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九

古文: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古为窦地、的巴、东川、大雄诸甸,皆唐乌蒙裔也。

现代文:乌蒙、乌撒、东川、芒部,是古代的窦地、的巴、东川、大雄各甸,都是唐朝乌蒙人的后裔。

古文:宋有封乌蒙王者。

现代文:宋朝时,还有人被封为乌蒙王。

古文:元初置乌蒙路,遂以东川、芒部皆隶于乌蒙、乌撒等处宣慰司。

现代文:元朝初年设置乌蒙路,便把东川、芒部隶属于乌蒙、乌撒等地的宣慰司。

古文:乌撒富盛甲诸部,元时尝置军民总管府,而于东川置万户府。

现代文:在各部之中,数乌撒最富裕强盛,元朝时曾在该地设置军民总管府,在东川则设置万户府。

古文:地势并在蜀之东南,与滇、黔坏土相接,皆据险阻深,与中土声教隔离。

现代文:乌撒、东川都位于蜀的东南方,与滇、黔相接,地势险恶,他们的声音和教化都与中原不同。

古文:明太祖既平蜀,规取云南,大师皆集于辰、沅,欲并剪诸蛮以通蜀道。

现代文:明太祖平定蜀地后,想攻取云南,便把大军都集中到辰州、沅州,试图削弱各蛮族的势力以打通往蜀地的道路。

古文:洪武十四年遣内臣赍敕谕乌蒙、乌撒诸部长曰: 西南诸部,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

现代文:洪武十年皇帝派宦官带着诏书去见乌蒙、乌撒各部的酋长,说 :西南地区各部落,从古到今,无不向中国朝觐进贡。

古文:朕受天命为天下主十有五年,而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诸部长犹桀骜不朝。

现代文:我接受天命成为天下的主人已经有十五年了,而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各部落酋长还桀骜不驯,不来朝觐我。

古文:朕已遣征南将军颍川侯、左副将军永昌侯、右副将军西平侯率师往征。

现代文:我已经派遣征南将军颍川侯、左副将军永昌侯、右副将军西平侯带领军队前来征讨。

古文:犹恐诸部长未喻朕意,故复遣内臣往谕。

现代文:但怕你们各部的酋长还没理解我的意思,所以再派遣宫中的大臣前来告诉你们。

古文:如悔罪向义,当即躬亲来朝,或遣人入贡,亟摅诚款,朕当罢兵,以安黎庶。

现代文:如果你们悔罪向我投诚,就应当立即亲自来朝觐我,或者派人来向朝廷献贡物,快点抒发投诚的意向,我就停止发兵,以便黎民百姓安生乐业。

**古文:尔共省之。 **

现代文:你们可以一起检讨一下这件事。

古文:时征南将军傅友德已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师五万,由永宁趋乌撒,复自率师由曲靖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捣乌撒。

现代文:此时,征南将军傅友德已经派遣都督胡海洋等人带五万军队,从永宁向乌撒进发;又亲自率兵从曲靖沿着格孤山向南,与永宁的军队相通,直捣乌撒。

古文:时元右丞实卜闻海洋兵至,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

现代文:这时,元朝的右丞相实卜听到胡海洋的军队已到,便聚集军队到赤水河抵抗。

古文:及闻大军继进,皆遁。

现代文:又听到明朝的大军继续开进来了,便都逃跑了。

古文:友德令诸军筑城,版闸方具,蛮寇大集。

现代文:傅友德命令各军修筑城墙。待到刚刚收集到筑墙用的夹板和闸时,蛮族人全集中起来并围了过来。

古文:友德屯兵山冈,持重以待。

现代文:傅友德把军队安扎在山冈上,慎重地观察着局势。

古文:既知士勇可用,乃纵兵接战。

现代文:等了解到自己的土兵还有勇气打仗时,便派军队与蛮族人接战。

古文:有芒部土酋率众来援,实卜兵与合,锋甚锐。

现代文:有芒部的酋长率人来增援,实卜的军队与芒部酋长会合后,锋头很锐利。

古文:大军鼓噪而前,其酋长多中槊坠马死。

现代文:明朝大军擂鼓呐喊着前进,蛮族的酋长多被长矛击中坠马而死。

古文:大军益奋,蛮众力不支,大溃,斩首三千,获马六百,实卜率众遁。

现代文:明朝大军更加奋勇,蛮族人力不可支,大量逃散,明军斩杀了三千敌人,缴获马匹六百。实卜率着众人逃跑了。

古文:遂城乌撒,克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詟,皆望风降附。

现代文:于是明军便在乌撒筑城,攻克七星关,打通通向毕节的道路;又攻克了可渡河。这样东川、乌蒙、芒部的各蛮族都受到震慑,望风归降。

古文:十五年置东川、乌撒、乌蒙、芒部诸卫指挥使司,诏谕诸部人民。

现代文:洪武十五年设置东川、乌撒、乌蒙、芒部各卫指挥使司,皇帝下诏将此告诉各部落的人民。

古文:以云南已降附,宜益效顺中国,以享升平。

现代文:因为云南已向朝廷投降归附,所以应该更加顺从朝廷,以便享受太平。

古文:复谕诸部长曰: 今置邮传通云南,宣率土人,随其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各广十丈,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

现代文:不久,皇帝下诏书给各部酋长说: 现今我们设置的邮传通向云南,你们应该带领当地人民,随你们的疆界远近开筑道路。所开的道路要有十丈宽,以古法为准,每六十里设一个驿站。

**古文:符至奉行。 **

现代文:等到令符一到你们就开始筑路。

古文:又敕征南将军友德等曰: 乌蒙、乌撒、东川、芒部诸酋长虽已降,恐大军一还,仍复啸聚。

现代文:给征南将军傅友德等人下诏说 :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各酋长虽然已经投降,但怕军队一撤回,他们又聚在一起叛乱。

**古文:符到日,悉送其酋长入朝。 **

现代文:所以在令符到达的那天,你们全部护送他们的酋长进京城朝觐。

**古文:又谕以贵州已设都指挥使,然地势偏东,今宜于实卜所居之地立司,以便控制,卿其审之。 **

现代文:并又说 :贵州已经设置了都指挥使,但那里地处偏远,现今应该在原实卜居住的地方成立一个司,以便于控制,你们可仔细考虑此事。

古文:已,乌撒诸蛮复叛,帝谕友德曰: 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即有此变,朕前已虑之,今果然。

现代文:之后,乌撒各蛮族人又叛乱,皇帝对傅友德说 :乌撒各蛮族是看到官军都分散驻扎了,才发生现在的变乱的。我以前曾考虑过这种情况,现今果然发生了。

古文:然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

现代文: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等,是一定要坚守的,而东川、芒部、乌蒙等地,不可慌忙地守。

**古文:且留屯大军荡埽诸蛮,戮其渠长,方可分兵守御耳。 **

现代文:况且,只有把大军留屯下来,扫荡各蛮族,杀死他们的长官,才能分兵守卫。

古文:乃命安陆侯吴复为总兵,平凉侯费聚副之,征乌撒、乌蒙诸叛蛮。

现代文:于是便任命安陆侯吴复为总兵,平凉侯费聚为副总兵,征讨乌撒、乌蒙等叛乱的蛮族。

古文:并谕勿与蛮战于关索岭上,当分兵掩袭,直捣其巢,使彼各奔救其家不暇,必不敢出以抗大师。

现代文:皇帝又告诫傅友德等不要与蛮族在关索岭上战斗,应当分开兵力掩护袭击,直捣他们的老巢,使他们各自奔回老家去救其家人,不敢顾及外面,这样他们一定不敢出来抗击明朝的大军。

古文:俟三将军至,破擒之。

现代文:等到三位将军都到了,再攻破敌人防线,捉拿他们。

古文:是月,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自大理还军,会友德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万计,余众悉遁,复追击破之。

现代文:该月,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从大理回师,与傅友德会合后袭击乌撒,大败敌人,斩杀敌人三万多。缴获马、牛、羊数以万计。其余的敌人全都逃跑,明军又追击并打败他们。

古文:帝谕友德等,师捷后,必戮其渠魁,使之畏惧。搜其余党,绝其根株,使彼智穷力屈,诚心款附,方可留兵镇守。

现代文:皇帝告诉傅友德等人,在军队获胜后,一定要杀其长官,使他们害怕,并搜寻余党,断绝祸根,使他们智力穷尽而力量削弱,诚心诚意地投诚依附于朝廷,这样才能留兵把守。

古文:又谕宜乘兵势修治道途,令土酋谕其民,各输粮一石以给军,为持久计。

现代文:又告诉他们应该乘着军队的胜势修筑道路,并让当地酋长告诉当地百姓,每户各输送粮食一石给军队,作为长久的考虑。

古文:十六年以云南所属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

现代文:洪武十六年将云南所属的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

古文:乌蒙、乌撒、东川、芒部诸部长百二十人来朝,贡方物。

现代文: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各部落酋长一百二十人来京城朝觐皇上,贡献土产。

古文:诏各授以官,赐朝服、冠带、锦骑、钞锭有差。

现代文:皇帝下诏各按他们的等级授以官衔、朝服、冠带、锦绮和钞锭。

古文:其乌撒女酋实卜,加赐珠翠。

现代文:给乌撒部落的女酋长实卜,加赐珍珠翡翠。

古文:芒部知府发绍、乌蒙知府阿普病卒,诏赐绮衣并棺殓之具,遣官致祭,归其柩于家。

现代文:芒部的知府发绍、乌蒙的知府阿普病逝,皇帝下诏赐予绮衣和殓尸的棺木,派官员去致祭,并把他们的灵柩送到家。

古文:十七年割云南东川府隶四川布政府司,并乌撒、乌蒙、芒部皆改为军民府,而定其赋税。

现代文:十七年割出云南的东川府,使其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并把乌撒、乌蒙、芒部都改为军民府,确定其赋税定额。

古文:乌撒岁输二万石,毡衫一千五百领;乌蒙、东川、芒部皆岁输八千石,毡衫八百领。

现代文:乌撒每年输送粮食二万石,毡毛制的衣衫一千五百领;乌蒙、东川、芒部都每年输粮食八千石,毡毛衣衫八百领。

古文:又定茶盐布疋易马之数,乌撒岁易马六千五百匹,乌蒙、东川、芒部皆四千匹。

现代文:又给上述四个军民府确定茶、盐、布匹与马的交易数量,乌撒每年须交易马六千五百匹,乌蒙、东川、芒部各四千匹。

古文:凡马一匹,给布三十疋,或茶一百斤,盐如之。

现代文:凡一匹马,交易时给布三十匹,或给茶一百斤,给盐也一样。

古文:实卜复贡马,赐绮钞。

现代文:实卜又向朝廷贡献马匹,皇上赏赐给她绮衣和钱钞。

古文:十八年,乌蒙知府亦德言,蛮地刀耕火种,比年霜旱疾疫,民饥窘,岁输之粮无从徵纳。

现代文:十八年,乌蒙知府亦德上奏说蛮族地区属刀耕火种,连年遭受霜冻、干旱和疾病的侵袭,百姓饥荒穷困,每岁必须输送给朝廷的粮食无法征收和缴纳。

古文:诏悉免之。

现代文:皇帝下诏全给免除了。

古文:二十年徵乌撒知府阿能赴京。

现代文:二十年征调乌撒知府阿能到京城。

古文:二十一年命西平侯沐英南征。

现代文:二十一年朝廷命令西平侯沐英征讨南方。

古文:英言,东川强盛,据乌山路作乱,罪状已著,必先加兵。

现代文:沐英说东川强盛,占据乌山路进行叛乱,其罪状已经显著,可对东川先用兵。

古文:但其地重关複岭,上下三百余里,人迹阻绝,须以大兵临之。

现代文:但是东川地势上下有三百多里,都是崇山峻岭,人迹少见的地方,必须以大军压境才行。

古文:帝命颍国公傅友德仍为征南将军,英与陈醒为左桓副将军,率诸军进讨。

现代文:皇帝便任命颍国公傅友德仍为征南将军,沐英和陈桓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各路军队进剿讨伐。

古文:敕友德等曰: 东川、芒部诸夷,种类皆出于罗罗。

现代文:皇帝还对傅友德等人说: 东川、芒部各蛮夷族人,都来源于罗罗人。

古文:厥后子姓蕃衍,各立疆场,乃异其名曰东川、乌撒、乌蒙、芒部、禄肇、水西。

现代文:后来各姓人口繁衍,便各立疆场,自称为东川、乌撒、乌蒙、芒部、禄肇、水西。

古文:无事则互起争端,有事则相为救援。

现代文:他们之间平时互起争端,而一旦有事时则会互相救援。

古文:若唐时阁罗凤亡居大理,唐兵追捕,道经芒部诸境,君蛮聚众据险设伏。

现代文:像唐朝时,阁罗凤逃跑后居住在大理,唐朝的军队去追捕他,路过芒部等人的境内时,各蛮族都聚集起来占据险要之地设下埋伏。

古文:唐将不备,遂堕其计,丧师二十万,皆将帅无谋故也。

现代文:唐军将领没有防备,于是中了对方的计谋,丧失军队达二十万人。这都是因为唐军将帅没有谋划的缘故。

**古文:今须预加防闲,严为之备。 **

现代文:现今你们要预先设防,严格准备应付这种情况。

古文:乌撒军民府叶原常献马三百匹、米四百石于征南将军,以资军用,且愿收集士兵从征。

现代文:乌撒军民府的叶原常向征南将军进献马三百匹、米四百石,给军队备用,并且愿意收集土兵跟官军一起出征。

古文:英等以闻,从之。

现代文:沐英等将此事向朝廷上报,朝廷同意。

古文:复命景川侯曹震、靖宁侯叶升等分讨东川,平之,捕获叛蛮五千五百三十八人。

现代文:又命令景川侯曹震、靖宁侯叶升等分别征讨东川,平定了叛蛮,捕获了叛乱的蛮族人五千五百三十八人。

古文:二十三年,乌撒土知府阿能,乌蒙、芒部土官,各遣子弟入监读书。

现代文:二十三年,乌撒土知府阿能,乌蒙、芒部的土官,各遣送子弟入国子监读书。

古文:二十七年,乌撒知府卜穆奏,沾益州屡侵其地,命沐春谕之。

现代文:二十七年,乌撒知府卜穆上奏,说沾益州屡次侵夺他们的土地,皇上命令沐春去谕告他们。

古文:二十八年,户部言: 乌撒、乌蒙、芒部、东川岁赋毡衫不如数,诏已免徵。

现代文:二十八年,户部上奏说 :乌撒、乌蒙、芒部、东川每年的赋税和毡毛衣衫上交不足数,皇上已下诏书免征了。

**古文:今有司仍追之,宜申明。 **

现代文:现今有关官府仍在追讨,应该申明此事。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帝同意。

古文:二十九年,乌蒙军民府知府实哲贡马及毡衫。

现代文:二十九年,乌蒙军民府知府实哲向朝廷进贡马匹和毡毛衣衫。

古文:自是,诸土知府三年一入贡,以为常,或有恩赐,则进马及方物谢恩。

现代文:从此,这些土知府三年入朝廷献贡物一次,成为常规,其间有人受到朝廷的恩赐,则会进献马匹和土产以表示谢恩。

古文:宣德七年,兵部侍郎王骥言,乌蒙、乌撒土官禄昭、尼禄等,争地仇杀,宜遣官按问。

现代文:宣德七年,兵部侍郎王骥上奏说,乌蒙、乌撒的土官禄昭、尼禄等人,由于争夺地盘互相仇杀,应派官员去巡察。

古文:八年遣行人章聪、侯琏赍敕往谕,仍敕巡按与三司官往平之。

现代文:八年派行人章聪、侯琏带着皇帝的诏书前往当地,又让巡按和三司官前去平息这种仇杀。

古文:设乌蒙儒学教授、训导各一员。

现代文:同时设置乌蒙儒学教授一人、儒学训导一人。

古文:以通判黄甫越言,元时本府向有学校,今文庙虽存,师儒未建。

现代文:又因当地的通判黄甫越上奏说,元朝时本军民府一向有学校,现今文庙虽然还保存着,但儒学教师没有建立起来。

古文:乞除教官,选俊秀子弟入学读书,以广文治,从之。

现代文:乞求皇上除了选派教官外,还应选送有俊秀之才的子弟入学校读书,以便推广文治。皇帝同意。

古文:正统七年裁乌撒军民府通判、推官、知事、检校各一员。

现代文:正统七年裁减乌撒军民府通判、推官、知事、检校各一名。

古文:十一年裁乌蒙、东川知事、检校各一员,并革乌撒、乌蒙递运所。

现代文:十一年裁减乌蒙、东川军民府的知事、检校各一名,并革除乌撒、乌蒙的递适所。

古文:景泰元年敕谕乌撒、乌蒙诸府土官普茂等,以贵州诸苗叛乱,恐滋蔓邻近,宜戒严防守,毋听贼众诱惑,倘来逼犯,便当剿杀。

现代文:景泰元年,皇帝下诏书给乌撒、乌蒙各军民府的土官普茂等人,告诉他们贵州各地苗人叛乱,恐怕祸害会滋蔓到邻近地区,要他们严加戒备防范,不要去听叛乱贼人的诱惑。要是叛乱的贼人敢来进逼侵犯,应当剿灭杀死他们。

古文:时乌撒进万寿表逾期,部议宜究,诏以远人宥之。

现代文:此时乌撒向朝廷进献万寿表过了期,礼部讨论应该追究罪责,而皇帝认为他们是边远之人,下诏宽恕了他们。

古文:嗣后,朝贡过期及表笺不至者,朝廷率以土官多从宽贷,应赏者给其半。

现代文:此后,他们来朝觐进贡过了日期和应该上呈的表笺没有呈上来,朝廷都以他们是土官从宽处理,而应该给的奖赏只给一半。

古文:天顺元年,镇守四川中官陈清等奏,芒部所辖白江蛮贼千余备作乱,攻围筠连县治,敕御史项愫会镇巡官捕之。

现代文:天顺元年,镇守四川的中官陈清等人上奏说,芒部所管辖的白江地区的蛮族有一千多人作乱,攻打包围了筠连县的县治。皇帝让御史项愫会同镇巡官一起去捕获。

古文:成化十二年,乌撒知府陇旧等奏,同知刚正抚字有方,蛮民信服,今九年秩满,乞再任三年,以慰群望。

现代文:成化十二年,乌撒知府陇旧等人向朝廷上奏,说同知刚正按抚有方,蛮族人信服他,现今他九年的任期届满,我们乞求皇上给他留任三年,以安抚众人。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帝同意。

古文:弘治十四年,乌撒所辖可渡河巡检司言: 自闰七月二十七日,大雷雨不止,至二十九日,水涨山崩地裂,山呜如牛吼,地陷涌出清泉数十派,冲坏庐舍桥梁及压死人口牲畜无算。

现代文:弘治十四年,乌撒军民府所管辖的可渡河巡检司上奏说 :从闰七月二十七日起,天降大雷雨不止,到二十九日,洪水暴涨,山崩地裂,山中有鸣叫声像牛吼一样,大地陷落涌出清泉水几十脉,冲坏了房屋桥梁,压死人口牲畜无数。

**古文:又本府阿都地方,八月亦暴风雨,田土渰没二百余处,死者三百余人。 **

现代文:本军民府阿都这个地方,八月份也下暴风雨,田地淹没达二百多处,死了三百多人。

古文:正德十五年讨斩芒部僰蛮阿又磉等。

现代文:正德十五年,讨伐斩杀了芒部覺蛮人阿又磉等。

古文:初,芒部土舍陇寿,与庶弟陇政及兄妻支禄争袭仇杀。

现代文:当初,芒部土舍陇寿,与他的异母兄弟陇政和其兄长的妻子支禄争夺官位继承权而发生仇杀。

古文:所部僰蛮阿又磉等乘机倡乱流劫。

现代文:其部下覺蛮人阿又磉等乘机支持作乱抢劫。

古文:事闻,命镇守中官会抚按官捕治。

现代文:该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命令镇守中官会同抚按官一起去捕获来治罪。

古文:至是,贵州参政傅习、都指挥许诏,督永宁宣抚司女土官奢爵等,讨擒阿又磉等四十三人,斩一百十九级,事乃定。

现代文:这样,贵州参政傅习、都指挥许诏、督永宁宣抚司女土官奢爵等人一起,讨伐擒获了阿又磉等四十三人,斩杀一百一十九人,这件事才平息。

古文:嘉靖元年命芒部护印土舍陇寿袭知府,免赴京。

现代文:嘉靖元年朝廷让芒部护印土舍陇寿继承知府职位,免于赴京城朝觐。

古文:故事,土官九品以上,皆保送至京乃袭。

现代文:按以前的惯例,土官达九品以上的,都要保送到京城才能继承官位。

古文:时寿、政等争袭,不敢离任。

现代文:此时因陇寿、陇政互相争夺继承权,所以不敢离开。

古文:朝廷以嫡故立寿,恐寿赴京而政等北隙为乱,故有是命。

现代文:朝廷因为陇寿是嫡出,所以让陇寿继承,但怕陇寿赴京城时陇政等人乘机作乱,所以才有上面免于赴京城朝觐的命令。

古文:然政与支禄倚乌撒土舍安宁等兵力,仇杀如故。

现代文:但陇政和支禄依仗乌撒土舍安宁等人的兵力,依然像以前一样仇杀。

古文:坝底参将何卿请于巡抚许廷光,发土兵二万五千人,命贵州参将杨仁等将之,受何卿节制,相机进剿政、禄佯听抚,乞缓师,而令贼党阿黑等掠周泥站、七星关,复遣阿核等纠集诸苗,剽掠毕节诸处,杀伤官军,毁官民房屋甚众。

现代文:坝底参将何卿向巡抚许廷光请求发土兵二万五千人,由贵州参将杨仁等率领,接受何卿的节制,相机进剿。陇政、支禄表面上听从招抚,而暗地里让他们的同党阿黑等人抢劫周泥站、七星关,又派遣阿核等人纠集各地苗人,剽窃抢劫毕节各地,杀伤官军,毁坏官房民房很多。

古文:兵部言贼势猖獗,宜速征。

现代文:兵部认为贼人的气势很猖獗,应尽快征讨。

古文:于是可卿等进剿,斩首二百余级,俘二十余人,降其众数百,政败奔乌撒,卿檄乌撒土舍安宁、土妇奢勿擒之。

现代文:这样,何卿等人便带兵进剿,斩杀二百多人,俘虏二十多人,数百人投降。陇政失败后逃到乌撒,何卿发文给乌撒土舍安宁、女首领奢勿,要他们将陇政抓起来。

古文:安宁佯许诺,仅以阿核等尸献,竟不出政,兵久不解。

现代文:安宁表面上答应,但仅献出阿核等人的尸体,拒不献出陇政,官军驻扎了很久也解不出来。

古文:都御史汤沐以闻,诏切责诸将及守巡官罪,而革何卿冠带,令剿贼自赎。

现代文:都御史汤沐将此事上报朝廷,皇帝下诏责罚了各位将领和守巡官,革去了何卿的冠带,令他剿灭贼人自己赎罪。

古文:四年,政诱杀寿,夺其印。

现代文:嘉靖四年,陇政诱杀了陇寿,夺走了他的官印。

古文:巡抚王軏、巡按刘黻各上其事。

现代文:巡抚王车兀、巡按刘黻各把此事呈报朝廷。

古文:黻言从蛮情,立支禄便。

现代文:刘黻上奏说不如顺从蛮族人的情况,扶立支禄算了。

古文:軏以陇政、支禄怙终稔恶,戕朝廷命吏,罪不可赦。

现代文:而王车兀则认为陇政、支禄作恶多端,残害朝廷任命的官吏,罪行不可赦免。

古文:乃命镇巡官谕安宁,缚政、禄及诸助恶者。

现代文:于是朝廷便命令镇巡官告诉安宁,让他把陇政、支禄和其他助恶之人全都绑起来。

古文:时政已为官军擒于水西,追获芒部印信,前后斩首六百七十四级,生擒一百六十七人,招抚白乌石等四十九寨,以捷闻。

现代文:此时陇政已在水西被官军擒获,追击中缴获了芒部的印信,前后共斩杀了敌人六百七十四人,生擒一百六十七人,招抚了白乌石等四十九个村寨,捷报传到了朝廷。

**古文:贵州巡按刘廷簠言: 乌撒所献阿核等尸,及水西所缚陇政,真伪未可信,恐首恶尚在,不无后虑,请核实。 **

现代文:贵州巡抚刘廷说 :乌撒所献出来的阿核等人的尸体,还有在水西生擒的陇政,是真是假不好确定,恐怕首恶还在,不能没有后虑,请求派人核实。

古文:五年,兵部奏: 芒部陇氏,衅起萧墙,骚动两省,王师大举,始克荡平。

现代文:五年,兵部上奏说 :芒部的陇氏,家族内部挑起事端,其骚扰牵动了两个省,朝廷大军去进剿,才扫荡平息。

古文:今其本属亲支已尽,无人承袭,请改为镇雄府,设流官知府统之。

现代文:现今他们本宗支的亲族已经断绝了,没有人可以继承知府的官位,因此请求将芒部军民府改为镇雄府,设置流官知府来统领这个地方。

古文:分属夷良、毋响、落角利之地,为怀德、归化、威信、安静四长官司,使陇氏疏属阿济、白寿、祖保、阿万四人统之。

现代文:把原属芒部军民府的夷良、毋响、落角利,分为怀德、归化、威信、安静四个长官司,让陇氏的远亲阿济、白寿、祖保、阿万四个人来统领这四个长官司。

**古文:如程番府例,令三年一入朝,贡马十二匹,而以通判程洸为试知府。 **

现代文:就像程番府的情况一样,让他们三年入朝廷朝觐献贡物一次,所献的贡马必须有十二匹,再让通判程,做试知府。

古文:六年,芒部贼沙保等谋复珑氏,拥陇寿子胜纠众攻陷镇雄城,执程洸,夺其印,杀伤数百人,洸奔毕节。

现代文:六年,芒部的贼人沙保等人密谋恢复陇氏家族的地位,拥戴陇寿的儿子陇胜,纠集众人,攻陷镇雄城,逮捕了程,夺走了他的印信,杀伤了数百人,程后来逃奔到毕节。

古文:事闻,兵科给事中郑自壁等言: 镇雄初设流官,蛮情未服,而有司失先事之防,不亟收遣裔陇胜,而令沙保得拥孺子,致煽祸一方。

现代文:此事上报后,兵科给事中郑自壁等人上奏说: 镇雄府刚设置流官,蛮族人没服,而有关官府事先没有防备,没有搜寻陇氏遗留下来的后裔陇胜,却让沙保得以拥戴一个小孩子,致使他造成一方祸害。

**古文:宜速遣总兵何卿并力剿寇。 **

现代文:应该尽快派遣总兵何卿尽力进剿。

古文:于是兵部覆言: 陇胜非真陇寿子,故议设流官,有司抚循失策,遂生叛乱。

现代文:兵部对此的答复是 :陇胜不是陇寿的真儿子,所以才讨论说设置流官的。有关官司安抚失策,才发生叛乱。

古文:沙保罪不容诛,当剿。

现代文:沙保罪该万死,应当剿灭他。

**古文:何卿方守松潘,势难相援,宜亟趣都御史王廷相之任,并敕总兵牛桓调兵速进。 **

现代文:何卿刚刚守卫松潘,势必很难增援,应该去请都御史王廷相,并让总兵牛桓调兵快速进剿。

古文:时沙保出镇雄府印乞降,然尚持两端,欲立土官如故。

现代文:此时,沙保拿出镇雄府的印信乞求投降,但他还保留了两端印,像以前一样想立土官。

古文:四川抚按以保狡悍不可驯,檄泸州守备丁勇击之。又遣使劳赐芒部抚夷郤良佐,使计擒沙保。

现代文:四川抚按认为沙保狡猾剽悍不可驯服,发文给泸州守备丁勇,让他带兵打击沙保;又派使者慰劳和赏赐芒部的抚夷却良佐,让他使计活捉沙保。

古文:保怒,复叛。

现代文:沙保听说后很恼怒,又叛乱。

古文:七年,川、贵诸军会剿,败沙保等,擒斩三百余级,招抚蛮罗舅妇以千计。

现代文:嘉靖七年,四川、贵州的各路军队会剿叛军,打败了沙保等人,擒获斩杀了三百多人,招抚蛮族人男女数以千计。

古文:捷闻,设镇雄流官如旧。

现代文:捷报传到朝廷后,仍然设置镇雄流官。

古文:而芒部、乌撒、毋响苗蛮陇革等复起,攻劫毕节屯堡,杀掠士民,纷纷见告。

现代文:芒部、乌撒、毋响的苗人、蛮族的陇革等又起来作乱,攻打和抢劫毕节的屯堡,杀死抢劫当地的士民,这些情况纷纷上报上来。

古文:兵部尚书李承勋以伍文定专主用兵为失计,疏及之。而御史杨彝复言芒部改土易流非长策,又时值荒馑,小民救死不赡,何能趣战。

现代文:兵部尚书李承勋认为伍文定专主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是失策;而御史杨彝又说芒部改土官换流官不是长久之策,此时又碰上饥荒,小百姓救死都来不及,怎么还有心思作战呢。

古文:时帝亦轸念灾伤,令罢芒部兵,俟有秋再议征讨。

现代文:此时,皇帝亦辗转思念灾伤情况,命令不要对芒部用兵,等秋收以后再讨论征讨之事。

古文:于是四川巡抚唐凤仪言: 乌蒙、乌撒、东川诸土官,故与芒部为唇齿。

现代文:于是四川巡抚唐凤仪说 :乌蒙、乌撒、东川各地的土官,以前与芒部是唇齿关系。

古文:自芒部改流,诸部内怀不安,以是反者数起。

现代文:自从芒部改设流官,各部落内心不安,这样起来造反的有好几起。

古文:今怀德长官阿济等虽自诡擒贼,其心固望陇胜得一职,以存陇后。

现代文:现今怀德长官阿济等人虽然自己诡称擒贼,内心还是希望陇胜得到一个官职,以保存陇氏后代。

**古文:臣请如宣德中复安南故事,俯顺舆情,则不假兵而祸源自塞。 **

现代文:我请求皇上像宣德中年恢复安南的事情一样,顺从舆论民心,这样不用动兵而祸源就自己消了。

古文:川、贵巡按戴金、陈讲等奏如凤仪言。

现代文:四川、贵州的巡按戴金、陈讲等人给皇帝上奏,所说的意见与唐凤仪一样。

古文:金又以首恶如毋响、祖保等,宜剿诛以折其骄气,始下抚处之令,许生献沙保等,待阿济以不死,然后复陇胜故职,或降为知州。

现代文:戴金又提议说首恶之徒如毋响、祖保等,应该剿杀以折损他们的骄气,再开始下招抚安置之令,让他们答应献出活的沙保,不处死阿济,这样之后再恢复陇胜以前的职位,或把他降为知州。

古文:其长官或因或革,或分隶,庶操纵得宜,恩威并著。

现代文:他们的长官或者因袭原官职,或者革去官职,或者分开隶属于别人。这些都应该操纵得当,恩威并用。

古文:章下部覆,乃革镇雄流官知府,而以陇胜为通判,署镇雄府事。

现代文:这个奏章交给兵部,兵部答复后,便革去了镇雄的流官知府,封陇胜为通判,处理镇雄府的事务。

古文:令三年后果能率职奉贡,准复知府旧衔。

现代文:他三年之后果然能够顺从朝廷敬奉贡物,便准许他恢复知府的旧官衔。

古文:时嘉靖九年四月也。

现代文:这时正是嘉靖九年四月。

古文:三十九年命勘东川阿堂之乱。

现代文:嘉靖三十九年朝廷下令平定东川阿堂的叛乱。

古文:初,东川土知府禄庆死,子位幼,妻安氏摄府事。

现代文:当初,东川土知府禄庆死,其儿子禄位年幼,便由其妻安氏摄理知府事务。

古文:有营长阿得革颇擅权,谋夺其官。

现代文:其部下有营长阿得革擅权自用,想夺取土知府的官位。

古文:因先求烝安氏不得,乃纵火焚府治,走武定州,为土官所杀。

现代文:因而他就先向安氏求婚,安氏没答应他,他就纵火焚烧了土兵知府官署,逃到武定州,结果被土官所杀。

古文:得革子堂奔水西,贿结乌撒土官安泰,入东川,囚安氏,夺其印。

现代文:阿得革的儿子阿堂逃奔到水西,贿赂勾结乌撒土官安泰,带兵进入东川,囚禁了安氏,夺走其土知府的印信。

古文:贵州宣慰安万铨故与禄氏姻连,乃起兵攻阿堂所居寨,破之。

现代文:贵州宣慰安万铨以前与禄庆家有姻亲关系,便起兵攻打阿堂所居住的村寨,结果破寨而入。

古文:堂妻阿聚携幼子奔沾益州土官安九鼎。万铨胁九鼎,取阿聚及幼子杀之。

现代文:阿堂的妻子阿聚带着小儿逃到沾益州的土官安九鼎那里,安万铨威胁安九鼎交出阿聚,杀死了阿聚和其小儿子。

古文:堂以是怨九鼎,时相攻击。

现代文:阿堂因此怨恨安九鼎,时常互相攻击。

古文:堂兵侵罗雄州境,九鼎及禄位与罗雄土官者浚等,各上书讼堂罪。

现代文:阿堂带兵侵扰到罗雄州境内时,安九鼎、禄位和罗雄州土官者浚等人,分别上书朝廷诉讼阿堂的罪行。

古文:诏下云、贵、四川抚按官会勘。

现代文:皇帝下诏让云南、贵州、四川的抚按官一起去审核此事。

古文:堂听勘于车洪江,具服罪,愿献所劫府印并沾益、罗雄人口牲畜及侵地,乞贷死。

现代文:阿堂在车洪江上听从朝廷官员的审核,表示有罪,愿意献出自己所抢来的东川府土知府的印信,归还掳掠来的沾益州、罗雄州的人口、牲畜和土地,乞求宽恕自己的死罪。

古文:时位及弟僎已前殁,官府因讯禄氏所当袭者,堂以己幼子诡名禄哲以报。

现代文:此时禄位和其弟弟禄已经死了,官府就讯问禄氏家族中有谁可以继承土知府官位,阿堂就以自己小儿子冒名禄哲报给官府。

古文:据府印如故,复与九鼎治兵相攻。

现代文:这样阿堂就像以前一样窃据了土知府的印信,又与安九鼎互相攻打起来。

古文:九鼎诉之云南巡抚游居敬,谓堂怙乱,请致讨,且自诡当率所部为前锋,必擒堂以献。

现代文:安九鼎就诉讼到云南巡抚游居敬那里,说阿堂作乱,请求讨伐他,并诡称自己愿意带领部下作为讨伐的前锋,把阿堂捉来献给游居敬。

古文:居敬信之,遂上疏言堂念恶不悛,请专意进剿,为地方除害。

现代文:游居敬相信了他,便给朝廷上疏说阿堂旧恶不改,请求专心一意地去剿灭他,为地方上除害。

古文:帝允部议,行川、贵抚按会勘具奏。

现代文:皇帝同意兵部讨论的结果,让四川、贵州的抚按官一同去审核清楚后上报情况。

古文:居敬遽调土汉兵五万余进剿。

现代文:游居敬便征调土兵和汉族士兵五万多人前去进剿。

古文:云南承平久,一旦兵动,费用不赀,赋敛百出,诸军卫及有司土官舍等乘之为奸利,远近骚动。

现代文:云南已经安定了很长时间,一旦要动兵,费用不够,于是赋敛百出。各军卫和有关官府的土官土舍乘机捞取私利,结果弄得远近骚动。

古文:巡按王大任言: 逆堂夺印谋官,法所必诛。

现代文:巡抚王大任给皇帝上奏说 :逆贼阿堂窃夺印信谋取官位,按法律当杀。

古文:第彼犹借朝廷之印以约土蛮,冒禄氏之宗以图世职,而四川之差税办纳以时,云、贵之邻坏未见侵越,此其非叛明矣。

现代文:但是他借重朝廷的官印约束当地的蛮族,冒充禄氏的宗亲以图谋世代继承官职,而四川的差役赋税在他办理下交纳得及时,云南、贵州与他相邻的地方没有发现他有侵越行为,这说明他不是背叛朝廷去作乱已经很明显的了。

古文:其与九鼎治兵相攻,彼此俱属有罪。

现代文:至于阿堂与安九鼎之间带兵互相攻击,彼此双方都有罪。

古文:居敬乃信一偏之诡辞,违会勘之明旨,轻动大众,恐生意外患。

现代文:游居敬偏信一方的诡话,违反了皇上要我们一起审核该事的圣旨,轻易地动用大军,恐怕会生出意外的祸患来。

古文:且外议籍籍,谓居敬入九鼎重贿,欲为雪怨,及受各土官赂,攘盗帑积,皆有实迹。

现代文:而且外面议论纷纷,说游居敬接受了安九鼎的大宗贿赂。为报怨仇而接受各土官的贿赂,使得偷盗横生,这都有实迹可查。

**古文:请亟罢居敬,暂停征剿为便。 **

现代文:请求皇上赶快罢免游居敬的官职,暂时停止征讨进剿行为为好。

古文:乃命逮居敬。

现代文:皇帝便下令逮捕游居敬。

古文:时堂闻大兵至东川,逃深箐,诸将分兵于新旧诸城,穷搜不获,地方民夷大遭屠掠。

现代文:此时阿堂听说朝廷大军到达东川,逃到深山躲起来了,各位将领分别带兵到新旧各城里去搜寻,却没有抓到他,而地方上的汉族和蛮族百姓却遭到大的屠杀和抢劫。

古文:四十年,营长者阿易谋于堂之心腹母勒阿济等,掩杀堂于戛来矣石之地,其子阿哲就擒,哲时年八岁。事虽定,而府印不知所在。

现代文:嘉靖四十年,营长者阿易与阿堂的心腹母勒阿济等人密谋,在戛来矣石地区杀死阿堂,阿堂八岁的儿子阿哲被擒,此事虽然平定了,但土知府的官印不知在哪儿。

古文:于是安万铨取东川府经历印,畀禄位妻宁著署之,以照磨印畀罗雄土官者浚,而以宁著女妻者浚子。

现代文:于是安万铨便取东川府以前所使用的印信,交给禄位的妻子宁著,让她代理东川府事务,又把照磨印交给罗雄州土官者浚,让宁著的女儿嫁给者浚的儿子为妻。

古文:仍留水西兵三千于东川,为宁著防卫。

现代文:安万铨还将水西的兵马三千人留在东川,以保卫宁著。

古文:水西与东川邻,万铨本水西土官,故议者谓其有阴据东川之志。

现代文:水西与东川相邻,安万铨本来是水西的土官,所以有议论说安万铨有阴谋占据东川的志向。

古文:巡按王大任以诛阿堂闻,因言: 东川地方残伤,该府三印悉为土官部置,请通敕川、贵总督及镇巡官,按究各土官私擅标署之罪。

现代文:巡抚王大任把诛杀阿堂的事上报朝廷,并说: 东川这个地方受了残害损伤,现今该府的三个印信都是土官自己交接部署的,请求朝廷让四川、贵州的总督和镇巡官去探究各土官私自擅立官署的罪行。

**古文:并访禄氏支派之宜立,与所以处阿哲者。 **

现代文:并让他们访查禄氏支系宗亲中有没有可以继承官位的人,以及处置阿哲事宜。

古文:部覆报可。

现代文:兵部答复上报的意见可行。

古文:四十一年铸给四川东川府印。初,阿堂既诛,索府印不获,人疑为安万铨所匿,及是屡勘,印实亡失。

现代文:嘉靖四十一年朝廷重新给四川东川府铸造印信,当初之时,阿堂已经被杀,却找不到土知府的印信,有人怀疑是被安万铨藏起来了。等到屡次调查审核,才知道印信实在是丢失了。

古文:而禄位近派悉绝,惟同六世祖有幼男阿采。

现代文:禄位这一支的近亲已经全部灭绝了,只有与他在七代以前是同一祖先的近亲还有一个小男孩阿采。

古文:抚按官雷贺、陈瓒请以采袭禄氏职,姑予同知衔,令宁著署掌,后果能抚辑其众,仍进袭知府。

现代文:抚按官雷贺、陈瓒请求皇上让阿采继承禄位的职位,但暂时给他一个同知的官衔,让宁著管理知府事务,以后要是果然能够安抚笼络住她属下的百姓,则仍然让她继承土知府的职位。

古文:其新印请更名,以防奸伪。

现代文:而给他们新铸的印信,请改名称,以防有人假骗假冒。

古文:有旨不必更,余如议。

现代文:皇帝下圣旨说印信就不要改名称了,其余的就照雷贺、陈瓒说的办。

古文:先是,乌撒与永宁、乌蒙、沾益、水西诸土官,境土相连,世戚亲厚,既而以各私所亲,彼此构祸,奏讦纷纭,详四川《永宁土司传》中,当事者颇厌苦之。

现代文:在此之前,乌撒与永宁、乌蒙、沾益、水西各土官土壤相连,世代都是亲戚,彼此亲情浓厚。后来各土官各自亲近包庇自己的近亲,彼此构祸,向朝廷上奏时纷纷攻击对方。这种情况在四川《永宁土司传》中有详细记载,当事人对此也颇为讨厌和为难。

古文:万历六年乃令照蛮俗罚牛例处分,务悔祸息争,以保境安民,然终不能靖也。

现代文:万历六年朝廷还让他们按照蛮族人习俗以罚牛来做处分,务必使他们悔过,停息纷争,以保护境内百姓的平安,但最终也没有彻底清除纷争。

古文:三十八年诏东川土司并听云南节制。

现代文:万历三十八年皇帝下诏让东川土司听从云南的节制。

古文:时巡按邓氵美疏称: 蜀之东川逼处武定、寻甸诸郡,只隔一岭,出没无时,朝发夕至。

现代文:当时巡按邓氵美给皇帝上疏时称: 四川的东川府,与云南的武定、寻甸各郡紧挨着,它们之间只隔一个山岭,早晨出发傍晚就能到达。

古文:其酋长禄寿、禄哲兄弟,安忍无亲,日寻干戈。

现代文:东川的酋长禄寿、禄哲两兄弟,没有亲情,每天都要动干戈相争。

古文:其部落以劫杀为生,不事耕作。

现代文:他们的部落也是以抢劫杀戮为生,不从事耕作。

古文:蜀辖辽远,法纪易疏。

现代文:四川距东川路途遥远,法纪容易疏松。

古文:滇以非我属内,号令不行。

现代文:云南虽距东川很近,但不属其管辖范围,所以号令也传不过去。

古文:以是骄蹇成习,目无汉法。

现代文:因此东川府的蛮族人骄横成性,眼中没有汉族的法律以约束自己。

古文:今惟改敕滇抚兼制东川。 因条三利以进,诏从之。

现代文:现今只有请皇上把东川府改由云南巡抚去管制。

古文:先是,四川乌撒军民府,云南沾益州,虽滇、蜀异辖,宗派一源。

现代文:他还向皇帝陈述这样做的三个有利因素,皇帝下诏书同意他的提议。此前,四川的乌撒军民府与云南的沾益州,虽然各由四川和云南管辖,但它们的人口族属是同源的。

古文:明初大军南下,女土官实卜与夫弟阿哥二人,率众归顺,授实卜以乌撒土知府,授阿哥以沾益土知州。

现代文:明朝初年大军南下时,女土官实卜与她丈夫的弟弟阿哥二人,率部下归顺明朝廷,朝廷授予实卜乌撒土知府的官衔,授予阿哥沾益土知州的官衔。

古文:其后,彼绝此继,通为一家。

现代文:此后,这一边没人了就由那一边继承,他们两家就通为一家了。

古文:万历元年,沾益女土官安素仪无嗣,奏以土知府禄墨次子继本州,即安绍庆也。

现代文:万历元年,沾益州的女土官安素仪没有后代,便上奏朝廷让土知府禄墨的第二个儿子继承本州土知州的职位,这就是安绍庆。

古文:已,禄墨及长子安云龙与两孙俱殁,安绍庆奏以次子安效良归宗,袭土知府。

现代文:后来禄墨及其长子安云龙和两个孙子都死了,安绍庆便上奏朝廷让他的第二个儿子安效良归还本宗,继承土知府的职位。

古文:安云龙之妻陇氏,即镇雄女土官者氏之女也,以云龙虽故,尚有遗孤,且挟外家兵力,与绍庆为敌。

现代文:安云龙的妻子陇氏,就是镇雄州女土官者氏的女儿,虽然安云龙死了,但还有遗孤,且依仗着外家的兵力,与安绍庆作对为敌。

古文:绍庆则以陇氏所出,明系假子,亦倚沾益兵力,与陇氏为难。

现代文:安绍庆则认为陇氏所生的子女,都不是安云龙亲生的为由,也倚仗沾益州的兵力,给陇氏难堪。

古文:彼此仇杀,流毒一方。

现代文:两家彼此间仇杀,一方受害。

古文:士民连名上奏,事行两省会勘,历十有四年不结。

现代文:当地士民连名上奏,朝廷派两省官员一同审核,历十四年之久还是没有结果。

古文:是年,安云翔奏称: 陇氏有子官保,今已长成。

现代文:这一年安云翔上奏时声称 :陇氏有儿子名叫安官保,现已长大成人。

**古文:效良倚父兵,强图窃据,杀戮无辜。 **

现代文:安效良倚仗其父亲的兵力,强行图谋窃据官位,杀害无辜百姓。

古文:因极言效良不可立者数事。

现代文:因而他竭力上疏列举了数件不能立安效良为土知府的事情。

古文:三十九年,廷臣议行川、贵大吏勘报。

现代文:万历三十九年,朝廷大臣商议让四川、贵州的大官去审核事实后上报朝廷。

古文:贵州抚臣以土官争职在云南,而为害在黔、蜀,必得三省会勘,始可定狱。

现代文:贵州的抚按大臣认为土官是在云南争夺官职,但为害到了贵州和四川,必须三个省的官员一起审核,才能定罪。

古文:帝命速勘,乃命陇鹤书承袭镇雄土知府。

现代文:皇帝命令快速审核后,才任命陇鹤书继承镇雄州的土知府。

古文:鹤书,原名阿卜,自其始祖陇飞沙献土归顺,授为世职知府,五传而为庶鲁卜,别居于果利地,又四传而为庶禄姑,别居夷良、七欠头地,又五传而陇氏之正支斩矣。

现代文:陇鹤书,原名阿卜,从其始祖陇飞沙献出土地归顺朝廷后,世代都被授予知府的职位,传了五代到庶鲁卜时,分出来居住在果利这个地方,又传了四代到庶禄姑时,又分出来居住到夷良和七欠头。庶禄姑之后又传了五代,陇氏这一门的正宗子孙便断绝了。

古文:水西安尧臣赘于禄,欲奄有之,众论不平,始有驱安立陇之奏,奉旨察立陇后。

现代文:水西的安尧臣入赘到了禄墨家,想占有禄墨家的官职财产,大家感觉不平,才有驱逐安氏扶立陇氏的奏章,当地官员遵奉圣旨去察寻扶立陇氏的后代。

古文:女官者氏以阿固应。

现代文:女土官者氏就把阿固推荐出来。

古文:阿固者,鲁卜之六世孙,而易名陇正名者也。

现代文:阿固,是庶鲁卜的第六世孙,他改名为陇正名。

古文: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

现代文:这样主张扶立阿固的,就先扶立了阿固的父亲阿章。

古文: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

现代文:阿章不久病死,阿固又不为蛮族百姓所信服,朝廷又派官吏来来回回地考察审核。

古文: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

现代文:者氏和当地的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头领共同推举阿卜。

古文:阿卜者,禄姑之五世孙,咸以为长且贤,而者氏且以印献,遂定立阿卜,而以阿固充管事,从巡抚乔应星之议也。

现代文:阿卜,是庶禄姑的第五世孙,大家都认为他是长辈而且很贤明,者氏还把官印都献出来交给他了,于是就决定扶立阿卜,让阿固充当管事。这是听从了巡抚乔应星的建议的结果。

古文:四十一年,乌撒土舍安效良初与安云翔争立,朝廷以嫡派立效良。

现代文:万历四十一年,乌撒土舍安效良开始时与安云翔争夺继承官位的权利,朝廷认为安效良是嫡系便扶立了安效良。

古文:云翔数为乱,谋逐效良,焚劫乌撒。

现代文:这样安云翔便几次作乱,图谋赶走安效良,焚烧和抢劫乌撒。

古文:四川抚按上其事,以效良为云龙亲侄,云翔乃其堂弟,亲疏判然,效良自当立。

现代文:四川抚按把此事上报朝廷时说:安效良是安云龙的亲侄子,安云翔则是他的堂弟,亲疏关系是很分明的,安效良自然应当继承官位。

古文:云翔扰害地方,欺冈朝廷,罪原难赦,但为奸人指使,情可原,姑准复冠带。

现代文:安云翔骚扰为害于地方,欺骗蒙蔽朝廷,其罪行原本是难以赦免的,但考虑到他是受奸人的指使才这样做的,情有可原,暂且准许他恢复冠带。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上同意了他的意见。

古文:四十三年,云南巡按吴应琦言: 东川土官禄寿、禄哲争袭以来,各纵部众,越境劫掠。

现代文:万历四十三年,云南巡抚吴应琦给皇帝上奏说: 自东川的土官禄寿、禄哲争夺继承官位的权利以来,各自纵容其属下的人越境抢劫。

古文:拥众千余,剽掠两府,浃旬之间,村屯并扫,荼毒未有如此之甚者。

现代文:他们都拥有一千多人,抢劫两府之地,十天之内,扫荡了村屯,百姓所受的毒害还没有像这样严重过的。

**古文:或抚或剿,毋令养祸日滋。 **

现代文:朝廷对他们或是招抚或是进剿,请尽快定夺,不要使祸害一天甚于一天。

古文:下所司勘奏。

现代文:皇帝把该提议交给有关官府去审核后再上报。

古文:贵州巡按御史杨鹤言: 乌撒土官,自安云龙物故,安咀与安效良争官夺印,仇杀者二十年。

现代文:贵州巡按御史杨鹤说 :乌撒的土官,自从安云龙亡故以后,安咀与安效良争夺官位,互相仇杀已有二十年。

古文:夷民无统,盗寇蜂起,堡屯焚毁,行贾梗绝者亦二十年。

现代文:当地百姓没人统领,盗贼四起,村堡屯寨遭焚遭毁,行人商贾绝迹也有二十年了。

古文:是争官夺印者蜀之土官,而蹂践糜烂者黔之赤子。

现代文:这里面,争官夺位的是四川的土官,受蹂躏受破坏的是贵州的百姓。

**古文:诚改隶于黔,则弹压既便,干戈可戢。 **

现代文:如果把乌撒改成隶属于贵州,这样弹压就很方便,军队可随时进剿。

古文:又言: 乌撒者,滇、蜀之咽喉要地。

现代文:他又说 :乌撒,是云南、四川的咽喉要地。

古文:臣由普安入滇,七日始达乌撒。

现代文:我从普安进入云南,需要七天才能到达乌撒。

古文:见效良之父安绍庆据沾益,当曲靖之门户。

现代文:看见安效良的父亲安绍庆占据沾益州,那是曲靖的门户。

古文:效良据乌撒,又扼滇、蜀之咽喉。

现代文:安效良占据乌撒,又卡住了云南、四川的咽喉。

古文:父子各据一方,且坏地相接,无他郡县上司以隔绝钤制之,将来尾大不掉,实可寒心。

现代文:他们父子俩各占据一方,而且彼此的地壤互相连接,没有其他郡县把他们离开,也没有别的上级官府钳制他们,将来人们尾大不掉时,其情形就使人寒心了。

**古文:盖黔有可制之势,而无其权;蜀有遥制之名,而无其实。诚以为隶黔中便。 **

现代文:只有贵州有钳制他们的条件,可又没有节制他们的名义。因此,我认为将乌撒隶属于贵州最好。

古文:帝命所司速议。

现代文:皇帝命令有关官府尽快讨论此事。

古文:泰昌元年,云南抚按沈儆炌等言:蜀之东川,业奉朝命兼制,然事权全不相关。

现代文:泰昌元年,云南抚按沈儆火介等人给皇帝上奏说: 四川的东川,我们已奉朝廷的命令参与节制,但事情与权利全没有关系。

古文:禄千钟、禄阿伽纵贼披猖,为患不已。

现代文:禄千钟、禄阿伽纵容贼人作乱,祸患不绝。

古文:是东川虽隶蜀,而相去甚远,虽不隶滇,而祸实震邻。

现代文:这是因为东川虽然隶属于四川,但两者相距很远,它虽然不隶属于云南,但祸患相连。

古文:宜特敕蜀抚按,凡遇袭替,务合两省会勘。

现代文:因此应该特别谕告四川的抚按官,凡是碰到继承或替代官位的事,务必要会合两省的官员一同审核。

**古文:蜀察其世次,滇亦按无侵犯,方许起送,亦羁縻绥静之要术也。 **

现代文:四川方面考察他们的世系秩序情况,而云南方面则考察他们有没有侵犯行为,这样做之后,才允许他们被起用,这也是统治约束以保持地方安静太平的重要方法啊!

古文:诏下所司。

现代文:皇帝下诏交有关机关讨论。

古文:时诸土司皆桀骜难制,乌撒、东川、乌蒙、镇雄诸府地界,复相错于川、滇、黔、楚之间,统辖既分,事权不一,往往轶出为诸边害。

现代文:此时,各土司都桀骜不驯,难于节制。乌撒、东川、乌蒙、镇雄各军民府的地界交错复杂地分布于川、滇、黔、楚之间,分别统辖,权力不统一,往往一越出范围就成为边疆的祸患。

古文:故封疆大吏纷纷陈情,冀安边隅,而中枢之臣动诿勘报,弥年经月,卒无成画,以致疆事日坏。

现代文:所以边疆的大臣纷纷向朝廷陈述情况,希望边疆地区保持安定,而中央的大臣一动就推诿审核上报以后再说。时间过去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最终也没有决定,致使边疆地区的事情一天比一天糟。

古文:播州初平,永宁又叛,水西煽起,东川、乌蒙、镇雄皆观望骑墙,心怀疑二。

现代文:播州刚刚平定,永宁又起来叛乱,水西又被煽动造反,东川、乌蒙、镇雄等地都是骑墙观望,胸怀二心的。

古文:于是安效良以乌撒首附逆于邦彦,并力攻陆广,复合沾益贼围罗平,陷沾益,为云南巡抚闵洪学所败。

现代文:这样一来,安效良以乌撒首领的身份在邦彦依附于叛乱者,合力攻击陆广,又同沾益州的贼人一起包围罗平,攻陷沾益,结果被云南巡抚闵洪学所打败。

古文:洪学以兵力不继,好语招之,令擒贼自赎,效良亦佯为恭顺。

现代文:闵洪学因为兵力不足,就好言好语招抚了安效良,让他擒拿贼人自己替自己赎罪。安效良表面上也装得恭敬顺从。

古文:又见黔师出陆广,滇师出沾益,水、乌之势已成骑虎,遂合永宁、水西诸部三十六营,直抵沾益,对垒城下五日。

现代文:不久,安效良又发现贵州的军队从陆广出发,云南的军队从沾益出发,水西、乌撒的叛乱已成骑虎难下之势,就会合永宁、水西的各部三十六营叛军,直接抵达沾益州,在城下与官军对垒五天。

古文:副总兵袁善、宣抚使沙源等督将士力战,出奇兵破之,效良败死。

现代文:副总兵袁善、宣抚使沙源等督促将士奋力战斗,出奇兵攻破叛军,安效良失败而死。

古文:妻安氏无子,妾设白生其爵、其禄。

现代文:安效良的妻子安氏没有生儿子,他的妾名叫设白,生有安其爵、安其禄二个儿子。

古文:二妇素不相能,安氏居盐仓,设白母子居抱渡。

现代文:妻妾之间素来不和,安氏居住在盐仓,设白母子居住在抱渡。

古文:安氏遂代效良为土官,然亦未绝其爵,其爵亦以安氏为安位姐,不敢抗。

现代文:安氏于是代替安效良成为土官,但是她也没有拒绝与安其爵往来,安其爵也因为安氏是安位的姐姐,不敢有所违抗。

古文:崇祯元年,四川巡抚差官李友芝赍冠带奖赏其爵母子,令管乌撒。

现代文:崇祯元年,四川巡抚差官李友芝带冠带去奖赏安其爵母子,让他们管理乌撒。

古文:安氏恶分,始绝其爵。

现代文:安氏遂与安其爵交恶,断绝与他往来。

古文:其爵夜袭安氏盐仓,不克,与设白、其禄逃东川界,为东川所拒,而抱渡又失。

现代文:安其爵乘夜间袭击安氏居住地盐仓,没有成功,便与设白、安其禄一起逃往东川,被东川拒绝了,而他们原来居住地抱渡也丧失了。

古文:李友芝为请于制府,发滇兵三千援其爵,滇抚不应。

现代文:李友芝为他们向制府请命,要求派三千滇兵去支援安其爵,云南巡抚不答应。

古文:安氏惧,谋迎沾益土官安边为婚,授之乌撒以拒其爵。

现代文:安氏害怕,图谋与沾益州的土官安边结婚,将乌撒交给安边以抗拒安其爵。

古文:安边亦欲偶安氏以拒其禄,以催粮为名至建昌。

现代文:安边也想与安氏结为配偶以抗拒安其禄,便以催粮食的名义到建昌。

古文:安氏遂迎边至盐仓成婚。

现代文:安氏于是将安边迎到盐仓成婚。

古文:一时皇皇谓水西必纠沾、乌入犯。

现代文:一时间盛传水西一定会纠集沾益州、乌撒府进犯内地。

古文:云南巡抚谢存仁以闻,存仁因移镇曲靖以观变。

现代文:云南巡抚谢存仁将此传闻上报朝廷,并自己坐镇到曲靖以观察事情的变化。

古文:安边、安氏请复乌撒卫以自赎。

现代文:安边、安氏请求朝廷恢复乌撒卫以赎自己的罪。

古文:二年,总督朱燮元调集汉土兵,列营沾益,趣滇抚会兵进乌撒境。

现代文:崇祯二年,总督朱燮元调集了汉族兵和土兵,在沾益州前安扎下来,准备与云南巡抚的兵马会合后一起向乌撒境内进发。

古文:安边、安氏逃避偏桥。

现代文:安边、安氏逃到偏桥避难。

古文:大兵入盐仓,拔难民一千余人。

现代文:大军进入盐仓后,救出难民一千多人。

古文:师还,安边、安氏复还盐仓,遣人至军前,请俟乌城克复,束身归命,意实缓师。

现代文:大军撤回后,安边、安氏又回到盐仓,派人到官军帐前,请求等他们拿下乌城后,一定会约束自身等待朝廷的命令再行动,实际上这是他们的缓兵之计。

古文:乃复发兵逐安边、安氏,以盐仓授其爵。

现代文:于是明军又出发驱赶安边和安氏,把盐仓授予安其爵。

古文:兵至望城坡,遇贼哨骑百余,麾兵奋击,贼尽奔箐中,遂复乌撒城。

现代文:明军到达望城坡时,碰到贼人望哨的骑兵一百多人,朱燮元指挥军队奋勇出击,贼人全逃奔到竹林里,于是又攻下了乌撒城。

古文:安边驻三十里外,拥兵求见,谕令束身归诚。

现代文:安边驻扎在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带兵到军前要求求见总督朱燮元,朱燮元让他把自己绑起来前来投降。

古文:边夜遁,遂弃盐仓,入九龙囤。

现代文:安边乘夜逃跑,放弃盐仓,进入九龙囤。

古文:乌撒陷贼八年,至是始复。

现代文:乌撒被贼人攻陷了八年,至此才开始收复。

古文:乃召其爵来盐仓,令约束九头目以守,且令图献安边、安氏。

现代文:总督朱燮元便把安其爵招到盐仓来,让他约束当地的九头目以守卫乌撒,并让他筹划把安边、安氏捉住献出来。

古文:其爵以盐仓残毁,乞移乌撒城,从之。

现代文:安其爵认为盐仓已经残破,乞求允许他到乌撒城办公,朱燮元同意了。

古文:时其爵署乌撒知府,其禄署沾益知州,虽懦稚颇忠顺,其母亦颇有主持,能得众。

现代文:此时,安其爵暂任乌撒知府,安其禄暂任沾益州知州。虽然他们都较稚嫩小心,但颇为忠心顺从朝廷,他们的母亲也颇能主持事务。

古文:安边屡乞降于总督朱燮元,用藉水西安位代申,以边实绍庆嫡孙,宜袭知州,请罪其爵、其禄。

现代文:因此他们都能得人心。安边屡次向总督朱燮元乞降,并藉水西的安位代申其意。安位认为安边实际上是安绍庆的嫡系孙子,应该继承知州的职位,请求总督责罚安其爵、安其禄。

古文:燮元曲为调护,欲予以职衔,分乌撒安置之。

现代文:朱燮元从中委曲调停,想授职衔给安边,把乌撒分开以安置安边。

古文:云南抚按坚执不可,以安边令其党勒兵于野马川,复以千金诱其爵头目,日为并吞沾、乌计。

现代文:云南抚按坚决不同意,认为安边让其同党停兵于野马川,又以千金利诱安其爵手下的头目,为他日并吞沾益州和乌撒做准备。

古文:万一其爵被袭,则乌撒失,而前功尽弃。

现代文:万一安其爵被安边袭击,则乌撒会失守,这样就会前功尽弃。

古文:乌撒失,沾益危,而全滇动摇,非但震邻,实乃切肤。

现代文:乌撒失守,沾益州就危险了,这样整个云南都会动摇,这不但会使邻省震动,实际上乃是切肤之害。

古文:竟不行。

现代文:最后,总督朱燮元的意图没有执行。

古文:安边乃乞师于安位,纳之沾益,而逐其禄,时安氏在也。

现代文:于是安边就向安位借兵,把军队安在沾益州,驱逐了安其禄。此时安氏还在世。

古文:既而安氏死。安位与之贰,其禄乃假手罗彩令者布发难,边遄死。

现代文:不久安氏死了,安位与安边有了贰心,安其禄便假手于罗彩令者布向安边发难,安边一急之下死了。

古文:又令人杀平夷长官王大庆,大庆闻而逃,乃杀其弟。

现代文:安其禄不久带兵到沾益州,诡称自己是为其叔叔报仇,土民全都归附于他,于是安其禄又占有了沾益州。

古文:为横二十年。巡按御史张鸾请治之,得实,伏诛,遂改马湖府为流官知府。建昌卫,本邛都地。

现代文:而此时中原地区流寇作乱正急,朝廷已经没能力再过问边疆的事了。建昌卫,是原来的邛都。

古文:汉武帝置越巂郡。

现代文:汉朝武帝时期,此地设置了越郡。

古文:随、唐皆为巂州。

现代文:隋唐两朝此地都称为州。

古文:至德初,没于吐番。贞元中收复。

现代文:唐朝至德初年,该地被吐番所吞没,贞元中年才收复回来。

古文:懿宗时,为蒙诏所据,改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

现代文:唐朝懿宗统治时期,该地被蒙诏所占据,改成建昌府,把乌、白二个蛮族的人口充实到该地。

古文:元至元间,置建昌路,又立罗罗斯宣慰司以统之。

现代文:元朝至元年间,该地设置了建昌路,同时又设立罗罗斯宣慰司以统管该地区。

古文:洪武五年,罗罗斯宣慰安定来朝,而建昌尚未归附,十四年遣内臣赍敕谕之,乃降。

现代文:明朝洪武五年,罗罗斯宣慰安定前来朝觐皇帝,但建昌路还没有归附明朝。十四年,皇帝派宦官带着皇帝的敕谕去见他们,建昌路才向明朝投降。

古文:十五年置建昌卫指挥使司。

现代文:十五年明朝廷在此设置建昌卫指挥使司。

古文:元平章月鲁帖木儿等自云南建昌来贡马一百八十匹,并上元所授符印。

现代文:元朝的平章月鲁帖木儿等人从云南建昌来京城给朝廷献贡马一百八十匹,并上缴了元朝皇帝给他们所授的符印。

古文:诏赐月鲁帖木儿绮衣、金带、靴袜,家人绵布一百六十疋、钞二千四百四十锭。

现代文:明太祖下诏给月鲁帖木儿赏赐了绮衣、金带、靴袜,给他的家人赏赐了绵布一百六十匹,钱钞二千四百四十锭。

古文:以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月给三品俸赡其家。

现代文:封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每月给他三品官才有的俸禄,让他赡养家人。

古文:十六年,建昌土官安配及土酋阿派先后来朝,贡马及方物,皆赐织金文绮、衣帽、靴袜。

现代文:十六年,建昌卫的土官安配及当地的酋长阿派先后来朝觐皇帝,向皇帝进献马匹和土产,皇帝都给他们赏赐织金花纹的绮衣、帽子和靴袜。

古文:十八年,月鲁帖木儿举家来朝,请遣子入学,厚赐遣之。

现代文:十八年,月鲁帖木儿全家来朝觐,请求朝廷允许他选派儿子来入学,皇帝给他们的赏赐很丰厚。

古文:二十一年,建昌府故土官安思正妻师克等来朝,贡马九十九匹。

现代文:二十一年,建昌府已故土官安思正的妻子师克等人来朝觐,向皇帝献贡马九十九匹。

古文:诏授师克知府,赐冠带、袭衣、文绮、钞锭,因命师克讨东川、芒部及赤水河叛蛮。

现代文:皇帝下诏授师克知府职位并赏赐给她冠带、官服、有花纹的绮衣和钱钞,还命令师克讨伐东川、芒部及赤水河等地叛乱的蛮族。

古文:二十三年,安配遣子僧保等四十二人入监读书。

现代文:二十三年,安配选派儿子安僧保等四十二人进国子监读书。

古文:二十五年,致仕指挥安配贡马,诏赐配及其把事五十三人币纱有差。

现代文:二十五年,已辞官的指挥安配向朝廷献贡马,皇帝下诏按等级差别给安配和他的把事五十三人赏赐钱钞。

古文:已而月鲁帖木儿反,合德昌、会川、迷易、柏兴、邛部并西番土军万余人,杀官军男妇二百余口,掠屯牛,烧营屋,劫军粮,率众攻城。

现代文:不久,月鲁帖木儿造反,会合德昌、会川、迷易、柏兴、邛部和西番的土军一万多人,杀死官军男女二百多人,掠夺军屯里的牛,烧毁营房,劫夺军粮,并带人攻打城堡。

古文:指挥使安的以所部兵出战,败之,斩八十余级,擒其党十余人。

现代文:指挥使安的带领自己所属的军队出战,打败了叛军,斩杀敌人八十多人,生擒叛军的同党十多人。

古文:贼退屯阿宜河,转攻苏州。

现代文:叛军撤退驻扎到阿宜河,转而进攻苏州。

古文:指挥佥事鲁毅率精骑出西门击之,贼众大集,毅且战且却,复入城拒守。

现代文:指挥佥事鲁毅率领精锐骑兵从西门出来拦击敌人,叛军集中起来对付鲁毅,鲁毅便且战且退,又退入城中坚守拒敌。

古文:贼围城,毅乘间遣壮士王旱突入贼营,斫贼,贼惊遁。

现代文:叛军包围了城市,鲁毅乘间歇机会派遣壮士王旱突然冲入敌军营中,砍杀敌人,叛军受惊而逃。

古文:于是置建昌、苏州二军民指挥使司及会川军民千户所,调京卫及陕西兵万五千余人往戍之。

现代文:于是朝廷设置了建昌、苏州二个军民指挥使司,在会川设置一个军民千户所,调集京城的卫兵和陕西的军队一万五千多人前去戍守。

古文:仍谕将士互相应援,设伏出奇,并谕擒首献者赏千金。

现代文:皇帝谕告各将士要互相响应支援,设埋伏出奇兵打击敌人,并谕告若有人抓住叛军首领来献,则赏赐千金。

古文:复谕总兵官凉国公蓝玉,以月鲁帖木儿诡诈,不可信其降,致缓师养祸。

现代文:他还谕告总兵官凉国公蓝玉,说月鲁帖木儿诡诈多计,不能完全相信他的投降,以致出师缓慢养成祸患。

古文: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率各卫兵至双狼寨,擒伪千户段太平等,贼众大溃,月鲁帖木儿败遁。

现代文:四川都指挥使瞿能带领各卫军队到达双狼寨,活捉了伪千户段太平等人,普通贼众大多溃散,月鲁帖木儿失败后逃跑。

古文:官军入德昌,能遂调指挥同知徐凯分兵入普济州搜捕。

现代文:瞿能督促军队追捕,攻下托落寨。又转战前进到打冲河三里所时,与月鲁帖木儿相遇,又大败他们,俘虏了他们五百多人,淹死叛军一千多,缴获牛、马无数。

古文:复驾桥于打冲河,遣指挥李华引兵追托落寨余孽,进至水西,斩月鲁帖木儿把事七人,其截路寨土蛮长沙、纳的皆中矢死。

现代文:官军进入德昌后,瞿能调遣指挥同知徐凯分兵进入普济州搜捕敌人;又在打冲河上架桥,派遣指挥李华率兵追击托落寨内的残余叛军。军队开到水西时,斩杀月鲁帖木儿手下的把事七人,截路寨的蛮族人长沙、纳的等都中箭而死。

古文:能还攻天星、卧漂诸寨,皆克之,先后俘杀千八百余人。

现代文:瞿能回师后又攻克天星、卧漂各寨,俘虏和杀死敌人一千八百多人。

古文:月鲁帖木儿遁入柏兴州。

现代文:月鲁帖木儿逃进柏兴州。

古文:帝遣谕蓝玉曰: 月鲁帖木儿信其逆党达达、杨把事等,或遣之先降,或亲来觇我,不可不密为防。

现代文:皇帝派人给蓝玉送谕告说 :月鲁帖木儿信任他手下的同党达达、杨把事等人,或者派遣他们先来投降,或者亲自来试探我方情况,不可不严密防范。

**古文:其柏兴州贾哈喇境内麽些等部,更须留意。 **

现代文:对柏兴州贾哈喇境内的么些人部落,更要留意。

古文:贾哈喇者,麽些洞土酋也。

现代文:贾哈喇,是么些洞的当地酋长。

古文:初,王师克建昌,授以指挥之职,自是从月鲁帖木儿叛。

现代文:原初时期官军攻克建昌时,朝廷授以他指挥的职位,这次他跟随月鲁帖木儿叛乱。

古文:玉率兵至柏兴州,遣百户毛海以计诱致月鲁帖木儿并其子胖伯,遂降其众,送月鲁帖木儿京师,伏诛。

现代文:蓝玉率兵到柏兴州,派遣百户毛海用计谋抓住月鲁帖木儿及其儿子胖伯,降服了他们手下的众人,把月鲁帖木儿解送到京师,伏法诛杀。

古文:玉因奏: 四川地旷山险,控扼西番。

现代文:蓝玉因此上奏皇帝: 四川地域广阔山势险要,能够控制西番。

**古文:松、茂、碉、黎当吐番出入之地,马湖、建昌、嘉定俱为要道,皆宜增屯卫。 **

现代文:松潘、茂州、碉门和黎州是吐番进出之地,马湖、建昌、嘉定等地都是重要的通道,都应该增加屯兵守卫。

古文:报可,命玉班师。

现代文:皇帝认为此议可行,命令蓝玉班师回朝。

古文:二十七年,麽些洞蛮寇打冲河西守堡,都督徐凯击败之。

现代文:洪武二十七年,么些洞的蛮族人入侵打冲河的西守堡,都督徐凯将他们击败。

古文:二十九年,威龙土知州普习叛。

现代文:二十九年,威龙土知州普习反叛。

古文:普习,月鲁帖木儿妻兄也。

现代文:普习,是月鲁帖木儿妻子的兄长。

古文:官军捕之,普习中流矢死。

现代文:官军去逮捕他时,普习被流箭射死。

古文:三十一年,徐凯等平卜木瓦寨,执贾哈喇,送京师,诛之。

现代文:三十一年,徐凯等人平定了卜木瓦寨,逮住了贾哈喇,将其解送到京城,按法处决了。

古文:寨地峻险,三百陡绝,下临大江,江流悍急,不可行舟,惟一道仅可通人行。

现代文:这个卜木瓦寨地势险峻,三面都是陡沿绝壁,下面是大江,江水很急,无法行舟,只有一条路可以行人。

古文:官军至,辄自上投石,不得进。

现代文:官军到达时,他们就从寨上向下掷石头,官军无法进入。

古文:凯乃断其汲道困之,寇穷促,凯督将士抵其寨,力攻破之,遂就擒。

现代文:徐凯便切断了他们的取水之路,把他们围困起来,等他们无法坚守而惶急时,徐凯便督促将士进抵该寨,奋力攻破他们的防守,于是生擒了贾哈喇。

古文:因改建昌路为建昌卫,置军民指挥使司。

现代文:这样一来,朝廷就把建昌路改为建昌卫,设置军民指挥使司。

古文:安氏世袭指挥使,不给印,置其居于城东郭外里许。

现代文:让安氏家族的人世袭指挥使职位,但不给他们印信,让他们居住在建昌卫城东郭外一里远的地方。

古文:所属有四十八马站,大头土番、僰人子、白夷、麽些、作佫鹿、保罗、鞑靼、回纥诸种散居山谷间。

现代文:建昌卫统属有四十八个马站,大头土番、覺人子、白夷、么些、亻各鹿、倮罗、鞑靼、回纥等蛮族人都杂居在山谷之间。

古文:北至大渡,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西讫盐井,延袤千余里。

现代文:该卫北至大渡、南达金沙江,东抵乌蒙,西及盐井,地域宽达一千多里。

古文:以昌州、普济、威龙三州长官隶之,有把事四人,世辖其众,皆节制于四川行都指挥使司。

现代文: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统领昌州、普济、威龙三个州的长官,下面有把事四人,世代管辖属下的百姓。他们全都接受四川行都指挥使司的节制。

古文:西南土官,安氏殆为称首。

现代文:西南地区的土官,安氏家族居首位。

古文:配六世孙安忠无后,妻凤氏管指挥使事。

现代文:安配的六世孙安忠没有后嗣,其妻凤氏便管理指挥使事务。

古文:凤氏死,族人安登继袭,复无子,妻瞿氏管事,以族人世隆嗣。

现代文:凤氏死后,安忠的族人安登继承指挥使职位,他又没有儿子,便由其妻瞿氏管理事务,后由族人安世隆继承官职。

古文:世隆复无子,继妻禄氏管事。

现代文:安世隆又没有儿子,便由他的后妻禄氏掌管指挥使事务。

古文:禄死,以族侄安崇业嗣。

现代文:禄氏死后,让安世隆的侄子安崇业继承指挥使官位。

古文:崇业与禄氏不相能,因养那固为假子,其奴禄祈从臾构难,岁仇杀。

现代文:安崇业原与禄氏不和,禄氏就收养那固为干儿子,禄氏的家奴禄祈从中阿谀奉承挑拨那固与安崇业的关系,使得他们每年都互相仇杀。

古文:镇巡官谳之,杀那固而戍禄祈,事遂平。

现代文:镇巡官将此事审判定案,杀了那固,让禄祈去戍守边关,彼此间的仇杀才得以平息。

古文:安氏所辖四驿,曰禄马、阿用、白水、泸沽,各百里有差。

现代文:安氏家族所管辖的四个驿所,其名分别为禄马、阿用、白水、泸沽,各驿所之间相差有百里之遥。

古文:其凉山拖郎、桐槽、热水诸番,则以强弱为向背。

现代文:凉山地区的拖郎、桐槽、热水等番族,以自己势力的强弱,对明朝廷或归附或背反。

古文:所领昌州等三长官司,皆在卫东、西、南三百里内。

现代文:建昌卫所统领的昌州等三个长官司,都分布在卫所东、西、南三面三百里的范围内。

古文:洪武十八年,土官卢尼姑、吉撒加、白氐等归附,皆令世袭为知州。

现代文:洪武十八年,土官卢尼姑、吉撒加、白氐等归附朝廷,朝廷都让他们世代相袭做知州。

古文:月鲁帖木儿之乱,诸州皆废革。

现代文:月鲁帖木儿叛乱后,各州都被废除。

古文:永乐元年复置,悉改为长官司,仍隶建昌。

现代文:永乐元年又恢复建置,不过将原来的州全改为长官司,仍隶属于建昌卫。

古文:洪武十六归附,以随征东川、芒部劳,授世袭副千户。居所治城外,所辖僰蛮仅八百户。

现代文:建昌卫所辖的千户所有三个:礼州,打冲河和德昌。礼州,是汉朝的苏示县;打冲河,是唐朝的沙野城;德昌,是元朝的定昌路。

古文:茂州,古冉〈马龙〉国地。

现代文:茂州,就是古代的冉国所在地。

古文:汉武帝置汶山郡,宣帝为北部都尉。

现代文:汉武帝时在该地设置汶山郡,汉宣帝时称北部都尉。

古文:隋为蜀州,寻改会州。

现代文:隋朝时称为蜀州,不久改为会州。

古文:唐贞观改茂州。

现代文:唐朝贞观年间改为茂州。

古文:宋、元仍旧,治汶山县。

现代文:宋朝和元朝时仍为茂州,官府所在地是汶山县。

古文:洪武六年,茂州权知州杨者七及陇木头、静州、岳希蓬诸土官来朝贡。

现代文:洪武六年,茂州的权知州杨者七及陇木头、静州、岳希蓬等土官一起到京城来朝贡。

古文:十一年置茂州卫指挥使司。

现代文:十一年朝廷设置茂州卫指挥使司。

古文:时四川都司遣兵修灌县桥梁至陶关,汶川土酋孟道贵疑之,集部落阻陶关道。

现代文:此时,四川的都司派兵修筑从灌县到陶关的桥梁,汶川土著人的酋长孟道贵对此举颇有疑忌,招集本部落人堵塞了陶关的道路。

古文:都司遣指挥胡渊、童胜等统兵分二道击之,一由石泉,一由灌口。

现代文:都司便派指挥胡渊、童胜等人带兵分二路袭击他们。一路从石泉出发,另一路从灌口出发。

古文:由灌口者进次陶关,蛮众伏两山间,投石崖下,兵不能进。

现代文:由灌口出发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陶关时,蛮族人埋伏在两山之间,向山崖下投掷石块,军队无法前进。

古文:适汶川土官来降,得其间道。乃选勇士卷旗甲,乘夜潜出两山后,迟明从山顶张旗帜,发火炮,蛮惊溃。

现代文:此时正好汶川的土官前来投降,提供了小路,陶关的官军便挑选出勇士带上旗帜和甲仗,乘着夜色悄悄地绕到两山后面,天色未明时就在山顶上张开旗帜,点燃火炮,蛮族人都受惊而逃。

古文:师进雁门关,道险,蛮复据之。

现代文:军队开到雁门关时,道路险阻,蛮族人便又占据了该地。

古文:乃驻平野,得小舟渡,至龙止铁冶寨,击破之。

现代文:官军便驻扎在平地上,用小船渡过去,到龙止的铁冶寨,击破了蛮族人。

古文:其由石泉者次泥池,蛮悉众拒。

现代文:从石泉出发的那一路军队驻扎在泥池,蛮族人集结起来抗拒官军。

古文:千户薛文突阵射却之,士卒奋击,大败其众。

现代文:千户薛文带人用弓箭把蛮族人射退后,士兵们奋勇出击,大败蛮族人。

古文:两军遂会于茂州,杨者七迎降,以者七仍领其州。

现代文:两路军队于是在茂州会师,杨者七出来投降并迎接官军,官军便仍然让杨者七统领该州事务。

古文:乃诏立茂州卫,留指挥楚华将兵三千守之。

现代文:皇帝下诏书设立茂州卫,把指挥楚华留下,让其带三千人马守卫茂州卫所。

古文:十五年,者七阴结生番,约日伏兵陷城。

现代文:十五年,杨者七暗地里勾结没有顺服朝廷的番族人,双方约定好日期埋伏下兵力准备攻打城池。

古文:有小校密告于官,遂发兵捕斩者七。

现代文:有小军校将此消息秘密地告诉了官府,官府便派兵捉拿并斩杀了杨者七。

古文:生番不之觉,如期入寇,官军掩击败之,于是尽徙羌民于城外。

现代文:番族人没有察觉事情有了变故,按期入侵,官军便掩杀出去将番族人打败。从此,官府便把羌族人全都迁到城外居住。

古文:正德二年,太监罗籥奏,茂州所辖卜南村、曲山等寨,乞为白人,愿纳粮差。

现代文:正德二年,太监罗硁向朝廷上奏,说茂州所管辖的卜南村、曲山等村寨的人,都向官府要求做白人,愿意向朝廷缴纳粮税和差役。

古文:其俗以白为善,以黑为恶。

现代文:那里的习俗是以白为好,以黑为恶。

古文:礼部覆,番人向化,宜令入贡给赏。

现代文:礼部的答复认为番族人向往汉化,就应该让他们进献贡物并给以奖赏。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帝答应了。

古文:十四年,巡抚马昊调松潘兵,攻小东路番寨,而茂州核桃沟上、下关番蛮惧,遂纠白石、罗打鼓诸寨生番,攻围城堡,游击张杰败绩。

现代文:十四年,巡抚马昊征调松潘的军队去攻打小东路番族人的村寨,茂州核桃沟上关和下关的番族人感到害怕,于是便纠集白石、罗打鼓等村寨的没有汉化的番族人进攻和包围城堡,游击张杰率人抗击,失败了。

古文:十五年,巡抚盛应期奏,绰头番犯松州,总兵张杰克之,复犯雄溪屯,指挥杜钦败之,烟崇等寨皆降。

现代文:十五年,巡抚盛应期上奏,说绰头的番族人进犯松州,总兵张杰收复了松州;他们又进犯雄溪屯,指挥杜钦将他们打败,烟崇等村寨的番族人都向官军投降了。

古文:万历十九年,威、茂诸番作乱,攻破新桥,乘势围普安等堡。

现代文:万历十九年,威远、茂州各地的番族人作乱,攻破了新桥,并乘势包围了普安等城堡。

古文:四川巡抚李尚忠檄诸路兵追剿过河,普安诸堡得以保全。

现代文:四川巡抚李尚忠传檄文给各路兵马,让他们过河追击和剿灭作乱的番族人,普安等城堡才得以保全。

古文:茂州地方数千里,自唐武德改郡会州,领羁縻州九,前后皆蛮族,向无城郭。

现代文:茂州这个地方方圆有几千里,从唐朝武德年间改为会州郡后,统领有九个羁縻州,前后居住的都是蛮族人,向来没有城郭。

古文:宋熙宁中,范百常知茂州,民请筑城,而蛮人来争。

现代文:宋朝熙宁中年,范百常做茂州的知州,百姓请求修筑城墙,蛮族人便来破坏。

古文:百常与之拒,且战且筑,城乃得立。

现代文:范百常便带兵抗拒蛮族人,一边战斗一边修筑,这样城墙才建立起来。

古文:自宋迄元,皆为羌人所据,不置州县者几二百年。

现代文:从宋朝到元朝,占据这里的都是羌族人,已有二百年没在此设置州县了。

古文:洪武十一年平蜀,置垒溪右千户所,隶茂州卫。

现代文:洪武十一年朝廷平定四川后,设置了迭溪右千户所,隶属于茂州卫。

古文:而置威茂道,开府茂州,分游击以驻叠溪,规防始立。

现代文:又设置威茂道,将府第设在茂州,分一名游击带兵驻扎迭溪,这样规防才开始确立。

古文:然东路生羌,白草最强,又与松潘黄毛鞑相通,出没为寇,相沿不绝云。

现代文:但是东路没有汉化的羌族人、白草人最为强盛,他们又与松潘黄毛鞑人相互勾通,经常出没为盗,相沿成习无法断绝。

古文:其通西域要路,为桃坪,即古桃关也,有绳桥渡江。

现代文:这里通向西域的要道是桃坪,即古代的桃关,有绳索建成的桥梁可供渡江。

古文:守桃坪者,为陇木司。

现代文:守卫桃坪的,是陇木长官司。

古文:茂州长官司三:曰陇木,曰静州,曰叠溪。

现代文:茂州有三个长官司,分别是陇木、静州、迭溪。

古文:陇木长官司,其长官即陇木里人也。洪武时归附,授承直郎,世袭长官,岁贡马二匹。

现代文:陇木长官司的长官是陇木里的人,洪武年间归附朝廷,被授予承直郎,可世袭长官职位,每年向皇帝进献贡马二匹。

古文:所属玉亭、神溪十二寨,俱为编氓,有保长统之。

现代文:其下属玉亭、神溪等十二个村寨,居住的都是编入户籍的百姓,由保长统领他们。

古文:静州长官司,其地即唐之悉唐县,其长官亦静州里人也。

现代文:静州长官司,是以前唐朝悉唐县的所在地,其长官也是静州里的人。

古文:袭官贡马,与陇木同。

现代文:他们继承官位、进献贡马,与陇木相同。

古文:正德间,与岳希蓬、节孝为乱,攻茂城,断水道七日。

现代文:正德年间,他们与岳希蓬、节孝一起作乱,攻打茂城,切断了供水之道达七日之久。

古文:节孝弟车勺潜引水以济我军。

现代文:节孝的弟弟车勺偷偷地引水救济明朝官军。

古文:事平,使车勺袭职,辖法虎、核桃沟八寨,俱编户为氓,亦有保长统之。

现代文:叛乱平息后,让车勺继承长官司长官的职位,管辖法虎、核桃沟八个村寨,把当地的百姓全编入户籍,由保长来统领他们。

古文:叠溪千户所,永乐四年置。领长官司二:曰叠溪,在治北一里;曰郁即,在治西十五里。

现代文:迭溪千户所,是永乐四年设置的,统领有二个长官司:一个称迭溪长官司,设置在千户所所治北面一里远的地方;另一个称郁即长官司,在所治西面十五里远的地方。

古文:叠溪郁氏,洪武十五年归附,给印世袭,凡三年贡马四匹。

现代文:迭溪的郁氏,洪武十五年才归附朝廷,朝廷授给官印,让他们世袭为官,每三年向朝廷进贡马四匹。

古文:长官所辖河东熟番八寨,皆大姓,及马路、小关七族。

现代文:迭溪长官司长官管辖河东汉化的八个村寨的番人和马路、小关七个家族。

古文:其土舍辖河西小姓六寨。

现代文:那八个村寨汉化了的番人都是大姓人家。该长官司的土舍则管辖河西六个村寨的小姓人家。

古文:地土广远。饶畜产,稞麦路积。

现代文:迭溪长官司土地广阔,畜产富饶,青稞、麦子沿路相积。

古文:人皆枭黠,名虽熟番,与生番等。

现代文:这里的人都枭雄狡黠,名义上虽已是汉化了的番人,实际上与没有汉化的番人是一样的。

古文:郁即长官啖保,万历十八年与黑水、松坪称兵,攻新桥,明年伏诛。

现代文:郁即长官司的官名叫口敢保,万历十八年与黑水、松坪等地番族人一起举兵,攻打新桥,第二年伏法被杀。

古文:汉关墩附近诸小姓,旧属郁即,至是改属叠溪。

现代文:汉关墩附近的各小姓人家,原先隶属于郁即,至此改为隶属于迭溪。

古文:初,都督方政平历日诸寨,设长宁安抚司,隶松潘。

现代文:当初,都督方政平定历日等村寨时,设置了长宁安抚司,隶属于松潘。

古文:至正统元年,总兵蒋贵言其辽阔,亦改隶于叠溪守御千户。

现代文:正统元年,总兵蒋贵认为松潘地域太辽阔了不好统领,便将长宁安抚司改由迭溪守御千户来管辖。

古文:松潘,古氐羌地。

现代文:松潘,是古代氐羌人的地方。

古文:西汉置护羌校尉于此。

现代文:西汉时期设置了护羌校尉。

古文:唐初置松州都督,广德初,陷于吐蕃。

现代文:唐朝初年,此地设置松州都督,广德初年被吐蕃攻陷。

古文:宋时,吐蕃将潘罗支领之,名潘州。

现代文:宋朝时期,吐蕃将领潘罗支统领该地,名为潘州。

古文:元置吐蕃宣慰司。

现代文:元朝在此设置吐蕃宣慰司。

古文:洪武十二年,命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定其地,敕之曰: 松潘僻在万山,接西戎之境,朕岂欲穷兵远讨,但羌戎屡寇边,征之不获已也。

现代文:洪武十二年,朝廷命令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去平定该地区。皇帝对丁玉说: 松潘地方偏僻,处于万山之中,与西戎之地接壤。我并不是想穷兵远征,而是羌戎族人屡次侵犯我们的边关,每次征讨都没有收获,这次是不得已而为之。

古文:今捷至,知松州已克,徐将资粮于容州,进取潘州。

现代文:现今捷报传来,知道松州已被你们攻克,你们应慢慢地将军用物资和粮食储存在容州,去攻打潘州。

古文:若尽三州之地,则叠州不须穷兵,自当来服。

现代文:如果将三个州全部占领,则对迭州不需要用兵,他们自己便会来投降的。

古文:须择士勇者守纳都、叠溪路,其驿道无阻遏者,不可守也。

现代文:你们应该挑选勇敢的士卒守卫纳都、迭溪两路,其驿道没有什么阻遏,则不必守卫。

**古文:来降诸戎长,必遣入朝,朕亲抚谕之。 **

现代文:凡来投降的各位戎族酋长,一定要把他们送到京城来朝觐,我将亲自安抚他们。

古文:遂并潘州于松州,置松州卫指挥使司。

现代文:于是便把潘州并入松州,设置松州卫指挥使司。

古文:丁玉遣宁州卫指挥高显城其地。

现代文:丁玉派宁州卫指挥高显在该地筑起城墙。

古文:十三年,帝以松州卫远在山谷,屯种不给,馈饷为难,命罢之。

现代文:十三年,皇帝认为松州卫远在山谷之中,军队驻扎和耕种不方便,粮饷难以解决,便下命令将松州卫罢了。

古文:未几,指挥耿忠经略其地,奏言松州为番蜀要害地,不可罢,命复置。

现代文:不久,指挥耿忠来管理经营该地方,向朝廷上奏说松州是四川番族人的要害之地,不能罢,已命令将松州卫建置恢复了。

古文:十四年置松潘等处安抚司,以龙州知州薛文胜为安抚使,秩从五品。

现代文:十四年,设置了松潘等地的安抚司,以龙州的知州薛文胜为安抚使,官秩为从五品。

古文:又置十三族长官司,秩正七品:曰勒都,曰阿昔洞,曰北定,曰牟力结,曰蛒匝,曰祈命,曰山洞,曰麦匝,曰者多,曰占藏先结,曰包藏先结,曰班班,曰白马路。

现代文:又设置十三族长官司,其长官的官秩为正七品。这十三族长官司分别称为:勒都、阿昔洞、北定、牟力结、虫各匝、祈命、山洞、麦匝、者多、占藏先结、包藏先结、班班、白马路。

古文:棋后复隶松潘者,长官司四,曰阿思,曰思囊儿,曰阿用,曰潘斡寨;安抚司四,曰八郎,曰阿角寨,曰麻儿匝,曰芒儿者。

现代文:后来又隶属于松潘的长官司有四个:阿思、思囊儿、阿用、潘斡寨;安抚司也有四个:八朗、阿角寨、麻儿匝、芒儿者。

古文:后又以思曩日安抚司附焉。

现代文:后来又把思囊日安抚司附到松潘。

古文:诸长官司每三年入贡,赏赐如例。

现代文:各长官司每三年向朝廷进贡物一次,皇帝也按惯例给予赏赐。

古文:十五年,占藏先结等土酋来朝,贡马一百三匹,诏赐绮钞有差。

现代文:十五年,占藏先结等地的土著酋长来京城朝觐,献贡马一百零三匹,皇帝下诏按他们的等级分别赏赐绮衣和钱钞。

**古文:十六年,秋忠言: 臣所辖松潘等处安抚司属各长官司,宜以其户口之数,量其民力,岁令纳马置驿,而籍其民充驿夫,供徭役。 **

现代文:十六年,耿忠向皇帝上奏说: 我所管辖的松潘等处安抚司所隶属的各长官司,应该按他们所拥有的户口数和百姓所能有的力量,每年让他们缴纳马匹设置驿站,征籍当地百姓为驿夫,提供徭役。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帝同意。

古文:既而松潘羌民作乱,官兵讨平之。甃松州及叠溪城。

现代文:不久,松潘的羌族百姓作乱,官兵讨伐平定了叛乱,在松州和迭溪城内以砖修井。

古文:十七年,松潘八积族老虎等寨蛮乱。官兵击破之,获马一百二十,犏牛三百,牦牛九十。

现代文:十七年,松潘八积族老虎等村寨的蛮族人作乱,官军将乱军击破,缴获马匹一百二十匹,犏牛三百头,牦牛五百九十头。

古文:景川侯曹震请择良马贡京师,余给军,其犏牛、牦牛非中国所畜,令易粮饷犒军,从之。

现代文:景川侯曹震请求朝廷允许他们挑选良马献到京城,其余的马分配给当地的官军,至于犏牛、牦牛不是中原所能养的,可以让当地蛮族人拿粮饷来换,以这粮饷犒赏军队。

古文:十八年,松州羌反。

现代文:皇帝同意了。

古文:成都卫指挥成信等率兵攻其牟力等寨,破之。

现代文:十八年,松州的羌族人造反,成都卫指挥成信等带兵攻破了羌族人的牟力等村寨。

古文:兵还,又遇贼三千人于道,复击败之,追至乞刺河乃还。

现代文:回军时,在路上与三千叛军遭遇,又打败他们,一直追击到乞剌河才回师。

古文:二十年改松州卫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改松潘安抚司为龙州。

现代文:二十年,将松州卫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将松潘安抚司改为龙州。

古文:二十一年,杂贡生番则路、南向等引草地生番千余人寇潘州阿昔洞长官司,杀伤人口。

现代文:二十一年,朵贡地区没有汉化的番族人则路、南向等带领草地地区没有汉化的番族人一千多,抢劫了潘州的阿昔峒长官司,杀伤了不少人。

古文:指挥周助率马步军同松潘卫军讨之,番寇率众迎战,千户刘德破之,斩首三十四级,获马三十余匹。

现代文:指挥周助带领骑兵和步兵会同松潘卫的军队一起前去讨伐,抢劫了的番族人也率领众人前来迎战,千户刘德攻破了番族人的阵营,斩获首级三十四个,缴获马匹三十多匹。

古文:贼溃,渡河四十余里,复收败卒屯聚。

现代文:贼人溃散,渡过河逃了四十多里后,又收集起残兵在一起屯驻。

古文:指挥周能追击之,斩首一百三十余级,获马六十余匹,溺死甚众,群番远遁。

现代文:指挥周能带兵追击,斩杀了他们一百三十多人,缴获马匹六十余匹,溺死的人马很多,番族人因此逃得远远的。

古文:二十六年,西番思曩日等族来归,进马百三十匹,命给金铜信符并赐文绮袭衣。

现代文:二十六年,西番的思曩日等家族前来归附朝廷,向朝廷进献马三十匹,皇帝命令授给他们铜制的镀金信符,赏赐给他们有花纹的绮衣官服。

古文:宣德二年,麻儿匝顺化,喇嘛著八让卜来归。

现代文:宣德二年,麻儿匝长官司顺从朝廷逐渐汉化,喇嘛著八让卜也前来归附。

古文:置麻儿匝安抚司,以喇嘛著八让卜为安抚。

现代文:朝廷就设置了麻儿匝安抚司,任命喇嘛著八让卜为安抚。

古文:麻儿匝在阿乐地,去松潘七百余里。

现代文:麻儿匝在阿乐境内,离松潘有七百多里。

古文:初,著八让卜时侵掠边民及遮八郎安抚司朝贡路。

现代文:当初,著八让卜时常侵犯边境,掠夺边境居民,并阻挡八郎安抚司前往朝廷献贡。

古文:松潘卫指挥吴玮遣人招之,因遣其侄完卜来贡献,言其地广民众,过于八郎,请置宣抚司以辖之。

现代文:松潘卫指挥吴玮派人前去招抚他,他就派他的侄子前来献贡物,并说他统治的地区地广人多,比八郎要大,请求设置宣抚司来管辖该地。

古文:帝命置安抚,遣敕谕之。

现代文:皇帝命令设置安抚司,派人送诏书给他。

古文:四川巡按等奏松潘卫所辖阿用等寨蛮寇,拥众万余,伤败官军,请讨之。

现代文:四川巡按等官员上奏皇帝,说松潘卫所管辖的阿用等村寨的蛮族人,拥有一万多人,经常伤害打败官军,请求朝廷派兵征讨他们。

古文:帝意边将必有激之者。

现代文:皇帝认为这种作乱一定是哪个边关将领激起来的。

古文:既四川都司奏至,言并非番寇。实由千户钱宏因调发松潘官军往征交址,众惮行,宏诡言番寇至,当追捕,冀免调。

现代文:不久四川都司的奏章传到朝廷,说这并不是番族人入侵,而是千户钱宏征调松潘的官军前去征讨交,大家都不愿去,钱宏便诡称番人已来入侵,应当派人追捕,希望免除征调。

古文:又领军突入麦匝诸族,逼取牛马,致番人忿怨。

现代文:接着他又带领军队突然进入麦匝各大姓家族地区,强行从他们那儿索取牛马,致使番族人忿怒怨恨。

古文:复以大军将致讨慑之,番众惊溃,约黑水生番为乱。

现代文:为此他又用大军将出来讨伐他们来威慑番族人,番族百姓惊慌而逃,便约黑水地区没有汉化的番族人前来作乱。

古文:帝命逮宏等,而责诸司怠玩边务,亟捕诸伤官军者。

现代文:皇帝了解情况后,命令逮捕钱宏等人,责备各司怠慢边关事务,玩忽职守,让他们急速捕获那些打伤官军的人。

古文:遣都指挥佥事蒋贵往,同松潘卫指挥吴玮招抚番寇,令调附近诸卫军二万人以行。

现代文:接着朝廷派都指挥佥事蒋贵前往该地区,同松潘卫指挥吴玮一起去招抚入侵的番族人,又命令附近各卫所调拨二万军队跟随他们行动。

古文:时贼围松潘、叠溪、茂州,断索桥,官军与战皆败,出掠绵竹诸县,官署民居皆被焚毁,镇抚侯琏死之。

现代文:此时,作乱的贼人已包围了松潘、迭溪、茂州,切断绳索桥,官军与他们接战都失败了。他们出来到绵竹各县抢劫,官署和民居都被烧毁,镇抚侯琏也以身殉职。

古文:蜀王护卫官校七千人来援,命都督陈怀与指挥蒋贵等合师亟讨之,而枭宏于松潘以徇,并窜诸将之贪淫玩寇者。

现代文:蜀王派遣护卫官校七千人前来支援,命令都督陈怀与指挥蒋贵等将军队集中一起去征讨,将钱宏在松潘斩首示众,将各位将领中的贪淫者和玩忽职守者放逐。

古文:三年,陈怀等率诸军屡败贼于圪答坝、叶棠关,夺永镇等桥,复叠溪,抚定祁命等十族,又招降渴卓等二十余寨,松潘平。

现代文:三年,陈怀等人率领各军在圪答坝、叶棠关等地屡次打败贼人,夺取了永镇等桥梁,收复迭溪,安抚平定了祁命等十大家族,又招降了渴卓等二十多个村寨,松潘的叛乱才平定下来。

古文:八年,八部安抚司及思囊儿十四族朝贡之使陛辞,令赍敕还谕其土官,俾约束所辖蛮民,安分循理,毋作过以取罪戾。

现代文:八年,八部安抚司和思囊儿等十四大姓家族的朝贡使者向皇帝告辞,皇帝让他们带敕书回去告诉他们的土官,要他们约束他们辖区内的蛮族百姓,安分守己遵循法理,不要去犯过错以免获罪。

古文:九年,敕指挥佥事方政、蒋贵等抚剿松潘。

现代文:九年皇帝命令指挥佥事方政、蒋贵等去招抚和进剿松潘。

古文:政等至,榜谕祸福,威、茂诸卫俱听命,惟松潘、叠溪所辖任昌、巴猪、黑虎等寨梗化。

现代文:方政等人到达后,张榜告诉百姓什么是祸,什么是福。威远、茂州等卫所都听从号令,惟有松潘、迭溪所辖的任昌、巴猪、黑虎等村寨顽固不化。

古文:政令指挥赵得、宫聚等以次进兵,平龙溪等三十七寨,班师还。

现代文:方政命令指挥赵得、宫聚等按次序进兵,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个村寨,凯旋回师。

古文:命蒋贵佩平蛮将军印,镇守松潘。

现代文: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蛮将军的印,镇守松潘。

古文:十年,贵奏,比因番人不靖,松潘、叠溪诸处仓粮,销殆尽,别无储积。

现代文:十年,蒋贵上奏章,说近来因为番族人作乱,松潘、迭溪各地仓库里的粮食已支销一空,没有储存积蓄了。

古文:帝命户部于四川岁运之数,量益二分给之。

现代文:皇帝命令户部从四川每年运送的粮食中,抽出二分来支援蒋贵。

古文:正统三年,岩州长官司让达作乱,侵杂道诸边,要道长官安白诉于朝。

现代文:正统三年,岩州长官司的让达作乱,侵犯杂道等边关。杂道的长官安白向朝廷控诉此事。

古文:帝命四川三司往谕之,皆归服。

现代文:皇帝命四川的三个司前去劝谕他们,他们都归顺服从朝廷。

古文:四年,松潘指挥赵得奏: 祁命族番寇商巴作乱,官军捕擒之。

现代文:四年,松潘的指挥赵得上奏说: 祁命族的番人商巴作乱,官军已将其擒获。

**古文:其弟小商巴复聚浦江、新塘等关,据险劫掠,乞发大军剿除。 **

现代文:商巴的弟弟小商巴又在浦江、新塘等关聚众,据险抢劫,请求派大军前来剿灭清除。

古文:帝命李安弃总兵官,王翱参赞军务,调成都左卫官军及松潘土兵,合二万人征之。

现代文:皇帝任命李安为总兵官,王翱为参赞军务,征调成都左卫的官军及松潘的士兵,合起来为二万人前去征讨。

古文:已,翱知商巴为都指挥赵谅所陷,乃按诛谅而释商巴等,事遂已。

现代文:之后,王翱了解到商巴是被都指挥赵谅所陷害才作乱的,于是王翱便杀了赵谅,释放了商巴等人,叛乱才平息。

古文:九年,松潘指挥佥事王杲奏: 比者,黑虎等寨番蛮攻围椒园、松溪等关堡,杀伤官民。

现代文:正统九年,松潘指挥佥事王杲上奏说: 近来,黑虎等村寨的番族人攻打椒园、松溪等地的关隘和城堡,打死打伤不少官民。

**古文:欲行擒剿,恐各寨惊疑,应谕能擒贼者重赏之。 **

现代文:我们想去进剿捉拿他们,又怕各村寨引起惊疑猜忌,希望朝廷谕告他们谁能擒拿叛贼就重赏谁。

古文:报可。

现代文:朝廷认为此建议可行。

古文:十年,黑虎寨贼首多儿太伏诛。

现代文:十年,黑虎寨的叛贼首领多儿太伏法被杀。

古文:初,多儿太掠茂州境,为官军所获,诚而释之。

现代文:原先,多儿太抢劫茂州境内时被官军抓获,官军将其训诫一番后就释放了。

古文:未几,复纠诸寨入掠。

现代文:不久,他又纠集各寨的番族人进来抢劫。

古文:帝命序班祁全往谕诸寨,擒多儿太至京,枭其首。

现代文:皇帝命令序班祁全前往该地谕告各寨,把多儿太擒拿到京城,斩首示众。

古文:十一年以寇深为佥都御史,提督松潘兵备。

现代文:十一年任命寇深为佥都御史,负责松潘的军事守备。

古文:时松潘皆已向化,惟歪地骨鹿簇二十寨不服,命督高广、王杲等剿之。

现代文:此时松潘都已向化朝廷,只有歪地骨鹿族的二十个村寨不服,朝廷便命令高广、王杲等人前去进剿。

古文:设思曩日安抚司,以阿思观为之使,隶松潘卫。

现代文:之后,设置思曩日安抚司,任命阿思观为安抚使,隶属于松潘卫。

古文:先是,阿思观父端葛,洪武中归顺,给金牌抚番,至阿思观又能招抚,故有是命。

现代文:此前,阿思观的父亲端葛,在洪武中年归顺朝廷,朝廷授予他金牌,让其招抚番族人。至阿思观时又有能力招抚其众,所以朝廷便任命他为安抚使。

古文:景泰三年,镇守松潘刑部左侍郎罗绮等奏: 雪儿卜寨贼首卓时芳等,烟崇寨贼首阿儿结等,累年纠合于安化关劫掠。

现代文:景泰三年,镇守松潘的刑部左侍郎罗绮等人上奏说 :雪儿卜寨的贼人首领卓时芳,烟崇寨贼人首领阿儿结等人,连年纠集人在安化关抢劫。

**古文:臣会师抵其巢穴,斩首不计其数,生擒卓时芳、阿儿结等,枭斩于市。 **

现代文:我们会合军队抵达他们的巢穴,斩杀敌人不计其数,活捉了卓时芳、阿儿结等人,将其斩首于闹市之中示众。

古文:七年,提督松潘罗绮复奏: 松潘土番王永习性儿犷,尝杀其土官高茂林男妇五百余口,及故土官董敏子伯浩等二十余人。

现代文:七年,松潘的提督罗绮又上奏说 :松潘当地的番族人王永,习性凶残粗犷,曾杀死土官高茂林家的男女五百多口人,杀死已经亡故的土官董敏的儿子伯诰等二十多人。

古文:今又纠合番蛮,攻劫地方。

现代文:现今他又纠集番族中的蛮人,攻打、抢劫地方。

**古文:臣与指挥周贵等统领官军,直抵桑坪,已将永等诛灭,边境肃清。 **

现代文:我与指挥周贵等统领官军,直接抵达桑坪,已将王永等人诛杀消灭了,这样边境地区已经肃清。

古文:降敕褒赏。

现代文:皇帝降旨褒奖他们。

古文:天顺五年,番众入龙安、石泉等处,扰粮道。

现代文:天顺五年,番族人进入龙安、石泉等地,骚扰运粮通道。

**古文:六年敕松潘总兵许贵曰: 叙州蛮贼出没为患,比松潘尤甚,其驰往会剿。 **

现代文:六年,皇帝给松潘总兵许贵下令说 :叙州的蛮族贼人出没为患,造成的祸害比松潘更厉害,你赶快带兵前去会剿。

古文:贵闻命,会兵叙州,追讨昔乖件、莫洞、都夜三寨,分兵两哨,克硬寨四十余,斩首一千一百余级。

现代文:许贵听到命令后,带兵到叙州会合,追击讨伐昔乖件、莫洞、都夜三个寨子,把军队分成两哨,攻克了四十多个防守坚固的寨子,斩杀敌人一千一百多人。

古文:成化二年,镇守太监阎礼奏: 松、茂、叠溪所辖白草坝等寨,番羌聚众五百人,越龙州境剽掠。

现代文:成化二年,镇守大监阎礼上奏说 :松潘、茂州、迭溪所管辖的白草坝等寨子,番族羌人聚集了五百人,越过龙州境出来剽劫。

古文:白草番者,唐吐蕃赞普遗种,上下凡十八寨。

现代文:白草的番人,是唐朝吐蕃赞普的后裔,上下共有十八个寨子。

**古文:部曲素强,恃其险阻,往往剽夺为患。 **

现代文:他们的私兵素来强壮,倚仗他们的地势险阻,往往劫夺百姓成为祸患。

古文:四年,礼复奏: 白草诸番拥众寇安县、石泉诸处,因各军俱调征山都掌蛮,致指挥王璟备御不谨。

现代文:四年,阎礼又上奏说 :白草等番族人纠集众人进犯安县、石泉等地,因为各军都被征调去讨伐山都掌的蛮族人,致使指挥王瞡守备防卫无法严密。

古文:命副总兵卢能剿之。

现代文:朝廷便命令副总兵卢能前去进剿。

古文:能遣指挥阎斌巡边至庙子沟,番贼三百突至,杀伤相当。

现代文:卢能派指挥阎斌去巡逻边境,到庙子沟时,番族贼人三百突然出现,双方接战后死伤相当。

古文:斌以失机逮治。

现代文:阎斌以失机罪被逮捕。

**古文:九年,巡抚夏埙奏: 黑虎寨贼首夜合等攻关堡,左参将宰用、兵备副使沈琮督兵驰诣松溪堡败之,斩获夜合等三十六级。 **

现代文:九年,巡抚夏埙上奏说: 黑虎寨贼人首领夜合等抢劫和攻打关隘城堡,左参将宰用、兵备副使沈琮督促军队赶往松溪堡将贼人打败,斩获夜合等三十六人的首级。

古文:松潘指挥佥事尧彧奏: 臣与兵备沈琮分剿白马路水土、茹儿等番寨,大克之。

现代文:松潘指挥佥事尧也上奏朝廷 :我与兵备沈琮分别围剿白马路水土、茹儿等番族人的寨子,都将它们攻克了。

古文:弘治二年,松潘番寇杀伤平夷堡官军,命逮指挥以下各官治之。

现代文:弘治二年,松潘的番族人杀伤了平夷堡的官军,朝廷命令将指挥以下的各级官员都逮捕起来治罪。

古文:三年免思曩日安抚等十六族明年朝觐,以守臣言其地方灾伤也。

现代文:三年免除思曩日安抚等十六族第二年进京朝觐皇帝的任务,原因是当地的守卫大臣说当地遭受了灾害损伤。

古文:七年,松潘空心寨番贼犯边,都指挥佥事李镐败之。

现代文:七年,松潘空心寨的番族贼人侵犯边境地区,都指挥佥事李镐将他们击败。

**古文:十三年,番贼入犯松潘坝州坡抵关,势益獗。 **

现代文:十三年,番族贼人侵犯松潘坝州的坡抵关,势力猖獗。

古文:命逮指挥汤纲等,而敕巡抚张瓒调汉、土官兵五万,由东南二路分剿,破白羊岭、鹅饮溪等三十一寨,斩四百余级。

现代文:朝廷命令将指挥汤纲等人逮捕问罪,让巡抚张瓒调集汉族和当地的官兵五万人,从东南二路分别进剿,攻破了白羊岭、鹅饮溪等三十一个寨子,斩杀敌人四百多名。

古文:商巴等二十六族皆纳款。

现代文:商巴等二十六大姓家族全部投诚。

古文:十四年复攻黄头、青水诸寨,前后杀获男妇七百余人,赭其碉房九百,坠崖死者不可胜计,诸番稍靖。

现代文:十四年张瓒又向黄头、青水等寨子发动攻击,前后共杀死和俘虏男女七百多人,烧毁他们的碉堡房屋九百间,番族人中坠崖而死者无法统计。这样,各地番族人才稍为安静一些。

古文:正德元年,巡抚刘洪奏: 祈命族八长官司所摄番众多至三十寨,少亦二十余寨,环布松潘两河。

现代文:正德元年,巡抚刘洪上奏说: 祈命族的八个长官司所统摄的番族人多达三十个寨子,最少也有二十多寨,成环形分布在松潘两条河上。

古文:其土官已故子孙,自应承袭。

现代文:那里的土官已经亡故,其子孙自然应该继承官职。

**古文:今宜察勘,有原降印信者,方许袭。 **

现代文:现今应该去察看审核,有原来投降时所授印信者,方可继承官位。

古文:报可。

现代文:朝廷认为可行。

古文:十六年,松潘卫熟番八大禳等作乱,同知杜钦平之。

现代文:十六年,松潘卫已汉化的番族人八大禳等人作乱,同知杜钦将他们平定。

古文:嘉靖五年命都督佥事何卿镇守松潘。

现代文:嘉靖五年朝廷命令都督佥事何卿去镇守松潘。

古文:时黑虎五寨及乌都、鹁鸽诸番叛,卿次第平之,降者日至。

现代文:此时,黑虎五个寨子及乌都、鹁鸽等地各番族人叛乱,何卿率兵相继平定,每天都有来降的人。

古文:卿有威望,在镇十七年,松潘以宁。

现代文:何卿有威望,镇守松潘十七年,该地一直很安宁。

古文:二十三年以北警召卿入卫,继之者李爵、高冈凤,未几皆为巡抚劾罢。

现代文:二十三年朝廷因北方边疆吃紧,召走了何卿,继任的是李爵、高冈凤,不久他们都被巡抚弹劾罢免了。

古文:二十六年复命卿往镇。

现代文:二十六年朝廷便又任命何卿去镇守松潘。

古文:时白草番乱,卿会巡抚张时彻讨擒渠恶数人,俘斩九百七十余级,克营寨四十七,毁碉房四千八百,获马牛器械储积无算。

现代文:此时,白草的番族人作乱,何卿会同巡抚张时彻前去讨伐,擒拿了首恶分子数人,俘虏和斩杀了九百七十多人,攻克营寨四十七个,捣毁碉堡四千八百个,缴获马、牛、器械和储积物资无法计算。

古文:终嘉靖世,松潘镇号得人,边境安堵焉。

现代文:终嘉靖皇帝一世,松潘地区的镇守官号令深得人心,边境安宁如堵。

古文:初,龙州薛文胜于洪武六年来降,命仍知龙州。

现代文:最初,龙州的薛文胜在洪武六年来投降时,朝廷仍然任命他做龙州知州。

古文:既置松潘安抚司,命文胜为安抚使。

现代文:后来设置松潘安抚司,就任命薛文胜为安抚使。

古文:既置松州卫,仍以松潘为龙州。

现代文:后又设置松州卫,松潘仍称为龙州。

古文:宣德七年升龙州为宣抚司,以土知州薛忠义为宣抚使。

现代文:宣德七年龙州升为宣抚司,任命土知州薛忠义为宣抚使。

古文:龙州者,汉阴平道也。

现代文:龙州,是汉朝时期的阴平道。

古文:宋景定间,临邛进士薛严来守是州,捍卫有功,得世袭。

现代文:宋朝景定年间,临邛进士薛严来镇守该州,在捍卫外敌时有功,便得以世袭官职。

古文:自文胜归附,其部长李仁广、王祥皆输粮饷有功,亦得世袭。

现代文:自从薛文胜归附朝廷,他手下的部落酋长李仁广、王祥等都因运输粮饷有功,也得以世袭官职。

古文:及宣德中,以征松潘功,升州为宣抚使,仁广为副使,祥为佥事,各统兵五百世守白马、白草、木瓜番地。

现代文:等到宣德中年,他们又因征讨松潘有功,龙州升为宣抚司时,薛忠义升任宣抚使,李仁广升为副宣抚使,王祥升为佥事,并让李仁广和王祥二人各统领五百人马世代镇守白马、白草、木瓜等番族人地区。

古文:至嘉靖四十四年,宣抚薛兆乾与副使李蕃相仇讦,兆乾率众围执蕃父子,殴杀之。

现代文:到嘉靖四十四年,宣抚使薛兆乾与副宣抚使李蕃有仇互相攻讦,薛兆乾便领手下人包围了李蕃的家,将李蕃父子捆起来殴打致死。

古文:抚按檄兵备佥事赵教勘其事。

现代文:抚按传书给兵备佥事赵教,要他审查这件事。

古文:兆乾惧,与母陈氏及诸左右纠白草番众数千人,分据各关隘拒命,绝松潘饷道。

现代文:薛兆乾感到害怕,便与其母亲陈氏和手下的骨干纠集白草的番族人数千,分别占据各关隘,拒绝听从朝廷的命令,并切断松潘的输饷粮道。

古文:胁佥事王华,不从,屠其家。

现代文:他们又去胁迫佥事王华跟随他们造反,没有成功,便杀死王华全家人。

古文:居民被焚掠者无算。

现代文:该地居民被烧被劫者无以计数。

古文:是年春,与官军战,不利,求救于上下十八族番蛮,皆不应。

现代文:该年春天,他们与官军接战,形势不利,便转向上下十八族的番族蛮人求救,没人响应他们。

古文:兆乾率其家属奔至石坝,官军追及之,就擒。

现代文:薛兆乾便率其家人逃奔到石坝,官军追赶上他们,将其活捉。

古文:四十五年,兆乾伏诛,籍其家,母及其党二十二人皆以同谋论斩,余党悉平。

现代文:四十五年,薛兆乾伏法被诛杀,其家产被朝廷籍没,他的母亲和同党二十二人都以同谋罪被斩首,其余党徒全被平定。

古文:遂改龙州宣抚司为龙安府,设立流官如马湖,而割保宁之江油、成都之石泉二县分隶之。

现代文:于是朝廷便将龙州宣抚司改为龙安府,像马湖一样,设立流官来管理该地,并将保宁的江油县和成都的石泉县分割出来隶属于龙安府。

古文:万历八年,雪山国师喇嘛等四十八寨,勾北边部落为寇,围漳腊,守备张良贤破之。

现代文:万历八年,雪山的国师喇嘛率四十八个寨子的人马,勾结北部边疆的部落共同入侵。他们包围了漳腊,守备张良贤将其击败。

古文:犯镇虏,百户杜世仁力战,城得全,世仁死焉。

现代文:他仍又侵犯镇虏,百户杜世仁奋力迎战,镇虏城倒是得以保全,杜世仁却战死了。

古文:又犯制台,良贤复击之,追至思答弄,连战大破之,火落赤之侄小王子死焉。

现代文:他们又侵犯制台,张良贤将其击败,并追到思答弄,连续几战都将其打败。敌人火落赤的侄子小王子也被打死。

古文:十九年,巡按李化龙言: 松潘为四川屏蔽,叠、茂为松潘咽喉。

现代文:十九年,巡按李化龙说 :松潘是四川的屏障,迭溪、茂州是松潘的咽喉之地。

**古文:番戎作梗,松潘力不能支,宜移四川总兵于松潘以备防御。 **

现代文:番族人戎族人在此作乱,光靠松潘自身的防卫力量无法支撑,应将四川总兵移到松潘,以加强防御。

古文:是时叠、茂诸番众纠结为乱,镇巡官率兵剿之,俘馘八百余级,番寇亦斩其部长黑卜、白什等,献功赎罪。

现代文:此时迭溪、茂州各番族相互纠集起来作乱,镇巡官带兵前去进剿,俘获敌人八百多人。番族人也将其部落酋长黑卜、白什等人斩首,以向官军献功赎罪。

古文:而松坪诸恶屯据大雪山顶,诸将卒搜讨,亦有斩获。

现代文:而松坪地区作乱的番族人,在大雪山的山顶上屯居,各位将士前去搜寻讨伐,也有敌人被杀或被俘。

古文:以捷闻,遂设平武县于龙安府。

现代文:该捷报传到朝廷后,朝廷便在龙安府设置了一个平武县。

古文:松潘以孤城介绝域,寄一线馈运路于龙州,制守为难。

现代文:松潘在边疆地区是一座孤城,仅靠龙州的一条运粮道路与其相通,防卫很困难。

古文:洪武时欲弃者数,以形胜扼险,不可罢,乃内修屯务,外辑羌戎,因俗拊循,择人为理,番众相安者垂四十余年。

现代文:洪武年间几次都想放弃,只是因为其地势险要,不能弃置,便在城内屯驻军队,在城外与羌族人、戎族人通和,因循当地人的习俗,挑选精明强干的人前来治理,这样番族百姓安宁了将近四十多年。

古文:及宣德初,调兵启衅,致动干戈,自是置镇建牙,宿重兵以资弹压,亦时服时叛。

现代文:等到宣德初年,官军调兵挑起事端,以致大动干戈,驻扎重兵以弹压当地蛮族,当地蛮族人也是时而顺服时而叛乱。

古文:自漳腊以北即为大荒,斯筹边者之所亟图也。

现代文:自漳腊以北的地方即是荒漠之地,这是筹划边疆治理者应急待考虑的事啊!

古文:天全,古氐羌地。

现代文:天全,是古代氐羌族人的居住地。

古文:五代孟蜀时,置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安抚司。宋因之,隶雅州。

现代文:五代的孟蜀时期,在此设置了碉门、黎州、雅州、长河西、鱼通、宁远六个军民安抚司,宋朝因袭了五代孟蜀时期的设置,让这六个安抚司隶属于雅州。

古文:元置六安抚司,属土番等处宣慰司,后改六番招讨,又分置天全招讨司。

现代文:元朝也设置六个安抚司,隶属于土番等处宣慰司,后来改为六番招讨,又分别设置了天全招讨司。

古文:明初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隶四川都司。

现代文:明朝初年又将上述建置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隶属于四川都司。

古文:洪武六年,天全六番招讨使高英遣子敬严等来朝,贡方物。

现代文:洪武六年,天全六番招讨使高英派遣儿子高敬严等人前来朝觐皇帝、进贡土产。

古文:帝赐以文绮龙衣。以英为正招讨,杨藏卜为副招讨,秩从五品,每三岁入贡,赐予甚厚。

现代文:皇帝赏赐给他们有龙纹的绮衣,任命高英为正招讨,杨藏卜为副招讨,官秩为从五品,每三年向朝廷进贡一次,皇帝都给他们很丰厚的赏赐。

古文:二十一年,杨藏卜来朝,言茶户向与西番贸易,岁收其课。

现代文:二十一年,杨藏卜来朝觐,向皇帝说种茶户一向与西番人相互贸易,官府每年都征收课税。

古文:近在官收买,额遂亏,乞从民便,许之。

现代文:近年来茶叶由官府收买,课税亏空,乞求朝廷还是随百姓的便为好,容许民间买卖。

古文:先是,高敬严袭招讨使,偕杨藏卜奏请简土民为兵,以守边境,诏许之。

现代文:皇帝同意了。此前,高敬严继承了招讨使的职务,和杨藏卜一起上奏朝廷,请求允许他们挑选当地百姓为兵,以守卫边境,皇帝下诏同意了。

古文:敬严等遂招选土民,教以战阵,得马步卒千余人。

现代文:高敬严等人于是招收挑选了当地的百姓,将打仗的阵法教给他们,这样他们得到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

古文:至是藏卜来朝,奏其事,诏更天全六番招讨司为武职,令戍守边界,控制西番。

现代文:到这次杨藏卜前来朝觐时,向皇帝奏明该事,皇帝下诏将天全六番招讨司改为武职,命令他们戍守边疆,控制西番人。

古文:三十一年,帝谕左都督徐增寿曰: 曩因碉门拒长河西口,道路险隘,以致往来跋涉艰难,市马数少。

现代文:三十一年,皇帝告诉左都督徐增寿说 :以前因为碉门挡住了长河西的门口,道路又险又窄,以至于人员往来跋涉很艰难,故买卖马匹很少。

**古文:今闻有路自碉门出枯木任场径抵长河西口,通杂道长官司,道路平坦,往来径直,可即檄所司开拓,以便往来。 **

现代文:现今听说从碉门出枯木任场有路直抵长河西的门口,通往杂道长官司,而且道路平坦,人员往来可直达,可马上传送檄文给有关机构,让他们前去开拓此路,以便于人员往来。

古文:永乐二年,高敬让来朝,并贺立皇太子,且遣其子虎入国子学,赐虎衣衾等物。

现代文:永乐二年,高敬让来朝觐,并祝贺皇帝立皇太子,还派其儿子高虎入国子监学习,皇帝将衣服和被子赏赐给他。

古文:十年,敬让遣子虎贡马。

现代文:十年,高敬让派儿子高虎进京贡献马匹。

古文:初,虎入国学读书,以丁母忧去,至是服阕还监,皇太子命礼部赐予如例。

现代文:当初,高虎进国子监读书,因母亲想念他而离去,现又回到国子监,皇太子命令礼部按以前的惯例给他赏赐礼物。

古文:宣德五年,六番招讨司奏: 旧额岁办乌茶五万斤,二年一次,运付碉门茶马司易马。

现代文:宣德五年,六番招讨司上奏说 :以前规定每年办理乌茶五万斤,二年一次运送到碉门付给茶马司去交换马匹。

**古文:今户部令再办芽茶二千二百斤,山深地瘠,艰于采办,乞减其数。 **

现代文:现今户部又下令还要办理芽茶二千二百斤,这里是深山,土地贫瘠,采茶很艰难,请求朝廷减免该办理的茶叶数量。

古文:帝令免乌茶只办芽茶。

现代文:皇帝下令减免乌茶只办理芽茶。

古文:十年命高凤署天全六番招讨司事。

现代文:十年,任命高凤管理天全六番招讨司的事务。

古文:先是,敬让以罪下狱死。

现代文:此前,高敬让因犯罪被投进监狱,死在狱中。

古文:至是,其子凤乞袭父职。

现代文:至此,高敬让的儿子高凤乞求允许他继承其父的官位。

古文:帝念其祖有抚绥功,命暂理招讨事。

现代文:皇帝念他的祖先在抚绥番族人方面有功劳,就让他暂时处理招讨司事务。

古文:正统四年命凤袭。

现代文:正统四年,正式任命高凤为招讨司招讨。

古文:正德十五年,招讨高文林父子称兵乱,副招讨杨世仁亦助恶。

现代文:正德十五年,招讨高文林父子俩举兵作乱,副招讨杨世仁也帮助他们作恶。

古文:命四川抚按官讨之。

现代文:朝廷便命令四川抚按官前去讨伐。

古文:初,文林等与芦山县民争田构衅,知县处置失宜,致叛乱。

现代文:当初之时,高文林与芦山县的百姓争夺田地,挑起了争端。芦山县的知县处理问题不当,致使他们发生叛乱。

古文:逾年,讨斩文林,擒其子继恩,择其宗人承袭。

现代文:过了一年,讨伐的官军斩杀了高文林,生擒了高文林的儿子高继恩,在高氏宗族中选择了一人来继承官位。

古文:初,天全招讨司治碉门城,元之碉门安抚司也,在雅州境。

现代文:早先,天全招讨司的治所在碉门城,就是元朝时期的碉门安抚司,在雅州境内。

古文:明初,宣慰余思聪、王德贵归附,始降司为州,设雅州千户所,而设碉门百户,近天全六番之界。

现代文:明朝初年,宣慰余恩聪、王德贵归附朝廷,开始将安抚司降为州,设置雅州千户所,在碉门设置百户所,靠近天全六番的边界。

古文:又置茶课司以平互市。

现代文:后又设置茶课司平衡相互间的贸易。

古文:盖其地为南诏咽喉,三十六番朝贡出入之路。

现代文:这个地方是南诏的咽喉之地,三十六番人进京朝贡时出入的必经之路。

古文:三十六番者,皆西南诸部落,洪武初,先后至京,授职赐印。

现代文:所谓的三十六番,都是西南地区各部落,洪武初年,先后到京城,被朝廷授予职务赐给官印。

古文:立都指挥使二:曰乌斯藏,曰朵甘。为宣慰司者三:曰朵甘,曰董卜韩胡,曰长河西鱼通宁远。为招讨司者六,为万户府者四,为千户所者十七,是为三十六种。

现代文:朝廷在他们中设立了二个都指挥使:乌斯藏和朵甘;设立三个宣慰司:朵甘、董卜韩胡和长河西境内鱼通的宁远;设立了六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七个千户所。这些合起来共三十六种,故称三十六番。

古文:或三年,或五年一朝贡,其道皆由雅州入,详《西番传》。

现代文:他们或者每隔三年,或者每隔五年进京朝贡一次,进京时都从雅州进入。此事详见本书的《西番传》。

古文:黎州,汉沈黎郡地。

现代文:黎州,是汉朝时的沈黎郡所在地。

古文:《史记》称越巂以东北,君长以十数,筰都最大。

现代文:《史记》上说越的东北方有十多个君长,其中的笮都最大。

古文:自唐蒙通夜郎,邛、筰之君请为内臣,因置筰都县,复曰旄牛县。

现代文:自从唐蒙与夜郎沟通后,邛都、笮都的君长都请求成为中央王朝的大臣,因而在该地设置了笮都县,又称旄牛县。

古文:元鼎中,以为沈黎郡。

现代文:元鼎中年,成为沈黎郡。

古文:唐割雅、巂二州置黎州。

现代文:唐朝时,将雅州、州割出来设置了黎州。

古文:天宝初,改为洪源郡,寻改汉源。

现代文:天宝初年又将黎州改为洪源郡,不久又改为汉源。

古文:宋属成都路。元属土番等处宣慰司。

现代文:宋朝时该地隶属于成都路,元朝时该地隶属于上番等处宣慰司。

古文:洪武八年省汉源县,置黎州长官司,以芍德为长官。

现代文:洪武八年,在汉源县设置黎州长官司,任命芍德为长官。

古文:德,云南人,马姓。

现代文:芍德是云南人,姓马。

古文:祖仕元,世袭邛部州六番招讨使。

现代文:他的祖上曾在元朝为官,世代承袭邛部州六番招讨使的官职。

古文:明氏据蜀,德兄安复为黎州招讨使。

现代文:明氏占据四川后,芍德的兄长马安又被任命为黎州招讨使。

古文:明氏亡,蛮民溃散,德奉母还居邛部。

现代文:明氏亡故后,蛮族百姓溃散,芍德带着母亲回到邛部居住。

古文:至是,四川布政司招之,德遂来朝贡马,请置长官司。

现代文:至此,四川布政司招抚他,芍德便前来朝觐进献贡马,请求朝廷设置长官司。

古文:诏以德为黎州长官,赐印及衣服绮帛,十一年升为黎州安抚司,即以德为使。

现代文:皇帝下诏任命芍德为黎州的长官,赏赐给他官印和衣服丝帛。十一年,黎州升格为安抚司,芍德被任命为安抚使。

古文:十四年,德遣使贡马。

现代文:十四年,芍德派使者进京贡献马匹。

古文:诏赐德钞五十四锭、文绮七疋。

现代文:皇帝下诏赏赐给芍德钱钞五十四锭、有花纹的丝绸七匹。

古文:自是,三年一入贡。

现代文:从此,他便每隔三年进贡一次。

古文:弘治十四年命黎州安抚隶四川都司。

现代文:弘治十四年朝廷命令将黎州安抚司隶属于四川都司。

古文:万历十九年,安抚马祥无后,妻瞿氏掌司事,取瞿姓子抚之,将有他志。

现代文:万历十九年,安抚马祥没有后嗣,其妻瞿氏掌管安抚司事务,招了一个瞿姓的孩子来抚养,将另有所谋。

古文:祥侄上舍居松坪者,遂兴兵攻城,夺印,番众乘机剽掠。

现代文:居住在松坪的马祥的侄子土舍便兴兵攻城,夺走了官印,番族人便乘机抢劫。

古文:时参将吴文杰方有征东之役,移师剿平之。

现代文:此时参将吴文杰正好有征东的任务,便把军队带过来将作乱的番族人剿灭平定。

古文:二十四年降黎州安抚司为千户所,立所治于司南三十里大田山坝。

现代文:二十四年,朝廷将黎州安抚司降为千户所,将千户所的所治建在原安抚司南面三十里远的大田山坝,并将原安抚司的编户分成上下各七枝。

古文:分上七枝编户,属大渡河千户所,下七枝仍属松坪马氏约束。

现代文:上七枝的编户隶属于大渡河千户所,下七枝的编户仍由松坪的马氏约束。

古文:松坪在司之东南,自炒米城直接峨眉,高山峻坂三百余里,皆安抚族人居之。

现代文:松坪在原安抚司的东南面,从炒米城出来径直与峨眉相连,高山峻岭有三百多里,都是受招抚的番族人在那儿居住。

古文:黎、雅诸蛮,宋时屡为边患。

现代文:黎州、雅州的各蛮族,宋朝时屡屡成为边疆的祸患。

古文:明兴,以诸蛮皆天全六番诸部,散居于二州之境,遂于黎州设安抚,于天全六番设招讨,以示羁縻。

现代文:明朝建立后,认为散居在这二个州境内的蛮族人,都是天全六番的各部落,于是便在黎州设置安抚,在天全六番设置招讨,对蛮族人实行羁縻政策。

古文:而雅州所属,与招讨所辖之蛮民,境土相连,时有争讼。

现代文:隶属于雅州的蛮族人与天全六番招讨司所管辖的蛮族人,因为彼此土地相连,时常发生争讼。

古文:徼外大、小木瓜种分三枝,腻乃卜最强,世居西河。

现代文:边界之外的大木瓜、小木瓜地区的番族人可分为三支,其中的一支腻乃卜最为强大,世代居住在西河。

古文:初属马湖土官安氏钤辖,自马湖改流,诸瓜叛入邛部,归岭氏。

现代文:早先他们归马湖的土官安氏管辖,自从马湖改由流官治理后,大小木瓜的番族人叛乱,并入邛部,归岭氏管辖。

古文:其地自西河至凉山、雪山诸处,周围蟠据。

现代文:他们盘踞在从西河到凉山、雪山之间的地域内。

古文:嘉靖末,诸瓜畜牧蕃盛,时窥边,邛部长官岭柏不能制,嘉、峨、犍为诸边皆为侵扰。

现代文:嘉靖末年,大小木瓜地区的畜牧繁盛,时常窥伺边界地区,邛部的长官岭柏无法制止他们,嘉、峨、犍为等边关地区都受到他们的侵扰。

古文:镇巡官督邛部兵捕之,瓜兵益炽,乃议大征,分建昌、越巂、马湖三路兵进讨。

现代文:镇巡官督促邛部的军队去捕捉他们,大小木瓜的番族军队侵扰更为厉害。朝廷便决定大规模前去征讨,于是大军分建昌、越、马湖三路出发。

古文:瓜部始惶骇请降,愿岁贡马方物,乃定。

现代文:大小木瓜地区的番族人开始惶恐骇怕,请求投降,愿每年向朝廷贡献马匹和土产,这样事情才平定下来。

古文:其地四千八百四十余亩,徵粮四百四十余石,输峨眉县。

现代文:大小木瓜地区有四千八百四十多亩土地,每年征收粮食四百四十多石,全输送到峨眉县。

古文:明初与安抚司同置者,有大渡河守御千户所。

现代文:明朝初年与安抚司一起设置的还有大渡河守御千户所。

古文:唐时,河平广可通漕,戍将一不守,则黎、雅、邛、嘉、成都皆动摇。

现代文:唐朝时,大渡河水流平广,可通漕运,戍将一旦失守,则黎州、雅州、邛州、嘉州、成都都会动摇。

古文:宋建隆三年,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

现代文:宋朝建隆三年,王金斌平定四川,将图献给朝廷。

**古文:议者欲因兵威复越巂,艺祖以玉斧画图曰: 外此,吾不有也。 **

现代文:有大臣提议乘着军威收复越,艺祖用玉斧画图说: 该地在境外,我们无法占有。

古文:自是之后,河中流忽陷下五六十丈,水至此,汹涌如空中落,船筏不通,名为噎口,殆天设险以限内外云。

现代文:从此之后,大渡河中的水流忽然下落了五六十丈,水流到此处时汹涌澎湃尤如从天而降,船和筏都无法通行,故名叫噎口。这大概是上天自动设置天险以区分境内境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