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零一

古文:云南,滇国也。

现代文:云南,就是滇国。

古文: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

现代文: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益州郡。

古文:蜀汉置云南郡。

现代文:三国的蜀汉设置云南郡。

古文:隋置昆州,唐仍之。

现代文:隋唐两朝设置昆州。

古文: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

现代文:后来被南诏的蒙氏所占领,改为鄯阐府。

古文: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遂世其地。

现代文:该地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三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高智升出任鄯阐牧,便世袭该地。

古文:元初,置鄯阐万户府。既改置中庆路,封子忽哥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孙守其土。

现代文:元朝初年,该地设置了鄯阐万户府,不久又改为中庆路,封忽哥为云南王镇守该地。忽哥仍录用段氏子孙守卫该地。

古文:忽哥死,其子嗣封为梁王。

现代文:忽哥死后,其儿子继嗣,被封为梁王。

古文:洪武六年,遣翰林待制王祎等赍诏谕梁王,久留不遣,卒遇害。

现代文:洪武六年,朝廷派翰林待制王礻韦等持诏书去见梁王,王礻韦被梁王久留而不予遣返,最终遇害。

古文:八年复遣湖广行省参政吴云往,中途为梁使所害。

现代文:八年又派遣湖广行省的参政吴云去见梁王,行至中途被梁王的使者杀害。

古文:十四年,征南将军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师至云南城,梁王赴滇池死,定其地。

现代文:十四年,征南将军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军队到达云南城,梁王自投滇池而死,于是该地平定。

古文:改中庆路为云南府,置都指挥使司,命都督佥事冯诚署司事。

现代文:朝廷便将中庆路改为云南府,设置都指挥使司,任命都督佥事冯诚掌管都指挥使司的事务。

古文:二月诏谕云南诸郡蛮。

现代文:该年二月,皇帝给云南各郡的蛮族发了诏谕。

古文:十五年,友德等分兵攻诸蛮寨之未服者,土官杨苴乘隙作乱,集蛮众二十余万攻云南城。

现代文:十五年,傅友德等人分兵攻打各蛮族中还未归服明朝廷者,土官杨苴乘机作乱,纠集蛮族人二十多万进攻云南城。

古文:时城中食少,士卒多病,寇至,都督谢熊、冯诚等撄城固守,贼不能攻,遂远营为久困计。

现代文:此时城内粮食很少,士兵又多病,蛮族人进犯到城下,都督谢熊、冯诚等靠城固守,叛贼攻不下来,便在云南城外较远处扎下军营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古文:时沐英方驻师乌撒,闻之,将骁骑还救。

现代文:此时沐英正将军队驻扎在乌撒,听到消息后,带领精锐骑兵回救云南。

**古文:至曲靖,遣卒潜入报城中,为贼所得,绐之曰: 总兵官领三十万众至矣。 **

现代文:到曲靖时,沐英派士卒偷偷地潜入城内报信,被叛贼抓获,便骗他们说 :总兵官带领三十万人到了。

古文:贼众惊愕,拔营宵遁,走安宁、罗次、邵甸、富民、普宁、大理、江川等处,复据险树栅,谋再寇。

现代文:叛贼惊愕不已,连夜拔营而逃,逃到安宁、罗次、邵甸、富民、普宁、大理、江川等地后,又占领险要之地树起栏栅,图谋再次进犯云南城。

古文:英分调将士剿降之,斩首六万余级,生擒四千余人,诸部悉定。

现代文:沐英分别调遣将士进剿降服他们,共斩获首级六万多个,生捉俘虏四千多人,各部都被平定。

古文:二十五年,英卒,命其子春袭封西平侯,仍镇云南。

现代文:二十五年,沐英逝世,朝廷命令他的儿子沐春继嗣,封他为西平侯,仍派他镇守云南。

**古文:自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 此令旨也。 **

现代文:自从沐英平定云南、镇守云南的十年间,在蛮族人中巡视时恩威并用。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到城郭外叩头迎接,浇水洗手之后才启开来看,说: 这是令旨啊。

古文: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

现代文:沐氏家庭也都能继承沐英的功名。

古文: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

现代文:每次有大的征伐行动,朝廷总是把征南将军的印信授予他们,而出征的队伍中也未尝没有沐氏家族的人。

古文: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

现代文:传了几代后,西平侯的后代子孙要继承侯爵,当地守卫大臣说云南人只知道有黔国公,不知道有西平侯。

古文:孝宗以为然,许之。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

现代文:孝宗皇帝认为此话有理,便答应封沐英的后代为黔国公。

古文:诸土司之进止予夺,皆咨禀。

现代文:从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各土司的进退予夺,都要向他们咨询。

古文:及承平久,文网周密,凡事必与太监抚、按、三司会议后行,动多掣肘,土官子孙承袭有积至二三十年不得职者。

现代文:天下长久太平后,朝廷的文纲更加周密,皇帝有什么事都必须与太监的抚、按和三司官员一起讨论后才执行,行动多受掣肘,土官子孙有承袭了其父祖事务达二三十年还没得到官职的。

古文:土官复慢令玩法,无所忌惮;待其罪大恶极,然后兴兵征剿,致军民日困,地方日坏。

现代文:这样一来,土官便又怠慢、玩弄法令,无所忌惮。等到他们罪大恶极时,朝廷便起兵征剿,致使军民日益困乏,地方秩序日益破坏。

古文:大学士杨一清等因武定安铨之乱,痛切陈之。

现代文:大学士杨一清等人因为武定安铨的叛乱,痛切地向朝廷陈述弊端。

古文:黔国公沐绍勋亦以为言。

现代文:黔国公沐绍勋也为此向皇帝进言。

古文:虽得旨允行,亦不能更革。

现代文:虽然他们都得到圣旨允许按他们所说的那样行动,但也不能更改制度。

古文:驯至神宗之世,朝廷惰媮,封疆败坏日甚一日。

现代文:到神宗皇帝时,朝廷沉溺于享乐之中,封疆大吏的作风败坏也一天比一天更甚。

古文:缅、莽之叛,皆土官之失职者导之。

现代文:缅、莽的叛乱,都是因为土官的失职而引起的。

古文:虽稍奏肤功,而滇南丧败,卒由土官沙定洲之祸。

现代文:虽然下面上报了一点小功,但在滇南丧师失地,最终导致了沙定洲这个大祸患。

古文:沙定洲者,王弄山长官司沙源之子也。

现代文:沙定洲,是王弄山长官司沙源的儿子。

古文:源骁勇有将材,万历中,数从征调有功,巡抚委以王弄副长官事。

现代文:沙源骁勇善战有将才,万历中年,数次跟随官军征讨有功,巡抚便委任他为王弄山长官司的副长官。

古文:继以征建水功,以安南长官司废地畀之。

现代文:继而又因征讨建水有功,便将安南长官司的废地付与他。

古文:后征东川、水西、马龙山等处,全云南会城,称首功,累加至宣抚使,时号沙兵。

现代文:后来他又参加了对东川、水西、马龙山等地的征讨,在保全云南会城上立有首功,被累加提升为宣抚使。他率领的军队时常号称沙兵。

古文:定洲,其仲子也。

现代文:沙定洲,是沙源的二儿子。

古文:崇祯中,元谋土知州吾必奎叛。

现代文:崇祯中年,元谋土知州吾必奎叛乱。

古文:总兵官沐天波剿之,调定洲从征。

现代文:总兵官沐天波前去进剿,征调沙定洲从征。

古文:定洲不欲行,出怨言。

现代文:沙定洲不愿去,口出怨言。

古文:会奸徒饶希之、余锡朋者逋天波金,无以偿。

现代文:正好碰上奸猾之徒饶希之、余锡朋拖欠沐天波的钱,无法偿还。

古文:锡朋常出入土司家,夸黔府富盛。

现代文:余锡朋经常出入土司家,夸奖黔府的富盛。

古文:定洲心动,阴结都司阮韵嘉诸人为内应。

现代文:沙定洲听了心动,暗地里勾结都司阮韵嘉等人作为内应。

古文:既定洲入城辞行,天波以家讳日不视事,定洲噪而入,焚劫其府。

现代文:不久沙定洲进入城内去向沐天波辞行,沐天波以当天是家讳日不视事为由谢绝会客。沙定洲吵嚷着冲了进去,将其府第焚烧抢劫一空。

古文:天波闻变,由小窦遁。

现代文:沐天波听说发生变故,从小地道逃走。

古文:时宁州土司禄永命在城,方巷战拒贼,从官周鼎止天波,留讨贼。

现代文:此时宁州土司禄永命在城内,正与贼人巷战,他的副官周鼎将沐天波强留下来一起讨伐贼人。

古文:天波疑鼎为定洲诱己,杀之,其母妻皆走城北自焚死。

现代文:沐天波怀疑周鼎在为沙定洲而诱骗自己,便杀了周鼎,周鼎的母亲和妻子都逃向城北自焚而死。

古文:定洲据黔府,盘踞会城。劫巡抚吴兆元,使题请代天波镇滇,传檄州县,全滇震动。

现代文:沙定洲占领了黔府,盘踞在会城,劫持了巡抚吴兆元,让他题词请沙定洲代替沐天波镇守云南,并将该文告传递给各州县,结果全云南为之震动。

古文:禄永命与石屏州龙在田俱引所部去。

现代文:禄永命与石屏州的龙在田都带领自己的部下离去了。

**古文:天波走楚雄,金沧副使杨畏知奉调驻城中,谓天波曰: 公何不走永昌,使楚得为备,而公在彼掎角,首尾牵制之,上策也。 **

现代文:沐天波逃往楚雄,金沧副使杨畏知奉调驻守城中,他对沐天波说: 你何不逃往永昌,这样可使楚雄有所准备,而你在永昌可与楚雄倚为犄角,这样首尾互相牵制沙定洲,是上策啊。

古文:天波从之。

现代文:沐天波同意了。

古文:定洲至楚雄,城闭不得入,乃去。

现代文:沙定洲到楚雄,城门闭着无法进入,便离去了。

古文:遣其党王翔、李日芳等,攻陷大理、蒙化。

现代文:他派其同党王翔、李日芳等人,攻陷大理和蒙化。

古文:畏知乘间檄城外居民尽入城,筑陴浚隍,调土、汉兵守之。

现代文:杨畏知乘机将城外的居民全迁入城中,然后修筑城墙挖掘护城壕,调遣土兵汉兵一起守卫。

古文:定洲闻禄永命等各固守,不敢至永昌,恐畏知截其归路,急还兵攻楚雄。

现代文:沙定洲听说禄永命等人各自固守,不敢到永昌,怕杨畏知截断他的退路,便急忙回兵攻打楚雄。

古文:畏知坐城楼,贼发巨炮击之,烟焰笼城橹,众谓畏知已死,而畏知端坐自如,贼相惊谓神。

现代文:杨畏知坐在城楼上,贼人发巨炮打他,硝烟火焰笼罩了城中的望楼,众人都说杨畏知已被打死,而杨畏知却在那里端坐自如,叛贼互相感到惊讶,说他是神。

古文:畏知伺贼间,辄出奇兵杀贼甚众。

现代文:杨畏知乘贼人攻城的间歇,出奇兵袭击贼人,杀死贼人甚多。

古文:贼引去,攻石屏不下,还攻宁州,禄永命战死。

现代文:贼人引退而去,进攻石屏,攻不下来,便回去进攻宁州,禄永命战死。

古文:贼计迤东稍稍定,乃复攻楚雄。

现代文:贼人考虑待往东的地方稍稍安定后,再进攻楚雄。

古文:分兵为七十二营,环城掘濠,为久困计。

现代文:于是他们将军队分为七十二个营,环着楚雄城挖掘战壕,做长期围困楚雄的准备。

古文:会张献忠死,其部将孙可望率余众由遵义入黔,称黔国焦夫人弟来复仇。

现代文:此时碰上张献忠死亡,他的部将孙可望率领余众从遵义进入贵州,声称自己是黔国焦夫人的弟弟前来报仇。

古文:民久困沙兵,喜其来,迎之。

现代文:百姓长期被沙兵困扰,对孙可望的到来很高兴,都跑去迎接他。

古文:定洲解楚雄围,迎战于草泥关,大败,遁阿迷。

现代文:沙定洲解除了对楚雄的包围,在草泥关迎战孙可望,被打败后,逃往阿迷。

古文:可望破曲靖及交水,俱屠之。遂由陆凉、宜良入云南城,分遣李定国徇迤东诸府。

现代文:孙可望攻破曲靖和交水,屠杀了那里的人民,于是从陆凉、宜良进入云南城,又派遣李定国去攻略往东方向的诸府。

古文:而可望自率兵西出,畏知御于启明桥,兵败,被执。

现代文:孙可望都自己率兵向西出发,杨畏知在启明桥抵御孙可望,打败后被抓。

**古文:可望闻其名,不杀,语之曰: 吾与尔共讨贼,何如? **

现代文:孙可望听说过杨畏知的名声,不杀他,对他说: 我和你共同讨伐贼人,怎么样?

**古文:畏知要以三事: 不用献忠伪号,不杀百姓,不掳妇女,吾从尔。 **

现代文:杨畏知提出三个条件 :不使用张献忠自封的国号,不杀百姓,不掳掠妇女。

古文:可望皆许之。

现代文:能做到这三点,我听从你的安排。

古文: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

现代文:孙可望都答应了他,于是两人马上折箭发誓。孙可望还写了一封文书给沐天波,说对待他也和对待杨畏知一样的条件,于是沐天波也来归降孙可望。

古文:而李定国之徇临安者,定洲部目李阿楚拒战甚力。

现代文:李定国去攻打临安时,沙定洲的部目李阿楚抵抗甚为卖力。

古文:定国穴地置炮,炮发城陷,遂入。

现代文:李定国便挖地置炮,炮一发城墙便塌陷,于是攻进城内。

古文:驱城中官民于城外白场杀之,凡七万八千余人,斩获不与焉。

现代文:他们把临安城中的官员和百姓都驱赶到城外的白场杀死,共七万八千多人,而在战斗中斩杀的人还不算在内。

古文:当时皆意定国破临安,必袭阿迷,取定洲,乃仅掠临安子女而回,所过无不屠灭。

现代文:当时都以为李定国攻破临安后,一定会去袭击阿迷,捉拿沙定洲,结果他仅仅是掳掠了临安的男子和妇女便回去了,而他所经过的地方无不遭他屠杀灭绝。

古文:迤西以畏知在军,得保全。

现代文:往西是因为有杨畏知在军中,所以百姓得以保全。

古文:始定洲归,屯兵洱革龙,且借安南援自固。

现代文:开始时沙定洲回来,屯兵在洱革龙,并借重安南的支援巩固自己。

古文: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

现代文:碰上孙可望与李定国有矛盾,孙可望声讨了李定国的罪行,打了他一百杖,责成他捉拿沙定洲替自己赎罪。

古文:定国既至,定洲土目杨嘉方迎定洲就其营宴。

现代文:李定国到了后,沙定洲的土目杨嘉正迎接沙定洲到他的军营中吃宴席。

古文:定国侦知之,率兵围营,相拒数日,乃出降。

现代文:李定国侦察到这情况后,马上率兵包围了该军营。双方相持了几天以后,沙定洲出来向李定国投降。

古文:遂械定洲及妻万氏数百人回云南,剥其皮市中。

现代文:李定国便将沙定洲和他的妻子万氏等数百人戴上桎梏押回云南,在闹市中剥了沙定洲的皮。

古文:可望遂据滇,而天波卒走死于缅甸。

现代文:孙可望于是占领了云南,而沐天波最终逃到缅甸,死于当地。

古文:大理,唐叶榆县境也。

现代文:大理,唐朝时在叶榆县境内。

古文:麟德初,置姚州都督府。

现代文:唐朝麟德初年,此地设置姚州都督府。

古文:开元末,蒙诏皮罗阁建都于此,为南诏,治太和城。

现代文:唐朝开元末年,蒙诏的皮罗阁在此建都,称为南诏,治所在太和城。

古文:至阁罗凤,号大蒙国,异牟寻改大礼国。

现代文:到阁罗凤时,号称大蒙国,异牟寻又改为大礼国。

古文:其后,郑买赐、赵善政、杨干贞互篡夺,至五代晋时,段思平得之,更号大理国。

现代文:其后,郑买赐、赵善政、杨干贞互相篡权夺位,到五代的后晋时期,段思平取得该地,改国号为大理国。

古文:元宪宗取云南,至大理,段智兴降附,乃设都元帅,封智兴为摩诃罗嵯,管领八方。

现代文:元朝宪宗皇帝攻取云南,到达大理,段智兴降附元朝廷,元朝便在此设置都元帅,封段智兴为摩诃罗嵯,管理统领八方。

古文: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同智兴安辑其民。

现代文:又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让他与段智兴一起安抚当地百姓。

古文:段氏有大理,传十世至宝。

现代文:段氏占据大理,传了十代后到了段宝手上。

古文:闻太祖开基江南,遣其叔段真由会川奉表归款。

现代文:段宝听说明太祖是从江南开奠基业的,便派他的叔叔段真从会川奉表向明朝廷投诚。

古文: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傅友德克云南,授段明为宣慰使。

现代文: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傅友德攻克云南,授予段明宣慰使的职务。

古文:明遣都使张元亨贻征南将军书曰: 大理乃唐交绥之外国,鄯阐实宋斧画之余邦,难列营屯,徒劳兵甲。

现代文:段明派都使张元亨给征南将军送一封书信,说: 大理是与唐朝相互交好的外国,鄯阐实际上也是宋朝的玉斧画下来不要的国家。

**古文:请依唐、宋故事,宽我蒙、段,奉正朔,佩华篆,比年一小贡,三年一大贡。 **

现代文:这两个地方很难驻扎军队,动用武力也没什么用。请求你依照唐朝、宋朝的事例,允许我们蒙氏、段氏独立成国,则我们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佩戴印章向你们通好,每两年向明朝廷献小贡一次,每三年献大贡一次。

古文:友德怒,辱其使。

现代文:傅友德看后很愤怒,羞辱了段明的使者。

古文:明再贻书曰: 汉武习战,仅置益州。元祖亲征,祗缘鄯阐。

现代文:段明又送书信来说 :汉武帝大动干戈,仅仅设置了一个益州郡,元太祖亲自出征,也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鄯阐。

**古文:乞赐班师。 **

现代文:请求你们还是班师回朝吧。

古文:友德答书曰: 大明龙飞淮甸,混一区宇。

现代文:傅友德回书给段明说 :大明王朝是龙从淮河郊区起飞,统一海内。

古文:陋汉、唐之小智,卑宋、元之浅图。

现代文:我们看不上汉朝、唐朝那些小小的智计,也看不起宋朝、元朝那些浅薄的图谋。

古文:大兵所至,神龙助阵,天地应符。

现代文:我们明朝大军一到,神龙会来且助阵,天地也会与我们呼应。

古文:汝段氏接武蒙氏,运已绝于元代,宽延至今。

现代文:你们段氏承接了蒙氏的领地,运数在元代已经断绝了,只不过是宽待你们而延续至今。

**古文:我师已歼梁王,报汝世仇,不降何待? **

现代文:我们的军队已经歼灭了梁王,替你们报了世代的怨仇,你们此时不向朝廷投降还等什么?

古文:十五年,征南左将军蓝玉、右将军沐英率师攻大理。

现代文:十五年,征南左将军蓝玉、右将军沐英率军队进攻大理。

古文:大理城倚点苍山,西临洱河为固。

现代文:大理城靠着点苍山,西临洱河,地势坚固。

古文:闻王师至,聚众扼下关。

现代文:听说朝廷的军队到了,他们便聚集众人扼守下关。

古文: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也,号极险。

现代文:下关,是南诏的皮罗阁所修筑的龙尾关,号称极险之地。

古文:玉等至品甸,遣定远侯王弼以兵由洱水东趋上关,为掎角势,自率众抵下关,造攻具。

现代文:蓝玉到达品甸后,派定远侯王弼带兵从洱水往东直趋上关,做犄角之势;自己则率领军队抵达下关,制造攻关的工具。

古文:遣都督胡海洋由石门间道夜渡河,绕出点苍山后,攀木援崖而上,立旗帜。

现代文:蓝玉又派都督胡海洋从石门小道冒着夜色渡过河去,绕到点苍山背后,攀援树木从悬崖上去,插立了许多旗帜。

古文:昧爽,军抵下关者望见,皆踊跃讙噪,蛮众惊乱。

现代文:黎明时分,抵达下关的大军望见旗帜,都踊跃欢呼,蛮人看了后很惊乱。

古文: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遂斩关入。

现代文: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深没到马腹,后面的将士都跟着沐英,于是便斩开关索杀了进去。

古文:蛮兵溃,拔其城,酋长段世就擒。

现代文:蛮族军队溃散而逃,于是明军攻拔了大理城,活捉了他们的酋长段世。

古文:世与明皆段宝子也。

现代文:段世和段明都是段宝的儿子。

**古文:至京师,帝传谕曰: 尔父宝曾有降表,朕不忍废。 **

现代文:将段世解送到京城后,皇帝抚慰他说 :你的父亲段宝曾有降表给我们,我不忍心撕毁这个降表。

古文:赐长子名归仁,授永昌卫镇抚;次子名归义,授雁门镇抚。

现代文:于是皇帝便给段世的长子赐名叫归仁,授予他永昌卫镇抚的官职;给段世的次子赐名叫归义,授予他雁门镇抚的官职。

古文:大理悉定,因改大理路为大理府,置卫,设指挥使司。

现代文:大理都平定以后,朝廷就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建立了卫所,设立指挥使司。

古文:十六年,品甸土酋杜惠来朝,命为千夫长。

现代文:十六年,品甸土酋长杜惠前来朝觐,皇帝任命他为千夫长。

古文:命六安侯王志、安庆侯仇成、凤翔侯张龙督兵往云南品甸,缮城池,立屯堡,置邮传,安辑人民。

现代文:又命令六安侯王志、安庆侯仇成、凤翔侯张龙带兵前往云南的品甸,修缮城池,建立屯堡,设置邮传,安抚百姓。

古文:十七年以土官阿这为邓川知州,阿散为太和府正千夫长,李朱为副千夫长,杨奴为云南县丞。

现代文:十七年任命土官阿这为邓川知州,阿散为太和府正千夫长,李朱为副千夫长,杨奴为云南县的县丞。

古文:十九年置云南洱海卫指挥使司,以赖镇为指挥佥事。

现代文:十九年设置云南洱海卫指挥使司,以赖镇为指挥佥事。

古文:洱海,本品甸也。

现代文:洱海,本来属品甸。

古文:兵燹后,人民流亡,室庐无复存者。

现代文:遭受兵灾以后,百姓流亡,房屋都被破坏了。

古文:镇至,复城池,建谯楼,治庐舍市里,修屯堡、堤防、斥堠,又开白盐井,民始安辑。

现代文:赖镇到了以后,修复城池,建立谯楼,建设了房屋、市场和里巷,修筑了屯堡、堤防、斥土侯,又开凿了白盐井,这样百姓才开始安居下来。

古文:二十年诏景川侯曹震及四川都司选精兵二万五千人,给军器农具,即云南品甸屯种,以俟征讨。

现代文:二十年,皇帝下诏给景川侯曹震和四川都司,让他们挑选精兵二万五千人,发给他们军器和农具,让他们到云南品甸前去屯荒耕种,等待征讨的诏令。

古文:永乐以后,云南诸土官州县,率按期入贡,进马及方物,朝廷赐予如制。

现代文:永乐年间以后,云南各土司地区州县的土官,都按期向朝廷进贡,献马匹和土产,朝廷按制度都给予他们赏赐。

古文:嘉靖元年改十二关长官司于一泡江之西,从巡抚何孟春奏也。

现代文:嘉靖元年,朝廷听从巡抚何孟春的上奏,将十二关长官司改到一泡江的西面。临安,就是古代的句田丁国。

古文:临安,古句町国。

现代文:汉朝时在此地设县。

古文:汉置县。唐为羁縻牁州地。

现代文:唐朝时在此设立羁縻性的州。

古文:天宝末,南诏蒙氏于此置通海郡。

现代文:唐朝天宝末年,南诏的蒙氏在此设置通海郡。

古文:元时内附,置阿僰部万户府。

现代文:元朝内附朝廷,朝廷在此设置阿覺部万户府。

古文:至元中改临安路,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

现代文:元朝至元中年,将此地改为临安路,隶属于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

古文: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下云南,遣宣德侯金朝兴分道取临安。

现代文: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攻下云南,便派宣德侯金朝兴分道攻取临安。

古文:元右丞兀卜台、元帅完者都及土官杨政降,改路为府,废宣慰司,置临安卫指挥使司。

现代文:元朝的右丞相兀卜台、元帅完者都以及土官杨政投降朝廷,朝廷将临安路改为临安府,废除了宣慰司,设置临安卫指挥使司。

古文:十七年以土官和宁为阿迷知州,弄甥为宁州知州,陆羡为蒙自知县,普少为纳娄茶甸副长官;俱来朝贡,因给诰敕冠带以命之。

现代文:十七年,任命土官和宁为阿迷州的知州,弄甥为宁州的知州,陆羡为蒙自县的知县,普少为纳娄茶甸的副长官。他们都来京城朝觐献贡,皇帝就下诏给他们封这些职务,并给他们赏赐冠带。

古文:十八年,临安府千户纳速丁等来朝,人赐米十石。

现代文:十八年,临安府的千户纳速丁等人前来朝贡,朝廷给他们每人赏赐米十石。

古文:永乐九年,溪处甸长官司副长官自恩来朝,贡马及金银器,赐赉如例。

现代文:永乐九年,溪处甸长官司副长官自恩前来京城朝觐,向皇上进献贡马和金银器,皇帝按惯例对他给予赏赐。

**古文:自恩因言: 本司岁纳海〈贝巴〉七万九千八百索,非土所产,乞准钞银为便。 **

现代文:自恩就对皇帝说 :本司每年向朝廷缴纳海贝巴七万九千八百索,我们那里不出产海贝巴,请求皇上准许我们将海贝巴折算成银钱上缴朝廷,这样方便。

古文:户部以洪武中定额,难准折输。

现代文:户部认为这是洪武年间所定的数额,恐怕难以准许他们将此折算成银钱输送上来。

**古文:帝曰: 取有于无,适以厉民,况彼远夷,尤当宽恤,其除之。 **

现代文:皇帝说 :当地没有这种物产,却偏要从这个地方求取,这正会疏远百姓的,何况他们又是远方的夷族人,尤其应当宽待体恤他们,将他们的海贝巴税免了吧。

古文:宣德五年,中官云仙还自云南,奏设东山口巡检司,以故土官后普觉为巡检。

现代文:宣德五年,宫中的官员云仙从云南回来,上奏给皇帝,请求设置东山口巡检司,任命已故土官的后代普觉为巡检。

古文:八年,亏容甸长官司奏: 河底自洪武中官置渡船,路通车里、八百。

现代文:八年,亏容甸长官司上奏说: 洪武年间宫中官员在河底设置渡船,这样道路就通向车里、八百等地。

古文:近年军民有逃逸出境诈称使者,迫令乘载,往往被害,又沿河时有劫盗出没。

现代文:近年来有军民逃出境外,谎称自己是使者,强迫渡船乘载他们,结果又往往被害。同时沿河地区又时常有强盗出没。

**古文:乞置巡检司,以故把事袁凯之子瑀为巡检。 **

现代文:请求朝廷在此设置巡检司,任命已故的把事袁凯的儿子袁王禹为巡检。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帝同意了。

古文:嘉靖元年复设宁州流官知州,掌州事,土知州禄氏专职巡捕。

现代文:嘉靖元年,又在宁州设流官做知州,掌管州里事务,土知州禄氏则专门负责巡捕事务。

古文:宁州旧设流官,正德初,土官禄俸阴贿刘瑾罢之。

现代文:宁州原先也设流官,正德初年,土官禄俸暗地里贿赂刘瑾,将流官罢免了。

古文:遂交通弥勒州十八寨强贼为乱,为官军捕诛,其子禄世爵复以罪谕死。

现代文:于是禄俸勾结弥勒州十八寨的强贼作乱,被官军抓获后诛杀,他的儿子禄世爵又因犯罪被处死。

古文:抚按请仍设流官,从之。

现代文:现抚按官请求朝廷在该地仍然设置流官,皇帝同意了。

古文:初,临安阿迷州土官普柱,洪武中为土知州。

现代文:当初,临安阿迷州土官普柱,在洪武中年当土知州。

古文:后设流,录其后觉为东山巡检,既而以他事废。

现代文:后来朝廷在当地设置流官,便录用普柱的后代普觉为东山的巡检,不久又因其他事将东山巡检废了。

古文:正德二年以广西维摩、王弄山与阿迷接壤,盗出没,仍令普觉后纳继前职。

现代文:正德二年,朝廷因为广西的维摩、王弄山与阿迷接壤,有强盗出没,便仍然让普觉的后代普纳继任东山巡检职务。

古文:普维藩者,与宁州禄氏构兵,师歼焉。

现代文:有一个叫普维藩的人,与宁州的禄氏构兵动武,结果他的军队全被歼灭。

古文:维藩子名声,幼育于官,既长,有司俾继父职。

现代文:普维藩有个儿子叫普名声,从小在官府中抚养,长大成人后,有关官府让他继承其父亲的职务。

古文:名声收拾旧部,勇于攻战,从讨奢安有功,仍授土知州,渐骄恣。

现代文:普名声收拾起他父亲的老部下,攻伐战斗中很勇敢,跟从官军讨伐奢安时立有功劳,朝廷便仍授予他土知州的职务,他便渐渐骄横恣意起来。

古文:崇祯五年,御史赵洪范按部,名声不出迎。

现代文:崇祯五年,御史赵洪范出来巡察,普名声不出来迎接。

古文:已,出戈甲旗帜列数里。

现代文:后来又将戈甲和旗帜排列出来长达数里。

古文:洪范大怒,谋之巡抚王伉,请讨,得旨。

现代文:赵洪范大怒,与巡抚王伉策划之后,向朝廷请求讨伐普名声,得到圣旨同意,官军便围困了州城。

古文:官军进围州城,名声恐,使人约降,而阴以重贿求援于元谋土官吾必奎。

现代文:普名声感到恐惧,便一面派人约定日期向官军投降,一面又以重礼贿赂元谋土官吾必奎,向他求援。

古文:时官军已调必奎随征,必奎与名声战,兵始合,佯败走。

现代文:此时官军已经调拨吾必奎随军征讨普名声,于是吾必奎与普名声接战,双方军队刚一接触,吾必奎便佯装失败而逃。

古文:官军望见,遂大溃,布政使周士昌战死。

现代文:官军望见这个阵势,便全部溃散,布政使周士昌为此战死。

古文:朝廷以起衅罪伉,逮治,而名声就抚。

现代文:朝廷以挑起事端罪逮捕了王伉,招抚了普名声。

古文:然骄恣益甚,当事者颇以为患。

现代文:此后普名声骄横恣意比以前更甚,当事者都觉得这是一个祸患。

古文:已而广西知府张继孟道出阿迷,以计毒杀之。

现代文:不久,广西知府张继孟将普名声引出阿迷州,设计毒死了他。

古文:必奎闻名声死,遂反,连陷武定、禄丰、楚雄诸城。

现代文:吾必奎听说普名声死了,便起来造反,连续攻陷了武定、禄丰、楚雄等城。

古文:宁州土官禄永命、石屏州土目龙在田,俱与必奎、名声从征著名,至是,黔国公沐天波檄之统兵,合剿擒必奎。

现代文:宁州土官禄永命、石屏州土目龙在田都是与吾必奎、普名声一样跟随官军出征而著名的,至此,黔国公沐天波斌传书给他们,要他们带兵共同围剿捉拿吾必奎。

古文:名声妻万氏,本江西寄籍女,淫而狡。

现代文:普名声的妻子万氏,是祖籍江西而寄籍于云南人家的女儿,性情淫荡狡猾。

古文:名声死后,改嫁王弄山副长官沙源之子定洲。

现代文:普名声死后,她改嫁给王弄山副长官沙源的儿子沙定洲。

古文:名声有子曰服远,与万氏分寨居,定洲诱杀服远,并其地。

现代文:普名声有个儿子叫普服远,与万氏分寨而居,沙定洲诱杀了普服远,吞并了他的领地。

古文:天波檄定洲取必奎,定洲不欲行,遂反,详前传。

现代文:沐天波传檄文给沙定洲,要他带兵去捉拿吾必奎,沙定洲不想去,于是造反。

古文:临安领州四,县四。

现代文:此事前面已有详细描述。

古文:其长官司有九,曰纳楼茶甸,曰教化三部,曰溪处甸,曰左能寨,曰王弄山,曰亏容甸,曰思陀甸,曰落恐甸,曰安南,其地皆在郡东南。

现代文:临安统领有四个州、四个县,其下有九个长官司,分别称为:纳楼茶甸、教化三部、溪处甸、左能寨、王弄山、亏容甸、思陀甸、落恐甸、安南,这些长官司全都位于郡的东南方。

古文:西平侯征安南,取道于此。

现代文:西平侯征讨安南时,即取道于此。

古文:莲花滩之外即交荒外,而临安无南面之虞者,以诸甸为之备也。

现代文:莲花滩之外就是荒滩。临安南面之所以没有危险,就是因为有上述备甸守卫的缘故。

古文:但地多瘴,流官不欲入,诸长官亦不请代袭,自相冠带,日寻干戈。

现代文:但是该地多瘴气,流官不愿进入该地区,各长官司长官也不请求朝廷批准谁代替或继承长官职务,而是自己相互戴冠佩带,每天都动干戈争杀。

古文:纳楼部内有矿场三,曰中场、鹅黄、摩诃。

现代文:在纳楼部落内有三个矿场,分别称为:中场、鹅黄、摩诃。

古文:封闭已久,亡命多窃取之。

现代文:这些矿场封闭已久,亡命之徒多窃为己有。

古文:其安南长官司,本阿僰蛮所居,旧名褒古,后名舍资。

现代文:那里的安南长官司,本来是阿覺蛮人所居住,旧名叫褒古,后来叫舍资。

古文:元为舍资千户所。

现代文:元朝时设置了舍资千户所。

古文:以地近交址,改安南,属临安路。

现代文:因该地靠近交趾,改名为安南,隶属于临安路。

古文:景东每调兵二千,必自效千余,饷士之费,未尝仰给公家,土司中最称恭顺。其府治东有邦泰山,颇险峻,土官陶姓所世居也。广南,宋时名特磨道。

现代文:正德八年,蒙自的土舍禄祥为争夺其父职务的继承权,杀死了嫡兄禄仁。安南长官司土舍那代以军队帮助禄祥,于是便作乱,守卫当地的大臣讨伐平定了他们。此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命令革去蒙自土官职位,将原长官司改为新安守御千户所,调遣临安卫中所的官军前去戍守。广南,宋朝时名叫特磨道。

古文:土酋侬姓,智高之裔也。

现代文:当地土著酋长姓侬,是侬智高的后裔。

古文:元至元间,立广南西路宣抚司。

现代文:元朝至元年间,设立了广南西路宣抚司。

古文:初领路城等五州,后惟领安宁、富二州。

现代文:该司开初统领有路城等五个州,后来只统领安宁、富州两个州。

古文:洪武十五年归附,改广南府,以土官侬郎金为同知。

现代文:洪武十五年,广南西路宣抚司归附朝廷,朝廷便将其改为广南府,任命土官侬郎金为同知。

古文:十八年,郎金来朝,赐锦绮钞锭。

现代文:十八年,侬郎金前来朝觐皇帝,皇帝赐给他锦绮和钱钞。

古文:二十八年,都指挥同知王俊奉命率云南后卫官军至广南,筑城建卫。

现代文:二十八年,都指挥同知王俊奉命率领云南后卫的官军到达广南,筑城墙建卫所。

古文:郎金父贞佑不自安,结众据山寨拒守。

现代文:侬郎金的父亲侬贞佑自己不安分,聚众占据山寨抗拒官军的戍守。

古文:俊遣人招之,不服,时伏草莽中劫掠,觇官军进退。

现代文:王俊派人招抚他,他不服从,时常埋伏在草莽中抢劫别人,并窥探官军的进退行止。

古文:俊乃遣指挥欧庆等分兵攻各寨,自将取贞佑;又以兵扼间道,绝其救援。

现代文:王俊便派遣指挥欧庆等人分兵攻打各村寨,自己准备去捉拿侬贞佑;同时他又派兵守住小道,以切断有人对侬贞佑的救援。

古文:诸寨悉破,众溃,贞佑穷促就擒,械送京师。

现代文:各寨子都被攻破后,众人溃散,侬贞佑形势穷促被擒。王俊将其戴上桎梏押送到京城。

古文:降郎金为府通判。

现代文:朝廷将侬郎金从同知降为通判。

古文:永乐六年,富州土知州沈弦经入贡,值仁孝皇后丧,弦经奉香币致祭。

现代文:永乐六年,富州的土知州沈纟玄经向朝廷入贡,正碰上仁孝皇后丧亡,沈纟玄经奉香币向仁孝皇后致祭。

古文:宣德元年,土官侬郎举来朝,贡马。

现代文:宣德元年,土官侬郎举来京城朝觐皇帝,进献贡马。

古文:正统六年,广南贼阿罗、阿思等劫掠,命总兵官沐昂等招抚之。

现代文:正统六年,广南贼人阿罗、阿思等行抢劫,朝廷命令总兵官沐昂等招抚他们。

古文:时富州土官沈政与郎举互讦纠众侵地,帝命昂等勘处。

现代文:此时富州土官沈政与侬郎举互相攻讦,各纠集众人侵犯对方领地,皇帝命令沐昂等前去审核处理。

古文:七年,昂奏二人叛逆无实迹,因有隙相妄奏。

现代文:七年,沐昂上奏说,二人叛逆朝廷没有事实根据,但二人有矛盾,相互妄向朝廷上奏攻讦对方才是实情。

古文:兵部请治政等罪,帝以蛮人宥之。

现代文:兵部请求追究沈政等人的罪行,皇帝认为他们是蛮族人而宽恕了他们。

古文:政、举相仇杀已十余年,时方征麓川,惮兵威不敢动。

现代文:沈政与侬郎举之间互相仇杀已有十多年了,此时官军正在征讨麓川,慑于兵威而不敢轻举妄动。

古文:未几,郎举以从征功升同知,死无嗣,四门舍目共推侬文举署事,屡立战功。

现代文:不久,侬郎举因跟官军从征有功,升为同知。他死后没有子嗣,四门的舍目便共同推举侬文举掌管同知事务。侬文举也屡次立有战功。

古文:万历七年,实授同知。

现代文:万历七年,授予侬文举同知职位。

古文:子应祖从征三乡,亲获贼首,诏赏银百两。

现代文:侬文举的儿子侬应祖在跟随官军征讨三乡的过程中,亲自抓获贼人首领,皇帝下诏赏赐给他白银一百两。

古文:播州之役,征其兵三千讨寻甸叛目,皆有功,赐四品服。

现代文:播州之役,朝廷从侬文举处征调军队三千人去征讨寻甸的叛目,父子俩都立有功劳,朝廷赐与他们四品官服。

古文:侬氏自文举藉四门舍目推拥之力得授职,后侬氏袭替必因之。

现代文:侬氏自从侬文举依靠四门舍目的推举和拥戴得以授受官职以来,后来侬氏的后人承袭或替代官职都必须依靠四门舍目。

古文:土官之政出于四门,租税仅取十之一。

现代文:土官的政策出自四门舍目,而租税仅取十分之一。

古文:道险多瘴,知府不至其地,印以临安指挥一人署之。

现代文:此地道路险峻多瘴气,知府又不到该地来,官印全由临安指挥一个人掌管。

古文:指挥出,印封一室,入取,必有瘟疠死亡。

现代文:指挥一出去,官印就封存在一个室内,一进去取印,则必有瘟疫死亡的事情发生。

古文:万历末,知府廖铉者,避瘴临安,以印付同知侬仕英子添寿。

现代文:万历末年,知府廖铉到临安躲避瘴气,将官印交付给同知侬仕英的儿子侬添寿。

古文:添寿死,家奴窃印并经历司印以逃,既而归印于其族叔侬仕祥。

现代文:侬添寿死后,他的家奴将知府印和经历司印窃取后逃走,不久这些印信全归还到侬添寿的族叔侬仁祥的手上。

古文:时仕英亲弟仕獬例得袭,索仕祥印,仕祥不与,遂献地与泗城土官岑接,与连婚构兵,灭仕獬家。

现代文:这时侬仕英的亲弟弟侬仕獬按惯例可以承袭其兄长的官职,于是侬仕獬去侬仕祥处索讨官印。侬仕祥不给,将侬氏家族的领地献给泗城土官岑接,并与岑接联姻构兵消灭了侬仕獬一家。

古文:及仕祥死,子琳以府印送接,而经历司印又为琳弟琼所有。

现代文:等到侬仕祥死后,他的儿子侬琳将知府印送给岑接,而经历司印则被侬琳的弟弟侬琼所占有。

古文:巡抚王懋中调兵往问,琼惧,还印于通判周宪,接亦出府印献于官。

现代文:巡抚王懋中调遣军队前去问罪,侬琼害怕,将经历司印交还给通判周宪,而岑接也将知府印拿出来献给官府。

古文:后与木邦罕正构难不绝云。

现代文:此时军队刚到达广南境界,听到官印已经回归的消息后王懋中便急忙将军队调遣回去。

古文:曲靖,隋恭、协二州地。唐置南宁州,改恭州为曲州,分协州置靖州,至元初,置磨弥部万户,后改为曲靖路宣慰司。

现代文:朝廷大臣讨论后认为应治廖铉擅离职守和守巡失抚之罪,而侬琼、岑接已经表示服罪,就不再追究了。皇帝下诏认为这意见可行。不久,侬绍汤兄弟俩为争夺官位的继承权,各纠集交趾的军队和战象将该地焚烧抢劫一空。曲靖,是隋朝时恭州和协州之地。唐朝设置南宁州,将恭州改为曲州,将协州分开设置靖州。元朝至元初年,设置磨弥部万户,后来改为曲靖路宣慰司。

古文: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下云南,元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帅张麟、行省平章刘辉等来降。

现代文: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攻下云南,元朝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帅张麟、行省平章刘辉等人前来投降。

古文:十五年改曲靖千户所为曲靖军民指挥使司,置曲靖军民府。

现代文:十五年朝廷将曲靖千户所改为曲靖军民指挥使司,设置曲靖军民府。

古文:十六年,沾益州土官安索叔、安磁等贡马及罗罗刀甲、毡衫、虎皮。诏赐磁、冠带、绮罗衣各一袭并文绮、钞锭。

现代文:十六年,沾益州的土官安索叔、安磁等人向朝廷献贡马和罗罗族的刀甲、毡毛衫及虎皮,皇帝下诏给他们赏赐磁器、冠带、绮衣罗衣各一袭以及有花纹的丝绸和钱钞。

古文:罗雄州土酋纳居来朝,赐钞币。

现代文:罗雄州的土著酋长纳居前来朝觐皇帝,皇帝赏赐钱钞给他。

古文:十七年,亦佐县土酋安伯作乱,西平侯沐英发兵讨降之。

现代文:十七年,亦佐县的土著酋长安伯作乱,西平侯沐英发兵讨伐并降服了他们。

古文:二十年,越州土酋阿资与罗雄州营长发束等叛。

现代文:二十年,越州土著酋长阿资与罗雄州营长发束等人叛乱。

古文:阿资者,土官龙海子也。

现代文:阿资,是土官龙诲的儿子。

古文:越州,蛮呼为苦麻部。

现代文:越州,蛮族人称呼为苦麻部。

古文:元末,龙海居之,所属俱罗罗斯种。

现代文:元朝末年,龙诲占据了该地,其属下全是罗罗斯族人。

古文:王师征南时,英驻兵其地之汤池山。

现代文:朝廷官军征讨南方时,沐英将军队驻扎在越州的汤池山。

古文:龙海降,遂遣子入朝,诏以龙海为知州。

现代文:龙诲向沐英投降后,便派遣儿子入京城朝觐皇帝,皇帝下诏任命龙诲为越州的知州。

古文:寻为乱,英擒之,徙辽东,至盖州病死。

现代文:不久龙诲作乱,沐英擒拿了龙诲,将他迁徙到辽东,到盖州时龙诲病死了。

古文:阿资继其职,益桀骜,至是叛。

现代文:阿资继承了龙诲的官职,更加桀骜不驯,至此便反叛朝廷。

古文:帝命英会征南将军傅友德进讨。

现代文:皇帝命令沐英与征南将军傅友德一起会合后进剿讨伐阿资。

古文:道过平夷,以其山险恶,宜驻兵屯守,遂迁其山民往居卑午村,留神策卫千户刘成等将千人置堡其地,后以为平夷千户所。

现代文:他们经过平夷时,发现该地山势险恶,应驻兵屯守,于是便将平夷的山民迁往卑午村居住,留神策卫千户刘成带一千人在卑午村建城堡,后来这里成了平夷千户所。

古文:阿资等率众寇普安,烧府治,大肆剽掠。

现代文:阿资等人率领手下部众进犯普安,焚烧了普安府治,大肆抢劫。

古文:友德率兵击之,斩其营长。

现代文:傅友德率兵拦击他们,斩杀了他们的营长。

古文:二十二年,友德等进攻,土官普旦来降。

现代文:二十二年,傅友德等人进攻阿资,土官普旦前来投降。

古文:阿资退屯普安,倚崖壁为寨。

现代文:阿资退守普安,倚着崖壁构筑寨子。

古文:友德以精兵蹙之,蛮众皆缘壁攀崖,坠死者不可胜数,生擒一千三百余人,获马畜甚众。

现代文:傅友德派精兵逼迫他们,蛮族人都缘壁攀崖而下,结果摔死的人不可胜数。官军生擒了他们一千三百多人,缴获马和牲畜很多。

古文:阿资遁还越州,复追击败之,斩其党五十余人。

现代文:阿资逃跑回到越州,官军又追击到越州将其击败,斩杀了他的同党五十多人。

古文:阿资穷蹙请降。

现代文:阿资形势日益穷蹙,走投无路,请求投降。

**古文:初,阿资之遁也,扬言曰: 国家有万军之勇,我地有万山之险,岂能尽灭我辈。 **

现代文:当初,阿资逃跑时曾扬言: 国家有万军之勇,我那个地方有万山之险,岂能将我辈全部消灭!

古文:英乃请置越州、马龙二卫,扼其险要,复分兵追捕,至是遂降。

现代文:阿资投降后,沐英便请求朝廷设置越州、马龙两个卫所,守住其险要之地,又分兵追捕其他叛贼,至此其他叛贼也全部投降。

古文:英等以陆凉西南要地,请设卫屯守。

现代文:沐英等人认为陆凉是西南地区的要地,请求朝廷在此设置卫所屯守该地。

古文:命洱海卫指挥佥事滕聚于古鲁昌筑城,置陆凉卫指挥使司。

现代文:朝廷命令洱海卫指挥佥事滕聚在古鲁昌筑城墙,设置了陆凉卫指挥使司。

古文:英又言: 曲靖指挥千户哈刺不花,乃故元守御陆凉千户。

现代文:沐英又上奏说: 曲靖的指挥千户哈喇不花,是以前元朝时守卫陆凉的千户。

**古文:今陆凉置卫,宜调于本卫镇守,庶绝后患。 **

现代文:现今陆凉设置卫所,应将他调到本卫所来负责镇守事务,以免除以后的祸患。

古文:诏从之。

现代文:皇帝下诏同意了。

古文:帝以平夷尤当要冲,四面皆诸蛮部落,乃遣开国公常升往辰阳集民间丁壮五千人,统以右军都督佥事王成,即平夷千户所改置卫。

现代文:皇帝认为平夷那个地方地位尤其重要,因为四面都是蛮族人部落,于是派遣开国公常升到辰阳集结民间的壮丁五千人迁到平夷,让右军都督佥事王成去统领他们,把平夷千户所改为平夷卫。

古文:二十三年置越州卫。

现代文:二十三年朝廷在此设置越州卫。

古文:二十四年徙越州卫于陆凉州;以英言云南诸蛮皆降,惟阿资恃险屡叛,宜徙卫军守御。已,阿资复叛。

现代文:二十四年,沐英上奏说现今各蛮族部落都已投降,只有阿资倚仗地势险要屡次叛乱,应将卫所的军队迁到阿资所在地附近去守卫。

古文:命都督佥事何福为平羌将军,率师进讨,屡败贼众。

现代文:朝廷便把越州卫迁到陆凉州。不久,阿资又叛乱。朝廷命令都督佥事何福担任平羌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进剿讨伐,屡次打败贼人。

古文:会连月淫雨水溢,阿资援绝,与其众降。

现代文:正好遇上两个月天连降暴雨,河水涨溢,阿资粮尽援绝,便率众人投降。

古文:福择旷地列栅,以置其众。

现代文:何福选择一块空旷的地方树起栅栏,安置这些投降的蛮人。

古文:西南有木蓉菁,贼常出没处,复调普安卫官军置宁越堡镇之,然阿资终不悛。

现代文:在其西南有一个叫木蓉箐的地方,是贼人时常出没之处。朝廷又将普安卫的官军安排到宁越堡去镇慑他们,但阿资最终仍不悔改。

古文:二十七年,阿资复反。

现代文:二十七年,阿资又造反。

古文:西平侯沐春及福率兵营于越州城北,遣壮士伏于岐路,而以兵挑战。

现代文:西平侯沐春和何福率军驻扎在越州城的北面,派遣强壮士兵埋伏在小路上,再派一些士兵去向阿资挑战。

古文:蛮兵悉众出,伏起,大败之,阿资脱身遁。

现代文:蛮族军队全部出击,官军埋伏四起,大败蛮军,阿资脱身逃走。

古文:初,曲靖土军千户阿保、张琳所守地,与越州接壤,部众多相与贸易。

现代文:原先,曲靖的土军千户阿保、张琳所守卫的地方,与越州接壤,其手下的人与越州人大多都进行过买卖贸易。

古文:春使人结阿保等,觇阿资所在及其经行地,星列守堡,绝其粮道,贼益困。

现代文:沐春派人与阿保等人接上头,让他窥探阿资的藏身之地以及经过的道路,沿途筑修堡垒,断绝阿资的运粮之道。贼人就更加困难。

古文:二十八年,福潜引兵屯赤窝铺,遣百户张忠等捣贼巢,擒阿资,斩之,俘其党,越州乃平。

现代文:二十八年,何福悄悄地带兵驻扎在赤窝铺,派百户张忠等人直捣贼人的巢穴,生擒并斩杀了阿资,俘获他的同党,越州才平定下来。

古文:自是以后,诸土官按期朝贡,西南晏然。

现代文:从此以后,各土官都按期向朝廷献贡,西南地区平安无事。

古文:正统二年,曲靖军民知府晏毅言四事:一,土官承袭,或子孙,或兄弟,或妻继夫,或妾继嫡,皆无豫定次序,致临袭争夺,仇杀连年。

现代文:正统二年,曲靖军民府的知府晏毅上奏朝廷谈了四件事:其一,土官官位的承袭,可由子孙继承,也可由兄弟继承,也可由妻子继承,还可由妾继承,没有一种预定的次序。所以一到官位的继承时,就相互争夺,造成连年仇杀。

古文:乞敕该部移文所司,豫为定序造册,土官有故,如序袭职。

现代文:请求朝廷下诏文给有关官府机构,让他们预先制定一个继承官位者的名册,一旦有土官亡故,便按先后秩序继承。

古文:一,请恤阵亡子孙。

现代文:其二,请求朝廷对阵亡将士的子孙进行抚恤。

古文:一,请云南官俸,悉如四川之例。

现代文:其三,请求朝廷对云南官员的俸禄按四川官员的标准发给。

古文:一,均户口田地。

现代文:其四,将户口、田地进行均衡。

古文:事下所司议行。

现代文:皇帝将这个奏章交有关机构讨论执行。

古文:毅复请设沾益州松韶巡检,从之。

现代文:晏毅又请求设置沾益州的松韶巡检,皇帝同意了。

古文:嘉靖中,罗雄知州者浚杀营长,夺其妻,生子继荣,稍长即持刀逐浚。

现代文:嘉靖中年,罗雄州的知州者鞼杀死手下的营长,夺取了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继荣。继荣年纪稍长便持刀驱逐者鞼。

古文:浚欲置之死,以其母故不忍。

现代文:者鞼想把继荣置死,又因为继荣的母亲而不忍心这么做。

古文:及浚请老,以继荣代袭,继荣遂逐浚。

现代文:等到者鞼年纪老了,让继荣代理他的职务时,继荣便驱赶者鞼。

古文:浚诉之镇巡官,命迎浚归。

现代文:者鞼向镇巡官投诉此事,镇巡官便命令继荣将者鞼接回来。

古文:继荣阳事之,实加禁锢。

现代文:继荣将者鞼接回来后,表面上是服侍他,实际上是将他禁锢起来。

古文:万历九年调罗雄兵征缅。继荣将行,恐留浚为难,遂弑浚。

现代文:万历九年朝廷征调罗雄的军队出征缅甸,继荣将出发时,怕留下者鞼作难,便杀死了者鞼。

古文:时沾益土知州安世鼎死,妻安素仪署州事,亦提兵赴调。

现代文:此时逖益州的土知州安世鼎死了,他的妻子安素仪在掌管州中的事务,也奉调带兵出征。

古文:继荣与之合营,通焉,且倚沾益兵力为助。

现代文:继荣与安素仪的军队合在一起,两人也相互私通,继荣便倚仗逖益州的兵力做援助。

古文:师过越州,留土官资氏家,淫乐不进。

现代文:他们带兵经过越州,留宿在土官资氏家中,整天淫乐不再进兵。

古文:知州越应奎白于兵备,将擒之,继荣走,遂聚众反。

现代文:知州越应奎将此事告诉兵备,兵备将捉拿他们时,继荣逃走便聚众造反。

古文:攻破陆凉鸭子塘、陡陂诸寨,筑石城于赤龙山,据龙潭为险,广六十里。

现代文:他率兵攻破了陆凉州的鸭子塘、陡陂等寨子,在赤龙山修筑石头城,占据了龙潭天险,地域广达六十里。

古文:名己所居曰 龙楼凤阁 ,环以群寨,实诸军士妻女其中。

现代文:他还给自己的居所命名为 龙楼凤阁 ,在四周环建村寨,把各军士兵的妻子儿女都迁到这里来。

古文:十三年,巡抚刘世曾乃檄诸道进兵。

现代文:十三年,巡抚刘世曾传檄文给各道,让他们进兵围剿。

古文:适刘綎破缅解官回,世曾以兵属綎。

现代文:此时正好刘纟廷攻破缅甸后解官回来,刘世曾便把军队交给刘纟廷指挥。

古文:綎遂驰赴普鲊营,直捣赤龙寨,斩贼渠帅,继荣遁去。

现代文:刘纟廷便急忙赶赴普鱼乍营,直捣赤龙寨,斩杀了贼人的渠帅、酋长,继荣逃脱而去。

古文:綎复连破三寨,降其众一万七千人,追奔至阿拜江,斩继荣,贼平。

现代文:刘纟廷又接连攻破三个寨子,降服了一万七千人,追奔到阿拜江,斩杀了继荣,贼人终于被平定。

古文:世曾请筑城,改设流官,乃以何倓为知州,者继仁为巡检。

现代文:刘世曾请求朝廷在此修筑城墙,改设流官统治。朝廷便任命何亻炎为知州,者继仁为巡检。

古文:未几,蛮寇必大反,杀继仁,执倓。

现代文:不久,蛮族人必大造反,杀死了者继仁,捆绑了何亻炎。

古文:参将蔡兆吉等讨定之,乃改罗雄州曰罗平,设千户所曰定雄。

现代文:参将蔡兆吉等将他们讨伐平定。朝廷便将罗雄州改为罗平,设置一个千户所叫定雄。

古文:时沾益安素仪无子,以乌撒土官子安绍庆为嗣。

现代文:此时逖益州的安素仪没有儿子,就让乌撒土官的儿子安绍庆继承了她的官职。

古文:庆死,孙安远袭。

现代文:安绍庆死后,他的孙子安远承袭了官职。

古文:土妇设科作乱,逐安远,纠众焚掠沾益诸堡站,陷平夷卫。

现代文:当地有个名叫设科的妇女作乱,驱逐了安远,纠集众人焚烧抢劫了逖益州的各堡垒和驿站,攻陷平夷卫。

古文:天启三年,官兵擒设科,诛之。

现代文:天启三年,官军生擒了设科,将她杀了。

古文:五年,安边据沾益,从水西叛。

现代文:五年,安边占领逖益州,跟随水西的蛮人反叛。

古文:事详《乌撒传》中。

现代文:此事在《乌撒传》中有详细记载。

古文:初,越州阿资罪诛,永乐间以其子禄宁为土县丞,与亦佐沙氏分土而居。

现代文:初时,越州的阿资因罪被杀,永乐年间让他的儿子禄宁担任土县丞,与亦佐的沙氏分地而居。

古文:其地南北一百二十里,士马精强,征调银至三千八百两。

现代文:他所管辖的地方南北有一百二十里宽,兵马强壮,每年从他那里征调银子达三千八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