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四

古文: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

现代文: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

古文:家世贫贱。大典始读书,为人豪迈。

现代文:家世贫贱,到大典这里才开始读书。他为人气势豪迈。

古文:登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章丘知县。

现代文:考中万历四十四年榜进士,授官章丘知县。

古文:天启二年擢兵科给事中。

现代文:天启二年提拔为兵部给事中。

古文:中官王体乾、魏忠贤等十二人及乳妪客氏,假保护功,荫锦衣世袭,大典抗疏力谏。

现代文:宦官王体乾、魏忠贤等十二人以及乳母客氏,借护卫皇上的功绩荫封子孙世袭锦衣,大典抗言上书,极力谏阻。

古文:五年出为福建副使,进右参政,以忧归。

现代文:五年外出担任福建副使,之后晋升为右参政,因守丧去职还乡。

古文:崇祯三年,起故官,莅山东,寻调天津。

现代文:崇祯三年重新被起用,到山东担任原先的官职,不久调往天津。

古文:五年四月,李九成、孔有德围莱州。

现代文:五年四月,李九成、孙有德围攻莱州。

古文:山东巡抚徐从治中炮死,擢大典右佥都御史代之,诏驻青州,调度兵食。

现代文:山东巡抚徐从治中炮而死,朝廷就提升大典为右佥都御史取代其职,又下诏书让他驻守青州,负责部署兵马和粮草。

古文:七月,登莱巡抚谢琏复陷于贼,总督刘宇烈被逮。

现代文:七月,登、莱巡抚谢琏又陷落在贼手中,总督刘宇烈被逮捕。

古文:乃罢总督及登莱巡抚不设,专任大典,督主、客兵数万及关外劲旅四千八百余人合剿之。

现代文:于是朝廷废除总督以及登、莱巡抚,不再设立,专门任命大典率领主、客兵数万人以及关外的精干部队四千八百多人联合剿灭贼寇。

古文:以总兵金国奇将,率副将靳国臣、刘邦域,参将祖大弼、祖宽、张韬,游击柏永福及故总兵吴襄、襄子三桂等,以中官高起潜监护军饷,抵德州。

现代文:让总兵金国奇担任将领,统帅副将靳国臣、刘邦域,参将祖大弼、祖宽、张韬,游击柏永福以及旧总兵吴襄和他的儿子吴三桂等人,让宦官高起潜监督、护守军饷,进驻德州。

古文:贼复犯平度,副将牟文绶、何维忠等救之,杀贼魁陈有时,维忠亦被杀。

现代文:贼兵又进犯平度,副将牟文绶、何维忠等前去救援当地驻军,杀死贼首陈有时,维忠也被杀头。

古文:八月,巡按监军御史谢三宾至昌邑,请斩王洪、刘国柱,诏逮治之。

现代文:八月,巡抚监军御史谢三宾到昌邑,请求朝廷斩掉王洪、刘国柱,朝廷下令逮捕他们加以治罪。

古文:兵部尚书熊明遇亦坐主抚误国,罢去。

现代文:兵部尚书熊明遇也因为曾主张招安贻误国事,被罢官回家。

古文:三宾复抗疏请绝口勿言抚事。

现代文:谢三宾又上疏请求朝廷从此不要再谈论招安的事了。

古文:国奇等至昌邑,分三路。国奇等关外兵为前锋,邓玘步兵继之,从中路灰埠进。昌平总兵陈洪范,副将刘泽清、方登化,从南路平度进。参将王之富、王文纬等从北路海庙进。

现代文:国奇等人到达昌邑,兵分三路:国奇等关外兵为先锋,邓王己率领步兵紧跟在后边,从中路的灰埠进兵;昌平总兵陈洪范,副将刘泽清、方登化从南路的平度进兵;参将王之富、王文纬等从北路的海庙进兵。

古文:檄游击徐元亨等率莱阳师来会,以牟文绶守新河。

现代文:又传达文书征调游击徐元亨等人率领莱阳的军队前来会合,让牟文绶把守新河。

古文:诸军皆携三日粮,尽抵新河东岸,乱流以济。

现代文:各路军都携带了三天的粮食,全部抵达新河东岸,横渡而过。

古文:祖宽至沙河,有德迎战。

现代文:祖宽到达沙河,孔有德过来迎战。

古文:宽先进,国臣继之,贼大败,诸军乘胜追至城下。

现代文:祖宽率先发起进攻,国臣做后援,贼兵彻底溃败。各路军队乘胜追击到城下。

古文:贼夜半东遁,围始解。

现代文:贼兵半夜向东逃跑,平度之围才被解除。

古文:守者疑贼诱,炮拒之。

现代文:守城的士兵怀疑是贼兵又来引诱他们出城,发大炮抵抗他们。

古文:起潜遣中使入谕,阖城相庆。

现代文:起潜派宫廷信使对他们做了说明,全城军民欢庆起来。

古文:明日,南路兵始至。

现代文:第二天,南路军队到来。

古文:国奇等遂击贼黄县,斩首万三千,俘八百,逃散及坠海死者数万。

现代文:国奇等人于是在黄县击败贼兵,斩获首级一万三千,俘虏八百,逃亡以及坠海死去的贼兵大约有几万人。

古文:贼窜归登州,国臣等筑长围守之。

现代文:贼兵逃窜回登州,国臣等人修筑长长的围墙围困他们。

古文:城三面距山,一面距海,墙三十里而遥,东西俱抵海。

现代文:城墙三面临山,一面临海,城墙有三十多里长,东西两面都与大海相接,分兵轮流戍守。

古文:分番戍,贼不能出,发大炮,官军多死伤。

现代文:贼兵不能出去,就发大炮轰击,官军死伤很多。

古文:李九成出战相当。

现代文:李九成率兵出战,双方胜负相当。

古文:十一月,九成搏战,降者泄其谋。

现代文:十一月,九成与官军短兵相接,奋力拼战,投降的贼兵泄露了他们的机密。

古文:官军合击之,馘于阵,贼乃晓夜哭。

现代文:官军联合攻击他们,在作战中把不少敌兵的耳朵割下来,贼兵于是日夜哭泣。

古文:贼渠魁五,九成、有德、有时、耿仲明、毛承禄也,及是杀其二。

现代文:贼首五人,分别是九成、有德、有时、耿忠明、毛承禄。到这时杀掉了其中的两人。

古文:帝嘉解围功,进大典右副都御史,将吏升赏有差。

现代文:崇祯帝嘉奖了他们解围的功绩,提升大典为右副都御史,其他将领、官员程度不等地也得到升赏。

古文:是月,国奇卒,以襄代。

现代文:这个月,国奇去世,让吴襄取代其职。

古文:攻围既久,贼粮绝,恃水城可走,不降。

现代文:围攻进行了很长时间后,贼兵的粮食断绝,但因为背靠水城可以逃跑,他们仍然不肯投降。

古文:及王之富、祖宽夺其水门外护墙,贼大惧。

现代文:等到王之富、祖宽攻取了他们的水城门外的护城墙,贼兵就十分害怕了。

古文:六年二月中旬,有德先遁,载子女财帛出海。

现代文:六年二月中旬,有德最先逃跑,用船载着自己的儿子和金银财宝出海。

古文:仲明以水城委副将王秉忠,已亦以单舸遁,官军遂入大城。

现代文:仲明把水城委托给副将王秉忠,自己也乘一艘小船逃跑了,官军于是进攻大城。

古文:攻水城,未下。

现代文:继而攻夺水城,没有攻下。

古文:游击刘良佐献轰城策,匿人永福寺中,穴城置火药,发之,城崩,官军入。

现代文:游击刘良佐献上轰城的计策,让人隐藏在永福寺中,然后在城墙上挖洞放火药,点燃火药,城墙被炸,官军就冲了进去。

古文:贼退保蓬莱阁,大典招降,始释甲,俘千余人,获秉忠及伪将七十五人,自缢及投海死者不可胜计,贼尽平。

现代文:贼兵退守蓬莱阁,大典向贼兵招降,贼兵才放下武器,一千多人做了俘虏,共捉住秉忠和其他贼将七十五人,贼兵自杀和投水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贼兵这下全部被平定了。

古文:有德等走旅顺,岛帅黄龙邀击,生擒其党毛承禄、陈光福、苏有功,斩李应元。惟有德、仲明逸去。

现代文:活捉了同党毛承禄、陈光福、苏有功,斩掉了李应元,只有有德、仲明逃脱。于是把承禄等人献给朝廷。

古文:乃献承禄等于朝。磔之先一日,有功脱械走。

现代文:在即将绞死他们的前一天,有功挣脱枷锁逃脱跑了。

古文:帝震怒,斩监守官,刑部郎多获罪。

现代文:崇祯皇帝非常恼怒,杀了监守的官员,刑部的郎官大多数被问了罪。

古文:未几被执,伏诛。

现代文:不多久,有功重新被抓获,杀掉了。

古文:叙功,进大典兵部右侍郎,世荫锦衣百户,巡抚如故。

现代文:评定功绩,提升大典为兵部右侍郎,荫封子孙世袭锦衣百户,仍然巡抚登、莱一带地面。

古文:八年二月,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总督杨一鹏被逮。

现代文:八年二月,流贼攻陷凤阳,摧毁皇陵,总督杨一鹏被捕。

古文:诏大典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郡,移镇凤阳。

现代文:朝廷诏令大典总管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郡,移兵镇守凤阳。

古文:时江北州县多陷。

现代文:这时江北州县大多陷落贼手。

古文:明年正月,贼围滁州,连营百余里,总兵祖宽大破之。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贼兵围攻滁州,兵营相连有一百多里长,总兵祖宽把他们打得大败。

古文:大典会总理卢象升追袭,复破之。

现代文:大典会同总理卢象升追袭贼兵,又打败了他们。

古文:急还兵遏贼众于凤阳,贼始退。

现代文:然后急忙回师在凤阳遏止大批贼兵的进攻,贼兵才撤退了。

古文:十一年,贼复入江北,谋窜茶山。

现代文:十一年,贼兵又进入江北,打算窜入茶山。

古文:大典与安庆巡抚史可法提兵遏之,贼乃西遁。

现代文:大典与安庆巡抚史可法率兵阻止他们,贼兵于是向西逃跑了。

古文:大典先坐失州县,贬秩视事。

现代文:大典因为丢失州县,被贬官治事。

古文:是年四月以平贼逾期,再贬三秩。

现代文:这年四月又因为超过期限未能平贼,又被贬官三级。

古文:寻叙援剿及转漕功,尽复其秩。

现代文:不久评定援剿贼兵以及漕运的功绩,完全恢复了他的官职。

古文:十三年,河南贼大入湖广。

现代文:十三年,河南贼兵声势浩大地进犯湖广。

古文:大典遣将救援,屡有功,进左侍郎。

现代文:大典派遣将领前去援救,多次立功,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古文:明年六月命大典总督江北及河南、湖广军务,仍镇凤阳,专办流贼,而以可法代督漕运。

现代文:第二年六月命令大典总管江北以及河南、湖广的军务,仍然坐镇凤阳,专门办理平定流贼的军务,让史可法取代他掌管漕运。

古文:贼帅袁时中众数万,横颍、亳间。

现代文:贼兵将领袁时中率领几万兵力横行在颍州、亳州之间。

古文:大典率总兵刘良佐等击破之,叙赉有差。

现代文:大典率领总兵刘良佐等击败了他们,程度不同地得到记功奖赏。

古文:大典有保障功,然不能持廉,屡为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所劾,诏削籍侯勘。事未竟,而东阳许都事发。

现代文:大典有保卫国家的功劳,但不能廉洁奉公,因而多次被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人弹劾,朝廷下令把他剥夺官籍,等候查处,事情还没有了结,东阳地方许都的事又发生了。

古文:许都者,诸生,负气,愤县令苛敛,作乱,围金华。

现代文:许都是一个学生,凭着意气,因愤恨县令搜刮百姓,在当地造反,围攻金华。

古文:大典子万化募健儿御之,贼平而所募者不散。

现代文:大典的儿子朱万化招募勇敢的年青人抵御他们,剿平贼寇后招募的人员没有疏散。

古文:大典闻,急驰归。

现代文:大典听说后,赶忙骑马回家。

古文:知县徐调元阅都兵籍有万化名,遂言大典纵子交贼。

现代文:知县徐调元在查许都的叛军花名册时发现上面有万化的名字,就说大典纵容自己的儿子与贼兵勾结。

古文:巡按御史左光先闻于朝,得旨逮治,籍其家充饷,且令督赋给事中韩如愈趣之。

现代文:巡抚御史左光先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奉旨逮捕大典父子治罪,把他的家产抄没充当军饷,并且命令督赋给事中韩如愈前往催促当地官员予以执行。

古文:已而京师陷,福王立。

现代文:后来京都陷落,福王即位。

古文:有白其诬者,而大典亦自结于马士英、阮大铖,乃召为兵部左侍郎。

现代文:有人在朝中替他辩白,而且大典也同马士英、阮大铖结好,于是被召为兵部左侍郎。

古文:逾月,进尚书,总督上江军务。

现代文: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尚书,总管长江上游的军务。

古文:左良玉兴兵,命监黄得功军御之。

现代文:左良玉举兵东下,福王命令他监督黄得功的军队抵御左良玉。

古文: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入见舟中,誓力战。

现代文:福王逃往太平,大典与大铖在船中觐见,发誓竭力作战。

古文:金华被屠,集父老告之曰: 兵且至,吾义不当去。

现代文:得功死后,福王被俘,他和大铖两个人于是逃往杭州。

**古文:然不可以一人故,致阖城被殃。 **

现代文:恰好潞王也投降了,大典才回到家乡所在的金华郡,占据城堡顽强地防御。

古文:遂封其印,冠带向北拜,赴井死。

现代文:唐王听说后,就原地加封他为东阁大学士,督管浙东的军队。

古文:士民为收葬,立祠祀焉。张国维,安玉笥,东阳人。

现代文:过了一年,城被攻下,大典全家与城共亡了。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

古文:天启二年进士。

现代文:天启二年进士。

古文:授番禺知县。

现代文:初任番禺知县。

古文: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

现代文:崇祯二年,国维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了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这两个人都是魏忠贤的党羽。

古文:已,陈时政五事,言: 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严。

现代文:后来他上书对当时政治提出五条意见,说 :陛下求治之心太急迫,综合考察太严格。

古文:拙者跼艴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

现代文:笨拙的官员小心戒惧但求无过,用心机巧的则敷衍塞责以图保住官位,谁还能施展身手为国家办理应做的事呢?

古文: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现代文:所以皇上治国的气象精明,把臣下看作心腹、手足一样的情义实在缺乏,这样说来皇上的英明察决应该有所收敛了。

古文:祖宗朝,阁臣有封还诏旨者,有疏揭屡上而争一事者。

现代文:祖宗在位时,阁臣有封还圣旨不肯执行的,有章奏屡上争议一事的。

古文:今一奉诘责,则俯首不遑;一承改拟,则顺旨恐后。

现代文:现在大臣一旦受到批评,就赶快低头认错;一旦意见被皇上批评,就赶快顺着您的旨意来。

古文:倘处置失宜,亦必不敢执奏,此将顺宜戒也。

现代文:陛下处理不当,大臣也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进奏。

古文:召对本以通下情,未有因而获罪者。

现代文:这样说来大臣的一味顺随应该有所戒除了。陛下召见大臣问话本来是要下情上通的,没有因此该被问罪的。

古文:今则惟传天语,莫睹拜扬。

现代文:现在召见大臣只是传达皇上的指示,没见哪个人敢有所褒贬。

古文:臣同官熊奋渭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

现代文:我的同事熊奋渭回朝才十天,只是从旁边讲了句话,就被贬出去了。

古文: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

现代文:难道不能把惩罚稍微减轻一些,显示陛下您宽宏的肚量吗?

**古文:此上下宜洽也。 **

现代文:这样说来君臣间的关系应该有所和洽了。

古文:其二条,请平刑罚,溥膏泽。

现代文:另外两条是请求平治刑罚,广施恩惠的。

古文:帝不能尽用。

现代文:庄烈帝没能全采纳。

古文:进礼科都给事中。

现代文:国维后来升任礼科都给事中。

古文: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

现代文:京师地震后,他上书规谏弊政,话讲得很严厉。过后升任了太常少卿。

古文: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

现代文:崇祯七年,国维升任左佥都御史,外出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

古文: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

现代文:这年冬天,流贼进犯桐城,当地的官军全军覆没了。

古文: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

现代文:国维正当壮年,却因此一夜之间头发、胡须都变白了。

古文: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他带着副将许自强前往增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固守桐城,贼寇不能攻下来。

古文: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

现代文:于是转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而死。

古文: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

现代文: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

古文: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

现代文:国维赶到后,解除了桐城之围,派守备朱士胤赴潜山,把总张其威赴太湖增援。

古文: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

现代文:士胤战死了,自强在宿松遇上贼兵,双方伤亡相当。

古文: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现代文:安庆山区的百姓用木棍、石头投击贼兵,贼兵死了很多人,于是越过英山、霍山逃跑了。

古文:九月,贼复由宿松入潜山、太湖,他贼扫地王亦陷宿松等三县。

现代文:九月,贼兵又从宿松进入潜山、太湖,另外的贼寇扫地王也打下了宿松等三个县。

古文:国维乃募土著二千人戍之,而以兵事属监军史可法。

现代文:国维于是招募当地居民两千人防守,把军事交监军史可法指挥。

古文:明年正月,贼围江浦,遣守备蒋若来、陈于王战却之。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贼寇围攻江浦,国维派守备蒋若来、陈于五打退了他们。

古文:十二月,贼分兵犯怀宁,可法及左良玉、马爌遏之。

现代文:十二月,贼寇兵分几路进犯怀宁,可法及左良玉、马火广顶住了他们。

古文:复犯江浦,副将程龙及若来、于王等拒守。诸城并全。

现代文:贼寇又进犯江浦,副将程龙及若来、于五等人抗敌防守,这几座城都得以保全。

古文:又围望江,遣兵援之,亦解去。

现代文:贼寇又包围望江,国维派兵援救,贼寇也撤围走掉了。

古文:十年三月,国维率龙等赴安庆,御贼酆家店,龙军数千悉没。

现代文:十年五月,国维率领程龙等赴安庆,在酆家店抵御贼兵,程龙的几千士兵都覆灭了。

古文:贼东陷和州、含山、定远,攻陷六合,知县郑同元溃走,贼遂攻天长。

现代文:贼寇往东打下了和州、含山、定远,攻陷六合,知县郑同元败逃,贼寇于是又攻打天长。

古文:国维见贼势日炽,请于朝,割安庆、池州、太平,别设巡抚,以可法任之。

现代文:国维看到贼寇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就向朝廷申请割安定、池州、太平,另外设置巡抚,让可法担任。

古文:安庆不隶江南巡抚,自此始也。

现代文:安庆不归江南巡抚管辖,就是从这里起始的。

古文:议者欲并割江浦、六合,俾国维专护江南,不许。

现代文:有人主张一并割下江浦、六合,让国维专门护守江南,庄烈帝不答应。

古文: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

现代文:国维为人宽厚,得到士大夫们的拥戴。

古文:属郡灾伤,辄为请命。

现代文:他所辖的郡县发生灾伤,他都替百姓向朝廷请命。

古文: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

现代文:他对修建太湖、繁昌两城的城墙,开挖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州至和等水塘,垒砌松江的防海堤,疏通镇江及江阴的灌运河道,都做出了成绩。

古文: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现代文:被朝廷升为工部右侍郎并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古文: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

现代文:当时气候严重干旱,漕运河道枯涸,国维把周围河流中的水疏通引进运河。

古文: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现代文: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济无数穷苦百姓,使他们得以生存。

古文: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

现代文:十四年夏天,山东的贼寇开始活动,国维改任兵部右侍郎兼统领淮州、徐州、临江、通州四镇的部队,保卫漕运。

古文: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

现代文:大盗李青山有几万喽口罗,占据梁山泊,派遣他的党羽分别占领了韩庄等八处水闸,运粮河道因此被阻塞了。

古文: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

现代文:周延儒应召北上时,青山去拜见他,说自己在领兵护漕,不是造反作乱。

古文: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

现代文:延儒答应向朝廷讲一讲,给他加封官职。

古文: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现代文:可是青山竟然拦截运粮船只,大肆焚掠,兵逼临清。

古文: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

现代文:国维召集自己部下的兵力打击并降服了他,把他交给朝廷,在京师街头把他肢解了。

古文: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

现代文:兵部尚书陈新甲入狱后,庄烈帝召国维入朝替任。

古文:乃定战守赏罚格,列上严世职、酌推升、慎咨题等七事,帝皆报可。

现代文:国维于是拟定了战守赏罚的标准,上书提出严格世袭官员,斟酌推荐升用,认真对待大臣的题本和对他们的咨询等七条意见,庄烈帝都回答说可以。

古文: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现代文:当开封失陷,黄河以北受到震动时,国维又递上保防黄河的几条办法,庄烈帝也采纳了他的意见。

古文: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

现代文:十六年四月,我大清部队攻进京师郊区,国维传令赵光扌卞在螺山抵抗,八个总兵的部队都溃败了。

古文: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

现代文:言官因此攻击国维,他被解除了职务,不久又被关进监狱。

古文: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现代文:庄烈帝记起他治河的功劳,他才被放出来。

古文: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

现代文:后来,庄烈帝在中左门召他问话,恢复他的原职,让他兼任右佥都御史,赶往江南、浙江管理练兵、运饷等事务。

古文:出都十日而都城陷。

现代文:国维离开北京才十天,北京就失陷了。

古文:福王召令协理戎政。寻叙山东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衣佥事。

现代文:福王召国维到南京协理军政,不多日子,评定他在山东讨贼的战功,给他加官太子太保,荫子锦衣佥事。

古文: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

现代文:吏部尚书徐石麟离职后,大臣们讨论让国维接任,马士英不用他,而用了张捷。

古文:国维乃乞省亲归。

现代文:国维于是请假探亲,回乡去了。

古文: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

现代文:南京失守一个月后,潞王在杭州监国,没几天就投降了。

古文: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

现代文:闰六月,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鲁王监国。

古文: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上。

现代文:鲁王当天就移驻绍兴,提升国维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让他在钱塘江上统帅部队。

古文: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

现代文:总兵官方国安这时也从金华来了。

古文: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请入朝。

现代文:马士英一向跟国安要好,现在躲在他的部队中,申请入朝。

古文: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

现代文:国维弹劾了他十大罪状,士英才不敢入朝。

古文:连复富阳、于潜,树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诸营,为持久计。

现代文:国维连续收复了富阳、于潜,在沿江的要害地带扎下木城防守,联合了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的各支部队,想做好持久战的打算。

古文: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

现代文: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各军因为缺饷溃败,鲁王逃到台州航行离去,国维也返回家乡东阳防守。

古文: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现代文:六月,他看到大势已去,无法支持下去,写了三首绝命诗,赴水自杀了,终年五十二岁。

古文: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

现代文: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

古文: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

现代文:天启五年进士,初任浚县知县。

古文:崇祯七年,擢御史。

现代文:崇祯七年,他升任御史。

古文: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贼寇打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

古文:俄以皇陵震惊,疏责辅臣不宜作秦、越之视,帝不问。

现代文:不久因为皇陵受到战火威胁,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不关于心,庄烈帝没有追究。

古文:出按福建,数以平寇功受赉。

现代文:过后他外出巡察福建,几次因为平定贼盗的战功受到奖赏。

古文:还朝,言: 监司营竞纷纭,意所欲就,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

现代文:回朝以后,他上书说: 监司胡乱钻营,花样百出,心中想让谁呆在那里,就可以让他换个地方,说是借用人才。

古文: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

现代文:一个官员,今年在河北、陕西,明年调到福建、广东,道路往返,动不动就是几千里,时限的耽误,经常超过几个月。

**古文: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 **

现代文:官员多一次更换地方,就多一份纷扰侵害。

古文:帝是其言。

现代文:庄烈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古文:十二年十月,杨嗣昌出督师。

现代文:十二年二月,杨嗣昌出任督师。

古文:肯堂奏言: 从古戡乱之法,初起则解散,势成则剪除,未有专任抚者。

现代文:肯堂进奏说 :自古以来平定叛乱的办法,贼寇刚刚起事,就予以解散;如果是势力已经形成,就应加以剪除,没有专用招安的。

古文:今辅臣膺新命而出,贼必仍用故技,佯摇尾乞怜。而失事诸臣,冀掩从前败局,必多方荧惑,仍进抚议。

现代文:现在辅臣接受新的任命出去剿贼,贼寇一定会故技重演,假装摇尾乞怜,而那些耽误过军事的大臣想借用招安掩饰以往的败局,一定会采用各种办法迷惑陛下,仍然提出招安的主张来。

**古文:请特申一令,专务剿除。有进招抚说者,立置重典。 **

现代文:请陛下特别下达一道命令,对贼寇专门从事剿除,有谁提出招安的主张,立即重法严惩。

古文: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现代文:庄烈帝批评他的意见偏执、主观。

古文:十四年四月言: 流寇隳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此督师嗣昌受事前所未有。

现代文:十四年四月,肯堂上书说: 流寇攻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这是督师嗣昌任职前所没有过的事。

**古文:目前大计,在先释嗣昌之权。 **

现代文: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职权。

古文:疏入而嗣昌已死。

现代文:他的奏疏刚递进去嗣昌就死掉了。

古文:十二月复言: 今讨贼不可谓无人,巡抚之外更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

现代文:十二月肯堂又上书说 :现在讨伐贼寇不能说是没有人才,巡抚之外又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

古文:位号虽殊,事权无别。

现代文:官名虽然不同,所要办的事和他们的权限没什么差别。

古文:今楚自报捷,豫自报败,甚至南阳失守,祸中亲藩,督师职掌安在。

现代文:现在湖北只管自己报捷,河南只管报败,甚至南阳失守,祸及亲王,也无人过问,督师的职掌到底是什么呢?

古文:试问今为督师者,将居中而运,以发踪指示为功乎,抑分贼而办,以焦头烂额为事乎?

现代文:试问现在担任督师的大臣,是把运筹帷幄之中,发出指示当成自己的功绩呢,还是划分贼群各自剿除,把焦头烂额当成自己的责任?

古文:今为秦、保二督者,将兼顾提封,相为掎角之势乎,抑遇贼追剿,专提出境之师乎?

现代文:现在担任陕西、保定两地督师的大臣,是要兼顾封疆,互为犄角呢,还是遇贼追剿,或专门统领出境的部队呢?

古文:今为抚者,将一禀督师之令,进退惟其指挥乎,抑兼视贼势之急,战守可以择利乎?

现代文:现在担任巡抚重任的,是完全听督师的命令,进退都由他指挥呢,还是兼看贼势的松紧,战守可以自取其利呢?

古文:凡此肯綮,一切置不问,中枢冥冥而决,诸臣瞆瞆而任。

现代文:以上这些关键,朝廷都不加过问,中枢在这里想当然地做出决策,下边的大臣在那里稀里糊涂地执行。

**古文:至失地丧师,中枢纠督抚以自解,督抚又互相委以谢愆,而疆事不可问矣。 **

现代文:弄到失地丧师的时候,中枢纠举督抚来自我开脱,督抚又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疆场上的战事就这样没法子办了。

古文:帝纳其言,下所司详议。

现代文:庄烈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把他的奏疏交给有关部门详细讨论。

古文:十五年请召还建言谴谪诸臣,乃复给事中阴润、李清、刘昌,御史周一敬官。

现代文:十五年,肯堂请求召回那些因为提建议被贬出的大臣,朝廷就恢复了给事中阴润、李清、刘冒,御史周一敬的官职。

古文:肯堂迁大理丞,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现代文:肯堂被提拔为大理丞,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外出巡抚福建去了。

古文:总兵郑鸿逵拥唐王聿键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现代文:总兵郑鸿逵护唐王朱聿键到福建以后,与他的哥哥、南安伯郑芝龙以及肯堂劝说唐王即了皇位,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古文:曾樱至,言官请令樱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

现代文:曾樱来后,言官奏请让曾樱掌管吏部,于是唐王让肯堂改掌都察院。

古文:肯堂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倡义旅,而王由仙霞趋浙东,与相声援。

现代文:肯堂自请从海路到江南,号召义师举事,请唐王从仙霞直趋浙东,与自己相互声援。

古文:乃加少保,给敕印,便宜从事。

现代文:唐王于是给他加官为少保,给他发了敕命、印信,由他自行见机行事。

古文:芝龙怀异心,阴沮之,不成行。

现代文:芝龙怀有二心,暗中阻挠他,肯堂未能成行。

古文: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

现代文:顺治三年,唐王败死,肯堂漂泊海外。

古文: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

现代文:六年,他去到舟山。鲁王任用他为东阁大学士。

古文: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

现代文:八年,大清部队乘满天大雾的机会集结在螺头门。

古文: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现代文:定西侯张名振保护鲁王航海走掉,嘱咐肯堂防守。

古文:城中兵六千,居民万余,坚守十余日。

现代文:城中兵力只六千,居民一万多,坚守了十多天。

古文: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妇、一女孙先死,乃从容赋诗自经。

现代文:城被打下后,肯堂身穿官袍朝南坐着,让四个妾、一个儿媳、一个孙女先死,然后从容不迫地写下绝命诗,上吊自杀了。

古文:时同死者,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锺峦、吏部侍郎朱永佑、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

现代文:当时和他一同死掉的还有: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钟峦、吏部侍郎朱永佑、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等。

古文:又有通政使会稽郑遵俭,兵科给事中鄞县董志宁,兵部郎中江阴朱养时,户部主事福建林瑛、苏州江用楫,礼部主事会稽董元,兵部主事福建朱万年、长洲顾珍、临山卫李开国,工部主事长洲顾中尧,中书舍人苏州苏兆人,工部所正鄞县戴仲明,定西侯参谋顺天顾明楫,诸生福建林世英,锦衣指挥王朝相,内官监太监刘朝。凡二十一人。李向中,锺祥人。

现代文:共二十一个人。李向中,钟祥人。

古文:崇祯十三年进士。

现代文:崇祯十三年进士。

古文:授长兴知县,调秀水。

现代文:初任长兴知县,改调到秀水。

古文:福王时,历车驾郎中,苏松兵备副使。

现代文:福王在位时他先后做过车驾郎中、苏松兵备副使。

古文:唐王以为尚宝卿。

现代文:唐王用他当尚宝卿。

古文:闽事败,避海滨。

现代文:福建的朝廷败亡以后,他在海边避难。

古文:鲁王监国,召为右佥都御史,从航海,进兵部尚书,从至舟山。

现代文:鲁王监国后,召他为右佥都御史,他跟着鲁王航海时,升为兵部尚书,跟随鲁王来到了舟山。

古文:及是破,大帅召向中,不赴。发兵捕之,以衰纟至见。

现代文:到这时城被打下,大清的将帅召他,他不来,派兵去抓,他穿着丧服来见。

**古文:大帅呵之曰: 聘汝不至,捕即至,何也? **

现代文:大清的将帅呵斥说 :请你,你不来,要抓你,你就来了,什么道理?

**古文:向中从容曰: 前则辞官,今就戮耳。 **

现代文:向中从容不迫地说: 上次不来是辞你的官不做,现在来是准备受死的。

古文:吴钟峦,字峦稚,武进人。

现代文:吴钟峦,字峦稚,武进人。

古文:崇祯七年进士。

现代文:崇祯七年进士。

古文:授长兴知县。以旱潦,征练饷不中额,谪绍兴照磨。

现代文:初任长兴知县,因为水旱灾害,他征收练饷没达到标准,被贬为绍兴照磨。

古文:逾年,移桂林推官。

现代文:过了一年,改任桂林推官。

**古文:闻京师变,流涕曰: 马君常必能死节。 **

现代文:钟峦听说京师失陷的消息以后,涕泪交下地说 :马君常一定能为道义而死。

古文:已而世奇果死。

现代文:后来得知士奇果然死了。

古文:福王立,迁礼部主事。

现代文:福王登基后,钟峦升任礼部主事。

古文:抵南雄,闻南都失,转赴福建,痛陈国计。

现代文:他走到南雄,听说南京失守,便转赴福建,向唐王痛心地讲述国家大计。

古文:鲁王起兵,以钟峦为礼部尚书,往来普陀山中。

现代文:鲁王起兵后,让钟峦担任礼部尚书,他往来于普陀山中,尽瘁国事。

古文:大清兵至宁波,钟峦慷慨谓人曰: 昔仲达死珰祸,吾以诸生不得死。

现代文:大清兵打到宁波后,钟峦慷慨激昂地对人说 :过去仲达死于宦官之祸,我因为一帮学生没能死。

古文:君常死贼难,吾以远臣不得从死。

现代文:君常死于贼寇之灾,我是边远的大臣没法跟着死。

**古文:今其时矣! **

现代文:现在是时候了!

古文:乃急渡海,入昌国卫之孔庙,积薪左庑下,抱孔子木主自焚死。

现代文:于是急忙渡海,去到昌国卫的孔庙里,在左边的廊檐下堆了柴草,抱着孔子的牌位自焚而死。

古文:仲达者,江阴李应升,锺峦弟子,忤魏忠贤死党祸者也。

现代文:他所说的仲达,是江阴人李应升,是钟峦的学生,是触犯魏忠贤死于党祸的一位君子。

古文:朱永佑,字爰启。

现代文:朱永佑,字爰启。

古文:崇祯七年进士。

现代文:崇祯七年进士。

古文:朝相闻城失守,护王妃陈氏、贵嫔张氏、义阳王妃杜氏入井,用巨石覆之,自刎其旁。

现代文:初任刑部主事,改吏部主事,被罢官还乡。后来他扶持唐王,又跟着鲁王来到舟山。城失陷后被俘,他表示愿意出家为僧,大清官员不答应,他就接受了死刑。张名扬,是名振的弟弟。

古文:开国母,瑛、明楫妻皆自尽。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现代文:城失陷后他一家从母亲范氏以下有几十个人都自焚而死了。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古文: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现代文: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古文:授工部主事,历郎中。

现代文:初任工部主事,又做过郎中。

古文: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

现代文:天启二年,他略有提升,做了常州知府。

古文:诸御史巡盐、仑、江、漕及提学、屯田者,皆操举劾权,文牒日至。

现代文:当时御史巡按盐政、粮仓、江防、漕运及提学、屯田的都掌握着检举、弹劾地方官的大权,他们的文书天天传来,让人应接不暇。

古文:樱牒南京都察院曰: 他方守令,奔命一巡按,独南畿奔命数巡按。

现代文:曾樱批报告给南京都察院说 :别处的郡守县令只是为一个巡按官奔走应命,只有南畿的地方官需要奔走应付几个巡按官。

**古文:请一切戒饬,罢钩访取赎诸陋习。 **

现代文:请全面整顿一下,清除巡按官侦查地方官过错然后让人设法赎免的陋习。

古文:都御史熊明遇为申约束焉。

现代文:都察院长官熊明遇为此一再向巡按官申明规约。

古文: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

现代文:曾樱自己为政清廉,和乐平易,不害怕承担压力。

**古文: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 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

现代文:屯田御史向他要他手下应予弹劾的官员的名单,曾樱不理睬,御史故意说些吓人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 我手下的官员都已经没什么可以纠举的了,只有知府罪不可言。

古文: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

现代文:于是他把自己列为下等,呆在家里等候处理。

古文: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

现代文:抚按官急忙安慰他,他才出来办公。

古文: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

现代文:负责织造的宦官李实强迫各地知府向他行下级对上级的礼仪,曾樱不服从。

古文:实移檄以 尔 汝 侮之,樱亦报以 尔 汝 ,卒不屈。

现代文:李实传送公文就用 尔 、 汝 的称呼来侮辱他,曾樱的回文也对他使用 尔 、 汝 的称呼,到底都不肯屈服。

古文: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

现代文:无锡的高攀龙,江阴的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捕时,曾樱送给昌期、应升盘缠钱,等到攀龙死后,曾樱撰写祭文祭奠他,设法把他的儿子和僮仆从狱中放出。

古文: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

现代文:宜兴的毛士龙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判处戍边,曾樱暗示他逃走了。

古文: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

现代文:上级官员要逮捕他的家人,靠着曾樱的周旋才算作罢。

古文: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

现代文:武进的孙慎行触犯了忠贤,应去戍边,曾樱拖延把他放出的时间,忠贤倒台后,事情也就过去了。

古文: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

现代文:崇祯元年,曾樱以右参政的身份负责防守漳南。

古文: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

现代文:九莲山的山贼进犯上杭,曾樱召募壮士打退了他们,在夜间捣毁他们的巢穴,把山贼基本上消灭完了。

古文:士民为樱建祠。

现代文:上杭的士绅、百姓为他立了一座祠庙。

古文:母忧归。

现代文:后来他为母亲守丧,回家去了。

古文:服阕,起故官,分守兴、泉二郡。

现代文:除下丧服后,他以原官起复,负责守护兴化、泉州二府。

古文:进按察使,分巡福宁。

现代文:又升为按察使,负责巡视福宁。

古文:先是,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

现代文:在此之前,红夷侵犯兴化、泉州,曾樱请巡抚邹维莲用副总兵郑芝龙的军队当先锋,果然打了胜仗。

古文: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现代文:等刘香侵犯广东时,总督熊文灿想要芝龙来增援,维莲等因为刘香和芝龙间有老关系,心中猜疑,不肯派芝龙去。

古文: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

现代文:曾樱用一百张嘴巴保荐芝龙去,后来消灭了刘香。芝龙因此对曾樱很感激。

古文: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

现代文:十年冬天,庄烈帝相信了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传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来。

古文:御史叶初春尝为樱属吏,知其廉,于他疏微白之。

现代文:御史叶初春曾经是曾樱的手下,知道他廉洁,就在上书说别的事时含蓄地提到这一点。

古文:有诏诘问,因具言樱贤,然不知贿所从至。

现代文:庄烈帝下诏责问,初春于是就具体地讲说了曾樱的贤德,但也表示说不知道行贿事是从哪来的。

古文:诏至闽,巡抚沈犹龙、巡按张肯堂阅厂檄有奸人黄四臣名。

现代文:朝廷的诏书下到福建后,巡抚沈犹龙、巡按张肯堂查阅东厂的檄书,看到上面有坏人黄四臣的名字。

古文:芝龙前白曰: 四臣,我所遣。

现代文:芝龙前往说明,说: 四臣是我派去的。

古文:我感樱恩,恐迁去,令从都下讯之。

现代文:我感激曾樱的恩德,怕他调走,让四臣到京城去打听消息。

**古文:四臣乃妄言,致有此事。 **

现代文:四臣竟胡说八道,以致惹出这样的事情来。

古文:犹龙、肯堂以入告,力白樱冤,芝龙亦具疏请罪。

现代文:犹龙、肯堂就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极力说明曾樱的冤屈,芝龙也上书谢罪。

古文: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

现代文: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老年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

古文: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

现代文:庄烈帝传令不要把曾樱送进监房,让他住到京师的官邸中听候命令。

古文:削芝龙都督衔,而令樱以故官巡视海道。

现代文:后来剥夺了芝龙都督的官衔,让曾樱以原职去巡视海道。

古文: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现代文:不久因为衡阳、永州有很多强盗,让曾樱改任湖广按察使,负责分守湖南,给他颁发了敕命。

古文:故事,守道无敕,帝特赐之。

现代文:按惯例,守道官不发敕命,是庄烈帝特意赐给他的。

古文: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

现代文:当时贼盗已经破坏了十多个州县,而永州的知府、推官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

古文: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

现代文:曾樱向朝廷推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的才干。

古文: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

现代文:当时他们两个正因故被罢官,因为曾樱的推荐都得到了起用。

古文:樱乃调芝龙剿贼,贼多降,一方遂安。

现代文:曾樱接着调芝龙来剿贼,贼盗大部分归降了,这一带于是稳定下来。

古文:迁山东右布政使,分守登、莱。

现代文:后来,曾樱又升为山东右布政使,负责守护登州、莱州。

古文:十四年春,擢右副都御史,代徐人龙巡抚其地。

现代文:十四年春天,曾樱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接替徐人龙巡抚他的辖区。

古文:明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乞假归。

现代文:第二年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请假还乡去了。

古文:山东初被兵,巡抚王永吉所部济、兖、东三府州县尽失,匿不以闻。

现代文:当初山东战乱时,巡抚王永吉所辖的济南、兖州、东昌三府的州县都失陷了,他隐瞒着不往上报。

古文:兵退,以恢复报。

现代文:后来贼兵退出,他作为收复之功报了上去。

古文:而樱所部青、登、莱三府失州县无几,尽以实奏。

现代文:曾樱所辖的青州、登州、莱州三府没丢失几个州县,他完全如实报上去了。

古文:及论罪,永吉反擢总督,而樱夺官,逮下刑部狱。

现代文:等后来评定功过时,永吉反而升为总督,曾樱被剥夺官职,逮进了刑部的监狱里。

古文:不十日而京师陷,贼释诸囚,樱乃遁还。

现代文:此后不到十天功夫,京师失陷了,贼寇释放各种囚犯,曾樱才得以逃回南方去。

古文: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芝龙荐樱起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现代文:后来唐王在福州称帝,芝龙推荐曾樱起任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古文:无何,令掌使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

现代文:不久让他掌管吏部,很快又加封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古文:王驻延平,令樱留守福州。

现代文:唐王驻在延平时,让曾樱留守福州。

古文:大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

现代文:大清部队打下福州后,曾樱带着全家到海外的中左卫避难。

古文: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现代文:过了五年,海岛也受到攻打,曾樱于是上吊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