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古文: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

现代文:李时勉,名懋,字以行,安福人。

古文: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

现代文:童年时期,曾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

古文: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

现代文: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太祖实录》。

古文: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现代文: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重修《实录》。

古文:书成,改翰林侍读。

现代文:书成后,改任翰林侍读。

古文: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现代文:他个性梗直,慷慨激昂地表示以天下为己任。

古文: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

现代文:十九年,三殿失火,皇上下诏征求直言。

古文:条上时务十五事。

现代文:时勉上书评论时事计十五项。

古文: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

现代文:成祖当时已决定迁都北京,正在招来远方的人民。

古文: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

现代文:而时勉却说营建北京不合适,并说外国来进贡的人不宜让他们群居在皇帝身边。

古文:忤帝意。

现代文:这些话都忤逆了皇上的意志。

古文: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现代文:皇上接着往下看他的其他建议,大都切中时病,皇上气得几次将他的奏章扔到地下,但又都忍不住地捡起来再看,结果许多建议都得以施行。

古文:寻被谗下狱。

现代文:不久时勉被诬陷入狱。

古文: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现代文:一年多后获释,得到杨荣的推荐,官复原职。

古文: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

现代文:洪熙元年,时勉又上疏议论政事。

古文: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现代文:仁宗非常愤怒,将他召到便殿,但时勉在答辩中毫不退让。

古文: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

现代文:皇上气得命武士用金瓜击打他,时勉三根肋骨被打断,抬出去时都快死了。

古文: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现代文:第二天,改任为交趾道御史,命他每天审查一件狱案,提交一份议政报告。

古文: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现代文:时勉上奏了几次,于是被投进锦衣卫监狱。

古文: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现代文:时勉曾有恩于锦衣卫千户某某,这位千户正好来视察监狱,便偷偷地请来医生,用海外进口的血竭药给他疗伤,时勉才得以不死。

**古文: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 时勉廷辱我。 **

现代文:仁宗病情加重,对夏原吉说: 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

古文: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

现代文:说完,他勃然大怒,原吉忙安慰劝解。

古文:其夕,帝崩。

现代文:这天晚上,皇上逝世。

古文: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

现代文:宣宗即位已过了一年,有人谈到时勉得罪先帝的情形。

**古文:帝震怒,命使者: 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

现代文:皇上大怒,命令使者说 :去把他捆来,朕要亲自审问他,非把他杀了不可。

古文: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

现代文:过了一会儿,又命令王指挥马上把他绑到西市斩首,不用带来相见了。

古文: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

现代文:王指挥走出端西旁门,而前面的使者已绑着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了,两人没有碰上。

古文:帝遥见骂曰: 尔小臣敢触先帝!

现代文:皇上遥见时勉,骂道: 你这小臣胆敢触犯先帝!

古文:疏何语?

现代文:你在奏疏中说了什么?快说!

**古文: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 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

现代文:时勉叩头说道 :臣说在居丧守孝期间不宜亲近嫔妃,不宜让皇太子远离于左右。

古文:帝闻言,色稍霁。

现代文:皇上听说后,脸色稍有和缓。

古文:徐数至六事止。

现代文:时勉又从容谈到第六件事时停住了。

古文:帝令尽陈之。

现代文:皇上命他全部说出来。

**古文:对曰: 臣惶惧不能悉记。 **

现代文:时勉答道 :臣惶惧不能全部记住。

**古文:帝意益解,曰: 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

现代文:皇上怒意更消除了,说: 这是难为你了,草稿在哪里?

**古文:对曰: 焚之矣。 **

现代文:时勉答道 :已经烧了。

古文: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现代文:皇上为之叹息,称赞时勉忠诚,马上赦免了他,恢复侍读的官衔。

古文: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现代文:等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时勉已经冠带整齐地站立在阶前了。

古文: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

现代文:宣德五年,《成祖实录》修成,升为侍读学士。

古文: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

现代文:皇上幸临史馆,把金钱撒到地上赐给学士们。

古文:皆俯取,时勉独正立。

现代文:众人都俯身拾取,唯独时勉站着不动。

古文:帝乃出余钱赐之。

现代文:皇上于是把剩下的钱都赐给了他。

古文: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

现代文:正统三年,因《宣宗实录》修成,升为学士,主管院事兼经筵官。

古文:六年代贝泰为祭酒。

现代文:六年取代贝泰任祭酒。

古文:八年乞致仕,不允。

现代文:八年请求退休,皇上不批准。

古文:初,时勉请改建国学。

现代文:当初,时勉请改建国子学。

古文:帝命王振往视,时勉待振无加礼。

现代文:皇上命王振去视察,时勉接待王振的礼仪不够隆重。

古文:振衔之,廉其短,无所得。

现代文:王振怀恨在心,便搜集时勉的短处,竟一无所得。

古文:时勉尝芟彝伦堂树旁枝,振遂言时勉擅伐官树入家。

现代文:时勉曾经折断彝伦堂前一棵树的枝条,王振于是说时勉擅自砍伐官木回家。

古文:取中旨,与司业赵琬、掌馔金鉴并枷国子监前。

现代文:王振拿着圣旨,将时勉和司业赵琬、掌馔金鉴一起枷在国子监门前。

古文:官校至,时勉方坐东堂阅课士卷,徐呼诸生品第高下,顾僚属定甲乙,揭榜乃行。

现代文:当时官校到来时,时勉正坐在东堂批阅学生们的试卷,他从容不迫地宣布学生们的成绩,让僚属们定出甲乙等级,放榜公布,这才出来受刑。

古文:方盛署,枷三日不解。

现代文:当时正当盛暑,枷锁三天不解。

古文: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贷。

现代文:国子监学生李贵等一千多人到宫门前请求宽恕时勉。

古文:有石大用者,上章愿以身代。

现代文:有个叫石大用的,上奏情愿自己代替受刑。

古文:诸生圜集朝门,呼声彻殿庭。

现代文:学生们围聚在朝廷门口,呼声响彻殿庭。

古文:振闻诸生不平,恐激变。

现代文:王振听说学生们不平,恐怕激出变故。

古文:及通政司奏大用章,振内惭。

现代文:到通政司将石大用的奏章呈上去后,王振内心有愧。

古文:助教李继请解于会昌侯孙忠。

现代文:助教李继请求会昌侯孙忠调解。

古文:忠,皇太后父也。

现代文:孙忠是皇太后的父亲。

古文:忠生日,太后使人赐忠家。

现代文:孙忠生日那天,太后派人到孙忠家赐给礼物。

古文:忠附奏太后,太后为言之帝。

现代文:孙忠便附带奏报太后,太后又为他向皇上说明了情况。

古文:帝初不知也,立释之。

现代文:皇上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这时马上将时勉释放了。

古文:继不拘检柙,时勉尝规切之。

现代文:李继为人放荡不羁,时勉曾经恳切地规劝过他。

古文:继不能尽用,然心感时勉言,至是竟得其助。

现代文:但李继不能完全接受,不过他内心很感激时勉,所以这时出来帮助了他。

古文:大用,丰润人。朴鲁,初不为六馆所知,及是名动京师。

现代文:石大用是丰润人,质朴愚鲁,当初并不为六馆的人所知,这时却名震京师。

古文:明年中乡试,官至户部主事。

现代文:第二年他考中乡试举人,后来官做到户部主事。

古文:九年,帝视学。

现代文:九年,皇上视察国子学。

古文: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

现代文:时勉为皇上讲解《尚书》,讲得透彻清楚。

古文:帝悦,赐予有加。

现代文:皇上很高兴,给了他许多赏赐。

古文:连疏乞致仕,不允。

现代文:时勉一连上书请求退休,都不批准。

古文:十二年春乃得请。

现代文:十二年春才获得批准。

古文: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现代文:朝臣和国子监学生近三千人到都门外为他饯行,有的还一直把他送到船上,等船走后才离开。

古文: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

现代文:英宗北狩期间,时勉日夜都非常悲痛。

古文: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复仇雪耻。

现代文:他派孙子骥到朝廷上书,请求选将练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扬忠诚而有气节之士,迎回英宗,复仇雪耻。

古文: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始,太祖以宋讷为祭酒,最有名。

现代文:景泰元年代宗发圣旨给予褒奖,而时勉却已经去世了,终年七十七岁。谥号文毅。成化五年,听从他的孙子的请求,改谥忠文,赠礼部侍郎。当初,太祖任宋讷为祭酒,他最有名气。

古文:其后宁化张显宗申明学规,人比之讷。

现代文:后来宁化人张显宗申明学规,人们把他比作宋讷。

古文:而胡俨当成祖之世,尤称人师。

现代文:而胡俨在成祖之世,更被人称颂为人师。

古文:然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时勉。

现代文:但论正直而有节操,德高望重而为士大夫们所依归的,都不如时勉。

古文:英国公张辅暨诸侯伯奏,愿偕诣国子监听讲。

现代文:英国公张辅与各侯、伯上奏,愿意一起到国子监听时勉讲学。

古文:帝命以三月三日往。

现代文:皇上命他们三月三日前往。

古文:时勉升师席,诸生以次立,讲《五经》各一章。

现代文:时勉升坐师席,学生们都依次站在下面,时勉讲解了《五经》各一章。

**古文:毕事,设酒馔,诸侯伯让曰: 受教之地,当就诸生列坐。 **

现代文:讲课结束后设酒席,各侯、伯推让说 :这是我们受教的地方,应当与其他学生坐在一起。

古文:惟辅与抗礼。

现代文:只有张辅与时勉执平礼。

古文:诸生歌《鹿鸣》之诗,宾主雍雍,尽暮散去,人称为太平盛事。

现代文:学生们唱起《鹿鸣》这首诗,宾主和谐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人们把这件事称作太平盛事。

古文: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

现代文: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

古文: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

现代文: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

古文:书成,授刑部主事。

现代文:书成之后,被授予刑部主事。

古文: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

现代文: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再编修《成祖实录》,被授予翰林侍讲。

古文:内艰归。

现代文:遭母丧归家。

古文: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

现代文:宣德元年,起用他编修两朝实录。

古文: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

现代文:第二年他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

古文:帝谕之曰: 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

现代文:皇上对他说: 侍讲,是清华之选;司业,是师儒之席。

**古文:位虽不崇,任则重矣。 **

现代文:地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

古文:九年,秩满,选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 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

现代文:九年,他任满,进升为祭酒。正统三年,他上书说: 旧制规定,学生以在国子监时间的长短,送到各部门中去任职。

古文: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

现代文:近年以来,有的学生因事请假离去,长达几年,到了发送之期才返回,请根据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多寡划分等级。

**古文: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 **

现代文:另外,近来有的学生愿意任杂职。士风卑陋,诚不是小事,请加以禁止。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上听从了。

古文: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

现代文:敬宗须髯很美,容貌端正,步履从容稳定,努力以师道自任。

古文:立教条,革陋习。

现代文:他订立教学规章,革除陋习。

古文: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

现代文:六馆学生一千多人,每次升堂听讲,以及设饮食会餐,都整肃如朝廷。

古文: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现代文:仪容稍有不整,即令他到堂下待罪。

古文: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现代文:属官害怕他的威严,以别的事情诬陷他,状告到司法部门。

**古文:周忱与敬宗善,曰: 盍具疏自理。 **

现代文:周忱与敬宗友善,说: 何不上疏为自己辩解?

古文:为属草,辞稍迁就。

现代文:便为他起好草稿,用辞稍有迁就。

**古文:敬宗惊曰: 得无诳君耶? **

现代文:敬宗惊道: 这样说不是欺骗君主吗?

古文:不果上,事亦竟白。

现代文:他没有奏上来,而事情也得弄清了。

古文: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

现代文:任满之后,敬宗入京师,王振想见他,令周忱传达自己的愿望。

**古文:敬宗曰: 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 **

现代文:敬宗说: 我为学生师表,而私下拜谒宦官,将来怎么面对学生?

古文: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

现代文:王振知道无法使他屈服,便送给他文锦、羊肉和酒,求他写程子的《四箴》,希望他来答谢。

古文: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

现代文:敬宗写完以后,署上名字而已,送回所给的礼物,终不去见他。

**古文: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 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 **

现代文:王直任吏部尚书,从容对他说 :先生在部门中任职年久,我将推荐您为司寇。

**古文:敬宗曰: 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 **

现代文:敬宗说: 您是了解我的,我现在与天下英才终日讨论,难道不很快乐吗?

古文: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

现代文:敬宗性喜饮酒,数斗不醉。

古文: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

现代文: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常常留他饮酒,左右站满了声妓美女。

古文:竟日举杯,未尝一盼。

现代文:敬宗终日举杯,不曾顾盼一眼。

古文:其严重如此。

现代文:他就是这么庄重。

古文:十二年冬乞休,不允。

现代文:十二年冬,他请求退休,皇上不许。

古文: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

现代文:景泰元年九月,他与尚书魏骥一同以年老退休。

古文:家居不轻出。

现代文:家住不轻易出门。

古文: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

现代文:有受到他接待的人,无不非常兴奋。

古文: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

现代文:天顺三年五月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古文: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现代文:后来赠予他礼部侍郎,谥文定。

**古文: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 二公他日功名相埒。 **

现代文:当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为他俩看相,把他们拉到一起说: 二公将来功名相当。

古文: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

现代文:敬宗仪容魁梧,李时勉容貌稍差。后来两人同时任两京祭酒。

古文: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

现代文:时勉以宽恕平和得士,敬宗则比较严厉。

古文: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现代文:终明之世,世人说贤祭酒的,有南陈北李之说。

古文:刘铉,字宗器,长洲人。

现代文:刘铉,字宗器,长洲人。

古文:生弥月而孤。

现代文:生下来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

古文:及长,刲股疗母疾。

现代文:长大后,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

古文:母卒,哀毁,以孝闻。

现代文:母亲去世时,他因哀伤过度,容貌尽毁,以孝闻名。

古文: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现代文:永乐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征入翰林院。后来考中顺天府乡试,被授予中书舍人。

古文: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

现代文:宣德时期,参预编修《成祖实录》和《仁宗实录》,升为兵部主事,仍在内廷供事。

古文: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进侍讲。

现代文:正统年间,又参与编修《宣宗实录》,升为侍讲。

古文: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

现代文:因学士曹鼐的推荐,与修撰王振教导庶吉士。

古文: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

现代文:景帝即位后,他进升为侍讲学士,在讲经筵当值。

古文: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

现代文:三年,因高谷的推荐,他升为国子监祭酒。

古文: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现代文:当时因国家用度不足,朝廷把太学生遣放回去,不愿回去的便停给月粮。

古文:铉言: 养才,国家急务。

现代文:刘铉说 :培养人才是国家当急之务。

**古文: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 **

现代文:现在仓库还充盈,为什么吝啬这一点财物?

古文:遂得复给。

现代文:结果得恢复太学生月粮。

古文:又今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

现代文:皇上又令甄别六馆的学生,年纪过老、长相较差以及学艺疏浅的人,都要斥退为民。

古文:铉言: 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

现代文:刘铉说: 学生们受教年久,怎能没有某些长处?

古文: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

现代文:况且他们离开亲人,放弃祖宗坟墓,十分艰苦,现在突然被斥退回去,这样做不是朝廷育才之意。

**古文:乞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 **

现代文:请选择那些年貌衰老而有学问的人,量才任官。

古文:帝可其奏。

现代文: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

古文:寻以母丧归。

现代文:不久他因母亲去世归家。

古文: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

现代文:守孝期满后,刘铉赴京,陈询已经被任为祭酒。

古文:帝重铉,命与询并任。

现代文:皇上敬重刘铉,命他与陈询并任祭酒。

古文: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

现代文:天顺初年,他改任少詹事,侍奉东宫太子读书。

古文:明年十月卒。

现代文:第二年十月去世。

古文: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

现代文:皇上和太子都给他赐祭,赠给财物治丧。

古文: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现代文:宪宗即位后,赠予他礼部侍郎,谥文恭。

古文:铉性介特,言行不苟。

现代文:刘铉个性独特,言行不苟。

古文: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

现代文:在教庶吉士和课国子生读书时,他制定有严整的规章。喜好读书,至老弥笃。

古文: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濒行,阅其衣箧。

现代文:他的次子刘瀚以进士身份出使南方,临行前刘铉检查他的衣箱。

**古文:比还,箧如故,乃喜曰: 无玷吾门矣。 **

现代文:回来后,箱中所装的还是那些东西,刘铉于是高兴地说: 没有玷污我的家门。

古文: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

现代文:刘瀚最后任到副使,能遵守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