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古文:高宗下

现代文:高宗本纪

古文:麟德三年春正月戊辰朔,车驾至泰山顿。

现代文:麟德三年春正月一日,皇上车驾到泰山顿。

古文:是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飨。

现代文:这天皇上在封祀坛亲自祭祀昊天上帝。把高祖、太宗附带在泰山祭祀。

古文:己巳,帝升山行封禅之礼。

现代文:二日,皇上登山行封禅祭天地之大礼。

古文:庚午,禅于社首,祭皇地祇,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配飨;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现代文:三日,在社首祭天,祭祀地神,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附带祭祀。皇后为第二次祭奠献爵,越国太妃燕氏为第三次祭奠献爵。

古文:辛未,御降禅坛。

现代文:四日,皇上驾到封禅祭祀坛。

古文:壬申,御朝觐坛受朝贺。

现代文:五日,皇上驾到朝觐坛接受朝贺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

古文: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诸行从文武官及朝觐华戎岳牧、致仕老人朝朔望者,三品已上赐爵二等,四品已下、七品以上加阶,八品已下加一阶,勋一转。

现代文:所有随从文武官员以及朝拜皇上的各州郡之长官,辞官之老人初一、十五朝拜者,三品以上官员赐爵二等,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加一阶,八品以下加一级,加勋一等。

古文:诸老人百岁已上版授下州刺史,妇人郡君;九十、八十节级。

现代文:所有老人百岁以上授予下等州郡刺史的职衔,女人则授予郡君的封号。九十岁、八十岁授予节级职衔。

古文:齐州给复一年半,管岳县二年。

现代文:齐州免除赋税一年半,管山岳之县免除租税二年。

古文:所历之处,无出今年租赋。

现代文:皇上经历之处,不再出今年租赋。

古文:乾封元年正月五日已前,大赦天下,赐酺七日。

现代文:乾封元年正月五日以前,大赦天下,赐大宴七天。

古文:癸酉,宴群臣,陈《九部乐》,赐物有差,日失而罢。

现代文:六日,宴请群臣,陈列《九部乐》,赐臣下物品各有等级差别,直到日光过午才罢。

古文:丙子,皇太子弘设会。

现代文:九日,皇太子弘设宴会。

古文:丁丑,以前恩薄,普进爵及阶勋等。

现代文:十日,因为先前太子恩情太薄,所以普遍晋爵位及晋阶晋级。

古文:男子赐古爵。兗州界置紫云。仙鹤、万岁观,封峦、非烟、重轮三寺。

现代文:兖州界设置紫云观、仙鹤观、万岁观,设置封峦寺、非烟寺、重轮寺。

古文:天下诸州署观、寺一所。

现代文:天下各州设置观、寺各一所。

古文:丙戌,发自泰山。

现代文:十九日,皇上从泰山出发。

古文:甲午,次曲阜县,幸孔子庙。追赠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

现代文:二十七日,临时驻扎在曲阜县,驾到孔子庙,追赠孔子为太师,增加修缮祠堂庙宇,用猪、羊致祭。

古文:其褒圣侯德伦子孙,并免赋役。

现代文:孔子后代褒圣侯德伦的子孙,都免除赋税徭役。

古文:二月己未,次亳州。

现代文:二月二十二日,皇上临时驻扎亳州。

古文: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

现代文:驾到老君庙,追赠称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老君庙设置令、丞各一员。

古文: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县内宗姓特给复一年。

现代文: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县内李老君宗姓特别免除赋税一年。

古文:夏四月甲辰,车驾至自泰山,先谒太庙而后入。

现代文:夏四月八日,车驾从泰山来,先谒见太庙而后进入皇宫。

古文:五月庚寅,改铸乾封泉宝钱。

现代文:五月二十五日,改铸乾封泉宝钱。

古文:六月壬寅,高丽莫离支盖苏文死。

现代文:六月七日,高丽莫离支盖苏文死。

古文:其子男生继其父位,为其弟男建所逐,使其子献诚诣阙请降,诏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兵以应接之。

现代文:其子男生继承父位,被他的弟弟男建所驱逐,派他的儿子献诚到朝廷请求归降,诏令左骁卫大将军契艹必何力率兵接应。

古文:秋七月乙丑,徙封殷王旭轮为豫王。

现代文:秋七月一日,迁徙改封殷王旭轮为豫王。

古文:庚午,左侍极、检校右相、嘉兴子陆敦信缘老病乞辞机揆,拜大司成,兼知左侍极。

现代文:六日,左侍极、检校右相、嘉兴子陆敦信因为老病请求辞去宰相的职务,任命为大司成,兼主持左侍极事务。

古文:大司宪兼检校右中护刘仁轨兼右相、检校右中护。

现代文:大司宪兼检校右中护刘仁轨兼任右相、检校右中护。

古文:八月辛丑,兼司元太常伯、兼检校左相、钜鹿男窦德玄卒。

现代文:八月八日,兼司元太常伯、兼检校左相、巨鹿男窦德玄去世。

古文:丁未,杀司卫少卿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仍改姓蝮氏。

现代文:十四日,杀司卫少卿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二人又改姓为蝮氏。

古文:冬十月己酉,命司空、英国公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丽。

现代文:冬十月十七,命令司空、英国公李责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伐高丽。

古文:二年春正月丁丑,以去冬至于是月无雨雪,避正殿,减膳,亲录囚徒。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十六日,从去年冬天到这个月无雨无雪,皇上避开正殿,减少膳食亲自审讯并记录囚徒的罪状。

古文:罢乾封钱,复行开元通宝钱。

现代文:不再用乾封钱,重新通行开元通宝钱。

古文:二月戊戌,涪陵郡王愔薨。

现代文:二月七日,涪陵郡王忄音去世。

古文:辛丑,改万年宫依旧名九成宫。

现代文:十日,改万年宫依旧名九成宫。

古文:夏六月乙卯,西台侍郎杨武,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正谏议大夫、检校东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东台侍郎张文瓘,并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夏六月二十六日,西台侍郎杨武,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正谏议大夫、检校东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东台侍郎张文馞,并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秋八月己丑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秋八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丙辰,东台侍郎李安期出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现代文:二十八日,东台侍郎李安期外放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古文:三年春正月庚寅,诏缮工大监兼瀚海都护刘审礼为西域道安抚大使。

现代文:三年春正月,诏令缮工大监兼瀚海都护刘审礼为西域道安抚大使。

古文:壬子,以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现代文:二十七日,以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古文:二月戊午,辽东道破薛贺水五万人,阵斩首五千余级,获生口三万余人,器械牛马不可胜计。

现代文:二月四日,辽东道打败薛贺水五万人,在阵上斩敌人首级五千多个。活捉三万多人,军器刀矛弓箭缴获不可胜计。

古文:丙寅,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

现代文:十二日,因为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来,愈加讹误错乱,于是对古代明堂制度加以增加或减少,重新制定明堂制度。

古文:下诏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

现代文:下诏令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

古文:二月戊寅,幸九成宫。

现代文:二月二十四日,皇上驾到九成宫。

古文:己卯,分长安、万年置乾封、明堂二县,分理于京城之中。

现代文: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两县而设置乾封、明堂两县,在京城之中分别治理。

古文:癸未,皇太子弘释奠于国学。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

现代文:二十九日,皇太子弘在国学陈设酒食以祭祀先圣先师,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古文:夏四月丙辰,有彗星见于毕、昴之间。

现代文:夏四月二日,有彗星出现于毕星与昴星之间。

古文:乙丑,上避正殿,减膳,诏内外群官各上封事,极言过失。

现代文:十一日,皇上避开正殿,减少膳食,诏命内外郡官各个奉上封章奏事,尽量陈述朝廷过失。

**古文:于是群臣上言: 星虽孛而光芒小,此非国眚,不足上劳圣虑,请御正殿,复常馔。 **

现代文:于是群臣上言 :星虽然是彗星然而光芒很小,这不是国家的灾祸,不值得皇上辛勤忧虑,请皇上驾到正殿,恢复正常的膳食。

**古文:帝曰: 朕获奉宗庙,抚临亿兆,谪见于天,诫朕之不德也,当责躬修德以禳之。 **

现代文:皇上道: 我获得宗庙社稷,继承皇位,统治亿万百姓,被上天所谴责,告诫我德行不好,我应当责备自己修养德行而来祈祷消除灾祸。

**古文:群臣复进曰: 星孛于东北,此高丽将灭之征。 **

现代文:群臣再次进言道: 彗星出现在东北,这是高丽将被消灭的征兆。

古文:帝曰: 高丽百姓,即朕之百姓也。

现代文:皇上道: 高丽百姓,就是我的百姓。

**古文:既为万国之主,岂可推过于小蕃! **

现代文:既然成为万国之主,难道可以把过错推卸给小小的外邦国家。

古文:竟不从所请。

现代文:终于不同意群臣的请求。

古文:乙亥,彗星灭。

现代文:二十一日,彗星灭。

古文:辛巳,西台侍郎杨武卒。

现代文:二十七日,西台侍郎杨武去世。

古文:秋八月癸酉,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秋八月二十一日,皇上从九成宫到来。

古文:九月癸巳,司空、英国公勣破高丽,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

现代文:九月十二日,司空、英国公李责力破高丽,攻克平壤城,活捉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人回朝。

古文:境内尽降,其城一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以其地为安东都护府,分置四十二州。

现代文:高丽境内全部投降,投降城一百七十个,六十九万七千户,以高丽之地为安东都护府,分别设置四十二个州。

古文:二年春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封诸王正妻之子都为郡王。

古文:二月,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知左史事张文瓘署位,始入衔。

现代文:二月,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主管左史事张文馞可于姓名前书衔,才开始进入三品职衔。

古文:三月,东台侍郎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三月,东台侍郎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癸酉,皇后亲祀先蚕。

现代文:十五日,皇后亲自祭祀先蚕,以鼓励蚕桑。

古文:夏四月乙酉,幸九成宫。

现代文:夏四月一日,皇上驾到九成宫。

古文:置司列少常伯、司戎少常伯各两员。

现代文:设置司列少常伯、司戎少常伯各两员。

古文:五月庚子,移高丽户二万八千二百,车一千八十乘,牛三千三百头,马二千九百匹,驼六十头,将入内地,莱、营二州般次发遣,量配于江、淮以南及山南、并、凉以西诸州空闲处安置。

现代文:五月二十三日,把高丽二万八千二百户、一千零八十乘车、三千三百头牛、二千九百匹马、六十头骆驼,转移到内地,莱、营二州依次转移发遣,按数量分配到江、淮以南以及山南、并、凉以西各州空闲之处安置。

古文:六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六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括州大风雨,海水泛溢永嘉、安固二县城郭,漂百姓宅六千八百四十三区,溺杀人九千七十、牛五百头,损田苗四千一百五十顷。

现代文:括州大风大雨,海水泛滥猛涨淹了永嘉、安固二县城郭,漂走了百姓住宅六千八百四十三区,淹死人九千零七十人,牛五百头,损害田苗四千一百五十顷。

古文:冀州大水,漂坏居人庐舍数千家。

现代文:冀州大水,漂走冲坏民房数千家。

古文:并遣使赈给。

现代文:皇上派遣使者赈济。

古文:秋七月,剑南益、泸、巂、茂、陵、邛、雅、绵、翼、维、始、简、资、荣、隆、果、梓、普、遂等一十九州旱,百姓乏绝,总三十六万七千六百九十户,遣司珍大夫路励行存问赈贷,癸巳,冀州大都督府奏,自六月十三日夜降雨,至二十日水深五尺,其夜暴水深一丈已上,坏屋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区,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

现代文:秋七月,剑南益、泸、辒、茂、陵、邛、雅、帛系、翼、维、始、简、资、荣、隆、果、梓、普、遂等十九州干旱,百姓困乏断粮,总计三十六万七千六百九十户,派司珍大夫路励行慰问赈贷救济。十七日,冀州大都督府上奏,从六月十三日夜降雨,到二十日水深五尺,当夜降雨水深一丈以上,冲坏房屋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区,破坏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

古文:遣右卫大将军、凉国公契苾何力为驾海道行军大总管。

现代文:派右卫大将军、凉国公契艹必何力为驾海道行军大总管。

古文:秋八月甲戌,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现代文:秋八月二十八日,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古文:九月己亥,发自九成宫。

现代文:九月二十三日,皇上从九成宫出发。

古文:壬寅,停华林顿,大蒐于岐。乙巳,至岐州。

现代文:二十六日,停在华林顿,在岐州大检阅。二十九日,到岐州。

古文:高祖初仕隋为扶风太守,故曲赦岐州管内。

现代文:高祖开始在隋朝做官,任扶风太守,所以因这一特殊情况赦免岐州管辖内囚徒。

古文:高祖时胥徒随材擢用,赐高年衣物粟帛各有差。

现代文:高祖时在官府中办文书的小官是根据才干提拔任用的,赐给高年人衣物粮食布匹绸缎,各有等级差别。

古文:冬十月丁巳,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冬十月十二日,皇上从九成宫到来。

古文:十一月庚辰,发九州人夫,转发太原仓米粟入京。

现代文:十一月五日,征调九州的夫役,转运调拨太原仓米粮入京师。

古文:丁亥,徙封豫王旭轮为冀王,仍令单名轮。

现代文:十二日,迁徙改封豫王旭轮为冀王,仍然令他单名为轮。

古文:十二月戊申,司空、太子太师、英国公勣薨。

现代文:十二月三日,司空、太子太师、英国公李责力去世。

古文:是冬无雪。

现代文:这年冬天无雪。

古文:三年春正月丁丑,右相、乐成男刘仁轨致仕。

现代文:三年春正月三日,右相、乐成男刘仁轨辞去官职。

古文:辛卯,列辽东地为州县。

现代文:十七日,把辽东地列为州县。

古文:二月戊申,以旱,亲录囚徒,祈祷名山大川。

现代文:二月五日,因为干旱,皇上亲自审查并记录囚徒罪状,向名山大川祈祷求福。

古文:癸丑,日色出如赭。

现代文:十日,日光出来如赭红色。

古文:三月甲戌朔,大赦天下,改元为咸亨元年。

现代文:三月一日是朔日,大赦天下,改元为咸亨元年。

古文:三月丁丑,改蓬莱宫为含元殿。

现代文:三月四日,改蓬莱宫为含元殿。

古文:壬辰,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致仕。

现代文:十九日,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辞官。

古文:夏四月,吐蕃寇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与于阗合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

现代文:夏四月,吐蕃入侵并攻陷白州等十八州,又与于阗之众纠合偷袭龟兹拨换城,将其攻陷。

古文:罢安西四镇。

现代文:撤掉安西四镇。

古文:辛亥,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以击吐蕃。

现代文:九日,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以打击吐蕃。

古文:庚午,幸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八日,皇上驾到九成宫。

古文:雍州大雨雹。

现代文:雍州下大雨下冰雹。

古文:五月丙戌,诏曰: 诸州县孔子庙堂及学馆有破坏并先来未造者,遂使生徒无肄业之所,先师阙奠祭之仪,久致飘露,深非敬本。

现代文:五月十四日,皇帝诏曰: 各州县孔子庙堂及学馆有被破坏并且先前未建造的地方,以致使生员没有学习的场所,对先圣先师缺乏祭奠之礼仪,长久使先圣先师飘零暴露,确实不是尊敬之根本。

**古文:宜令所司速事营造。 **

现代文:应命令有关官员从速进行营造。

古文:六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六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秋七月戊子,前西台侍郎李敬玄起复本职,仍依旧同东西台三品。

现代文:秋七月十七日,前两台侍郎李敬玄恢复本职,仍然依照原来的同东西台三品。

古文:薛仁贵、郭待封至大非川,为吐蕃大将论钦陵所袭,大败,仁贵等并坐除名。

现代文:薛仁贵、郭待封到大非川,被吐蕃大将论钦陵所偷袭,大败,薛仁贵、郭待封都获罪而被除去名籍。

古文:吐谷浑全国尽没,唯慕容诺曷钵及其亲信数千帐内属,仍徙于灵州界。

现代文:吐谷浑全国失陷,惟有慕容诺曷钵及其亲信数千营帐归附,仍旧迁徙到灵州界。

古文:八月甲子,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八月二十四日,皇上从九成宫到来。

古文:梁州都督、赵王福薨。

现代文:梁州都督、赵王福去世。

古文:丙寅,以久旱,避正殿,尚食减膳。

现代文:二十六日,因为长久干旱,皇上避开正殿,尚食官员减少皇上膳食。

古文:九月甲申,卫国夫人杨氏薨,赠鲁国夫人,谥曰忠烈。

现代文:九月十四日,卫国夫人杨氏去世,赠鲁国夫人称号,谥曰忠烈。

古文:闰月壬子,故赠司徒、周忠孝公士赠太尉、太子太师、太原郡王,赠鲁国忠烈太夫人赠太原王妃。

现代文:闰九月十二日,已故赠司徒、周忠孝公士再赠太尉、太子太师、太原郡王,已故赠鲁国忠烈太夫人再赠太原王妃。

古文:甲寅,葬太原王妃,京官文武九品已上及外命妇,送至便桥宿次。

现代文:十四日,葬太原王妃。京官文武九品以上官员及外官命妇,送到便桥停留三宿。

古文:冬十月癸酉,大雪,平地三尺余,行人冻死者赠帛给棺木。

现代文:冬十月四日,大雪,平地有三尺多厚的雪,行人冻死的赠给布匹,给棺木。

古文:令雍、同、华州贫窭之家,有年十五已下不能存活者,听一切任人收养为男女,充驱使,皆不得将为奴婢。

现代文:命令雍、同、华州贫寒而简陋之家,有年纪十五岁以下不能养活者,任凭人们收养为男女,充当别人的驱使,但都不能做为奴婢。

古文:丙申,太子右中护兼摄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为左肃机,罢知政事。

现代文:二十七日,太子右中护兼摄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为左肃机,罢免参知政事。

古文:十二月庚寅,诸司及百官各复旧名。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一日,诸司及百官各恢复旧的官署名称。

古文:是岁,天下四十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关中尤甚。

现代文:这年天下四十多州干旱、霜灾、虫灾,百姓饥饿困乏,关中尤其厉害。

古文:诏令任往诸州逐食,仍转江南租米以赈给之。

现代文:诏令任他们往各州随处求食,又转运江南租米以赈贷救济他们。

古文:二年春正月乙巳,幸东都。

现代文:咸亨二年春正月七日,皇上驾到东都。

古文:留皇太子弘于京监国,令侍臣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等辅之。

现代文:留皇太子弘在京中代管国家大事。命令侍卫之臣戴至德、张文馞、李敬玄等人辅助他。

古文:唯以阎立本、郝处俊从。

现代文:只以阎立本、郝处俊跟从皇上。

古文:甲子,至东都。

现代文:二十六日,皇上到东都。

古文:二月丁亥,雍州人梁金柱请出钱三千贯赈济贫人。

现代文:二月二十日,雍州人梁金柱请求出钱三千贯赈贷救济贫寒之人。

古文:夏四月戊子,大风折木。

现代文:夏四月二十二日,大风折断树木。

古文:六月戊寅,左散骑常侍兼检校秘书、太子宾客、周国公武敏之以罪复本姓贺兰氏,除名,流雷州。

现代文:六月十三日,左散骑常侍兼检校秘书、太子宾客、周国公武敏之因为犯罪恢复本姓贺兰,除去做官的资格流放到雷州。

古文:丁亥,以旱,亲录囚徒。

现代文:二十二日,因为干旱,皇上亲自审查并记录囚徒罪状。

古文:秋九月,地震。

现代文:秋九月,地震。

古文:司徒、潞州刺史、徐王元礼薨。

现代文:司徒、潞州刺史、徐王元礼去世。

古文:冬十月,搜扬明达礼乐之士。

现代文:冬十月,搜寻推荐明白通达礼乐之士。

古文:十一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庚戌,幸许、汝等州教习。

现代文:十七日,皇上驾到许、汝等州教习。

古文:辛未,制雍、洛二州人听任本州官。

现代文:十二月十日,冬天打猎,在许州叶县昆水的北面设木栅栏遮拦野兽而打猎。二十三日,回到东都。

古文:二月己卯,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卒于河西镇守。

现代文:三年春正月八日,发动梁、益等一十八州兵,招募五千三百人,派遣右卫副帅梁积寿前往姚州打击叛变的蛮夷。二月十七日,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在河西镇守任上死去。

古文:夏四月戊寅,幸合璧宫。

现代文:夏四月十七日,皇上驾到合璧宫。

古文:壬午,于水南教旗。上问中书令阎立本、黄门侍郎郝处俊: 伊尹负鼎俎于汤,应是补缉时政,不知铸鼎所缘,复在何国?

现代文:皇上问中书令阎立本、黄门侍郎郝处俊: 伊尹背负烹调用的鼎、砧板求见商汤,请求任用,应该是补助国政,不知铸造鼎是什么缘故,后又放在什么国家?

**古文:将为国之重器,历代传宝? **

现代文:将作为国家的重器、历代流传的国宝吗?

古文:阎立本以古义对。

现代文:阎立本以古义对答。

古文:五月乙未,五品已上改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品已上各赐金装刀子、砺石一具。

现代文:五月五日,五品以上官员改赐新鱼袋,并且用银装饰;三品以上官员各赐予金子装饰的刀子、磨刀石一具。

古文:六月丙子,于洛州柏崖置仓。

现代文:六月十七日,在洛州柏崖设谷仓。

古文:八月壬子,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卒。

现代文:八月,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去世。

古文:九月乙卯,冀州大都督府复为魏州,魏州复为冀州。

现代文:九月二十七日,冀州大都督再次成为魏州,魏州再次成为冀州。

古文:壬寅,沛王贤徙封雍王。

现代文:十四日,沛王贤迁徙改封为雍王。

古文:冬十月己未,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冬十月二日,皇太子代管国家大事。

古文:壬戌,车驾还京师。

现代文:五日,皇上车驾回到京师。

古文:乙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道国公戴至德加兼户部尚书,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瓘检校大理卿,黄门侍郎、甑山县公、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为中书侍郎,兼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为吏部侍郎,并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八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道国公戴至德兼户部尚书的加官,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馞任检校大理卿,黄门侍郎、甑山县公、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为中书侍郎,兼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为吏部侍郎,一律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十一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甲辰,至自东都。

现代文:十七日,皇上从东都回来。

古文:十二月癸卯,太子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二月,太子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是冬,左监门大将军高侃大败新罗之众于横水。

现代文:这年冬天,左监门大将军高侃在横水大败新罗众军。

古文:四年春正月甲午,诏咸亨初收养为男女及驱使者,听量酬衣食之直,放还本处。

现代文:四年春正月七日,诏令咸亨初年收养为儿女以及供应驱使的人,听凭他们衡量计算自己衣食之报酬,放回到原来居住之处。

古文:丙辰,绛州刺史、郑王元懿薨。

现代文:二十九日,绛州刺史、郑王元懿去世。

古文:二月壬午,以左金吾将军裴居道女为皇太子弘妃。

现代文:二月二十六日,以左金吾将军裴居道的女儿为皇太子李弘之妃。

古文:夏四月丙子,幸九成宫。

现代文:夏四月二十一日,皇上驾到九成宫。

古文:闰五月丁卯,燕山道总管李谨行破高丽叛党于瓠卢河之西,高丽平壤余众遁入新罗。

现代文:闰五月十三日,燕山道总管李谨行在瓠卢河之西打败高丽叛党,高丽平壤剩余叛党逃入新罗。

古文:秋七月庚午,九成宫太子新宫成,上召五品已上诸亲宴太子宫,极欢而罢。

现代文:秋七月十七日,九成宫太子新宫落成,皇上诏令五品以上官员亲族在太子宫宴会庆贺,极欢而后才罢宴。

古文:辛巳,婺州暴雨,水泛溢,漂溺居民六百家,诏令赈给。

现代文:二十八日,婺州暴雨,水泛滥,淹没居民六百家,诏令赈济。

古文: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

现代文:八月十九日,皇上患虐疾,命令太子接受各衙门禀告的事情。

古文:己酉,大风毁太庙鸱吻。

现代文:二十七日,大风毁坏了太庙屋脊上的装饰。

古文:冬十月壬午,中书令、博陵县子阎立本卒。

现代文:冬十月一日,中书令、博陵县子阎立本去世。

古文:乙未,皇太子弘纳妃毕,曲赦岐州,大酺三日。

现代文:十四日,皇太子李弘纳妃完毕,特赦岐州,大宴饮三天。

古文:庚子,还京师。

现代文:十九日,皇上回京师。

古文:乙巳,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四日,皇上从九成宫到来。

古文:十一月丙寅,上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诏有司诸大祠享即奏之。

现代文:十一月十五日,皇上亲自制作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乐曲,诏令有关部门,各种盛大祭祀即奏这些乐曲。

古文:十二月丙午,弓月、疏勒二国王入朝请降。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五日,弓月、疏勒二国王入朝请求归降。

古文:五年春二月壬午,遣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以讨新罗,仍令卫尉卿李弼、右领大将军李谨行副之。

现代文:五年春二月二日,派遣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以讨伐新罗,又命令卫尉李弼、右领大将军李谨行为副。

古文:三月辛亥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三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己巳,皇后祀先蚕。

现代文:十九日,皇后祭祀先蚕神。

古文:夏四月辛卯,以尚辇奉御、周国公武承嗣为宗正卿。

现代文:夏四月十二日,以尚辇奉御、周国公武承嗣为宗正卿。

古文:五月己未,诏: 春秋二社,本以祈农,如闻此外别为邑会。

现代文:五月十日,皇上下诏曰: 春秋两季祭土神,本来是用来祈祷农业丰收,然而听说此外另有别的乡镇聚会。

**古文:此后除二社外,不得聚集,有司严加禁止。 **

现代文:此后除春秋两季祭土神外,不得聚集,有关部门严加禁止。

古文:六月壬寅,太白入东井。

现代文:六月二十四日,太白星进入东井星垣。

古文: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现代文:秋八月十五日,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古文: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现代文: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古文: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

现代文: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

古文:戊戌,敕文武官三品己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鍮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现代文:二十一日,命令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金玉带;四品官穿深绯色官服,五品官穿浅绯色官服,都是金带;六品官穿深绿色官服,七品官穿浅绿色官服,都是银带;八品官穿深青色官服,九品官穿浅青色官服,都是黄铜带;普通百姓穿黄色,铜铁带。

古文:一品已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砺石,武官欲带亦听之。

现代文:一品以下文官,都带手巾、算袋、刀子、磨刀石,武官想带也听任他。

古文:九月辛亥,百僚具新服,上宴之于麟德殿。

现代文:九月五日,百官具备新服,皇上在麟德殿宴请他们。

古文:癸丑,追复长孙无忌官爵,仍以其曾孙翼袭封赵国公,许归葬于昭陵先造之坟。

现代文:七日,追认恢复长孙无忌官爵,又以他的曾孙翼承袭封赵国公,允许他将长孙无忌归葬在太宗先造之坟昭陵。

古文:十一月丙午朔,幸东都。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皇上驾到东都。

古文:己酉,狩于华山之曲武原。

现代文:四日,在华山之曲武原打猎。

古文:戊辰,至东都。

现代文:二十三日,到东都。

古文:十二月,蒋王恽薨。

现代文:十二月,蒋王恽去世。

古文:戊子,于阗王伏阇雄来朝。

现代文:十三日,于阗王伏信前来朝见。

古文:辛卯,波斯王卑路斯来朝。

现代文:十六日,波斯王卑路斯前来朝见。

古文:壬寅,天后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明经一准《孝经》、《论语》例试于有司。

现代文:二十七日,天后奉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官都学习《老子》,每年科举明经考试,一律以《孝经》、《论语》为准则由有关部门作为考试的模仿标准。

古文:又请子父在为母服三年。

现代文:又请求儿子当父亲健在而母丧时服孝三年。

古文:虢王凤薨。

现代文:虢王凤去世。

古文: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十七日,支汗郡王贡献碧色玻璃。

古文:壬戌,支汗郡王献碧玻璃。丙寅,以于阗为毗沙都督府,以尉迟伏阇雄为毗沙都督,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伏阇雄有击吐蕃功故也。庚午,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

现代文:二十一日,以于阗为田比沙都督府,以尉迟伏雄为田比沙都督,分其境内地方为十个州,因为伏雄有打击吐蕃功劳的缘故。二十五日,龟兹王白素稽贡献银颇罗。

古文:辛未,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不许。

现代文:二十六日,吐蕃派遣他的大臣论吐浑弥前来请求和解,皇上不许。

古文:二月,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斩获甚众。

现代文:二月,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在七重城大破新罗的部众,斩杀、俘虏敌军很多。

古文:新罗遣使入朝献方物,伏罪。赦之,复其王金法敏官爵。

现代文:新罗派遣使者入朝贡献土特产,低头认罪;赦免了他,恢复新罗王金法敏的官爵。

古文:三月丁未,日色如赭。

现代文:三月三日,日色如赤褐色。

古文: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

现代文:十三日,天后亲自在邙山之南养蚕。

古文: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

现代文:当时皇上风疹不能听朝,国家政事都由天后决断。

古文: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 二圣 。

现代文:自从杀了上官仪以后,皇上每次上朝视事,天后垂帘在皇上宝座后倾听,大大小小的政事都参与了解。朝廷内外号称为 二圣 。

古文: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现代文:皇上想下诏书命令天后代管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劝谏制止。

古文:夏四月,分括州永嘉、永固二县置温州,析临海县为乐安、永宁二县。

现代文:夏四月,分括州、永固二县而设置温州,分临海县为乐安、永宁二县。

古文:辛巳,周王显妃赵氏以罪幽死。

现代文:七日,周王显之妃子赵氏因为犯罪被囚禁而死。

古文:己亥,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

现代文:二十五日,皇太子弘在合璧宫之绮云殿去世。

古文:时帝幸合璧宫,是日还东都。

现代文:当时皇上驾到合璧宫,这天回到东都。

古文:五月己亥,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

现代文:五月二十五日,给太子弘追加谥号为孝敬皇帝。

古文:六月戊寅,以雍王贤为皇太子,大赦。

现代文:六月五日,以雍王贤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古文:秋七月辛亥,洛州复置缑氏县,以管孝敬皇帝恭陵。

现代文:秋七月九日,洛州再次设置缑氏县,以管理孝敬皇帝的恭陵。

古文:慈州刺史、杞王上金坐事,于澧州安置。

现代文:慈州刺史、杞王上金因事犯罪,安置到澧州。

古文:八月庚子,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乐成侯刘仁轨为左仆射,依旧监修国史。中书门下三品、大理卿张文瓘为侍中。中书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处俊为中书令,监修国史如故。吏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李敬玄吏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依前监修国史。左丞许圉师为户部尚书。

现代文:八月二十九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乐成侯刘仁轨为左仆射,依旧监督修纂国史;中书门下三品、大理卿张文馞为侍中;中书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处俊为中书令,监督编纂国史依照原来一样;吏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监督编纂国史的吏部尚书李敬玄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仍依照先前监督编修国史;左丞相许圉师为户部尚书。

古文:九月丙午,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并兼太子宾客。

现代文:九月五日,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馞、郝处俊都兼任太子宾客。

古文:冬十月,析永州营道、江华、唐兴三县置道州。

现代文:冬十月,分永州之营道、江华、唐兴三县而设置道州。

古文:壬午,星孛于角、亢之南,长五尺。

现代文:十二日,彗星在角星、亢星南面,长五尺。

古文:十二月丁亥,龟兹王白素稽献名马。

现代文:十二月十八日,龟兹王白素稽贡献名马。

古文:三年春正月戊戌,徙封冀王轮为相王。

现代文:三年春正月二十三日,迁徙改封冀王轮为相王。

古文:二月甲戌,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

现代文:二月六日,迁移安东都护府到辽东。

古文:乙亥,坚昆献名马。

现代文:七日,坚昆贡献名马。

古文:丁亥,幸汝州之温汤。

现代文:十九日,皇上驾到汝州之温汤。

古文: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恆、中书侍郎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三月五日,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甲辰,还东都。

现代文:六日,皇上回东都。

古文:闰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鄯、廓、河、芳等四州。

现代文:闰三月一日,吐蕃入侵鄯、廓、河、芳等四州。

古文:乙酉,洛州牧、周王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都督、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领左卫将军契苾何力等军,以讨吐蕃。

现代文:十七日,洛州牧、周王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都督、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将军契艹必何力等军以讨伐吐蕃。

古文:二王竟不行。

现代文:二王终竟没有成行。

古文:戊午,敕制比用白纸,多为虫蠹,今后尚书省下诸司、州、县,宜并用黄纸。

现代文:二十日,皇上的诏令由于连续用白纸,大多被虫蛀,今后尚书省下达给各司、州、县的诏令,应全部用黄纸。

古文:其承制敕之司,量为卷轴,以备披检。

现代文:那些承受制定诏令的有关部门,衡量诏令大小,做成卷轴,以备皇上翻阅检索。

古文:庚寅,车驾还京。

现代文:二十二日,皇上车驾回京师。

古文:夏四月戊申,至自东都。

现代文:夏四月十一日,皇上从东都回来。

古文:甲寅,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十七日,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戊午,幸九成宫。

现代文:二十一日,皇上驾到九成宫。

古文:六月癸丑,黄门侍郎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六月十七日,黄门侍郎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秋七月,彗起东井,指北河,渐东北,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宫,五十八日方灭。

现代文:秋七月,彗星起于东井星,指向北河,到东北,长三丈,扫过中台星指向文昌宫斗魁上六星,五十八天才灭。

古文:八月乙未,吐蕃寇叠州。

现代文:二十九日,吐蕃入侵迭州。

古文:庚子,以星变,避殿,减膳,放京城系囚,令文武官各上封事言得失。

现代文:八月五日,因为彗星变化,皇上避开正殿,减少膳食,释放京城关押的囚犯,命令文武官员各上封章奏事陈述朝政得失。

古文:壬寅,置南选使,简补广、交、黔等州官吏。

现代文:七日,设置南选使,选拔补上广、交、黔等州官吏。

古文:青、齐等州海泛溢,又大雨,漂溺居人五千家,遣使赈恤之。

现代文:青、徐等州海水泛滥,又下大雨,淹没五千家住户,皇上派遣使者赈济抚恤他们。

古文:九月甲子朔,车驾还京。

现代文:九月一日,皇上回京。

古文:丙申,郇王素节削户三分之二,于袁州安置。

现代文:十月十二日,郇王素节封地食户被削减三分之二,送到袁州安置。

古文:癸丑,于北京置金邻州。

现代文:十九日,在北京设置金邻州。

古文:十一月丁卯,敕新造《上元舞》,圆丘、方泽、享太庙用之,余祭则停。

现代文:十一月三日,皇上命令新制成的《上元舞》,夏至祭地、冬天祭天、祭献太庙用它,其余祭礼就停止使用。

古文:壬申,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改上元三年曰仪凤元年,大赦。

现代文:八日,因为陈州人说凤凰在宛丘出现,所以改上元三年为仪凤元年,大赦。

古文:庚寅,吏部尚书李敬玄为中书令。

现代文:二十六日,吏部尚书李敬玄为中书令。

古文:十二月丙申,皇太子贤上所注《后汉书》,赐物三万段。

现代文:十二月三日,皇太子李贤奉上所注的《后汉书》,皇上赐布帛三万段。

古文:戊午,遣使分道巡抚:宰相来恆河南道,薛元超河北道,左丞崔知悌等江南道。

现代文:二十五日,派遣使者分道巡视安抚:宰相来恒巡视安抚河南道,薛元超巡视安抚河北道,左丞崔知悌等人巡视安抚江南道。

古文:二年春正月乙亥,上躬籍田于东郊。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十二日,皇上亲自在东郊耕种籍田。

古文:庚辰,京师地震。

现代文:十七日,京师地震。

古文:壬辰,幸司竹园,即日还宫。

现代文:二十九日,皇上驾到司竹园,当天回宫。

古文:二月丁巳,工部尚书高藏授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遣归安东府,安辑高丽余众;司农卿扶余隆熊津州都督,封带方郡王,令往安辑百济余众。

现代文:二月二十五日,工部尚书高藏被授予辽东都督,封为朝鲜郡王,派回安东府,安抚高丽剩余部众;司农卿扶余隆任熊津州都督,封为带方郡王,命令他安抚百济剩余部众。

古文: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

现代文:又移安东都护府到新城以统率他们。

古文:夏四月,以河南、河北旱,遣使赈给。

现代文:夏四月,因为河南河北干旱,派遣使者赈济他们。

古文:八月,徙封周王显为英王,改名哲。

现代文:八月,迁徙改封周王显为英王,改名为哲。

古文:乙巳,太白犯轩辕。

现代文:十五日,太白星侵犯轩辕星,暗示有兵戎之事。

古文:十二月乙卯,敕关内、河东诸州召募勇敢,以讨吐蕃。

现代文:十二月二十七日,皇上命令关内、河东各州招募勇敢之士,以讨伐吐蕃。

古文:诏京文武职事官三品已上,每年各举文武才能堪任将帅牧守者一人。

现代文:诏令京中三品以上文武职事官,每年各举荐文武才干能胜任将帅或牧守者一人。

古文:是冬无雪。

现代文:这年冬天无雪。

古文:三年四月丁亥朔,以旱,避正殿,亲录囚徒,悉原之。

现代文:三年四月一日,因为干旱,避开正殿,亲自审查并记录囚徒罪状,全部宽恕了他们。

古文:戊申,大赦,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通乾。

现代文:二十二日,大赦,改第二年正月一日为通乾。

古文:癸丑,泾州献二小兒,连心异体,年四岁。

现代文:二十七日,泾州献上二小儿,两个身躯同一个心,年纪四岁。

古文:五月壬戌,幸九成宫。

现代文:五月七日,皇上驾到九成宫。

古文:以相王轮为洛州牧。

现代文:以相王轮为洛州牧。

古文:秋七月丁巳,宴近臣诸亲于咸亨殿。

现代文:秋七月三日,在咸亨殿宴请近臣及各位亲族。

古文:上谓霍王元轨曰: 去冬无雪,今春少雨,自避暑此宫,甘雨频降,夏麦丰熟,秋稼滋荣。

现代文:皇上对霍王元轨道 :去年冬天无雪,今年春天少雨,自从到此宫避暑,甘雨连降,夏麦丰熟,秋天的庄稼生长茂盛。

古文:又得敬玄表奏,吐蕃入龙支,张虔勖与之战,一日两阵,斩馘极多。

现代文:另外又得到李敬玄表章上奏,吐蕃侵入龙支,张虔勖与他作战,一天打了两仗,斩杀敌首级甚多。

古文:又太史奏,七月朔,太阳合亏而不亏。

现代文:另外太史上奏,太阳该蚀而不蚀。

古文:此盖上天垂祐,宗社降灵,岂虚薄所能致此!

现代文:这些大概是上天降福,宗庙显灵,难道对百姓恩情不厚会达到这样的幸福!

古文:又男轮最小,特所留爱,比来与选新妇,多不称情;近纳刘延景女,观其极有孝行,复是私衷一喜。

现代文:另外儿子轮年龄最小,我特别喜爱而留在身边,近来为他挑选新媳妇,大多不合他的心意;近来娶刘延景的女儿,观察她为人处事很有孝心,我私下是一喜。

**古文:思与叔等同为此欢,各宜尽醉。 **

现代文:想与叔父等人共同为此而欢乐,各人都应尽醉。

古文:上因赋七言诗效柏梁体,侍臣并和。

现代文:皇上因而仿效柏梁体,赋七言诗,陪侍诸臣都各人和诗。

古文:九月丁巳,还京师。

现代文:九月三日,皇上回京师。

古文:辛酉,至自九成宫。

现代文:七日,皇上从九成宫到来。

古文:癸亥,侍中张文瓘卒。

现代文:九日,侍中张文馞去世。

古文:丙寅,洮河道行军大总管中书令李敬玄、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与吐蕃战于青海之上,王师败绩,审礼被俘。

现代文:十四日,洮河道行军大总管中书令李敬玄、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人在青海之上与吐蕃作战,唐军大败,刘审礼被俘虏。

古文:上以蕃寇为患,问计于侍臣中书舍人郭正一等,咸以备边不深讨为上策。

现代文:皇上以吐蕃入侵为忧患,向侍臣中书舍人郭正一等人问计策,他们都认为以防备边疆而不深入讨伐为上策。

古文:十月丙午,徐州刺史、密王元晓薨。

现代文:十月二十三日,徐州刺史、密王元晓去世。

古文:十一月乙未,昏雾四塞,连夜不解。

现代文:十一月十三日,昏夜雾气四面充塞,连夜不散。

古文:丙申,雨木冰。

现代文:十四日,大雨雪沾附于树木,凝结成冰。

古文:壬子,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恆卒。

现代文:三十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去世。

古文:十二月,诏停明年 通乾 之号,以反语不善故也。

现代文:十二月,皇上诏令停止明年 通乾 的年号,因为 通乾 的反话不好的缘故。

古文:四年正月辛未,户部尚书、平恩县公许圉师卒。

现代文:四年正月,户部尚书、平恩县公许圉师去世。

古文:己酉,幸东都。

现代文:二十八日,皇上驾到东都。

古文:庚戌,尚书右仆射、道国公戴至德薨。

现代文:二十九日,尚书右仆射、道国公戴至德去世。

古文:二月壬戌,吐蕃赞普卒,遣使吊祭之。

现代文:二月十一日,吐蕃赞普去世,皇上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祭祀。

古文:乙丑,东都饥,官出糙米以救饥人。

现代文:十四日,东都发生饥荒,官府拿出糙米来救济饥荒的人。

古文:夏四月戊午,荧惑入羽林星。

现代文:夏四月九日,荧惑星侵入羽林星。

古文:左丞崔知悌为户部尚书,中书令郝处俊为侍中。

现代文:左丞相崔知悌为户部尚书,中书令郝处俊为侍中。

古文:五月壬午,盗杀正谏大夫明崇俨。

现代文:五月三日,偷盗者杀害了正谏大夫明崇俨。

古文:丙戌,皇太子贤监国。

现代文:七日,皇太子李贤代管国事。

古文:戊戌,造紫桂宫于沔池之西。

现代文:十九日,在渑池之西建造紫桂宫。六月三日,皇上诏命大赦天下。

古文:六月辛亥,制大赦天下,改仪凤四年为调露元年。

现代文:改仪凤四年为调露元年。

古文:秋七月己卯朔,诏以今年冬至有事嵩岳,礼官学士详定仪注。

现代文:秋七月一日是朔日,皇上诏令,因为今年冬至在嵩岳举行祭祀,命礼官学士详细拟定礼节制度。

古文:八月丁巳,侍中郝处俊、左庶子高智周、黄门侍郎崔知温、给事中刘景先兼修国史。

现代文:八月九日,侍中郝处俊、左庶子高智周、黄门侍郎崔知温、给事中刘景先兼修国史。

古文:九月壬午,吏部侍郎裴行俭讨西突厥,擒其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别帅李遮匐以归。

现代文:九月一日,吏部侍郎裴行俭讨伐西突厥,活捉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别帅李遮匐而归。

古文: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奉职二部相率反叛,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首领并叛。

现代文: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奉职二部相继反叛,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首领都反叛。

古文:遣单于大都护长史萧嗣业,将军花大智、李景嘉等讨之。

现代文:皇上派单于大都护长史萧嗣业、将军花大智、李景嘉等人讨伐他们。

古文:与突厥战,为贼所败。

现代文:与突厥作战,被贼人打败。

古文:嗣业配流桂州。

现代文:萧嗣业流放充军到桂州。

古文:壬子,令将军曹怀舜率兵往恆州守井陉,崔献往绛州守龙门,以备突厥。

现代文:五日,令将军曹怀舜率兵往恒州守卫井陉,派崔献前往绛州守卫龙门,以防备突厥。

古文:庚申,前诏封嵩山,宜停。

现代文:九日,先前下诏封嵩山,应该停止。

古文:癸亥,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论塞调傍来告丧,请和亲,不许。

现代文:十二日,吐蕃文成公主派遣她的大臣论塞调傍前来报告丧事,请求与吐蕃和亲,皇上不许。

古文:遣郎将宋令文使吐蕃,会赞普之葬。

现代文:派郎将宋令文出使吐蕃。为赞普行会葬之礼。

古文:十一月戊寅朔,左庶子、同三品高智周罢知政事。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是朔日,左庶子、同三品高智周罢免参知政事。

古文:癸未,以吏部侍郎裴行俭为礼部尚书,赏擒都支、遮匐之功也。

现代文:六日,以吏部侍郎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奖赏他擒捉都支、遮匐的功劳。

古文:甲辰,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与营州都督周道务等兵十八万,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三十万以讨突厥。

现代文:七日,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与营州都督周道务等的兵十八万,以及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日柬等,总共三十万兵以讨伐突厥。

古文:甲寅,临轩试应岳牧举人。二年春正月乙酉,宴诸王、诸司三品已上、诸州都督刺史于洛城南门楼,奏新造《六合还淳》之舞。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九日,皇上在洛城南门楼宴请诸王、各司衙门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各州都督刺史,乐队奏新制作的《六合还淳》之舞。

**古文:二月丙午,诏曰: 故符玺郎李延寿撰《正典》一部,辞殚雅正,虽已沦亡,功犹可录,宜赐其家绢五十疋。 **

现代文:二月一日,皇上下诏曰: 已去世之符玺郎李延寿撰写《正典》一部,文辞博学方正,虽然已经佚亡,功劳还可记载,应该赐给他家绢绸五十匹。

古文:壬子,霍王元轨率文武百僚,请出一月俸料助军,以讨突厥。

现代文:七日,霍王元轨率领文武百官,请求拿出一个月的薪俸以及官俸以外的食料钱来助军用,以讨伐突厥。

古文:癸丑,幸汝州温汤。

现代文:八日,皇上驾到汝州的温汤。

古文:丁巳,至少室山。

现代文:十二日,到了少室山。

古文:戊午,亲谒少姨庙。

现代文:十三日,亲自晋见少姨庙。

古文:赐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谥曰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

现代文:赐给已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的谥号叫升真先生,追赠为太中大夫。

古文:又幸隐士田游岩所居。己未,幸嵩阳观及启母庙,并命立碑。

现代文:皇上又驾到嵩阳观及启母庙,命令立石碑。

古文:又幸逍遥谷道士潘师正所居。

现代文:皇上又驾到逍遥谷道士潘师正所居之地。

古文:甲子,自温汤还东都。

现代文:十九日,皇上从温汤返回东都。

古文:三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擒其首领奉职。

现代文:三月,裴行俭在黑山大破突厥,活捉突厥首领奉职。

古文:伪可汗泥熟匐为其部下所杀,传首来降。

现代文:伪突厥可汗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所杀,把首级传送京师前来投降。

古文:夏四月乙丑,幸紫桂宫。

现代文:夏四月二十一日,皇上驾到紫桂宫。

古文:戊辰,黄门侍郎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现代文:二十四日,黄门侍郎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古文: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屯于良非川。

现代文:秋七月,吐蕃入侵河源,在良非川屯扎。

古文:河西镇抚大使李敬玄与吐蕃将赞婆战于湟中,官军败绩。

现代文:河西镇抚大使李敬玄与吐蕃将赞婆在湟中作战,官军大败。

古文:时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力战,大破蕃军,遂擢为河源军经略大使;令李敬玄镇鄯州,为之援。

现代文:当时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奋力作战,大破吐蕃军队,于是被提升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并命令李敬玄镇守鄯州,为黑齿常之的声援。

古文:丙申,江王元祥薨。

现代文:二十四日,江王元祥去世。

古文:是月,突厥余众围云州,中郎将程务挺击破之。

现代文:这月,突厥剩余部众包围云州,中郎将程务挺击破他们。

古文:八月丁未,自紫桂宫还东都。

现代文:八月五日,皇上从紫桂宫还东都。

古文:丁巳,鄯州都督李敬玄左迁衡州刺史。

现代文:十五日,鄯州都督李敬玄降职为衡州刺史。

古文:甲子,废皇太子贤为庶人,幽于别所。

现代文:二十二日,废除皇太子贤为庶人,幽禁关押在别的地方。

古文: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

现代文:二十三日,立英王李哲为皇太子。

古文: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现代文: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大赦天下,大宴三天。

古文: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坐庶人左迁普州刺史。

现代文: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因与庶人李贤的关系犯法降职为普州刺史。

古文:九月,河南、河北诸州大水,遣使赈恤,溺死者官给棺槥,其家赐物七段。

现代文:九月,河南、河北各州大水,皇上派遣使者赈济抚恤,淹死的人官府给予他们小而薄的棺材安葬,死者之家赐帛布七段。

古文:冬十月壬寅,苏州刺史曹王明封零陵郡王,于黔州安置,坐附庶人贤也。

现代文:冬十月一日,苏州刺史曹王明封为零陵郡王,送到黔州安置,因为他犯了依附庶人李贤的罪。

古文:己酉,自东都还京。

现代文:八日,皇上从东都回京。

古文:十一月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十一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洛州饥,减价官粜,以救饥人。

现代文:洛州饥荒,粮食减价由官府出卖,以救济饥荒的人。

古文:二年春正月,突厥寇原、庆等州。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突厥入侵原、庆等州。

古文:乙亥,命将军李知十、王杲等分兵御之。

现代文:五日,皇上命令将军李知十、王杲等人分兵抵御突厥。

古文:癸巳,遣礼部尚书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率师讨突厥温傅部落。

现代文:二十三日,皇上派礼部尚书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率军讨伐突厥温傅部落。

古文:己亥,诏雍、岐、华、同民户宜免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处一年。

现代文:二十九日,皇上诏令雍州、岐州、华州、同州人民住户应该免除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之处免地税一年。

古文:上诏雍州长史李义玄曰: 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

现代文:皇上诏令雍州长史李义玄道 :朕想返回到真淳质朴,向天下表示朴素的本质。

古文: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致饥馑。

现代文:我们听说游手好闲的人废弃劳作事业,此类人很多,年成稍微不好,便会遭到饥荒,粮食蔬菜都没有。

古文: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糜费既广,俱害女工。

现代文:其他各色绸缎,以及妇女裙衣等,奢侈浪费既广,都害得女工劳作。

古文: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

现代文:则天天后,与朕地位相当,常常穿七条破花裙,难道她不知道还有奢侈华丽的服饰,那是务必遵循节俭。

古文: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贾富人,厚葬越礼。

现代文:那些紫色服饰,赤色的贵重衣服,民间里巷的人公然穿戴;加之商贾富人,进行厚葬,超越礼法。

**古文:卿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 **

现代文:你可以严加拘留,不要使他们重新奢侈。

古文:二月丙午,皇太子亲行释奠礼。

现代文:二月六日,皇太子亲自陈设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

古文:三月辛卯,左仆射、同三品刘仁轨兼太子少傅。

现代文:三月二十二日,左仆射、同三品刘仁轨兼任太子少傅。

古文:侍中郝处俊为太子少保,罢知政事。

现代文:侍中郝处俊为太子少保,罢免知政事。

古文:五月丙戌,定襄道总管曹怀舜与突厥史伏念战于横水,官军大败。

现代文:五月十八日,定襄道总管曹怀舜与突厥史伏念在横水作战,官军大败。

古文:怀舜减死,配流岭南。

现代文:曹怀舜减免死罪,发配到岭南充军。

古文:六月壬子,故江王元祥男晫以犯名教,斩于大理寺后园。

现代文:六月十五日,已故江王元祥之子日卓因为违犯名教,在大理寺后园被斩首。

古文:七月,太平公主出降薛绍,赦京城系囚。

现代文:七月,太平公主下嫁给薛绍,赦免京城关押的囚犯。

古文:闰七月丁未,黄门侍郎裴炎为侍中,黄门侍郎崔知温、中书侍郎薛元超并为中书令。

现代文:闰七月十一日,黄门侍郎裴炎为侍中,黄门侍郎崔知温、中书侍郎薛元超并为中书令。

古文:庚申,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现代文:二十四日,皇上因为服食丹药,命令皇太子代行国政。

古文:丙寅,雍州大风害稼,米价腾踊。

现代文:三十日,雍州起大风危害了庄稼,米价猛涨。

古文:是月,裴行俭大破突厥史伏念之众,伏念为程务挺急追,遂执温傅来降,行俭于是尽平突厥余党。

现代文:这月,裴行俭大破突厥史伏念之部众,史伏念因为程务挺追赶太急,于是抓住温傅来投降,裴行俭于是全部平定了突厥余党。

古文:行俭执伏念、温傅,振旅凯旋。

现代文:裴行俭捉住了史伏念、温傅,休整军队,胜利凯旋。

古文:八月丁卯朔,河南、河北大水,许遭水处往江、淮已南就食。

现代文:八月一日是朔日,河南、河北大水,允许遭水灾的地方前往江、淮以南地方寻找食物。

古文:丁亥,户部尚书崔知悌卒。

现代文:二十一日,户部尚书崔知悌去世。

古文:辛卯,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

现代文:二十五日,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

古文:九月丙申,彗星见于天市,长五尺。

现代文:九月一日,彗星在天市星上出现,长五尺。

古文:冬十月丙寅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冬十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乙丑,改永隆二年为开耀元年。

现代文:改永隆二年为开耀元年。

古文:曲赦定襄军及缘征突厥官吏兵募等。

现代文:特别赦免定襄军以及为征讨突厥不力的官吏士兵等人。

古文:丙寅,斩阿史那伏念及温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

现代文:斩阿史那伏念及温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

古文:丁亥,新罗王金法敏薨,仍以其子政袭位。

现代文:二十二日,新罗王金法敏去世,仍以他的儿子政继承新罗王位。

古文:十一月癸卯,徙庶人贤于巴州。

现代文:十一月八日,迁徙庶人贤到巴州。

古文:十二月,吐火罗献金衣一领,上不受。

现代文:十二月,吐火罗贡献金衣一件,皇上不接受。

古文:辛未,太子少保、甑山县公郝处俊薨。

现代文:六日,太子少保、甑山县公郝处俊去世。

古文:永淳元年正月乙未朔,以年饥,罢朝会。

现代文:永淳元年正月一日是朔日,因为是荒年,皇上免除了朝会。

古文:关内诸府兵,令于邓、绥等州就谷。

现代文:关内各府军队,命令他们到邓州、绥州等地就地取食。

古文:二月癸未,以太子诞皇孙满月,大赦。

现代文:二月十九日,因为太子诞生的皇孙满月,大赦。

古文:改开耀二年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

现代文:改开耀二年为永淳元年,大宴三天。

古文:戊午,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欲开府置僚属。

现代文: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想要开建府署,设置僚属。

古文:吏部郎中王方庆曰: 按周礼,有嫡子无嫡孙。

现代文:吏部郎中王方庆道: 根据周礼,只有嫡子而没有嫡孙。

古文:汉、魏已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但封王耳。

现代文:汉魏以来皇太子健在,不立太孙,只是封王罢了。

**古文:晋立愍怀太子子彧为太孙,齐立文惠太子子昭业为太孙,便居东宫;而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未有前例。 **

现代文:晋朝立愍怀太子之子为太孙,齐国立文惠太子昭业为太孙,太孙便住在东宫而为实际上的太子;而皇太子健在然而却立皇太孙,从古以来,未有前例。

**古文:上曰: 自我作古,可乎? **

现代文:皇上道: 从我开始作为古代,可以吗?

**古文:曰: 可。 **

现代文:王方庆道 :可以!

古文:然竟不立府僚。

现代文:然而终竟不为皇太孙开府建署。

古文:是春,关内旱,日色如赭。

现代文:这年春天,关内旱灾,日光呈赤褐色。

古文:四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四月一日是朔日,有日蚀。

古文:丙寅,幸东都。

现代文:三日,皇上驾到东都。

古文:皇太子京师留守,命刘仁轨、裴炎、薛元超等辅之。

现代文:皇太子在东京留守,命令刘仁轨、裴炎、薛元超等人辅佐太子。

古文:上以谷贵,减扈从兵,士庶从者多殍踣于路。

现代文:皇上因为谷价太贵,减少随驾扈从之兵,跟从的士子百姓大多饿倒在路上。

古文:辛未,以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兵分道讨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

现代文:八日,以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将军阎怀旦等三个总管分几路讨伐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

古文:行俭未行而卒。

现代文:裴行俭尚未出师而去世。

古文:安西副都护王方翼破车薄、咽面,西域平。

现代文:安西副都护王方翼攻破车薄、咽面,西域平定。

古文:戊寅,次渑池之紫桂宫。

现代文:十五日,皇上驾到渑池之紫桂宫。

古文:乙酉,至东都。

现代文:二十二日,到东都。

古文:丁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现代文:二十四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都任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古文:上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 待举等历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即与卿等同名称。 **

现代文:皇上对参知政事崔知温道 :郭待举等人历任官职还浅,暂且让他们参预政事,不能马上与你们同受一个职务称呼。

古文: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遂以平章为名。

现代文:从此宫外百官四品以下任知政事者,就以平章为职务名称。

古文:五月壬寅,置东都苑总监。

现代文:五月十日,设置东都苑总监。

古文:自丙午连日澍雨,洛水溢,坏天津及中桥、立德、弘教、景行诸坊,溺居民千余家。

现代文:从十四日开始连续降下时雨,洛水猛涨,冲坏了天津及中桥、立德、弘教、景行各坊,淹没居民一千多家。

古文:六月,关中初雨,麦苗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藉于路,诏所在官司埋瘗。

现代文:六月,关中开始下雨,麦苗因水涝而受损,后来又干旱,京兆、岐、陇各州,蝗虫把麦苗全部吃光,加上人民害瘟疫,死亡者在道路上纵横交错,一个连一个,皇上诏令各所在地区的官府将他们埋葬。

古文:丁丑,以岐州刺史苏良嗣为雍州长史。

现代文:十六日,以岐州刺史苏良嗣为雍州长史。

古文:京师人相食,寇盗纵横。

现代文:京师人们互相残杀吞食,寇盗众多,横行不法。

古文:秋七月己亥,造奉天宫于嵩山之阳,仍置嵩阳县。

现代文:秋七月八日,在嵩山之南建造奉天宫,仍旧设置嵩阳县。

古文:又于蓝田造万全宫。

现代文:又在蓝田建造万全宫。

古文:庚申,零陵王明薨。

现代文:二十九日,零陵王明去世。

古文:是秋,山东大水,民饥。

现代文:这年秋天,山东发大水,人民闹饥荒。

古文:吐蕃寇柘、松、翼等州。

现代文:吐蕃入侵柘、松、翼等州。

古文:冬十月甲子,京师地震。

现代文:冬天十月五日,京师地震。

古文:丙寅,黄门侍郎刘景先同平章事。

现代文:七日,黄门侍郎刘景先任同平章事。

古文:十二月,南天竺、于阗各献方物。

现代文:十二月,南天竺、于阗等国各献土特产。

古文: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等招合残众,据黑沙城,入寇并州北境。

现代文:突厥残余党羽阿史那骨笃禄等人招集残余部众,占据黑沙城,入侵并州北边边境。

古文: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幸奉天宫,遣使祭嵩岳、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祠。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一日,皇上驾到奉天宫,遣使者祭祀嵩岳山、少室山、箕山、具茨等山,并祭祀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人的祠庙。

古文:二月甲午,洛州长史李仲玄为宗正卿。

现代文:六日,洛州长史李仲玄为宗正卿。

古文:庚午,突厥寇定州、妫州之境。

现代文:二月十二日,突厥入侵定州、妫州的边境。

古文:己卯,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卒。

现代文:二十一日,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去世。

古文:三月庚寅,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围单于都护府。

现代文:三月二日,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人包围单于都护府。

古文:丙午,彗见五车北,二十五日而灭。

现代文:十八日,彗星在五车北星座上出现,二十五天以后才熄灭。

古文:癸丑,中书令崔知温卒。

现代文:二十五日,中书令崔知温去世。

古文:夏四月己巳,还东都。

现代文:夏四月十二日,皇上回东都。

古文:甲申,绥州部落稽白铁余据城平县反,命将军程务挺将兵讨之。

现代文:二十七日,绥州部落稽白铁余占据城平县造反,命令将军程务挺率兵讨伐他们。

古文:五月庚寅,幸芳桂宫,阴雨,还东都。

现代文:五月三日,皇上驾到芳桂宫,遇雨受阻,车驾回东都。

古文:突厥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师出朝那山掩击之,为贼所败,遂寇岚州。

现代文:突厥入侵蔚州,杀了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军从朝那山出发,乘敌不备而打击他们,但被贼人所击败,于是贼人入侵岚州。

古文:秋七月已丑,封皇孙重福为唐昌郡王。

现代文:秋七月四日,封皇孙重福为唐昌郡王。

古文:甲辰,相王轮改封豫王,更名旦。

现代文:十九日,相王轮改封为豫王,更名为旦。

古文:己丑,令唐昌郡王重福为京留守,刘仁轨副之。

现代文:令唐昌郡王重福为京师留守,刘仁轨为副留守。

古文:召皇太子至东都。

现代文:皇上召皇太子到东都。

古文:己巳,河水溢,坏河阳城,水面高于城内五尺,北至盐坎,居人庐舍漂没皆尽,南北并坏。

现代文:黄河水猛涨,冲坏河阳城,水面比城内高五尺,往北一直淹到盐坎,平民房屋全被淹没冲走,南北两面土地全被破坏。

古文:庚戌,荧惑入舆鬼,犯质星。十一月,皇太子来朝。

现代文:十一月,皇太子前来朝见。

古文:癸亥,幸奉天宫。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

现代文:皇上驾到奉天宫,当时天后从封泰山以后,劝皇上封中岳。

古文: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

现代文:每次皇上下诏书草拟礼节制度,就马上发生荒年,发生边境警急事件而后终止。

古文:至是复行封中岳礼,上疾而止。

现代文:现在又再次行分封嵩山之礼,皇上又患病而终止。

**古文:上苦头重不可忍,侍医秦鸣鹤曰: 刺头微出血,可愈。 **

现代文:皇上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 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

**古文:天后帷中言曰: 此可斩,欲刺血于人主首耶! 上曰: 吾苦头重,出血未必不佳。 **

现代文:天后在帷帐中说道: 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 皇上道: 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

**古文:即刺百会,上曰: 吾眼明矣。 **

现代文:侍医就用针刺百会,皇上道: 我的眼睛明亮了。

古文:戊戌,命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招讨总管讨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

现代文:九日,命令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凭借招讨总管的身份讨伐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人。

古文:诏皇太子监国,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于东宫同平章事。

现代文:诏命皇太子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

古文:丁未,自奉天宫还东都。

现代文:十八日,皇上从奉天宫回东都。

古文:上疾甚,宰臣已下并不得谒见。

现代文:皇上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皇上。

古文:十二月己酉,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

现代文: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

古文:将宣赦书,上欲亲御则天门楼,气逆不能上马,遂召百姓于殿前宣之。

现代文:将要宣布赦免之书,皇上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

**古文:礼毕,上问侍臣曰: 民庶喜否? **

现代文:礼毕,皇上问侍臣道 :百姓喜欢吗?

**古文:曰: 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

现代文:侍臣道 :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没有一个人不感动喜悦。

古文:上曰: 苍生虽喜,我命危笃。

现代文:皇上道: 百姓虽喜,但我的性命危险。

**古文: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

现代文:天神地神若延长我一两个月的命,能够回长安,死也无遗憾了。

古文:是夕,帝崩于真观殿,时年五十六。

现代文:当晚,皇上在贞观殿去世,当时年纪五十六岁。

古文:宣遗诏: 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

现代文:宣布遗诏 :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

古文:园陵制度,务从节俭。

现代文:园陵制度,务以节俭。

**古文: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

现代文: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

古文:群臣上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现代文: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古文:文明元年八月庚寅,葬于乾陵。

现代文:文明元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

古文:天宝十三载,改谥曰天皇大弘孝皇帝。

现代文:天宝十三年,改谥曰天皇大弘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