忽忽不得志,与韦斌相次而卒。

现代文:十五年,玄宗到四川,西京被攻陷,李彭年被俘,胁迫授了伪官职,他忧愤忽忽不得志,与韦斌差不多的时间先后去世。

古文:及克复两京,优制赠彭年为礼部尚书。

现代文:到收复两京,追赠李彭年为礼部尚书。

古文:豆卢钦望,京兆万年人也。

现代文:豆卢钦望,是京兆万年人。

古文:曾祖通,隋相州刺史、南陈郡公。

现代文:曾祖父豆卢通是隋相州刺史,封为南陈郡公。

古文:祖宽,即隋文帝之甥也。

现代文:祖父豆卢宽,是隋文帝的外甥。

古文:大业末,为梁泉令。

现代文:隋大业末年,任梁泉令。

古文:及高祖定关中,宽与郡守萧瑀率豪右赴京师,由是累授殿中监,仍诏其子怀让尚万春公主。

现代文:到唐高祖平定关中,豆卢宽与郡守萧王禹率领豪绅大族奔赴京师,由此他被任命为殿中监,并招其子豆卢怀让为尚春公主的驸马。

古文:高祖以宽曾祖苌魏太和中例称单姓,至是改宽为卢氏。

现代文:唐高祖以豆卢宽的曾祖父豆卢苌魏在太和年中例称单姓,从此改为卢氏。

古文:贞观中,历迁礼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封芮国公。

现代文:贞观年间,历任礼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封芮国公。

古文:永徽元年卒,赠特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定。

现代文:永徽元年去世。赠特进荣誉职、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定。

古文:又复其姓为豆卢氏。

现代文:又恢复原姓豆卢。

古文:父仁业,高宗时为左卫将军。

现代文:豆卢钦望的父亲豆卢仁业,唐高宗时为左卫将军。

古文:钦望,则天时累迁司宾卿。

现代文:豆卢钦望,在武则天时累任司宾卿。

古文:长寿二年,代宗秦客为内史。

现代文:长寿二年,代宗楚客任内史。

古文:时李昭德亦为内史,执权用事,钦望与同时宰相韦巨源、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等并委曲从之。

现代文:当时李昭德也是内史,专权用事,豆卢钦望与宰相韦巨源、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等都委曲顺从。

古文:证圣元年,昭德坐事,左迁涪陵尉,则天以钦望等不能执正,又为司刑少卿皇甫文备奏钦望附会昭德,罔上附下,乃左迁钦望为赵州刺史,韦巨源自右丞为鄜州刺史,陆元方自秋官侍郎为绥州刺史,苏味道自凤阁侍郎为集州刺史。

现代文:证圣元年,李昭德犯错贬职任涪陵尉,武则天因豆卢钦望等人不能坚守正道,再加上司刑少卿皇甫文备上奏说豆卢钦望附会李昭德,蒙上附下,于是贬他为赵州刺史,韦巨源从右丞相降为州刺史,陆元方从秋官侍郎降为绥州刺史,苏味道从凤阁侍郎降为集州刺史。

古文:其年,钦望入为司礼卿,迁秋官尚书,封芮国公。

现代文:那年,豆卢钦望又入朝为司礼卿,升任秋官尚书,封芮国公。

古文:出为河北道宣劳使。

现代文:后出京任河北道宣劳使。

古文:俄而庐陵王复为皇太子,以钦望为皇太子宫尹。

现代文:不久,庐陵王又恢复皇太子,任豆卢钦望为皇太子宫尹。

古文:圣历二年,拜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寻授太子宾客,停知政事。

现代文:圣历二年,他任命为文昌右相,代宰相职务,不久又授太子宾客,免去宰相职务。

古文:中宗即位,以钦望宫僚旧臣,拜尚书左仆射、知军国重事,兼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兼中书令、知兵部事、监修国史。

现代文:中宗即位,以豆卢钦望为宫僚旧臣,拜任尚书左仆射,管军国重事,兼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兼中书令,主管兵部事务,监修国史。

古文:钦望作相两朝,前后十余年,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父子皆专权骄纵,图为逆乱。钦望独谨其身,不能有所匡正,以此获讥于代。

现代文:豆卢钦望两朝任宰相,前后十多年,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父子专权骄纵,谋图叛乱,豆卢钦望自己能独善其身,不能对不轨行为有所匡正,因此被当世人们讥笑。

古文:神龙二年,拜开府仪。

现代文:神龙二年,任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第一等。

古文:景龙三年五月,表请乞骸,不许。

现代文:景龙三年五月,上表请归乡养老,未批准。

古文:十一月卒,年八十余。

现代文:同年十一月去世。享年八十余岁。

古文:赠司空、并州大都督,谥曰元,赐东园秘器,陪葬乾陵。

现代文:追赠司空、并州大都督,谥号元。赐东园秘器,陪葬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