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

古文:廖纪王时中周期雍唐龙王杲周用闻渊刘讱孙应奎聂豹李默周延贾应春张永明胡松赵炳然廖纪,字时陈,东光人。

现代文:廖纪,字时陈,东光人。

古文:弘治三年进士。

现代文:弘治三年进士。

古文: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

现代文:授考功主事,逐次升迁文选郎中。

古文: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

现代文:正德年间,历任工部右侍郎。

古文:提督易州山厂,羡金无所私。

现代文:提督易州山厂,赋税上交后的剩余金钱未私占。

古文:迁吏部左、右侍郎。

现代文:迁吏部左、右侍郎。

古文: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

现代文:世宗继位后,封为南京吏部尚书。

古文:调兵部,参赞机务。

现代文:后调到兵部,参与辅助军机要务。

古文:被论解职。

现代文:被弹劾解职。

古文:嘉靖三年, 大礼 议既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道劾张璁、桂萼。

现代文:嘉靖三年, 大礼 已经议定,吏部尚书杨旦应召进见皇帝,在途中他参劾张璁、桂萼。

古文:璁、萼之党陈洸遂劾旦而荐纪。

现代文:而张璁、桂萼的同党陈又控告杨旦,推荐廖纪。

古文:帝罢旦,以纪代之。

现代文:皇帝罢除了杨旦官职,任命廖纪取而代之。

**古文:纪疏辞,言: 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 **

现代文:廖纪在上疏皇帝的辞章中说 :我年纪已经七十岁了,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

古文:时宇、旦方为帝所恶,不许。

现代文:当时,乔宇、杨旦被皇帝所厌恶,没有允许廖纪的疏辞。

古文: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

现代文:光禄寺丞何渊奏请建立世室,祭祀兴献帝,并在朝廷讨论。

古文:纪等执不可,帝弗从。

现代文:廖纪等认为不能这样做,皇帝没有听从廖纪等的建议。

**古文:纪力争曰: 渊所言,干君臣之分,乱昭穆之伦,蔑祖宗之制,臣谨昧死请罢勿议。 **

现代文:廖纪力争说: 何渊所说的,冲犯了君臣的区分,搞乱了昭穆的伦理,蔑视了祖宗的法制,我谨冒死请求罢除勿议。

古文:不纳。

现代文:皇帝不采纳。

古文:会廷臣多诤者,议竟寝。

现代文:廖纪会同朝廷中的直言谏诤者,讨论了一个晚上。

古文:已,条奏三事。

现代文:然后,分列奏请三件事。

古文:其末言人材当惜,谓: 正德之季,宗社几危。

现代文:最后讲对人才应当珍惜,而且说: 正德末年,宗社危急。

古文:议者但知平定逆藩之功,而不知保护京师之力。

现代文:参加讨论的人只知道要平定逆藩,而不知道要保护京师。

古文: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

现代文:从陛下继统以来,老成的人接踵而去,新进的人连连被录用,以超出自己职权范围、好多事的人为贤人,以侵犯名分触犯礼仪的人为高贵。

古文:伏望陛下于昔年致仕大臣,念其保护之勋,量行召用。

现代文:伏望陛下对于昔年的退职大臣,顾念他们有保护的功劳,根据他们的品行录用。

**古文:其他降职、除名、遣戍者,使得以才自效。 **

现代文:其他的人该降职的降职、该除名的除名、该派遣去守边的便派去守边,使得他们用自己的才能为朝廷效力。

古文:帝但纳其正士风、重守令二事而已。

现代文:皇帝只采纳其中的正士风、重守令二件建议而已。

古文: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璁等欲起王琼,纪推彭泽、王守仁,帝不允。

现代文:三边总督杨一清被召回内阁,张璁等人想推荐王琼,廖纪推荐彭泽、王守仁,皇帝不同意。

古文:复以邓廷璋、王宪名上,竟用宪。

现代文:又推荐邓璋、王宪,皇帝任用了王宪。

古文: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朱实昌以世庙礼成,请宥议礼得罪诸臣,璁、萼亦以为请,章俱下吏部。

现代文: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朱实昌因世庙礼成,请求宽容议礼而得罪诸多大臣,张璁、桂萼也这样请求,但奏章都被下到吏部。

古文:纪等列上四十七人,卒报罢。

现代文:廖纪等列上四十七人,终于告知停止。

古文: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救马永谪官,给事中沈汉等论救,帝不听。

现代文:御史魏有本因为弹劾郭勋、为马永求救而被贬官,给事中等人请求皇帝饶恕,皇帝不听。

古文:纪从容为言,且荐永及杨锐。

现代文:廖纪从从容容地向皇上进言,并且推荐马永和杨锐。

古文:帝纳之,有本得无谪。

现代文:皇帝采纳了廖纪的建议,魏有本也得以未被贬官。

古文:纪在南都,持议与璁合,坐是劾罢。

现代文:廖纪在南都,所持的观点与张璁相同,因此被弹劾罢官。

古文:璁辈欲引助己,遂首六卿。

现代文:张璁等想将廖纪引来助己,于是廖纪变成六卿之首。

古文:而纪顾数与抵牾,璁辈亦不喜。

现代文:但是廖纪反而多次与张璁等发生矛盾,张璁等也不喜欢他。

古文:年老称病乞归,许之去。

现代文:廖纪年纪老,称自己有病,请求归还故里,皇帝准允他离去。

古文:初,《献皇实录》成,加太子太保。

现代文:开始,《献皇实录》写成,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古文:至是进少保,赐敕乘传,夫廪视故事有加。

现代文:至此进少保,皇帝赐给他乘驿车归乡的特权,所食官粮供给比原来有所增加。

古文:卒,赠太保,谥僖靖。

现代文:死后,赠封少傅,谥号僖靖。

古文:王时中,字道夫,黄县人。

现代文:王时中,字道夫,黄县人。

古文:弘治三年进士。

现代文:弘治三年中进士。

古文:授鄢陵知县。

现代文:被授鄢陵知县。

古文:尝出郊,旋风拥马首。

现代文:有一次外出到郊外,旋风自前面拥卷过来。

**古文:时中曰: 冤气也。 **

现代文:王时中说 :这是冤气。

古文:迹得尸眢井,乃妇与所私者杀之,遂伏辜。

现代文:考察到一枯井内有死尸,是一妇人同她的相好杀的,他们伏罪。

古文:召拜御史,督察畿辅马政。

现代文:王时中被召到京师为御史,督察畿辅马政。

古文:正德初,请革近畿皇庄,不报。

现代文:正德初年,王时中请求革除近畿皇庄,没有得到答复。

古文:吏部尚书马文升致仕,时望属刘大夏、闵珪。

现代文:吏部尚书马文升辞职,当时呼声最高的是刘大夏、闵王圭。

古文:时中诋珪和媚,大夏昏耄。

现代文:王时中毁谤闵王圭谄媚、刘大夏昏耄。

古文:两人各求退,焦芳遂得之,众咸咎时中。

现代文:这两个人各求退隐,焦芳于是得到了这个机会,人们都归咎于王时中。

古文:出按宣、大,逮系武职贪污者百余,为东厂太监邱聚所奏。

现代文:王时中外出巡察宣、大,逮击武职贪污者百余人,被东厂太监丘聚控告。

古文:刘瑾捕时中下诏狱,荷重枷于都察院门。

现代文:刘瑾逮捕王时中下诏狱,担重枷于都察院门。

古文:时中病甚,其妻往省,遇都御史刘宇,哭且诟。

现代文:王时中病得严重,他的妻子去看望,遇到都御史刘宇,一面骂一面哭。

古文:宇不得已言于瑾,释之,谪戍铁岭卫。

现代文:刘宇不得已将这告诉刘瑾,将王时中释放了,贬到铁岭卫守边。

古文:瑾诛,起四川副使,迁湖广按察使。

现代文:刘瑾被诛后,王时中任四川副使,迁湖广按察使。

古文: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现代文: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宁夏。

古文:世宗立,召为右副都御史。

现代文:世宗即位,王时中被召封为右副都御史。

古文:父丧除,起故官。

现代文:守完父丧,又以原官起用。

古文:会上章圣太后尊号,时中言本生二字不当去。

现代文:恰好敬献章圣太后尊号,王时中说 本生 二字不应当去掉。

古文:及上册宝,百官陪列不至者九人,时中与焉。

现代文:等到上册宝号时,百官中只有九人未到,王时中就在其中。

古文:帝责对状,已而贳之。

现代文:皇帝责令他回答不到的原因,然后赦免了他。

古文:历兵部左侍郎,代李钺为尚书。

现代文:王时中历任兵部左侍郎,代李钺为尚书。

古文:中官黄英等多所陈请,时中皆执不可。

现代文:中官黄英等有多项请求,王时中都没有答应。

古文:叙蓟州平盗功,滥及通州守备鄢祐,为言官李鸣鹤等所劾。

现代文:在论叙蓟州平息叛盗的事功时,涉及通州守备鄢,王时中被言官李鸣鹤等弹劾。

古文:时中乞休,且诋言者。

现代文:王时中请求退休,并且毁谤言官。

古文:给事中刘世扬等言时中不当逞忿箝言官,帝乃切责时中,令归听勘。

现代文:给事中刘世扬等人说王时中不应当逞私愤钳制言官,皇帝狠狠地批评了王时中,并命他回归故里,听候查问。

古文:嘉靖十年四月起复为兵部尚书。

现代文:嘉靖十年四月,王时中官复兵部尚书。

古文:御史郭希愈请重兵部侍郎之选,以边臣有才者两人分掌边方、内地军务。

现代文:御史郭希愈请重视兵部侍郎的人选,选用边关两个有才能的大臣分别掌管边关和内地军务。

古文:吏部议从之。

现代文:吏部讨论通过。

古文:时中言非祖宗临时遣将意,帝遂从其议。

现代文:王时中说这并不是祖宗临时调遣将官的意思,于是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古文:帝欲用王宪于兵部,乃调时中刑部尚书。

现代文:皇帝想让王宪掌管兵部,便调王时中任刑部尚书。

古文:坐论御史冯恩狱,落职闲住。

现代文:因为御史冯恩的官司,王时中遭弹劾,丢掉官职在家闲住。

古文:始,恩疏诋时中,及是以宽恩得罪,时称为长者。

现代文:开始,冯恩上疏毁谤王时中,到这时因为替冯恩说话而得罪,当时人们称王时中为长者。

古文:久之,遇赦,复官致仕。

现代文:过了很久,王时中得到赦免,恢复官职后辞官引退。

古文:周期雍,字汝和,江西宁州人。

现代文:周期雍,字汝和,江西宁州人。

古文:正德三年进士。

现代文:正德三年考中进士。

古文:授南京御史。

现代文:授官为南京御史。

古文:刘瑾既诛,为瑾斥者悉起,而给事中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赵士贤,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曹闵、王弘、葛浩、姚学礼、张鸣凤、王良臣、徐钰、赵佑、杨璋、朱廷声、刘玉,部郎李梦阳、王纶、孙磐等,以兼劾群阉未得录。

现代文:刘瑾既诛,被刘瑾排斥的人重新又都得到起用,而给事中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赵士贤,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曹闵、王弘、葛浩、姚学礼、张鸣凤、王良臣、徐珏、赵佑、杨璋、朱廷声、刘玉,部郎李梦阳、王纶、孙磐等人,因同时弹劾了众太监而没有被录用。

古文:期雍偕同官王佩力请,皆召用。

现代文:经周期雍偕同官王佩的竭力请求,他们都被皇帝召用。

古文:兵部尚书王敞附瑾进,期雍请斥之。

现代文:兵部尚书王敞跟随刘瑾得到提升,周期雍请求皇帝免去他的职务。

古文:焦芳、刘宇犹在列,而刘大夏、韩文、杨守随、林瀚、张敷华未雪,期雍皆极论。

现代文:焦芳、刘宇也在被斥之列,而刘大夏、韩文、杨守随、林瀚、张敷华的冤案未得昭雪,周期雍都极力向皇帝陈论这件事。

古文:陈金讨江西贼,纵苗杀掠,期雍发其状。

现代文:陈金讨伐江西反贼,纵容苗兵杀人抢东西,周期雍揭发他们的罪状。

古文:寻清军广东,劾镇守武定侯郭勋,金与勋皆被责。

现代文:不久,在广东清理军伍时,弹劾镇守武定侯郭勋,陈金与郭勋都被责罚。

古文:出为福建佥事。

现代文:周期雍离开朝廷到福建任佥事。

古文:宸濠反,简锐卒赴讨。

现代文:宸濠造反,周期雍选择精兵去讨伐。

古文:会贼平乃还。

现代文:等叛乱被平定后才回来。

古文:嘉靖初,为浙江参议。

现代文:嘉靖初年,周期雍任浙江参议。

古文:讨平温、处矿盗,予一子官。再迁湖广按察使。

现代文:讨伐平息温、处两地矿盗,一子被授予官职,他再迁湖广按察使。

古文:九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现代文:嘉靖九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古文:蓟州、密云关堡数十,以避寇警移入内地,关外益无备,期雍悉修复之。

现代文:蓟州、密云关堡数十个,为躲避寇警移入内地,关外更加没有防备,周期雍都将它们修复好。

古文:数列上便宜。

现代文:并如数列上它们的益处。

古文:入为大理卿,历刑部左、右侍郎,右都御史,拜刑部尚书。

现代文:回到朝廷任大理卿,历任刑部左、右侍郎、右都御史,拜封为刑部尚书。

古文:龙之罢,实夏言主之。

现代文:大举考察京官,言官弹劾周期雍受贿。

古文:而汝楫素附嵩,得第一人及第。

现代文:吏部为他洗雪诬谤,皇帝整治诬蔑的人。

古文:官至左谕德。后坐嵩党夺官。

现代文:十九年,郭勋记恨与周期雍前时的矛盾,根据出现风霾的异常天象劝皇帝罢免大臣,于是周期雍被解去官职。

古文:王杲,字景初,汶上人。

现代文:在家生活了十年而后死去。王杲,字景初,汶上人。

古文:正德九年进士。

现代文:正德九年进士。

古文:授临汾知县。

现代文:授官临汾知县。

古文: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现代文:提升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古文:帝遣中官分守兰、靖。

现代文:皇帝派遣中官分别镇守兰州、靖虏卫。

古文: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现代文:王杲说穷边饥年,不适宜设官累民,皇帝没有批复。

古文: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

现代文:嘉靖三年,皇帝准备派中官到苏、杭督察纺织生产,王杲上疏劝谏,未被采纳。

古文: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

现代文:过了很久,王杲被提拔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再迁为副都御史,进为户部右侍郎。

古文:河南大饥,命杲往振。

现代文:河南发生大饥荒,命令王杲前往救济。

古文:杲请急发帑金,诏赍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

现代文:王杲请求紧急发放国家库存资金,皇帝令他携带临清仓银五万两出发。

古文: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

现代文:等到达河南后,又请求发放银钱十五万两。

古文:全活不可胜计。

现代文:救活的人多得不可胜数。

古文:事竣,赐银币。

现代文:事完之后,被赐银币。

古文: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现代文:不久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

古文: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现代文:过去修缮运艘,负担费用军占三成民占七成。

古文: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

现代文:总兵官顾寰因军民困敝,请求发放两淮余盐银七十万两,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同意。

古文: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现代文:王杲请求改为将两年漕运的十分之三折为银两,即用所省得的转运费修缮运艘,以免再困军民,得到皇上批准许可。

古文:逾年,入为户部尚书。

现代文:一年后,当上户部尚书。

古文: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

现代文:太后父亲安平侯方锐请求得到张家庄马房地。

古文: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慈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

现代文:王杲说这块地有两千多顷,负担着朝廷正额赋税,不能给,而以大慈恩寺所入官地的二十顷给他比较好。

古文:帝从其议。

现代文: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古文: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

现代文:当时国家储蓄已告匮乏,而各边关每月都要求增加军饷,四方多发生水旱灾害,给事中李文进提议扩大储蓄。

古文: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

现代文:王杲列举九事用来向皇上献策,后来又献上节制财用十事,皇帝都采纳了。

古文:旧制,岁漕四百万石。

现代文:按照旧制度,每年漕运四百万石。

古文: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

现代文:王杲根据粮食有余而费用不足,遇到灾伤等事发生,就改为折收银两以方便百姓。

古文: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

现代文:有一天,皇帝发现改折的粮银超过一半,大吃一惊,于是诘问户部,王杲等人承认有罪。

古文: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现代文:皇帝告诫自今以后务必遵循祖制,不能轻变。

古文: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

现代文:王杲掌管国计,事无不办,皇帝很倚仗他。

古文: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

现代文:后来皇帝诏令买龙涎香,很久未买到,皇帝因此很不高兴。

古文: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厉汝进言仓场尚书王暐亦然,并下狱。

现代文:给事中马锡弹劾王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厉汝进说仓场尚书王日韦也受贿,因此一并关进监狱。

古文:由检讨出为嘉定判官。

现代文:王杲、艾朴被发配边关,王日韦被贬为百姓。王杲竟然死在雷州戍所。

古文:历山东巡抚,改河南。

现代文:隆庆初年,给事中辛自修等人诉王杲冤屈。

古文: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

现代文:皇帝下诏恢复其官职,并准许祭葬王杲,赠官太子太保。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

古文:正德十六年进士。

现代文:正德十六年中进士。

古文:授章邱知县。

现代文:授官章丘知县。

古文:嘉靖四年入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 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

现代文:嘉靖四年孙应奎被调进朝廷任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言说: 只有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辅臣之大任。

古文: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

现代文:今朝大学士杨一清虽然练达国体,但向来善于变通,难以独挑此担。

古文: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

现代文:张璁学识渊博但性情偏激,缺点在于自以为是,特别看重功名,对他应当抑制其缺点而用之。

古文: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

现代文:至于桂萼,他以枭雄桀骜的资质,作威作福,私纳财贿,阻拦压抑气节之士,结党营私,势侵六官,盛气压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

**古文: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 **

现代文:请求皇帝鉴别三臣的贤与不贤,以决定用与不用。

古文:其意特右璁。

现代文:他的意图是特别袒护张璁。

古文: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

现代文:皇帝根据他的奏言,好言挽留杨一清,告诫晓谕张璁、桂萼。

古文: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罢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

现代文:既而孙应奎与同僚王准、陆灿弹劾张璁、桂萼,张、桂被罢相职,王准、陆灿也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因孙应奎是首次抗言而没有问他的罪。

古文: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

现代文:不久,孙应奎又弹劾吏部尚书方献夫,皇帝很听信孙应奎的话。

古文:献夫援汪鋐为助,遂诎应奎议。

现代文:方献夫得到汪钅宏的援助,才使得孙应奎的提议被驳下。

古文:再迁户科左给事中。

现代文:孙应奎再迁为户科左给事中。

古文:行人孽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

现代文:行人薛侃的建言与圣旨相忤,被下廷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

古文: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

现代文:孙应奎和同官曹汴请让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

古文: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

现代文:皇帝大怒,将孙应奎下诏狱,不久又释放复职。

古文: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王准谪富民典史。

现代文:十一年考核天下百官,王准被贬为富民典史。

古文:应奎言汪鋐为璁、萼修郤,诬以不谨而黜之。

现代文:孙应奎劝说汪钅宏为张璁、桂萼调和,诬王准办事不谨,因而王准被罢黜。

古文:乞复准官,责鋐,为党比戒。

现代文:孙应奎请求恢复王准的官职,责罚汪钅宏,让勾结同党的人引以为戒。

古文: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

现代文:吏部尚书王琼也说王准应当被废贬,于是孙应奎被贬为高平县丞。

古文: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

现代文:几次职务更动后为湖广副使,监督采伐皇家用木,因为受牵累又被逮捕拘囚。

古文:寻释还。

现代文:不久释放回原处。

古文: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现代文: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古文: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现代文:后被召回掌理都察院事,迁户部侍郎,升为尚书。

古文: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征兵饷。

现代文:自俺答侵犯京师后,军书交错征收兵饷。

古文:应奎乃建议加派。

现代文:于是孙应奎建议加派征收。

古文: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

现代文:除北方诸府及广西、贵州外,其他地方根据土地贫富,骤然增征银两一百五十万两有余,而苏州一府就征收八万五千。

古文: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

现代文:御史郭仁是吴地人,到孙应奎处请求减征,孙应奎没有听从。

古文:仁遂劾奏,应奎疏辨。

现代文:郭仁于是上奏章弹劾孙应奎,孙应奎上疏为自己辩护。

古文: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

现代文:皇帝认为郭仁不应当私自委托,便将他调出朝廷。

古文: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 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

现代文:既而国家资产不足以开支,孙应奎说 :今年收入两百万,而诸边费用需要六百余万,一切取财的办法都已用尽。

古文: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

现代文:请皇上下令诸曹所隶属的官吏、儒士、厨役、校卒,都应除去其冗余人员。

**古文: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 **

现代文: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大纲,列出簿籍进上,使各职司部门府都知为国家珍惜财产。

古文:报可。

现代文:得到皇上批准。

古文: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

现代文:三十一年正月,皇上命令孙应奎逐条列上京都与边关备用粮草的数目。

古文:应奎言: 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

现代文:孙应奎说: 自我进入京都到现在,收入合计除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两银子外,其他地方搜括的又有四百余万两。

**古文: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 **

现代文:支出方面,除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两外,新增加二百四十五万两有余,修整边关振兴经济又要用八百余万两。

古文: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

现代文:皇上因为耗费这样多,怀疑有侵犯假冒,分别派遣科道官前往诸边关核实。

古文: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

现代文:给事中徐公遴指控孙应奎工作草率而又自以为是,于是将孙应奎改派为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孙应奎之职。

古文:诸边饷银益增。

现代文:诸边饷银越发增多。

古文: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上理财策。

现代文:方钝想不出什么妙计,请求皇上命诸臣逐条列上理财的计策。

古文:掌户部七年,廉慎无过。

现代文:议定执行二十九事,愈发吝啬得有伤大体。孙应奎又调到户部,辞职后归还故里,死去。

古文:严嵩中之,诏改南京,遂乞骸骨归。

现代文:孙应奎作为谏官,多次触犯权贵,他以高风亮节来勉励自己。

古文: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

现代文:晚年为户部主管会计官员,一切为苟且求安打算,名声大不如前。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

古文:正德十二年进士。

现代文:正德十二年进士。

古文:除华亭知县。

现代文:授官为华亭知县。

古文: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

现代文:疏通陂塘,使三千余户农民复业。

古文: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

现代文:嘉靖四年被召到京都封为御史,巡按福建。

古文:出为苏州知府。

现代文:又派到苏州任知府。

古文:忧归,补平阳知府。

现代文:家有丧事归回故里,后来补为平阳知府。

古文:山西频中寇,民无宁居。

现代文:山西多次受到寇贼的扰乱,百姓得不到安居。

古文:豹令富民出钱,罪疑者赎,得万余金,修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关隘,练乡勇六千守之。

现代文:聂豹下令富裕的农户出钱,犯了罪的和有嫌疑的也出钱赎罪,得到一万多两银子,修建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处关隘,训练乡村勇敢的人六千多名守卫之。

古文:寇却,廷议以豹为知兵。

现代文:寇贼退却,朝廷言论认为聂豹懂得兵事。

古文: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皆荐之。

现代文: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都推荐他。

古文:擢陕西副使,备兵潼关。

现代文:聂豹升为陕西副使,在潼关准备兵马。

古文:大计拾遗,言官论豹在平阳乾没,大学士夏言亦恶豹,逮下诏狱,落职归。

现代文:适逢考察官员,言官参论聂豹在平阳侵吞公家财产,大学士夏言也说聂豹的坏话,于是逮聂豹下诏狱,后被解除职务回归乡里。

古文:二十九年秋,都城被寇。

现代文:二十九年秋天,都城被贼寇侵犯。

古文:礼部尚书徐阶,豹知华亭时所取士也,为豹讼冤,言其才可大用。

现代文:礼部尚书徐阶,是聂豹任华亭知县时所取的士人,他为聂豹申诉冤屈,并说聂豹的才能有大用。

古文:立召拜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现代文:皇帝当即召见并任命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古文:未赴,擢兵部右侍郎,寻转左。

现代文:尚未赴任,就升为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

古文:仇鸾请调宣、大兵入卫,豹陈四虑,谓宜固守宣、大,宣、大安则京师安。

现代文:仇鸾请求调宣、大两处的兵力到京都守卫,聂豹陈述四种忧虑,并说宜固守宣府、大同两地,宣府、大同安则京师安。

古文:鸾怒。伺豹过无所得,乃已。

现代文:仇鸾愤怒,并伺探聂豹的过错,但无所得,才罢休。

古文:三十一年召翁万达为兵部尚书,未至,卒,以豹代之。

现代文:三十一年召翁万达为兵部尚书,还未到位便死了,用聂豹代他。

古文:奏上防秋事宜,又请增筑京师外城,皆报可。

现代文:聂豹奏上秋季防御事宜,又请求增筑京师的外城,都得到准可。

古文:是年秋,寇大入山西,覆总兵官李涞军,大掠二十日而去。

现代文:第二年秋天,敌寇大举侵入山西,总兵官李涞全军覆没,敌寇大肆抢掠二十四日才离去。

古文:总督苏祐反以大捷闻,为巡按御史毛鹏所发,章下兵部。

现代文:总督苏反而上奏说大捷,被巡按御史所揭发,奏章下到兵部。

古文:豹言: 寇虽有所掠,而我师斩获过当,实上玄垂祐,陛下威灵所致。

现代文:聂豹说 :敌寇虽然有所抢掠,而我军斩获过当,实是上天保佑,是陛下的威灵所致。

**古文:宜择吉祭告,论功行赏。 **

现代文:适宜选择吉日祭告,并论功行赏。

古文:帝喜。

现代文:皇帝大喜。

古文:进秩任子者数十人,豹亦加太子少保,荫锦衣世千户。

现代文:于是提高官吏品级、授予子弟官职的人有数十位,聂豹也加封为太子少保,并得锦衣世千户之荫庇。

古文:京师外城成,进太子少傅。

现代文:京师外城建成后,进封为太子少傅。

古文:南北屡奏捷,及类奏诸边功,豹率归功玄祐,祭告行赏如初。豹亦进太子太保。

现代文:南北屡次奏捷,诸边也同样奏功,聂豹一般都归功于上天保。祭告行赏也如从前一样,聂豹也加封太子太保。

古文:当是时,西北边数遭寇,东南倭又起,羽书日数至。

现代文:就在这个时候,西北边关数次遭到侵犯,东南倭寇又起,军事文书一天传来几次。

古文:豹本无应变才,而大学士嵩与豹乡里,徐阶亦入政府,故豹甚为帝所倚。

现代文:聂豹本来没有应变的才能,但大学士严嵩与聂豹是同乡,徐阶也进入了政府,所以聂豹很被皇帝倚重。

古文:久之,寇患日棘,帝深以为忧。

现代文:但时间一久敌寇的灾患日急一日,皇帝十分忧虑。

古文:豹卒无所谋画,条奏皆具文,帝渐知其短。

现代文:聂豹终究无所谋划,奏章都是一般程式,皇帝渐渐地知晓了聂豹的短处。

古文:会侍郎赵文华陈七事致仕,侍郎朱隆禧请设巡视福建大臣,开海滨互市禁,豹皆格不行。

现代文:正巧侍郎赵文华陈说七事要求退休,侍郎朱隆禧请求设立巡视福建大臣,开放海滨互市禁令,聂豹都阻碍不允许实行。

古文:帝大怒切责。

现代文:皇帝大怒狠狠地责罚聂豹。

古文:豹震慑请罪,复辨增官、开市之非,再下诏谯让。

现代文:聂豹感到震惊害怕并向皇上请罪,又申辩增官、开市的不是,被再次下诏责备。

古文:豹愈惶惧,条便宜五事以献。

现代文:聂豹愈加惶惧,逐条列上对国家有利的五件事献给皇上。

古文:帝意终不怿,降俸二级。

现代文:皇帝还是不高兴,降聂豹两级薪俸。

古文:顷之,竟以中旨罢,而用杨博代之。

现代文:不久,竟用中旨罢去聂豹官职,任用杨博代替。

古文:归数年卒,年七十七。

现代文:聂豹回家数年后死去,终年七十七岁。

古文:隆庆初,赠少保,谥贞襄。

现代文:隆庆年初期,赠官少保,谥号为贞襄。

古文:豹初好王守仁良知之说,与辨难,心益服。

现代文:聂豹早期爱好王守仁的良知学说,并在与王守仁辩论非难后,更加信服良知学说。

古文:后闻守仁殁,为位哭,以弟子自处。

现代文:后来听说王守仁死了,便为他设立牌位哭祭,以弟子的身份自居。

古文:及系狱,著《困辨录》,于王守仁说颇有异同云。

现代文:在囚狱时,著有《困辨录》,与王守仁的学说颇有相近之处。

古文:李默,字时言,瓯宁人。

现代文:李默,字时言,瓯宁人。

古文:正德十六年进士。

现代文:正德十六年进士。

古文:选庶吉士。

现代文:被选为庶吉士。

古文: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

现代文:嘉靖初年,改封为户部主事,升为兵部员外郎。

古文:调吏部,历验封郎中。

现代文:调到吏部,任验封郎中。

古文: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

现代文:道士邵元节为得到皇帝宠爱,请求皇帝封诰,李默坚决不赞同。

古文: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

现代文:十一年,又为武举会试同考官。

古文:及宴兵部,默据宾席,欲坐尚书王宪上。

现代文:等到兵部宴请时,李默自据宾客之席,他想坐在尚书王宪的上首。

古文:宪劾其不逊,谪宁国同知。

现代文:王宪弹劾他没有礼貌,将他贬到宁国府任同知。

古文: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

现代文:后来逐渐升为浙江左布政使,调到朝廷当太常卿,掌管南京国子监事。

古文: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

现代文:博士等官能参与科道选拔,从李默开始。

古文: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

现代文:历任吏部左、右侍郎,代替夏邦谟为尚书。

古文: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

现代文:自正德年初期焦芳、张彩以后,吏部没有从侍郎升为尚书的人。

古文: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

现代文:李默是皇帝特别选拔的,也算是异数。

古文:严嵩柄政,擅黜陟权。

现代文:严嵩掌政时,独揽官员升降大权。

古文: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现代文:李默总是坚持己见,严嵩怀恨他。

古文: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

现代文:正逢推举辽东巡抚,李默列出布政使张臬、谢存儒做人选。

古文:帝问嵩,嵩言其不任。

现代文:皇帝问严嵩,严嵩说他们不能胜任。

古文: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

现代文:于是剥夺李默的官职降为庶民,以万镗代替。

古文:默掌铨仅七月。

现代文:李默掌管选拔官吏之职仅仅七个月。

古文: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现代文:第二年,万镗被罢官,皇帝特别降旨又起用李默。

古文:已,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现代文:之后,下令李默入值西内,赐与值宿的房子,允许在苑中乘马。

古文:寻进太子少保。

现代文:不久进而为太子少保。

古文: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

现代文:未过多长时间,又命李默兼翰林学士。

古文: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

现代文:给事中梁梦龙弹劾李默徇私,皇帝责罚了梁梦龙,正值大规模考察群吏,李默告戒门下的人谢绝与宾客相见,也不与同班大臣私下相见,严嵩甚为恼恨。

古文: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

现代文:赵文华视察兵师回来,李默盛气凌人。

古文: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

现代文:总督杨宜被罢官,严嵩、赵文华想荐用胡宗宪,李默推荐王诰代替。

古文: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

现代文:严、赵两人对李默更为恼恨。起初,赵文华对皇帝说剩余的倭寇不多,但巡按御史周如斗却被倭所败。

古文:帝疑,数诘嵩。

现代文:皇帝有所怀疑,多次诘问严嵩。

古文: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 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 ,遂奏默诽谤。

现代文:赵文华谋求自解的计策,熟悉皇帝喜爱告讦,找到被李默考试选拔的人策问,李默在考试时说 :汉武、唐宪因为英明睿智成就盛业,但晚年因用错人而衰败。 赵文华于是上奏李默诽谤皇上。

古文:且言: 残寇不难灭,以督抚非人,败衄。

现代文:并且说 :残寇不难歼灭,因为督抚无能,才致败绩。

古文:由默恨臣劾其同乡张经,思为报复。

现代文:李默怀恨我弹劾他的同乡张经,谋思对我进行报复。

古文:臣论曹邦辅,即嗾给事中夏栻、孙浚媒孽臣。

现代文:我论曹邦辅,他就唆使给事中夏木式、孙危害我。

古文:延今半载,疆事日非。

现代文:至今已有半年,边疆之事日非。

古文:昨推总督,又不用宗宪而用诰。

现代文:昨日推荐总督,又不用胡宗宪而用王诰。

**古文:东南涂炭何时解?陛下宵旰忧何时释? **

现代文:东南的战乱何时才能解决,陛下的日夜之忧何时才能排除啊。

古文: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

现代文:皇帝大怒,下令礼部及法司讨论这件事。

古文: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

现代文:他们上奏说李默偏执自用,丧失大臣体统;所引用的汉、唐之事,是不适宜他说的。

古文: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

现代文:皇帝责罚礼部尚书王用宾等袒护,并各被剥夺薪俸三个月,将李默下诏狱。

古文:刑部尚书何鳌遂引子骂父律绞。

现代文:刑部尚书何鳌引用子骂父律要将李默绞死。

古文:帝曰: 律不著臣骂君,谓必无也。

现代文:皇帝说: 法律没有写臣骂君,是说必然没有这样的事发生。

**古文:今有之,其加等斩。 **

现代文:现在既然有了,应加等斩首。

古文:锢于狱,默竟瘐死。

现代文:李默被囚锢于狱中,后竟病死在狱中。

古文:时三十五年二月也。

现代文:当时是嘉靖三十五年二月。

古文: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

现代文:李默文雅有才辩,以气节自豪。

古文:同考武试,得陆炳为门生。

现代文:任武试同考官时,得陆炳为门生。

古文:炳贵盛,力推毂。

现代文:陆炳气焰显赫时,他对李默极力推崇。

古文:默由外吏骤显,有所恃,不附嵩。

现代文:李默从外吏骤然显贵,有恃靠的本钱,不依附严嵩。

古文: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

现代文:凡遇到拔免官吏的事,总是与严嵩争行与不行,气壮得很。

古文:帝置朴不问,改允端南京工部,令恩致仕。

现代文:但是李默性情褊浅,用爱憎来分高低,颇有些袒护同乡及旧部,以恩威自归,士大夫对他的舆论不太好。

古文:万历初,赐存问。卒年八十七。

现代文:李默获罪以后,他的继任者吴鹏、欧阳必进,将严嵩当作父亲看待,谨慎地依顺他,吏部的权力尽失。

古文:赠太子少保,谥恭定。

现代文:隆庆年期间,恢复李默官职,并准予祭葬。万历年中,赐李默谥号文愍。

古文: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

现代文: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

古文:嘉靖二年进士。

现代文:嘉靖二年进士。

古文: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

现代文:授官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

古文: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安、开封二府。

现代文:调入朝廷任刑部郎中,历任潞安、开封二府知府。

古文:迁陕西副使。

现代文:迁陕西副使。

古文:未赴,河南巡按陈蕙劾其贪滥,谪山东盐运同知,蕙亦坐贬。

现代文:还未赴任,河南巡按陈蕙弹劾贾应春贪婪,贾应春被贬任山东盐运同知,陈蕙也因而受贬。

古文:久之,由汉阳知府复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

现代文:过了很久,贾应春从汉阳知府又迁为陕西副使,进职右参政。

古文: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

现代文:宁羌有反贼作乱,他聚集兵力讨平反贼。

古文: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

现代文:调迁按察史,又升任左、右布政使,都是在陕西任职的。

古文: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现代文:就地封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这个地方。

古文: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

现代文:三十二年进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

古文: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 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

现代文:俺答诸部年年侵扰边关,贾应春说: 诸边之间没有互相通报侦察的情况,每逢敌寇入侵不能测知其向,而我们则每个戍所都得进行备战。

古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

现代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

古文: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

现代文:而敌寇准备侵犯我们,必然会聚集部众治理器具,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迹就先暴露出来。

古文: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现代文:我方遭受抢掠的百姓,间或也临边传报,颇有证验。

**古文: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

现代文:让边臣重赏秘密侦察敌情的人,这些人散守的范围会无边无际,这样一来就可收十倍百倍的功劳。

古文:乃定赏格以请。

现代文:于是定下奖赏的标准请求批准。

古文:帝立从之。

现代文:皇帝当即听从。

古文: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

现代文:当年秋天,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杀戮抢掠五千多人。

古文: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

现代文:贾应春督诸将士半路迎击,获敌首级二百四十个,上奏给皇帝捷报。

古文: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

现代文:但巡按御史吉澄极力言说失败状况。

古文: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

现代文:皇帝竟然给贾应春记功,并赐贾应春的一个儿子官职。

古文:明年罢宣、大总督苏祐,以应春代。

现代文:第二年罢去宣、大总督苏官职,以贾应春代替。

古文: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

现代文:当时秋防日期将到,代替贾应春的人江东还未到达,于是命令贾应春仍任旧职。

古文: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

现代文:河套敌寇数万人屯兵宁夏山后,先派骑兵五百多人入侵抢掠。

古文: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现代文:总兵官姜应熊守卫红井以阻击敌人,而密派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应春升为右都御史。

古文: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

现代文:过了一个月,敌寇他部入侵永昌、西宁,被守将击破。

古文: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

现代文:番人入侵镇羌,被总兵官王继祖击败,均赐贾应春银币。

古文: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

现代文:过了很久,敌寇五千骑兵侵犯环庆,被都督袁正击破,敌寇抢掠庄凉,守将半路迎击斩敌一百二十人,皇帝再赐贾应春一个儿子官职。

古文: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

现代文:在贾应春镇守的几年里,修筑边垣一万一千八百丈,并将花马池闲田二万顷让军兵驻扎开垦,边关人民信赖他。

古文:征拜南京户部尚书。

现代文:征召贾应春为南京户部尚书。

古文:论边垣功,进秩一等。

现代文:论修边垣的功劳,进俸禄一等。

古文: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

现代文:不久召任刑部尚书,改派到户部。

古文: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

现代文:国家费用不足,贾应春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古文: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

现代文:因而他下令征收不到规定征收费用十分之七的主管人,不能再迁官。

古文: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

现代文:漕政废弛、运艘拖欠负债的很多,也因为贾应春的话而被加重处罚。

古文:岁余,致仕去。

现代文:一年多后,贾应春辞职离去。

古文:卒,赠太子太保。

现代文:死后被赠太子太保。

古文: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

现代文: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

古文:嘉靖十四年进士。

现代文:嘉靖十四年进士。

古文:除芜湖知县。

现代文:被授职芜湖知县。

古文: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

现代文:献皇后灵柩南归,耗费不可估算。

古文: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

现代文:张永明粉刷江岸佛舍作为供殿,用金箔装饰供器,大量节省开支。

古文: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

现代文:不久提升为南京刑科给事中。

古文: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

现代文:敌寇侵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抵御,张永明偕同列官员判论他们的罪过。

古文: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

现代文:之后,又揭发兵部尚书张瓒贪财误国,并弹劾大学士严嵩及其子严世蕃贪污情状。

古文: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

现代文:接着,又控告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加余盐所剩余的银两,阻碍了边防事计。

古文: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

现代文:他的疏言虽然没有全部生效,但朝廷内外的大臣都很害怕他。

古文:出为江西参议。

现代文:张永明调到江西任参议。

古文: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

现代文:他逐渐升迁为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

古文: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现代文:后来他以右副都御史的职务巡抚河南。

古文:伊王典礻英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

现代文:伊王典木英放纵骄横,张永明揭发他的罪恶,使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古文: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

现代文:嘉靖四十年张永明迁刑部右侍郎。

古文:未上,改吏部,进左。

现代文:还未上任,改为吏部左侍郎。

古文:寻拜刑部尚书。

现代文:不久升任为刑部尚书。

古文:居数月,改左都御史。

现代文:过了数月,改为左都御史。

古文:条上饬历抚按六事。

现代文:分条奏上告诫勉励抚按六要事。

古文: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

现代文: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归来,路过湘潭,对知县陈安很傲慢。

古文: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

现代文:陈安打开他的行装,得到黄廷聘所携带的金银货币。

古文:廷聘皇恐谢,乃还之。

现代文:黄廷聘惶恐谢罪,陈安才归回其财物。

古文:永明闻,劾罢廷聘。

现代文:张永明听说后,弹劾罢免黄廷聘官职。

古文: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

现代文: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黄廷聘论辩,见黄廷聘免职了,便摘取黄廷聘的隐私为自己开脱。

古文: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

现代文:张永明厌恶他,又弹劾刘应箕,刘应箕也被斥责。

古文: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

现代文:以往,京官考满后,除翰林以外都报名到都察院,行公庭谒见礼。

古文: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

现代文:后来吏部侍郎倚仗权势,张濂废除了报名制,陆光祖废除了庭谒礼。

古文: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

现代文:张永明出榜告令遵循以往先例,排列仪仗奏请皇上批准,皇帝诏令各部门遵守。

古文: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

现代文:郎中罗良当考满时,先到张永明那里去,约定免除报名庭谒礼就通过都察院。

古文:永明怒,疏言: 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

现代文:张永明大怒,向皇帝疏言说 :这项礼仪执行百年,不是我所能增加和减少的。

古文:良轻薄无状,当罢。

现代文:罗良轻薄无状,应当被罢免。

**古文: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 **

现代文:又卿贰大臣考满,到吏部与堂部相见完毕,即到四司门行拜见礼,司官总是面向南答礼,这也不符合礼仪,应当改正。

古文:良疏辨,夺俸。

现代文:罗良上疏辩白,被剥夺俸禄。

古文: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 永明议是。

现代文:皇帝下令礼部会同礼科给事中讨论这件事,他们上奏说: 张永明的提议是正确的。

古文: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

现代文:从今以后吏部应承袭旧制。

**古文: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 **

现代文:九卿翰林官揖见四司,应当罢除。

古文:诏可。

现代文:得到皇上批准。

古文:永明素清谨。

现代文:张永明一向清谨。

古文: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

现代文:在严嵩罢免之后掌管都察院,以整治纲维为己任。

古文: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

现代文:由于给事中魏时亮的弹劾,张永明力求离去,皇帝下诏允许他乘坐驿车回家乡。

古文:明年卒。

现代文:第二年死去。

古文: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现代文:赠官太子少保,谥号庄僖。

古文:胡松,字汝茂,滁人。

现代文:胡松,字汝茂,滁人。

古文: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

现代文: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

古文:登嘉靖八年进士,知东平州。

现代文:嘉靖八年进士,任东平州知州。

古文:设方略捕盗,民赖以安。

现代文: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

古文:再迁南京礼部郎中,历山西提学副使。

现代文:后调职为南京礼部郎中,历任山西提学副使。

古文:三十年秋,上边务十二事,谓:

现代文:嘉靖三十年秋天,他奏上边关要务十二事,说:

古文:去秋俺答掠兴、岚,即传箭征兵,克期深入。守臣皆谂闻之。

现代文: 去年秋天俺答骚掠兴、岚两县,立即传令征兵,约定进击敌人,守臣都熟知这件事。

古文: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

现代文: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的守备防御则向来没有准备。

古文:待其压境,始以求贡上闻。

现代文:等到大兵压境,才向皇帝奏报俺答求贡。

古文: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他境。

现代文:又暗地里对敌人进贿赂,叫敌人不要侵略自己的分地,希望嫁祸给他人的防区。

古文:今山西之祸,实大同贻之。

现代文:现在的山西之祸,实是大同兵变所留下的。

古文:宜亟置重典,以厉诸镇。

现代文:应当尽快以重法进行处置,以勉励诸镇。

古文: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

现代文: 大同自从兵变以来,壮士大多逃往漠北而被敌寇所用,现在应当招他们回来。

古文: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

现代文:有携带牲畜及生产器械归来的人,这些东西归他们所有。

古文:更给牛种费,优复数年。

现代文:再给与他们牛及耕种费,免除数年赋役。

古文:则我捐金十万,可得壮士二万。

现代文:这样我们花费十万银两,可得到壮士二万人。

古文: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现代文:安抚而使用他们,都能成为劲旅。

古文: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现代文:怎能遗弃他们而资助强大敌人呢?

古文:大同最敌冲,为镇巡者较诸边独难。

现代文: 大同是抗敌的最重要的要道,镇守这个地方的人比其他边关更难。

古文:今宜不拘资格,精择其人。

现代文:现今应当不拘资格,精心选择人才担任。

古文:丰给禄廪,使得收召猛士,畜豢健丁。

现代文:多给他禄粮,使得他能招收猛士,畜养壮健兵丁。

古文: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

现代文:又让他长期任其职,不到十年不能代替。

古文:彼知不可骤迁,必不为苟且旦夕计,而边圉自固。

现代文:他知道他不会突然调迁,一定不会有苟且的短期打算,这样边关防御自会牢固。

古文:又必稍宽文纲,非大干宪典,言官毋得轻劾,以坏其成功。

现代文:又应该稍微放宽法网,不是很严重地违反法典,言官不得轻易弹劾,以免破坏他成功。

古文:至用间之道,兵家所贵。

现代文: 至于用间之计,是兵家所推崇的。

古文:今寇谍获于山西者已数十人,他镇类是。

现代文:现今敌寇间谍在山西捕获的有数十人,其他城镇也与此相似。

古文:故我之虚实,彼无不知。

现代文:所以我方的虚实,敌人无所不知。

古文:今宜厚养死士,潜纵遣之。

现代文:现在应当厚养敢死之士,潜派到敌人那里去。

古文:得间则斩其名王、部长及诸用事贵人。

现代文:如果能得到机会就斩敌名王、部长及诸当权贵人。

古文:否亦可觇强弱虚实,而阴为备。

现代文:否则,也可侦察敌人的强弱虚实,暗中好做准备。

古文:又寇贪而好利,我诚不爱金帛。

现代文: 再加上敌寇贪婪好利,我们应该不惜金帛。

古文:东赂黄、毛三卫以牵其左,西收亦不刺遗种,予善地,以缀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

现代文:东边贿赂黄、毛三卫用以制其左方;西边收亦不敕遗部,给他好的牧地,用以连结其右方,让他们首尾受制,自顾不暇,则我方可以起承其敝,坐收全胜了。

古文:他所条析,咸切边计。

现代文:他的逐条分析,都切中边关之要害。

古文:帝嘉其忠恳,进秩左参政。

现代文:皇帝嘉奖他的忠恳,进升他为左参政。

古文:松疏上,当事者已恶其侵官。

现代文:胡松的上疏,当事的人已厌恶他侵权。

古文:及迁擢,益忌之。

现代文:等到胡松升迁后,就更加忌妒他。

古文: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听用,欲因以陷之。

现代文:不给他兵权,让他在三关听用,想以此来陷害他。

古文:寇大入,抵太原。

现代文:敌寇大肆入侵,抵达太原。

古文: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

现代文:给事中冯良知于是弹劾胡松以空言冒赏,毫无寸功。

古文: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珩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松虚议无补,遂斥为民。

现代文:记功科道官张尧年、王衍弹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说胡松的提议是空谈,于事无补,于是胡松被贬斥为民。

古文:家居十余年。

现代文:回家乡居住十余年。

古文:屡荐,辄报罢。

现代文:屡次被推荐,总未得到批准。

古文:至三十五年,以赵文华言,起陕西参政,分守平凉。

现代文:到嘉靖三十五年,因为赵文华的荐言,胡松被起用为陕西参政,分守平凉。

古文:复条严保甲、均赋税、置常平、简伉健数事。

现代文:又逐条奏上严保甲、均平赋税、置常平仓、简选健卒数件事。

古文:三迁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现代文:三次迁官后为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官职巡抚江西。

古文: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

现代文:江西多盗贼,胡松奏请设立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派将士讨捕盗贼,依次削平了盗贼。

古文:进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

现代文:进而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

古文: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倭功,两赐银币。

现代文:因为会师讨伐广东巨寇张琏及援助福建破倭贼之功,受到皇上两次赐赠银币。

古文:居三年,召理部事。

现代文:过了三年,诏封为理部事。

古文:进左侍郎,改吏部。

现代文:进而为左侍郎,改派到吏部。

古文: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现代文:迁为南京兵部尚书,参与辅佐机务。

古文:代郭朴为吏部尚书。

现代文:代郭朴为吏部尚书。

古文:奏言: 抚按举劾,每举数十人,虚誉浮词,往往失实。

现代文:他向皇帝奏言 :巡抚、巡按推举弹劾,常常推举数十人,虚誉浮词,往往失实。

古文:所劾犯赃,仅拟降调;罢软贪残,仅拟改教。

现代文:所揭发的犯赃,只拟降职或调离;罢除懦弱贪残之人,仅让其改过。

古文: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

现代文:这样赏罚不当,拿什么来激励规劝人呢?

**古文:且巡抚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申饬其欺玩者。 **

现代文:而且巡抚年终例行有册子献上,排列所属的官吏贤与不贤,现在搁置不行,请求告诫整治其中欺玩的人。

古文:寻引疾归。卒年八十三。

现代文:晚年掌管选拔官吏之权,以选拔滞于仕途的官员为己任。刚刚任职七月,病故。

古文:居家以孝友称。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

现代文: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恭肃。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

古文:嘉靖十四年进士。

现代文:嘉靖十四年进士。

古文:除新喻知县。

现代文:任新喻知县。

古文:征拜御史。

现代文:诏封为御史。

古文:与给事中李文进核宣、大、山西兵饷。

现代文:与给事中李文进一起核实宣府、大同、山西的兵饷。

古文: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

现代文:弹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的侵冒罪,定罪受贬各不相同。

古文:条上备边十二事。

现代文:又逐条奏上边防十二事。

古文:历按云南、浙江。

现代文:历任云南、浙江巡按。

古文:擢大理寺丞,进少卿。

现代文:升为大理寺丞,进为少卿。

古文:寻改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现代文:不久改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古文: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现代文:进升为左副都御史,协助治理院事。

古文: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诏罢总督毋设。

现代文: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皇帝下诏罢去总督一职不再设立。

古文: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甫平,请设巡抚绥辑,遂进炳然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往任之。

现代文:大学士徐阶因浙江寇贼刚刚平息,请求设巡抚进行安抚,于是升赵炳然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前往担任巡抚。

古文: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现代文:浙江久遭兵斗战火,又经胡宗宪过分奢侈,财力匮乏。

古文:炳然廉以率下,悉更诸政令不便者,仍奏减军需之半。

现代文:赵炳然以廉政表率部下,悉改不便利人民的政令,仍奏减军需的一半。

古文:民皆尸祝之。

现代文:百姓都祝福他。

古文: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浙兵剿贼。

现代文: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求浙江出兵剿贼。

古文:诏发义乌精兵一万,命副总兵戚继光将以往,仍谕炳然协剿。

现代文:皇帝下诏拨义乌精兵一万,命由副总兵戚继光率领前往,仍命令赵炳然协助剿敌。

古文:炳然言: 福建所以致乱者,由将吏抚驭无术,民变为兵,兵变为盗耳。

现代文:赵炳然说 :福建之所以发生叛乱,是因为将吏抚驭无术,民变为兵,兵变为盗的缘故。

古文:今又驱浙兵以赴闽急,窃惧浙之复为闽也。

现代文:现在又驱调浙江的兵马赴福建解急,我私下担心浙江又变成福建第二。

古文:请令一意团练士著,使人各为用,家自为守,急则兵,缓则农,然后聚散两有所归。

现代文:请求命令一心团练土著,使当地人各自为用,家家自守,情况紧急则能成为兵,缓和下来后又可为民,这样聚散两有处去。

**古文:即不得已而召募,亦必先本土后邻壤,庶无酿祸本。 **

现代文:即使不得已而招募他们,也必须先顾本土而后照顾邻壤,这样可能没有酿祸的根基。

古文:又条上防海八事,中言: 苏、松、浙江水师皆统于总兵,驻定海;陆师皆统于副总兵,驻金山卫,并受总督节制。

现代文:又逐条奏上海防之事,内中说: 苏、松、浙江水师都由总兵统领,驻扎在定海,陆师都由副总兵统领,驻扎在金山卫,并受总督节制。

古文:今督府既革,则已判为二镇,彼此牵制,不得调发。

现代文:现在督府既然已经改变,那么已经划定的两镇,彼此牵制,不能调发。

**古文:请画地分辖,各兼水陆军务。 **

现代文:因而请求划地分辖,各地都有水军和陆军。

古文:俱报可。

现代文: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批复。

古文:其年,继光破贼,濒海余寇流入浙江。

现代文:这一年戚继光大破贼寇,濒海的剩余寇贼流窜到浙江。

古文: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斩首百余级。

现代文:官军在连屿、陡桥、石坪等地迎击,斩敌人百多名。

古文:新倭复犯石坪,将士乘胜歼之。

现代文:新倭又犯石坪,将士乘胜歼灭了他们。

古文:炳然以援剿功,再赐金币,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现代文:赵炳然因为援助剿寇有功,朝廷又赠他金币,进而升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古文:给事中辛自修劾罢戎政都御史李鐩,请择素知兵者代之。

现代文:给事中辛自修弹劾罢去戎政都御史李钅遂,请求选择素知兵战的人代任。

古文:乃召炳然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

现代文:于是诏封赵炳然为兵部尚书,协助治理戎政。

古文:逾年,诏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现代文:过了一年,皇上又下诏命赵炳然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的军务。

古文:新平、平远、保平三堡密迩宣府,旧属大同。

现代文:新平、平远、保平三堡靠近宣府,旧属大同。

古文: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悬塞外,隔崇山,寇骑时出没。

现代文:天城与它们相距有六十里远,孤悬在塞外,中间隔有崇山,敌寇的骑兵时有出没。

古文:炳然奏添设参将,别为一营,报可。

现代文:赵炳然上奏请求添设参将,另成一营,报告得到批准。

古文:寻以总兵官马芳等却敌功,被赉。

现代文:不久因总兵官马芳等人打退敌人有功,得到赏赐。

古文:已,召还部,代杨博为尚书。

现代文:之后,他被召还部里,代杨博为尚书。

古文:考满,加太子少保。

现代文:考核期满,加封太子少保。

古文:炳然清勤练达,所至有声绩。

现代文:赵炳然清明勤勉练达,所到之处都有声望和政绩。

古文:隆庆初,以病乞休去。

现代文:隆庆初年,因病请求退休离去。

古文: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

现代文: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