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古文:周新,南海人。

现代文:周新,南海人。

古文:初名志新,字日新。

现代文:初名志新,字日新。

古文:成祖常独呼 新 ,遂为名,因以志新字。

现代文:成祖常常只叫他 新 ,遂以新为名,而以志新为字。

古文: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现代文:洪武年间,他以生员贡入太学。

古文: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现代文:后被授予大理寺评事,以善于断案著称。

古文: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

现代文:成祖即位后,他改任监察御史。

古文:敢言,多所弹劾。

现代文:他敢于说话,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

古文:贵戚震惧,目为 冷面寒铁 。

现代文:贵戚们很害怕,把他称为 冷面寒铁 。

古文: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

现代文: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逃跑躲藏。

古文: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

现代文:巡按福建时,他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驾于府州县之上,府和卫的官员相见时应该均礼,武人威风为之收敛。

古文:改按北京。

现代文:后来他改巡按北京。

古文: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

现代文:当时令犯了徒刑流放之罪的官吏和百姓耕种北京闲田,监禁要详拟,往来待报,致使许多人死于狱中。

古文: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

现代文:周新请听从北京行部或巡按官员的详拟派遣,以免滞留。

古文: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

现代文:皇上听从了,并命令应判决的京畿内的罪人允许赎罪。

古文: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现代文:皇上了解周新,所以他所奏的无不批准。

古文: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现代文:他回朝后,即被升为云南按察使。

古文:未赴,改浙江。

现代文:还没赴任,改为浙江按察使。

**古文: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 我得生矣。 **

现代文:冤民被关押已久,一听周新来,都高兴地说 :我得生了。

古文:至果雪之。

现代文:周新到后果然为他们洗清了冤枉。

古文: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

现代文:当初,周新刚入境,见马头前有一群蚋在飞,追踪它们的足迹,在灌木丛中发现一死人,他身上挂着个小木印。

古文: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

现代文:周新看了木印,知道死者原是个布商。

古文: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鞫之,尽获诸盗。

现代文:他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古文: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

现代文:有一天,他正在办公,旋风吹来一片树叶,落在他的书案前。

古文: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

现代文:他看叶子与别的树叶不一样,便询问左右,知道只有一座僧寺中有。

古文: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

现代文:该寺离城远,周新想这僧人可能在杀人。

古文:发树,果见妇人尸。

现代文:派人挖开树木,果然发现一名妇女的尸体。

古文:鞫实,磔僧。

现代文:审问得实,把僧人肢解了。

古文: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

现代文:一个商人晚上回家,怕遇到抢劫,便把金藏在荒林中的神祠下,回来后告诉妻子。

古文: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

现代文:第二天去找金时找不到,便向周新投诉。

古文: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

现代文:周新把商人的妻子召来审问,果然商人的妻子有私情。

古文: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

现代文:商人突然回来,他妻子的情人还藏在他妻子那里,听到商人的话后,当晚就去取走了。

古文:妻与所私皆论死。

现代文:他的妻子和情人都被判死刑。

古文:其他发奸摘伏,皆此类也。

现代文:他所侦破的其他奸隐的情况,都如此类。

古文:新微服行部,忤县令。

现代文:周新曾穿便服巡行所辖地区,触犯了一个县令。

古文: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

现代文:县令想拷打处治他,听说按察使将到,便把他关进监狱。

古文: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现代文:周新在狱中询问各个囚犯,查到县令贪污的情况。

**古文:告狱吏曰: 我按察使也。 **

现代文:他告诉管监狱的官吏说 :我是按察使。

古文:令惊谢罪,劾罢之。

现代文:县令震惊谢罪,周新弹劾罢免了他。

古文: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

现代文:永乐十年,浙西发大水,通政赵居任隐瞒不上报,周新上奏弹劾他。

古文:夏原吉为居任解。

现代文:夏原吉为赵居任辩解。

古文: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

现代文:皇上命重新调查,使浙西得根据周新的意见获得赈济。

古文: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现代文:嘉兴贼倪弘三劫掠邻近州县,有徒众数千人,累次击败官军。

古文: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汊。

现代文:周新率兵捉拿他们,在各个港汊布列木栅。

古文:贼陆走,追蹑之桃源,絷以献。

现代文:贼人从陆路逃跑,周新追到桃源,抓住了他们献给朝廷。

古文: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现代文:当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古文: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

现代文:锦衣卫指挥纪纲派一名千户到浙江侦缉,他索取贿赂,作威作福。

古文:新欲按治之,遁去。

现代文:周新想处治他,他逃跑了。

古文: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

现代文:不久,周新带着文册入京,在涿州碰到该千户,周新将他抓进州监狱,他逃出来后告诉纪纲,纪纲便上奏诬陷周新有罪。

古文:帝怒,命逮新。

现代文:皇上大怒,命逮捕周新。

古文: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

现代文:旗校都是锦衣卫私人,他们在路上已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

古文:既至,伏陛前抗声曰: 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

现代文:到京后,周新拜在皇上跟前抗声说道 :陛下诏令按察司行事,可与都察院同。

**古文: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 **

现代文:现在臣奉诏擒拿奸恶之徒,为什么要罪我?

古文:帝愈怒,命戮之。

现代文:皇上更加愤怒,命杀了周新。

**古文:临刑大呼曰: 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

现代文:周新临刑时大呼道 :生为直臣,死当做直鬼!

古文:竟杀之。

现代文:他竟被杀了。

**古文:他日,帝悔,问侍臣曰: 周新何许人? **

现代文:后来,皇上后悔了,问身边的侍臣道 :周新是什么人?

**古文:对曰: 南海。 **

现代文:回答说 :南海。

**古文:帝叹曰: 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

现代文:皇上叹道 :岭外竟有这样的人,枉杀他了啊!

古文:后帝若见人绯衣立日中,曰 臣周新已为神,为陛下治奸贪吏 云。

现代文:后来皇上好像见到有个人穿着红衣服站在太阳下,说什么 臣周新已经成了神,为陛下治奸贪之吏 云云。

古文: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现代文:后来纪纲因罪被诛,事情更加大白了。

古文:妻有节操。

现代文:妻子有节操。

古文:新未遇时,缝纫自给。

现代文:周新还没碰上她时,她靠缝纫来自给。

古文:及贵,偶赴同官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

现代文:显贵之后,偶有一次赴同官的妻子的内宴,她身穿荆布,就像是田家妇。

古文:诸妇惭,尽易其衣饰。

现代文:别的贵妇都很羞愧,都换下了她们的衣服和饰品。

古文:新死无子。妻归,贫甚。

现代文:周新死后没有儿子,妻子回到家中,非常贫困。

**古文:广东巡抚杨信民曰: 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 **

现代文:广东巡抚杨信民说: 周志新是当代第一人,能让他的夫人终日饿肚皮吗?

古文:时时赒给之。

现代文:便时常接济她。

古文:妻死,浙人仕广东者皆会葬。

现代文:她死之后,在广东为官的浙江人都去送葬。

古文: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

现代文: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

古文: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

现代文: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古文: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

现代文: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时,冷僻的书和疑难之事,人们多来问他。

古文: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

现代文:升为礼部郎中,再升广西左布政使。

古文:坐事谪役,寻宥还。

现代文:因犯法被贬官服劳役,不久被宽宥回家。

古文:洪熙元年,起故官河南。

现代文:洪熙元年,他被起用为原官,任河南左布政使。

古文:与右布政使萧省身绳豪猾,去贪残,疏滞举废,救灾恤贫,数月政化大行。

现代文:他与右布政使萧省身绳治豪猾之徒,去除贪污凶残现象,疏通阻滞之政,整治荒废之事,救灾恤贫,只数月时间而政化大行。

古文:忧归,宣宗已命侍郎魏源代。

现代文:因亲丧归家,宣宗已命侍郎魏源取代他。

古文:而是时河南大旱,廷臣以昌祺廉洁宽厚,河南民怀之,请起昌祺。

现代文:而当时河南大旱,廷臣因昌祺廉洁宽厚,河南人民怀念他,请起复昌祺。

古文:命夺丧赴官,抚恤甚至。

现代文:皇上于是不让他治丧而命他赴任,给他家抚恤备至。

古文:正统改元,上书言三事,皆报可。

现代文:正统改元后,昌祺上书提出三项建议,都得批准。

古文:其后宁波知府郑珞劾可烈不法,可烈竟罢去。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现代文:四年,他退休。此后他家居二十余年,敛迹不入公府,他的老屋仅蔽风雨,伏天和腊月都难以抵挡。景泰二年,去世。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古文: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现代文:当初以一名小吏侍奉尚书吕震,吕震惊奇他的才华,推荐他任仪制司主事。

古文:迁郎中。

现代文:升为郎中。

古文: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现代文:宣德五年,皇上因知府多不称职,正好苏州等九府都缺知府,这些都是大府,便命各部、院的大臣推举廉能的属下来补任。

古文: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现代文:况钟因尚书蹇义、胡氵荧的推荐,被升为苏州知府,皇上赐给敕书遣他前往。

古文: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现代文:苏州赋税徭役繁重,巨猾之徒舞弄文墨,谋取奸利,号称最为难治。

古文:钟乘传至府。

现代文:况钟乘驿车到府。

古文: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现代文:刚一办事,群吏们就围在他的周围请处理文书,况钟假装不懂,左顾右问,都按照属吏的意愿来行事。

古文: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现代文:属吏非常高兴,以为太守昏庸易欺。

**古文:越三日,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

现代文:过了三天,况钟召他们来责问道: 先前某事应该实行,你们反对我;某事不应该办,你们又强迫我实行。你们舞弄文墨已久,罪当死。

古文: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现代文:立即打死了数人,尽将贪婪凶残庸懦无为的属吏斥退。

古文:一府大震,皆奉法。

现代文:全府大震,都谨慎守法。

古文: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现代文:况钟于是免除纷繁苛刻的征收,订立条例,不方便百姓的事情,立即上书提出。

古文: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

现代文:清军御史李立勾办军丁很残暴,同知张徽承望他的旨意,动辄以酷刑强制配给平民。

古文: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

现代文:况钟上疏免去一百六十人,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人服役只终其本人一身,不传给后代。

古文: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

现代文:他所属的各县拖欠赋税四年,总共达七百六十余万石。

古文: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

现代文:况钟请酌量折成钱钞,被部里意见反对,但从此以后多得到减免。

古文:又言: 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

现代文:他又说 :近来奉诏令募人来租种官民荒田,官田准许照民田之例起征,没人耕种的则将税额除去。

古文: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凡三万三千四百余户,所遗官田二千九百八十余顷,应减税十四万九千余石。

现代文:昆山等县百姓因死亡或迁出、从军而脱籍的,凡有三万三千四百余户,所留下的官田有二千九百八十余顷,应减税十四万九千余石。

古文: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

现代文:其他沉入海中的官田,税额犹存,都应照诏书所说执行。

古文:臣所领七县,秋粮二百七十七万九千石有奇。

现代文:臣所领的七个县,秋粮二百七十七万九千多石。

古文:其中民粮止十五万三千余石,而官粮乃至二百六十二万五千余石,有亩征至三石者,轻重不均如此。

现代文:其中民田税粮只有十五万三千余石,而官田税粮竟达二百六十二万五千多石,有的一亩征到三石,赋税竟是这样轻重不均。

古文:洪、永间,令出马役于北方诸驿,前后四百余匹,期三岁遣还,今已三十余岁矣。

现代文:洪武、永乐年间,令出马匹供役于北方各驿站,前后有四百余匹,以三年为期遣还,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

古文:马死则补,未有休时。

现代文:马死后又得补上,从没停息。

**古文:工部征三梭阔布八百匹,浙江十一府止百匹,而苏州乃至七百,乞敕所司处置。 **

现代文:工部征收三棱阔布八百匹,浙江十一府只征一百匹,而苏州竟达七百匹,请敕令所在部门处理。

古文:帝悉报许。

现代文:皇上都回报说答应了。

古文: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现代文:当时,皇上屡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

古文: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现代文:况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划,上奏免除了七十多万石。

古文: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现代文: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力促成。

古文: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现代文:济农仓所积蓄的粮食每年有数十万石,除用于救荒之外,还可以用来代替百姓交纳杂办和拖欠的租税。

古文:其为政,孅悉周密。

现代文:他为政精细周密。

古文: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现代文:他曾设置两本簿来记百姓的善恶,以进行劝勉和惩罚。

古文: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现代文:他又设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出现奸伪行为;设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设馆夫簿,防止不合理的需求。

古文: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现代文:兴利除害,他可谓不遗余力。

古文: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现代文:他诛锄豪强,扶植良善,人民奉他如神灵。

古文: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

现代文:先前,宦官使者出京织造采办和购买花木禽鸟的不断到来。

古文: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现代文:各府佐官以下,动辄遭到毒打捆绑。

古文: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

现代文:而卫所的将卒,又时常欺凌小民。

古文:钟在,敛迹不敢肆。

现代文:况钟在任时,他们都收敛不敢放任。

古文: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现代文:即使是上级官员和他省的官吏经过他的辖区,心里面也很敬畏他。

古文: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现代文:况钟虽然起身于刀笔小吏,但很重学校,礼敬文人儒士,单门儒士多受到他的救济。

古文: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现代文:有个叫邹亮的,献诗给况钟。

古文: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现代文:况钟想推荐他,有人写匿名信诋毁邹亮。

**古文:钟曰: 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

现代文:况钟说 :这是叫我更快地成就邹亮之名而已。

古文:立奏之朝。

现代文:立即将邹亮上奏朝廷。

古文: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现代文:朝廷召他授予吏、刑二部的司务,后来升为御史。

古文: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现代文:当初,况钟为吏时,吴江人平思忠也以吏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

**古文: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 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

现代文:至此况钟多次请他来相会,对他持礼很恭敬,并令两个儿子侍候他,说 :不是没有仆人,只是想借此来报答您而已。

古文: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现代文:平思忠家素来很贫,却不曾攀缘故交而有所求。

古文:人两贤之。

现代文:人们觉两人都很贤。

古文: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现代文: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上朝廷请求留下他。

古文:诏起复。

现代文:诏令起复况钟。

古文: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现代文:正统六年,他任满应当升迁,所辖百姓二万余人跑去向巡按御史张文昌诉说,乞请再次留任。

古文: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现代文:诏令进升况钟正三品俸禄,仍处理府事。

古文: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现代文:第二年十二月,他在任上去世。

古文:政务纷遝,未尝废书,士大夫重其学行。

现代文:吏民聚集痛哭,为他立祠。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任苏州知府的无人可及。

古文:其殁也,南雄人哀而祠之。孙丙,自有传。陈选,字士贤,临海人。

现代文:况钟之后有李从智、朱胜相继任苏州知府,他们都是奉敕令从事,但敕书对他们的委寄已不如况钟那么重了。陈选,字士贤,临海人。

古文:父员韬,宣德五年进士。

现代文:父亲陈员韬,宣德五年,中进士。

古文:为御史,出按四川,黜贪奖廉,雪死囚四十余人。

现代文:任为御史,出去巡按四川时,黜退贪赃之官,奖励廉洁之吏,昭雪死囚四十余人。

古文:正统末,大军征邓茂七,往抚其民,释被诬为贼者千余家。

现代文:正统末年,大军征讨邓茂七,他前往安抚当地百姓,释放被诬陷为贼的一千多家人。

古文:都指挥蒋贵要所部贿,都督范雄病不能治军,皆劾罢之。

现代文:都指挥蒋贵向部属索贿,都督范雄因病不能治军,员韬都把他们弹劾罢免了。

古文:历广东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

现代文:他历任广东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

古文:广东值黄萧养乱后,而福建亦寇盗甫息,员韬所至,拊循教养,得士民心。

现代文:广东正值黄萧养叛乱之后,而福建也是寇盗刚被平息,员韬所到之处,都安抚教养,深得士民之心。

古文: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现代文:陈选从小端正诚实,寡于言笑,以圣贤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古文: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现代文:天顺四年,他考取乡试第一名,成为进士。

古文: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现代文:后来被授予御史,巡按江西,将贪婪凶残之吏全部贬退了。

**古文:时人语曰: 前有韩雍,后有陈选。 **

现代文:当时人们说 :前有韩雍,后有陈选。

古文: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现代文:广东贼寇流窜到赣州,他上奏报告,不待回报,便派兵讨平了他们。

古文: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鸿胪卿齐政,救修撰罗伦,学士倪谦、钱溥。

现代文:宪宗即位后,他曾弹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鸿胪寺卿齐政、救修撰罗伦、学士倪谦、钱溥。

古文: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现代文:他的意见虽然没有完全被采用,但人们一时都敬畏他的风采。

古文:已,督学南畿。颁冠、婚、祭、射仪于学宫,令诸生以时肄之。

现代文:后来,他到南畿提督学政,在学宫中颁设冠仪、婚仪、祭仪和射仪,让学生们时常学习。

古文: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

现代文:他还著《小学集注》来教授生员。

古文: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

现代文:出巡所辖地区时,他常留宿在学宫中,考察生员诵读功课。

**古文:除试牍糊名之陋,曰: 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

现代文:他废除试卷糊名的陋习,说: 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相信别人?

古文:成化六年迁河南副使。

现代文:成化六年,他升为河南副使。

古文:寻改督学政,立教如南畿。

现代文:不久改提督学政,仍如在南畿那样立教。

古文: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选独长揖。

现代文:王直出巡,都御史以下官员都拜谒,陈选却只是长揖。

**古文:直问: 何官? 选曰: 提学副使。 **

现代文:王直问是什么官,陈选说: 提学副使。

**古文:直曰: 大于都御史耶? **

现代文:王直说: 大于都御史吗?

**古文:选曰: 提学何可比都御史,但忝人师,不敢自诎辱。 **

现代文:陈选说 :提学怎能与都御史比,但因为忝为人师,不敢自辱而已。

古文:选词气严正,而诸生亦群集署外。

现代文:陈选词气严正,而学生们也都群集在官署外面。

古文:直气慑,好语遣之。

现代文:王直有点害怕,好言送他出来。

古文:久之,进按察使。

现代文:后来他进升为按察使。

古文: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现代文:他审理放出了数百名犯轻罪的人,而重罪的也多有平反,监狱为之一空。

古文: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现代文:他为政崇尚简易,唯独对于贪官污吏毫不放过。

古文:然受赂百金以上者,坐六七环而止。

现代文:不过受贿一百金以上的,他只罚六七环。

**古文:或问之,曰: 奸人惜财亦惜命,若尽挈所赂以货要人,即法挠矣。 **

现代文:有人问他,他说: 奸人惜财也惜命,如果他们尽将所收的贿赂去买通要人,则法律就会受到阻挠。

古文:历广东左、右布政使。

现代文:历任广东左、右布政使。

古文: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现代文:肇庆发大水,他不待回报,即先发粮食赈济。

古文: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现代文:二十一年,诏令减免各地的贡献,而市舶司宦官韦眷上奏请用均徭户六十人添办地方特产。

古文: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现代文:陈选拿着诏书力争,皇上命给他一半,韦眷由此恨陈选。

古文: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现代文:番人马力麻诡称自己是苏门答剌使臣,欲入京朝贡,私下做贸易。

古文: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现代文:韦眷看中他丰厚的贿赂,将要批准他,陈选立即将他逐出。

古文:撒马儿罕使者自甘肃贡狮子,将取道广东浮海归,云欲往满喇加更市以进。

现代文:撒马儿罕使者从甘肃来贡狮子,将取道广东从海路回去,说要前往满剌加一边做买卖一边回去。

古文: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

现代文:陈选上书说不能答应他,说这样做恐怕会贻笑于外番,让他们看轻中国。

古文: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现代文: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而韦眷更恨陈选了。

古文:先是,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

现代文:先前,番禺知县高瑶没收韦眷通外番的资财巨万,陈选移文去嘉奖他,并且汇报朝廷。

古文:至是眷诬奏选、瑶朋比为贪墨。

现代文:至此韦眷上奏诬陷陈选、高瑶勾结起来贪污。

古文:诏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讯之。

现代文:诏令派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同巡按御史徐同爱审问。

古文:选有所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选。

现代文:陈选曾黜退某吏叫陈,韦眷以为他一定恨陈选,便引他来作证,让他诬陷陈选。

古文: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现代文:陈坚决不从,抓住他进行拷打,他也不改口。

古文:行、同爱畏眷,竟坐选如眷奏,与瑶俱被征。

现代文:李行、徐同爱害怕韦眷,竟判陈选犯了韦眷奏章中所说的罪行,使陈选和高瑶都被征回京师。

古文: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现代文:士民数万人号泣挡道,要留下他们,使者开道,才得以出来。

古文:至南昌,病作。

现代文:走到南昌时,陈选疾病发作。

古文:行阻其医药,竟卒。年五十八。

现代文:李行不给他医药,他竟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

古文:编修张元祯为选治丧,殓之。

现代文:编修张元祯为陈选治丧,装殓了他。

古文:褧闻选死,哀悼,乃上书曰:

现代文:陈得知陈选死,很哀悼,便上书说:

古文:臣闻口能铄金,毁足销骨。

现代文: 臣听说口能熔金,毁誉足以销骨。

古文:窃见故罪人选,抱孤忠,孑处群邪之中,独立众憎之地。

现代文:臣私下见到故罪人陈选,孤处群邪之中,独立众憎之地。

古文:太监眷通番败露,知县瑶按法持之。

现代文:太监韦眷通番事情败露,知县高瑶依法处理他。

古文:选移文奖厉,以激贪懦,固贤监司事也。

现代文:陈选移文奖励,以激励惩处贪婪怯懦之徒,这本是贤明的按察使的职责。

古文:都御史宋旻及同爱怯势养奸,致眷横行胸臆,秽蔑清流。

现代文:都御史宋和徐同爱害怕权势,姑息养奸,致使韦眷胆大横行,玷污和轻视清流之士。

古文:勘官行颐指锻炼,竟无左证。

现代文:调查官员李行态度傲慢,扣拿他人,竟无佐证。

古文:臣本小吏,诖误触法,被选黜罢,实臣自取。

现代文:臣本是小吏,因失误犯法,被陈选黜退,这实是臣自取。

古文:眷意臣憾选,厚赂啖臣,臣虽胥役,敢昧素心。

现代文:韦眷以为臣恨陈选,用丰厚的贿赂来收买臣。但臣虽是一名胥役小吏,怎敢昧着素有的良心!

古文:眷知臣不可诱,嗾行等逮臣致理,拷掠弥月。

现代文:韦眷知道臣不可利诱,便唆使李行等人将臣逮捕处理,拷打了一个多月。

古文:臣忍死吁天,终无异口。

现代文:臣忍死吁天,终不改口。

古文:行等乃依傍眷语,文致其词。劾选勘灾不实,擅便发仓,曲庇属官,意图报谢。

现代文:李行等人于是依据韦眷的话,自立证词,弹劾陈选调查受灾地区不实,擅自发放仓米,曲意庇护属官,想图取他们的感谢和酬报。

古文:必如所云,是毁共姜为夏姬,诟伯夷为庄蹻也。

现代文: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那真是诋毁共姜是夏姬,辱骂伯夷是庄纐。

古文:顷年岭外地震水溢,漂民庐舍。属郡交牒报灾,老弱引领待哺。而抚、按、藩臬若罔闻知。

现代文: 近年岭南地震水灾频繁,冲走百姓房屋,所属各府报灾的公文纷纷传来,各地老弱引领待哺,而巡抚、巡按、布政、按察官员却置若罔闻。

古文:选独抱隐忧,食不下咽。

现代文:唯独陈选胸中挂念着人民的苦难,食不下咽。

古文:谓展转行勘,则民命垂绝,所以便宜议振,志在救民,非有他也。

现代文:他认为如果让公文来回审批,再派官员来调查,则人民已濒临绝境,所以他先相机筹划赈济。他志在救民,并没有别的意思。

古文:选故刚正,不堪屈辱,愤懑旬日,婴疾而殂。

现代文:陈选本就刚正,不堪忍受屈辱,愤懑了十几天,终于罹病而死。

古文:行幸其殒身,阴其医疗。

现代文:李行忍看着他死去,阻止给他医治。

古文:讫命之日,密走报眷,小人佞毒,一至于此!

现代文:他回来复命之日,即偷偷跑去报告韦眷。小人佞毒,竟至于此!

古文:臣摈黜罪人,秉耒田野,百无所图,诚痛忠良衔屈,而为圣朝累也。

现代文:臣不过是一名被黜退的罪人,持耒耕田,百无所图,只是痛心忠良之士含冤,而为朝廷忧患而已。

古文:不报。

现代文:奏章呈上后,不见回报。

古文:员韬父子皆持操甚洁。而员韬量能容物,选务克己,因自号克菴,遇物亦稍峻。

现代文:员韬父子操行都很廉洁,而员韬气量大,能容人,陈选则严格约束自己,所以他自号克庵,待人也比较严格。

古文:人谓员韬德性,四时皆备。选得其秋焉。

现代文:人们说员韬的德性,春夏秋冬四时皆备,而陈选具有他秋天的性格。

古文:尝割田百四十亩赡其族人,暨卒,族人以选子戴贫,还之,戴不可而止。

现代文:他曾划出一百四十亩田来赡养他的族人,他死之后,族人因为陈选的儿子陈戴比较贫,便还给他,但陈戴不同意,这事便罢了。

古文:弘治初,主事林沂疏雪选冤,诏复官礼葬。

现代文:弘治初年,主事林沂上疏为陈选雪冤,诏令给他复官,以礼安葬。

古文:又二年,竟致仕去。

现代文:正德年间,追赠他为光禄寺卿,谥忠愍。

古文:张昺,字仲明,慈溪人,都御史楷孙也。

现代文:张昺,字仲明,慈溪人,都御史张阶的孙子。

古文:举成化八年进士,授铅山知县。

现代文:他考中成化八年进士,被授予铅山县知县。

古文:性刚明,善治狱。

现代文:他性格刚直明断,善于判案。

古文:有嫁女者,及婿门而失女,互以讼于官,不能决。

现代文:有人嫁女儿,到女婿家门口时却发现不见了女儿,两家都到官府控告对方,长官无法断案。

古文:昺行邑界,见大树妨稼,欲伐之。

现代文:张昺巡行县境,见到有一棵大树妨碍庄稼生长,想砍掉它。

古文:民言树有神巢其巅。昺不听,率众往伐。

现代文:当地百姓说树顶上有神巢,张昺不听,率领众人前往砍伐。

古文:有衣冠三人拜道左。昺叱之,忽不见。比伐树,血流出树间。

现代文:有三人衣冠整齐地拜在路的左边,张昺呵斥他们,他们突然不见了,到砍树时,有血从树间流出。

古文:昺怒,手斧之,卒仆其树。

现代文:张昺大怒,亲自拿起斧子砍它,终于把它砍倒了。

古文:巢中堕二妇人,言狂风吹至楼上。其一即前所嫁女也。

现代文:巢中落下两名妇女,说是狂风把她们吹到树上的,其中一个即是先前所嫁的女子。

古文:有巫能隐形,淫人妇女。

现代文:有个巫人能够隐形,专门奸淫他人妇女。

古文:昺执巫痛杖之,无所苦。已,并巫失去。

现代文:张昺抓住巫人痛打他,他却没有痛苦之状,过后,连那巫人也不见了。

古文:昺驰缚以归,印巫背鞭之,立死。

现代文:张昺驱车将他捉回,在他背上印上官印后再鞭打他,立即把他打死了。

古文:乃尽毁诸淫祠。

现代文:于是把各个淫祠全部毁掉。

古文:寡妇惟一子,为虎所噬,诉于昺。

现代文:有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被虎吃了,向张昺投诉。

古文:昺与妇期五日,乃斋戒祀城隍神。

现代文:张昺与那寡妇约定以五天为期,然后他斋戒前往城隍庙祭祀。

古文:及期,二虎伏庭下,昺叱曰: 孰伤吾民,法当死。

现代文:到期时,有两只老虎匍伏在殿庭下,张昺呵叱它们说: 谁伤害了我的子民,依法当处死。

**古文:无罪者去。 **

现代文:无罪的走。

古文:一虎起,敛尾去。

现代文:其中一只老虎站起身,夹着尾巴走了。

古文:一虎伏不动,昺射杀之,以畀节妇。

现代文:另一只伏着不动,张昺于是把它射死,送给那个节妇。

古文:一县称神。

现代文:全县人都称他是神。

古文:铅山俗,妇人夫死辄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

现代文:铅山的风俗,妇女在丈夫死后常常改嫁,还有的丈夫没死,即在服侍丈夫吃药的同时接受别人聘礼的。

古文:昺欲变其俗,令寡妇皆具牒受判。

现代文:张昺想改变这种风俗,便令寡妇都准备簿册来接受判决。

古文:署二木。曰 羞 ,嫁者跪之。曰 节 ,不嫁者跪之。

现代文:他布置了两块木板,其中一块叫 羞 ,让愿再嫁的人跪在那儿;另一块叫 节 ,让不愿嫁的人跪在那儿。

古文:民傅四妻祝誓死守,舅姑绐令跪 羞 木下,昺判从之,祝投后园池中死。

现代文:百姓傅四的妻子祝氏誓死守寡,她的公婆骗她跪在 羞 木之下,张昺判定听从她的意愿,祝氏投入后园池中而死。

古文:邑大旱,昺梦妇人泣拜,觉而识其里居姓氏,往诘其状。

现代文:全县大旱,张昺梦见有个妇人向他哭拜,他醒来后认出她的里居和姓名,便前往询问情况。

古文:及启土,貌如生。

现代文:把她从地下挖出来时,她的容貌还和生前一样。

**古文:昺哭之恸曰: 杀妇者,吾也。 **

现代文:张昺恸哭道: 杀这名妇女的,是我呀!

古文:为文以祭,改葬焉,天遂大雨。

现代文:写文祭祀她,并为她改葬,天便下起了雨。

古文:诸异政多类此。

现代文:他的异政多像这些。

古文:擢南京御史。

现代文:升任南京御史。

古文:弘治元年七月偕同官上言: 迩台谏交章论事矣,而扈跸纠仪者不免锦衣捶楚之辱,是言路将塞之渐也。

现代文:弘治元年七月,他与同官一起上书说: 近来台谏官员确实已纷纷上书议论政事了,但侍从皇上纠察百官违法犯纪的人,却不免受到锦衣卫鞭打之辱,这是言路将受到堵塞的先兆。

古文:经筵既举矣,而封章累进,卒不能回寒暑停免之说,是圣学将怠之渐也。

现代文:讲经筵已经开办了,但密封的章奏还频繁呈进,使得终不能恢复寒暑停免之说,这是圣人之学将受到轻慢的先兆。

古文:内幸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幸之渐也。

现代文:宦官幸臣虽已斥出梁芳,但仍有些逢迎献媚之徒死后获得赐祭,这是宠幸之风重开的兆头。

古文:外戚虽罪万喜,而庄田又赐皇亲,是骄纵姻娅之渐也。

现代文:外戚虽已加罪万喜,但又给皇亲赐给庄田了,这是骄纵姻亲的兆头。

古文:左道虽斥,而符书尚揭于官禁,番僧旋复于京师,是异端复兴之渐也。

现代文:旁门左道虽然被斥出,但符书仍贴在禁宫之中,外番僧人还周游于京师,这是异端复兴的兆头。

古文:传奉虽革,而千户复除张质,通政不去张苗,是传奉复启之渐也。

现代文:传奉官虽被革除,但又给张质授予千户了,而张苗还没离开通政司,这是传奉重开的兆头。

古文:织造停矣,仍闻有蟒衣牛斗之织,淫巧其渐作乎?

现代文:织造虽已停办了,但仍听说有人织造蟒衣牛斗等织物,这难道是淫巧之技将兴起的兆头吗?

古文:宝石废矣,又闻有戚里不时之赐,珍玩其渐崇乎?

现代文:宝石虽已废而不用了,但又听说时有赐给外戚故里的,这难道是将崇尚珍玩的兆头吗?

**古文:《诗》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愿陛下以为戒。 **

现代文:《诗经》说 :万事无没有开头,但极少有好的结局。 愿陛下引以为诫。

古文:帝嘉纳之。

现代文:皇上嘉许采纳了。

古文:先是,昺以雷震孝陵柏树,与同官劾大学士刘吉等十余人,给事中周纮亦与同官劾吉,吉衔之。

现代文:在此之前,张昺因雷劈孝陵的柏树,与同官一起弹劾大学士刘吉等十余人,给事中周也与同官弹劾刘吉,刘吉很恨他们。

古文:其冬,昺、纮奉命阅军,军多缺伍。两人欲劾奏守备中官蒋琮,琮先事劾两人。

现代文:这年冬,张昺、周奉命检阅军队,发现军队多有缺员,两人想弹劾守备宦官蒋琮,蒋琮却抢先弹劾两人。

古文:章下内阁,吉修隙,拟黜之外。

现代文:奏章下到内阁,刘吉进行修补,拟将他们贬为外官。

**古文:尚书王恕抗章曰: 不治失伍之罪,而罪执法之臣,何以服天下! **

现代文:尚书王恕上奏反对道 :不治损失军伍之罪,而加罪于执法大臣,这怎能服天下?

古文:再疏争,言官亦论救。

现代文:他又再次上疏抗争,言官也上书救他们。

古文:乃调昺南京通政司经历,纮南京光禄寺署丞。

现代文:于是皇上把张昺调任南京通政司经历,周为南京光禄寺署丞。

古文:久之,昺用荐迁四川佥事。

现代文:后来,张昺受推荐升为四川佥事。

古文:富豪杀人,屡以贿免。

现代文:有个富豪杀人,屡次通过贿赂得免。

古文:御史檄昺治,果得其情。

现代文:御史传檄张昺处理,张昺果然查得实情。

古文:寻进副使。

现代文:不久他进升为副使。

古文:守备中官某将进术士周慧于朝,昺擒慧,论徙之极边。

现代文:守备宦官某某将向朝廷进献方术士周慧,张昺抓住周慧,把他流放到极边之地。

古文:岁余,引疾归。

现代文:过了一年多,张昺称病回家。

古文:环堵萧然,拥经史自娱。

现代文:他家四壁如洗,每天只抱着经史书籍自娱。

古文:都御史王璟以振荒至,馈昺百金,坚拒不得,授下户饥民粟以答其意。

现代文:都御史王王景因赈荒到来,赠给张昺一百金。张昺拒绝不得,便给贫下之户分给粮食以答谢他的心意。

古文:知县丁洪,昺令铅山所取士也,旦夕候起居,为具蔬食。

现代文:知县丁洪,是张昺任铅山县令时所取的士,他早晚侍候张昺起居,为张昺准备蔬菜食物。

**古文:昺曰: 吾诚不自给,奈何以此烦令君。 **

现代文:张昺说: 我虽然不能够自给,但怎能这样来麻烦令君?

古文:卒弗受。

现代文:他终于没有接受。

古文:炊烟屡绝,处之澹如。

现代文:家里炊烟屡次断绝,他都处之安然。

古文:及卒,含敛不具,洪为经纪其丧。

现代文:他去世后,寿衣棺木不具备,丁洪处理了他的丧事。