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

古文:曹变蛟,文诏从子也,幼从文诏积军功至游击。

现代文: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年轻时候随从文诏出兵作战,积累军功做到游击军将。

古文:崇祯四年从复河曲。

现代文:崇祯四年,从军恢复河曲。

古文:明年连破贼红军友等于张麻村、陇安、水落城、唐毛山,又破刘道江等于铜川桥,勇冠诸军。

现代文:第二年在张麻村、陇安、水落城、唐毛山连续打败贼兵,又在铜川桥打败刘道江等贼将的队伍,勇冠三军。

古文:以御史吴甡荐,进参将。

现代文:因为御史吴生生的推荐,被提升为参将。

古文:文诏移山西,变蛟从战辄胜。

现代文:文诏移军驻守山西,变蛟随从他每战必胜。

古文:及文诏改镇大同,山西巡抚许鼎臣言: 晋贼紫金梁虽死,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诸渠未灭。

现代文:等文诏被改派镇守山西大同时,山西巡抚许鼎臣上书说: 山西的贼将紫金梁虽死,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等首领还没有消灭。

**古文:变蛟骁勇绝人,麾下健儿千百,才乃文诏亚,乞留之晋中。 **

现代文:变蛟勇武过人,部下健将千百人,才能仅次于文诏,请把他留在山西吧!

古文:从之。

现代文: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古文:七年,群贼入湖广,命变蛟南征。

现代文:七年,贼军进入湖广,朝廷命令变蛟南下征剿。

古文:文诏困于大同,又命北援。

现代文:文诏被围困在大同,又命令他北上援救。

古文:七月遇大清兵广武,有战功。

现代文:七月在广武与大清兵相遇,立了战功。

古文:其冬,文诏失事论戍,变蛟亦以疾归。

现代文:那年冬天,文诏出了事,被发配充军,变蛟也因病回家去了。

古文:明年,文诏起讨陕西贼,变蛟以故官从。

现代文:第二年,文诏被起用,外出征讨山西的贼兵,变蛟以原职随从作战。

古文:大捷金岭川,鏖真宁之湫头镇,皆为军锋。

现代文:在金岭川大捷和真宁湫头镇激战中,变蛟都是军中的前锋。

古文:文诏既战殁,变蛟收溃卒,复成一军。

现代文:文诏在战斗中死去以后,变蛟招回失散的士兵,又编成一军。

古文:总督洪承畴荐为副总兵,置麾下,与高杰破贼关山镇,逐北三十余里。

现代文:总督洪承畴推荐他做了副总兵官,隶属他的部下。变蛟和高杰在关山镇打败贼兵,追赶败兵三十多里。

古文:又与副将尤翟文、游击孙守法追闯王高迎祥,与战凤翔官亭,斩首七百余级。

现代文:又与副将龙翟文、游击孙守法追击闯王高迎祥,同他在凤阳的官亭作战,斩获七百多首级。

古文:又与总兵左光先败迎祥乾州。迎祥中箭走,斩首三百五十余级。

现代文:又与总兵左光先在乾州打败了高迎祥,迎祥中箭逃跑,部下被斩首的有三百五十多人。

古文:已而迎祥自华阴南原绝大岭,夜出朱阳关。光先战不利,赖变蛟陷阵,乃获全。

现代文:不久高迎祥从华阴南部的平原出发翻越崇山峻岭,乘夜间出袭朱阳关,光先作战失利,靠着变蛟冲锋陷阵,才得以不死。

古文:九年破闯将澄城。偕光先等追至靖虏卫,转战安定、会宁,抵静宁、固宁,贼屡挫。

现代文:九年,变蛟在澄城打败闯王的将领,同光先等追到靖虏卫,转战在安定、会宁等地,抵达静宁、固宁,贼兵屡遭挫败。

古文:其秋追混天星等,败之蒲城。贼西走平凉、巩昌,复击破之。

现代文:当年秋天,变蛟追击混天星等贼首,在蒲城打败了他们,贼兵向西逃往平凉、巩昌,变蛟又击败了他们。

古文:十年二月,巡抚孙传庭部卒许忠叛,勾贼混十万谋犯西安。

现代文:十年二月,巡抚孙传庭部下的士兵许忠叛变,勾结贼将混十万打算进犯西安。

古文:变蛟方西追过天星,闻乱急还,贼遂遁。

现代文:变蛟正在外边追击过天星,听说这边发生叛乱急忙返回,叛兵于是逃走了。

古文:传庭已诛迎祥,其党闯将混天星、过天星踞洮、岷、阶、文深谷间。

现代文:传庭这时已经杀了迎祥,他的同党过天星、混天星盘踞在洮州、岷州、阶州、文县的深山巨谷中。

古文:承畴遣变蛟、光先及祖大弼、孙显祖合击。

现代文:承畴派遣变蛟、光先以及祖大弼、孙显祖联合出击。

古文:四月望,入山,遇贼郭家坝,大雨。诸将力战,贼死伤无算,食尽引还。

现代文:四月十五日,官军进入山中,在郭家坝与贼兵相遇,天正下着大雨,各位将领竭力作战,贼兵死伤不计其数。

古文:九月,阶州陷,与光先并停俸。

现代文:后来因为粮食吃光他们只好率兵返回。九月,阶州陷落,变蛟与光先同时被扣发了俸禄。

古文:俄擢都督佥事,为临洮总兵官。

现代文:不多久被提升为都督佥事,担任临洮总兵官。

古文:当是时,承畴、传庭共矢灭贼。传庭战于东,承畴战于西,东贼几尽。贼在西者,复由阶、成出西和、礼县。

现代文:这个时候,承畴和传庭一起发誓要消灭贼兵,传庭在东面作战,承畴在西面,东面的贼兵几乎全部被剿灭完了,在西面的贼兵又从阶州、成县出击西和与礼县。

古文:光先、显祖皆无功,独变蛟降小红狼。

现代文:光先、显祖都没有立什么战功,只有变蛟降服了小红狼。

古文:余贼窜走徽州、两当、成、凤间,不敢大逞。

现代文:剩余的贼兵逃窜到徽州、西当、成县、凤县一带,不敢大肆逞凶了。

古文:十月,贼瞷蜀中虚,陷宁羌州,分三道,连陷三十余州县。

现代文:十月,贼兵窥测到四川兵力空虚,就占领了宁羌州,分兵三路,连续占领了三十多个州县。

古文:承畴率变蛟等由沔县历宁羌,过七盘、朝天二关。山高道狭,士马饥疲,岁暮抵广元,贼已走还秦。

现代文:承畴率领变蛟从沔县经过宁羌,翻过七盘、朝天两座山关,由于山高路窄,军马饥饿疲劳,年底才抵达广元,贼寇已经返回去陕西。

古文:变蛟等回军邀击,斩首五百余级。

现代文:变蛟等返回拦截,斩获五百多首级。

古文: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 四正六隅 之说,限三月平贼。

现代文: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 四正六隅 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剿尽贼兵。

古文:十一年四月以灭贼逾期,普议降罚,变蛟、光先并镌五级,戴罪办贼。

现代文:十一年四月因为逾期未能消灭贼兵,对各级官兵遍行降罚,朝廷把变蛟、光先贬官三级,让他们戴罪办理剿贼事务。

古文:贼之再入秦也,其渠魁号六队者,与大天王、混天王、争管王四部连营东犯,混天星、过天星二部仍伏阶、文,独闯将李自成以三月自洮州出番地。

现代文:贼兵再次进入陕西以后,他们的首领有一个号称六队的,同大天王、混天王、军管王四部联合向东进犯。混天星、过天星两支队伍仍然潜伏在阶州、文县两地,只有闯王李自成在三月里从洮州出兵西番。

古文:承畴令变蛟偕贺人龙追之,连战斩首六千七百有奇。

现代文:承畴命令变蛟同贺人龙追击他们,连续作战,共斩敌六千七百多首级。

古文:番地乏食,贼多死亡。

现代文:西番地面上缺少粮食,贼兵死亡很多。

古文:变蛟转战千里,身不解甲者二十七昼夜。

现代文:变蛟转战千里,身穿的铠甲有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过。

古文:余贼溃入塞。

现代文:剩下的贼兵败逃到边塞上去了。

古文:大弼驻洮州,扼战不力。乃走入岷州及西和、礼县山中。

现代文:大弼驻守洮州,扼防贼兵不够得力,给他们逃到岷州以及西和、礼县一带的山中。

古文:变蛟还剿,贼伏匿不敢出,惟六队势犹张。

现代文:变蛟返回围剿,贼兵躲藏起来,不敢出战,只有六队的势力还很嚣张。

古文:六月,光先自固原进兵,贼已奔陇州、清水。

现代文:六月,光先从固原出兵,贼兵已逃到陇州、清水。

古文:光先追至秦州,六队及争管王复走成县、阶州,为变蛟所扼。

现代文:光先追到秦州,六队同争管王又逃到成县、阶州,被变蛟遏制住。

古文:其别部号三队及仁义王、混天王降于光先,而自成、六队及其党祁总管避秦兵,复谋犯蜀,副将马科、贺人龙拒之。

现代文:他们的分支部队号称三队的及仁义王、混天王的贼群向光先投降了,而自成、六队及其同党祁总管避开陕西的官兵,又谋划进犯四川,副将马科、贺人龙挡住了他们。

古文:将还走阶、文及西乡,惮变蛟,乃走汉中,又为光先所扼。

现代文:他们打算回到阶州、文县以及西乡一带,又害怕变蛟,于是逃到汉中去,路上又被光先遏制了,不能往前进。

古文:六队、祁总管皆降,惟自成东遁。

现代文:六队、祁总管都投降了,只有自成往东边跑掉。

古文:承畴令变蛟穷追,而设三伏于潼关之南原。

现代文:承畴命令变蛟穷追不舍,又在潼关南部的平原地带设下三支伏兵。

古文:变蛟追及,大呼斫贼。伏尽起,贼尸相枕藉。

现代文:变蛟追上贼兵,大声喊叫着挥刀就砍,三支伏兵又全部出动,贼兵尸体横七竖八地堆了一地。

古文:村民用大棒击逃者。

现代文:村民们也用大棒追击逃贼。

古文:自成妻女俱失,从七骑遁去。余皆降。

现代文:自成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带着七个骑兵逃离,其余的贼都投降了。

古文:是时,曹兵最强,各镇依之以为固,录关中平贼功,进变蛟左都督。

现代文:当时变蛟的兵力最强,各军靠着他才坚不可摧。朝廷评定他在关中剿贼的功绩,提升他做了左都督。

古文:十一月,京师戒严,召承畴入卫,变蛟及光先从之。

现代文:十一月,京师戒严。朝廷召承畴去保卫京师,变蛟和光先跟随着他。

古文:明年二月,抵近畿,帝遣使迎劳,将士各有赐。

现代文:第二年二月,他们抵达京师周围,庄烈帝派使者前来迎接、慰问,将士们都得到了赏赐。

古文:未几,战浑河,无功。再战太平砦北,小有斩获。

现代文:不久,变蛟在浑河开战,没有什么战功,又在太平砦的北面作战,获取了一点战果。

古文:及解严,留屯遵化。

现代文:等到戒严解除后,变蛟被留下来驻守遵化。

古文:麾下皆秦卒,思归,多逃亡者,追斩之乃定。

现代文:他的部下都是陕西兵,因想念家乡,有许多逃亡的人,变蛟对他们加以追捕、斩杀后军心才安定下来。

古文:时张献忠、罗汝才既降复叛,陕西再用兵。

现代文:这时张献忠、罗汝才投降以后又再次反叛,陕西又开战了。

古文:总督郑崇俭乞令变蛟兵西还,帝不许,寻用为东协总兵官。

现代文:总督郑崇俭请求让变蛟率兵西去,庄烈帝不答应,不久任用变蛟当了东协总兵官。

古文:十三年五月,锦州告急。从总督承畴出关,驻宁远。

现代文:十三年五月,锦州告急,变蛟跟随总督洪承畴出关,驻守宁远。

古文:七月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遇大清兵于黄土台及松山、杏山,互有杀伤。大清兵退屯义州。

现代文:七月,同援剿总兵官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在黄土台以及松山、杏山遇上大清部队,双方互有伤亡,大清部队退后驻扎到义州。

古文:承畴议遣变蛟、光先、科之兵入关养锐,留三桂、肇基于松、杏间,佯示进兵状。

现代文:承畴打算让变蛟、光先、马科的部队进关来养精蓄锐,留吴三桂、刘肇基的部队在松山、杏山之间活动,假装着进攻的样子。

古文:又请解肇基任,代以王廷臣;遣光先西归,代以白广恩。

现代文:后来又请求解除刘肇基的官职,让王廷臣取代了他;派遣光先西归,以白广恩接替了他。

古文:部议咸从之,而请调旁近边军,合关内外见卒十五万人备战守。

现代文:兵部讨论后都同意了他的意见。然后承畴又请求调遣附近的边防部队联合关内外将士十五万人以备防守。

古文:用承畴言,师行粮从,必刍粮足支一岁,然后可议益兵。

现代文:承畴的意见认为,军队出征军粮也应随行,一定要凑足一年的粮草然后才能讨论增加兵力。

古文:帝然之,敕所司速措给。

现代文:庄烈帝认为是这样,就下令有关部门迅速凑齐供给他。

古文:征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各拣精兵赴援。

现代文:朝廷召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要他们各自挑选部下的精兵前往增援。

古文:以十四年三月偕变蛟、科、广恩先后出关,合三桂、廷臣凡八大将,兵十三万,马四万,并驻宁远。

现代文:他们在十四年三月同变蛟、马科、广恩先后出关,加上三桂、廷臣等共八员大将,十三万士兵,马匹四万,一起驻扎在宁远。

古文:承畴主持重,而朝议以兵多饷艰,职方郎张若麒趣战。

现代文:承畴主张用兵要谨慎稳重,而朝廷的意见认为这么多部队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职方郎张若麒前来催促承畴出兵。

古文:承畴念祖大寿被围久,乃议急救锦州。

现代文:承畴考虑到祖大宽被围困已很长时间了,于是决定立即援救锦州。

古文:七月二十八日,诸军次松山,营西北冈。

现代文:七月二十八日,各军停驻在松山,在西北的山岗上扎了营。

古文:数战,围不解。

现代文:多次出战,始终不能解围。

古文:八月,国柱战殁,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

现代文:八月,国柱战死,山西总兵李辅取代了他的职务。

古文:承畴命变蛟营松山之北,乳峰山之西,两山间列七营,环以长壕。

现代文:承畴命变蛟在松山的北面、乳峰山的西面共扎下七个军营,周围环绕着长长的战壕。

古文:俄闻我太宗文皇帝亲临督阵,诸将大惧。及出战,连败,饷道又绝。

现代文:不久听说我们太宗文皇帝亲自来督阵,这些战将非常害怕,等到出战时,接连吃了败仗,运送粮草的道路又被切断。

古文:朴先夜遁。通、科、三桂、广恩、辅明相继走。

现代文:于是王朴先趁夜逃走,唐通、马科、三桂、广恩、辅明也相继逃跑了。

古文:自杏山迤南沿海,东至塔山,为大清兵邀击,溺海死者无算。

现代文:他们从杏山往南沿着海边,东到塔山,受到大清兵的阻击,淹死在海中的人不计其数。

古文:变蛟、廷臣闻败,驰至松山,与承畴固守。

现代文:变蛟、廷臣听说失败的消息后骑马赶来松山,同承畴一起牢牢防守。

古文:三桂、朴奔据杏山。

现代文:三桂、王朴逃出后占据了杏山。

古文:越数日,欲走还宁远。至高桥遇伏,大败,仅以身免。

现代文:过了几天,想回到宁远来,走到高桥遇上了埋伏,大败,只保全了自家性命而已。

古文:先后丧士卒凡五万三千七百余人。

现代文:这次战役,官军先后丧失士兵共五万三千七百多人。

古文:自是锦州围益急,而松山亦被围,应援俱绝矣。

现代文:从这以后锦州的包围圈更加收紧了,松山又被包围,什么增援部队都没有了。

古文:九月,承畴、变蛟等尽出城中马步兵,欲突围出,败还。

现代文:九月,承畴、变蛟等率领所有的骑兵和步兵想突围出去,失败而回。

古文:守半年,至明年二月,副将夏成德为内应,松山遂破。

现代文:他们又继续防守了半年,到第二年二月,副将夏成德给大清部队做内应,松山于是被打了下来。

古文:十一年起故官。及城被围,领前锋拒守甚力,城破竟死。三月,大寿遂以锦州降。

现代文:承畴、变蛟、廷臣以及巡抚丘民仰,旧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三祯,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以及参将以下共一百多军官都被抓获、杀死,只有承畴与大乐没有被杀。三月里,大寿就把锦州交出投降了。

古文:杏山、塔山连失,京师大震。

现代文:杏山、塔山也接连失守,京师受到很大震动。

古文:诏赐诸臣祭葬,有司建祠。

现代文:后来,朝廷颁布诏书,赐予殉难的各位大臣以祭奠、安葬,让有关部门为他们建立祠庙。

古文:变蛟妻高氏以赠荫请,乃赠荣禄大夫、太子少保,世荫锦衣指挥佥事。

现代文:变蛟的妻子请求给予追赠、封荫,朝廷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荫封后世子孙为世袭锦衣指挥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