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三

古文:王汝训,字古师,聊城人。

现代文:王汝训,字古师,山东聊城人。

古文: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

现代文:隆庆五年进士,授职元城知县。

古文:万历初,入为刑部主事。改兵部,累迁光禄少卿。

现代文:万历初年,进入朝廷为刑部主事,后改任兵部,逐渐升到光禄少卿。

古文: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

现代文: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是大学士王锡爵的门生,又依附申时行,很专横。

古文:汝训抗疏数其罪,言: 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

现代文:王汝训上疏列出他的罪行,说: 陈与郊今天推荐巡抚,明天推荐监司。

古文:每疏一出,受贿狼籍。

现代文:每次上疏一出,到处受贿。

古文: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现代文: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奸情,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

古文: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

现代文:吏部尚书杨巍也曾对侍郎赵焕说他是个小人,陈与郊请求皇上立即将杨巍罢官。

古文: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

现代文:科道本是议论国事的,闷不吭声者被提拔,直言进谏的人被贬退。

古文: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现代文:稍稍涉及到当道的人,立即遭到贬斥。

古文: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现代文:言官不难犯颜直谏,难在借刀杀人,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天下惟公足以服人。

现代文:天下唯有公正才能让人信服。

古文: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

现代文:现在言官不论说的对还是不对,被议论的人不论是正是邪,都模棱两可,从中调停,还说是务求保存大体。

古文: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

现代文:结果对纷纭的议论的惩戒,反而导致政体的分裂。

**古文: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 **

现代文:乞求皇上特令吏部,以后升迁,转入科道,不要厌恶异己喜欢同类,不要好阿谀之人而憎恶正直的大臣。

古文: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

现代文:杨巍因为执政的缘故,与陈与郊培养感情。

古文: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 臣未尝诋与郊。

现代文:听到王汝训言词中引用了他的话讽刺陈与郊,很生气,说: 我没有诋毁过陈汝郊。

**古文: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 **

现代文:王汝训以光禄侍臣身份攻击言官,正是严重分裂政体的人。

古文:乃调汝训南京。

现代文:于是将王汝训调往南京。

古文:顷之,御史王明复劾与郊,并及巍,诏夺明俸,擢与郊太常少卿。

现代文:随即御史王明又弹劾陈与郊与杨巍,皇上下诏停发王明的俸禄,提升陈与郊为太常少卿。

**古文:都人为之语曰: 欲京堂,须弹章。 **

现代文:京城人因此说: 欲做京堂,须抨击奏章。

古文:与郊寻以忧去。

现代文:陈与郊不久因家人去世离职。

古文:后御史张应扬追劾其交通文选郎刘希孟,考选纳贿,并免官。

现代文:后来御史张应扬弹劾他与文选郎刘希孟相勾结,考选时受贿,两人都被免官。

古文: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现代文:没有多久,陈与郊因儿子杀人犯了死罪,郁郁而终。

古文:汝训入为太常少卿。

现代文:王汝训入朝廷为太常少卿。

古文:孟秋飨庙,帝不亲行。

现代文:孟秋时节,祭祀祖庙,皇上不亲自去。

古文:汝训极谏。

现代文:王汝训极力劝谏。

古文:帝愠甚,以其言直,不罪也。

现代文: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说的是直话,也不怪罪他。

古文:寻进太仆卿,调光禄。

现代文:不久,他升为太仆卿,调为光禄。

古文: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

现代文:王汝训先前为少卿时,寺中每年花费二十万,到这时滥增四万多。

古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现代文:王汝训依据《会典》,请求将内府的见食全部减去,皇上不许。

古文: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

现代文:万历二十二年他改任左佥都御史。

古文: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

现代文:不久,又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

古文: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

现代文:王汝训生性耿直、廉洁,嫉恶如仇。

古文: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

现代文:巡抚御史南昌彭应参平素也以正直、严厉著称,两人互相支持全力锄除豪门。

古文: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

现代文:乌程旧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居家行为多有不轨,王汝训正准备将他绳之以法。

古文: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

现代文:刚好彭应参到了,与范应期有仇的人家千余人遮蔽道路、呈上牒子。

古文: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

现代文:彭应参操之过急,命令乌程知县张应望抓住他,范应期自杀身亡,他的妻子吴氏到官府喊冤。

古文: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诘吏部都察院任用非人。

现代文:皇上命令逮捕彭应参、张应望,在狱中审问,革去王汝训的职务,责备吏部都察院任用不恰当的人。

古文:尚书孙丕扬、都御史衷贞吉等引罪,且论救。

现代文:尚书孙丕扬、都御史贞吉等伏罪,且上疏救援王汝训等。

古文:帝意未释,谪救应参者给事中乔胤等于外。

现代文:皇上怒气未消,将救援彭应参的给事中乔胤等贬出京城。

古文:言官讼汝训、应参,亦及胤,帝愈怒。疏入,辄重胤谴,至除名,而谪应望戍烟瘴,应参为民。

现代文:言官为王汝训、彭应参辩冤也涉及到乔胤,皇上更为不高兴,奏疏上来后,就重重责罚乔胤,除掉他的名籍,贬谪张应望戍守烟瘴之地。

古文: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

现代文:王汝训居家十五年后,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古文:召改工部,署部事。

现代文:后召改为工部,署理部事。

古文: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

现代文:起初,矿税兴起,以资助修建大殿为名,后全部输入内库,不足以营建大殿,而四方采伐树木的需要多达千万,经费更加不够,王汝训屡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工程,都没有得到答复。

古文:十五年,御史杨尔铭、给事中倪仁祯相继论荐,未及用而卒。邹维琏,字德辉,江西新昌人。

现代文:在工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宦官请求经费,就上奏坚持不给,节省无益费用数万。死后,被赠为工部尚书,谥号恭介。邹维琏,字德辉,江西新昌人。

古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延平推官。

现代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职延平推官。

古文:耿介有大节。

现代文:正直而又高风亮节。

古文:巡抚袁一骥以私憾摭布政窦子偁罪,维琏以去就争。

现代文:巡抚袁一骥因私利不满意就寻找布政使窦子翶的过失论罪,邹维琏不惜免职与他争论。

古文:监司欲为一骥建生祠,维琏抗词力阻。行取,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现代文:监司想为袁一骥修建生祠,邹维琏据理极力阻拦,被推荐调任京职,授职南京兵部主事,升员外郎。

古文:辽左用兵,疏陈数事。

现代文:辽东用兵,上疏陈明数件事。

古文:寻以忧去。

现代文:不久因家人去世回乡。

古文:天启三年,起官职方,进郎中。

现代文:天启三年起用为兵部职方官,升郎中。

古文:刑部主事谭谦益荐妖人宋明时能役神兵复辽左地,魏忠贤阴主之。

现代文:刑部主事谭谦益推荐妖人宋明时能够统役神兵,恢复辽东土地,魏忠贤暗中支持他。

古文:维琏极言其妖妄。

现代文:邹维琏极力证明是妖人的妄想。

古文:忠贤怒,矫旨谯责。

现代文:魏忠贤发怒,假传圣旨责备他。

古文: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

现代文:国家正用兵,将帅都贿赂以求升迁,职方尤其冗杂污秽。

古文: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现代文:邹维琏素为清明、严厉,一概予以拒绝。因此极力疏论以贿进职的将帅之弊,讥讽中官、大臣。

古文: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调为稽勋郎中。

现代文:吏部尚书赵南星知道他贤明,将他调为稽员郎中。

古文:时言路横恣,凡用吏部郎,必咨其同乡居言路者。给事中傅櫆、陈良训、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己,大怒,共诟谇维琏。

现代文:当时言官霸道,凡是任命吏部郎中,必然先问他做言官的同乡,给事中傅魁、陈良训、章允儒因为赵南星没有先问自己,大怒,一同辱骂邹维琏。

古文:及维琏调考功,櫆等益怒,交章力攻。又以江西有吴羽文,例不当用,两人迫羽文去,以窘辱维琏。

现代文:等到邹维琏调任为考功,傅魁等更为恼怒,轮流上疏攻击他,又以江西有吴羽文,邹维琏照例不应当任用,两人迫使吴羽文离去,以此羞辱邹维琏。

古文:维琏愤,拜疏求罢,即日出城。

现代文:邹维琏很气愤,上疏请求罢官,当日就出京城。

古文:疏中以章惇攻苏轼、蔡京逐司马光为言,櫆等愈怒。

现代文:疏中有章攻击苏轼,蔡京驱遂司马光的话,傅魁等更为不高兴。

古文:櫆遂显攻魏大中、左光斗以及维琏。

现代文:傅魁于是明显地攻击魏大中、左光斗和邹维琏。

古文:自是朝端水火,诸贤益不安其位矣。

现代文:从此两方水火不相容,各位贤明的大臣更加不安于其位。

古文: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

现代文:邹维琏想离职也不行,皇上下诏将他留下。

古文: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

现代文:于是他严格考查官员评语,毫不徇私。

古文:杨涟劾魏忠贤,被旨切责。

现代文:杨涟弹劾魏忠贤,被圣旨严厉地指责。

古文:维琏抗疏曰: 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

现代文:邹维琏上疏说: 魏忠贤的罪行,罄竹难书。

古文:陛下怜其小信小忠,不忍割弃。

现代文:陛下顾念他的小信小忠,不忍让他走。

古文:岂知罪恶既盈,即不忍不可得。

现代文:难道不知道,恶贯满盈,即使不忍心都不可心。

古文:汉张让、赵忠,灵帝以父母称之;唐田令孜,僖宗亦以阿父称之;我朝王振、曹吉祥、刘瑾,亦尝宠之群臣之上。

现代文:汉代张让、赵忠、灵帝称他们为父母。唐代的田令孜,僖宗也称他为阿父,明代的王振、曹吉祥、刘瑾,皇上宠爱他们的程度甚过了群臣。

古文:有一人老死牖下,获保富贵哉?

现代文:他们中有一个在窗下老死、保全了富贵吗?

古文:今陛下以太阿授忠贤,非所以为宗社计,亦非所以为忠贤计也。

现代文:现在陛下授予魏忠贤无上的职权,不是为国家考虑,也不是为魏忠贤着想。

**古文:若夫黄扉元老,九列巨卿,安可自处于商辂、刘健、韩文下? **

现代文:如果不是宰相元老,九列巨卿,怎么可以自己处于商辂、刘健、韩文之下呢?

古文:疏入,责其渎奏。

现代文:奏疏呈上,皇上责备他亵渎。

古文:崔呈秀坐赃被劾,维琏论戍边。

现代文:崔呈秀因贪赃被弹劾,邹维琏认为应让他戍边。

古文:诸媚珰者力别其是非,请托,拒不听,诸逆党交憾。

现代文:那些讨好魏忠贤的人极力为崔呈秀申辩、求情,邹维琏一概不听,这些人特别恨他。

古文:及赵南星去国,维琏愿与俱去,忠贤即放归。

现代文:等到赵南星离职,邹维琏愿与他一起走,魏忠贤立即同意。

古文:无何,张讷劾南星,追论维琏调部非法,诏削籍。

现代文:没有多久,张讷弹劾赵南星,认为邹维琏调到吏部是不合法的,皇上下诏将他的名籍除掉。

古文:复构入汪文言狱,下吏,戍贵州。

现代文:又卷入汪文言一事,被审问,派去戍守贵州。

古文:崇祯初,起南京通政参议,就迁太仆少卿,疏陈卜相、久任、纳言、议谥、筹兵五事。

现代文: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参议,接着升任太仆少卿,上疏陈明阁臣选择、官员久任、接纳谏言、议论号谥、运筹兵事等五件事。

古文:五年二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熊文灿巡抚福建。

现代文:崇祯五年二月提右佥都御史,代替熊文灿巡抚福建。

古文:海寇刘香乱,遣游击郑芝龙击破之。

现代文:海盗刘香叛乱,派遣游击郑芝龙击破他。

古文:海外红夷据彭湖,挟互市,后徙台湾,渐泊厦门。

现代文:荷兰人占据澎湖,要挟互市,后又移往台湾,逐渐停泊在厦门。

古文:维琏屡檄芝龙防遏之,不听。

现代文:邹维琏屡次命令郑芝龙防备,郑芝龙总是不听。

古文:明年夏,芝龙剿贼福宁,红夷乘间袭陷厦门城,大掠。

现代文:第二年夏天,郑芝龙在福宁剿灭盗贼,荷兰人乘机偷袭占领厦门城,大肆抢掠。

古文:维琏急发兵水陆进,芝龙亦驰援,焚其三舟,官军伤亦众。

现代文:邹维琏急忙发兵水陆并进,郑芝龙也驰援,烧毁了荷兰人三条船,官军伤亡也不少。

古文:寇乃泛舟大洋,转掠青港、荆屿、石湾。

现代文:盗寇于是乘舟出洋,转而在青港、荆屿、石湾抢掠。

古文:诸将御之铜山,连战数日,始败去。

现代文:诸将在铜山守御,连续战斗数日,盗寇才败走。

古文:维琏在事二年,劳绩甚著。

现代文:邹维琏在福建二年时间中,成绩甚为显著。

古文: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

现代文:恰好当权的温体仁平素就忌恨邹维琏,而福建人在京城当官的人也在朝廷诽谤他,邹维琏竟然被免职。

古文:八年春,叙却贼功,诏许起用。

现代文:八年春天,陈叙打退盗贼的功劳,皇上下诏起用他。

古文:旋召拜兵部右侍郎,遘疾不赴,卒于家。

现代文:不久,拜为兵部右侍郎,正好患病没有赴任,在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