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一

古文:宋一鹤,宛平人。

现代文:宋一鹤,宛平人。

古文:为诸生,见天下大乱,即究心兵事。

现代文:早年为童生时,他看到天下大乱就用心研究军事。

古文:崇祯三年举于乡。授教谕,以荐迁丘县知县,复以荐加东昌同知,仍知县事。

现代文:崇祯三年,他乡试中举,被任命为教谕,因别人推荐升为丘县知县,又因为别人推荐被加官东昌同知,仍然办理知县的事务。

古文:巡按御史禹好善以一鹤知兵,荐之。授兵部员外郎,寻擢天津兵备佥事,改饬汝南兵备,驻信阳。

现代文:巡按御史禹好善认为一鹤懂得军事,向朝廷推荐了他,朝廷就任命他为兵部员外郎,不久又提拔为天津兵备佥事,后来改派他去整顿汝南兵备,驻在信阳。

古文:时熊文灿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主抚议。

现代文:当时熊文灿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主张招安贼兵。

古文:一鹤降其盗魁黄三耀,又降其死贼顺天王之党刘喜才。

现代文:一鹤收降了强盗首领黄三耀,又收降了死贼顺天王的同伙刘喜才。

古文:一鹤先后剿剧贼,斩首七百有奇。

现代文:他先后剿灭强大的贼兵,斩获七百多首级。

古文:从副将龙在田破贼固始,一鹤毒杀其贼千人。

现代文:他跟随副将龙在田在固始攻打贼兵时,毒死了那里的一千贼兵。

古文:左良玉降其贼李万庆,一鹤抚而定之数万。

现代文:左良玉收降了贼将李万庆,一鹤招安并稳住了几万贼兵。

古文:文灿屡上其功,荐之,进副使,调郧阳。

现代文:文灿屡次报上他的功劳,推荐他,一鹤晋升为副使,调到了郧阳。

古文:文灿诛,杨嗣昌代,以一鹤能,荐之,擢右佥都御史,代方孔召巡抚湖广。

现代文:文灿被斩掉后,杨嗣昌接任,认为一鹤有才干,也向朝廷推荐他,朝廷就提拔他为右佥都御史,让他接替方孔昭巡抚湖广。

古文:时湖广贼为诸将所逼,多窜入四川。

现代文:当时湖广一带的贼兵被官军诸将所逼,大多逃进了四川。

古文:一鹤以云南军移镇当阳,中官刘元斌以京军移镇荆门,相掎角。

现代文:一鹤把云南部队移到当阳驻扎,中官刘元斌把京军移到荆门驻扎,互为掎角。

古文:左良玉等大破贼于玛瑙山,一鹤叙功增俸。

现代文:左良玉等在玛瑙山把贼兵打得大败,一鹤也被记了功,增加了官俸。

古文:遣副将王允成、孙应元等大破贼汝才五大营于丰邑坪,斩首三千余级。

现代文:一鹤派副将王允成、孙应元等在丰邑坪把贼首汝才的五大营打得大败,斩获了三千多首级。

古文:嗣昌署一鹤荆楚第一功。

现代文:嗣昌给一鹤定为荆楚第一功。

古文:献忠陷襄阳,与革里眼、左金王等东萃黄州、汝宁间。一鹤移驻蕲州,焚舟,遏贼渡。

现代文:献忠打下襄阳后,与革里眼、左金王等向东集结到黄州、汝宁一带,一鹤便移驻蕲州,焚毁渡船,阻止贼兵渡江。

古文:贼移而北,一鹤又断横江,贼不敢渡。

现代文:贼兵向北移动,一鹤又截断横江,贼兵因此不敢渡江了。

古文:嗣昌卒,丁启睿代。

现代文:嗣昌死后,丁启睿来接任。

古文:启睿破献忠于麻城,会一鹤及凤阳总督朱大典、安庆巡抚郑二阳蹙贼左金王、老回回等于潜山、怀宁山中。一鹤又督参将王嘉谟等追破左金王、争世王、治世王于灯草坪,斩首千八百级。

现代文:启睿在麻城打败张献忠后,联合一鹤及凤阳总督朱大典、安庆巡抚郑二阳到潜山、怀宁一带的山中进逼贼首左金王、老回回等,一鹤又带领参将王嘉谟等在灯草坪追逐、打败了左金王、争世王、治世王,斩获了一千八百多首级。

古文:十五年,遣部将陈治等合江北兵,破贼于桐城、舒城。

现代文:十五年又派部将陈治等联合江北部队,在桐城、舒城打败贼兵。

古文:一鹤起乡举,不十年秉节钺,廷臣不能无忮。

现代文:一鹤由举人出仕,不到十年就当上了大将军,廷臣不能不嫉妒他。

古文:御史卫周允上疏丑诋一鹤。

现代文:御史卫周胤就曾上书恶毒攻击过他。

古文:一鹤屡建功,然亦往往蒙时诟。

现代文:一鹤多次建立功勋,但也往往受到当时人们的嘲笑。

古文:嗣昌父名鹤,一鹤投揭,自署其名曰 一鸟 ,楚人传笑之。

现代文:嗣昌的父亲叫杨鹤,一鹤给嗣昌投揭文时,把自己的名字署成一鸟,湖北人把这传为笑话。

古文:一鹤亦连疏引疾,帝疑其伪,下所司严核。

现代文:一鹤自己也接连上书称病求退,庄烈帝怀疑他在说假话,交给有关部门严加核实。

古文:先以襄阳陷,夺职戴罪,至是许解官候代。

现代文:以前因为襄阳失守,一鹤已经被解除职务,戴罪立功,到这时就批准他解除官职,等人来代。

古文:趋救汝宁,汝宁城已陷。

现代文:一鹤尚未离去,战事发生了,他赶往援救汝宁,可是汝宁已经失守。

古文:十二月,襄阳、德安、荆州连告陷,一鹤趋承天护献陵。

现代文:十二月,襄阳、德安、荆州接连沦陷,一鹤开往承天去保护献陵。

古文:陵军栅木为城,贼积薪烧之,烟窨纯德山。

现代文:守陵的部队树起木栅当城墙,贼兵堆了柴草放火焚烧,浓烟使纯德山变得昏暗不明。

古文:城穿,一鼓而登,犯献陵,毁禋殿。

现代文:城墙被打穿后,贼兵一鼓作气,登上了城墙。过后攻打献陵,毁坏了祭祀的大殿。

古文:守陵巡按御史李振声、总兵官钱中选皆降,遂攻承天,岁除,明年正月二日,有以城下贼者。

现代文:守陵的巡按御史李振声、总兵官钱中选都投降了。

古文:城陷,一鹤自经,故留守沈寿崇、钟祥知县萧汉俱死,分巡副使张凤翥走入山中。

现代文:贼兵接着就攻打承天府。这一年过去了,第二年正月初二,有人把城献给了贼兵。承天失陷后,一鹤上吊自杀了。原留守沈寿崇、钟祥知县萧汉都死掉了,分巡副使张凤翥逃进山中去了。

古文:先是左良玉军扰襄、樊,一鹤疏纠之。

现代文:在此之前,左良玉的军队侵扰襄阳、樊城,一鹤上书检举了他。

古文:三边既陷,列城望风降,惟西宁卫固守不下。

现代文:后来,良玉从襄阳开赴承天,部队缺粮,士兵进行抢劫,良玉向一鹤索要粮饷,一鹤不答应。

古文:贼无后顾,乃长驱而东。

现代文:良玉怀恨在心。

古文:福王时,赠日瑞兵部尚书,台太仆寺少卿,皆赐祭葬。蔡懋德,字维立,昆山人。

现代文:到这时一鹤打算把良玉的部队留驻在承天,良玉却开向武昌去了,所以一鹤遇难死了。蔡懋德,字维立,昆山人。

古文:少慕王守仁为人,著《管见》,宗良知之说。

现代文:从小仰慕王守仁的为人,写下《管见》一篇,以良知学说为主旨。

古文: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杭州推官。

现代文:后来考中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做了杭州推官。

古文:天启间,行取入都。

现代文:天启初年,吏部推荐召他进京。

古文:同乡顾秉谦柄国,懋德不与通,秉谦怒,以故不得显擢。授礼部仪制主事,进祠祭员外郎。

现代文:他的同乡顾秉谦当时掌着大权,懋德却不跟他来往,秉谦对他很恼火,因此懋德得不到大的提升,被授官礼部仪制主事,后来又升为祠祭员外郎。

古文:尚书率诸司往谒魏忠贤祠,懋德托疾不赴。

现代文:礼部尚书带各司官员去魏忠贤的生祠参拜时,懋德推托生病不肯去。

古文:崇祯初,出为江西提学副使,好以守仁《拔本塞源论》教诸生,大抵释氏之绪论。

现代文:崇祯初年,懋德出任江西提学副使,喜欢用王守仁的《拔本塞源论》教导学生,大概都是佛家的思想。

古文:迁浙江右参政,分守嘉兴、湖州。

现代文:此后,朝廷提升他为浙江右参政,让他负责守嘉兴、湖州。

**古文:剧盗屠阿丑有众千余,出没太湖。懋德曰: 此可计擒也。 **

现代文:大盗屠阿丑有一千多兵力,出没在太湖一带,懋德说: 这个家伙我可以定计捉拿住。

古文:悉召濒湖豪家,把其罪,简壮士与同发,遂擒阿丑。

现代文:于是把沿湖一带的豪强召来,掌握了他们的罪证,选派壮士跟他们一同过去,马上就捉住了阿丑。

**古文:皆曰: 懋德知兵。 **

现代文:这些人都说: 懋德可真懂军事。

古文:内艰,服除,起井陉兵备。

现代文:后来母亲去世,他照例回家守了三年丧。除丧后,他被起复为井陉兵备。

古文:旱,懋德祷,即雨。

现代文:遇到旱灾时,懋德一祷告老天就下了雨。

古文:他乡争迎以祷,又辄雨。

现代文:别的地方也争着请他去祷告,又总是求到雨水。

古文:调宁远,以守松山及修台堡功,数叙赉。

现代文:后来懋德被调到宁远,因为守卫松山及修建望敌台、堡垒的功劳,几次得到封赏。

古文:会灾异求言,懋德上《省过》、《治平》二疏,规切君相,一时咸笑为迂。

现代文:当朝廷碰上灾异下诏请提意见时,懋德递上《省过》、《治平》两篇奏疏,规劝君相,一时被大家讥笑为迂腐。

古文:懋德好释氏,律身如苦行头陀。

现代文:懋德好佛,要求自己做得像个苦行头陀一样。

古文:杨嗣昌谓其清修弱质,不宜处边地,改济南道。

现代文:杨嗣昌认为他修行清苦,体质较弱,不适于在边疆任职,就调他到济南道来。

古文:济南新残破,大吏多缺人,懋德摄两司及三道印。

现代文:济南刚刚受到过战争摧残,地方长官缺了很多人,懋德一个人就掌管了两司、三道的大印。

古文:迁山东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现代文:后来懋德又先后升任山东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古文:田荒谷贵,民苦催科,贼复以先服不输租相煽诱。

现代文:当时田地多荒,米价昂贵,农民苦于征收地租,贼寇又用哪里先归顺哪里就不交租的话来煽动农民。

古文:懋德亟檄州县停征,上疏自劾,诏镌七级视事。

现代文:懋德马上传令各州县停止征收地租,然后上书自己弹劾自己,朝廷让他贬官七级,继续办事。

古文:十四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现代文:十四年冬天,懋德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担任山西巡抚。

古文:召对,赐酒馔、银币。

现代文:庄烈帝召见他,并给他酒馔、银币。

古文:明年春,抵任,讨平大盗王冕。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懋德到任,讨伐、平定了大盗王冕。

古文:十月,统兵入卫京师,诏扼守龙泉、固关二关。

现代文:十月,他统兵入卫京师,奉命扼守龙泉、固关两座关口。

古文:李自成已陷河南,懋德御之河上。

现代文:李自成打下河南后,懋德在黄河岸上抵挡他。

古文:十六年冬,自成破潼关,据西安,尽有三秦。

现代文:十六年冬天,自成打下潼关,占领西安,占领了整个三秦地带。

古文:十二月,懋德师次平阳,遣副将陈尚智扼守河津。

现代文:十二月,懋德的部队驻扎在平阳,派出副将陈尚智扼守河津。

古文:山西、京师右背、蒲州北抵保德,悉邻贼,依黄河为险。

现代文:山西是京师右背,当时从蒲州向北直到保德,都和贼兵接壤,全仗着黄河作为险阻抵挡贼兵。

古文:然穷冬冰合,贼骑得长驱。

现代文:但是严冬季节黄河结了冰,贼寇的骑兵可以长驱直入。

古文:懋德连章告急,请禁旅及保定、宣府、大同兵疾赴河干合拒。

现代文:懋德接连上书告急,请派禁军与保定、宣府、大同部队赶快到黄河岸上来联合防守。

古文:中朝益积忧山西,言防河者甚众,然无兵可援。

现代文:朝廷里边当时也越发忧心山西了,说到防卫黄河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兵力可以派过来增援。

古文:懋德以疲卒三千,当百万狂寇。

现代文:懋德带领三千名弱卒,要抵挡的却是百万狂寇。

古文:时太原汹汹,晋王手教趣懋德还省。

现代文:当时太原人心惶惶,晋王用亲笔指示召懋德回去看护。

古文:十八日,懋德去平阳。

现代文:十八日,懋德离开了平阳。

古文:二十日,贼抵河津,自船窝东渡,尚智走还平阳。

现代文:二十日,贼兵开到河津,自船窝东渡,尚智跑回平阳。

古文:二十二日,贼攻平阳,拔之。尚智奔入泥源山中。

现代文:二十二日,贼兵来攻打平阳,打了下来,尚智逃进泥源山中。

古文:二十八日,懋德还太原。

现代文:二十八日,懋德回到太原来了。

古文:明年正月,自成称王于西安。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自成在西安称王。

古文:贼既渡河,转掠河东,列城皆陷。

现代文:贼兵渡过黄河以后,在黄河东部地区辗转攻夺,所到各城都被占领了。

古文:于是山西巡按御史汪宗友上言曰: 晋河二千里,平阳居其半。抚臣懋德不待春融冰泮,遽尔平阳返旆,贼即于明日报渡矣。

现代文:这时山西巡按御史汪宗友上书说 :山西境内黄河有二千里长,平阳就占了一半,抚臣懋德不待春天到来冰雪融化就突然从平阳撤走了部队,贼兵第二天就渡过黄河来了。

古文:随行马步千人,即时倍道西向,召集陈尚智叛卒,移檄各路防兵援剿,乃不发一兵。

现代文:他有随行骑、步兵一千人,本应该立即倍道西向,召集陈尚智的叛兵,传令各地驻守部队援剿,可是他却不发一兵一卒。

古文:岁终至省,臣言宜提一旅,星驰而前,张疑声讨,尚冀桑榆之收,无如不听何。

现代文:年底他来到省府,我说应当率领一支部队星夜奔赴前去,张疑兵,声讨贼寇,或许还有补救失误收取成功的希望,他不听我又怎样呢?

**古文:贼日遣伪官,匝月,余郡皆失,是谁之过欤! **

现代文:就这样贼寇天天派遣伪官,一个月下来,余下的郡县都丢失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古文:有诏夺官候勘,以郭景昌代之。

现代文:朝廷传下诏书把懋德剥夺官职,听候查处,让郭景昌接替他。

古文:二十三日,尚智叛降于贼。

现代文:二十三日,尚智叛降投贼。

古文:于是懋德誓师于太原,布政使赵建极,监司毛文炳、蔺刚中、毕拱辰,太原知府孙康周,署阳曲县事长史范志泰等官吏军民咸在。懋德哭,众皆哭。

现代文:这时懋德正在太原誓师,监司毛文炳、蔺刚中、毕拱辰,太原知府孙康周,代理阳曲县事务的长史范志泰等官吏军民都在场,懋德哭了,大家也都哭了。

**古文:罢官命适至,或请出城候代。懋德不可,曰: 吾已办一死矣,景昌即至,吾亦与俱死。 **

现代文:正好这时罢免懋德官职的诏命传来,有人请懋德到城外去等候替换,懋德不同意,他说 :我已经做好一死的准备了,就是景昌到来,我也要和他一同赴死。

古文:调阳和兵三千协守东门。

现代文:接着,懋德调派阳和部队来协助把守东门。

古文:刚中虑其内应,移之南关之外。遣部将张雄分守新南门,召中军副总兵应时盛入参谋议。

现代文:刚中怕他给贼兵当内应,把他换到南关外边,派部将张雄负责把守新南门,召中军副总兵应时盛到他的部队中当参谋。

古文:懋德等登城。

现代文:懋德等登上了城墙。

古文:二月五日,贼至城下。

现代文:二月五日,贼兵打到太原城下来。

古文:遣部将牛勇、朱孔训、王永魁出战,死之。

现代文:懋德派部将牛勇、朱孔训、王永魁出战,都牺牲了。

古文:明日,自成具卤簿,督众攻城,阳和兵叛降贼。

现代文:第二天,自成准备了仪仗队,指挥部队攻城,阳和部队向贼兵投降了。

古文:又明日,昼晦,懋德草遗表。须臾大风起,拔木扬砂。

现代文:第三天,白天里天色阴暗下来,懋德起草了遗表,一会儿大风刮起来,树木都给拔了起来,风尘四起。

**古文:调张雄守大南门,雄已缒城出降,语其党曰: 城东南角楼,火器火药皆在,我下即焚楼。 **

现代文:懋德调张雄来把守大南门,可是张雄已经从城头上吊下,出去投降了,临走对他的同伙说: 城东南的角楼里装着全部的火药、火器,我下去后你们把楼烧了。

古文:夜中火起,风转烈,守者皆散。

现代文:夜间大火烧起来,风也越来越大,守城的人都逃散了。

**古文:贼登城,懋德北面再拜,出遗表付友人贾士璋间道达京师,语人曰: 吾学道有年,已勘了死生,今日吾致命时也。 **

现代文:贼兵登上城墙,懋德朝着北面拜了两拜,拿出遗表交给友人贾士璋,要他从小路上送往京师。对人说: 我学道多年,已经看破了生与死,今天就是我结束生命的时候了。

古文:即自刭,麾下持之。

现代文:接着就想自杀,部下抓着他的手臂阻止他。

古文:时盛请下城巷战,顾懋德曰: 上马。 懋德上马,时盛持矛突杀贼数十人。

现代文:时盛请他下城墙来进行巷战,回头叫他说 上马 ,懋德上了马,时盛手持长矛冲杀,杀了几十个贼兵。

**古文:至炭市口,贼骑充斥,时盛呼曰: 出西门。 懋德遽下马曰: 我当死封疆,诸君自去。 **

现代文:到炭市口时,贼寇的骑兵充斥,时盛喊道 冲出西门 ,懋德突然下马说: 我应当为领土而死,你们自己走吧!

**古文:众复拥懋德上马,至水西门。懋德叱曰: 诸君欲陷我不忠耶! **

现代文:大家又拥着他上了马,走到水西门,懋德喝斥道: 你们想陷我于不忠吗!

古文:复下马,据地坐。

现代文:又下马坐在地上不走了。

**古文:时盛已出城,杀妻子,还顾不见,复斫门入,语懋德曰: 请与公俱死。 **

现代文:时盛已杀出了城门,杀掉了妻子、儿女,回头看时不见了懋德,又打开城门进来,对懋德说: 让我跟先生一起去死吧!

古文:遂偕至三立祠。

现代文: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三立祠。

古文:懋德就缢未绝,时盛释甲加其肩,乃绝。

现代文:懋德自缢没断气,时盛解下铠甲在他肩上砸了一下,懋德才断了气。

古文:时盛取弓弦自经。

现代文:时盛取下弓弦自缢死了。

古文:建极危坐公堂,贼拥之见自成,不屈,将斩之。

现代文:建极端坐在公堂之上,贼兵把他带去见自成,建极不肯屈服,自成打算斩他。

**古文:下阶呼万岁者再,曰: 臣失守封疆,死有余罪。 **

现代文:建极到阶下喊叫了两声万岁,说: 臣失守封疆,死有余罪。

古文:自成以为呼己也,曳还。

现代文:自成还以为他是喊自己,又把他拖了回来。

**古文:建极瞋目曰: 我呼大明皇帝,宁呼贼耶! **

现代文:建极圆睁双眼: 我是喊大明皇帝,难道我喊你这个贼吗?

古文:立射杀之。

现代文:自成立即射死了他。

古文:时自成执晋王,据王宫云。

现代文:当时李自成活捉了晋王,占领了王宫。

古文:文炳被杀,妻赵、妾李亦投井死,子兆梦甫数岁,贼掠去。

现代文:文炳被杀,他的妻子赵氏、妾李氏也投井死了,他的儿子兆梦才几岁,也被贼兵抢走了。

古文:士民以其忠臣子也,赎而归之。

现代文:当地士绅、百姓认为他是忠臣之子,把他赎出来送回家乡去了。

古文:欲降刚中,不从,杀之。首即堕,复跃起丈余,贼皆辟易。

现代文:贼寇想招降刚中,刚中不从,贼兵杀掉了他,刚中的人头被砍下后,又跳起一丈多高,贼兵都吓得赶快躲避。

**古文:贼适得新刀,拱辰睨之。问: 何睨! **

现代文:一个贼兵刚得到一把新刀,拱辰斜眼瞅着,贼兵问他 :瞅什么?

**古文:曰: 欲得此斫头耳。 **

现代文:拱辰说 :想用它来砍下我的头。

古文:遂取斩之。

现代文:贼兵于是拔刀杀了他。

古文:康周巷战死,志泰不食死。

现代文:康周在巷战中死去,志泰绝食死了。

古文:自懋德而下,太原死事凡四十有六人,贼皆尸之城上。

现代文:从懋德往下,太原死难的官员共有四十六个人,贼兵把他们的尸体都挂在城墙上。

古文:自成恨懋德之不降也,验其尸,以刃断颈而去。

现代文:自成恨懋德不投降,检验他的尸体时用刀砍下他的头拿走了。

古文:福王时,以懋德不守河为失策,乃谥忠襄,赐祭葬而不予赠荫,余赐恤有差。

现代文:福王在位时,朝廷认为懋德不守卫黄河是个失策,所以谥他为忠襄,赐予祭葬,但不给他追赠、荫封。

古文:州人祠祀之。

现代文:其他人程度不等地给予赏赐和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