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一

古文: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

现代文: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

古文: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

现代文:正统十二年乡试中举,但后来礼部会试落榜,随吴与弼讲学,仅半年而归,日夜苦读。

古文: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

现代文:自建 阳春台 ,静坐其中,数年足不出户。

**古文: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 龟山不如也。 **

现代文:后游学于太学,闻祭酒邢让和宋代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首,大加赞赏说 :龟山不如也。 。

古文: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

现代文:这话传闻于朝廷,大家以为有真儒再出,因此陈献章名震京师。

古文: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

现代文:给事中贺钦听了献章的议论,辞官不做,宁愿去拜献章为师,献章归家后,四方来向他求学的日益增多。

古文: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

现代文: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都向朝廷推荐。

古文: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现代文:朝廷召他至京接受吏部考试,献章虽至京师,但多次拒绝参加考试,上疏恳求回乡颐养天年,朝廷只得授与他翰林院检讨的头衔,放回故里,以后又有人多次推荐,而他始终不肯出来做官。

古文:自是屡荐,卒不起。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 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

现代文:献章之学以静修为主,教授学生正坐静心,从静中悟出个道理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置可否,曾说: 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也未得其门而入,直到回到家乡新会之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方法,也还是一无所得。

**古文: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 **

现代文:于是舍繁求简,长时间静坐,然后才有所悟,致使日常言行虽随心所欲,也不越出规范,有如骥马御勒一般。

古文: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 活孟子 云。

现代文:可见其学有独到之处。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献章的学问中有鸢飞鱼跃之乐。兰奚谷姜麟称献章为 活孟子 。

古文:卒年六十。

现代文:追谥文恭。

古文:娄谅,字克贞,上饶人。

现代文:娄谅,字克贞,上饶人。

古文:少有志绝学。

现代文:少年时有志于研究宏伟独到的学术。

古文: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从之。

现代文:闻吴与弼在临川,便去向他求学。

古文:一日,与弼治地,召谅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

现代文:有一天,与弼种地,召谅去看看,并对他说,学者须亲自做一些琐细的事。

古文:谅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身亲之。

现代文:谅平素豪放不羁,从此以后有所改变,虽洒扫房屋台阶之事,也必亲身去做。

古文:景泰四年举于乡。

现代文:景泰四年乡试中举。

古文:天顺末,选为成都训导。

现代文:天顺末年选为成都训导。

古文:寻告归,闭门著书,成《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

现代文:不久告假回家,闭门著书。著《目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

古文:谓《周礼》皆天子之礼,为国礼。《仪礼》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礼,为家礼。

现代文:他认为《周礼》所记都是天子之礼,是国礼;《仪礼》所述皆公卿大夫及士庶人之礼,是家礼。

古文:以《礼记》为二经之传,分附各篇,如《冠礼》附《冠义》之类。

现代文:把《礼记》作为前二经的解说,其内容附于各篇,如《冠礼》附《冠义》。

古文: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经之后。

现代文: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经之后。

古文:不可附一经者,总附二经之后。

现代文:不可附于一经者,总附于二经之后。

古文:其为诸儒附会者,以程子论黜之。

现代文:诸儒对三礼的解释有牵强附会者,则以二程的有关议论进行批驳。

**古文: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采三传事实,言: 是非必待三传而后明,是《春秋》为弃书矣。 **

现代文: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采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事实,认为 :是非必待有三传而后才明白,那么《春秋》就可以成为不必要的书了。

古文:其学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

现代文:其学说认为:收回放纵之心是为了达到独慎之入门,勿忘勿助是独慎的主旨。

古文:谅子姓皆捕系,遗文遂散轶矣。

现代文:当时胡居仁批评娄谅的学术思想近于宋代的陆九渊,后来罗钦顺也认为类似禅学。

古文:门人夏尚朴,字敦夫,广信永丰人。

现代文:王守仁少年时也曾受业于娄谅。夏尚朴,字敦夫,广信永丰人,娄谅的弟子。

**古文:正德初,会试赴京。见刘瑾乱政,慨然叹曰: 时事如此,尚可干进乎? **

现代文:正德初年,尚朴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感慨地说: 时事如此,还求什么功名?

古文:不试而归。

现代文:不参加考试就回去了。

古文:六年成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

现代文:正德五年,刘瑾被诛。六年,尚朴中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

古文:岁饥,条上救荒数事。

现代文:这年闹饥荒,尚朴条陈救荒数事。

古文:再迁惠州知府,投劾归。

现代文:又调任惠州知府,上书弹劾自己,去职归家。

古文:嘉靖初,起山东提学副使。

现代文:嘉靖初,起任山东提学副使。

古文:擢南京太仆少卿,与魏校、湛若水辈日相讲习。

现代文:后升南京太仆少卿,与魏校、湛若水等每日相互讲习学问。

古文:所著有《中庸语》《东岩文集》。

现代文:谏官弹劾大学士桂、萼,其中牵连到尚朴。吏部尚书方献夫为他辩白。

古文:王守仁少时,亦尝受业于谅。

现代文:不久称病辞官归家。其著作有《中庸语》、《东岩文集》。

古文:贺钦,字克恭,义州卫人。

现代文:贺钦,字克恭,义州卫人。

古文:少好学,读《近思录》有悟。

现代文:少时好学,读朱熹与吕祖谦合撰的《近思录》,有所领悟。

古文: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已而师事陈献章。

现代文:成化二年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之职,随后拜陈献章为师。

古文:既归,肖其像事之。

现代文:归家后绘陈献章的肖像行尊师之礼。

古文: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参议。

现代文:弘治改元,因阁臣的举荐,起用为陕西参议。

古文:檄未至而母死,乃上疏恳辞,且陈四事。

现代文:任命诏书未到,因母亲去世而上疏辞职归家守丧。

古文:一,谓今日要务莫先经筵,当博访真儒,以资启沃。

现代文:同时疏陈四事:一、今日政务要事莫先于开经筵,当访求真儒为皇帝讲学,以治国之道来开导皇上。

古文:二,荐检讨陈献章学术醇正,称为大贤,宜以非常之礼起之,或俾参大政,或任经筵,以养君德。

现代文:二、检讨陈献章,学术淳正,称为大贤,应以非常之礼起用他,或让他参预国家大政,或担任经筵讲官,以养君主的德性。

古文:三,内官职掌,载在《祖训》,不过备洒扫、司启闭而已。

现代文:三、宦官职掌,《祖训》规定不过洒扫宫庭,开关门户而已。

古文:近如王振、曹吉祥、汪直等,或参预机宜,干政令,招权纳宠,邀功启衅。或引左道,进淫巧,以荡上心。

现代文:而近来如王振、李吉祥、汪直等人,或参预国家机要,干预朝政,揽权纳宠,邀功生事,或引巫术邪道入宫;呈进淫巧之物,动摇皇帝治国安邦之心。

古文:误国殃民,莫此为甚。

现代文:误国殃民,以此为甚。

古文:宜慎饬将来,内不使干预政事,外不使镇守地方掌握兵权。

现代文:宜戒谕未来,内不使他们干预此事,外不让他们镇守地方,掌握兵权。

**古文:四,兴礼乐以化天下。 陛下绍基之初,举行朱子丧葬之礼,而颓败之俗因仍不改,乞申明正礼,革去教坊俗乐,以广治化。 **

现代文:四、兴礼乐,以教化天下。

古文:疏凡数万言。

现代文:奏疏万言。

**古文:奏入,报闻。正德四年,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而义州守又贪横,民变,聚众劫掠。顾相戒曰: 毋惊贺黄门。 **

现代文:正德四年,刘瑾清查辽东田亩,百姓惶恐不安,义州郡守又贪婪横暴,激起民变聚众劫掠,但他们相互提醒说 :不要惊动贺黄门。

古文:谓为学不必求之高远,在主敬以收放心而已。

现代文:贺钦闻知,急向他们讲明祸福,平息叛乱。贺钦做学问不求广博,而是专读《四书》、《六经》、《小学》,目的是为日后亲身实践。

古文:卒年七十四。子士谘,乡贡士,尝陈十二事论王政,不报。终身不仕。

现代文:他认为,做学问不必好高骛远,而在于戒慎,在于收回放纵了的心。

古文:陈茂烈,字时周,莆田人。

现代文:终年七十四岁。陈茂烈,字时周,莆田人。

古文:年十八,作《省克录》,谓颜之克己,曾之日省,学之法也。

现代文:十八岁做《省克录》,认为颜渊之 克己 ,曾子之 日省 ,都是做学问的方法。

古文:弘治八年举进士。

现代文:弘治八年进士及第。

古文:奉使广东,受业陈献章之门,献章语以主静之学。

现代文:奉使至广东,拜陈献章为师,献章对他讲主静之学。

古文:退而与张诩论难,作《静思录》。

现代文:与张诩辩论而做《静思录》。

古文:寻授吉安府推官,考绩过淮,寒无絮衣,冻几殆。

现代文:不久,授吉安府推官,为考核官吏政绩而过淮,天寒无棉衣,几乎冻死。

古文:入为监察御史,袍服朴陋,乘一疲马,人望而敬之。

现代文:入朝任监察御史,袍服简朴,骑一疲马。人们望而敬之。

古文:以母老终养。

现代文: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奉养。

古文:供母之外,不办一帷。

现代文:家中除供养母亲所需物品外,连一床帷帐都没有。

古文:治畦汲水,身自操作。

现代文:种菜、挑水,都是自己动手。

古文:太守闻其劳,进二卒助之,三日遣之还。

现代文:太守听说他如此劳苦,特派二名衙役前去帮助他,三天后,他就将二衙役打发回去了。

古文:吏部以其贫,禄以晋江教谕,不受。

现代文:吏部念其家贫,任他为晋江教谕,使他可得俸禄以养家,他不肯接受。

古文:又奏给月米,上书言: 臣素贫,食本俭薄,故臣母自安于臣之家,而臣亦得以自逭其贫,非有及人之廉,尽己之孝也。

现代文:又奏请每月给他米若干。他上书说 :臣素来贫寒,衣食本来简朴,故臣母能安心住臣之家,而臣也得以避免贫苦。臣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廉洁,只是自己尽孝罢了。

古文:古人行备负米,皆以为亲,臣之贫尚未至是。

现代文:古人帮工背米,以养父母,臣还未贫到这等程度。

古文:而臣母鞠臣艰苦,今年八十有六,来日无多。

现代文:母亲辛辛苦苦将臣养育成人,今年已八十六岁,来日不多。

**古文:臣欲自尽心力,尚恐不及,上烦官帑,心窃未安。 **

现代文:臣欲尽自己孝心尚恐不及,还要烦朝廷以官钱助我养母,实在内心不安。

古文:奏上不允。

现代文:朝廷不允许他的推却。

古文:母卒,茂烈亦卒。

现代文:茂烈在母亲去世后,也相继去世。

古文:茂烈为诸生时,韩文问莆田人物于林俊,曰: 从吾。 谓彭时也。

现代文:茂烈当学生时,韩文问林俊,莆田有哪些人物,回答说有从吾,即彭时。

**古文:又问,曰: 时周。 且曰: 与时周语,沉疴顿去。 **

现代文:又问还有谁,回答说还有时周,并说 :与时周谈话,重病会立即消除。

古文:其为所重如此。

现代文:对茂烈的器重由此可知。

古文: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

现代文: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

古文: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之出,乃入南京国子监。

现代文:弘治五年,科考乡试中举。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求功名,后奉母亲之命,入南京国子监。

**古文: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 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 **

现代文:弘治十八年参加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看了他的考卷赞叹道 :不是白沙陈献章的学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古文:置第二。

现代文:列为第二名。

古文: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现代文:朝廷赐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古文: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

现代文:这时王守仁正在吏部讲学,若水与他一唱一和,互相呼应。

古文:寻丁母忧,庐墓三年。

现代文:不久母亲去世,他在墓边守孝三年。

古文: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现代文:建 西樵讲舍 。各地士子来求学的,先教他们学习礼节,然后听讲。

古文: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

现代文:嘉靖初年入朝,陈奏《经筵讲学》疏,认为圣学以求仁为目的。

古文:已复上疏言: 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

现代文:随后又上疏道 :陛下初临朝听政,渐渐不能克制自己,左右近臣以声色邪教来迷惑陛下。

古文: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

现代文:大臣林俊、孙交等因不得治国安邦之法,而多辞官而去,实可寒心。

**古文: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 **

现代文:切望陛下亲贤人,远奸佞,穷理讲学,以兴旺太平之世。

古文: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

现代文:又上疏建议不要停止经筵讲学。

古文:明年进侍读,复疏言: 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

现代文:第二年,进为侍读。上疏说: 近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水涌,饥荒不断,人自相食。

**古文: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视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现代文:圣人不是等到艰难困苦之时才去听取贤者的意见,明医不因为病情沉重无治而不用恢复元气的药。应广求能阐明先王之道的人,每日在文华殿为陛下讲学,以有益于圣人学说之发扬光大。

古文: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以教士。

现代文:其后,调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做《心性图说》,以教导士子。

古文:拜礼部侍郎。

现代文:拜礼部侍郎。

古文: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于朝。

现代文:仿《大学衍义补》而做《格物通》,进呈朝廷。

古文: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现代文:后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古文:南京欲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

现代文:南京民俗崇尚侈靡,若水制定丧葬制度颁布施行。

古文: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现代文:因年老退休,终年九十五岁。

古文: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

现代文: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处,必建书院,以纪念陈献章。

古文: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

现代文:九十高龄还漫游南京。

**古文: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 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辨。 **

现代文:路经江西时,王守仁的弟子安福邹守益告诫他们的同仁说: 甘泉先生来,我们应当尊敬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讨教,更不要轻易妄与论辩。

古文: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

现代文:若水原与守仁一同讲学,学术思想相同,后各主宗旨,守仁以 致良知 为宗旨,若水则以 随处体认天理 为宗旨。

古文:授南京大理评事,数有条奏,历官福建佥事,擒杀武平贼渠黄友胜。

现代文:守仁说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认为守仁的 格物 之说有四点不可信,还说: 阳明所谓的心与我所说的心不同。

古文:居家以孝友称。守益举正德六年会试第一,出王守仁门。

现代文:阳明所谓的心是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故他认为我的学说是主张求之于外。 当时学术思想分为王、湛两派。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王守仁弟子。

古文:以廷对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现代文:正德六年,科考会试第一,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

古文:逾年告归,谒守仁,讲学于赣州。

现代文:第二年告假归乡,拜谒王守仁,讲学于赣州。

古文:宸濠反,与守仁军事。

现代文:宁王宸濠谋反,他参与王守仁军务。

古文:世宗即位,始赴官。

现代文:世宗即位,始回朝居官任职。

古文:嘉靖三年二月,帝欲去兴献帝本生之称。守益疏谏,忤旨,被责。

现代文:嘉靖三年二月,世宗欲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守益上疏表示不同意见。

古文:逾月,复上疏曰:

现代文:受到谴责,一个月后又上疏说:

古文:陛下欲隆本生之恩,屡下群臣会议,群臣据礼正言,致蒙诘让,道路相传,有孝长子之称。

现代文: 陛下欲尊重本生父亲之恩,屡令群臣会议商讨。群臣根据礼仪直言极谏,却受到指责。世上传说陛下是孝长子。

古文:昔曾元以父寝疾,惮于易箦,盖爱之至也。

现代文:古代曾元的父亲曾子病重,临终时,叫人把大夫刚使用的华丽竹席换掉,曾元则因爱父亲而不肯换。

古文:而曾子责之曰: 姑息 。

现代文:曾子批评他是姑息。

古文:鲁公受天子礼乐,以祀周公,盖尊之至也。

现代文:鲁公以天子礼乐来祭周公,以表示对周公莫大的尊敬。

古文:而孔子伤之曰 周公其衰矣 。

现代文:孔子却叹息道 :周公名声受到损害了。

古文:臣愿陛下勿以姑息事献帝,而使后世有其衰之叹。

现代文:臣希望陛下勿以姑息来侍奉献帝,而使后世有所叹息。

古文:且群臣援经证古,欲陛下专意正统,此皆为陛下忠谋,乃不察而督过之,谓忤且慢。

现代文: 且群臣引经证古,是希望陛下维护正统,这是为陛下着想,陛下不理解而责怪他们,说他们违反圣上旨意,不严肃庄重。

古文:臣历观前史,如冷褒、段犹之徒,当时所谓忠爱,后世所斥以为邪媚也。

现代文:臣考察历史,如冷褒、段犹之徒,当时所谓忠爱,后世斥为邪佞谄媚小人。

古文:师丹、司马光之徒,当时所谓欺慢,后世所仰以为正直也。

现代文:师丹、司马光等,当时说他们欺蒙轻忽,后世都认为他们正直,敬仰他们。

古文: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古。望陛下不吝改过,察群臣之忠爱,信而用之,复召其去国者,无使奸人动摇国是,离间宫闱。

现代文:将来的人看今天的事,如同今天的人看待古代事情一样,望陛下不要怕改正错误,要体察群臣对陛下忠爱之心。信任他们,任用他们,把离职的大臣招回来,不使奸佞之徒动摇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宫中不和。

古文:昔先帝南巡,群臣交章谏阻,先帝赫然震怒,岂不谓欺慢可罪哉。

现代文: 昔日先帝武宗南巡,群臣相继上书谏阻,先帝大怒,岂不是说他们是欺慢皇上而可治罪。

古文:陛下在藩邸闻之,必以是为尽忠于先帝。

现代文:陛下在王府闻其事,必认为这是尽忠于先帝。

古文:今入继大统,独不容群臣尽忠于陛下乎。

现代文:如今陛下即位,能不容许群臣尽忠于陛下吗?

古文:帝大怒,下诏狱拷掠,谪广德州判官。

现代文:世宗看了守益的奏疏大怒,诏令将守益下狱拷打,贬为广德州判官。

古文:废淫祠,建复初书院,与学者讲授其间。

现代文:守益在广德拆毁淫祠,建立 复初书院 。与学者在这里讲学。

古文:稍迁南京礼部郎中,州人立生祠以祀。

现代文:不久,调任南京礼部郎中。广德州人立生祠来纪念他。

古文:闻守仁卒,为位哭,服心丧,日与吕柟、湛若水、钱德洪、王畿、薛侃辈论学。

现代文:守益闻王守仁逝世,供立灵位,悼念不已。他每日与吕木冉、湛若水、钱德洪、王畿、薛侃等人讨论学问。

古文:考满入都,即引疾归。

现代文: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回至京都,但立即称病归乡。

古文:久之,以荐起南京吏部郎中,召为司经局洗马。

现代文:很久以后,被举荐起任南京吏部郎中,随后朝廷招为司经局洗马。

古文:守益以太子幼,未能出阁,乃与霍韬上《圣功图》,自神尧茅茨土阶,至帝西苑耕稼蚕桑,凡为图十三。

现代文:守益因见太子年幼,不能出朝至其藩封之地,便与霍韬一道进呈《圣功图》。图中绘有自神农、唐尧住的茅屋,屋前土阶,至世宗在西苑耕田养蚕,共十三幅。

古文:帝以为谤讪,几得罪,赖韬受帝知,事乃解。

现代文:世宗认为是在诽谤他,几乎得罪皇上,幸因霍韬为世宗所器重,才得无事。

古文:明年迁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出掌南京翰林院,夏言欲远之也。

现代文:第二年,调守益为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由于夏言一心要使他远离京师,故调他去南京掌管翰林院。

古文:御史毛恺请留侍东宫,被谪。

现代文:御史毛恺奏请留守益侍奉太子,而被贬谪。

古文:寻改南京祭酒。

现代文:不久,改任守益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古文:九庙灾,守益陈上下交修之道,言: 殷中宗、高宗,反妖为祥,亨国长久。 **

现代文:皇帝祖庙遭火灾,守益陈请朝廷上下都要反省,并说: 殷中宗、高宗这样做了,化妖孽为吉祥,国运长久。

古文:帝大怒,落职归。

现代文:世宗大怒,削其职为民。

古文:守益天姿纯粹。

现代文:守益禀性纯正。

**古文:守仁尝曰: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 **

现代文:守仁曾引《论语》的话说: 有若无,实若虚,别人侵犯他,都不计较。

古文:里居,日事讲学,四方从游者踵至,学者称东廓先生。

现代文:谦之的修养已接近这境界了。 守益在家乡每天讲学,四方向他求学的人接踵而至,学者称他 东廓先生 。

古文:居家二十余年卒。

现代文:在家居二十余年而逝世。

古文:隆庆初,赠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庄。

现代文:隆庆初年,赠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庄。

古文:四方士踵至,德洪与王畿先为疏通其大旨,而后卒业于守仁。

现代文:钱德洪,名宽,字德洪,后改字洪甫,号绪山,余姚人。王守仁自辞尚书职归还故里,德洪同数十人去拜门下求学。其后,四方学子相继而至。

古文:嘉靖五年举会试,径归。

现代文:嘉靖五年赴京会试,但未参加廷试便回家了。

古文:七年冬,偕畿赴廷试,闻守仁讣,乃奔丧至贵溪。

现代文:七年冬,同王畿赴京参加廷试,闻守仁逝世,便奔丧至贵溪。

**古文:议丧服,德洪曰: 某有亲在,麻衣布绖弗敢有加焉。 畿曰: 我无亲。 **

现代文:在讨论丧服时,德洪说: 我双亲尚在,不能为先生披麻戴孝。 王畿说: 我已无亲。

古文:遂服斩衰。

现代文:便着丧服。

古文:丧归,德洪与畿筑室于场,以终心丧。

现代文:丧事毕,德洪与畿都归家,仍悼念不已。

古文:十一年始成进士。累官刑部郎中。

现代文:十一年,德洪中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古文:所司上其罪,已出狱矣。帝曰: 始朕命刑官毋梏勋,德洪故违之,与勋不领敕何异。 **

现代文:郭勋下狱,移交刑部定罪,德洪据供,判郭勋死罪,而廷臣想只判不守法度之罪,并妄说德洪不懂刑罚。皇帝也不愿处死郭勋。

古文:再下狱。御史杨爵、都督赵卿亦在系,德洪与讲《易》不辍。

现代文:由于谏官的陈奏,奉诏反将德洪两次下狱。御史杨爵、都督赵卿也同在狱中,德洪一直为他们讲述《易经》。

古文:久之,斥为民。

现代文:此后,被削职为民。

古文:德洪既废,遂周游四方,讲良知学。

现代文:德洪被夺官后,周游四方,讲 良知 之学。

古文:时士大夫率务讲学为名高,而德洪、畿以守仁高第弟子,尤为人所宗。

现代文:当时士大夫都以讲学来沽名钓誉。而德洪、王畿都因是王守仁的高足,尤为人所尊崇。

古文:德洪彻悟不如畿,畿持循亦不如德洪,然畿竟入于禅,而德洪犹不失儒者矩矱云。

现代文:德洪对问题的思考不如王畿透彻,而在身体力行方面又比王畿强。最后畿入于禅学,而德洪还没有超出儒学的范围。

古文:穆宗立,复官,进阶朝列大夫,致仕。

现代文:穆宗即位,复德洪官职,并进阶朝列大夫。

古文:神宗嗣位,复进一阶。

现代文:不久退休。神宗即位,又升德洪官阶一级。

古文:卒年七十九。

现代文:终年七十九岁。

古文:后受业王守仁,闻其言,无底滞,守仁大喜。

现代文:学者称他为 绪山先生 。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人。

古文:嘉靖五年举进士,与钱德洪并不就廷对归。

现代文:二十岁中举,后受业于王守仁。嘉靖五年考进士,但与钱德洪都未参加廷试而归。

古文:守仁征思、田,留畿、德洪主书院。

现代文:守仁征讨云南思州府与广西田州府,留王畿与德洪共同主持书院。

古文:已,奔守仁丧,经纪葬事,持心丧三年。

现代文:其后守仁去世,二人经办丧事,归家后仍内心哀悼不已。

古文:久之,与德洪同第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郎中。

现代文:这以后,才与德洪同登进士榜,授南京兵部主事,进为郎中。

古文:给事中戚贤等荐畿。夏言斥畿伪学,夺贤职,畿乃谢病归。

现代文:给事中戚贤等向朝廷举荐王畿,但夏言斥责王畿之学为伪学,剥夺了他的官职。畿称病归家。

**古文:畿尝云: 学当致知见性而已,应事有小过不足累。 **

现代文:他曾说 :做学问目的在于认识事物,发现人的本性而已,办事有小错误,不足放在心上。

古文:故在官弗免干请,以不谨斥。

现代文:故为官难免冒犯上级,以不谨慎罪而被罢官。

古文:畿既废,益务讲学,足迹遍东南,吴、楚、闽、越皆有讲舍,年八十余不肯已。

现代文:畿被罢官之后,更加致力于讲学,足迹遍于东南,吴、楚、闽、越都有他的讲堂,年高八十还不肯停止。

古文:善谈说,能动人,所至听者云集。

现代文:善于言词,所到之处,听者云集。

古文:阳明学派,以龙溪、心斋为得其宗。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

现代文:每次讲学都杂有禅学,自己也不否认。学者称他为 龙溪先生 。王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他改名艮,号心斋,泰州人。

古文: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

现代文:七岁在乡村私塾读书,因家贫不能读完。

**古文:父灶丁,冬晨犯寒,役于官。艮哭曰: 为人子,令父至此,得为人乎! **

现代文:父亲做灶丁,冬天清晨冒寒去为官府服役,艮哭道: 为人之子,让父如此辛劳,还算是人?

古文: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谨。

现代文:于是代父服役。早晚向父母问安,十分谨慎。

古文:艮读书,止《孝经》、《论语》、《大学》,信口谈说,中理解。

现代文:艮专读《孝经》、《论语》、《大学》,信口谈论,易为人所理解。

**古文:有客闻艮言,诧言: 何类王中丞语。 **

现代文:有人听了他的言论,惊异地说: 多像王中丞的话。

古文:艮乃谒守仁江西,与守仁辨久之,大服,拜为弟子。

现代文:艮去江西求见守仁,与他辩论许久,十分佩服,即拜守仁为师。

古文:明日告之悔,复就宾位自如。已,心折,卒称弟子。

现代文:第二天又有些后悔,仍坐在宾客席上,随即又心服,终于成为守仁弟子。

**古文:从守仁归里,叹曰: 吾师倡明绝学,何风之不广也! **

现代文:随守仁回到他故乡余姚,叹息说 :我师阐发宏伟学说,为何传播不广!

古文:还家,制小车北上,所过招要人士,告以守仁之道,人聚观者千百。

现代文:回到家中自制小车北上,沿途对人大讲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前来听讲的人成千上百。

古文:抵京师,同门生骇异,匿其车,趣使返。

现代文:到达京师后,同学感到惊讶,隐匿了他的小车,要他返家。

古文:守仁闻之,不悦。

现代文:守仁闻知也不高兴。

古文:艮往谒,拒不见,长跪谢过乃已。

现代文:艮去拜见他,遭到拒绝,只得叩头认错。

古文:清操亮节,淮西人宗之。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

现代文:王艮的学术思想比其老师更加高远。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

古文:甫冠举乡试。

现代文: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

古文: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现代文:后去赣南,拜王守仁为师,两次不参加会试。

古文:嘉靖二年策问阴诋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

现代文: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有诋毁王守仁的意思,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但不偏袒,结果进士及第,授六安州知州。

古文: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现代文:他在六安建立了 龙津书院 。聚集生徒讲学。

古文:入为刑部员外郎。

现代文:后调入北京任刑部员外郎。

古文: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

现代文:嘉靖六年,诏令选择朝中有学问和有德行者为翰林,于是改德为编修。

古文: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

现代文: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

古文:寻改南京尚宝卿。

现代文: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

古文:召为太仆少卿。

现代文:随后,召入京为太仆少卿。

古文: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

现代文: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

古文: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

现代文:父死,守孝期满,仍留家奉养母亲。此时,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

古文: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

现代文:其后,被荐举起任原官,又转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

古文: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

现代文:母亲去世,归家服丧,期未满即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才赴任。

古文: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

现代文:当时,迟迟不立皇太子,因为世宗相信陶仲文的 二龙不相见 之说,讳言立皇太子之事。

古文: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 帝不许。

现代文:德恳请建储。世宗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德则认为太子不应出京。世宗不许。

古文:德又言: 《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

现代文:德奏道 :《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 承宗 ,分藩诸王结婚曰 承家 。

**古文:今裕王当何从? **

现代文:今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

古文:帝不悦曰: 既云王礼,自有典制。

现代文:世宗不高兴地说: 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

**古文: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 **

现代文: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

古文:德即具册立仪上。

现代文: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

古文: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

现代文:帝更加不高兴,然知德的忠诚,便原谅了他。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死,德奏按成化朝纪淑妃的成例丧葬。帝不从。当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是饱学之士,居显要地位。

古文: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

现代文:他们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共同讨论 良知 之学,聚会者有五千人。

古文: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现代文:都城讲学以此为盛。

古文: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

现代文: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尚空谈。

古文: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现代文:皇帝很晚才了解他,将任用他掌握大权时,德却突然去世。赠太子少保,谥文庄。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其父罗循,历任兵部武选郎中,镇江、淮安知府,徐州兵备副使。

古文: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现代文:洪先年幼时慕罗伦的为人。

古文: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现代文: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非常喜爱,欲去从王守仁受业,父亲制止了他。

古文: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现代文:于是,改拜同乡李中为师。

古文: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现代文:嘉靖八年中进士第一名,授修撰,立即告假归乡。

**古文: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 幸吾婿成大名。 **

现代文: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 :吾婿成大名了。

古文: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现代文:洪先说 :儒者的事还有比这大的。进士第一,三年就有一人,何足为喜。

古文: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现代文:洪先孝敬父母,父亲每次请客,他都站在一旁依次斟酒、拂席。不久父丧,在墓边,以草为席,土块为枕,蔬菜为食,守孝三年。

古文:继遭母忧,亦如之。

现代文:继母死,也是如此服丧。

古文: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现代文:嘉靖十八年,选任宫中官员,召拜春坊左赞善。

古文: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现代文:第二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书奏请明年岁首祭太庙之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古文: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 是料朕必不起也。 **

现代文:当时,世宗称病不临朝,讳言太子临朝事,见洪先等人的奏疏,大怒道 :是料定朕一病不起!

古文: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现代文:亲手下诏谴责他们,并剥夺三人官职。

古文: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现代文:洪先归家后,更加钻研守仁的学说,而安于淡泊生活。

**古文: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 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

现代文:他考图观史,凡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略战术、阴阳、算术等等,无不精通。至于人才、吏事、国计、民情都加访察。认为 :如果有一日为官,这些都是我要做的事情。

古文: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现代文:本县田赋一向有不均之弊,他呈请官府,要使百姓合理负担。

古文: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

现代文:官府将此委托于他,他便细心调查,清除了弊病。

古文: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现代文:饥荒年月,他写信给郡守,得粟数十石,亲自与友人同去赈济饥民。

古文: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现代文:流寇侵入吉安,知府张惶失措,洪先为他策划战略,使寇撤走。

古文: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现代文:洪先素与唐顺之友好,顺之应召出仕,想约他同去做官,严嵩与他同乡,也准备起用他,都被他拒绝。

古文: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 寂然不动 、周子 无欲故静 之旨以告学人。

现代文:洪先虽崇信 良知 学,但未曾向守仁登门求教,总是以《易大传》所云 寂然不动 、周敦颐的 无欲故静 的主题思想来教导学人。

**古文:又曰: 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 **

现代文:他说 :读书人要学经邦济世,须以无欲为本,只有无欲才能出来治国,才能见识深远,精力充沛。

**古文:乔微讽之,厉声曰: 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 **

现代文:王畿认为良知本于自然,不借丝毫人力。洪先则不以为然,认为 世上岂有现成的良知者?

古文: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现代文:他虽与畿友好,但二人观点始终不同。山中有一石洞,过去是个虎穴,洪先移住在里面,命名 石莲 。在那里谢客静坐,三年不出户。

古文: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现代文:隆庆初逝世,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古文:程文德,字舜敷,永康人。

现代文:程文德,字舜敷,永康人。

古文:初受业章懋,后从王守仁游。

现代文:初受业于章懋,后追随王守仁。

古文:登洪先榜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

现代文:嘉靖八年,与罗洪先同登进士。洪先第一,他第二,授翰林编修。

古文:坐同年生杨名劾汪鋐事,下诏狱,谪信宜典史。

现代文:因同年进士杨名弹劾汪钅宏,他被株连下狱,贬为信宜典史。

古文:鋐罢,量移安福知县,迁兵部员外郎。

现代文:钅宏罢官后,他被调任安福知县,后升兵部员外郎。

古文:父忧,庐墓侧,终丧不入内。

现代文:父亲去世,他在墓侧守丧,三年不入室。

古文:起兵部郎中,擢广东提学副使,未赴,改南京国子祭酒。

现代文:服孝期满,起任兵部郎中,后升广东提学副使。但未赴任,又改为南京国子祭酒。

古文:母忧,服阕,起礼部右侍郎。

现代文:母亲去世,服孝期满,起任礼部右侍郎。

古文:俺答犯京师,分守宣武门,尽纳乡民避寇者。

现代文:俺答侵犯京师,文德分守宣武门,将避难乡民都迁入城内。

古文:调吏部为左。已,改掌詹事府。

现代文:调任吏部左侍郎,随后,改掌詹事府。

古文:三十三年,供事西苑。

现代文:嘉靖三十三年,在西苑任职。

古文:所撰青词,颇有所规讽,帝衔之。

现代文:所撰青词,颇有规劝皇帝的意思,世宗怀怨于心。

古文:会推南京吏部尚书,帝疑文德欲远己,命调南京工部右侍郎。

现代文:有人推举他为南京吏部尚书,世宗怀疑文德是要远离他,故而命调南京工部右侍郎。

古文:文德疏辞,劝帝享安静和平之福。

现代文:文德上书辞职,并劝帝享安静和平之福。

古文:帝以为谤讪,除其名。

现代文:世宗认为是在讥笑他,而将文德削职为民。

古文:既归,聚徒讲学。

现代文:文德归家后,招收学生讲学。

古文:卒,贫不能殓。

现代文:死后,因家贫不能置寿衣入棺安葬。

古文:万历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恭。

现代文:万历年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恭。

古文:吴悌,字思诚,金溪人。

现代文:吴悌,字思诚,金奚谷人。

古文:嘉靖十一年进士。

现代文:嘉靖十一年进士。

古文:除乐安知县,调繁宣城,征授御史。

现代文:授乐安知县,后调宣城知县,召入朝任御史。

古文:十六年,应天府进试录,考官评语失书名,诸生答策多讥时政。

现代文:十六年,应天府进呈录取学生试卷,考官评语失书名,学生策问答卷多讥讽朝政。

古文:帝怒,逮考官谕德江汝璧、洗马欧阳衢诏狱,贬官,府尹孙懋等下南京法司,寻得还职,而停举子会试。

现代文:世宗大怒,逮考官谕德江汝璧、洗马欧阳衢,诏令下狱,贬官,知府孙懋等交南京法司惩处,停举子会试。

古文:悌为举子求宽,坐下诏狱,出视两淮盐政。

现代文:悌为举子请求宽恕,因而也被诏令下狱,后出京巡视两淮盐政。

古文:海溢,没通、泰民庐,悌先发漕振之而后奏闻。

现代文:海水淹没通州、泰州民舍,悌先以漕运粮食赈济,后奏报朝廷。

古文:寻引疾归,还朝,按河南。

现代文:不久,因病辞归故里。后还朝奉诏巡按河南。

古文:伊王典楧骄横,惮悌,遗书称为友。

现代文:伊王典英骄横,但怕吴悌,致书称悌为友。

古文:悌报曰: 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现代文:悌回信说: 殿下是天子的亲藩,悌不敢为友。

**古文: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 **

现代文:悌是天子的朝臣,也不是殿下之友。

古文:王愈惮之。

现代文:伊王更加怕他。

古文:夏言、严嵩当国,与悌乡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现代文:夏言、严嵩都是吴悌的同乡,掌握朝政,众官都去拜见,看夏言穿着新做的官服,争着上前去恭维主人,而悌却站着不动。

**古文:言问故,徐曰: 俟谈少间,当以政请。 **

现代文:夏言问他何以如此,他从容地回答说 :等他们谈一会儿,然后我请示政务。

古文:言为改容。

现代文:言的神色为之一变。

古文:及嵩擅政,悌恶之,引疾家居垂二十年。

现代文:严嵩专政,悌深恶痛绝,称病不出,居家达二十年之久。

古文:嵩败,起故官,一岁中累迁至南京大理卿。

现代文:嵩垮台后,才起任原职。一年后,升为南京大理寺卿。

古文:时吴岳、胡松、毛恺并以耆俊为卿贰,与悌称 南都四君子 。

现代文:当时吴岳、胡松、毛恺这些年逾花甲、久负声望的老人都是大理寺副卿,与悌并称 南都四君子 。

古文:隆庆元年就迁刑部侍郎。

现代文:隆庆元年,升悌为刑部侍郎。

古文:明年卒。

现代文:隆庆二年逝世。

古文:悌为王守仁学,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为多。

现代文:悌崇信王守仁的学说。万历年间,其子仁度奏请朝廷抚恤。

古文:万历中,子仁度请恤。吏部尚书孙丕扬曰: 悌,理学名臣,不宜循常格。 遂用黄孔昭例,赠礼部尚书,谥文庄。

现代文:吏部尚书孙丕扬认为 :悌是理学名臣,不能按平常规格抚恤。 于是援黄孔昭的先例,赠礼部尚书,谥文庄。

古文: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学者称疏山先生。

现代文:他家乡的人为他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一同祭祀,称为 五贤祠 。学者称悌为 疏山先生 。

古文:皆雩都人。

现代文:何廷仁,初名秦,字性之,雩都人。

古文:廷仁和厚,与人接,诚意盎溢。

现代文:禀性温和敦厚,待人接物,满腔诚意。

古文:而弘纲难近,未尝假色笑于人。然两人志行相准。

现代文:而同乡黄弘纲则相反,很难接近,对人从来不是和颜悦色,然而两人的志向、德行却相同。

古文:廷仁初慕陈献章,后闻王守仁之学于弘纲。

现代文:廷仁起初仰慕陈献章学说,后来从弘纲那里得知王守仁的学说。

古文:守仁征桶冈,诣军门谒,遂师事焉。

现代文:守仁征讨江西南安府桶罔时,廷仁去军中求见,拜他为师。

古文:嘉靖元年举于乡,复从守仁浙东。

现代文:嘉靖元年,乡试中举后,又随守仁去浙东。

**古文:廷仁立论尚平实,守仁殁后,有为过高之论者,辄曰: 此非吾师言也。 **

现代文:廷仁治学立论平实。守仁死后,有人做过高之论,廷仁立即说 :这不是我老师的话。

古文:除新会知县,释菜献章祠,而后视事。

现代文:授任新会知县后,他先去献章祠祭祀后,才到职视事。

古文:政尚简易,士民爱之。

现代文:他注重宽政简刑,受到士民的爱戴。

古文:迁南京工部主事,分司仪真,榷芜湖税,不私一钱。

现代文:升南京工部主事,分管仪真,在征收芜湖税时,不私占一钱。

古文:满考,即致仕。

现代文:任期满,即退休。

古文:良弼尝言, 吾梦见师伊,辄汗浃背 ,其为兄惮如此。

现代文:到守仁家求学的经常有数百人,来自浙东、江西的最多。

古文:良器,字师颜。性超颖绝人,虽宗良知,践履务平实。

现代文:其中善于阐发老师学说的要数黄弘纲、何廷仁、钱德洪、王畿。当时有人说: 江有何、黄,浙有钱、王。

古文:良弼,自有传。良贵,官右副都御史。王时槐,字子植,安福人。

现代文:然守仁的学说传至山阴、泰州者,流弊无穷,只有江西多注重实践。王时槐,字子植,安福人。

古文: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

现代文: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

古文: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

现代文:后历任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直至太仆少卿,后降为光禄少卿。

古文:隆庆末,出为陕西参政。

现代文:隆庆末年,出京任陕西参政。

古文:张居正柄国,以京察罢归。

现代文:张居正执政时,在京官的考核中罢官归家。

古文:万历中,南赣巡抚张岳疏荐之。吏部言: 六年京察,祖制也。若执政有所驱除,非时一举,谓之闰察。

现代文:万历年间,南赣巡抚张岳上疏推荐,吏部也上疏说: 京官六年考核一次,这是祖宗定下的制度,若当政者罢了某人的官,不到一定时候不举用,这叫作 闰察 。

**古文:时槐在闰察中,群情不服,请召时槐,且永停闰察。 **

现代文:时槐现在闰察之中,群情不服。请召回时槐,且永远停止闰察。

古文:报可。

现代文:皇帝同意。

古文:久之,陆光祖掌铨,起贵州参政,旋擢南京鸿胪卿,进太常,皆不赴。

现代文:许久之后,陆光祖掌管选拔官吏事,起用时槐为贵州参政。不久,即升为南京鸿胪卿,又进为太常寺卿。

古文:时槐师同县刘文敏,及仕,遍质四方学者,自谓终无所得。

现代文:时槐都未赴任。

古文:年五十,罢官,反身实证,始悟造化生生之几,不随念虑起灭。

现代文:时槐拜同县刘文敏为师。做官后,向四方学者求教,自己说终无所得。五十岁时被罢官,经自己亲自实践,才明白事物的变化和新生事物的产生,并不随人们的思想而产生和灭亡。

古文:学者欲识真几,当从慎独入。

现代文:学者要认识其真理,应从 慎独 入手。

古文:其论性曰: 孟子性善之说,决不可易。

现代文:他在论性中说 :孟子的性善之说,决不可改变。

古文:使性中本无仁义,则恻隐羞恶更何从生。

现代文:假若性中本无仁义,则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由何产生。

**古文:且人应事接物,如是则安,不如是则不安,非善而何? **

现代文:人们办事接物,做得好就心安,否则心不安,这不性善又是什么?

古文:又曰: 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废一。

现代文:还说 :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

古文:要之,居敬二字尽之。

现代文:扼要地说,居敬二字可包括一切。

古文:历湖广参政,乞休归,专用力于学。

现代文:从居敬能明白一切事物而言,居敬就是穷理。

**古文:凡及其门者,告之曰: 有塘南在,可往师之。 **

现代文:就是思考、探索、讨论,也是居敬中的一部分。

古文:塘南,时槐别号也。

现代文:敬包括一切,敬之外再没有其他什么事。

古文:年八十三卒。

现代文:终年八十四岁。

古文:许孚远,字孟中,德清人,受学同郡唐枢。

现代文:许孚远,字孟中,德清人,受业于同乡唐枢。

古文:嘉靖四十一年成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就改吏部。

现代文: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随即改为吏部主事。

古文:已,调北部。

现代文:其后,调北京吏部主事。

古文:尚书杨博恶孚远讲学,会大计京朝官,黜浙人几半,博乡山西无一焉。

现代文:吏部尚书杨博讨厌孚远讲学,乘考核京师朝官之时,将浙江的官员罢除了几乎一半,而杨博的家乡山西无一人罢黜。

古文:孚远有后言,博不悦,孚远遂移疾去。

现代文:孚远在背后议论此事,杨博不高兴,孚远便称病离去。

古文:隆庆初,高拱荐起考功主事,出为广东佥事,招大盗李茂、许俊美,擒倭党七十余辈以降,录功,赉银币。旋移福建。

现代文:隆庆初年,内阁首辅高拱举荐起用孚远为考功主事,出任广东佥事。他在广东招安了大盗李茂、许俊美等,并由他们擒拿倭寇七十余人,因功受赏,不久调至福建。

古文:神宗立,拱罢政,张居正议逐拱党,复大计京官。

现代文:神宗即位,高拱罢职,张居正任首辅,计划驱逐高拱的党羽,因而再度考核京官。

古文:王篆为考功,诬孚远党拱,谪两淮盐运司判官。

现代文:王篆为考功,诬陷孚远与高拱同党,贬为两淮盐运司判官。

古文:历兵部郎中,出知建昌府,暇辄集诸生讲学,引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

现代文:后历任兵部郎中、建昌知府。在建昌,闲暇时,招集诸生讲学,与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

古文:寻以给事中邹元标荐,擢陕西提学副使,敬礼贡士王之士,移书当路,并元卿、元锡荐之。

现代文:不久,由于给事中邹元标的举荐,提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对贡士王之士以最恭敬礼节接待,并致书当政者,荐举之士、元卿、元锡。

古文:后三人并得征,由孚远倡也。

现代文:后来,这三人为朝廷征用,是由于孚远的举荐。

古文:迁应天府丞,坐为李材讼冤,贬二秩,由广东佥事再迁右通政。

现代文:孚远调任应天府丞,因李材的诉冤案而获罪,降官阶二级,由广东佥事再调任右通政。

古文:二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现代文:万历二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古文:倭陷朝鲜,议封贡,孚远请敕谕日本,擒斩平秀吉,不从。

现代文:日本军队攻陷朝鲜,朝廷商议对日封贡事,孚远奏请谕令日本国王擒斩平秀吉,这个意见未被采纳。

古文:吕宋国酋子讼商人袭杀其父,孚远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

现代文:吕宋国酋长之子指控中国商人杀其父亲,孚远报告了朝廷,皇帝诏令斩杀凶手,厚赏来使。

古文:福州饥,民掠官府,孚远擒倡首者,乱稍定,而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劾孚远宜斥,帝不问。

现代文:福州发生饥荒,百姓劫掠官府,孚远擒斩首领,平定祸乱。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弹劾孚远,皇帝并不问罪。

古文:所部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

现代文:福建寺庙田地甚多,孚远将其十分之六没收入官有。

古文:又募民垦海坛地八万三千有奇,筑城建营舍,聚兵以守,因请推行于南日、彭湖及浙中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皆报可。

现代文:又募民开垦海地八万三千亩,筑城建营房,屯兵防守,并请将此法推行到南日、澎湖及浙中之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均得到朝廷的批准。

古文:居三年,入为南京大理卿,就迁兵部右侍郎,改左,调北部。

现代文:在福建三年,后调任南京大理寺卿,随即升兵部右侍郎,改左侍郎,又调任北京兵部左侍郎。

古文:甫半道,被论。

现代文:行至中途被弹劾。

古文:乞休,疏屡上,乃许。

现代文:他多次上书请求辞职返乡,最后才允准。

古文:又数年,卒于家,赠南京工部尚书,后谥恭简。

现代文:在家数年而逝,赠南京工部尚书,后谥恭简。

古文:孚远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

现代文:孚远深信良知之说,而厌恶把良知之学引入佛学。

古文:知建昌,与郡人罗汝芳讲学不合。

现代文:任建昌知府时,与该府人罗汝芳所讲之学不合。

古文:及官南京,与汝芳门人礼部侍郎杨起元、尚宝司卿周汝登,并主讲席。

现代文:在南京做官时,与汝芳门人礼部侍郎杨起元、尚宝司卿周汝登,一同主持讲座。

古文:汝登以无善无恶为宗,孚远作《九谛》以难之,言: 文成宗旨,原与圣门不异,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立论至为明析。

现代文:汝登以性无善无恶为基本思想,孚远做《九谛》来进行辩驳,文中说: 文成公的宗旨原与圣人之徒无异,认为性无有不善,故知无有不良,良知即存在于未表现出来之前,其主论至为明白清楚。

古文: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盖指其未发时,廓然寂然者而言之,止形容得一静字,合下三语,始为无病。

现代文:所谓 无善无恶心之体 一语,是指良知未显现出来时寂静存在而言,止表明为一 静 字,与下面三句话连读才没有问题。

**古文:今以心意知物,俱无善恶可言者,非文成之正传也。 **

现代文:如今说以心意知物,皆无善恶可言,这不是对文成学术思想的真正继承。

古文:彼此论益龃龆。

现代文:彼此争辩,意见更加不合。

古文:而孚远抚福建,与巡按御史陈子贞不相得,子贞督学南畿,遂密讽同列拾遗劾之。

现代文:孚远在巡抚福建时,又与巡按御史陈子贞的意见不合,子贞督学南京时,暗示同僚收集材料弹劾孚远。

古文:从孚远游者,冯从吾、刘宗周、丁元荐,皆为名儒。

现代文:随从孚远求学者有冯从吾、刘宗周、丁元荐,皆为当时名儒。

古文:尤时熙,字季美,洛阳人。

现代文:尤时熙,字季美,洛阳人。

古文:生而警敏不群,弱冠举嘉靖元年乡试。

现代文:禀性机灵,但不合群。嘉靖元年,他正二十岁,乡试中举。

古文:时王守仁《传习录》始出,士大夫多力排之,时熙一见叹曰: 道不在是乎?

现代文:这时王守仁的《传习录》刚问世,士大夫多极力排斥,时熙一看惊叹道 :道不就在其中吗?

古文:已而以疾稍从事养生家。

现代文:过去我致力于词章,是舍本求末。 其后,因有病在家调养。

古文:授元氏教谕,父丧除,改官章丘,一以致良知为教,两邑士亦知新建学。

现代文:授元氏县教谕。父死守丧,期满改在章丘任职。一贯以良知之学来教育诸生。

古文:入为国子博士,徐阶为祭酒,命六馆士咸取法焉。居常以不获师事守仁为恨,闻郎中刘魁得守仁之传,遂师事之。

现代文:入京为国子监博士,徐阶为国子监祭酒。时熙常以不能面受守仁教导为憾事,闻郎中刘魁得守仁之真传,于是拜魁为师。

古文:魁以直言锢诏狱,则书所疑,时时从狱中质问。

现代文:魁因直言亟谏而被诏令下狱,时熙读书中遇到疑难便经常到狱中去求教。

古文:寻以户部主事榷税浒墅,课足而止,不私一钱。

现代文:不久,时熙以户部主事之职在浒墅征税,课足而止,自己不私取一文。

古文:念母老,乞终养归,遂不出,日以修己淑人为事,足未尝涉公府。

现代文:因挂念老母,请求归家奉养,从此不再出来做官,每天自我修养,良善待人,从不涉足官府。

古文:斋中设守仁位,晨兴必焚香肃拜,来学者亦令民谒。

现代文:书斋中,设立守仁牌位,清晨起床便焚香膜拜,来向他求学的也令他们拜谒。

古文:晚年,病学者凭虚见而忽躬行,甚且越绳墨自恣,故其论议切于日用,不为空虚隐怪之谈。

现代文:晚年深恶一些学者尚空谈而忽视躬身实践,而且其行为越出规范,放纵不羁,故其议论针对所见的社会现象,不做空泛奇怪之谈。

古文:卒于万历八年,年七十有八,学者称西川先生。

现代文:逝于万历八年,终年七十八岁。学者称他为 西川先生 。

古文:来知德,字矣鲜,梁山人。

现代文:其弟子以孟化鲤最著名,自有传。来知德,字矣鲜,梁山人。

古文:幼有至行,有司举为孝童。

现代文:自幼品行优良,官府荐举为孝童。

古文:嘉靖三十一年举于乡。

现代文:嘉靖三十一年乡试中举。

古文:二亲相继殁,庐墓六年,不饮酒茹荤。

现代文:双亲相继去世,他在墓边守孝六年,不饮酒、不食荤。

古文:服除,伤不及禄养,终身麻衣蔬食,誓不见有司。

现代文:虽守孝期满,由于想到未来及做官以俸禄养亲,因而终身穿孝服,吃素食,誓不见政府官吏。

古文: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

现代文:其学说以 致知 为本,以尽人伦为要。

古文:所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心学晦明解》诸书,而《周易集注》一篇用功尤笃。

现代文:其著作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心学晦明解》等。在其《周易集注》一书中,尤下功夫。

古文:自言学莫邃于《易》。

现代文:自言对《易》学得最深。

古文:初,结庐釜山,学之六年无所得。

现代文:原在釜山建屋居住,闭门学了六年而无所得。

古文:后远客求溪山中,覃思者数年,始悟《易》象。

现代文:后远至求溪山中深思了六年,才明白《易》中的卦象。

古文:又数年始悟文王《序卦》、孔子《杂卦》之意。

现代文:又数年才懂得文王《序卦》、孔子《杂卦》的意思。

古文:又数年始悟卦变之非。

现代文:又数年才明白卦变的错误。

古文:盖二十九年而后书成。

现代文:共费时二十九年才写出《周易集注》一书。

古文:万历三十年,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合词论荐,特授翰林待诏。

现代文:万历三十年,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联合上章举荐,特授翰林待诏。

古文:知德力辞,诏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给米三石,终其身。

现代文:知德坚决辞谢。诏令以所任官职退休,地方官府每月给米三石,直到去世为止。

古文:邓元锡,字汝极,南城人。

现代文:邓元锡,字汝极,江西南城人。

古文:十五丧父,水浆不入口。十七行社仓法,惠其乡人。

现代文:十五岁丧父,十七岁行 社仓法 ,对乡里贫民赈济。

古文:已为诸生,游邑人罗汝芳门,又走吉安,学于诸先达。

现代文:向同邑人罗汝芳登门求教,去吉安向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求学。

古文:嘉靖三十四年举于乡,复从邹守益、刘邦采、刘阳诸宿儒论学。

现代文:嘉靖三十四年乡试中举,又从邹守益、刘邦采、刘阳等这些素有声望的学者讨论学问。

古文:后不复会试,杜门著述,逾三十年,《五经》皆有成书,闳深博奥,学者称潜谷先生。

现代文:后不参加会试,闭门著述时达三十年,对《五经》均有著述,广大精深,学者称他 谷先生 。

古文:休宁范涞知南城时,重元锡。

现代文:休宁的范涞为南城知县时,器重元锡。

古文:后为南昌知府,万历十六年入觐,荐元锡及刘元卿、章潢于朝。

现代文:范涞后为南昌知府,万历十六年入京朝见皇帝时,向朝廷举荐元锡及刘元卿、章潢。

古文:南京祭酒赵用贤亦请征聘,如吴与弼、陈献章故事。

现代文:南京国子监祭酒赵用贤也奏请聘用元锡,如以前聘用吴与弼、陈献章一样。

古文:得旨,有司起送部试,元锡固辞。

现代文:朝廷旨令当地官府送元锡到部考试,元锡坚决不肯。

古文:明年,御史王道显复以元锡、元卿并荐,且请仿祖宗征辟故事,无拘部试。

现代文:第二年,御史王道显又举荐元锡、元卿,且请仿效祖宗征用的前例,不必送部考试。

古文:诏令有司问病,痊可起送赴部,竟不行。

现代文:这时,元锡有病,朝廷诏令地方政府,待病愈送部,元锡仍未去。

古文:二十一年,巡按御史秦大夔复并荐二人,诏以翰林待诏征之,有司敦遣上道,甫离家而卒。

现代文:万历二十一年,巡按御史秦大夔又举荐二人,诏令征为翰林待诏。地方官府催他起程,但刚离家即卒。

古文:乡人私谥文统先生。

现代文:本乡人民称他为 文统先生 。

古文:元锡之学,渊源王守仁,不尽宗其说。

现代文:元锡之学,渊源于王守仁,但又不完全秉承守仁的学说。

古文:时心学盛行,谓学惟无觉,一觉即无余蕴,九容、九思、四教、六艺皆桎梏也。

现代文:当时,心学盛行,认为感到世界空虚无物才是学问,否则就没有什么深奥之处。九容、九思、四教、六艺都是做学问的桎梏,元锡极力排斥。

古文:元锡力排之,故生平博极群书,而要归于《六经》。

现代文:他生平博览群书,而归宗于《六经》。

古文:所著《五经绎》、《函史上下编》、《皇明书》,并行于世。

现代文:所著《五经绎》、《函史上下编》、《皇明书》,均流行于世。

古文:元卿,字调父,安福人。

现代文:刘元卿,字调父,安福人。

古文:举隆庆四年乡试,明年会试,对策极陈时弊,主者不敢录。

现代文:隆庆四年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在对策中,陈述当时弊政,主考官不敢录取。

古文:张居正闻而大怒,下所司申饬,且令人密诇之,其人反以情告,乃获免。

现代文:张居正闻后大怒,令当地官府告诫元卿,且派人秘密侦察,侦察的人反倒为他说情,因而获免。

古文:既归,师同邑刘阳,王守仁弟子也。

现代文:归家后拜同乡王守仁弟子刘阳为师。

古文:万历二年,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名,务以求道为事。

现代文:万历二年会试落第,从此绝意于科举之途,而以求道为事。

古文:既累被荐,乃召为国子博士。

现代文:后累被推荐,朝廷召为国子监博士。

古文:擢礼部主事,疏请早朝勤政,又请从祀邹守益、王艮于文庙,厘正外蕃朝贡旧仪。寻引疾归,肆力撰述,有《山居草》、《还山续草》、《诸儒学案》、《贤弈编》、《思问编》、《礼律类要》、《大学新编》诸书。

现代文:升礼部尚书,疏请皇帝早朝勤政。订正旧有的外蕃朝贡礼仪。不久,称病回家,致力于著述,撰有《山居草》、《还山续草》、《诸儒学案》、《贤弈编》、《思问编》、《礼律类要》、《大学新编》等书。

古文:潢,字本清,南昌人。

现代文:章潢,字本清,南昌人。

古文:居父丧,哀毁血溢。

现代文:父死服丧,哀痛欲绝。

古文:构此洗堂,联同志讲学。

现代文:建 此洗堂 ,联络同志讲学其中。

古文:辑群书百二十七卷,曰《图书编》。

现代文:纂辑群书一百二十七卷,名曰《图书编》。

古文:又著《周易象义》、《时经原体》、《书经原始》、《春秋窃义》、《礼记劄言》、《论语约言》诸书。

现代文:著有《周易象仪》、《诗经原体》、《书经原始》、《春秋窃义》、《礼记答刂言》、《论语约言》等书。

古文:从游者甚众。

现代文:随从他求学的甚多。

古文:数被荐,从吏部侍郎杨时乔请,遥授顺天训导,如陈献章、来知德故事,有司月给米三石赡其家。

现代文:多次被荐举。从吏部侍郎杨时乔的奏请,按陈献章、来知德的成例,遥授为顺天训导,当地官府每月给米三斗以供养家。

古文:卒于万历三十六年,年八十二。

现代文:卒于万历三十六年,年八十二岁。

古文:其乡人称潢自少迄老,口无非礼之言,身无非礼之行,交无非礼之友,目无非礼之书,乃私谥文德先生。

现代文:乡里人说,潢对人无论老少,口无非礼之言,身无非礼之行,交无非礼之友,目不看非礼之书,他们私谥潢 文德先生 。

古文:自吴与弼后,元锡、元卿、潢并蒙荐辟,号 江右四君子 。

现代文:自吴与弼之后,元锡、元卿、潢,都蒙举荐征召,号称 江右四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