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古文: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

现代文: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后改。与兄长冯国用都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

古文: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

现代文:太祖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古文:陈友谅逼龙湾。

现代文:陈友谅进逼龙湾。

古文:太祖御之,战石灰山。

现代文:太祖率军抵御,战于石灰山。

古文:胜攻其中坚,大破之,又追究破之采石,遂复太平。

现代文:冯胜攻其中坚,大败敌军,又继续追击,败敌于采石,于是收复太平。

古文:从征友谅,破安庆水寨,长驱至江州,走友谅。进亲军都护。

现代文:冯胜随军征讨陈友谅,攻克安庆水寨,长驱直入江州,赶走陈友谅,晋升为亲军都护。

古文:从解安丰围,迁同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冯胜又随军解安丰之围,迁升同知枢密院事。

古文:从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移兵取江西诸路。

现代文:冯胜随军激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然后调兵攻取江西诸路。

古文:与诸将收淮东,克海安壩,取泰州。

现代文: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

古文:徐达围高邮未下,还师援宜兴,以胜督军。

现代文:徐达围攻高邮不下,回军支援宜兴,而命冯胜督率所留军队。

古文:高邮守将诈降,胜令指挥康泰帅数百人先入城,敌闭门尽杀之。

现代文:高邮守将诈降,冯胜命指挥康泰率数百人先行入城,敌军关闭城门,将他们全部杀害。

古文:太祖怒,召胜决大杖十,令步诣高邮。

现代文:太祖大怒,将冯胜召回,责罚十大杖,然后命他步行回高邮。

古文:胜惭愤,攻甚力。

现代文:冯胜既惭愧又气愤,拼力进攻。

古文:达亦自宜兴还,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

现代文:徐达也自宜兴返回,增兵攻克高邮,然后攻取淮安。

古文:安丰破,擒吴将吕珍于旧馆。

现代文:安丰城陷,在旧馆擒获吴将吕珍。

古文:下湖州,克平江,功次平章常遇春,再迁右都督。

现代文:下湖州,克平江,冯胜功劳仅次于平章常遇春,再升为右都督。

古文:从大将军达北征,下山东诸州郡。

现代文:冯胜跟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下山东诸州郡。

古文: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

现代文:洪武元年,冯胜兼任太子右詹事。

古文:坐小法贬一官,为都督同知。

现代文:因犯小法而被贬官,任都督同知。

古文: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陕州,趋潼关。

现代文:冯胜率军逆河而上,取汴、洛,下陕州,直趋潼关。

古文:守将宵遁,遂夺关,取华州。

现代文:守将夜逃,于是夺潼关,取华州。

古文:还汴,谒帝行在。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

现代文:返汴之后,前往太祖行在谒见,被授为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

古文:寻从大将军征山西,由武陟取怀庆,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泽、潞,擒元右丞贾成于猗氏。

现代文:随即跟随大将军征伐山西,由武陟攻取怀庆,越过太行山,克碗子城,取泽、潞,于猗氏擒获元右丞贾成。

古文:克平阳、绛州,擒元左丞田保保等,获将士五百余人。

现代文:又克平阳、绛州,擒获元左丞田保保等,俘获将士五百余人。

古文:帝悦,诏右副将军胜居常遇春下,偏将军汤和居胜下,偏将军杨璟居和下。

现代文:太祖大悦,下诏命右副将军冯胜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位居冯胜之下,偏将军杨王景位居汤和之下。

古文:二年渡河趋陕西,克凤翔。

现代文:二年,冯胜率军渡过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

古文:遂渡陇,取巩昌,进逼临洮,降李思齐。

现代文:然后渡过陇水,攻取巩昌,进逼临洮,降服李思齐。

古文:还从大将军围庆阳。

现代文:又回军跟随大将军徐达围攻庆阳。

古文:扩廓遣将攻原州,为庆阳声援。

现代文:扩廓遣将进攻原州,声援庆阳。

古文:胜扼驿马关败其将,遂克庆阳,执张良臣。

现代文:冯胜扼守驿马关,打败其将,于是攻克庆阳,捉住张良臣。

古文:陕西悉平。

现代文:陕西全部平定。

古文:九月,帝召大将军还,命胜驻庆阳,节制诸军。

现代文:九月,太祖召大将军回京,命冯胜驻守庆阳,节制诸军。

古文:胜以关陕既定,辄引兵还。

现代文:而冯胜却认为关陕已定,擅自率领全军返回。

古文:帝怒,切责之。

现代文:太祖大怒,对冯胜加以切责。

古文:念其功大,赦勿治。

现代文:念其功大,赦免了他,未予治罪。

古文:而赏赉金币,不能半大将军。

现代文:但所赏金币,未及大将军的一半。

古文:明年正月复以右副将军同大将军出西安,捣定西,破扩廓帖木儿,获士马数万。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冯胜以右副将军的身份与大将军一起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俘获兵马数万。

古文:分兵自徽州南出一百八渡,徇略阳,擒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

现代文:又分兵自徽州往南出一百八渡,巡行略阳,擒获平章蔡琳,然后进入沔州。

古文:遣别将自连云栈取兴元,移兵吐番,征哨极于西北。

现代文:另外派遣其他将领自连云栈攻取兴元,调兵吐番,在西北征讨哨极。

古文:凯旋,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凯旋之后,论功时,冯胜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参与军国大事,并封为宋国公,年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古文:诰词谓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

现代文:诰词中谓冯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天下。

古文:所以称扬之者甚至。

现代文:所以对冯胜称赞备至。

古文:五年,以胜宣力四方,与魏国公达、曹国公文忠各赐彤弓。

现代文:五年,因冯胜效力四方,因而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分别被赐给彤弓。

古文:扩廓在和林,数扰边。

现代文:扩廓居于和林,多次骚扰明朝边境。

古文:帝患之,大发兵三道出塞。

现代文:太祖以此为患,派出大军三路出塞。

古文:命胜为征西将军,帅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

现代文:命冯胜为征西将军,率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从西路出击,攻取甘肃。

古文:至兰州,友德以骁骑前驱,再败元兵,胜复败之扫林山。

现代文:到兰州时,傅友德率领骁骑为前锋,再败元军,冯胜复败之于扫林山。

古文:至甘肃,元将上都驴迎降。

现代文:到达甘肃,元将上都驴出迎投降。

古文:至亦集乃路,守将卜颜帖木儿亦降。

现代文:到达亦集乃路时,守将卜颜帖木儿也降。

古文:次别笃山,岐王朵儿只班遁去,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

现代文:冯胜军驻扎别笃山,岐王朵儿只班逃走,冯胜率军追击并俘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

古文:是役也,大将军达军不利,左副将军文忠杀伤相当,独胜斩获甚众,全师而还。

现代文:这场战役中,大将军徐达出师不利,左副将军李文忠军与敌军死伤相当,唯独冯胜斩俘甚多,全胜而返。

古文:会有言其私匿驼马者,赏不行。

现代文:但当时有人说他私藏驼马,因而未获赏赐。

古文:自后数出练兵临清、北平,出大同征元遗众,镇陕西及河南。

现代文:此后,冯胜多次前往临清、北平练兵,率军出大同征讨元朝遗部,镇守陕西及河南。

古文:册其女为周王妃。

现代文:其女被册封为周王妃。

古文:久之,大将军达、左副将军文忠皆卒,而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害。

现代文:时间一久,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都已去世,而元太尉纳哈出拥兵数十万驻扎金山,成为辽东边患。

古文:二十年命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帅南雄侯赵庸等以步骑二十万征之。

现代文:二十年,太祖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南雄侯赵庸等以步兵、骑兵共二十万前去征讨。

古文: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皆从。

现代文: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都随行。

古文:帝复遣故所获纳哈出部将乃剌吾者奉玺书往谕降。

现代文:太祖又派所俘纳哈出部将乃剌吾携带玺书前去谕降。

古文:胜出松亭关,分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

现代文:冯胜军出松亭关,分别修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

古文:驻大宁逾两月,留兵五万守之,而以全师压金山。

现代文:在大宁驻扎两个多月后,冯胜留下五万军队驻守,而率全军进逼金山。

**古文:纳哈出见乃剌吾惊曰: 尔尚存乎! **

现代文:纳哈出见到乃剌吾后大惊道: 你还活着吗?

古文:乃剌吾述帝恩德。

现代文:乃剌吾向他述说太祖的恩德。

古文:纳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马赤等献马,且觇胜军。

现代文:纳哈出很高兴,便派遣其左丞探马赤等前来献马,并且侦察冯胜军军情。

古文:胜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纳哈出之将全国公观童。

现代文:此时,冯胜军已经深入,翻越金山,到达女直苦屯,降服纳哈出部将全国公观童。

古文:大军奄至,纳哈出度不敌,因乃剌吾请降。

现代文:大军突至,纳哈出感到寡不敌众,便按乃剌吾所说,请求投降。

古文:胜使蓝玉轻骑受之。

现代文:冯胜派蓝玉率轻骑前往受降。

古文:玉饮纳哈出酒,欢甚,解衣衣之。

现代文:蓝玉用酒招待纳哈出,饮得正欢时,蓝玉脱下衣服给纳哈出穿。

古文:纳哈出不肯服,顾左右咄咄语,谋遁去。

现代文:纳哈出不肯穿,并对左右咄咄而语,企图逃跑。

古文:胜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

现代文:冯胜的女婿常茂当时在座,他突然跃起向纳哈出的手臂砍去。

古文:都督耿忠拥以见胜。

现代文:都督耿忠将他拥去见冯胜。

古文: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屯松花河,闻纳哈出伤,惊溃。

现代文:纳哈出的将士及妻子儿女十余万人驻扎在松花河,听说纳哈出受伤,大惊而溃。

古文:胜遣观童谕之乃降,得所部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辎重互百余里。

现代文:冯胜派遣观童将他们招降,获得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及辎重绵亘百余里。

古文:还至亦迷河,复收其残卒二万余、车马五万。

现代文:冯胜军回至亦迷河时,又俘获其残兵二万余人、车马五万。

古文:而都督濮英殿后,为敌所杀。

现代文:而都督濮英殿后,被敌人所杀。

古文: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

现代文:师还之时,冯胜将捷报上奏,并将常茂激变的情形也一起奏上,率领投降的二十万人全部入关。

古文: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现代文:太祖大悦,派遣使者前去迎接慰劳冯胜等,而将常茂套上械锁。

古文:会有言胜多匿良马,使阍者行酒于纳哈出之妻求大珠异宝,王子死二日强娶其女,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骑,而茂亦讦胜过。

现代文:当时有人揭发冯胜藏匿了许多良马,派门人向纳哈出之妻依次酌酒,以求大珠异宝,王子才死二天便强娶其女,因而丧失降、附之心,又损失濮英三千骑兵,而常茂也趁机攻讠干冯胜之过。

古文:帝怒,收胜大将军印,命就第凤阳,奉朝请,诸将士亦无赏。

现代文:太祖大怒,没收冯胜的大将军印,命他在凤阳建宅居住,定期上京朝见,诸将士也无赏赐。

古文:胜自是不复将大兵矣。二十一年奉诏调东昌番兵征曲靖。

现代文:冯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统率过大军。二十一年,冯胜奉诏调遣东昌番兵征讨曲靖。

古文:番兵中道叛,胜镇永宁抚安之。

现代文:番兵中途反叛,冯胜镇守永宁,进行安抚。

古文:二十五年命籍太原、平阳民为军,立卫屯田。

现代文:二十五年,太祖命冯胜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

古文:皇太孙立,加太子太师,偕颍国公友德练军山西、河南,诸公、侯皆听节制。

现代文:皇太孙册立后,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偕同颍国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练兵,诸公、侯均听其节制。

古文: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现代文:当时所诏列的德隆望重的勋臣有八人,冯胜居第三位。

古文:太祖春秋高,多猜忌。

现代文:太祖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

古文: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

现代文: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太祖的心意。

古文:蓝玉诛之月,召还京。

现代文:追封为郢国公,在肖像功臣庙中位列第八。

古文: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而国用子诚积战功云南,累官至右军左都督。

现代文:冯国用死时,其子冯诚尚年幼,而弟冯胜已积功升为元帅,于是朱元璋便命冯胜接任冯国用之职,统领亲军。

古文:纳哈出者,元木华黎裔孙,为太平路万户。

现代文:纳哈出是元朝木华黎的嫡孙,为太平路万户。

古文:太祖克太平被执,以名臣后,待之厚。

现代文:太祖攻克太平时被捉,太祖因他是名臣之后而给予厚待。

古文:知其不忘元,资遣北归。

现代文:又知道他不能忘记元朝,便给钱让他北归。

古文:元既亡,纳哈出聚兵金山,畜牧蕃盛。

现代文:元朝已亡,纳哈出便聚兵金山,畜牧繁盛。

古文:帝遣使招谕之,终不报。

现代文:太祖派遣使臣前去招降,纳哈出始终未服。

古文:数犯辽东,为叶旺所败。

现代文:屡次侵犯辽东,被叶旺所败。

古文:胜等大兵临之,乃降,封海西侯。

现代文:冯胜等大军压境,纳哈出才投降,被封为海西侯。

古文:从傅友德征云南,道卒。

现代文:后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途中去世。

古文:子察罕,改封沈阳侯,坐蓝玉党死。

现代文:其子察罕,改封为沈阳侯,因系蓝玉党人牵连而死。

古文: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

现代文:傅友德,其祖先是宿州人,后来迁至砀山。

古文: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

现代文:元末随刘福通党羽李喜喜入蜀。

古文:喜喜败,从明玉珍,玉珍珍不能用。

现代文:李喜喜失败后,傅友德改随明玉珍,然而未获明玉珍重用。

古文: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

现代文:傅友德又去武昌,跟随陈友谅,也不受重视。

古文: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

现代文:太祖进攻江州,至小孤山,傅友德率所部投降。

古文:帝与语,奇之,用为将。

现代文:太祖与他交谈,觉得他非同寻常,便任他为将。

古文: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

现代文:傅友德跟随常遇春支援安丰,夺取庐州。

古文:还,从战鄱阳湖,轻舟挫友谅前锋。

现代文:回来后,参加鄱阳湖大战,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

古文:被数创,战益力,复与诸将邀击于泾江口,友谅败死。

现代文:傅友德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陈友谅战败而死。

古文:从征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汉兵据之,诸将相顾莫前。

现代文:随征武昌,诸将从城东南的高冠山可俯视城中,却被汉兵占据,诸将相互观望,不愿前进。

古文:友德帅数百人,一鼓夺之。

现代文:傅友德率领数百人,一鼓夺之。

古文: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

现代文:飞箭射中面颊,穿透两腮,傅友德毫不丧气。

古文:武昌平,授雄武卫指挥使。

现代文:武昌平定,他被授为雄武卫指挥使。

古文:从徐达拔庐州,别将克夷陵、衡州、襄阳。

现代文:跟随徐达攻取庐州,另外率军攻克夷陵、衡州、襄阳。

古文:攻安陆,被九创,破擒其将任亮。

现代文:进攻安陆时,傅友德九处受伤,最终攻克安陆,并擒获敌将任亮。

古文:从大军下淮东,破张士诚援兵于马骡港,获战艘千,复大破元将竹贞于安丰。

现代文:又随大军下淮东,在马骡港击败张士诚援兵,获战船千艘,又在安丰大败元将竹贞。

古文:同陆聚守徐州,扩廓遣将李二来攻,次陵子村。

现代文:与陆聚驻守徐州,扩廓遣将李二来攻,驻扎陵子村。

古文:友德度兵寡不敌,遂坚壁不战。

现代文:傅友德估计寡不敌众,于是坚守不战。

古文:诇其众方散掠,以二千人溯河至吕梁,登陆击之,单骑奋槊刺其将韩乙。

现代文:当探知敌军正四散抢掠时,便率领二千人逆河而上到达吕梁,登陆进击,傅友德独自骑着战马,持槊奋力刺向敌将韩乙。

古文:敌败去。

现代文:敌军败退。

古文: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卧戈以待,约闻鼓即起。

现代文:傅友德料到敌军还会再来,便迅速返回,打开城门,列阵野外,横戈以待,约定闻鼓即起。

古文:李二果至,鸣鼓,士腾跃搏战,破擒二。

现代文:李二果然来了,傅友德立即下令鸣鼓,士兵腾跃搏击,破擒李二。

古文:渡河取卫辉、彰德,至临清,获元将为向导,取德州、沧州。

现代文:傅友德应召回京,晋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太祖撤掉御前麾盖,命人敲鼓吹号将他送回府宅。第二年,傅友德随大将军北征,破沂州,下青州。

古文:既克元都,侦逻古北隘口,守卢沟桥,略大同,还下保定、真定,守定州。

现代文:元丞相也速来援,傅友德以轻骑诱敌进入伏击点,然后奋力追杀敌军,于是攻取德州、沧州。攻克元都后,傅友德巡察古北隘口,驻守卢沟桥,攻取大同,回军攻下保定、真定,驻守定州。

古文:从攻山西,克太原。

现代文:随后攻山西,攻克太原。

古文:扩廓自保安来援,万骑突至。

现代文:扩廓自保安来援,万名骑兵突然而至。

古文: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因夜袭其营。

现代文:傅友德率领五十名骑兵将敌军冲退,并趁机夜袭敌营。

古文:扩廓仓卒遁去,追至土门关,获其士马万计。

现代文:扩廓仓促逃遁,傅友德率军追至土门关,俘获兵马数以万计。

古文:复败贺宗哲于石州,败脱列伯于宣府,遂西会大将军,围庆阳,以偏师驻灵州,遏其援兵,遂克庆阳。

现代文:又在石州击败贺宗哲,在宣府击败脱列伯,然后往西会合大将军,围攻庆阳,以一部队军队驻扎灵州,遏制敌军援兵,于是攻克庆阳。

古文:还,赐白金文绮。

现代文:回京后,被赐白金、文绮。

古文:洪武三年从大将军捣定西,大破扩廓。

现代文:洪武三年,傅友德跟随大将军直捣定西,大败扩廓。

古文:移兵伐蜀,领前锋出一百八渡,夺略阳关,遂入沔。

现代文:然后调兵伐蜀,傅友德率领前锋出一百八渡,夺取略阳关,于是进入沔。

古文:分兵自连云栈合攻汉中,克之。

现代文:又分兵自连云栈合攻汉中,将它攻克。

古文:以馈饷不继,还军西安。

现代文:因粮饷不继,回军西安。

古文:蜀将吴友仁寇汉中。友德以三千骑救之,攻斗山寨,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蜀兵惊遁。

现代文:蜀将吴友仁侵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前去援救,进攻斗山寨,命军中士兵燃起十个火把分布山上,蜀兵见此惊逃。

古文:是冬,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颍川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现代文:这年冬天,朝廷论功,傅友德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古文:明年充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

现代文:第二年,傅友德担任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

古文:和帅廖永忠等以舟师攻瞿塘,友德帅顾时等以步骑出秦、陇。

现代文:汤和率廖永忠等以水师进攻瞿塘,傅友德率顾时等以步兵、骑兵出秦、陇。

古文:太祖谕友德曰: 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抗我师。

现代文:太祖对傅友德说: 蜀人听说我军西伐,必定将其全部精锐部分东守瞿塘,北阻金牛,抵抗我军。

古文:若出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

现代文:如果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已毁,腹心自溃。

**古文:兵贵神速,患不勇耳。 **

现代文:兵贵神速,只怕军队不勇猛啊。

古文:友德疾驰至陕,集诸军声言出金牛,而潜引兵趋陈仓,攀援岩谷,昼夜行。

现代文:傅友德疾驰至陕,召集诸军声言兵出金牛,而暗地里却率军直趋陈仓,攀援岩石,昼夜行进。

古文:抵阶州,败蜀将丁世珍,克其城。

现代文: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

古文:蜀人断白龙江桥。

现代文:蜀人弄断白龙江桥。

古文:友德修桥以渡,破五里关,遂拔文州。

现代文:傅友德军修桥渡江,攻破五里关,于是攻克文州。

古文:渡白水江,趋绵州。

现代文:然后渡过白水江,直趋绵州。

古文:时汉江水涨,不得渡,伐木造战舰。

现代文:当时汉江水涨,不能渡江,傅友德军为此伐木营造战舰。

古文:欲以军声通瞿塘,乃削木为牌为千,书克阶、文、绵日月,投汉水,顺流下。

现代文:为将军威通达瞿塘,于是便削成数千木牌,将攻克阶、文、绵的日期刻上,投入汉水,让它们顺流而下。

古文:蜀守者见之,皆解体。

现代文:蜀守军见后,全部解体。

古文: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

现代文:当初,蜀人获悉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然聚集所有部众防守瞿塘。

古文: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

现代文:等到听说傅友德攻克阶、文,直捣江油,才分兵支援汉州,以保成都。

**古文: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 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己胆落,无能为也。 **

现代文:还未到达时,傅友德军已经在城下打败其守将向大亨,并对将士说道: 援军远道而来,听说向大亨兵败,便已经丧胆,无能为力了。

古文:迎击,大败之。

现代文:然后加以迎击,大败蜀人。

古文:遂拔汉州,进围成都。

现代文:遂拔汉州,进围成都。

古文:寿等以象战。

现代文:戴寿等驱象来战。

古文: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

现代文: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

古文: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

现代文: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

古文:寿等闻其主明升已降,乃籍府库仓廪面缚诣军门。

现代文:戴寿等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登记府库、仓廪钱粮,反绑双手到军门投降。

古文:成都平。

现代文:成都平定。

古文:分兵徇州邑未下者,克保宁,执吴友仁送京师,蜀地悉定。

现代文:然后分兵巡行未下州县,攻克保宁,将吴友仁捉拿押送京城,蜀地全部平定。

古文:友德之攻汉州也,汤和尚顿军大溪口。

现代文:傅友德进攻汉州时,汤和还屯军于大溪口。

古文:既于江流得木牌,乃进师。

现代文:在江流中得到木牌后,这才进兵。

古文:而戴寿等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老弱守瞿塘,故永忠等得乘胜捣重庆,降明升,于是太祖制《平西蜀文》,盛称友德功为第一,廖永忠次之。

现代文:而戴寿等此时已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下老弱防守瞿塘,所以廖永忠等才得以乘胜直捣重庆,降服明升。因为这样,太祖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廖永忠次之。

古文:师还,受上赏。

现代文:回师之后,傅友德受到皇帝的赏赐。

古文:五年副征西将军冯胜征沙漠,败失剌罕于西凉,至永昌,败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余万。

现代文:五年,傅友德协助征西将军冯胜远征沙漠,在西凉击败失剌罕,至永昌,击败太尉朵儿只巴,俘获马牛羊十余万。

古文:略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

现代文:攻取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服太尉锁纳儿等。

古文: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而还。

现代文:至瓜沙州,俘获金银印及各种牲畜二万而返。

古文:是时师出三道,独友德全胜。

现代文:这时兵出三路,唯独傅友德大获全胜。

古文:以主将胜坐小法,赏不行。

现代文:因主将冯胜因小过获罪,未获奖赏。

古文:明年复出雁门,为前锋,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

现代文:第二年复出雁门,傅友德为前锋,俘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

古文:还镇北平,陈便宜五事。

现代文:然后回军镇守北平,陈述五件对国家有利之事。

古文:皆从之。

现代文:太祖都加以采纳。

古文:召还,从太子讲武于荆山,益岁禄千石。

现代文:傅友德应召回京,跟随太子在荆山讲武,增加年禄千石。

古文:九年破擒伯颜帖木儿于延安,降其众。

现代文:九年,傅友德在延安击败并擒获伯颜帖木儿,降服其部众。

古文:帝将征云南,命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修城郭,缮关梁,因兵威降金筑、普定诸山寨。

现代文:太祖准备征讨云南,命傅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修城郭,补关梁,并以兵威降服金筑、普定诸山寨。

古文:十四年副大将军达出塞,讨乃儿不花,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

现代文:十四年,傅友德辅佐大将军徐达出塞,征讨乃儿不花,北渡黄河,袭击灰山,斩俘甚众。

古文:其年秋充征南将军,帅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将步骑三十万征云南。

现代文:其年秋天,傅友德担任征南将军,率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统领步兵、骑兵三十万征讨云南。

古文: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等将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而自帅大军由辰、沅趋贵州。

现代文:至湖广,傅友德分派都督胡海等率军五万由永宁直趋乌撒,而自己则率大军由辰、沅直趋贵州。

古文:克普定、普安,降诸苗蛮。

现代文:攻克普定、普安,降服诸苗蛮。

古文:进攻曲靖,大战白石江,擒元平章达里麻。

现代文:进攻曲靖,大战白石江,擒获元平章达里麻。

古文:遂击乌撒,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遣两将军趋云南。

现代文:然后进攻乌撒,沿格孤山向南,与永宁驻军打通联系,派遣两将军直趋云南。

古文:元梁王走死。

现代文:元梁王在逃跑途中死去。

古文:友德城乌撒,群蛮来争,奋击破之,得七星关以通毕节。

现代文:傅友德在乌撒筑城,群蛮来争,其军奋力击败群蛮,取得七星关,以通达毕节。

古文:又克可渡河,降东川、乌蒙、芒部诸蛮。

现代文:又攻克可渡河,降服东川、乌蒙、芒部诸蛮。

古文:乌撒诸蛮复叛,讨之,斩首三万余级,获牛马十余万,水西诸部皆降。

现代文:乌撒诸蛮复叛,傅友德率军征讨,斩首三万余人,缴获牛马十余万,水西诸部全部投降。

古文:十七年论功进封颍国公,食禄三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十七年,论功时,傅友德进封为颍国公,年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古文:十九年帅师讨平云南蛮。

现代文:十九年,傅友德率军讨平云南蛮族。

古文:二十年副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

现代文:二十年,协助大将军冯胜,在金山征讨纳哈出。

古文:二十一年,东川蛮叛,复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

现代文:二十一年,东川蛮族叛乱,傅友德又任征南将军,率军将其讨平。

古文:移兵讨越州叛酋阿资,明年破之于普安。

现代文:然后调兵征讨越州叛酋阿资,第二年在普安将其打败。

古文:二十三年从晋王、燕王征沙漠,擒乃儿不花,还驻开平,复征宁夏。

现代文:二十三年,傅友德跟随晋王、燕王征讨沙漠,擒获乃儿不花,回军驻守开平,并再征宁夏。

古文:明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

现代文:第二年,担任征虏将军,防备北平边境。

古文: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元辽王。

现代文:又跟随燕王征讨哈者舍利,追击元辽王。

古文:军甫行,遽令班师。

现代文:军队刚刚出发,却突然受命班师。

古文:敌不设备,因潜师深入至黑岭,大破敌众而还。

现代文:敌军未做防备,便趁机偷偷深入至黑岭,大败敌军而返。

古文:再出,练兵山、陕,总屯田事。

现代文:傅友德再次出外任职,练兵于山、陕,总管屯田事务。

古文:加太子太师,寻遣还乡。

现代文:加封为太子太师,不久被遣还乡。

古文: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

现代文:傅友德怒声呼喝,陷坚突阵,身冒百死。

古文: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

现代文:从偏将升至大将,每战必定身先士卒。

古文: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屡敕奖劳。

现代文:虽伤多处,作战却更勇猛,因而屡立战功,太祖多次下诏奖励慰劳。

古文:子忠,尚寿春公主,女为晋世子济熺妃。

现代文:其子傅忠,娶寿春公主为妻,其女是晋王世子济火喜之妃。

古文: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

现代文:二十五年,傅友德请求获得千亩怀远民田。

古文:帝不悦曰: 禄赐不薄矣,复侵民利何居?

现代文:太祖不高兴地说 :我给你的年禄、赏赐不薄,你为什么还要去侵犯百姓的利益呢?

**古文:尔不闻公仪休事耶? **

现代文:你没有听说过公仪休的事吗?

古文: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

现代文:不久,傅友德协助宋国公冯胜分兵山西,在大同、东胜一带屯田,并设立十六卫。

古文: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

现代文:这年冬天,又在山西、河东练兵。

古文:明年,偕召还。

现代文:第二年,一起应召回京。

古文:又明年赐死。

现代文:又过了一年,傅友德被赐死。

古文:以公主故,录其孙彦名为金吾卫千户。

现代文:因公主的缘故,其孙傅彦名被任为金吾卫千户。

古文:弘治中,晋王为友德五世孙瑛援六王例,求袭封。下礼官议,不许。

现代文:弘治年中,晋王为傅友德五世孙傅瑛援用六王旧例,请求袭封,被下到礼官商议,未获允许。

古文: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立祠祀友德。

现代文: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求立祠祭祀傅友德。

古文:诏可,名曰 报功 。

现代文:皇帝下诏许可,祠名 报功 。

古文:廖永忠,巢人,楚国公永安弟也。

现代文:廖永忠,巢县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

古文: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现代文: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时,年纪最小。

**古文: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

现代文:太祖问道 :你也想富贵吗?

**古文: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

现代文:廖永忠答 :能为明主效力,扫除寇乱,垂名史册,正是我的愿望。

古文:太祖嘉焉。

现代文:太祖听后称赞不已。

古文:副永安将水军渡江,拔采石、太平,擒陈野先,破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定集庆,克镇江、常州、池州,讨江阴海寇,皆有功。

现代文: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水师渡江之后,攻取采石、太平,擒获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平定集庆,攻克镇江、常州、池州,征讨江阴海盗,都有功劳。

古文:永安陷于吴,以永忠袭兄职,为枢密佥院,总其军。

现代文:廖永安在吴地遇害,廖永忠接替兄长之职,任枢密佥院,统领其军。

古文:攻赵普胜栅江营,复池州。

现代文:率军进攻赵普胜江营栅栏,收复池州。

古文:陈友谅犯龙江,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现代文:陈友谅进犯龙江,廖永忠大声呼喊着突入敌阵,诸军紧随其后,大败敌军。

古文:从伐友谅,至安庆,破其水寨,遂克安庆。

现代文:随军征讨陈友谅,至安庆,克其水寨,于是攻克安庆。

古文: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现代文:又随军进攻江州,江州城濒临长江,守备甚严。

古文: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现代文:廖永忠揣度城的高度后,在船尾造桥,取名天桥,然后驾船乘风倒行,使天桥与城相接,于是攻克江州。

古文:进中书省右丞。

现代文:廖永忠晋升为中书省右丞。

古文:从下南昌,援安丰,战鄱阳湖,决围殊死战。

现代文:廖永忠随军攻下南昌,支援安丰,战于鄱阳湖,突围殊死作战。

古文: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

现代文:敌将张定边直冲太祖坐船,常遇春将其射跑。

古文: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现代文:廖永忠驾快船边追边射,张定边身中百余箭,汉兵死伤很多。

古文: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现代文: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

古文: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现代文: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敌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

古文: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从征陈理,分兵栅四门,于江中连舟为长寨,绝其出入,理降。

现代文: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理,分兵在四门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

古文:还京,太祖以漆牌书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字赐之,悬于门。

现代文:廖永忠回京后,太祖将写有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字的漆牌赐给他,悬于家门外。

古文:已,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现代文:不久,跟随徐达攻取淮东,张士诚派水师进逼海安,太祖命廖永忠回军水寨抵御,徐达于是攻克淮东诸郡。

古文:从伐士诚,取德清,进克平江,拜中书平章政事。

现代文:廖永忠又随军征伐张士诚,攻取德清,进克平江,被授为中书平章政事。

古文: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讨降方国珍,进克福州。

现代文:廖永忠随即担任征南副将军,率水师由海路会合汤和,征讨并降服方国珍,进克福州。

古文:洪武元年兼同知詹事院事。

现代文:洪武元年,兼任同知詹事院事。

古文:略定闽中诸郡,至延平,破执陈友定。

现代文:率军平定闽中诸郡,至延平,击败并俘捉陈友定。

古文:寻拜征南将军,以朱亮祖为副,由海道取广东。

现代文:随即被授为征南将军,以朱亮祖为副将,由海路攻取广东。

古文: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

现代文:廖永忠事先写信给元左丞何真,对他晓以利害。

古文:真即奉表请降。

现代文:何真马上奉书请降。

古文:至东莞,真帅官属出迎。

现代文:廖永忠至东莞,何真率领属官出迎。

古文:至广州,降卢左丞。

现代文:至广州,降服卢左丞。

古文: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广人大悦。

现代文:擒获海寇邵宗愚,列举其残暴行径,然后将其斩首,广东百姓十分高兴。

古文:驰谕九真、日南、朱崖、儋耳三十余城,皆纳印请吏。

现代文:廖永忠又迅速传谕九真、日南、朱、儋耳三十余城,守官纷纷纳印请命。

古文:进取广西,至梧州,降元达鲁花赤拜住,浔、柳诸路皆下。

现代文:然后进取广西,至梧州,降服元达鲁花赤拜住,浔、柳诸路皆下。

古文:遣亮祖会杨璟收未下州郡。

现代文:又派遣朱亮祖会合杨王景收复未下州郡。

古文:永忠引兵克南宁,降象州。

现代文:廖永忠引兵攻克南宁,降服象州。

古文:两广悉平。

现代文:两广全部平定。

古文: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现代文:廖永忠善于安抚,百姓念其恩德,为其立祠。

古文: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现代文:第二年九月返回京城,太祖命太子率朝廷百官在龙江迎接慰劳。

古文:入见,仍命太子送还第。

现代文:廖永忠入朝觐见,太祖又命太子送他返回府宅。

古文:复出,抚定泉、漳。

现代文:廖永忠再出任职,安抚泉、漳。

古文: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克察罕脑儿。

现代文:三年,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克察罕脑儿。

古文:还,封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现代文:回京后,封为德庆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古文: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现代文:第二年,廖永忠以征西副将军的身份随汤和率水师伐蜀。

古文:和驻大溪口,永忠先发。

现代文:汤和驻守大溪口,廖永忠先行。

古文:及旧夔府,破守将邹兴等兵。

现代文:到达旧夔府,击败守将邹兴等兵。

古文: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现代文:进至瞿塘关,这里山峻水急,蜀人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不能前进。

古文:永忠密遣数百人持糗粮水筒,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现代文:廖永忠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

古文:蜀山多草木,令将士皆衣青蓑衣,鱼贯走崖石间。

现代文:蜀山草木繁多,廖永忠下令将士都穿上青蓑衣,在崖石间鱼贯而行。

古文: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夜五鼓,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现代文:估计已到,便率领精锐出墨叶渡,五更时分,兵分两路攻其水、陆寨。

古文:水军皆以铁裹船头,置火器而前。

现代文:水师都以铁裹住船头,设置火器而前进。

古文:黎明,蜀人始觉,尽锐来拒。

现代文:黎明时分,蜀人才发觉,派出全部精锐前来抵抗。

古文:永忠已破其陆寨,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一时并发,上下夹攻,大破之,邹兴死。

现代文:但此时廖永忠已破其陆寨,会合抬船出江的将士,一并齐发,上下夹攻,大破蜀人,邹兴战死。

古文:遂焚三桥,断横江铁索,擒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

现代文:廖永忠然后焚毁三桥,弄断横江铁索,擒获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

古文:飞天张、铁头张等皆遁去,遂入夔府。

现代文:飞天张、铁头张等都逃走了,廖永忠于是进入夔府。

古文: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现代文:第二天,汤和才到达,于是与汤和分道前进,相约于重庆会合。

古文: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现代文:廖永忠率水师直捣重庆,驻扎铜锣峡。

古文: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现代文:蜀主明升请降,廖永忠以汤和还未到为由推辞不受。

古文:俟和至,乃受降,承制抚慰。

现代文:等汤和到达后才接受投降,承旨抚慰。

古文:下令禁侵掠。卒取民七茄,立斩之。

现代文:下令严禁侵扰百姓,一士兵拿了百姓七只茄子,立即斩首。

古文:慰安戴寿、向大享等家,令其子弟持书往成都招谕。

现代文:又慰抚戴寿、向大亨等的家人,命其子弟携信前往成都招降。

古文:寿等已为傅友德所败,及得书,遂降。

现代文:戴寿等已被傅友德所败,收到信后,便投降了。

古文:蜀地悉平。

现代文:蜀地全部平定。

古文:帝制《平蜀文》旌其功,有 傅一廖二 之语,褒赉甚厚。

现代文:太祖写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 傅一廖二 之语,对廖永忠奖赏甚厚。

古文:明年北征,至和林。

现代文:第二年,廖永忠北征,至和林。

古文:六年督舟师出海捕倭,寻还京。

现代文:六年,督率水师出海追捕倭寇,随即回京。

古文: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现代文:当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派廖永忠前去将他迎回应天,至瓜步时船翻而死,太祖因此归罪廖永忠。

古文: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

现代文:到大封功臣时,太祖对诸将说道 :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

**古文: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

现代文: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

古文: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现代文: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

古文: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现代文: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大幸免。

古文:八年三月坐僣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现代文:八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古文:子权,十三年嗣侯,从傅友德征云南,守毕节及泸州,召还。

现代文:其子廖权,十三年继嗣侯爵,随傅友德征云南,驻守毕节及泸州,应召回京。

古文:十七年卒。

现代文:十七年去世。

古文:子镛不得嗣,以嫡子为散骑舍人,累官都督。

现代文:其子廖镛未能继嗣,而以嫡子为散骑舍人,累升为都督。

古文:建文时与议兵事,宿卫殿廷。

现代文:建文帝时参与商议兵事,宿卫殿廷。

古文:与弟铭皆尝受学于方孝孺。

现代文:与弟廖铭都曾从师于方孝孺。

古文:孝孺死,镛、铭收其遗骸,葬到处宝门外山上。

现代文:方孝孺死后,廖镛、廖铭收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

古文:杨璟,合肥人。本儒家子。

现代文:杨璟,合肥人,本为儒家子。

古文:以管军万户从太祖下集庆,进总管。

现代文: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随太祖攻下集庆被晋升为总管。

古文:下常州,进亲军副都指挥使。

现代文:攻下常州,被晋升为亲军副都指挥使。

古文:从下婺州,迁枢密院判官。

现代文:随军攻下婺州,迁升枢密院判官。

古文:再从伐汉,以功擢湖广行省参政,移镇江陵。

现代文:又随军伐汉,因功提升为湖广行省参政,移守江陵。

古文:进攻湖南蛮寇,驻师三江口。

现代文:进攻湖南蛮寇,驻军三江口。

古文:复以招讨功迁行省平章政事。

现代文:又因招降、征讨之功迁升为行省平章政事。

古文:帅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将武昌诸卫军,取广西。

现代文:率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统领武昌诸卫军,攻取广西。

古文: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

现代文:洪武元年春,明军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失败,收兵固守。

古文:璟进围之。

现代文:杨璟率军进围永州。

古文: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

现代文:元兵来援,驻扎东乡,倚着湘水排列七营,势头极盛。

古文:璟击败之,俘获千余人。

现代文:杨璟将其击败,俘获千余人。

古文: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再以兵来援,辄遣德兴击败之。遣千户王廷取宝庆,德兴、彬取全州,略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

现代文: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又以兵来援,杨璟立即派周德兴将其击败,然后派千户王廷攻取宝庆,周德兴、张彬攻取全州,平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

古文:而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造浮桥西江上,急攻之。

现代文:而永州却久攻不下,杨璟便命裨将分别扎营诸门,筑垒围攻,又在西江上搭造浮桥,发动猛攻。

古文:祖胜力尽,仰药死。

现代文:邓祖胜精疲力竭,服毒自杀。

古文:百户夏升约降。

现代文:百户夏升约请投降。

古文:璟兵逾城入,参政张子贤巷战,军溃被执,遂克永州。

现代文:杨璟军越城而入,参政张子贤展开巷战,兵溃被捉,于是攻克永州。

古文:而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亮祖亦自广东取梧州,定浔、贵、郁林。

现代文:而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高祖也自广东攻取梧州,平定浔、贵、郁林。

古文:亮祖以兵来会。进攻靖江不下,璟谓诸将曰: 彼所恃西濠水耳。

现代文:朱亮祖率军前来会合,进攻靖江不下,杨璟对诸将说道 :他们所依赖的是西濠之水。

**古文:决其堤岸,破之必矣。 **

现代文:若决其堤岸,必能破之。

古文:乃遣指挥丘广攻叚口关,杀守堤兵,尽决濠水,筑土堤五道,傅于城。

现代文:于是派遣指挥丘广进攻闸口关,杀死守堤兵,将濠水全部放出,筑起五道土堤,一直连至城墙。

古文:城中犹固守。

现代文:城中仍然固守。

古文:急攻二月,克之,执平章也儿吉尼。

现代文:明军猛攻二个月,攻克,捉住平章也儿吉尼。

古文: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

现代文:在此之前,张彬进攻南关,被守城者所骂,大怒,要屠杀城中百姓。

古文: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

现代文:杨璟刚到,立即下令禁止,百姓才得安全。

古文:复移师徇郴州,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而永忠亦定南宁、象州。

现代文:杨璟又移军巡行彬州,降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而廖永忠也平定了南宁、象州。

古文:广西悉平。

现代文:广西全部平定。

古文:还,与偏将军汤和从徐达取山西,至泽州,及元平章韩紥儿战于韩店,败绩。

现代文:回京后,杨璟与偏将军汤和一起随徐达攻取山西,至峄州,与元平章韩扎儿战于韩店,战败。

古文:还,捕唐州乱卒,留镇南阳。

现代文:回军,追捕唐州乱兵,留守南阳。

古文:未几,诏璟往使于夏。

现代文:不久,杨璟奉诏出使夏。

古文:是时夏主升幼,母彭及诸大臣用事。

现代文:当时夏主明升年幼,其母彭氏及诸大臣掌握大权。

古文:璟既至。数谕升以祸福,俾从入觐。

现代文:杨璟到后,多次向明升晓以祸福,让明升随他入朝觐见太祖。

古文:升集其下共议。

现代文:明升召集属下商议。

古文:太祖遣使让璟。璟督战,士力攻,贼乃遁。

现代文:而诸大臣正放纵专横,认为明升归附明朝不利,都坚持说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决定。杨璟回来后,又写信劝说明升,明升始终不听。二年之后,夏亡。

古文:三年大封功臣,封璟营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现代文:杨璟迁升湖广行省平章。三年,太祖大封功臣,封杨璟为营阳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予世袭凭证。

古文:四年从汤和伐夏,战于瞿塘,不利。

现代文:四年,杨璟随汤和伐夏,战于瞿塘,失利。

古文:明年充副将军,从邓愈讨定辰、沅蛮寇。

现代文:第二年,杨璟为副将军,随邓愈讨平辰、沅蛮寇。

古文:再从大将军徐达镇北平,练兵辽东。

现代文:又随大将军徐达镇守北平,并练兵辽东。

古文: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现代文:十五年八月,杨璟去世,追封为芮国公,谥号武信。

古文:子通嗣,二十年帅降军戍云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挥使。

现代文:其子杨通继嗣,二十年,率降兵戍守云南,可降兵大多途中逃亡,投降普定指挥使。

古文:二十三年,诏书坐璟胡惟庸党,谓以瞿塘之败被责,有异谋云。

现代文:二十三年,诏书中追论杨璟为胡惟庸党,并说他因瞿塘失败被责,而企图谋反等。

古文:胡美,沔阳人。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

现代文:胡美,沔阳人,初名胡廷瑞,因避太祖字讳,改名胡美。

古文:初仕陈友谅,为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

现代文:开始为陈友谅属官,任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

古文: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谕美。

现代文:太祖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前去招降胡美。

古文:美遣使郑仁杰诣九江请降,且请无散部曲。

现代文:胡美便派使者郑仁杰到九江请降,并请求不要解散其部众。

古文:太祖初难之,刘基蹴所坐胡床。太祖悟,赐书报曰: 郑仁杰至,言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

现代文:太祖开始予以指责,刘基用脚踏其所坐胡床,太祖这才醒悟,赐信答复说 :郑仁杰到这儿来,说明足下有效力、顺从我的诚意,这是足下的明达啊;又担心分散部众,这便是足下过虑了。

古文: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

现代文:我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在四处获取颇多。

古文:有能审天时,料事机,不待交兵,挺然委身来者,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兵少则益之以兵,位卑则隆之以爵,财乏则厚之以赏,安肯散其部曲,使人自危疑,负来归之心哉?

现代文:有人能审察天时,料定事机,不待交兵,断然委身前来归附,我对他们诚心相待,按其才能加以任用,兵少则为其增兵,地位卑微则封其爵位,财物缺乏则予以厚赏,我怎么肯解散其部曲,而使人感到自危,辜负其前来归附之心呢?

古文:且以陈氏诸将观之,如赵普胜骁勇善战,以疑见戮。

现代文:而且可以看看陈氏诸将,如赵普胜骁勇善战,因疑心被杀。

古文:猜忌若此,竟何所成。

现代文:如此猜忌别人,会有何成就呢?

古文:近建康龙湾之役,予所获长张、梁铉、彭指挥诸人,用之如故,视吾诸将,恩均义一。

现代文:近日建康龙湾之役,我所得长张、梁铉、彭指挥等人,作用依旧,与我部将相比,恩义均等。

古文:长张破安庆水寨,梁铉等攻江北,并膺厚赏。

现代文:长张攻破安庆水寨,梁铉等进攻江北,都受重赏。

古文:此数人者,其自视无复生理,尚待之如此,况如足下不劳一卒,以完城来归者耶?

现代文:这几个人,他们自视无再活之理,我尚能如此相待,何况像足下这样不劳一卒,而以整城来归附的人呢?

**古文:得失之机,间不容发,足下当早为计。 **

现代文:得失之机,刻不容缓,足下应当早下决定。

古文:美得书,乃遣康泰至九江来降。

现代文:胡美收到信后,便派康泰到九江来降。

古文:太祖遂如龙兴,至樵舍。

现代文:太祖于是前往龙兴,至樵舍。

古文:美以陈氏所授丞相印及军民粮储之数来献,迎谒于新城门。

现代文:胡美以陈氏所授丞相印及军民、储粮之数来献,迎见于新城门。

古文:太祖慰劳之,俾仍旧官。

现代文:太祖加以慰劳,命他仍担任旧官职。

古文:美之降也,同佥康泰、平章祝宗不欲从,美微言于太祖。

现代文:胡美投降,同佥康泰、平章祝宗不想跟从,胡美向太祖暗示此事。

古文:太祖命将其兵,从徐达征武昌。

现代文:太祖命二人率领其军,随徐达征讨武昌。

古文:二人果叛,攻陷洪都。

现代文:二人果然反叛,攻陷洪都。

古文:达等还兵击定之。

现代文:徐达等回军平定叛兵。

古文:祝宗走死,执康泰归于建康。

现代文:祝宗逃跑时死去,康泰被捉押回建康。

古文:太祖以泰为美甥,赦勿诛。

现代文:太祖因康泰是胡美的外甥,赦免其死罪。

古文:美从征武昌,复与达等帅马步舟师取淮东,进伐张士诚,下湖州,围平江,别将取无锡,降莫天祐。

现代文:胡美随征武昌,又与徐达等率骑兵、步兵及水师攻取淮东,进而讨伐张士诚,攻下湖州,围攻平江,另又率军攻取无锡,降服莫天。

古文:师还,加荣禄大夫。

现代文:班师回朝后,胡美被加封为荣禄大夫。

古文:其冬,命为征南将军,帅师由江西取福建,谕之曰: 汝以陈氏丞相来归,事吾数年,忠实无过,故命汝总兵取闽。

现代文:这年冬天,太祖命胡美为征南将军,率军由江西攻取福建,对他说道: 你以陈氏丞相的身份前来归附,为我效力多年,忠实无过,所以我命你统领军队攻取福建。

古文:左丞何文辉为尔副,参政戴德听调发,二人虽皆吾亲近,勿以其故废军法。

现代文:左丞何文辉为你的副将,参政戴德也听你调遣,这二人虽然都是我的亲信,但不要因为这个缘故而废弃军法。

古文:闻汝尝攻闽中,宜深知其地利险易。

现代文:听说你曾攻打过闽中,应当深知其地利险易。

**古文:今总大军攻围城邑,必择便宜可否为进退,无失机宜。 **

现代文:现在你统领大军围攻城邑,一定要按是否有利而决定进退,莫失良机。

古文:美遂渡杉关,下光泽,邵武守将李宗茂以城降。

现代文:胡美于是渡杉关,下光泽,邵武守将李宗茂以城投降。

古文:次建阳,守将曹复畴亦降。

现代文:胡美驻扎建阳,守将曹复畴也降。

古文:进围建宁,守将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谋坚守以老我师。

现代文:进围建宁,守将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企图坚守,使我军疲竭。

古文:美数挑战,不出,急攻之,乃降。

现代文:胡美多次挑战,守军不出,于是猛攻,这才投降。

古文:整军入城,秋毫无所犯。

现代文:整军入城,秋毫无犯。

古文:执子琦等送京师,获将士九千七百余人,粮糗马畜称是。

现代文:捉拿陈子琦等押送京城,俘获将士九千七百余人,干粮、马匹牲畜甚多。

古文:会汤和等亦取福州、延平、兴化,美遂遣降将谕降汀、泉诸郡。

现代文:恰逢汤和等也攻取了福州、延平、兴化,胡美于是派遣降将谕降汀、泉诸郡。

古文:福建悉平。

现代文:福建全部平定。

古文:美留守其地。

现代文:胡美留守其地。

古文:寻召还,从幸汴梁。

现代文:不久应召返回,随太祖巡幸汴梁。

古文:太祖即位,以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

现代文:太祖即位后,以胡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

古文:洪武三年命赴河南,招集扩廓故部曲。

现代文:洪武三年,胡美受命前往河南招集扩廓的旧部众。

古文:是年冬论功,封豫章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诰词以窦融归汉为比。

现代文:这年冬天,论功时,太祖封胡美为豫章侯,年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诰词中以窦融归汉一事相比。

古文:十三年改封临川侯,董建潭漂府于长沙。

现代文:十三年,胡美被改封为临川侯,在长沙监督建造潭府。

古文:太祖榜列勋臣,谓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

现代文:太祖榜列勋臣时,谓掌兵两雄之间,可观望而不观望,前来归附者有七人。

古文:七人者,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及美,皆封侯。

现代文:这七人就是: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及胡美,都封为侯。

古文:美与璟有方面勋,帝遇之尤厚。

现代文:胡美与杨璟有独挡一面之功勋,太祖尤其予以厚待。

古文:十七年坐法死。

现代文:十七年,胡美因犯法获罪下狱。

古文: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现代文:二十三年,李善长事发,太祖亲自下诏列举奸党,说胡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同其女婿扰乱宫禁,事情败露,其女婿受刑而死,胡美则被赐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