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古文: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

现代文: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

古文:洪武中进士及第。

现代文:洪武年间,进士及第。

古文:授修撰,改监察御史。

现代文:被授予修撰,后改任监察御史。

古文:惠帝初即位,视朝晏。昌隆疏谏曰: 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故能庶绩咸熙,天下乂安。

现代文:惠帝刚即位时,出来视朝较晚,昌隆上疏劝谏道: 高皇帝鸡鸣而起,黎明即上朝,太阳没出已经接见百官了,所以能够百务振兴,天下平安。

古文:陛下嗣守大业,宜追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

现代文:陛下继承大业,应该继承祖宗的雄武精神,兢兢业业,忧勤万机。

古文:今乃即于晏安,日上数刻,犹未临朝。

现代文:但现在却已图安逸,太阳已出来数刻,还没有临朝。

古文:群臣宿卫,疲于伺候,旷职废业,上下懈弛。

现代文:群臣宿卫宫中,疲于等候,旷职废业,上下松弛。

**古文: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也。 **

现代文:如果这种现象传到天下四裔,将不是社稷之福。

**古文:帝曰: 昌隆言切直,礼部其宣示天下,使知朕过。 **

现代文:皇上说 :昌隆的话很恳切坦直,礼部将他的话宣示天下,使天下知道我的过错。

古文:未几,以地震上言,谪福宁知县。

现代文:不久,他因有地震又上书,被贬任福宁县知县。

古文:燕兵既逼,昌隆以北来奏章动引周公辅成王为词,劝帝罢兵,许王入朝。设有蹉跌,便举位让之。若沈吟不断,进退失据,将求为丹徒布衣且不可得。

现代文:燕王军队逼近时,昌隆以北方来的章奏动辄便引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为由,劝皇上罢兵,允许燕王入京朝见;如果有了差错,便让出皇位;如果现在沉吟不断,进退唯艰,那以后想求作丹徒布衣也不行了。

古文:成祖入京师,昌隆名在奸臣中。以前奏贷死,命傅世子于北平。

现代文:成祖入京师后,昌隆名在奸臣之中,因前面这篇奏章被免去死罪,命他到北平教授世子。

古文:永乐二年册世子为皇太子,擢昌隆左春坊左中允。

现代文:永乐二年,册封世子为皇太子,升昌隆为左春坊左中允。

古文:随事匡谏,太子甚重之。

现代文:他随事匡正劝谏,太子很敬重他。

古文:解缙之黜,同日改昌隆礼部主事。

现代文:解缙被贬退时,同一天改任昌隆为礼部主事。

古文:尚书吕震方用事,性刻忮。当其独处精思,以手指刮眉尾,则必有密谋深计。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

现代文: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妒嫉,当他独处深思时,如果用手指刮眉毛,则定有密谋深计,他的属官一发现便互相告诫,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候来汇报事情。

古文: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现代文:昌隆上前汇报,吕震怒而不应。过了一会儿昌隆又汇报,吕震更怒了,拂衣而起。

古文: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现代文: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

古文: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

现代文: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

古文:逮下狱。寻遇赦复官。

现代文: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

古文:父忧起复。谒震,震温言接之。

现代文:父亲去世后,他不待守孝期满,即被召回任职,他去拜见吕震,吕震温言接待他。

古文: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其家。

现代文: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

古文:帝凡巡幸,下诏狱者率舆以从,谓之随驾重囚,昌隆与焉。

现代文:皇上每次出京巡幸,被投进诏狱人的都被车载随从,称为随驾重犯,昌隆也在其中。

古文:后数年,谷王谋反事发。

现代文:过了几年,谷王谋反之事发。

古文:致仕归,卒。戴纶,高密人。

现代文:因谷王先前曾奏请昌隆做他的长史,就判他以同谋之罪,诏令公卿一起审问。昌隆不停地申辩,吕震驳斥他。

古文:永乐中,自昌邑训导擢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俱侍皇太孙说书。

现代文:定案之后,把他极刑处死,并将他诛族。后来吕震病重将死,叫喊 尹相 ,说见到昌隆想杀他。戴纶,高密人。永乐年间,由昌邑县训导升为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一同侍奉皇太孙说书。

古文:历中允、谕德。

现代文:历任中允、谕德。

古文:仁宗即位,太孙为太子,迁洗马,仍侍讲读。

现代文:仁宗即位后,太孙成为太子,戴纶升为洗马,仍侍奉太子讲读经史。

古文:始成祖命太孙习武事,太孙亦雅好之,时出骑射。

现代文:当初成祖命太孙练习武事时,太孙也雅好练武,时常出去骑马射箭。

古文:纶与长懋以太孙春秋方富,不宜荒学问而事游畋,时时进谏。

现代文:戴纶与林长懋认为太孙正当年轻,不应该荒废学问而专事游玩打猎,便经常劝谏太孙。

古文:纶又具疏为帝言之。

现代文:戴纶还写了一篇奏疏对皇上谈及此事。

**古文:他日,太孙侍,帝问: 宫臣相得者谁也? **

现代文:过了几天,太孙侍奉皇上,皇上问道: 宫臣中你与谁最合得来?

古文:太孙以纶对。

现代文:太孙说是戴纶。

古文:因出纶奏付之,太孙由此怨纶。

现代文:皇上便拿出戴纶的奏疏交给他,太孙因此而怨恨戴纶。

古文:长懋者,莆田人。以乡荐历青州教授,擢编修。

现代文:林长懋是莆田人,以乡荐历任青州教授,升为编修。

古文:仁宗初,进中允。

现代文:仁宗即位之初,他升为中允。

古文:为人刚严,累进直言,与纶善。

现代文:他为人刚正严厉,多次进献直言,与戴纶关系很好。

古文:宣宗即位,加恩宫僚,擢纶兵部侍郎。

现代文:宣宗即位后,加恩给东宫臣僚,升戴纶为兵部侍郎。

古文:顷之,复以谏猎忤旨,命参赞交阯军务。

现代文:不久,他又因劝谏皇上打猎而忤逆了皇上的心意,被派去参赞交趾军务。

古文:而长懋自南京来,后至,亦出为郁林知州。

现代文:而林长懋从南京来京,因为迟到,也被出任为郁林州知州。

古文:无何,坐怨望,并逮至京,下锦衣卫狱。

现代文:不久,说他们有怨望情绪,把他们都逮到京师,投进锦衣卫监狱。

古文:帝临鞫之,纶抗辩,触帝怒,立箠死,籍其家。

现代文:皇上亲临审问他们,戴纶抗辩,触怒了皇上,立即把他打死,并抄了他的家。

古文:诸父河南知府贤、太仆寺卿希文皆被系。

现代文:他的叔父河南知府戴贤、太仆寺卿戴希文也都被关押起来。

古文:而长懋在狱十年,英宗立,乃得释。复其官,还守郁林,有惠政。

现代文:而林长懋在监狱十年,英宗即位后才被释放出来,恢复原官,回任郁林知州,实行过仁惠之政。

古文:其卒也,州人立庙祀之。

现代文:他死后,州人立庙来祭祀他。

古文:陈祚,字永锡,吴人。

现代文:陈祚,字永锡,吴县人。

古文:永乐中进士。

现代文:永乐年间中进士。

古文:擢河南参议。

现代文:升为河南参议。

古文:十五年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合疏,言建都北京非便,并谪均州太和山佃户。

现代文:十五年,他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联合上疏说建都北京不便,结果他们都被贬到均州太和山做佃户。

古文:躬耕力作,处之晏然。

现代文:陈祚躬耕力作,泰然处之。

古文:仁宗立,诏选用迁谪诸臣,祚在选中。

现代文:仁宗即位后,下诏选用被贬出的诸臣,陈祚也在被选之列。

古文:会帝崩,不果用。

现代文:正值皇上去世,他没能被起用。

古文:宣德二年命宪臣即均州群试之,祚策第一。

现代文:宣德二年,命地方长官到均州考核他们,陈祚考取第一名。

古文:试吏部,复第一。

现代文:吏部考试,他又是第一。

古文:遂擢御史,巡按福建。

现代文:皇上于是升他为御史,巡按福建。

古文:方面大吏多被弹击,禁止和买,闽人德之。

现代文:他在任时方面大官多被弹劾,他还禁止和买,福建人很感激他。

古文:还奏白塔河上通邵伯湖,下注大江,苏、松舟楫,多从往来,浅狭湮塞,请开浚。

现代文:他回来后上奏说白塔河上通邵伯湖,下注入大江,苏州、松江的船只,多由此往来,而河道过于浅狭,并且有淤塞,请求开通疏浚。

古文:从之,转漕果便。

现代文:皇上听从了。转运漕米果然更加方便了。

古文:寻出按江西。

现代文:不久他出京巡按江西。

古文:时天下承平,帝颇事游猎玩好。

现代文:当时天下承平,皇上很喜欢游玩打猎以及玩好之物。

古文:祚驰疏劝勤圣学。

现代文:陈祚传上奏疏劝皇上勤于圣人之学。

古文:其略曰: 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书。

现代文:大略是说 :帝王之学首先要明理,明理在于读书。

古文: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圣贤精微,古今治乱,岂能周知洞晰?

现代文:陛下虽然有圣德,而讲经筵不怎么举行,讲学也达不到应有的程度,圣贤思想的精微、古今的治乱,怎能周知洞悉呢?

古文: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圣贤格言,无不毕载。

现代文:真德秀的《大学衍义》一书,对于圣贤的格言,无不详加记载。

古文:愿于听政之暇,命儒臣讲说,非有大故,无得间断。

现代文:愿陛下在听政之余,命儒臣讲解,没有大的原因,不得间断。

**古文:使知古今若何而治,政事若何而得。必能开广聪明,增光德业。而邪佞之以奇巧荡圣心者自见疏远,天下人民受福无穷矣。 **

现代文:如果知道古今怎么得到治理,政事怎么处理,一定能使陛下开广耳目,增光德业,而企图以奇技淫巧来动摇皇上意志的邪佞之徒自然会日见疏远,天下人民则受福无穷了。

古文:帝见疏大怒曰: 竖儒谓朕未读《大学》耶!

现代文:皇上见到奏疏后大怒说 :这小儒敢说朕没读过《大学》吗?

**古文:薄朕至此,不可不诛。 **

现代文:他这样来鄙薄我,不可不诛。

**古文:学士陈循顿首曰: 俗士处远,不知上无书不读也。 **

现代文:学士陈循叩头说道 :俗士处在远方,不知道圣上无书不读罢了。

古文:帝意稍解。

现代文:皇上怒意稍解。

古文:下祚狱,逮其家人十余口,隔别禁系者五年,其父竟瘐死。

现代文:把陈祚投进监狱,并将他的家人十余口也逮捕了,分别隔离关押了五年,他的父亲竟死于狱中。

古文:其时,刑部主事郭循谏拓西内皇城修离宫,逮入面诘之。

现代文:那时,刑部主事郭循谏阻拓宽西内的皇城来修建离宫,被逮入宫当面责问。

古文:循抗辩不屈,亦下狱。

现代文:郭循抗辩不屈,也被投进监狱。

古文:英宗立,祚与循皆得释复官。

现代文:英宗即位后,陈祚和郭循都得释放复官。

古文:祚再按湖广。

现代文:陈祚再次巡按湖广。

古文:以奏辽王贵烚罪有所隐,与巡抚侍郎吴政逮至京,下狱。

现代文:他因为上奏辽王朱贵有隐罪,与巡抚侍郎吴政被逮到京,投进监狱。

古文:寻赦出。

现代文:不久被赦免出来。

古文:时王振用事,法务严峻,祚上言: 乃者法司论狱,多违定律。

现代文:当时王振专权,执法专务严峻,陈祚上书说 :近来法律部门断案,多违背固有的法律。

古文:如侍郎吴玺误举主事吴軏,宜坐贡举非其人律,乃坐以奏事有规避律斩。

现代文:如侍郎吴玺错误举荐主事吴车兀,应判推荐非人之罪,而现在却依奏事有规避的律条判了斩刑。

古文:及軏自经死,狱官狱卒罪应递减,乃援不应为重罪,概杖之。

现代文:吴车兀自杀后,狱官狱卒之罪应递减,却援引不应为重罪的条文,一概杖打他们。

古文:一事如此,余可推矣。

现代文:一事如此,其他的可以推想了。

**古文:天时不顺,灾沴数见,未必非此。 **

现代文:如今天时不顺,灾异频繁发生,未必不与此有关。

古文:帝是之,以其章示法司。

现代文: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将他的奏章出示给司法官员。

古文:寻改南京,迁福建按察使佥事。

现代文:不久他改调南京,升为福建按察司佥事。

古文:有威惠,神祠不载祀典者悉撤去。

现代文:他任官威严但也仁爱,对不载入祀典的神祠都全部撤除。

古文:久之,以疾归,卒。

现代文:后来,他因病归家。

古文:既复职,进郎中,以尚书魏源荐,擢广东参政,有剿寇功。

现代文:去世。陈祚生性威严,即使对子弟也很少跟他们言笑,唯独敬重乡人邢量。邢量是博学之士,以占卜隐居,几间破屋,有时几天不生火。

古文:景泰初卒。刘球,字廷振,安福人。

现代文:陈祚经常挟着书去向他请教,往往到晚上才回来。刘球,字廷振,安福人。

古文:永乐十九年进士。家居读书十年,从学者甚众。

现代文:永乐十九年,中进士,随后在家读书十年,听他讲学的人很多。

古文:授礼部主事。

现代文:后被授予礼部主事。

古文:胡濙荐侍经筵,与修《宣宗实录》,改翰林侍讲。

现代文:胡氵荧推荐他侍奉讲经筵,参与编修《宣宗实录》,改任翰林侍讲。

古文:从弟玭知莆田,遗一夏布。

现代文:他的堂弟刘王比任莆田县知县,送给他一匹夏布。

古文:球封还,贻书戒之。

现代文:刘球封还给他,并写了一封信告诫他。

古文:正统六年,帝以王振言,大举征麓川。

现代文:正统六年,皇上因王振的建议,大举征讨麓川。

古文:球上疏曰:

现代文:刘球上疏说:

古文:帝王之驭四裔,必宥其小而防其大。所以适缓急之宜,为天下久安计也。

现代文: 帝王统治四方,必定宽宥小敌而防备大敌,以此制定缓急之策,以期达到天下义安。

古文:周伐崇不克,退修德教以待其降。至于玁狁,则命南仲城朔方以备之。

现代文:周代伐崇不克,便退而施行德教,等待他来投降;至于犭严狁,则命南仲修朔方城来防备他们。

古文:汉征南越不利,即罢兵赐书通好。至于匈奴,虽已和亲,犹募民徙居塞下,入粟实边,复命魏尚守云中拒之。

现代文:汉朝征伐南越不利,便罢兵赐书信与他们通好;至于匈奴,虽然已经和亲,仍招募百姓迁居塞下,输运粮食充实边防,又命魏尚驻守云中以抗拒他们。

古文:今麓川残寇思任发素本羁属,以边将失驭,致勤大兵。

现代文: 现在麓川的残寇思任发一向本是我国的羁縻属民,因为边将统驭失误,致使他反叛,惊动大兵。

古文:虽渠魁未歼,亦多戮群丑,为诛为舍,无系轻重。

现代文:虽然巨魁还没有消灭,但也杀戮了群丑不少,是诛杀还是放过他,已经无关轻重。

古文:玺书原其罪衅,使得自新,甚盛德也。

现代文:皇上在玺书中原谅了他的罪恶,使他得以自新,这本是盛德之举。

古文:边将不达圣意,复议大举。欲屯十二万众于云南,以趣其降,不降则攻之。

现代文:边将不了解皇上圣意,又计划大举兴兵,想在云南屯驻十二万部队,以促使他投降,不投降便攻打他。

古文:不虑王师不可轻出,蛮性不可骤驯,地险不可用众,客兵不可久淹。

现代文:他们没有考虑到王师不可轻易出动,蛮夷的品性不可骤然驯服,地形太险不可以动众,客地之兵不可长久滞留该地。

古文:况南方水旱相仍,军民交困,若复动众,纷扰为忧。

现代文:况且南方水灾旱灾不断,军民交困,如果又要动众,因此而造成的纷扰很值得担扰。

古文:臣窃谓宜缓天诛,如周、汉之于崇、越也。

现代文:臣私下以为应延缓天诛之举,就像周、汉之对付崇、南越那样。

古文:至于瓦剌,终为边患。

现代文: 至于瓦剌,终究要成为边防的祸患。

古文:及其未即骚动,正宜以时防御。

现代文:在他还没有骚动的时候,正宜抓紧时机防御。

古文:乃欲移甘肃守将以事南征,卒然有警,何以为御?

现代文:而现在却想调甘肃守将去南征,如果突然有警,怎么抵御?

古文:臣窃以为宜慎防遏,如周、汉之于玁狁、匈奴也。

现代文:臣私下以为应慎重防范,就像周、汉之对付犭严狁、匈奴那样。

古文:伏望陛下罢大举之议。推选智谋将帅,辅以才识大臣,量调官军,分屯金齿诸要害。结木邦诸蛮以为援,乘间进攻,因便抚谕,寇自可服。

现代文: 臣衷心希望陛下停罢大举用兵的建议,推荐有智谋的将帅,以有才识的大臣辅佐,酌情调遣官军,分屯金齿等要害地区,联结木帮各蛮人作为援兵,乘隙进攻,顺便进行招抚,这样贼寇自会屈服。

古文:至于西北障塞,当敕边臣巡视。浚筑沟垣,增缮城堡,勤训练,严守望,以防不虞,有备无患之道也。

现代文:至于西北边塞,应当敕令边臣巡视,疏浚沟渠,构筑城墙,增修城堡,勤于训练,严于守备和望,以防不测,这才是有备无患之道。

古文:章下兵部。

现代文:奏章下到兵部。

古文:谓南征已有成命,不用球言。

现代文:他们说南征已有成命,没有采纳刘球的建议。

古文:八年五月雷震奉天殿。

现代文:八年五月,雷击奉天殿。

古文:球应诏上言所宜先者十事。

现代文:刘球响应诏令,上书提出应当首先实行的十项建议。

古文:其略曰:

现代文:大略是说:

古文:古圣王不作无益,故心正而天不违之。

现代文: 古代圣王不做无益之举,所以心正而上天不反对他。

古文:臣愿皇上勤御经筵,数进儒臣,讲求至道。务使学问功至,理欲判然,则圣心正而天心自顺。

现代文:臣愿皇上勤于御临讲经筵,引进一些儒臣,来讲解追求至上之道,务必使学问功夫到家,理性和欲望判然可分,这样则圣心正而天心自顺。

古文:夫政由已出,则权不下移。

现代文:政令出自皇上自己,则权力就不会下移。

古文:太祖、太宗日视三朝,时召大臣于便殿裁决庶政,权归总于上。

现代文:太祖、太宗每天临朝三次,经常把大臣召到便殿处理百政,权力归总于上。

古文:皇上临御九年,事体日熟。愿守二圣成规,复亲决故事,使权归于一。

现代文:皇上已登基九年,对于事体已经逐渐熟悉,愿陛下遵守二圣的成规,恢复他们亲自裁决政事的做法,使权力归一。

古文:古之择大臣者,必询诸左右、大夫、国人。

现代文: 古代选择大臣,必定先询问身边的人,以及大夫、国人。

古文:今用大臣未尝皆出公论。

现代文:大臣犯有过失,虽犯到大辟之罪也不用刑具处决,只将他赐死。

古文:及有小失,辄桎梏箠楚之;然未几时,又复其职。甚非所以待大臣也。

现代文:现在选用大臣不曾都出于公论,到他们有了小的过失,便加以桎梏,拷打他们。但过了不久,又给他们复职,这很不是待大臣之礼。

古文:自今择任大臣,宜允惬众论。

现代文:从今以后选择任用大臣,应使公论感到满意。

古文:小犯则置之。

现代文:大臣有小过,则放过不问。

古文:果不可容,下法司定罪,使自为计。

现代文:果真是不可原谅,也要交给法律部门定罪,让他们自作打算。

古文:勿辄系,庶不乖共天职之意。

现代文:不要动辄就抓起来,以便不违背他们供奉天职之意。

古文:今之太常,即古之秩宗,必得清慎习礼之臣,然后可交神明。

现代文: 现在的太常,也就是古代的秩宗,一定要选得清明谨慎、熟习礼法的大臣,然后才可与神明沟通。

古文:今卿贰皆缺,宜选择儒臣,使领其职。

现代文:如今太常寺正卿佐官都出缺,应选择儒臣,使他们掌管这一职务。

古文:古者省方巡狩,所以察吏得失,问民疾苦。

现代文: 古代出巡考察行狩,目的是为了考察官吏得失,询问民间疾苦。

古文:两汉、唐、宋盛时,数遣使巡行郡县,洪、永间亦尝行之。

现代文:两汉、唐、宋鼎盛时期,都多次派遣使者巡行郡县,洪武、永乐年间,也曾实行过。

古文:今久不举,故吏多贪虐,民不聊生,而军卫尤甚。

现代文:现在已久不这么做了,所以官吏多贪污残暴,民不聊生,而军卫之中尤甚。

古文:宜择公明廉干之臣,分行天下。

现代文:应选择公正廉明能干之臣,派他们分别巡行天下。

古文:古人君不亲刑狱,必付理官,盖恐徇喜怒而有所轻重也。

现代文: 古代君主不亲自审理刑狱,一定要交付理刑官,是因为担心会凭自己的喜怒而在定刑时有所轻重。

古文:迩法司所上狱,多奉敕增减轻重,法司不能执奏。及讯他囚,又观望以为轻重,民用多冤。宜使各举其职。

现代文:近来法律部门所呈上的案件,多是奉了敕令增减轻重。法律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上奏,到审讯别的囚犯时,又观望圣旨以为轻重,因此百姓多受冤枉,应该让他们各司其职。

古文:至运砖输米诸例,均非古法,尤宜罢之。

现代文:至于运转输米等作法,都不是古法,尤其应该废除。

古文:《春秋》营筑悉书,戒劳民也。

现代文: 《春秋》对于营造建筑工程,都加以记载,是告诫后人不要烦劳百姓。

古文:京师兴作五六年矣,曰 不烦民而役军 ,军独非国家赤子乎?

现代文:京师修建已五六年了,说是不烦劳百姓,但却役使士兵,难道军人不是国家赤子吗?

古文:况营作多完,宜罢工以苏其力。

现代文:况且工程多已完工,应该停工以解除人民的压力。

古文:各处水旱,有司既不振救,请减租税,或亦徒事虚文。

现代文: 各地水旱灾害发生,有关官员既不赈济救灾,又不请减免租税,有的还是徒事虚文而已。

古文:宜令户部以时振济,量加减免,使不致失业。

现代文:应令户部定期赈济,量加减免租税,使百姓不至于失业。

古文:麓川连年用兵,死者十七八,军赀爵赏不可胜计。

现代文: 麓川连年用兵,死亡十分之七八,军费开支和封赏的爵位不可胜计。

古文:今又遣蒋贵远征缅甸,责献思任发。

现代文:现在又派蒋贵远征缅甸,责成他们献出思任发。

古文:果擒以归,不过枭诸通衢而已。

现代文:即使真的擒拿回来,不过是悬首于通衢示众而已。

古文:缅将挟以为功,必求与木邦共分其地。

现代文:而缅甸将因此要挟功劳,一定请求与木邦共同瓜分其地。

古文:不与则致怒,与之则两蛮坐大,是减一麓川生二麓川也。

现代文:如果不给则会惹他们动怒,给他们则两蛮坐大,这是减一麓川而生出两个麓川。

古文:设有蹉跎,兵事无已。

现代文:假如一有失误,则兵事不已。

古文:臣见皇上每录重囚,多宥令从军,仁心若此。

现代文:臣见皇上每次审理重犯,多宽宥他们,令他们从军,仁心如此!

古文:今欲生得一失地之窜寇,而驱数万无罪之众以就死地,岂不有乖于好生之仁哉?

现代文:现在却因为想生擒一个失地的逃窜之寇,而驱使数万无罪之众奔赴死地,这岂不是有悖皇上好生之仁!

古文:况思机发已尝遣人来贡,非无悔过乞免之意。

现代文:况且思机发已曾派人来朝贡,并非没有悔过乞免之意。

古文:若敕缅斩任发首来献,仍敕思机发尽削四境之地,分于各寨新附之蛮,则一方可宁矣。

现代文:如果敕令缅甸斩思任发的头来献,仍敕令思机发全部割出四境之地,分给各寨新归附的蛮人,则一方可得安宁了。

古文:迤北贡使日增,包藏祸心,诚为难测。

现代文: 迤北朝贡使者越来越多,包藏祸心,诚然难以估测。

古文:宜分遣给事、御史阅视京边官军,及时训练,勿使借工各厂,服役私家。

现代文:应分派给事中、御史巡视京师边防各军,及时训练,不要让他们向各厂借用工役之人,服役于私家。

古文:公武举之选以求良将,定召募之法以来武勇。广屯田,公盐法,以厚储蓄。庶武备无缺,而外患有防。

现代文:公开实行武选以求良将,制定招募之法以招来武勇之人;广办屯田,公行盐法,以充实储蓄,使武备不缺,而对于外患也有防范。

古文:疏入,下廷议。

现代文:奏疏呈入后,皇上交廷臣讨论。

古文:言球所奏,惟择太常官宜从,令吏部推举。

现代文:廷臣说刘球的奏请,只有选择太常官这一条应该听从。皇上令吏部推举人选。

古文:修撰董璘遂乞改官太常,奉享祀事。

现代文:修撰董瞞于是请改任太常官,奉行祭祀事务。

古文:初,球言麓川事,振固已衔之。

现代文:当初,刘球说麓川之事时,王振已经恨他。

古文:钦天监正彭德清者,球乡人也,素为振腹心。

现代文:钦天监正彭德清与刘球是同乡,一向做王振的心腹。

古文:凡天文有变,皆匿不奏,倚振势为奸,公卿多趋谒。球绝不与通。

现代文:凡天文有变,他都隐匿不报,倚仗王振的权势为奸。公卿多去拜谒他,刘球却绝不与他往来。

**古文: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 此指公耳。 **

现代文:彭德清恨他,便摘引奏疏中揽权的那段话,对王振说: 这是指您。

古文:振益大怒。

现代文:王振更加愤怒。

古文:会璘疏上,振遂指球同谋,并逮下诏狱,属指挥马顺杀球。

现代文:正好董瞞的奏疏呈上了,王振便说刘球与他同谋,将他们都逮入诏狱,吩咐指挥马顺杀刘球。

古文:顺深夜携一小校持刀至球所。

现代文:马顺深夜带着一名小校持刀到关押刘球的地方。

古文:球方卧,起立,大呼太祖、太宗。

现代文:刘球正睡着,马上起身站起,大喊太祖、太宗。

古文:颈断,体犹植。

现代文:他头被砍断了,身体还站着。

古文:遂支解之,瘗狱户下。

现代文:马顺遂将他肢解,埋在监狱门口之下。

古文:璘从旁窃血裙遗球家。

现代文:董瞞从旁边偷出血裙送给刘球家人。

古文:后其子钺求得一臂,裹裙以殓。

现代文:后来他的儿子刘钺找到一条手臂,用血裙裹起来装殓了。

**古文:顺有子病久,忽起捽顺发,拳且蹴之曰: 老贼,令尔他日祸逾我!我,刘球也。 **

现代文:马顺有个儿子病了很久了,突然起来抓住马顺的头发,拳脚相加说道: 老贼,我要让你将来死得比我还惨!我,是刘球。

古文:顺惊悸。

现代文:马顺非常吃惊。

古文:俄而子死,小校亦死。

现代文:不久他的儿子死了,那名小校也死了。

古文:璘,字德文,高邮人。有孝行。

现代文:董瞞,字德文,高邮人,有孝行。

古文:狱解,遂归,不复出。

现代文:出狱之后,他便回家了,从此不再出来做官。

古文:球死数年,瓦剌果入寇。

现代文:刘球死后几年,瓦剌果然入侵。

古文:谦以书示王文。

现代文: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古文:文曰: 书生不知忌讳,要为有胆,当进一官处之。 **

现代文:朝廷官员立即击打马顺,将他打死了。而彭德清从土木堡逃回来后,被投进监狱,判了斩刑,不久他死于狱中。

古文:乃以集知安州。

现代文:诏令将他戮尸。

古文:玘,闽人;集,常熟人也。章纶,字大经,乐清人。

现代文:景帝怜惜刘球的忠诚,赠给他翰林学士,谥忠愍,在他的家乡立祠祭祀他。章纶,字大经,乐清人。

古文:正统四年进士。

现代文:正统四年,中进士。

古文:授南京礼部主事。

现代文:被授予南京礼部主事。

古文:景泰初,召为仪制郎中。

现代文:景泰初年,他被召回任仪制郎中。

古文:纶见国家多故,每慷慨论事。

现代文: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常慷慨上书论事。

古文:尝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

现代文: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

古文:也先既议和,请力图修攘以待其变。

现代文:也先议和后,章纶请求全力修整武备,以待将来之变。

古文: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

现代文:宦官兴安请皇上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后,皇上将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

古文:纶具疏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杨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谏,帝即罢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现代文:河东盐运判官济南人杨浩受到任命后还没上任,也上疏劝谏。皇上便撤消临幸的计划,杨浩后来累任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古文:纶又因灾异请求致变之由,语颇切至。

现代文:章纶又因发生灾异,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用语非常恳切。

古文: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复储。

现代文: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求恢复储君。

古文:越二日,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

现代文:过了两天,章纶也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

古文:其大者谓: 内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宫不可盛声色。

现代文:主要是说 :宦官不可干预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宫不可盛行声色。

**古文:凡阴盛之属,请悉禁罢。 **

现代文:凡阴盛之类的事,请都禁止。

古文:又言: 孝弟者,百行之本。

现代文:他又说: 孝悌是百行之本。

古文:愿退朝后朝谒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之仪。

现代文:愿陛下退朝之后朝见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食之仪。

古文:上皇君临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也。陛下与上皇,虽殊形体,实同一人。

现代文:上皇君临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陛下曾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陛下与上皇,形虽异体,实同一人。

**古文:伏读奉迎还宫之诏曰: 礼惟加而无替,义以卑而奉尊。 **

现代文:臣伏读奉迎上皇回宫的诏书说 :礼惟有加尊而不能降低,义则以卑来奉尊。

古文:望陛下允蹈斯言。或朔望,或节旦,率群臣朝见延和门,以展友于之情,实天下之至愿也。

现代文:望陛下履行这一诺言,或者在初一、十五,或者在节日元旦,率领群臣在延和门朝见上皇,以示兄弟之情,这实是天下的至愿。

古文:更请复汪后于中宫,正天下之母仪;还沂王之储位,定天下之大本。

现代文:还要请恢复汪后中宫的地位,以正天下之母仪;恢复沂王储君的地位,以定天下之大本。

**古文:如此则和气充溢,灾沴自弭。 **

现代文:这样则和气充盈,灾异自消。

古文:疏入,帝大怒。

现代文:奏疏呈入后,皇上大怒。

古文:时日已暝,宫门闭。乃传旨自门隙中出,立执纶及钟同下诏狱。

现代文: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宫门已经关闭,皇上于是命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立即将章纶和钟同逮入诏狱。

古文:榜掠惨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宫状。

现代文: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的情况。

古文:濒死,无一语。

现代文:他们濒临死亡,但终无一语。

古文:会大风扬沙,昼晦,狱得稍缓,令锢之。

现代文:正好刮起大风,飞扬的尘沙使白昼变暗,案情稍得缓解。皇上令禁锢他们。

古文:明年杖廖庄阙下。因封杖就狱中杖纶、同各百。

现代文:第二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钟同各一百下。

古文:同竟死,纶长系如故。

现代文:钟同竟被打死,章纶仍长期关押。

古文:英宗复位,郭登言纶与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皆直言忤时,宜加旌擢。

现代文:英宗复位后,郭登说章纶和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人都因直言而忤逆了时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

古文:帝乃立释纶。

现代文:皇上于是立即释放章纶。

古文:命内侍检前疏,不得。

现代文:皇上命内侍宦官寻找章纶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

古文:内侍从旁诵数语,帝嗟叹再三,擢礼部右侍郎。

现代文:内侍从旁背诵了几句,皇上叹息再三,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郎。

古文:纶既以大节为帝所重,而性亢直,不能谐俗。

现代文: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皇上所重,但性格仍很刚直,不能随俗。

古文:石亨贵幸招公卿饮,纶辞不往,又数与尚书杨善论事不合。亨、善共短纶。

现代文:石亨贵幸之后,召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论事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

古文: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

现代文: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

古文:宪宗即位,有司以遗诏请大婚。

现代文:宪宗即位后,有关官员根据遗诏请求皇上举行大婚。

古文:纶言: 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

现代文:章纶说 :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

**古文: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

现代文:陛下登基之初,应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再举行。

古文:议虽不从,天下咸重其言。

现代文:他的建议虽然不被采纳,但天下都很敬重他的话。

古文:成化元年,两淮饥,奏救荒四事。

现代文:成化元年,两淮闹饥荒,他上奏救荒四条建议,都被批准了。

古文:皆报可。四年秋,子玄应以冒籍举京闱。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因劾纶,命侍郎叶盛勘之。

现代文:四年秋,他的儿子玄应冒名考中会试。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人因此弹劾章纶,皇上命侍郎叶盛调查。

古文:明年,纶及佥都御史高明考察庶官,两人议不协。

现代文:第二年,章纶与佥都御史高明考察百官,两人意见不合。

古文:疏既上,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明俱罢。

现代文:奏疏呈上后,章纶又独自上奏说给事中王让不参加考察,并且说高明刚愎自用,自己的意见多不见赞同,请求将他与高明一同罢免。

古文:章并下盛等。

现代文:他的奏章都下到叶盛等人手中。

古文:于是让及下考诸臣连章劾纶。

现代文:于是王让以及参加考察的诸臣连着上书弹劾章纶。

古文:纶亦屡疏求罢。

现代文:章纶也多次上疏请求罢免。

古文:帝不听。

现代文:皇上不听。

古文:既而盛等勘上玄应实冒籍。

现代文:后来叶盛等人查出玄应确实是冒名。

古文:帝宥纶,而所奏他事,亦悉不问。

现代文:皇上宽宥了章纶,而他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问。

古文:未几,复转礼部。

现代文:不久,他又转调礼部。

古文:温州知府范奎被论调官。纶言: 温州臣乡郡,奎大得民心。

现代文:温州知府范奎被弹劾调官,章纶说: 温州是臣的故乡,范奎大得民心。

古文:解官之日,士民三万人哭泣攀辕,留十八日乃得去。

现代文:他解官之日,士民三万人哭泣攀着车辕,留了十八天才得离去。

**古文:请还之以慰民望。 **

现代文:请求让他回任,以安慰民望。

古文:章下所司,竟报寝。

现代文:奏章下到有关部门,竟被反对。

古文:纶性戆,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

现代文:章纶性戆直,好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

古文:偕同官论陈钺罪,忤旨停俸。

现代文:他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以年老请求离去。

古文:孝宗嗣位,上治本五事。

现代文:后来他去世。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张氏呈上他的奏稿,并请加恩。

古文:仕终广东布政使。廖庄,字安止,吉水人。

现代文:皇上嘉奖叹息,赠他为南京礼部尚书,谥恭毅,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鸿胪寺典簿。廖庄,字安止,吉水人。

古文:宣德五年进士。

现代文:宣德五年,中进士。

古文: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

现代文:八年,改任庶吉士,与知事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

古文: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

现代文:英宗即位之初,他被授予刑科给事中。

古文: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蠲边军侵没粮饷,不允。

现代文: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中所说免除边防军吞没的粮饷,皇上不准。

古文:按察使龚鐩亦请如诏书宥盗犯之未获者,法司亦寝不行。

现代文:按察使龚钅遂也请如诏书中所说宽宥还没有被抓获的盗窃犯,司法部门也压下不执行。

古文:庄以诏书当信,上章争之。

现代文:廖庄认为诏书当言而有信,上书力争。

古文: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

现代文:五年,诏令京官出京治理救荒之政,兼追回逃亡的百姓。

古文: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

现代文:廖庄担心使者催促百姓,从而使百姓受困,便请宽免受灾的州县,以待秋成,皇上听从了。

古文:振荒陕西,全活甚众。

现代文:他在陕西救荒,救活了很多人。

古文: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现代文:回来后他上奏宽免抚恤九项建议,多得讨论实行。

古文:杨士奇家人犯法,偕同官论列。

现代文:杨士奇家人犯法,他与同官弹劾。

**古文:或曰: 独不为杨公地乎? **

现代文:有人说 :难道不要为杨公留个退路吗?

**古文:曰: 正所以为杨公也。 **

现代文:廖庄说: 这正是为了杨公。

古文:八年命与御史张骥同署大理寺事。

现代文:八年,命他与御史张骥共同代理大理寺事务。

古文:逾月,授左寺丞。

现代文:过了一个月,他被授予左寺丞。

古文:十一年迁南京大理少卿。

现代文:十一年,他升为南京大理寺少卿。

古文:逾二年,奸人陈玞者,与所亲贾福争袭指挥职。

现代文:过了两年,奸人陈王夫与亲戚贾福争袭指挥一职。

古文:南京刑部侍郎齐韶纳玞贿,欲夺福官与之,为庄所驳。

现代文:南京刑部侍郎齐韶接受陈王夫的贿赂,想夺贾福的官给他,被廖庄驳斥。

古文:韶捶福至死,被逮。玞亦诬庄,俱征下诏狱。

现代文:齐韶将贾福捶打至死,被逮捕,陈王夫也诬陷廖庄,两人都被投进诏狱。

古文:会韶他罪并发,弃市,庄乃得释。

现代文:正好齐韶别的罪行也败露了,便将他押到市场斩首,暴尸街头,廖庄才得到释放。

古文:景泰五年七月上疏曰: 臣曩在朝,见上皇遣使册封陛下,每遇庆节,必令群臣朝谒东庑,恩礼隆洽,群臣皆感叹,谓上皇兄弟友爱如此。

现代文:景泰五年七月,廖庄上疏说: 臣从前在朝廷的时候,见上皇派使者册封陛下,每遇庆典节日,一定令群臣在东庑朝谒陛下,上皇对您的恩礼非常隆重,群臣也都感叹,说上皇对兄弟竟是这么友爱。

古文:今陛下奉天下以事上皇,愿时时朝见南宫,或讲明家法,或商略治道,岁时令节,俾群臣朝见,以慰上皇之心,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亦安矣。

现代文:现在陛下奏天下以侍奉上皇,愿陛下时常到南宫朝见上皇,或者讨论家法,或者商量治国之道,逢年过节,让群臣去朝见他,以安慰上皇之心。这样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也安。

古文:太子者,天下之本。

现代文:太子,是天下的根本。

古文:上皇之子,陛下之犹子也。

现代文:上皇之子,也就是陛下之子。

古文:宜令亲儒臣,习书策,以待皇嗣之生,使天下臣民晓然知陛下有公天下之心,岂不美欤?

现代文:应令太子亲近儒臣,学习书策,以待皇上后嗣的诞生,使天下臣民都知道陛下有公天下之心,岂不美哉?

古文:盖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

现代文:天下者,是太祖、太宗的天下。

古文:仁宗、宣宗继体守成者,此天下也。

现代文:仁宗、宣宗继承大统守成的,是这个天下。

古文:上皇北征,亦为此天下也。

现代文:上皇北征,也是为了这个天下。

**古文:今陛下抚而有之,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 **

现代文:现在陛下拥有这个天下,应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想想怎样去收取天下人心,消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

古文:疏入,不报。

现代文:奏疏呈入后,不见回报。

古文:明年,庄以母丧,赴京关给勘合,诣东角门朝见。

现代文:第二年,廖庄因母亲去世,赴京交回勘合,到东角门朝见皇上。

古文:帝忆庄前疏,命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

现代文:皇上想起廖庄前头的奏疏,命将他廷杖八十下,贬为定羌驿丞。

古文:天顺初,召还。

现代文:天顺初年,他被召回。

古文:时母丧未终,复遭父丧,特予祭葬,命起复,仍官南京。

现代文:当时母亲丧期还没结束,又遭父丧,皇上特给予祭葬,命令他起复,仍在南京供职。

古文:天顺五年就擢礼部右侍郎,改刑部。

现代文:天顺五年,就在南京升为礼部右侍郎,又改调到刑部。

古文:成化初,召为刑部左侍郎。

现代文:成化初年,他被召回任刑部左侍郎。

古文:逾年卒。赠尚书,谥恭敏。

现代文:过了一年他去世,赠尚书,谥恭敏。

古文:庄性刚,喜面折人过,而实坦怀无芥蒂。

现代文:廖庄个性刚直,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但他实是胸怀坦荡,毫无芥蒂。

古文:不屑细谨,好存谢宾客为欢狎。

现代文:他不屑于谨小慎微,喜欢留下宾客欢饮。

古文: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

现代文:任司法官后,有人劝他稍稍辞谢一些交往,以免嫌疑。

**古文:庄笑曰: 昔人有言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吾无愧吾心而已。 **

现代文:廖庄笑道: 前人有句话说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我无愧于我心而已。

古文:卒之日,无以为敛,众裒钱助其丧。

现代文:他去世后,竟没有东西装殓,众人出钱财帮助办理了他的丧事。

古文:初,景帝时,英宗在南宫,左右为离间。

现代文:当初,景帝时期,英宗在南宫,左右的人进行离间。

古文:及怀宪太子薨,群小恐沂王复立,谗构愈甚。

现代文:怀宪太子死后,群小人恐怕沂王复立为太子,谗言陷害更加严重。

古文:故钟同、章纶与庄相继力言,皆得罪。然帝颇感悟。

现代文:所以钟同、章纶与廖庄相继极力陈言,都得了罪,但皇上颇有感悟。

古文:六年七月辛巳,刑科给事中徐正请间言事。

现代文:六年七月辛巳,刑科给事中徐正请秘密言事。

古文:亟召入,乃言: 上皇临御岁久,沂王尝位储副,天下臣民仰戴。

现代文:皇上急忙把他召入,徐正于是说 :上皇在位岁久,沂王曾经是太子,为天下臣民敬仰。

古文:宜迁置所封之地,以绝人望。

现代文:应该迁沂王到他所封之地,以绝人民之望。

**古文:别选亲王子育之宫中。 **

现代文:另选亲王的儿子养在宫中。

古文:帝惊愕,大怒,立叱出之。

现代文:皇上惊愕,大怒,立即叱他出去,想把他定罪。

古文:欲正其罪,虑骇众,乃命谪远任,而帝怒未解。

现代文:但皇上又担心惊动众人,便下令贬他到远方去任职,但皇上怒意并没消解。

古文:己,复得其淫秽事,谪戍铁岭卫。

现代文:不久,又获得他淫秽的事情,便把他遣戍铁岭卫。

古文:贫甚,课耕自给。罗俊尝巡按四川,有廉声。

现代文:大概是皇上虽然怒钟同等人的话过激,但小人的话也没有马上听从。

古文:仕终南雄知府。杨瑄,字廷献,丰城人。

现代文:英宗复辟后,于谦、王文以图谋立外藩为太子,被诛死,此事遂弄不清楚了。杨瑄,字廷献,丰城人。

古文:景泰五年进士。

现代文:景泰五年,中进士。

古文:授御史。

现代文:被授予御史。

古文:刚直尚气节。

现代文:他刚直而崇尚气节。

古文: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

现代文:景帝病危,廷臣请立东宫太子。皇上不允许。

古文:瑄与同官钱琎、樊英等约疏争,会 夺门 事起,乃已。

现代文:杨瑄与同官钱、樊英等人相约上书抗争,正值 夺门 之变发生,便罢了。

古文:天顺初,印马畿内。

现代文:天顺初年,杨瑄到畿内印马。

古文:至河间,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

现代文:到河间府时,百姓状告曹吉祥、石亨夺占他们的田地。

古文: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现代文:杨瑄上报朝廷,并罗列了曹、石两人恃宠专权的情况。

**古文: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 真御史也。 **

现代文:皇上对大学士李贤、徐有贞说: 这才是真正的御史。

古文: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

现代文:遂派官员调查此事,而命吏部记下杨瑄之名,准备升用。

古文: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

现代文:曹吉祥听说后很害怕,向皇上告状,请求加罪给杨瑄。

古文:不许。

现代文:皇上不许。

古文: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盛颙、周斌、费广、张宽、王鉴、赵文博、彭烈、张奎、李人仪、邵铜、郑冕、陶复及御史刘泰、魏翰、康骥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

现代文:不久,石亨西征回来,正好彗星出现。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盛、周斌、费广、张宽、王鉴、赵文博、彭烈、张奎、李人仪、邵铜、郑冕、陶复以及御史刘泰、魏翰、康骥将要弹劾石亨、曹吉祥各种违法之事。

古文: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

现代文:在他们要上奏的前一天,给事中王铉泄露给了石亨。

古文: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

现代文:石亨和曹吉祥便向皇上哭诉,诬陷张鹏等人是被自己诛杀的宦官张永的侄子,他们结党排斥异己,陷害他人,想为张永报仇。

古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

现代文:第二天奏疏呈入后,皇上大怒,收捕张鹏和杨瑄。

古文: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

现代文:皇上御临文华殿,把那些御史全部召来,掷下奏章,让他们自己读。

古文: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

现代文:周斌一边读一边对答,神色自若。

**古文: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 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 **

现代文:读到冒功滥职时,皇上质问他道: 他们率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怎能说是冒滥?

古文:斌曰: 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

现代文:周斌说: 当时迎驾的不过数百人,光禄寺赐给酒肴,姓名人数俱在。

**古文: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 **

现代文:现在获得超升的达数千人,不是冒滥是什么?

古文: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

现代文:皇上默然,但还是把杨瑄、张鹏以及各位御史投进监狱。

古文: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

现代文:将他们严刑拷打,质问谁是主使者,杨瑄等人没有供认,便判都御史耿九畴、罗绮是主谋,把他们也投进监狱。

古文:论瑄、鹏死,余遣戍。

现代文:判杨瑄、张鹏死罪,其他的遣去戍边。

古文:亨等复谮诸言官。

现代文:石亨等人又陷害各个言官。

古文: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

现代文:皇上于是传谕吏部,给事中、御史年过三十的留下,其他人全部调为外任。

古文:尚书〈王翱〉列上给事中何玘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

现代文:尚书王翱列上给事中何王己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

古文:诏以玘等为州判官,祯等为知县。

现代文:诏令以何王己等人为州判官、吴祯等人为知县。

古文: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

现代文:正值有大风雷震,吹倒大树,掀掉屋顶,过了一会儿下起了大冰雹。

古文: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

现代文:石亨、曹吉祥家中的大树都被刮断,两人也害怕了。

古文: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

现代文:掌钦天监的礼部侍郎汤序本是石亨的党羽,也上书说上天示警,应抚恤刑狱。

古文: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泰、翰、骥三人复职,而玘、祯等亦得无调。

现代文:于是皇上感悟了,把杨瑄、张鹏遣戍铁岭卫,其他人贬为知县,刘泰、魏翰、康骥三人复职,而何王己、吴祯等人也得以不外调。

古文:玘、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

现代文:杨瑄、张鹏走到半路,正好承天门失火,皇上大赦,他们被放回。

古文: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现代文:有人说应当到石亨、曹吉祥处致谢,但两人终不去,又被贬戍南丹。

古文:宪宗即位,并还故官。

现代文:宪宗即位后,将他们恢复原官。

古文:瑄寻迁浙江副使。

现代文:杨瑄不久升为浙江副使。

古文: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

现代文:他巡行海路,禁止将校私自放回戍卒。

古文: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

现代文:修筑捍海塘,以及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使百姓得以安居。

古文: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

现代文:他任副使十几年,政绩卓然,进升为按察使。

古文: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

现代文:西湖水原来可灌溉各县田四十六万顷,当时已淤塞过半,杨瑄请疏浚它。

古文: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

现代文:他又设置闸门,以利灌溉,功末成而死。

古文:海盐人祠祀之。

现代文:海盐人民立祠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