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六

古文: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

现代文:曹文诏,大同人。他为人勇敢坚强而且有谋略。在辽东从军,先后在熊廷弼、孙承宗手下做事。因多次立功升为游击将领。

古文: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

现代文:崇祯二年冬天,跟随袁崇焕入卫京城。

古文:明年二月,总理马世龙畀所赐尚方剑,令率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伏玉田、枯树、洪桥,鏖战有功,迁参将。

现代文:第二年二月,总理马世龙把皇上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交给文诏,命令他率领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埋伏在玉田的枯树和洪桥,因鏖战有功升为参将。

古文:自大堑山转战逼遵化,又从世龙等克大安城及鲇鱼诸关。

现代文: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附近,又跟从世龙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鱼等关口。

古文:以与复四城功,加都督佥事。

现代文:因为收复四城的功绩,朝廷给他加官为都督佥事。

古文:七月,陕西贼炽,擢延绥东路副总兵。

现代文:七月,陕西的贼寇活动猖獗,朝廷提拔他做了延绥东路副总兵。

古文:贼渠王嘉胤入据河曲。

现代文:贼将王嘉胤长期占据河曲。

古文:四年四月,文诏克其城。嘉胤脱走,转掠至阳城南山。

现代文:崇祯四年四月,文诏攻克了被占据的城池,嘉胤逃跑了,辗转抢劫到阳城的南山一带。

古文:文诏追及之,其下斩以降,以功擢临洮总兵官。

现代文:文诏追上他,嘉胤的部下杀了嘉胤,投降了文诏。文诏因这次战功又被提升为临洮总兵官。

古文:点灯子自陕入山西。

现代文:点灯子从陕西进入山西。

古文:文诏追之,及于稷山,谕降七百人。

现代文:文诏追击他们,追赶到稷山的时候,招安了七百名反贼。

古文:点灯子遁,寻被获,伏诛。

现代文:点灯子逃跑了,不久又被抓住,杀掉了。

古文:李老柴、独行狼陷中部,巡抚练国事、延绥总兵王承恩围之。

现代文:李老柴、独行狼占据了中部,巡抚练国事、延绥总兵王承恩包围了他们。

古文:五月,庆阳贼郝临庵、刘道江援之。

现代文:五月,庆阳的贼寇郝临庵、刘道江前去援助。

古文:会文诏西旋,与榆林参政张福臻合剿,馘老柴及其党一条龙,余党奔摩云谷。副将张弘业、游击李明辅战死。

现代文:恰巧曹文诏从西面凯旋,就同榆林参政张福臻联合围剿他们,杀死了李老柴及他的同党一条龙,其他的同党逃往摩云谷,副将张弘业、游击将领李明辅战死。

古文:文诏乃与游击左光先、崔宗荫、李国奇分剿绥德、宜君、清涧、米脂贼,战怀宁川、黑泉峪、封家沟、绵湖峪,皆大捷,扫地王授首。

现代文:文诏于是就同游击将领左光先、崔宗荫、李国奇分别围剿绥德、宜君、清涧、米脂等地的贼寇,分别在怀宁川、黑峪泉、封家沟、绵湖峪等地展开战斗,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扫地王被杀了头。

古文: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者,神一魁余党也,屯镇原,将犯平凉。

现代文: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是神一魁的残余党羽,他们屯兵镇原,准备进犯平凉。

古文:国事檄甘肃总兵杨嘉谟、副将王性善扼之,贼走庆阳。

现代文:练国事发布檄文要求甘肃总兵杨嘉谟、副将王性善扼住他们的攻势,贼兵只好败退到庆阳。

古文:文诏从鄜州间道与嘉谟、性善合。

现代文:文诏从州的小路出发前来同嘉谟、性善会合。

古文:五年三月,大战西濠,斩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

现代文:五年三月,在西濠展开大战,斩获贼兵千余首级,活捉了杜三、杨老柴。

古文:余党纠他贼掠武安监,陷华亭,攻庄浪。

现代文:他们的残余党羽纠合另外的贼寇洗掠了武安监,占领华亭,又在攻打庄浪。

古文:文诏、嘉谟至,贼屯张麻村。官军掩击,贼走高山。

现代文:文诏、嘉谟赶到,贼寇屯兵张麻村,官军直压过去,合力打击他们,贼寇逃往高山上了。

古文:游击曹变蛟、冯举、刘成功、平安等噪而上,贼溃走。

现代文:游击将领曹变蛟、冯举、刘成功、平安等人呐喊着冲了上去,贼寇又一次败逃。

古文:变蛟者,文诏从子也。

现代文: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

古文:会性善及甘肃副将李鸿嗣、参将莫与京等至,共击斩五百二十余级。

现代文:这时性善与甘肃副将李鸿嗣、参将莫与京等到来,他们一起战斗,斩获了五百二十多个首级。

古文:追败之咸宁关,又败之关上岭。追至陇安,嘉谟、变蛟夹击,复败之。

现代文:他们乘胜追击,先在咸宁关,又在关上镇打败了贼寇,追到陇安时,嘉谟和变蛟联合夹攻,又打败了他们。

古文:贼余众数千欲走汉南,为游击赵光远所遏,乃由长宁驿走张家川。

现代文:几千名残余贼寇想逃往汉南,被游击将领赵光远阻截,于是从长宁驿逃到了张家川。

古文:其逸出清水者,副将蒋一阳遇之败,都司李宫用被执。

现代文:有一支从清水分出的贼寇力量较强,副将蒋一阳同他们相遇后战败,都司李宫用被捕了。

古文:文诏乃纵反间,绐其党,杀红军友,遂蹙败之水落城。追至静宁州,贼奔据唐毛山,变蛟先登,殄其众。

现代文:文诏于是使用反间计,使它的党羽上当,让他们自己杀死了红军友,然后赶至水落城打败了他们,追到静宁州的时候,贼寇飞奔占领了唐毛山,变蛟率先攻上山头,全歼了这伙贼寇。

古文:可天飞、郝临庵,刘道江为王承恩所败,退保铁角城。

现代文:可天飞、郝临庵、刘道江被王承恩打败后,退保铁角城。

古文:独行狼、李都司走与合,可天飞、刘道江遂围合水。

现代文:独行狼、李都司赶去同他们会合,可天飞、刘道江于是就携手围攻合水。

古文:文诏往救。

现代文:文诏前去援救。

古文:贼匿精锐,以千骑逆战,诱抵南原,伏大起。

现代文:贼寇隐藏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只让一千多骑兵出来迎战,引诱官军抵达南原时,伏兵大起。

古文:城上人言曹将军已殁。

现代文:城上的人都说曹将军已经死了。

古文:文诏持矛左右突,匹马萦万众中。

现代文:文诏拿着长矛来回冲击,单枪匹马被包围在万余名敌兵中间。

古文:诸军望见,夹击,贼大败,僵尸蔽野,余走铜川桥。

现代文:各军见状,就出兵夹击援助,贼寇大败,伏尸遍野,残余的贼寇逃往桐川桥去了。

古文:麒复追贼安口河、崇信窑、白茅山,皆大获。

现代文:文诏率领变蛟、冯举、嘉谟及其参将方茂功等追上他们,冲锋陷阵,拼命厮杀,贼寇又大败。

古文:总督洪承畴斩可天飞、李都司于平凉,降其将白广恩,余贼分窜。

现代文:不久文诏与宁夏总兵贺虎臣、固原总兵杨麒在甘泉虎兕凹打败贼寇,都大获全胜。总兵洪承畴在平凉斩了可天飞,降服其将领白广恩,其余的贼寇分路逃窜了。

古文:文诏追击之陇州、平、凤间。

现代文:文诏赶到陇州、平凉、凤翔之间追歼他们。

古文:十月三战三败之,遂蹙贼耀州锥子山,其党杀独行狼、郝临庵以降。

现代文:在这年十月里三次战斗三败贼寇,接着就逼向耀州锥子山的贼寇,其党羽杀死独行狼、郝临庵后投降了。

古文:承畴戮四百人,余散遣。

现代文:承畴杀了其中四百多人,其余的遣散回家。

古文:关中巨寇略平。

现代文:关中的巨贼大盗这下子略略被剿平了。

古文:巡抚御史范复粹汇奏首功凡三万六千六百有奇,文诏功第一,嘉谟次之,承恩、麒又次之。

现代文: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中共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多,文诏的功劳第一,嘉谟第二,承恩、杨麒又在其次。

古文:文诏在陕西,大小数十战,功最多,承畴不为叙。

现代文:文诏在陕西时,大小几十次战斗,立功最多,承畴却没有给他记功。

古文:巡按御史吴甡推奖甚至,复粹疏复上。兵部抑其功,卒不叙。

现代文:巡按御史吴生生十分推重文诏,复粹也再次上书汇报,但兵部还是压低他的功绩,最后还是没有给文诏论功行赏。

古文:当是时,贼见陕兵盛,多流入山西,其魁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七大部,多者万人,少亦半之,蹂躏汾州、太原、平阳。

现代文:在这个时候,贼寇看到陕西兵力强盛,就大都流入山西,他们的首领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分别统帅七大营部。每部人数多的有一万人,少的也有五千人,在汾州、太原、平阳等地肆意活动。

古文:御史张宸极言: 贼自秦中来。

现代文:御史张宸极上书朝廷说: 贼寇是从陕西来的。

古文:秦将曹文诏威名宿著,士民为之谣曰 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 。

现代文:陕西将领曹文诏素有威名,士绅百姓为他编歌谣称赞说: 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

**古文:且尝立功晋中,而秦贼灭且尽。宜敕令入晋协剿。 **

现代文:而且他曾经在山西立过功,陕西的贼寇已消灭殆尽,应该下令让他进入山西帮助围剿贼寇。

古文:于是命陕西、山西诸将并受文诏节制。

现代文:于是朝廷命令山西、陕西的各位将领一同受文诏指挥。

古文:六年正月抵霍州,败贼汾河、盂系,追及于寿阳。

现代文:六年正月文诏抵达霍州,在汾河、盂县打败贼兵,又乘胜追击到寿阳。

古文:巡抚许鼎臣遣谋士张宰先大军尝贼,贼惊溃。

现代文:巡抚许鼎臣派遣谋士张宰在大军赶到之前先期尝试着跟贼寇战斗,贼寇给惊退了。

古文:二月,文诏追击之,斩混世王于碧霞村。余党为猛如虎逐走,遇文诏兵方山,复败。五台、盂、定襄、寿阳贼尽平。

现代文:二月,文诏追击他们,在碧霞村杀了混世王,剩余的党羽被猛如虎驱赶跑,在方山同文诏的军队相遇,又被打败,五台、盂县、定襄、寿阳的贼寇都平定了。

古文:鼎臣命文诏军平定,备太原东,张应昌军汾州,备太原西。

现代文:鼎臣命令文诏驻军平定,防守太原的东部,命令张应昌驻军汾州,防守太原西部。

古文:文诏连败贼太谷、范村、榆社,太原贼几尽。

现代文:文诏接连又在太谷、范村、榆社等地打败贼兵,太原的贼兵差不多被剿平了。

古文:帝以文诏功多,敕所过地多积糗粮以犒,并敕文诏速平贼。

现代文:崇祯皇帝因为文诏立功最多,命令他所经过的地区多积攒粮草犒劳他的兵马,并且敕令文诏尽快平定贼寇。

古文:山西监视中官刘中允言文诏剿贼徐沟、盂、定襄,所司不给米,反以炮石伤士卒。

现代文:山西监视军情的宦官刘中允上书说文诏在徐沟、盂县、定襄围剿贼兵时,这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不但不给他们稻米,反而用大炮打伤他们的士兵。

古文:帝即下御史按问。

现代文:庄烈帝就把此事交给御史察问。

古文:三月,贼从河内上太行,文诏大败之泽州。

现代文:三月,贼寇从河内登上太行山,文诏在泽州打败了他们。

古文:贼走潞安,文诏至阳城遇贼不击,自沁水潜师,还击之芹地、刘村寨,斩首千余。

现代文:贼兵逃往潞安,文诏到阳城遇到贼兵没有打击它,而是从沁水偷偷地出兵拐回来。在芹地、刘村寨袭击他们,斩获了千余首级。

古文:四月,贼屯润城,其他部陷平顺,杀知县徐明扬。

现代文:四月,贼寇屯兵润城,另外的队伍又打下了平顺,杀害了知县徐明扬。

古文:文诏至,贼走,乃夜半袭润城,斩贼千五百。

现代文:文诏一到,贼寇就撤退了,于是文诏半夜里袭击润城,斩获敌军一千五百人。

古文:紫金梁、老回回自榆社走武乡,过天星走高泽山,文诏皆击败。

现代文:紫金梁、老回回从榆社逃往武乡,过天星逃往高泽山,文诏都赶去把他们打败了。

古文:他贼围涉县,闻文诏破贼黎城,解去。

现代文:另外的贼兵围攻涉县,听说文诏打下了黎城,就赶忙解围离去。

古文:五月,帝遣中官孙茂霖为文诏内中军。

现代文:五月,崇祯皇帝派宦官孙茂霖做文诏军中的中军官。

古文:贼犯沁水,文诏大败之,擒其魁大虎,又败之辽城毛岭山西。

现代文:贼兵进犯沁水,文诏把他们打得大败,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大虎,又在辽城毛领山西面打败了他们。

古文:贼既屡败,乃避文诏锋,多流入河北。

现代文:贼兵在屡次战败的情况下,避开文诏的主力,大都流向黄河以北去了。

古文:帝乃命文诏移师往讨。

现代文:崇祯皇帝于是命令文诏移兵前去讨伐。

古文:而贼已败邓玘兵于林县,文诏率五营军夜袭破之。

现代文:而贼兵已在林县打败了邓王己的军队,文诏率领五营兵力夜晚出袭,打败了他们。

古文:七月大败怀庆贼柴陵村,馘其魁滚地龙,又追斩老回回于济源。

现代文:七月又在柴陵村打败了怀庆的贼寇,斩杀其首领滚地龙,又在林源追杀了老回回。

古文:文诏在洪洞时,与里居御史刘令誉忤。

现代文:文诏在洪洞时,同当地休闲在家的御史刘令誉不和。

古文:及是,令誉按河南,而四川石硅土官马凤仪军败没于侯家庄,赖文诏驰退贼。

现代文:到这个时候,刘令誉来按察河南。四川石石主土官马凤仪的军队在侯家庄被打败,靠着文诏的快马赶到才打退贼兵。

古文:甫解甲,与令誉,语复相失。

现代文:战斗结束后文诏刚刚解甲休息,同令誉见了面,说话又不投机。

古文:文诏拂衣起,面叱之。

现代文:文诏拂衣而起,当面斥责了他。

古文:令誉怒,遂以凤仪之败为文诏罪。

现代文:刘令誉恼了,就把凤仪的败亡作为文诏的罪过。

古文:部议文诏怙胜而骑,乃调之大同。

现代文:兵部认为文诏仗着打了几回胜仗就骄傲起来了,于是把他调往大同。

古文:七年七月,大清兵西征插汉,还师入大同境,攻拔得胜堡、参将李全自经,遂攻围怀仁县及井坪堡、应州。

现代文:七年七月,大清兵西征插汉,回师时就随便进入了大同境内,攻占了得胜堡,参将李全自杀身亡,于是就围攻怀仁县以及井坪堡、应州等地。

古文:文诏偕总督张宗衡先驻怀仁固守。

现代文:文诏同总督张宗衡先驻扎在怀仁坚守。

古文:八月,围解,即移驻镇城,挑战败还。

现代文:八月,怀仁解了围,就移兵驻扎在镇城,向大清兵挑战,失败而回。

古文:已而灵丘及他屯堡多失陷,大清兵亦旋。

现代文:后来,灵丘以及其他屯兵的城堡大多失陷,大清兵就凯旋而回了。

古文:十一月论罪,文诏、宗衡及巡抚胡沾恩并充军边卫。

现代文:十一月朝廷评定各将的罪过,文诏、宗衡以及巡抚胡沾恩一同被定罪充军到边地的卫所。

古文:令甫下,山西巡抚吴甡荐文诏知兵善战,请用之晋中。

现代文:命令刚下达,山西巡抚吴生生就上书推荐文诏知兵善战,请求把他安排到山西来。

古文:乃命为援剿总兵官,立功自赎。

现代文:于是朝廷命令他做援剿总兵官,让他立功赎罪。

古文:当是时,河南祸尤剧,帝已允兵部议,敕文诏驰剿河南贼。

现代文:这个时候,河南的战祸尤其厉害,崇祯皇帝本来已经同意了兵部的意见,又传令让文诏率兵紧急前往河南剿贼。

古文:甡复抗疏力争,请令先平晋贼,后入豫,帝不许。

现代文:吴生生又抗言上书力争,请求让文诏先平定山西的贼寇,然后进军河南,崇祯皇帝没有同意。

古文:而文诏以甡有恩,竟取道太原,为甡所留。

现代文:然而,文诏因为吴生生对自己有恩,最后还是取道太原,被吴生生留住了。

古文:会贼高加计已歼,而凤阳告陷,遂整兵南,以八年三月会总督洪承畴于信阳。

现代文:这个时候,山西的贼首高加计已被歼灭,而凤阳失陷了,文诏于是整顿军队南下,于八年三月同承畴在信阳相会。

古文:承畴大喜,即令击贼随州,文诏追斩贼三百八十有奇。

现代文:承畴非常高兴,立即就让他到随州进攻贼寇,文诏追杀贼兵三百八十多人。

古文:四月,承畴次汝州。以贼尽入关中,议还顾根本。分命诸将扼要害,檄文诏入关,文诏乃驰至灵宝谒承畴。

现代文:四月,承畴驻扎在汝州,因为贼兵全跑到关中去了,决定回头先铲除贼寇的老巢,于是分别命令各位将领把守要害,发布檄文召文诏入关,文诏于是骑马到灵宝拜见承畴。

古文:承畴以贼在商、雒,闻官兵至,必先走汉中,而大军由潼关入,反在其后,乃令文诏由阌乡取山路至雒南、商州,直捣贼巢,复从山阳、镇安、洵阳驰入汉中,遏其奔轶。

现代文:承畴认为敌军在商州和雒南两地,如果听说官兵过去,一定会先逃往汉中,那时大军由潼关进入汉中,反而会落在贼寇的后面。于是命令文诏从阌乡取山路到商州和雒南,直捣贼窝,然后再从山阳、镇安、洵阳等地赶到汉中来,阻止他们逃跑。

**古文:曰: 此行也,道路回远,将军甚劳苦,吾集关中兵以待将军。 **

现代文:并且对他说: 这次行军,道路迂回曲折,路程遥远,将军很辛苦,我聚集关中的兵力等待将军的到来。

古文:拊其背而遣之,文诏跌马去。

现代文:然后亲切地拍着他的背为他送行,文诏二话没说就前去了。

古文:五月五日抵商州。

现代文:五月五日文诏抵达商州。

古文:贼去城三十里,营火满山。

现代文:贼兵距城三十里,军营的灯火遍山都是。

古文:文诏夜半率从子参将变蛟、守备鼎蛟、都司白广恩等败贼深林中,追至金岭川。

现代文:文诏半夜率领侄子、参将变蛟,守备官鼎蛟,都司白广恩等在深山老林中打败了贼寇,追赶到金岭川。

古文:贼据险以千骑逆战,变蛟大呼陷阵,诸军并进,贼败走。

现代文:贼寇仗着险要地势以一千名骑兵出来迎战,变蛟大声呼叫着冲进敌阵,各路兵马一同向前,贼寇又大败逃亡。

古文:变蛟勇冠三军,贼中闻大小曹将军名,皆怖慑。

现代文:变蛟勇冠三军,贼兵中一听说大、小曹将军,都怕得要死。

古文:已而闯王、八大王诸贼犯凤翔,趋氵幵阳、陇州,文诏自汉中驰赴。

现代文:不多久闯王、八大王率领的各路贼兵进犯凤翔,向阳、陇州挺进,文诏从汉中奔赴前线。

古文:贼尽向静宁、泰安、清水、秦州间,众且二十万。

现代文:贼兵都奔向静宁、泰安、清水、泰州一带,兵力将近有二十万人。

古文:承畴以文诏所部合张全昌、张外嘉军止六千,众寡不敌,告急于朝,未得命。

现代文:承畴因为文诏的兵力同张全昌、张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六千人,与贼兵相比较悬殊太大,向朝廷告急,没有得到任何指示。

古文:六月,官军遇贼乱马川。

现代文:六月,官军在乱马川同贼兵相遇。

古文: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执,俄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复战死。

现代文: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抓获,不久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又战死。

古文:文诏闻之,瞋目大骂,亟诣承畴请行。

现代文:文诏听说后,瞪着眼睛大骂,立即赶到承畴那里请求进军作战。

古文:承畴喜曰: 非将军不能灭此贼。

现代文:承畴高兴地说 :不是你曹将军,没人能消灭这股贼兵。

古文:顾吾兵已分,无可策应者。

现代文:但我的兵力已分派出去,没法派出接应你的队伍。

**古文:将军行,吾将由泾阳趋淳化为后劲。 **

现代文:将军出发以后,我会从泾阳赶到淳化做你的后盾。

古文:文诏乃以三千人自宁州进,遇贼真宁之湫头镇。

现代文:文诏于是率领三千人从宁州进军,在镇宁的秋头镇同贼兵相遇。

古文:变蛟先登,斩首五百,追三十里,文诏率步兵继之。

现代文:变蛟率先登上城墙,斩首五百人,追敌三十里,文诏率领步兵跟在后面。

古文:贼伏数万骑合围,矢猬集。

现代文:贼兵埋伏下的数万骑兵突然出来包围了他们,箭像刺猬的刺一样密集。

**古文:贼不知为文诏也,有小卒缚急,大呼曰: 将军救我! **

现代文:贼寇并不知道是文诏的军队,有一名小兵被俘后捆绑得心急了,大声呼叫说: 将军快来救我!

**古文:贼中叛卒识之,惎贼曰: 此曹总兵也。 **

现代文:贼寇中间的叛兵认识文诏,指点给贼兵说 :这就是曹总兵。

古文:贼喜,围益急。

现代文:贼寇高兴起来,就更加紧了包围圈。

古文:文诏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斗数里。

现代文:文诏左右跳荡,亲手杀了几十个贼兵,辗转拼战了几里路。

古文: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现代文:最后体力不支,拔刀自杀而死。

古文:游击平安以下死者二十余人。

现代文:游击将领自平定以下死亡的有二十多人。

古文:承畴闻,拊膺大哭,帝亦痛悼,赠太子太保、左都督,赐祭葬,世荫指挥佥事,有司建祠,春秋致祭。

现代文:承畴听说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崇祯皇帝也为他痛心,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让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并命令有关部门为他立了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

古文: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

现代文:文诏的忠诚、勇武,世间无比,被称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

古文:周遇吉,锦州卫人。

现代文:对于他的死,贼寇中相互庆贺。周遇吉,锦州卫人。

古文:少有勇力,好射生。

现代文:从小就胆大,有力气,喜欢射杀鸟兽。

古文:后入行伍,战辄先登,积功至京营游击。

现代文:后来参军入伍,每次打仗都率先登上城墙,累积战功做到京营的游击将领。

古文:京营将多勋戚中官子弟,见遇吉质鲁,意轻之。

现代文:京营中有很多高官、太监家的子弟,他们看遇吉为人质朴、粗鲁,有点瞧不起他。

古文:遇吉曰: 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

现代文:遇吉说: 你们都是些纨礻夸子弟,怎能抵挡大敌。

**古文: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 **

现代文:干么不在没事的时候锻炼一下胆力,准备日后派个用场,却在这里浪费国家的粮食呢?

古文:同辈咸目笑之。

现代文:他的同事们都瞅着他傻笑。

古文:崇祯九年,都城被兵。从尚书张凤翼数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

现代文:崇祯九年,都城受到军队攻击,遇吉跟随尚书张凤翼几次同敌人血战,立了功,连升两级,当上了前锋营副将。

古文:明年冬,从孙应元等讨贼河南,战光山、固始,皆大捷。

现代文:第二年冬天,他又跟随孙应元等人到河南讨伐贼寇,在光山、固始作战,都取得很大胜利。

古文:十一年班师,进秩受赉。

现代文:十一年班师以后,得到了提升和赏赐。

古文:明年秋,复出讨贼,破胡可受于淅川,降其全部。

现代文:第二年秋天,遇吉又出兵讨贼,在淅川打败了胡可受,收降了他的全部兵力。

古文:杨嗣昌出师襄阳,遇吉从中官刘元斌往会。

现代文:杨嗣昌出兵襄阳时,遇吉跟着宦官刘元斌前往会师。

古文:会张献忠将至房县,嗣昌策其必窥渡郧滩,遣遇吉扼守槐树关,张一龙屯光化,贼遂不敢犯。

现代文:正好张献忠快到了房县,嗣昌料想他一定会偷渡郧滩,派了遇吉去扼守槐树关,张一龙驻兵光化,贼寇这下就没敢来犯。

古文:十二月,献忠败于兴安,将走竹山、竹溪,遇吉复以嗣昌令至石花街、草店扼其要害,贼自是尽入蜀。

现代文:十二月,献忠在兴安战败,打算逃到竹山、竹溪,遇吉又遵照嗣昌的军令赶到花街、草店,把守那里的要害地段,贼寇于是全部逃入四川境内。

古文:遇吉乃从元斌驻荆门,专护献陵。

现代文:接着遇吉就跟随元斌驻守荆门,专门守卫献陵。

古文:明年与孙应元等大破罗汝才于丰邑坪。

现代文:第二年,他和孙应元等在丰邑坪大败罗汝才。

古文:又明年与黄得功追破贼凤阳。

现代文:又过了一年和黄得功在凤阳追败贼寇。

古文:已而旋师,败他贼李青山于寿张,追至东平,歼灭几尽,青山遂降。

现代文:后来在回师途中,又在寿张打败了另外一名贼将李青山,追赶到东平,差不多把他的人歼灭净尽,于是青山投降了。

古文:屡加太子少保、左都督。

现代文:经几次晋升,遇吉做到了太子少保、左都督。

古文:十五年冬,山西总兵官许定国有罪论死,以遇吉代之。

现代文:十五年冬天,山西总兵官许定国因罪被判处死刑,朝廷让遇吉接任。

古文: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一军特精。

现代文:他到任以后就裁汰老弱士兵,修造甲仗器械,操练勇敢作战的兵马,使得全军极其精锐。

古文: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将犯山西。

现代文:第二年十二月,李自成攻占了整个陕西,即将来犯山西。

古文:遇吉以沿河千余里,贼处处可渡,分兵扼其上流,以下流蒲坂属之巡抚蔡懋德,而请济师于朝。

现代文:遇吉认为黄河沿岸有一千多里,贼寇处处都可以渡过来,就分派部队抢守在上游,把下游蒲坂一带交给巡抚蔡懋德防守,又向朝廷请求增兵。

古文: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

现代文:朝廷派副将熊通带两千人来增援。

古文:十七年正月,遇吉令通防河。

现代文:十七年正月,遇吉命令熊通防守黄河。

古文: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

现代文:正好当时平阳守将陈尚智已经派人去迎接贼寇,让熊通回营劝说遇吉投降。

古文:遇吉叱之曰: 吾受国厚恩,宁从尔叛逆!

现代文:遇吉喝斥道: 我蒙受国家的大恩,难道能跟着你背叛朝廷?

**古文:且尔统兵二千,不能杀贼,反作说客邪! **

现代文:而且你领兵两千,不能杀贼,还要反过来给他们当说客!

古文:立斩之,传首京师。

现代文:立刻把他斩了,把他的人头送往京师。

古文:至二月七日,太原陷,懋德死之。

现代文:到二月七日,太原失陷,懋德死于守城。

古文:贼遂陷忻州,围代州。

现代文:贼寇于是打下忻州,包围了代州。

古文:遇吉先在代遏其北犯,乃凭城固守,而潜出兵奋击。

现代文:遇吉开始在代州阻止贼寇北犯,一方面凭借城墙坚守,一面偷偷出兵奋战。

古文:连数日,杀贼无算。

现代文:连续几天,杀了无数贼兵。

古文:会食尽援绝,退保宁武。

现代文:当军粮吃光,救援无望时,只好退保宁武。

古文:贼亦踵至,大呼五日不降者屠其城。

现代文:贼寇又紧跟着到了,大喊如果五天不投降就杀掉全城的军民。

古文: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火药且尽,外围转急。

现代文:遇吉朝四面八方发射大炮,打死了一万贼兵,火药就要用完了,城外的包围圈越来越小。

古文:或请甘言绐之,遇吉怒曰: 若辈何怯邪!

现代文:有人请说些好话把贼兵骗走算了,遇吉说: 你们太胆小了!

**古文:今能胜,一军皆忠义。即不支,缚我予贼。 **

现代文:现在如果我们能打胜,全军都是忠臣义士;就是支持不住,把我绑了交给贼兵也就罢了。

古文:于是设伏城内,出弱卒诱贼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

现代文:于是在城内设下伏兵,派出弱卒诱引贼兵往城里边进攻,即刻放下闸门,杀死了先进来的几千名贼兵。

古文:贼用炮攻城,圮复完者再,伤其四骁将。

现代文:贼寇用大炮轰炸城墙,城墙两次塌而强修,并且打伤了贼军的四员猛将。

**古文:自成惧,欲退。其将曰: 我众百倍于彼,但用十攻一,番进,蔑不胜矣。 **

现代文:自成怕了,想退兵,他的将领们说 :我们的兵力有他一百倍那么多,只要用十个对付他一个,轮流攻打,没有不能获胜的道理。

古文:自成从之。

现代文:自成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古文:前队死,后复继。

现代文:于是贼兵前队死了,后边跟上,不间断地猛攻。

古文:官军力尽,城遂陷。

现代文:官军气力用完了,城就被打了下来。

古文: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

现代文:遇吉跟贼兵展开巷战,座下的战马倒在地上后,他徒步跳跃闪转,亲手杀死贼兵几十个人。

古文: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

现代文:他的身上像刺猬一样被箭射中多处,最后被贼兵抓住,他大骂不屈。

古文: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现代文:贼兵把他绑在很高的木柱上,用乱箭射死了,又一片一片割下了他的肉。

古文:城中士民感遇吉忠义,巷战杀贼,不可胜计。

现代文:宁武城中的百姓、士绅受到遇吉忠贞、义勇的感动,在小巷中跟贼兵厮杀,打死的贼兵不可胜计。

古文: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

现代文:遇吉家里的孩子们开始跟随遇吉在外边跟贼兵搏斗,死得差不多了。

古文:夫人刘氏素勇健,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纵火焚之,阖家尽死。

现代文:他的夫人刘氏一向勇猛,率领几十名妇女守卫着山顶上的官署,她们登上屋顶射击贼寇,每一支箭射死一名贼兵,贼寇不敢靠近她们,便点火焚烧,她们全家都被烧死了。

古文:自成集众计曰: 宁武虽破,吾将士死伤多。

现代文:自成召集手下商量说 :宁武虽然打下了,我们的将士也死伤了很多。

古文:自此达京师,历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

现代文:从这里到京师,中间经过大同、阳和、宣府、居庸,都驻着重兵。

古文:刻期将遁,而大同总兵姜瓖降表至,自成大喜。

现代文:如果都像宁武这个样子,我们的士兵还能剩几个呢?不如先回陕西休息,以后再来打吧。

古文:方宴其使者,宣府总兵王承荫表亦至,自成益喜。

现代文:定好日子就要逃走,可是大同总兵姜王襄的使者、宣府总兵王承荫的投降书也送到了,自成更加高兴。

古文:遂决策长驱,历大同、宣府抵居庸。

现代文:于是决定长驱直入,经过大同、宣府到了居庸。

古文: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复开门延之,京师遂不守矣。

现代文:太监杜文秩、总兵唐通打开城门,引贼入城,京师就这样失守了。

**古文:贼每语人曰: 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 **

现代文:贼寇后来经常对人说 :别的兵镇再有一个周总兵,我们怎么能有今天!

古文:福王时,赠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

现代文:福王在位时,追赠遇吉为太保,谥忠武,把他放在旌忠祠里加以祭祀。

古文:黄得功,号虎山,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

现代文:黄得功,号虎山,开原卫人,他的祖先是从合肥迁移而来的。

古文:早孤,与母徐居。

现代文:得功早年丧父,同母亲徐氏生活在一起。

古文:少负奇气,胆略过人。

现代文:他年少时就有无比的勇气,谋略过人。

古文:年十二,母酿酒熟,窃饮至尽。

现代文:十二岁那年,母亲有一回酿好了酒,他偷偷地给喝完了。

**古文:母责之,笑曰: 偿易耳。 **

现代文:母亲责怪他,他笑着说: 赔你很容易嘛。

**古文:时辽事急,得功持刀杂行伍中,出斩首二级,中赏率得白金五十两,归奉母,曰: 儿以偿酒也。 **

现代文:当时辽地军事很急,得功拿了一把刀混在官军中,跑到战场上就斩获了敌人两颗头颅,中奖赏后大概得了五十两白银,回家献给母亲,说 :我用这钱来弥补偷喝的酒。

古文:由是隶经略为亲军,累功至游击。

现代文:从这以后得功给经略当了亲军,积累战功做到了游击。

古文:崇祯九年,迁副总兵,分管京卫管。

现代文:崇祯九年得功升为副总兵官,分管京师的卫戍部队。

古文:十一年以禁军从总督熊文灿击贼于舞阳,鏖光、固间,最。

现代文:十一年率领禁军跟从总管熊文灿到舞阳去打击贼兵,鏖战在光山和固始之间,战功最显著。

古文:八月又从击贼马光玉于淅川之吴村、王家寨,大破之。

现代文:八月又随从文灿在浙江的吴村和王家寨打击贼将马光玉,获得很大胜利。

古文:诏加太子太师,署总兵衔。

现代文: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子太师,署总兵军衔。

古文:十三年从太监卢九德破贼于板石畈,贼革里眼等五营降。

现代文:十三年跟从太监卢九德在板石畈打败贼军,贼首革里眼等五营兵投降了。

古文:十四年以总兵与王宪分护凤阳、泗州陵,得功驻定远。

现代文:十四年以总兵的身份同王宪分别护守凤阳和泗州的皇陵,得功驻军定远。

古文:张献忠攻桐城,挟营将廖应登至城下诱降。

现代文:张献忠攻占桐城,挟持营将廖应登到城下诱降。

古文:得功与刘良佐合兵击之于鲍家岭,贼败遁,追至潜山,擒斩贼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

现代文:得功与刘良佐联合兵力在鲍家岭攻打他们,贼兵失败而逃,追到潜山,抓获了贼兵将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把他们杀掉了。

古文:三鹞子,献忠养子,最号骁勇者也。

现代文:三鹞子是张献忠的养子,是贼寇中号称最勇猛的将领。

古文:得功箭伤面,愈自奋,与贼转战十余日,所杀伤独多。

现代文:得功在战斗时中箭伤了脸,反而更加努力,同贼兵转战十多天,所杀伤的人数最多。

古文:明年移镇庐州。

现代文:第二年他移守庐州。

古文:十七年封靖南伯。福王立江南,进封侯。

现代文:十七年得功被封为靖南伯,福王在江南登基后,得功被晋升为侯。

古文:旋命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为四镇。

现代文:不久受命同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一起开设了四大兵镇。

古文:初,督辅史可法虑杰跋扈难制,故置得功仪真,阴相牵制。

现代文:起初,督辅史可法担心高杰蛮横无理,难以制服,所以让得功驻军仪真,暗中牵制高杰的势力。

古文:适登莱总兵黄蜚将之任,蜚与得功同姓,称兄弟,移书请兵备非常。

现代文:恰好登莱总兵黄蜚即将前去上任。黄蜚与黄得功同姓,以兄弟相称,所以他给黄得功写信请为他派些兵防备意外。

古文:得功率骑三百由扬州往高邮迎之,杰副将胡茂桢驰报杰。

现代文:得功率领三百名骑兵从扬州出发到高邮迎接他,高杰的副将胡茂桢飞马向高杰做了汇报。

古文:杰素忌得功,又疑图己,乃伏精卒道中,邀击之。

现代文:高杰一向忌恨得功,又怀疑他要算计自己。于是在途中埋伏了精兵阻击他们。

古文:得功行至土桥,方作食,伏起,出不意,上马举铁鞭,飞矢雨集,马踣,腾他骑驰。

现代文:得功走到土桥正准备埋锅造饭,高杰的伏兵出其不意地打来,得功上马拿着铁鞭准备战斗,飞来的箭像下雨一样密集,得功的马跌倒在地,他骑上别人的马跑开了。

古文:有骁骑舞槊直前,得功大呼,反斗,挟其槊而抶之,人马皆糜。

现代文:有一名勇猛的骑兵挥舞着大槊向得功冲来,得功大呼一声回头来战,抓住他的大槊往怀里一拉,就把他连人带马一起拉倒在地。

古文:复杀数十人,跳入颓垣中,哮声如雷,追者不敢进,遂疾驰至大军,得免。

现代文:又杀了几十个人,然后翻身跳进废墙里边,他吼叫的声音如雷鸣电闪,追赶他的人不敢上前来了,于是他骑马飞奔,回到大部队中。

古文:方斗时,杰潜师捣仪真,得功兵颇伤,而所俱行三百骑皆殁。

现代文:这边正在战斗时,高杰又派了兵暗中去攻打仪真,得功的士兵损伤得比较严重。而与他一同前往高邮的三百骑兵都战死了。

古文:遂诉于朝,愿与杰决一死战。

现代文:于是得功向朝廷做了上诉,并表示愿意同高杰决一死战。

古文:可法命监军万元吉和解之,不可。

现代文:可法派监军万元吉前往替他们和解,得功不同意。

古文:会得功有母丧,可法来吊,语之曰: 土桥之役,无智愚皆知杰不义。

现代文:恰好此时得功母亲去世,可法来吊丧,对他说: 土桥那一仗,不管聪明人还是愚蠢人都知道是高杰不对。

**古文:今将军以国故捐盛怒,而归曲于高,是将军收大名于天下也。 **

现代文:现在将军因为国家的缘故压住心中的火气,让高杰背着罪名,这正是将军在天下获取大名的时候啊!

古文:得功色稍和,终以所杀亡多为恨。

现代文:得功脸色渐渐地温和了一些,终究还是因为自己人被杀死得太多而感到恼恨。

古文:可法令杰偿其马,复出千金为母赗。

现代文:可法命令高杰赔偿他的战马,又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得功母亲办丧事的费用。

古文:得功不得已,听之。

现代文:得功没有办法,只好听从了可法的调解。

古文:明年,杰欲趋河南,规取中原。

现代文:第二年,高杰想进兵河南,谋划收复中原。

古文:诏得功与刘良佐守邳、徐。

现代文:朝廷诏令得功同刘良佐把守邳、徐两地。

古文:杰死,得功还仪真。

现代文:高杰死后,得功回到了仪真。

古文:杰家并将士妻子尚留扬州,得功谋袭之。

现代文:高杰一家人和他的将士还留在扬州,得功想袭击他们。

古文:朝廷急遣卢九德谕止,得功遂移镇庐州。

现代文:朝廷赶忙派遣卢九德去指示他停止报复,得功于是移驻庐州。

古文:四月,左良玉东下,以请君侧为名,至九江,病死,军中立其子梦庚。

现代文:四月,左良玉举兵东来,以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为名义造反,船行到九江就病死了,他的军队拥立了他的儿子梦庚。

古文:命得功趋上江御之,驻师荻港。

现代文:朝廷命令得功赶快到上江抵御他们,驻军荻港。

古文:得功破梦庚于铜陵,解其围。

现代文:得功在铜陵打败了梦庚,解除了他们的包围。

古文:命移家镇太平,一意办贼,论功加左柱国。

现代文:后来朝廷又命令他携家迁到太平镇守,专门办理剿贼的事务,评定功绩加封他为左柱国。

古文:时大清兵已渡江,知福王奔,分兵袭太平。

现代文:这时清兵已经渡过长江,知道福王逃跑了,就兵分几路袭击太平。

古文:得功方收兵屯芜湖,福王潜入其营。

现代文:得功正收兵驻防芜湖,福王偷偷地来到了他的军营。

古文:得功惊泣曰: 陛下死守京城,臣等犹可尽力,奈何听奸人言,仓卒到此!

现代文:得功惊讶地流着泪说 :陛下如果死死地把守京城,我们还能够尽力抵抗,干什么听信奸贼的话,匆匆忙忙来到这里?

**古文:且臣方对敌,安能扈驾? **

现代文:况且我正在对敌作战,怎么能够保护您的车驾?

**古文:王曰: 非卿无可仗者。 **

现代文:福王说 :除了你我是无可依靠了。

**古文:得功泣曰: 愿效死。 **

现代文:得功流着泪说 :我愿意为陛下您效死。

古文:得功战荻港时,伤臂几堕。衣葛衣,以帛络臂,佩刀坐小舟,督麾下八总兵结束前迎敌。

现代文:得功在荻港时,胳臂受伤差一点快要断了,这时他身穿粗布衣裳,用布带吊着胳臂,佩带着腰刀坐在一只小船上,指挥部下的八个总兵整装待命,前去迎敌作战。

古文:而刘良佐已先归命,大呼岸上招降。

现代文:而刘良佐这时已经投降了,带着大清军在岸上打招呼要得功投降。

**古文:得功怒叱曰: 汝乃降乎! **

现代文:得功愤怒地喝斥道 :你竟然会投降啊!

古文:忽飞矢至,中其喉偏左。

现代文:忽然一支箭飞来,射在他的咽喉偏左的地方。

古文:得功知不可为,掷刀拾所拔箭刺吭死。

现代文:得功知道一切都算完了,就扔了刀,拾起刚才拔下来的箭刺喉而死。

古文:其妻闻之,亦自经。

现代文:他的妻子听说后,也自杀了。

古文:总兵翁之琪投江死,中军田雄遂挟福王降。

现代文:总兵翁之琪投江而死,中军田雄于是就带着福王投降了。

古文:得功粗猛不识文义。

现代文:得功粗犷、勇猛,没有文化。

古文:江南初立,王诏书指挥,多出群小。得功得诏纸或对使骂裂之。

现代文:福王在江南刚刚登基,他的诏书和指示大多是一群小人搞的,得功有时接到诏书以后竟当着使臣的面骂骂咧咧把诏书撕毁。

古文: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

现代文:但是他的忠义出自天性,只要听到别人拿国家大事来规劝他,他总是心服口服,立即改正。

古文:北来太子之狱,得功抗疏争曰: 东宫未必假冒,先帝子即上子,未有了无证明,混然雷同者。

现代文:北来太子一案,得功曾抗言上书争论说: 太子未必是假冒的,先帝的儿子也就是您的儿子,不是一点证据都没有就能来胡乱假充的。

**古文:臣恐在廷诸臣,谄徇者多,抗颜者少,即明白识认,亦不敢抗词取祸矣。 **

现代文:我担心在朝廷中的大臣们花言巧语奉承陛下您的人多,敢不看您的脸色直言进谏的人少,他们就是明白认出是太子,也不敢抗言上书,怕给自己惹祸啊!

古文:时太子真伪莫敢决,而得功忠愤不阿如此。

现代文:当时太子的真假没人敢断定,可是得功敢于这样忠愤直言,不阿谀奉承。

古文:得功每战,饮酒数斗,酒酣气益厉。

现代文:得功每次打仗都喝下几斗酒,酒酣以后气力更加勇猛。

古文:喜持铁鞭战,鞭渍血沾手腕,以水濡之,久乃得脱,军中呼为黄闯子。

现代文:他喜欢拿着铁鞭打仗,每次战后鞭出的血沾在手腕上,要用水泡很长时间才能洗净,他的队伍中人们都称呼他是黄闯子。

古文:始为偏裨,随大帅立功名,未尝一当大敌。

现代文:他起初做偏裨小将,跟着别的大将立功成名,不曾撞上过大敌。

古文:及专镇封侯,不及一年余而南北转徙,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现代文:等自己领了一个兵镇封为侯爵以后,不到一年多时间就南北转移,主上逃跑,大将战败,没机会施展自己的力量就束手就死,与国俱亡了。

古文:其军行纪律严,下无敢犯,所至人感其德。

现代文:他的军队出外,纪律严明,部下不敢侵扰百姓,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感激他的好处。

古文: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

现代文:庐州、桐城、定远当时都为他建立了生祠。

古文:葬仪真方山母墓侧。

现代文:他死后埋葬在仪真方山他母亲的墓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