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九

古文:道浚既官锦衣,以忠臣子见重,屡加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

现代文:张道浚,张铨之子。铨死后,朝廷授道浚锦衣卫指挥佥事。因是忠臣之子,受到重视,加都指挥佥事,负责卫所。

古文:顾与阉党杨维垣等相善,而受王永光指,攻钱龙锡、成基命等,为公论所不予。

现代文:他与阉党杨维垣等人相好,受王永光的指使,攻击钱龙锡、成基命等人,故为公论所不容。

古文:寻以纳贿事败,戍雁门。

现代文:不久,因受贿而被贬戍雁门关。

古文:流贼起,山西巡抚宋统殷檄道浚军前赞画。

现代文:农民大起义爆发,山西巡抚宋统殷令道浚参与军事策划。

古文:道浚家多壮丁,能御贼。

现代文:道浚家丁多,能抵抗义军。

古文:崇祯五年四月,贼犯沁水,宁武守备猛忠战死。

现代文:崇祯五年四月,农民起义军进攻沁水,宁武守备猛忠战死。

古文:道浚遣游击张瓒驰援,贼乃退。

现代文:道浚派游击张瓒赶去援救,义军撤退。

古文:八月,紫金樑、老回回、八金刚等以三万众围窦庄,谋执道浚以胁巡抚。

现代文:八月,义军紫金梁、老回回、八金刚等部,以三万大军围攻窦庄,计划生擒道浚以威胁巡抚,但多次进攻不利。

**古文:道浚屡败贼,贼乃欲因道浚求抚。紫金樑请见,免胄前曰: 我王自用也,误从王佳胤至此。 **

现代文:义军又打算通过道浚向朝廷请求招安。紫金梁求见道浚,声称他名叫王自用,是误随王佳胤至此。

**古文:又一人跽致辞曰: 我宜川廪生韩廷宪,为佳胤所获,请誓死奉约束。 **

现代文:同去的另一人也向道浚表白,他是宜川廪生韩廷宪,为佳胤所俘,今后愿誓死受道浚的管束。

古文:道浚劳遣之,而阴使使啗廷宪图贼。

现代文:道浚慰劳他们,叫他们回去,暗中使人去利诱韩廷宪为谋取义军的内应。

古文:贼至旧县,守约不动,廷宪日惎紫金樑就款,未决。

现代文:农民起义军至旧县,遵守与明朝官军所订的规约,按兵不动。廷宪每天催促紫金梁接受招安,紫金梁等还犹豫不决。

古文:官军袭之,贼怒,尤廷宪,遂败约,南突济源,陷温阳。

现代文:官军发动进攻,义军大怒,责怪廷宪,毁约南攻济源,攻陷温阳。

古文:九月,廷宪知紫金樑疑己,思杀之以归,约道浚伏兵沁河以待。

现代文:九月,廷宪知紫金梁已对他有怀疑,想杀他投降官军,约道浚在沁河伏兵接应。

古文:窦庄东面河,道浚潜渡上流,绕贼后大噪,贼骇遁去。

现代文:道浚遣所部刘伟去。当晚,义军攻打生员盖汝璋庄院时,廷宪知道他投降官军的事败露,与刘伟逃跑了。

古文:未几,官军扼贼陵川,师溃,道浚据九仙台以免。

现代文:义军追到沁河边,遭到官军的伏击,滚山虎等六人战死。义军屯驻于沁河边,道浚从上游偷渡,绕义军后方,喊声大起,义军撤退。

古文:十二月,廷宪知紫金樑、乱世王有隙,纵谍遣书间之。

现代文:不久,官军在陵川为义军大败,道浚逃到九仙台。十二月,韩廷宪探知紫金梁与乱世王不和,便进一步施离间计。

古文:乱世王果疑,遣其弟混世王就道浚乞降。

现代文:乱世王果然中计,怀疑紫金梁,派其弟混世王向道浚求降。

古文:时统殷以失贼罢,许鼎臣来代,主进讨。

现代文:这时,宋统殷因讨义军不利而被罢职,由许鼎臣接替山西巡抚,他主张进讨。

**古文:道浚权词难之曰: 斩紫金樑以来,乃得请。 **

现代文:道浚有意为难混世王,要他先斩紫金梁再来归顺。

古文:混世王怏怏去,贼众遂分部掠诸郡县。

现代文:混世王怏怏地回去了。义军分兵进攻山西各郡县。

古文:明年三月,官军蹑贼,自阳城而北。

现代文:崇祯六年三月,官军自阳城向北尾追义军。

古文:道浚设伏三缠凹,擒贼渠满天星等,巡抚鼎臣奏道浚功第一。

现代文:道浚设伏兵于三缠凹,俘获义军首领满天星等。巡抚许鼎臣奏报道浚一等功。

古文:都司徐国全闻之,亦自经公署。

现代文:八月,义军攻陷沁水,道浚率家兵三百人反击,义军退十五里,副使王肇生上报道浚功劳。

古文:事闻,赠光禄卿,再赠大理卿,赐祭葬,谥忠愍,世荫锦衣百户。

现代文:道浚从前得罪了朝廷谏官,企图用军功来洗掉他身上的污点,而谏官仍弹劾他擅离军伍,冒领军功。

古文:国全赠恤如制。

现代文:巡按御史冯明弹劾他失守沁水城,无功可言。

古文: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

现代文:朝廷令他去戍守海宁卫。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

古文: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现代文: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寿光知县。

古文:授寿光知县,教民垦荒,招集流亡三千家。

现代文:他在寿光教民垦荒,招集流亡百姓三千余家。

古文:历户部主事、员外郎。

现代文: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

古文:迁永平知府,浚泺河,筑长堤。裁抑税使高淮,不敢大横。

现代文:在任永平知府时,疏浚滦河,修筑长堤,裁制税使高淮,使他不敢肆意横行。

古文:迁天津兵备副使,平巨盗董时耀。

现代文:后调任天津兵备副使,平息大盗董时耀。

古文:转神木参政,屡破套寇沙计。

现代文:又转任神木参政,多次击破 套寇 沙计。

古文:以嫡母忧归,补蓟州道,坐调兵忤主者意,被劾归。

现代文: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孝期满,补任蓟州道参政,因在调兵中违背主帅意图,被罢官归家。

古文:熊廷弼、王化贞构隙,邦佐知辽事必败,累乞归。

现代文:天启元年,清军攻破辽阳,起任邦佐为参政,分守广宁。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合,邦佐因而预料辽东用兵必败,多次请求准假归养八十老母。

古文:方报允,而化贞弃广宁逃。

现代文:刚被批准,化贞弃广宁逃跑。

古文:众谓邦佐既请告,可入关。

现代文:守军将士看到邦佐又已请假,军无统帅,便打算撤回关内。

**古文:邦佐叱曰: 吾一日未去,则一日封疆臣也,将安之! **

现代文:邦佐厉声阻止: 我一日不走,便是一日封疆之臣,你们要向哪里走!

古文:夜作书诀母,策骑趋右屯谒廷弼,言: 城中虽乱,敌尚未知。亟提兵入城,斩一二人,人心自定。

现代文:连夜写信给母亲,表示誓死保卫疆土。他赶到右屯去拜见熊廷弼,对他说: 广宁城中虽乱,好在敌人还不知道,应尽快提兵入城,斩一二逃跑者,人心自定。

**古文:公即不行,请授邦佐兵赴难。 **

现代文:如果公不去,请给我邦佐一支人马去抵御清军。

古文:廷弼不纳,偕化贞并走。

现代文:廷弼没有接受他的要求,而是同化贞一样离开防地。

古文:邦佐仰天长叹,泣语从者曰: 经、抚俱逃,事去矣。

现代文:邦佐仰天长叹,对随行人员说: 经略、巡抚都走了,大势已去。

古文:松山吾守地,当死此。

现代文:松山是我的防守之地,与防地共存亡。

**古文:汝归报太夫人。 **

现代文:你回去禀告太夫人。

古文:帝赠献明、天球光禄少卿,泽光禄丞,俱荫一子。

现代文:解印自尽。仆人高永说: 主人死,怎能没有仆从。 也自尽了。朝廷赐祭葬,赠光禄卿,再赠太仆卿,谥忠节。

古文:元雅以大吏失城,赠恤不及。张春,字泰宇,同州人。

现代文:荫后代为锦衣卫百户,建祠宣武门外,与张铨、何廷魁一同祭祀。张春,字泰宇,同州人。

古文:万历二十八年举于乡。

现代文:万历二十八年乡试中举,曾任刑部主事。

古文: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

现代文:他很注意德行修养,善谈兵法。

古文: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现代文:天启二年,辽东辽西尽为清军占领,朝廷急需守边将才,升张春为山东佥事,兼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古文: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

现代文:这时大军屯驻山海关,永平为来往要道,兵马络绎不绝,关外难民也云集于此。

古文: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

现代文:春运筹有方,事情办得合理,又不扰害百姓。

古文: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

现代文:历任副使、参政,最后又回到原来官职。

古文: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

现代文: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酋长汪烧饼,率兵窥探桃林口,春督率守将生擒三人。

古文: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现代文:烧饼到关前道歉,愿受惩罚,还表示誓死不敢反叛朝廷。

古文:崇祯元年改关内道。

现代文:崇祯元年,改任关内道兵备。

古文: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

现代文:兵部尚书王在晋听信流言,说春好杀人,一天斩首十二人。

古文: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

现代文:春上书申辩,关内百姓为他诉冤。

古文:在晋复劾其通奄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

现代文:在晋又弹劾他与太监有勾结,克扣军饷,将他革职,交司法衙门惩办。

古文: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

现代文:督师袁崇焕认为张春廉洁,不同意惩办。

古文:御史李炳言: 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

现代文:御史李炳认为,春平时疾恶如仇,故为人所中伤。

**古文: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 **

现代文:是不是有滥杀行为,一调查便会明白,用不着提审。

古文:不从。

现代文:皇帝不同意。

古文: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现代文:第二年司法衙门报告说,弹劾张春的罪状,均查无实据,于是将他释放。

古文: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

现代文:崇祯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任春为永平兵备。

古文:春言: 永平统五县一州,今郡城及泺州、迁安并失,昌黎、乐亭、抚宁又关内道所辖。臣寄迹无所,当驻何城?

现代文:春奏称 :永平统辖五县一州,今郡城及滦州、迁安都失守,昌黎、乐亭、抚宁又为关内道所管辖,臣没有立足之地,应当驻于何城?

古文:臣以兵备名官,而实无一兵,操空拳入虎穴,安能济事。

现代文:臣有兵备之名,而实际上无一兵一卒,赤手空拳,深入虎穴,怎能有济于事。

古文:乞于赴援大将中,敕一人与臣同事,臣亦招旧日义勇率之自效。

现代文:求在赴援大将中,令一人与臣同事,臣招旧日义勇,率领他们为朝廷效力。

古文: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现代文:臣已决心与永平共存亡,不敢有丝毫回避。

**古文:但必求实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

现代文:但必须求得实际上于保卫边疆有利,这就是臣以拳拳忠心以报圣上,以尽臣职。

古文: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

现代文:还说兵机不可泄露,请准予朝见皇上,面陈战略。

古文: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

现代文:皇帝准许,他当面向皇上陈述了自己的意见,皇帝认为很好,升他为参政。

古文: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现代文:随后,春同诸将收复了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负责兵备事,候巡抚开缺时再补任。

古文:时乙榜起家者多授节钺,而春独需后命,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现代文:这时,凡以科举考试中乙榜起家的人,多半授有官职,而唯独张春还要待命,是因为他在朝中无援,永平大战之后,百姓贫困,春尽心抚恤,所以人民更加怀念他。

古文: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

现代文:崇祯四年八月,清兵围攻大凌河畔之新城,命春督率总兵吴襄、宋伟去援救。

古文: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

现代文:九月二十四日渡过小凌河,经三日到达长山,距城十五里。

古文: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

现代文:清军以二万骑兵来迎战。两军交锋,枪炮齐发,声震天地。

古文: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现代文:春营受到冲击,诸军皆败。春收集被击溃的军士再立营。

古文: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

现代文:忽然风起云涌,春命纵火,火势甚大。又突然大雨,风向逆转,明官军士卒被烧死很多。

古文: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

现代文:过了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战,宋伟不能支持,退走。

古文: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

现代文: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恭大湖等三十三人被俘,部卒死者无数。

古文:令薙发,不从。居右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现代文:他们见了清太宗皇太极,都行君臣跪拜礼,只有张春直立不跪,绝食三日。

古文:初,襄等败书闻,以春守志不屈,遥迁右副都御史,恤其家。春妻翟闻之,恸哭,六日不食,自缢死。

现代文:只是由于看守者恳切劝解,又为清太宗的诚意所感动,才食一餐。令他剃发,不肯,住在古庙内,穿着明朝衣冠,以表示他不失对朝廷的忠心,最后自杀而死。

古文:张秉文,字含之,桐城人。

现代文:张秉文,字含之,桐城人。

古文:祖淳,官参政,事具《循吏传》。秉文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福建右参政,与平海寇李魁奇。

现代文: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任福建右参政,参与平息海寇李魁奇。

古文:崇祯中,历广东按察使,右布政使,调山东为左。

现代文:崇祯年间,历任广东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

古文:十一年冬,大清兵自畿辅南下。本兵杨嗣昌檄山东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于是济南空虚,止乡兵五百,莱州援兵七百,势弱不足守。

现代文:崇祯十一年冬,清兵自畿辅南下,杨嗣昌令山东巡抚颜继祖调防德州,于是济南空虚,只有乡兵五百人及莱州援兵七百人,势单力薄,不足以守城。

古文:巡按御史宋学朱方行部章丘,闻警驰还,与秉文及副使周之训、翁鸿业,参议邓谦,盐运使唐世熊等议守城,连章告急于朝。

现代文:巡按御史宋学朱正巡视章丘,闻清军至,忙回到省城济南,与秉文及副使周之训、翁鸿业、参议邓谦、盐运使唐世熊等商议守城,连续上书朝廷告急。

古文:嗣昌无以应,督师中官高起潜拥重兵临清不救,大将祖宽、倪宠等亦观望。

现代文:杨嗣昌屯兵不动,督师宦官高起潜在临清拥有重兵,但不救援济南,大将祖宽、倪宠等也都一旁观望。

古文:大清兵徇下州县十有六,遂临济南。秉文等分门死守,昼夜不解甲,援兵竟无至者。

现代文:清军攻下十六州县,兵临济南城下,秉文等分门死守,昼夜不解铠甲,而援兵始终未来。

古文:明年正月二日,城溃,秉文擐甲巷战,已被箭,力不能支,死之。

现代文:崇祯十二年正月二日,济南被清军攻陷,秉文率兵巷战,不幸中箭阵亡。其妻妾均投大明湖自尽。

古文:烟举进士,历户部主事,解职归。及城失守,力抗,子凤苞以身翼之,皆被杀。

现代文:宋学朱、周之训、邓谦、唐世熊及济南知府苟好善、同知陈虞胤、通判熊烈献、历城知县韩承宣等人,皆殉国难,德王朱由枢被俘。

古文:妻赵触柱死。弘绪历车驾郎中,遇变死。

现代文:秉文赠太常寺卿,之训、谦赠光禄寺卿,承宣赠光禄寺少卿,为他们建祠祭祀。学朱死,但未见尸,翁鸿业及推官陆灿不知下落。

古文:邓藩锡,字晋伯,金坛人。

现代文:邓藩锡,字晋伯,金坛人。

古文: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兵部主事。

现代文:崇祯七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主事,十五年,调任兖州知府。

古文:夫城郭者,我之命也。财贿者,人之命也。我不能畀彼以命,而望彼畀我以命乎?

现代文:城郭是我们的生命,钱财是百姓的生命。如果我们不给他们生命,又怎能期望他们给我们生命?

**古文:王诚散积储以鼓士气,城犹可存。不然,大事一去,悔无及矣。 **

现代文:王真能以所积蓄的金钱粮食来激励士气,城就可保,不然大势一去,悔之不及了。

古文:王不能从。

现代文: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

古文:藩锡与监军参议王维新,同知谭丝、曾文蔚,通判阎鼎,推官李昌期,滋阳知县郝芳声,副将丁文明,长史俞起蛟及里居给事中范淑泰等分门死守。

现代文:藩锡与监军参议王维新,同知谭丝、曾文蔚,通判阎鼎,推官李昌期,滋阳知县郝芳声,副将丁文明,长史俞起蛟及还乡闲住的给事中范淑泰等,分门死守。

古文:至十二月八日,力不支,城破,维新犹力战,被二十一创乃死。

现代文:至十二月八日,城被攻破,维新力战,受伤二十一处阵亡。藩锡不降,被杀。

古文:事闻,赠维新光禄卿,藩锡太仆少卿,昌期佥事,余赠恤有差。

现代文:朝廷赠维新光禄卿,藩锡太仆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